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口氣看完后,關于Stranger things 我們該思考些什么?
1.威爾吐出的幼蟲卵,是會在現實世界中存活下來的怪物嘛?
2.威爾腦海里閃現的兩個世界,會讓他在第二季里能夠自由穿梭在上下世界嘛?成為下一個EL?
3.HOP局長在黑夜被誰帶走了?圣誕夜,在樹林里放置的食物,是為了祭奠他的女兒?他女兒的病情,第二季應該會有個交代吧~
4.異形怪物肯定不止一個,一類,有好多種啊~
5.最最想知道關于EL,她去哪里了~(>_<)~
第二季出現會不會再次燃爆大家!
6.最后表示,童年時光有一群小伙伴一起玩《龍與地下城》這樣的游戲,真的是好羨慕~他們的感情,撐起了一部劇,希望第二季快點出來,還想看你們玩~??????
2 ) 久違的Cult,致敬80年代的消逝
幾乎有四五年沒有看過這樣能讓人一口氣刷完的片,暢快淋漓。安利指數滿分。
相比于美劇,《怪奇物語》更有一種電影的既視感。因為你幾乎能找到和它相媲美的,都是多年前的Cult經典,比如Donnie Darko,比如Silent Hill1等等。 多年前還在讀研究生時,一口氣刷完了IMDB上的高分邪典電影,最后以庫布里克的發(fā)條橙告別了那段最后的學生黨歲月。
其后很多年,看過無數光影斑駁然而沒有再遇到這種類型片,直到怪奇物語上線。那種感受,和當年的donnie darko神似。以至于沒看到導演前我以為理查德凱利重新福至心靈。
不可否認劇情有許多邏輯難以自洽之處,比如小學的小孩子們是如何理解空間和時間的概念、比如他們?yōu)槭裁纯梢陨钜乖谝皹淞掷矧T自行車、比如Nancy找到樹洞時哪來的勇氣鉆到樹洞里去,比如最后可憐的芭芭拉怎么樣了……但是邏輯上偶爾的小bug起碼沒有影響我的觀影感受。因為這樣的作品,與其說是一個需要邏輯自洽的懸疑故事,不如說是一部自證與他證的成長覺醒。況且,從童年到成年的過度,本身就充滿了邏輯上的不自恰。
兒童組:黑天鵝
11的選角太到位,小姑娘的演技不輸當年《黑天鵝》里的娜塔莉波特曼。從她的軌跡我們能看到兒童組與其說是一部實際的探險,不如說是一段波折的隱喻。以11為例,其實所謂異次元的怪獸,更像是11性格中的黑暗之花。所謂的中情局和政府的實驗只是一個幌子,天賦異稟、幽閉恐懼,面對所謂的papa持續(xù)的折磨依然能夠溫柔以對,更像是在成長中遭遇了家庭不幸的小孩,與Mike的接觸是她展現善的一面。而她內心的仇恨,隱喻成為異次元的怪獸,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么第一季最后,11和怪物,能夠以融合的方式互毀從而實現救贖。
少年組:死亡幻覺
關于青春期成長的思辨,沒有比Donnie darko更經典,最初成為吉倫哈爾的迷妹就從Donnie開始。淡然,怪奇物語也不錯,但是畢竟三組線索同時推進,這一組相對兒童組塑造就要輕薄一些。
看到好多罵Nancy綠茶婊,覺得用綠茶婊來苛責有些過分了。Nancy在里面被稱為完美小公主,成績好,家境好,長得美,無可挑剔。但是即使這樣,少年時哪個姑娘不會為那個耀眼的校草心動啊,Nancy為什么要例外?而且南希的選擇其實恰恰準確表現了一個成長于小中產家庭的乖乖女的叛逆表達,除非出于處女情結,否則我實在沒看出來婊在何處。
關于友誼、愛情、親情,基本都是通過Nancy來表達成長的困頓,里面的隱喻同樣出色。看到有一篇影評寫,芭芭拉的受難,隱喻著Nancy處女的失去。這種蒙太奇的手法處理我給32個贊,早戀本身就是一場性覺醒與世界的沖突爭斗,首當其沖的必然是以往形影不離的閨蜜友情。
很久以后,那些少女們才會慢慢發(fā)現一個事實,你無法抵抗一步步淪陷在生活的泥潭里,曾經的閨蜜逐漸去了不同的世界,而你無可奈何。
