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而不見,與劊子手同罪”。
系列首部超長劇場版,故事圍繞發(fā)生在山東臨清諸多江湖門派之間波詭云譎的斗爭展開,主角漕幫少主羅通卷入了一場針對漕幫的陰謀,面對即將覆滅的漕幫,以及眾多江湖門派的追殺,羅通在青梅竹馬紅娘、營造神工江淵、莽撞的義士龍順的幫助下,一步步接近真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堅持,并由此發(fā)生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熱血戰(zhàn)斗……
打戲太棒了!打戲太棒了!打戲太棒了!重要的說三遍,而且是在認真講好一個故事,雖然敘述有點點瑕疵 略顯稚嫩,但最后的戲非常棒,一下子把反派的人設立起來了,良心之作!
即使是在曾經動作片的輝煌期,對于長桿兵器的武打設計都是不多的,但這部作品對于長桿武器的動作設計的非常漂亮 瀟灑 剛柔并濟,看了最后的結尾彩蛋更期待有新的作品了!!!
無論是展拳腳還是拼兵刃,武戲兇狠剛猛、凌厲靈活,洶涌的分鏡勁道暢爽,剪輯緩急收放有度,動作設計精彩紛呈。換作是其他作品,恐怕早已被用“燃爆了”之類的標題剪輯成了熱門視頻。
只是,人物形象、色彩光影都突出了一個深沉黯淡,人物線條是粗線的墨鋒,動作特效是樸素的白光黑字,與“亂離人,不如太平犬”沉郁悲涼的劇情基調,共同營造著“塵世行”中“塵世”的現(xiàn)實氛圍,很難用一個“燃”字可輕描淡寫和共情傳播。
或許是流量時代的缺憾,但也是這部作品的亮點。
武戲力量很足,但就如片中的修羅拳,內勁層層疊加,迸發(fā)于毫厘之間,講究的是收拳而非出拳的勁?!靶蘖_”一名看似在耀武揚威、標新立異,實際上源于生死搏斗的無奈與慈悲。這是向內的力量,而非外向的張揚,亦如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向內積蓄的勁力。
遺憾的是,由于武戲的頻繁、美術的偏暗、劇情的簡單,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在觀眾眼里就是打打打、殺殺殺,如果能在劇情的厚重或新穎、剪輯的懸疑性、角色塑造的豐富度、打斗場景的新鮮感、配音配樂的記憶點上多發(fā)點力,可能會有所幫助。
羅通的人物塑造比較細節(jié),例如,船上比武時謙遜的態(tài)度,與回家應敵時機敏模仿比武敵技所展現(xiàn)的學習運用能力,是一貫的。但復仇與伸張真相的劇情推進、緊湊的武戲也讓羅通的人物性格塑造不多,稍顯單薄,更多是通過臺詞與動作壓抑與引爆觀眾的情緒。不過,另一個“影子羅通”羅隱的作繭自縛,倒是很讓人感慨無奈其悲劇性命運。不僅是另一種執(zhí)念的工具人,也是幫助真正的羅通表達修羅拳真意的工具人。
其他人物角色塑造得也比較鮮明,紅娘的含蓄情愫、俠肝義膽、智勇雙全,江淵的聰明自負、通情達理,龍順的頭腦簡單、蠻力熱血等等。但相較于劇版,或是拘于時長,人物塑造都不夠豐富和深度,較為套路化。
說到人物,不得不提本片江湖人物或三字或四字的外號,例如白面虎、怒江龍、營造神工等,尤其是西門仁出場時的戲曲唱段《林沖夜奔》,都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水滸傳》,或許也是本片部分人物及情節(jié)的靈感來源。
從情節(jié)來看,和劇集較為相似,都是奔著殺父之仇和探尋真相推進的劇情,但由于劇場版一開始就揭曉了真相,少了些劇集版反轉的驚奇與慨嘆,更多的是被冤屈的壓抑與復仇的快感,劇情比較簡單。
本片的思想主題既順承了劇集版對亂世之中公平與正義的探討,也嘗試借助幫派、科技、權貴、平民等不同視角,深入到對權力、暴力與和平的思考。既過于依賴直白臺詞,也想說的太多、都沒有說透說明白,“收拳還差半分力?!?/p>
片末主題曲結束后還有關于第二季的彩蛋。第二季開始引入經典的日本勢力,這在紅娘與江淵的對話中已有暗示,提到“學木蘭從軍,掃除東南邊疆之亂”,漕幫的水上生意也和倭人劇情可以產生鏈接,比較自然。期待能打開枕刀歌的故事格局,也希望不要陷入經典的套路。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很多武俠劇,那時候奶奶一直稱這類叫作“故事片”,我也就像看故事一樣,打打殺殺情情愛愛,一遍兩遍三遍下來,只記得好人的好、壞人的壞,男女主有沒有終成眷屬。
可武俠和其他的故事相比,更讓人熱血沸騰的應該是什么呢?這部電影把答案明明白白地說了出來。
“生死看淡,難涼熱血”-龍順
