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機在大西洋上空神秘失蹤,Archie Panjabi(#傲骨賢妻#)飾演的女主對此展開調查。
這部劇集對于航空愛好者而言,實屬誠意之作。雖然有類似MH370失蹤的背景暗示,但是在后續(xù)娛樂系統(tǒng)絕緣材料、設計缺陷掩蓋、航空器空中破洞(可以關聯(lián)的事故大致有瑞士航空娛樂系統(tǒng)故障空中失火,埃及航空飛行員自殺墜機,印度航空色伽王號空中爆炸,夏威夷航空空中破洞,印尼獅航B737MAX墜海,法航大西洋墜海等)等又是其他航空事故調查結論的集合。航空事故的調查無疑是需要講求證據說話的,但是讓證據說話的是事故調查者。事故調查者是否公正客觀,決定了結果的走向。這部劇集中,除了事故調查者以外,航空公司、制造商、政府其他關聯(lián)機構等都是利益相關人。各方之間的博弈,就取決于調查結論的走向。證據是客觀的,人是主觀的。利益關聯(lián)者自有各自的算盤。事故調查者在面對利益關聯(lián)者,是具有挑戰(zhàn)和沖突的,對某個事件的“共贏”是不可能的,“零和”是絕對的。事故調查的真相其實非絕對客觀,畢竟像劇中那個反面富豪所謂“一把美工刀都會毀了這個行業(yè)”,事故調查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但是事故調查者應有良知去努力實現(xiàn)真相的還原。事故調查者的使命,是通過事故調查得出結論,發(fā)掘行業(yè)安全隱患,改進行業(yè)安全水平。事故調查者必須要有獨立性,即使面對多方的利益博弈壓力,也不能屈服,這樣才能真正讓證據說話。劇集結尾,執(zhí)飛機型的訂單被取消,聯(lián)想起B(yǎng)737MAX的命運不就是如此。盡管B737MAX目前處于停飛整改中,但souls(人命)不是應當比經濟利益更重要嗎,這也正是事故調查員秉持的公義理念?因此,讓證據說話的必須是盡職且獨立的事故調查員。
MH370航班失事時間雖已過去多年,但仍然在人們的記憶中占據著一個牢靠的角落。如今只要看到與飛機失事有關的新聞或者相關題材的影視劇,你的第一記憶點就是馬航。
很多人會覺得飛機出事概率很高,特別前對于空難的報導更加深人們對于飛機失事的恐懼感,嚴重的患上恐飛癥也不是稀罕事。
但事實上飛機出事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們每天在路上被車撞死的概率要比乘坐飛機出事的概率大得多。只不過由于飛機的特殊性讓人們對飛機失事的恐懼被無限放大,好比蹦極。
不過飛機失事這種題材倒是挺適合影視化,畢竟飛機出故障本身就很緊張刺激了。加劇《空難解密》的故事設定就是在一架意外出事的飛機所引發(fā)的種種調查。
自從《迷失》成功后,很多影視劇不再專注于劇情本身,總喜歡用些“歪門邪道”去吸引觀眾,例如《命運航班》。
當然不是說不好,只是這里有個很大的問題,科幻是最引人的題材之一也是最不好掌控的題材之一。利益有多大風險也就有多大,拍得好是《迷失》,拍不好就把自己跟觀眾給迷失了。
《空難解密》不像其他空難劇那樣“搔首弄姿”,它只是靠著一場寫實風格的空難去引出其背后巨大的陰謀。
開場介紹了女主瑪德琳·斯特朗與男友通話準備乘坐大英航空716,飛機起飛不久后就開始瘋狂顛簸,隨后飛機損壞,空難發(fā)生。
出事前的戲份只介紹了瑪德琳這一個乘客,而關于飛機出事的線索也只給觀眾機長理查德·多諾萬一個人作為懷疑對象。機長表情凝重不時看著手機,并支走副駕駛亞瑟·德萊尼,出事前久久呼喚仍然沒有反應的駕駛艙,你要說這機長沒問題我是不信。
果然,隨后調查就發(fā)現(xiàn)機長很可能是雙性戀,有著雙重身份。表面上與一位女性妻子和女兒在倫敦過著平凡的生活。
然而多諾萬還有另一重身份:是一位生活在愛爾蘭都柏林男性的老公,并共同養(yǎng)育著一個寶寶。只不過目前調查顯示這位機長除了私生活異于常人外并沒有其他值得懷疑的地方。
當這邊調查陷入焦灼之時,另一邊救援工作得到一個好消息——發(fā)現(xiàn)一位幸存者,這位幸存者正是開場介紹的女主瑪德琳。
從目前看來大英航空716失事事件仍然是層層迷霧,隨著后期不斷調查這層迷霧才會慢慢撥開最終讓觀眾看到真相。
想必接下來的劇情依然會是這個套路,就像是一塊拼圖,在調查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線索,隨著線索的增加,最后找到飛機失事的真相。支線則是挖掘調查人員肯德拉的過去與幸存者家屬的善后。并在每集最后扔下一個尚未爆炸的炸彈來吸引觀眾繼續(xù)往下看。
《空難解密》并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抖機靈。雖然背景是飛機失事但對空難場景描寫很少,一筆帶過后精力都放在了制造劇情懸疑感。
劇情也不是單一的調查,調查過程中還插入了種族歧視、商業(yè)利益等因素讓整部劇更加豐滿。甚至連專業(yè)性也不放過,比如為了尋找飛機掉落地點所提到的多普勒效應。
對于失事后乘客家屬的描寫以及航空公司的反應非常寫實,一瞬間讓人懷疑是不是在看紀錄片。劇中并沒有把航空公司樹立成一個偉光正的形象,而是非??陀^的描寫了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他們會第一時間采取救援工作,同時高層也在擔心空難對于公司業(yè)務的影響。