不過相比之下,死亡幻覺的鏡頭語言更漂亮。到現在都忘不了Donnie醒在空無一人的清晨鄉(xiāng)間公路上的迷茫,那種孤獨簡直深入骨髓。
成年組:寂靜嶺
成年組是對寂靜嶺的直接致敬。拯救孩子的父親角色的警長和母親角色的喬伊,對抗異次元的怪獸。以及異次元怪獸飄散的雪花狀的飄絮。幾乎讓人秒回寂靜嶺。當然其實多年后來看,這些元素已經非常落入俗套,但是這種致敬本身就夠讓cult片愛好者激動了。
其實無論是寂靜嶺還是如今的怪奇物語,用異次元和異世界來隱喻也是再好不過的方式。當WILL直接回答他的母親right here的時候確實被震撼到,我就在你面前,而你看不到我內心的危機。
其實本片的異次元若影若現,更多的還是像是不同年齡階段人們心理的投射。更不要說整個劇集充滿了80年代的元素,若影若現的蘇聯角色,美蘇之間的對抗,基層公務員比如警長對于政府的不信任,人們的恐懼,中產階級的麻木和絕望,幾乎每一幀畫面都元素滿滿。
所以,這樣的作品,單純用講故事的邏輯來苛求沒必要。難道你會要求昆汀或是大衛(wèi)林奇給你講一個平淡圓滿故事嗎?期待第二季。
3 ) (嚴重劇透慎入)直面內心的“Demogorgon”
本片里的懷舊致敬元素多到數不清,墻上的
大白鯊海報,電視機里的動畫片
宇宙的巨人希曼以及電視新聞里影射的肯尼迪。除了大量合成器電子樂鋪墊氛圍以及失蹤的小男孩Will總是在唱的那首The Clash的《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第三集結尾處Peter Gabriel翻唱David bowie的《Heroes》和第四集開片Joy Division 的 《Atmosphere》皆可謂配樂的神來之筆。除卻這些驚喜,還有一個不能不讓人注意到的點便是片中再三出現的經典桌游《龍與地下城》,怪物Boss也被小主人公們稱為——“Demogorgon”——游戲中惡魔角色的名字,甚至連怪物本身也跟《龍與地下城》中的形象有很多相似之處。游戲中的Demogorgon生活在潮濕的沼澤中,影片里的怪物也是渾身掛滿粘液。
信息出處
http://dnd.wizards.com/articles/features/demogorgon-prince-demonsDemogorgon是在神話傳說中存在已久的惡魔之一,出現在很多古典詩歌中,早先被基督教學者稱為“不可言說的名字“,但是無法確定《龍與地下城》到底是根據哪一個出處塑造了游戲中這個惡魔形象。此片之所以沒有淪為一個人類大戰(zhàn)惡魔的爛俗垃圾科幻劇,是因為編劇又一次玩兒轉了人物內心陰影這種劇作老套路,表面上看上去有那么多時髦新鮮的元素,事實上劇作的內核卻工整得跟教科書一樣,每個人物都嚴絲合縫地按照人物前史和現實困境來塑造。這種套路,好似經典食材,只要作料用得好,烹飪出來永遠美味。
也就是說,本片實際上依然講了一個內心恐懼的外在投射的故事。Demogorgon代表了不同角色內心深處的恐懼和焦慮。
Winona Ryder扮演的母親,人到中年,婚姻失敗,事業(yè)無成,經濟拮據,丈夫找了年輕姑娘,連兒子丟了都聯系不到,偶然回來一次還是因為撈點金錢的好處。當她看到“墻里”的兒子Will時,瘋了般用斧頭砍爛墻壁,可是沒想到墻被砍后,望出去的不是兒子,卻依然是絕望的現實世界。當所有人都認為她瘋了的時候,她依然堅信兒子活著,一直到最后親自去“異次元”世界將兒子解救出來。走入“異次元”相當于走入自己的內心,瘋狂的執(zhí)著實則母愛的堅定與偉大,解救兒子的同時也是母愛的自我救贖。
警長同樣是位潦倒的中年人。多年前,失去了身患絕癥的女兒,離婚,妻子改嫁,嗜煙酒,吃垃圾食品,身材走樣,工作無聊,渾噩度日。一直到小鎮(zhèn)上的平靜被Demogorgon的到來而打破,他執(zhí)著地幫Winona Ryder找回兒子,是對當年喪女之痛的情感補償。結尾處,他進入“異次元”(內心),終于有勇氣直面被自己封印的傷痛記憶。
