As a medical team tries to understand 10-year-old Maya Kowalski's rare illness, they begin to question her parents. Suddenly, Maya is in state custody - despite a family desperate to bring their daughter home.
許多年前,看過蔣雯麗演的《刮痧》,中醫(yī)治療孩子,導致孩子被美國兒童福利機構強迫孩子與父母隔離。
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美國法律體制和兒童保護機制,更加變本加厲,甚至有點變態(tài)。
保護兒童,從國家責任轉換到私人企業(yè),必定產生利益和腐敗。醫(yī)院頑固不化,自己三腳貓的功夫,診斷不出來疾病原因,就把責任推給父母,謊稱父母編造孩子的病情,過度治療。法官缺乏人情味,不顧孩子的心聲、專家醫(yī)生的意見,盲目信任兒童福利機構和醫(yī)院。整個體制,從司法到醫(yī)院、社工,都是穿一條褲子,頗有點官官相護的味道。醫(yī)生冷血,逼死母親,還在用“我們做正確的事”粉飾太平,好讓自己的良心好受一點。法官則已自由心證衡量證據(jù)為自己的冷血辯護。
這個制度,到底是保護孩子,還是在摧毀無數(shù)愛子心切的家庭?孩子生病,痛苦掙扎,父母難道不作為,才是愛孩子么?積極治療竟然成了虐待孩子?
美國對將兒童醫(yī)療認定為虐待兒童,已經走到了一個極端。我們國家呢,缺少此類兒童保護制度,仿佛又在另一個極端。
希望本紀錄片,能還瑪雅母親和無數(shù)被迫入獄的父母們一個公道。希望法院最終能夠認定醫(yī)院、社工等組織和個人構成intentional tort, infliction on mental distress,希望他們承擔punitive damages.
心理疾病現(xiàn)存檢查主要靠醫(yī)生經驗及病史,物理診斷很少,一旦被確診想改變又很難,瑪雅遇到的不是個例,相信其他人也遇見過,過度的診斷背離了醫(yī)學的初意。始終堅持瑪雅母親患病虐女的醫(yī)生是不是也有些偏執(zhí)呢。給一個人帶上帽子容易,摘下帽子難,不要讓過多的經驗蒙蔽了雙眼,也不要在“權力”中迷失自我,忽視個例和人性。
“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面對這個問題,誰最有發(fā)言權?或許大家都會不假思索,認為是“你自己”。
都說與一個人朝夕相處,自然就會對他了如指掌,那么,要說對自己最了解的人,當然莫過于和自己日日夜夜都在一起的自己嘍!
很可惜,你想錯了!
對于“你,是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的答案,最有發(fā)言權的,更可能是他人,甚至是那些你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
這,當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你得知道真相。
在歷史上,無數(shù)次浩浩蕩蕩的事件中,那些起起伏伏的人們,無一例外,都被他人所左右著,很可能,他人的一句漫不經心的評價,就足以毀滅一個人的一生!
個人想要自證,幾乎無可能。
《好好照顧瑪雅》,就是這么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少女瑪雅身患一種罕見的疾病,全身異常疼痛,父母心急如焚。幾乎所有的醫(yī)院和醫(yī)生都不知道她得了什么病,甚至很多人以為她只是“焦慮”,那些難以忍受的疼痛只是想象出來的。
可是,瑪雅的母親貝亞特并沒有放棄,她鍥而不舍,經過搜索和多方問診,她找到了柯帕里克醫(yī)生,后者確診她的孩子得的是“復雜性區(qū)域疼痛綜合征”,這是一種罕見病,但柯帕里克醫(yī)生對此卻很有經驗,他的處方就是:過量的氯胺酮。
氯胺酮是一種全新的靶向藥物,當然使用起來非常危險,它在抗抑郁等領域表現(xiàn)非常出色,但由于其特性,專業(yè)機構對于使用這樣的藥物非常慎重。
很顯然,對氯胺酮的過量使用,在美國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瑪雅的父母帶著她來到墨西哥,診療取得了很好的結果,瑪雅的疼痛消失了,除了下肢仍不能自如活動之外,身體基本恢復了正常。
然而,僅僅一年之后,孩子又復發(fā)了,這次就診的醫(yī)院,一看到瑪雅被使用了過量的氯胺酮,立即就以虐待兒童嫌疑,把瑪雅和她的母親貝亞特分隔開來,誰能想到,這一分別,竟是永別!
