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明察》
正和中國文化的其他許多方面一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也曾對古代日本造成過重要影響。
天文學作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中最為發(fā)達的學科之一,也曾得到日本的引進和吸收,在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支配著日本天文學的發(fā)展。
大體說來,其歷史可以分為兩大時期:十六世中期之前為第一個時期,十六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后期為第二時期。
本片講述的是第二時期,即寬文元年(1661年),第四任幕府將軍,德川家綱(1641年8月3日—1680年5月8日)治下重修歷書的故事。
家綱任職29年之間,將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下令禁止殉死,并將父親家光的武力政治改為文治政治。
當時,片中主人公,時年22歲的二世安井算哲(其父名安井算哲,因此其被稱為二世,后二度改名,終為“渋川春?!保?,是一個喜愛觀測星空、測算日晷的青年。
繼承了已故父親翹楚的棋士之名,更多的人稱呼他為「安井算哲」。出身不錯的世家,12歲起天天的工作就是佩刀“登城(武士上班的說法)”陪“老中(上司)”下圍棋。早已厭倦了棋中勝負的他更鍾情于數學演算,而當在神社的「遺題」木板上看到署名為「関」的解答之後,不禁受被他“一瞥即解”的能力折服,經過一天一夜通過「関」的“明察(正解)”重新推導出那些題目的算法。由此,算式的魅力更是令他神往不已:“不斷增加的誤算會不斷接近答案,顯出正解的輪廓。連錯誤都能製造出可能性,那麼只要思維不被禁錮,這一次的考量必然成為下一個思路的道標,如此,未知的解題之術便會閃光。未知正是自由,這便是算術?!?
之后,他向池田昌意學習數學歷法,向岡野井玄貞學習天文歷法。將中國的授時歷根據日本的情況加以改良,制成了大和歷,后被官府采用,成為貞享歷。因為這個功勞,他于1685年1月5日(貞享元年12月1日)辭去圍棋手的工作,被德川綱吉任命為首任幕府天文官(天文方),從此,天文方成為世襲的名號。
關于日本歷法。
從日本遣唐使起,從公元六世紀帶回的歷法,從日本平安時代初期使用,一直被沿用823年之久的是唐朝宣明歷(之前似乎還有元嘉歷--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天文學家何承天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制定,一般認為元嘉歷是554年通過百濟傳到日本大和政權的、麟德歷-在日本叫做儀鳳歷、大衍歷、五紀歷)。
但它是當年以長安為原點的基礎上測算,日本完全沿襲,就存在經度差別,從而在天象(日食、月蝕)及節(jié)氣計算上,演變?yōu)殄e誤。長年累月,誤差日深,影響農事!
而之后傳入的元朝授時歷,明朝大統(tǒng)歷,使用統(tǒng)一的中歷歷法,曾經是東亞漢文化圈的傳統(tǒng)標志之一。
1684年,日本停用宣明歷,1684年3月3日,采用大明歷,可惜這個依然存在誤差,因為中國是以北京為測算原點。
再經過大統(tǒng)歷的短暫過渡,同年末頒行澀川春海所造的貞亨歷,從而基本修正了較大的誤差。
當然,歷法改革沒有停止,由澀川春??闭`后的,也只是代表當時的先進觀,隨著人類認知進步與擴大化,也是會逐漸落后的。
1754年再仿西法造寶歷歷(之后還有寛政歷、天保歷),1873年以后日本采用公元紀年,就----再也不過春節(jié)了。
回望被日本學習千年的中華古國。
漢朝初期開始中國歷法出現了大轉折,全國統(tǒng)一歷法,歷法也成為了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漢武帝責成司馬遷等人編寫了《太初歷》,之后劉歆作《三統(tǒng)歷》,這兩歷的重要特點是年歲合一,一年的整數天數是365天,不再之前歷法的366天。
之后中國歷朝頒布的歷法,均與太初歷大同小異;直至中華民國成立后,紀年采用西歷或民國紀年并用。較日本已經落后了!
電影根據沖方丁 的同名歷史同人小說改編,此書同樣也有5冊講談社 繪本形式,獲得第31回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第7回書店大獎。
片中展示的古代日本文化元素頗多,其中圍棋當然是重點,尤其講到了“天元開局”。
此局為1670年的御城棋,二世安井算哲持黑,道策持白。算哲以天元開局,雖然此局算哲下法頗有問題導致落后,并遭到道策白8(實戰(zhàn)中第108手)的妙手攻擊,最后道策九目勝;但因為初手天元,此局仍被視為名局而流傳。
另,影片音樂制作為宮崎峻多部影片音樂的大家,久石讓,因此果然氣勢不凡,頗顯恢弘!