另外,從宏觀上看,警長這個角色又是冷戰(zhàn)時期一代美國人精神危機的寫照,懷疑被政府監(jiān)聽,對政府失去了信任。當作為一名警察的他面對特工質問“你到底為誰工作”時,他的回答是“Nobody."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片中表示“要相信政府”的是 Nancy(黑發(fā)小男主角的姐姐)的父親——一位沉悶麻木的中產階級白人男性。
幾個小男孩體現的是少年與成年人世界的對抗以及性意識的覺醒。地下室以及用椅子和桌布構成的狹小空間是母體的隱喻。少年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幻想世界,拒絕與母體分離,拒絕成長,稱那些政府工作人員為“bad men",這無疑讓我們想起來小時候不聽話了,父母會嚇唬我們“會被壞人抓走”。小男孩們還未進入青春發(fā)育期,雖然沒有多少身體上的欲望,但對于女孩子,卻又是好奇的,甚至是恐懼的。(我知道你們都不信弗洛依德的閹割恐懼,我就隨便說說)。三個追風少年+一個超能力小女孩無疑放大了這種神秘的恐懼。也許每個少年都曾幻想那些個神秘的少女其實都有超能力??面對超能力小女孩"EL"要換衣服的舉動,三個少年避之唯恐不及。可當小女孩穿上裙子,戴上假發(fā),呈現出女性性征時,小男孩們卻一個個羞赧起來。
小男孩們的個體人設也都很有意思,黑人小男孩非常敏感,非常容易陷入自我保護的心理模式,總覺得對方對自己有惡意?;硌佬∨肿邮堑湫偷拿绹鴺诽齑笈肿拥目s影。至于黑發(fā)小男主角,他的發(fā)型和衣著品味讓人覺得這家伙過幾年應該是要組樂隊了吧??
至于Nancy,黑發(fā)小男主角的姐姐,是我個人認為本劇塑造得最有深度的一個角色。她體現了青春期女孩成長的self identity的焦慮。父母的婚姻里沒有愛情,家庭氛圍壓抑。內心深處只是個nerd,卻因為想跟popular kids混在一起,因為peer pressure,強迫自己變成一個"并不是自己“的人。在男友家的party上,Nancy好友Barbara的手被割破,鮮血(象征破處)引來惡魔,接下來的平行蒙太奇——一面是Nancy和男友在床上,一面是Barbara被惡魔吞噬的慘叫——是“失貞”的隱喻。然而,和Demogorgon的對峙卻讓Nancy找回了自己。Nancy和Will(失蹤小男孩)的哥哥在樹林里看見了受傷的小鹿(象征Nancy自己)被Demogorgon拖進了樹洞里的“異次元世界”(秘密和內心的隱喻)。Nancy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找到了真實的自己。編劇借Will的哥哥之口把這一切說得很明白——Nancy并不想跟自己母親一樣,做個溫柔順從的漂亮女人,把生命犧牲給死氣沉沉的婚姻。從樹洞走出的Nancy舉起了手槍和棒球棍,跟小團體決裂。片尾處,Nancy“第二次“流血,但是這次并不是被動失貞,而是她自己用刀割破手,主動吸引惡魔,要跟惡魔決一死戰(zhàn),象征著自我的回歸。不得不感慨編劇過硬的專業(yè)素質,好一個完整的講述。
另外,女主角的選角也很讓人欣喜。導演并沒有選擇一個典型的青春恐怖片女主——金發(fā)無腦大胸。Nancy是那么瘦弱嬌小,當她拿槍指著惡魔的時候,真有幾分戲劇張力。
反正說白了都是套路,電影電視劇里,戰(zhàn)勝惡魔的永遠是書呆和怪胎。大概因為,多數導演和編劇小時候,都是躲在地下室讀書畫畫玩兒游戲的社恐,在學校里總會被欺負,只能靠長大拍電影來報復你們這些popular kids了。
亦或是,強者戰(zhàn)勝強者,弱者戰(zhàn)勝強者,哪一個故事更有趣一些呢?