武俠世界里的生死好像不那么沉重。江湖中人日日行走在刀尖上,為刀劍所傷不過尋常事。隨時可以為自己的信仰死,可以為俠義死,為相逢即有緣的兄弟姐妹死,為一較高下死,為不服氣死,為服氣死…路見不平就可以拔刀相助,萍水相逢亦可以兩肋插刀,豪爽隨性,危難當頭卻從不退縮,正好就是龍順說的這兩句“生死看淡,難涼熱血”,沒法再更貼切了。
“視而不見,與劊子手同罪”-白淵
這兩句是紅娘問白淵明明可以撇清干系卻為何還要摻和其中時,白淵給出的回答。這兩句讀起來會有沉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突然覺得是不是和江湖人的無拘無束有點矛盾了??勺屑氁幌胗植蝗唬@好像剛剛好承接上了“生死看淡”。什么時候人會覺得死亡不足為懼呢?是有足夠堅定的信仰、也有足夠勇氣去承擔的時候吧。想象一下,江湖人是否只有在這樣的信仰下,每一日都無愧于心地去過,每一日才可了無遺憾地當做最后一日一樣,豁達灑脫地去過。
“我沒有錯,只是敗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西門仁
武俠世界里的反派總是很有魅力。他們是和正派一樣的偏執(zhí)狂,只是方向錯開罷了。他們同樣為信仰、為情義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同樣有救世創(chuàng)世之心。即使到生命最后一刻,“小我”可以被否定技不如人,可仍然要保護那份信仰“沒有錯”。突然覺得看武俠世界還一定要評斷出是非正邪就有些草率了哈哈。
最后特別想說的是,有人的地方可能就有兒女情長哈哈,可把江湖人的結局也歸到這個點上就更草率了。江湖人要生存下來最重要的是身手、是謀略,能在這部電影里看到如此精彩流暢的打戲實在是太驚喜了!角色們對武藝精益求精、追求不止,但無論武藝高低、對手有多強大,每一次較量都殊死一搏、無所畏懼,這就是武俠世界讓人熱血沸騰不止的地方啊。
看的時候總會想起《倚天屠龍記》里,殷素素發(fā)誓說“我二人若起異心,死于刀劍之下”,謝遜答道“咱們學武之人,死于刀劍之下有什么希奇”,這就是江湖人的樣子吧。
枕刀歌塵世行,武俠武打,拳拳到肉,震撼淋漓,看完不會后悔系列!
相比于其他的國漫,枕刀歌可謂是獨樹一幟,風格鮮明,不論是枕刀歌第一季還是劇場版塵世行,人物都是鮮明有個性。就算是不起眼的跑龍?zhí)?,動漫里也讓人記憶尤深,如,怒江龍,六須鯰等等配角。
說了人物更要說的是動漫里的武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武器就千奇百怪,各有長處,在第一季中,可以看到唐刀:環(huán)首刀,鐵線圈,戟,梨花槍,鴛鴦白刃,降魔杵,少林棍(掃地僧),簫;塵世行中可以看到,拳法(修羅拳),單匕首,環(huán)刃,竹針,以及西門仁的槍劍之技,人物動作流暢,一招一式皆有跡可循,而且塵世行中不缺爽點,三叉戟倒插六須鯰,修羅拳對轟重拳,甚至是普通的打斗也是爽點-羅通拼盡全力打死丐幫長老等等等等,還沒看的朋友建議看一看。
西門仁本質就是有過高政治理想的地方豪強,就是臨清的王莽,仰望太高,力有不逮(在電影中是不幸遇上了有主角光環(huán)的羅通一行)。
人的言論、思想和行為三者是相對分裂的,如果以道德來評分的話,排序往往是:言論>思想>行為
就西門仁來說:
西門仁滿口黎民蒼生,聲稱要追求太平盛世,一方面是為自己的行為爭取輿論上的合理性,另外也是自己天天說言不由衷的漂亮話來維護人設,以致入戲太深,最后都把自己給感動了,于是說的話更加有感而發(fā),從而形成了一個不斷強化的內循環(huán)。
至于他的目的,肯定沒有他說的“給黎民百姓一方凈土”那樣高尚。他就是想排擠包括漕幫在內的其他勢力,讓自己成為臨清社會經濟的實際控制者,遇到亂世就割據(jù)一方,甚至以臨清為大本營逐鹿天下?;谶@樣的目的,他都已經把臨清當做自己的家業(yè)了,自然希望自己的勢力范圍內社會安定、經濟興旺(只有梨花,沒有刀槍)。天天這樣說,這樣做,他當然要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更高的意義和合理性。
而人的行為受很多客觀因素制約的,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行事就不可能達到自己聲稱的道德標準,甚至不得不做很多違背自己價值觀的事,但同時人又有著把不光彩操作合理化的強烈趨向。西門仁豢養(yǎng)著三千徒孫,開銷之大可想而知,正常的田賦收入肯定難以支撐,只有靠賄賂朝廷要人以獲得鹽引這樣的暴利,覬覦漕運的利潤而以陰謀解決漕幫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以鴻門宴一網(wǎng)打盡江湖人士這種高性價比的操作,在西門仁眼里簡直就是“智殲群匪”的劇本素材,至于被利用的紅娘和羅隱,在西門仁眼里,他們不僅只是成就大業(yè)的棋子,而是為大義而獻身的壯士......