在所有外人看來,貝亞特都變成了心理極度扭曲的施虐者,她殘忍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簡直不是人,與此同時,所有人都覺得瑪雅的疼痛只是一種幻覺,所有的語言像刀子一樣拋向這個家庭,貝亞特又是個性格比較剛強的女性,她直接、感情外露,很難得到他人的同情。于是,繩子越繃越緊……
終于,在母女分隔開來三個月后的一天,無法承受這種壓力的母親貝亞特,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毫無疑問,是個悲劇。
可是,這樣的悲劇,為何在我們身邊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呢?
為什么我們無法聽進去貝亞特的話,卻對于那些僅僅見過她幾面的人的話深信不疑,并把她和自己的親生女兒殘忍分離,最終導致一個生命的離世呢?
聽起來越荒謬,這個故事就越現(xiàn)實。
我們可以找出無數(shù)個“教訓”——貝亞特在待人接物時可不可以更加溫和一些?她的丈夫可不可以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我們覺得,掌握了這些,就能避免悲劇的上演。
或許可以,但悲劇始終都要來的,只要人性還是如此。
什么時候,我們可以擺脫“他人決定論”,我們才能從這種自證清白的邏輯怪圈中逃離出來。
但是,可能嗎?
又是一部具有社會意義的紀錄片,刷新了我對法律邊界的認知。從前覺得米國各種法律對人權有更完善的保護,但此片是一個完美的反面例證:當利益驅使行使法律的個人濫用權利,法律可瞬間從保護受害者的角色變成毀掉受害者的屠刀。從制片角度講,議題本身足以令人咋舌,前半段還一頭霧水,沒搞懂案情邏輯,后半段恍然大悟之后咬牙切齒氣不打一出來,天下怎可還有如此不可理喻的冤案,讓本已承受太多的家庭陷入絕望的深淵。Netflix找到此議題的完美代表Maya,敘事類似過往Netflix的同類型片,以單個受害者切入以一及百,更多人站出來想要發(fā)聲形成更大的社會效應。結尾Maya和其相似的受害群體仍在fight中,為她們祈禱。
Hi~我們是彎彎~未成年人是全世界的花朵,未來是屬于他們的,各個國家都有修訂法律來保護未成年人,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就是我國為保護未成年人的權利所頒布的法規(guī)。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部紀錄片《好好照顧瑪雅:虐兒案羅生門》就與兒童保護法有關,接下來讓我們走近這部由網飛出品的虐心紀錄片······
Part 1:“瑪雅,我要保護你”
可愛的瑪雅誕生于一個幸福的家庭,媽媽(貝亞特是波蘭人但是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護士,爸爸(杰克)是一名消防員,他們有一棟不僅有游泳池還有花園的大房子,還有一個弟弟(凱爾),父母傾盡全力給她最好的一切。
然而一切都在一次小小的生病之后發(fā)生了改變。
起初僅僅是瑪雅的胸口疼痛,作為護士的媽媽有多年的經驗并沒有放在心上,直到發(fā)現(xiàn)女兒異常的痛苦才發(fā)覺是太不對,于是開始四處求醫(yī)。
剛出生的瑪雅和爸爸媽媽(以下劇中截圖皆來自彎彎字幕組)
貝亞特把每一次的醫(yī)生檢查和話術記錄在冊并且大量查閱資料
即使屢屢碰壁,媽媽也沒有就此放棄,終于在柯帕里醫(yī)生那里確診為“復雜性區(qū)域疼痛綜合癥”??屡晾锟酸t(yī)生對此很有經驗,他的處方就是:過量的氯胺酮。
氯胺酮是一種全新的靶向藥物,使用起來非常危險,它在抗抑郁等領域表現(xiàn)非常出色,但少量達不到效果,大量會導致死亡。因此對氯胺酮的過量使用,在美國是不被允許的,所以,瑪雅的父母帶著她來到墨西哥,診療取得了很好的結果,瑪雅的疼痛消失了,除了下肢仍不能自如活動之外,身體基本恢復了正常。
治療前后對比
但是!僅維持了短短一年,瑪雅的病情又復發(fā)了,這次父母講她送進一家專業(yè)的兒童醫(yī)院希望女兒的病情能夠有所好轉。可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別就是以“一生”為單位。
然而這家醫(yī)院看到瑪雅被媽媽注射了過量的氯胺酮,立刻以“虐待兒童”的罪名將瑪雅與家人隔絕開來,并且社區(qū)安排一個護工“保護”瑪雅的安全。這個護工曾經以“虐待兒童“被拘捕,她不僅強迫沒有反抗力量的瑪雅坐在她的腿上還給她拍下各種照片。