4 ) 生子當如Jonathan
不知道多久沒有在美劇里看到Jonathan這樣的高中生了:不叛逆,不自卑,不把家長當傻瓜,不把弟弟當累贅,雖然有些孤僻,但內心充實而健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清晰的自我認知和未來計劃。
當然他也沒有特別老練,偶爾也會有一點騷動,一點無助,一點崩潰,流露出青少年的彷徨和脆弱。
我已經很習慣在美劇里看到離異家庭的孩子——無論是張揚的還是陰沉的,回到家時“砰”地甩上門,戴著耳機沉浸在重金屬音樂里,將母親的敲門聲隔絕在外,對著不小心闖入的弟弟或者妹妹大喊大叫。他們通常把父母婚姻失敗的原因歸咎為養(yǎng)育自己的這一方,對遠方的另一方充滿幻想,怨懟身邊的親朋,時刻想著逃離。
一定要在外挨一頓現實的毒打才能意識到自己擁有的也很可貴。
Jonathan不一樣。
他也喜歡待在房間里聽搖滾,但房門始終對家人開著,音樂不是他避世幻想鄉(xiāng),而是靈魂的養(yǎng)分,如同他同樣熱愛的攝影和閱讀。他體貼疲于工作的母親,疼愛被校園霸凌的弟弟,當他溫柔而堅定地對弟弟說不要假裝正常,要去找你真正熱愛的東西時,簡直就像一位父親。
但Jonathan終究不是父親,只是年少的哥哥。
所以當他意識到弟弟可能遭遇不測,母親瀕臨崩潰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求助。他知道家里需要大人,于是找到父親,盡管他對父親并沒有抱太大期望。而在失望之后,他扭頭就走,將父親徹底排除出他們的生活,決定自己來承擔這個角色。
無助又果決。
他強迫自己一夕之間長大,接受痛苦的現實,面對弟弟的死亡,卻又在得到一點在正常人看來只是酒后錯覺的線索時推翻自己堅持的真實世界,站在看起來早已瘋癲崩潰的母親那邊。
他并不理智到固執(zhí),只需要一點交叉證據的支撐便愿意去一個怪力亂神的世界為弟弟赴湯蹈火——他對弟弟生還的渴望并不比母親少。
他能隱忍,忍受同學的嘲諷,也能爆發(fā),忍無可忍時奮起揮拳,事后愧疚地在母親面前耷拉著腦袋,像一只犯錯的大狗。
一身少年氣。
他也有騷動,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躊躇一二,終究還是躲在暗處摁下了快門。他也夠豁達,和心上人生死歷險之后坦然地對她和她的戀人一笑泯恩仇。
是暗戀少年最討人喜歡的姿態(tài)。
Nancy說,大家認為Jonathan是個自命不凡的人,看到這里我忍不住笑了,自命不凡又如何呢?Nancy希望自己在他人眼里不是自命不凡的完美小姐而跟popular傻瓜一起玩,Jonathan則根本不屑,他不尋求認同,思想在另一個境界,他的目標是NYU而不是哄姑娘上床,他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定位,不媚俗迎合。
我輩孤且直。
Jonathan是我年少時熱愛的樣子,是如今羨慕的樣子,是未來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的樣子。
5 ) 把老套的故事講出花來
我估計應該有不少人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會有“啊,又是這個橋段”,“嗯,我就知道他們兩個這時候要kiss了”,或者“這個設定確定不是抄襲XXX?”等等等等的想法,如果說的簡單點,無非就是,啊,這真是一個老套的故事。
但是如果熟悉導演肖恩利維,看過他的鐵甲鋼拳的話,就知道這個導演有時能爆種把一個老套的故事講的特別好。而本劇,就屬于主創(chuàng)們集體爆種,把一個集合了異空間怪物,陰謀論,人體寄生,冷戰(zhàn)競賽,超能力少女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幻電影老梗的電視劇拍的絲絲入扣,令人信服。