豆瓣不能放圖,更多配圖請看: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69020-1-1.html 最初注意到這部作品,是因為無意中看到的漫畫版的一張彩圖,非常美。之后發(fā)現有映畫化就開始關注了~看完片子以后非常心潮澎湃啊~一代代人為了國之將來不懈的付出,用汗和血為代價最終制定了國家的歷法,這一過程看得人相當激動和感慨。安井算哲和支持著他的人們都相當了不起啊~非常勵志~
岡田準一將安井算哲年輕時的愣頭青和中年后的穩(wěn)重堅定都表現得很好很自然,讓人信服。而宮崎葵也將武家女子的堅韌和聰慧表現得很好。橫山裕的道策很美啊,啊哈哈~清冷傲嬌啊噗~片子的音樂很大氣很美,看到最后卡司才發(fā)現是久石讓,不愧是啊= =+~另外片子中公家的幾個角色我挺喜歡的噗……
1.江戶時代,棋手升到七段就稱之為“上手”,必須剃發(fā),以示六根清凈,專心于弈道。也只有七段上手,才有資格參加御城棋。所以道策和春海的對弈,不是美男對光頭啊,明明光頭對光頭啊。春海你在作弊啊,快拉上你爹剃頭去。
2.御城棋雖然在后期流于形式,但那也是道策的徒孫輩的事了。當時高段棋手輕易不出戰(zhàn),御城棋是僅有的交手機會。更何況坊門和安井家苦大仇深,同時道悅和算知還在拼了老命得爭棋,道策和春海下這盤棋時的氣氛是劍拔弩張,那有可能下和棋。
3.春海那場以天元開局的棋沒有因為日食中斷。以天元開局,雖然不符合當時棋壇的常理,但卻是春海個人的一貫作風,在賽前,春海更是夸下??冢约喝粢蕴煸_局絕對不會輸,所以圍觀的路人不可能會感到驚訝。結果春海輸了9目,因為當時先手是不貼目的,春海實際輸了14-15目,真算得上是慘敗。從此以后春海下棋再也不敢碰天元了。
4.春海下完那盤棋后,并不是因為藩主之命放棄圍棋的,而是又和道策連下了十一局御城棋,結果十二連敗,信心徹底喪失,心灰意冷,不敢再下圍棋了
飛機上看的,還可以~
頭開得不錯,后面的敘事反而越來越沒有新意
三星半。
到后來真的就是滿滿的凸額啊><感覺片子有點長,但是大部分角色都還挺可愛的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片子。可能是涉及到關于天與地的東西我都會特別在乎。雖然本因坊在片中也不算是打醬油的,但,真的好喜歡大白啊,你光頭了也都這么好看。久石讓的配樂不得不說還是那么贊。追加,這算是為了科學奮斗了一生的代表人物么。曾經的地理課代表路過。
北極星回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時候我就會回來
即使瀧田是拿過奧斯卡的導演也不能否認,這片子真的是超乎想象的長了。即使日本江戶,戰(zhàn)國時代題材的電影對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我也得說,你能不能剪成110分鐘。
好拖,中間一大段無謂的情節(jié)其實都可以省去。從冷面教官堂上突然轉型到健氣少年算哲乍看還真讓人接受不了。第一次發(fā)覺宮崎葵挺可愛的
科學松鼠會大趴梯,文科生好喜歡,好喜歡,即使一副沖奧的標準配置。和服宮崎葵就是那杯貼心怡然的雀巢、優(yōu)樂美。久石讓的配樂辨識度依然很高,但也一如既往的程式化和寡然無味。關于結尾,如果二人相約,沒有日食的話雙雙自殺,然后阿緣看過了時辰先行了斷,而算哲卻等到最后,是不是很莎士比亞???
哎……
恩,還蠻有意思的,話說準一演的有點呆的書生很可愛撒~
能把下棋和天文歷法的故事都拍得那么勵志熱血,真是不容易!
貞亨歷改歷-1685年(46歲)、做地球儀-1690年(51歲)#好像什么次序反了,為了藝術大家都年輕化了#
題材無聊爆,而且還那么長,崩潰,即使有我葵在也不愿多加一星。
三體前傳
把原作小說改編的太多了,一些關鍵點都去掉了,還亂增加劇情。。。
天文題材太苦手了,果然aoi還是最適合和服,一直這么少女是怎么做到的><
宮崎葵笑起來好有特點。
日本人是可以把任何題材都做成熱血加狗血劇的。
結果主角是驗證郭守敬主持的授時曆……再次感嘆中國歷史有那麼多題材可以發(fā)揮,為什麼那些大製作古裝電影、電視劇取材卻沒有日、韓豐富?似乎很難看到以古代天文學或繪畫為「主題」的,或者以古代畫家或科學家為主角者也不甚成功?全文:http://hou26.org/zeta/tv.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