演員方面對于這部劇來說也非常加分,有奧斯卡最佳男配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有艾美獎最佳女配雅奇·潘嘉比。不用擔心演員演技方面的問題。
面面俱到的劇情讓我們了解到,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可能只是在屏幕前度過了幾個小時。但對于航空公司來說,一場空難可能就是公司破產的導火索。對于乘客來說,空難前最后地掙扎有多么無力。對于救援團隊來說,就是與死神賽跑。
對于乘客家屬來說,空難之后就是數個日日夜夜的等待,是對渺茫生機的渴望,是對再見一次至親的望眼欲穿。
目前看到第二集,從前兩集的情況看,劇情緊湊,無拖泥帶水,無矯揉造作。而且空難前的情節(jié)交代也比較干脆利落。失聯(lián)后的調查工作也是高效率展開,女主是負責該調查的負責人。飛機失聯(lián)前,機長故意支開副機長,并且反鎖駕駛室,損壞應答器,致使該航班處于無法呼叫,無法聯(lián)絡的狀態(tài)。隨后飛機一處被炸個洞,空姐和副機長等人被吸出飛機。
該機失聯(lián)后,各種猜測都有,人心惶惶,女主的調查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主要是模仿當年馬航事后調查的科學技術,比如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利用衛(wèi)星和飛機發(fā)動機之間的聯(lián)絡信號,也叫握手信號作最后的地點判斷,利用多普勒效應,可以大致知道飛機最后18分鐘里,向衛(wèi)星發(fā)送信號是什么方位,劇情里是在北大西洋某處,馬航是在南太平洋某處。這段情節(jié)非常相似。
不同的是,第一集最終有一位幸存者,第二集一開始就交代了幸存者是女配角,然后對她展開調查,發(fā)現(xiàn)其男友也有嫌疑,曾經因為游行和警察發(fā)生沖突被捕過。機長也有問題, 他表面是有一位亞裔妻子和一個混血女兒,但是背地里他是一個同志,和一個伊朗男子也以夫妻相稱,并且在飛機上機長接到了那位男同的電話。
從目前的兩集來看,該劇還是有看點的,而且情節(jié)較為緊湊,沒有什么兒女情長,拖泥帶水的東西,調查工作也是緊鑼密鼓的展開,線索也在逐步發(fā)展,就看后面幾集怎么推向高潮,以及最后怎么收尾。
2019年底
最后十分鐘真是好刺激XDD 本片最亮點的還是機長全家……
很加劇,轉場黑畫面特別長。狼叔在里面盡管是主要演員,但貌似沒啥用。女主演技一般。劇情還算可以。
第一季一共六集九月十七日在美國已經一次性放出來了,目前前三集有華文字幕了,而且第二季已經續(xù)約了但是第二季的內容不是空難而是講的一列多倫多到芝加哥的高速火車撞毀(crash)的故事
女主只能演調查員的角色嗎?
馬航370
期待S2!
為了看女主
有史以來最讓人感動的一句“Allahu Akbar”,這才是真政治正確。
節(jié)奏很快,翻轉極多,巧合也多,細節(jié)少了,一個黑客為啥要用好久不見的同事的電腦測試自己乘坐的飛機呢?就算用自己的電腦測試也太拼命了,他明明很怕死呀?
劇情還蠻緊湊的,調查過程難免不讓人聯(lián)想馬航失聯(lián)事故,如果這么容易找到就好……飛機失事掀起多方陰謀論,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蹭馬航熱度(還有嗎)的大數據產物。真相及最后壓縮到進度條尾巴的反轉也基本遵循近年來政治懸疑劇法則。最大的感想是克萊爾·弗蘭妮曾經的男神收割機如今已經淪落到演加劇了……
劇情不夠,回放來湊
出乎意料有點小驚喜~~KELINDA表現(xiàn)挺不錯的,一個空難事件反轉再反轉,最終引出官商勾結的陰謀,看得很過癮。聯(lián)想波音公司和FAA之間的貓膩,還挺有借鑒意義的。我就吐槽下水下1400米,連潛艇都被壓爆了,怎么尸體還這么完整???個人評價:B+
節(jié)奏很快,翻轉極多,巧合也多,細節(jié)少了
好久不見k姐啊,開頭的造型我愛了
還蠻好看的。珍惜眼前人珍惜生命珍惜當下。
由於喜歡Archie Panjabi所以看了這部劇。劇本拍攝還是15/16年前的狀態(tài)。有些雞肋。
目前看到第四集,我覺得不錯,都是講航班事件,比去年那個消失五年后回來的狂灑狗血那部強。Kalinda好久不見,我對TGW還是有些意難平
懸念做的還不錯,但整體推進很倉促,為了多做反轉從A到B的過程幾乎都省略,很像那種幾分鐘帶你看完某電影的短視頻思路。定位飛機環(huán)節(jié)蠻精彩的,用了很多馬航370報告里的東西,手段都一樣,只是劇里找到了,現(xiàn)實里那架飛機沒找到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了。但這個故事應該和馬航沒啥關系,靈感來源和攻擊目標應該是波音吧,波音當初早知道737max機型發(fā)動機位置有問題還強推,導致半年里兩起空難死了那么多人,破產吧真的……不過這劇細節(jié)真不太行,尸體在海水里泡了那么多天還能和正常人一樣么,是不是經費不夠啊,拍之前真應該去找空客拉個贊助,歐羅巴一家親,落井下石對付美國人的事法國人一般都干的可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