十歲的瑪雅在病房里無力的反抗,所有人都覺得瑪雅的疼痛只是一種幻覺,病房外的媽媽貝亞特也在奮力反抗,她不斷證明自己的看法,她拼命維護自己和瑪雅的權利,然而換來的卻是貝亞特變成了別人眼里心理極度扭曲的施虐者,她殘忍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所有的語言像刀子一樣拋向這個家庭。貝亞特又是個性格比較剛強的女性,她坦率直接、語言鋒利,很難得到他人的同情。心急如焚的爸爸想要女兒趕快逃離火海希望貝亞特停止反抗,但是貝亞特堅持不承認罪名。于是,繩子越繃越緊……
母女兩分別的第三個月,爸爸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與警官的談話被錄音,貝亞特覺得自己的努力竟然沒有被丈夫認同。
記者對于談話內容的精簡
接著在法庭上法官和醫(yī)院站在同一陣容,認同了貝亞特的罪名。
法官禁止母女兩見面
一個靜默的傍晚,一個女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決定和這個世界告別,在車庫里結束了自己的42歲。
之后,瑪雅被父親接出得到了治療現(xiàn)在已經康復但仍有復發(fā)可能,她現(xiàn)在有了很多好友,可以流暢的彈鋼琴,可以正常行走。可惜,回到家,那個一直給予她支持的媽媽卻不在了。
Part2:為母則剛
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他們無條件的給我們他們所擁有的全部。
媽媽往往在家里扮演的是溫柔的教導者,但是一旦她們的孩子遇到危險,她們就會立馬變身超人,不論對方是多么強大。
貝亞特作為一個移民來美國的波蘭人,起初她并不被老師看好,認為不會英語的她將會一事無成,然而貝亞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醫(yī)學院并且成為了一個護士。她是一個不懼困難的勇敢女人,做了媽媽,她給孩子豐富課外生活,保障她的日常健康,她盡自己的權利給瑪雅提供一個快樂繽紛的童年。
在遇到自己丈夫的阻攔,勢力強壯的醫(yī)方團隊時,她依舊從容不迫,在保護者女兒安全,她記錄每一次的就診談話,每一次的電話錄音和文字內容,正是她的細心讓律師們對于官司的把控很有信心。
這樣一個要強的女人怎么會在車庫結束自己的一生?
我想,應該是失望的累積。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法官的不正義宣判是第一層打擊,丈夫作為唯一的依靠也讓她“閉嘴”。孤立無援的她在異國,對于女兒的愛當然是毋庸置疑,她一定是掙扎了很長時間才打算以死相逼。也許只有她的死亡才能讓女兒獲得生路。
Part3:陰影
在這場戰(zhàn)斗中,42歲的貝亞特永遠無法與女兒擁抱,瑪雅也永遠失去了媽媽。
三個月的禁閉,沒有任何通訊設備的她,每天只能跟媽媽聊上幾句話,很難想象她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
身邊的護工曾經虐童,身邊的醫(yī)生常常在竊竊私語討論她的病情,說她在撒謊,在演戲。精神上的疼痛慢慢勝過勝利的疼痛,十歲的她熬過了那三個月,卻留下了一生的陰影。
僅僅是醫(yī)院的一面之詞就給原先幸福的家庭給以重創(chuàng),孩子的情況父母是最清楚的,法官在法庭上發(fā)言時,有沒有想到自己也有可能是個父親,自己也是兒子。
影片最后有大量因為醫(yī)院的一面之詞與孩子從此不復見面的父母,有的甚至直至今日還在坐牢。就是因為幾句不真實的白紙黑字就能讓他們失去工作,失去公信,甚至失去他們最重要的孩子?!盎疑貛А弊屗麄儫o法團聚,這一件事所投射的投影也許是幾天,也許是一輩子。
Part4:結語
因為貝亞特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莫須有罪名,瑪雅成了千千萬萬個遭遇者的希望,如今,瑪雅一家仍在做抗爭,去年的法庭會議被推遲至今年的9月,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來,母愛不分國界,希望這次正義的曙光可以驅走陰霾。
關注2023.9.11那天的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