我覺得,對西門仁這種相對復雜的人物,不宜用好人或壞人來界定。他不象岳不群那種知道自己是壞人并且一心要把壞人當?shù)降椎钠胀ǖ膫尉樱且炎约旱牟涣x行為正義化、合理化甚至高尚化的人,最先可能只是為了騙別人,到后來連自己也相信了。
————————
相較劇集,這部大電影打斗流暢一如既往、畫面進步很大,但劇情和人物塑造是低于劇集的。
劇情就是一個家破業(yè)亡還被陷害的少主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洗冤復仇的故事。
人物大都很扁平,很臉譜化,羅通幾乎沒有體現(xiàn)出人物性格,僅是被生存和報仇驅動,根據(jù)劇情按部就班的走;紅娘在電影中基本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因為被義父出賣了要報仇,正好又遇到有著共同敵人的羅通就成同志了;怒江龍就是一個情緒沖動頭腦簡單的武夫;那個江淵也就是一個模式化的技術宅;羅隱則是個被洗腦的棋子......
只有反派西門仁,好像有著理想主義,卻又手段卑劣;聲稱要還臨清一個太平,卻又濫殺無辜;出賣紅娘時把其當工具用,而魏榮死時卻真情流露。最后那句“我沒有錯,只是敗了”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這個人物為電影加分不少,在豆瓣上也是討論最多的人物。
————————
假設一下:如果西門仁不被羅通他們擊殺,他大概率也是要被朝廷剿滅的。畢竟故事所處的明朝中期,皇權對地方的的控制力還是足夠的,江湖門派相互攻伐只是影響治安,而臨清這樣的重鎮(zhèn)(漕運樞紐)被一個勢力控制就可能危及政權了。
憑西門仁的資源、手段和武功,如果安心當一個整日飲酒唱戲的富家翁,或者一個普通的江湖盟主,是可以輕松應對的。但當他收了三千徒孫時,他就沒有退路了,即使他不作妖,朝廷遲早要著手收拾他這種不穩(wěn)定因素,而他只有在朝廷動手之前盡量多收羅點資源當做與朝廷博弈的籌碼(事實上并沒什么用,他那三千徒孫既無戰(zhàn)斗力也無凝聚力,在重兵包圍下,大概率一哄而散)。
塵世險惡,枕刀以備不測。
而耍刀的人,往往死于刀下。
西門仁真的是惡嗎?他的手段自然險惡,他的初衷未必兇惡。動畫結尾處,西門家樹倒猢猻散,西門弟子如喪家之犬投靠勝出的羅通,猶恐不及而被株連;鏡頭一轉,沾血的銀鈴鐺,滴血的戟頭,背景音中一聲聲“羅幫主萬壽無疆,漕幫千秋萬代”,像是導演暗示了問題的答案,一場輪回又將開始。 可惜機靈鬼江淵戰(zhàn)死,這個人機靈可愛,懂大義識大體,和龍順一樣善惡分明,堅守原則,有情有義。龍順魯莽但耿直,善良仗義,結尾一句“怎么死了這么多人,我原本不想這樣的”,讓人物形象頓時上了一個層次?;叵肫鹑ツ昕吹恼淼陡璧谝患荆瑸辇堩槕K死羊湯店而傷心。
羅通對“修羅拳”來歷的解釋,拳中帶有一絲慈悲,故而五臟崩裂而肋骨不斷,編劇牛啊,不僅把傳統(tǒng)武學融入劇本,還有哲學意味,真的很牛!
連廊的大決戰(zhàn)實在精彩,三桿槍(戟)和三個人絞在一起,構圖,動作,真的震撼! 難得的硬武俠,劇情服務于動作打斗,但也很抓人心弦,觀看過程刺激緊張,超棒,更三加油!