本劇主線明晰,首先是小男孩里顏值最高的那一個離奇失蹤,實則是被異空間怪物綁架,而這個怪物又是美國政府秘密進行人體實驗不慎玩脫帶過來的。這個人體實驗超能力少女逃出設施,與前來尋找失蹤摯友的三個小男孩相遇,從這里開始,主線漸漸分化成三條支線,一條是失蹤男孩的母親和小鎮(zhèn)警長;一條是三個小男孩與超能少女,還有一條是失蹤男孩的哥哥,以及男孩摯友的姐姐。三條支線各自為了共同的目標發(fā)展,同時互相提供線索,中年組揭露了政府勢力,少年組收集怪物情報,兒童組告訴觀眾一切的起因,最后匯聚在一起將本故事推向高潮,其間人物塑造合理,行為動機充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掉鏈子或者智商下過線,簡直是情節(jié)推進教科書一般的存在,即便是看起來有人犯傻或者有人變熊孩子,也有很合理的解釋以及非常意想不到的發(fā)展,例如三個小男孩里的小黑人,如果不是他和其他人鬧翻,獨自一人逞強去調查秘密設施從而有機會通風報信,估計超能力少女這條線就被廢了。
而另一點在科幻驚悚類電影里非常常見同時又非常惹人討厭的一個設定:總是有人遲遲進入不了狀況,對發(fā)生的事情充耳不聞,對明顯的線索視而不見,反而總是認為別人精神有問題,這樣的人,在本劇的主要角色團隊里中幾乎一個都沒有,同時為了拯救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有的人都表現的特別勇敢,有時候甚至會讓人覺得這些人物未免那也太聰明和勇敢了。這種技法,尤其是對整整8集都在講一個案件的篇幅來說,真的是非常難做到的,同樣的事,可能X檔案一集就講完了,而本劇演了足足8集,同時情節(jié)豐富,沒有廢戲,只能向編劇獻上膝蓋了。
情節(jié)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人物塑造討喜,懸念設置得當,說了這么多的優(yōu)點,好像要把本劇夸上天,但是這不代表本劇沒有缺點。首先就是女主角的表現,沒有層次感,面對孩子失蹤,好像就是一味的神經質,困惑,否認,悲傷,絕望等情緒表達的并不是很明顯,當然感覺編劇也要負部分責任。對比同樣是孩子失蹤,并且同樣是用了長篇幅來講一件事的the killing首播集,幾乎沒有一個失蹤女孩與父母互動的鏡頭,也沒有哪怕是半場的回憶殺,卻將父母一開始的不以為意,而后發(fā)現事態(tài)不對,直至焦灼的尋找,最后發(fā)現女兒已不在人世的憤怒,悲傷,絕望,崩潰表現的淋漓盡致,本劇在表現與親人與失蹤男孩的關系側重在回憶部分,顯得有些缺乏說服力。而那個被所有人尋找的男孩,存在感簡直弱的可怕。
本劇的另一個缺點,在于實在是有太多和其他作品相似的元素,雖然這種題材要推陳出新十分困難,而且本劇的年代背景和致敬元素又讓創(chuàng)新的空間顯得更加狹小,但對老元素的運用也讓本劇顯得不那么耐看,據我以自身經驗來看,本劇中:
政府陰謀論,秘密進行人體實驗——X檔案以及眾多科幻驚悚電影。
異空間的鏡像世界設定,同時飄滿白色絮狀物——寂靜嶺。
有天分的女性被政府拉去實驗,同時誕下天賦異稟女嬰繼續(xù)被實驗——游戲超凡雙生。
八十年代背景,自行車,一群小男孩和一個女孩和一個吃人怪物——超級8。
人類從口部被怪物寄生——異形。
當然就電視劇本身的致敬元素而言,絕對不止這些,而除了這些比較明顯,和其他作品相似度比較高的設定之外,還有諸如讀書好的GEEK總被欺負,想要融入學校金字塔頂端的品學兼優(yōu)少女,校園三角戀等美式青春片的典型設定,這些或多或少會讓觀看體驗打折扣,同時部分情節(jié)的可預測也讓人偶爾不耐煩,例如最后一集超能力少女簡直狂立flag。
當然,瑕不掩瑜,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本劇集合了這么多老梗,卻還是能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這亦可算作是另一個編劇非常厲害的證明。君不見有多少有著新奇創(chuàng)意的影視劇最后因為劇本和執(zhí)行泯然眾人,現在我每次想起翻天尋愛都會覺得惋惜。有時候老老實實把一個故事講好,把細節(jié)做的嚴謹些,人物討喜些,比徒有新奇創(chuàng)意,要來的更能吸引人。
如果對老梗不那么反感,同時對情節(jié)合理性要求很高的人,沒有理由不看這一部畫面,音樂,演技都非常優(yōu)秀的電視劇,最重要的是字幕組爆肝一天就完成了8集的字幕,可以一口氣看完啦。
6 ) 失落的童年在此有跡可循
可能和影片內容關聯性不強。只想說說看完最強烈的感受。
百慕大三角。麥田怪圈。回到未來。大白鯊。斯蒂芬·金。冷戰(zhàn)。人體實驗。軍備競賽。外星人。51區(qū)。異形。星際迷航。X戰(zhàn)警。
這些詞匯,這些腦洞大開的陰謀論和接踵而來的科幻電影,堅實地構成了我不切實際的童年。如果問八歲的我,尼斯湖里有沒有水怪,我會毫不猶豫的說,當然有。這就是事實啊,我還見過照片呢。
那時候堅定地相信,我本應該活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米國。讀書時會泡在小鎮(zhèn)的圖書館里。對鉛字印著的虛幻的產物深信不疑。到了晚上,調試收音機旋鈕,尋找秘密電臺。長大后在雜志上投點爛稿賺錢。嫁一個開數碼產品店的技術宅。收入低廉??雌热铡.愊胩扉_且幸福。
我是科幻世界的寄生獸。貪婪地讀取著屏幕上的電子信號,盲目地嗅過阿西莫夫、克拉克的味道,就好像書上有某種孢子,吸入肺里,讓我迷亂。
說實話,我本不屬于那里。也并非是見證了中國科幻快速發(fā)展起來的70后、80后。我只是一個喜歡在遙遠未知的年代寄予歸屬感的05后小屁孩,急切渴望nerd拯救世界的敘事。美國科幻潮迸發(fā)出最強生命力的那二十年,僅是上文提及的詞匯就足以讓我顱內高潮,心馳神往?;孟氲奈滞恋靡陨l(fā)芽,長出一個個小世界。
沉醉在幻夢中的人意識不到幻想也有遺失的一天。信息過剩的年代,互聯網把我鍛煉成了視覺動物。所見即真實。用事實說話。唯物主義的洗禮無孔不入。走近科學的過程是理性的,正確的,真實的,也是無聊的。
我不再懷疑我的床底和門后是否有人,不再恐懼半夜上廁所的時候鏡子里是否會冒出來東西,不再好奇地下世界的模樣。城市很大,星空也跟著湮沒于霓虹燈海。唯一的標準答案早已在書本里、課堂上,完完全全地鋪開,輕易地掃蕩走了我的地下城,鏡中世界和無底洞。
看到片子里這些“演技頂好”的孩子們,我會心生贊嘆,繼而感慨或許他們所謂的“演”,有很大一部分不過是在自然地展現他們最真實的好奇和童真,以及只有對世界一知半解才會萌生的想象力。而那是我逐漸失去的東西。我已經不再好奇。“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憊?!?/p>
如果問現在的我是否還相信,我不能騙自己。我確實不相信了。
對這一幻滅的事實,我深表遺憾。
不過,果然還是沒有完全死心吧,對這部劇上頭已經是我中二的發(fā)病證據了
不是精美,不是反對智識的進步,也不是否定唯物史觀。如果沒有接受教育,很多東西到現在我都無法真正理解。
單純覺得有神秘感的東西真的很迷人啊。
所以我更喜歡前面沒有看見逆世界怪物的劇集。nerd主角團的DND幻想照入現實的那一刻,恐懼伴隨著一種異樣的興奮,太吸引我了。隱約的描摹,不同視角的拼湊,無數個怪物的模樣在此刻延伸向無數的平行宇宙。
保持神秘,保持距離,或許是觀賞世界最愜意的角度。
但人終究要和這個世界親密接觸,剝開面具,走向真實。在現實層面唯有一種美學。這種美學拒絕隔岸觀火的隱約意象,而是把我們生硬地推入殘暴的真相。我們被她蠶食,想象力成為真相的祭品。最終我們只能擦干凈血跡,重新上路。
其實長大了也會反思,人們,尤其是小孩,為什么容易被陰謀論吸引呢。一方面確實是知識水平不夠,神秘主義是八歲小孩都可以無門檻學習的。另一方面,了解陰謀論的人,會有一種潛在的優(yōu)越。覺得自己憑靠模糊的痕跡和飄渺的只言片語,就能掌握世界的真相。這種掌控感,對于不具備任何權利的邊緣人和小孩而言,是格外吸引人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時候,主權的人并不關心,甚至不在乎。于是為了加強自己聲音的份量,催生了主流話語權外的極度自我的唯心猜想。相信神秘主義,是小孩在對自己進行賦權。
又想起之前看過的某部片子里說,
“不要相信你的所見
去相信你的感覺?!?