沒有看過劇集版,直接看劇場版,被里面的武打設計驚艷到,如果劇集也是如此那真是用心了,這個武打動作設計放到大銀幕看效果也不差。主創(chuàng)也嘗試在融入更復雜的武俠世界觀,沒有二元對立的絕對惡人,只有觀念相同但實施方法不一樣的江湖人,以至于每個角色都有值得深挖的多面性。主創(chuàng)說要打造江湖群像,這種鮮明的群像讓人想起港產武俠片,每一個配角背后都有一片宇宙。
非常普通
國漫在一步步地提升水平 例如從提高幀數(shù)開始。
動作依舊沒得說,文本依舊弱。(片尾:西門仁徒孫們“回頭是岸”這么快,開得是摩托艇?
好看!從頭爽戰(zhàn)到尾,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純粹的打片了!
制作和文戲就不提了,關鍵這武戲我也沒看出來哪兒好呀。
畫風不錯,打斗不錯,劇情太單薄了,總是帶有一種課堂說教的意味
很酷的武俠故事,臨清也有自己的一方江湖,或者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量的打斗戲,占據(jù)了三分之二的篇幅,非常過癮,而且當中還有槍、戟等傳統(tǒng)兵器,就是熟悉的武俠味。當然,我覺得《枕刀歌之塵世行》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沒有把正反兩派做簡單的對立,而是去刻畫不同人物的不同立場。他們或許有各自的使命,這是他們拔刀相向的原因,可仔細去想也沒有明確的誰對誰錯。這種引發(fā)思考的設計很有情懷。武俠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武俠,而是一群人的武俠,所以,我們看的是群像戲,江湖紛擾,快意恩仇。
要不,2022春節(jié)檔最佳,選這部吧?(有會員)還免費看呢,你說是不?
打斗場景設計真的十分skr
超棒,國漫崛起,國漫打斗戲的天花板!影比劇成熟了,好多人希望這部漫去大熒幕,但我自私還是想讓它就這么悄悄崛起,最后一鳴驚人,期待第二季…故事雖然還不夠飽滿,但打斗場面已很震撼,加油!視而不見,與劊子手同罪!
長得不帥打得帥,文的不行武的行。
這么認真地畫,卻不能寫個不弱智的劇本……
枕刀歌塵世行做的很純粹,很中國風的武俠故事,招招見真章,看得出制作組是做了很多準備的,武打的招式做的很寫實,人物建模也有江湖兒女的粗獷氣質,算是近幾年比較特別的國漫作品,整部電影100分鐘,篇幅和故事節(jié)奏都掌控的很不錯,期待以后能在大銀幕看到,品質再打磨一下完全不輸院線電影的,雖然看下來故事線是比較單薄,但是團隊還是放了很多巧思進去的,比如西門仁這個角色,就是很值得探討的,值得一看。
多么行云流水揮灑自如的動作設計,多么義薄云天快意恩仇的江湖豪氣。沒有善惡,只有立場,人物主題均處理的高級?!斑@亂世一口飯要用黃金萬兩來換,一滴水的欲望要用一碗血來償還”,好久沒見到這么好的臺詞了
TV版中的“反派”,電影版中的主角。沒有講正邪,沒有非黑即白,而是在說世間,說江湖。劇本絕對不差,每個角色都能完全立住,就算西門仁也是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對但也沒錯。人物的豐滿在整個《枕刀歌》中做的非常出色,包括TV的各種回溯。至于畫風,為了凌厲的打斗把人物做成略帶水墨的簡筆,完全可以接受,留意背景的精致就明白是有意為之。動作的分鏡和招式是我看過的武俠中最好的,是純武俠。
漕幫武俠嗎,馬?。R魯臨清西門大戶,但是真就武打并蒼白對以武犯禁進行重復口感演繹)
劇情簡單,但動作場景一如既往地精彩絕倫。最精彩的打斗場面都在漫畫里了,不得不說這是武俠真人電影的悲哀。
多給一星作為鼓勵。但其實仍是老毛病,武戲有余、文戲不足。從原本彼此獨立又有聯(lián)系的劇集變成完整的長敘事電影,破壞掉了大開大闔開門見山的氣勢、快意恩仇的瀟灑江湖氣,使敘事變得冗長,相對單薄的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胸有韜略等等被前人撰寫得不知更高明多少倍的內核,像是被一口氣翻過來倒過去地來回喘。不過武戲的高質量還是肉眼可見,作為一個零零后,卻只勉強趕上了金庸時代的末班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武俠卻肉眼可見的漸行漸遠了,成了國人心中少被提及的幻想。有句話講得不錯,中國武俠的真人影像已經日落西山一去不返,那么動畫就應該是最好的媒介和契機。
打斗屬實精彩,最后三人長槍長戟攪在一起,轉圜之后西門人以腿馭槍那里,真的高亮!故事嘛,倒無所謂了,都是為了打架的一點點借口嘛,聊勝于無。不過,為二等造槍的好友,即便你們認為被炸死了,打架過后也該去收尸吧……結果最后是自行復蘇的鏡頭,感覺你們根本是拋下他沒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