想想這句話吧。打破實證的經驗,去投奔唯心,是倒退。也是復古浪漫。
一天八集打卡,力薦。這部劇最讓我喜歡的一點,不是它精準的故事節(jié)奏,不是優(yōu)秀的埋梗水準,不是美國80年代的情懷符號,不是從鬼驅人到怪形的迷影致敬。而是在所有劇都把角色搞成心機婊的今天,它卻選擇塑造一個盡顯人性之善的美好小鎮(zhèn)。而這樣純粹的溫暖,永遠都很打動我。
“物語”兩個字是怎么翻譯出來的 = = 就直譯成“異事”不好嗎
真不錯,網飛果然是質量保證。小豁牙子太可愛了
好看!Nerd拯救世界?。ㄕfNancy婊的人太過分了,明明又聰明又勇敢,只是因為有些青春期的困惑就是婊了嗎?
斯皮爾伯格的表,約翰卡朋特的里,簡直是80's兒童冒險電影元素集大成
感覺就像斯皮爾伯格帶著X-man去寂靜嶺打異形!cool!
終于知道為什么主角是小孩了,因為只有小孩才會相信有逆世界的存在
魔王就是大姨媽的化身,大姨媽一來所有人跟著遭殃。
最后11也沒吃上巧克力布丁。
不要在周五晚上打開它,不然你的周末就都是它了…
大家不好好學習的話連小學生都不如。角色塑造現實討喜且全程智商在線,劇情不拖泥帶水,配樂好感度爆表。80年代經典梗大雜燴但一點都不像刻意賣情懷或抄襲或舔觀眾,MKUltra+維度穿越+DND各種宅梗+怪形+小鎮(zhèn)奇案結合得太棒了!故事很完整,超過癮!
劇真是不能看啊,一看就停不下來,今早4點才睡,剁手!剁手!
把斯皮爾伯格卡朋特以及整個80年代的科幻片恐怖片青春片致敬復刻了個遍,還塞滿各種80年代美國流行文化梗,洗腦電音只會更加分。幾個小演員表現很棒,倒是薇諾娜瑞德有點控制不住火候。節(jié)奏懸念反轉也都恰到好處,能讓人看得停不下來。其實問題也不少,但娛樂性那么強瑕不掩瑜了。
越看越棒。八十年代,復古懷舊,美國消費主義文化,冷戰(zhàn),科幻,政府監(jiān)聽,政治陰謀,童年生活,搖滾樂,復古合成器電子配樂,情緒,心理,矛盾,懸疑,Back to the Future,Twin Peaks,各種致敬元素,我簡直不敢奢求更多。
《可愛的骨頭》+《伴我同行》,并且采用了多線敘事:一條線是四個小孩的奇思妙想和邏輯推理相結合;一條線是喬伊因堅信兒子還活著而努力;一條線是警長親力親為尋求真相;一條線是喬納森無意間拍下了怪獸存在的證據。四條線同時進行,又在最后2集匯聚,劇本太精良了。四個小孩在老師的幫助下得知逆世界的存在;喬伊掌握了對燈泡的運用;警長找到了通往逆世界的入口;喬納森和南茜發(fā)現血液可以吸引怪獸;最自私的史蒂夫也打消了獨自逃跑的念頭,不僅為打敗怪獸出了一份力,最后還把喬納森的相機賠給了他;毫無可取之處的校霸也因為惡人先告狀,反而陰差陽錯給警長提供了線索。每個人都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齊心協力將碎片化的信息構成一張完整的拼圖。所有細節(jié)都有下文與之呼應,所有鋪墊都在后面派上用場,堪稱完美!
一口氣看到凌晨4點,節(jié)奏好,演技好,劇情好。最后一集看的非常刺激,所有人都智商上線了。希望第二季Eleven回歸。Will好可愛,偷拍猥瑣男長得有點像黃渤,警長高能
只有芭芭拉受傷的世界產生了
一朵好大的霸王花。
挺老派,但精雕細琢,用超越八十年代的類型片拍法去拍了一個無比爛俗的故事,并且把它拍的很好看,是非常難的,需要非常猛牛逼的技術、審美和劇本,Stranger Things都做到了,順便還做了幾十次致敬……
說不定我們身處的才是upside down world,而上面還有一個更正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