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下天山》的最后,柔情似水的天山俠客楊云驄被害了,豪情如火的楚昭南也自盡了,當初未經(jīng)世事,他們聽不懂慧明大師掛在嘴邊的“空空如也”。
以神的角度俯瞰人性,或許善與惡、情與仇、孤獨與熱鬧也都不過是寫在一串編碼首尾的兩個相連的數(shù)字而已。影片《修女艾達》里面,修道院院長給了二十歲的艾達一個自定義的人生選擇權(quán),放她去了一片五光十色的伊旬園,而導演給觀眾的卻只有一片鎖在4:3畫框里的黑白灰的沉寂世界,留白的畫面,空靈的聲音,極簡的語言——人把自己繁瑣的生命從中心讓開,供給簡單的空白?!兜赖陆?jīng)》說,“五色,令人目盲?!?/p>
《魔獸世界》里造物主稱肉體凡胎皆為“血肉詛咒”者,堅決不允許他們有獨立的人格,那畸形的軀體、盤錯的靈魂還不如一塊石頭漂亮,他們贊美石頭,就像《異形》里的生化人贊美“異形”一樣,理性,干凈,純潔。
個人性情中的一己悲歡或許只是這個世界和它的造物玩了一個小游戲,人們又何必像小丑一樣如此執(zhí)著而癡迷?旺達是國家公職人員,有著一個響亮的政治稱號和雍容華貴的空中樓閣,她本可以在無盡的空虛中度過余生……不該見面的人不能隨便見面,她人就是地獄,能夠給予一個人救贖力量的東西也可以給予她毀滅的力量。旺達的終結(jié)或許不如說成“沖破生命的枷鎖,奔向自由的深淵?!蹦欠N輕盈,那種在她飽嘗煙酒財色的歡愉之后被“無意義”所填充起來的輕盈,那種放棄了被激情的狂歡吞食殆盡的肉體的輕盈,無以言說,只是……這到底算是對受盡孤獨的折磨的最后賞賜,還是對于在“圣人”面前褻瀆上帝的終極懲罰?真正的歇斯底里都是不動聲響的,尚可以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還不足以致命。尚可以用眼淚來發(fā)泄的不快,還不足以令人窒息,而彼時彼刻,她蹲在浴缸里抽著煙,安靜地望著窗外……她想要的或許真的很少,但沒人真正戳破她華麗的外衣,深入她極度匱乏的內(nèi)心,給予過她所缺失的東西,唯一可能給予她生存意義的外甥女走了,她坦言不會去看艾達對上帝的宣誓,只愿她身體健康,滿是諷刺??创┲i底的人無法全身心參與解密游戲,除非折磨自己,她折磨自己太長時間了,華麗的空中樓閣,空空如也,你情我愿的偷歡變成了可以公開的掙扎,以此開場,以此結(jié)束,半生逍遙麻木換來幻滅般歇斯底里,活著才是不斷地獻祭,唯有死亡是重生,擺脫了血肉詛咒后的重生。
艾達還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眼睛里到底容納了周遭事物更高的飽和度,還是只有黑白?人吃的第一顆糖果往往更甜,因為那帶著神秘感一般的驚喜,吃的最后一顆糖果也很甜,因為吃完就沒有了……艾達是一盤殘棋的小棋子,仇人給了她生機,親人卻揭露了她和作為修女理念相悖的猶太人身份。感官欲望的發(fā)泄代價是什么?是接受一生的柴米油鹽平庸麻木和一個不確定的人相依為命?還是像姨母一樣身居高位閱盡紅塵卻無處安放孤獨的靈魂?成長本來就是一種自我燃燒。站在俗世的十字路口,無論走向哪個方向,都脫離不了苦海。經(jīng)歷了本我的釋放,自我的湮滅,艾達的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一段旅程早已注定她會看清一切,還未長大,便已老去,最后只能仰望天空,尋找生命的終極答案——上帝或許可以拯救她。艾達所能決定的一切,早就被別人全盤決定了,只是她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的時候,還不知道上帝存在的意義。就像《七劍下天山》的開頭,山下到底是充滿了狂歡的伊旬園,還是處處險惡而毫無生機的煉獄?世事一場輪回,山下的老虎注定要闖進他們的心里去撕扯,在那個什么都不懂的時候,他們注定要下山去……
《修女艾達》為什么是黑白片?為什么構(gòu)圖不成比例?
森森大軍
森森大軍
//www.zhihu.com/people/sen-sen-96-74-82/posts 百集奧斯卡電影講評系列
剛剛
《修女艾達》(艾達的選擇)
解答影迷提出的以下問題
1 為什么電影要用黑白片呈現(xiàn)?
2 關(guān)于畫面構(gòu)圖不成比例的解釋
3 大量鏡頭語言全解析,如:馬拉汽車
4 編劇功課:酒與性的深層解讀,艾達與姨媽的類比分析
5 片頭 修女雕塑像 片尾,艾達在小路中行走的鏡頭語言全解析
以下內(nèi)外為即將播放的影評節(jié)目劇本版請勿轉(zhuǎn)載!?。?br>
奧斯卡金像獎(2015;第87屆) 獲獎:1
獲獎·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歐洲電影獎(2014;第27屆) 獲獎:6
獲獎
觀眾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
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
歐洲電影獎-最佳編劇
女:這個電影故事不錯,我看懂了,但快給我講講,為什么要用黑白片呢?
我們還是先找主題,先跟我分析一下劇情和人物:
咱先說這姨媽,你看,她也是猶太人一個女法官,但其實她沒什么信仰,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國家的各種政治斗爭,私生活混亂,卻懂得及時行樂。姨媽對美食好像沒啥誘惑,除了酒精之外。
女;我感覺她現(xiàn)在的生活其實也并非她真心想要的,她也很矛盾。
你想,她內(nèi)心真的希望艾達選擇自己這條路嗎?你看,最后她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從畫面也可以看出,當時她選擇自殺很果決的,生無可戀。
我們要從畫面中體會到姨媽對法官工作有多么厭惡,咱看看她經(jīng)手的案例,判決一個割草的人……可以想象,之前指不定還有多少這種令人齒冷的案子交給這個女人,其實就是讓她做國家的劊子手……
看艾達,美麗的長發(fā),多迷人!吸引男人的部分,難道永遠被頭巾遮住嗎,所以哪怕打開過一次,這是世俗的定義,在常人看來,人生也就完整了。
看過大海嗎?開演唱會吧……然后呢,不過如此!對于男人,是艾達最的大誘惑也是姨媽的心愿,姨媽總是替艾達惋惜,有時看著艾達,內(nèi)心os:你看,這么端莊標志的女孩,長那么大咪咪,沒嘗過禁果,太可惜了……
女:你怎么知道?
大家注意一些潛臺詞,姨媽想的基本也是觀眾考慮的問題,因為導演畫面就提示出來了唄!
再說說艾達,她一直在修道院長大,根深蒂固了很多東西,包括性情和習慣……世間這點誘惑,想改變艾達其實很難的,有一件事,也就是對于男人遐想,唯一的心愿未了,即真正為自己開啟一次頭巾,夜晚獨自冥想,也是艾達煎熬難耐的時候。
女:我問一個問題,姨媽和艾達告別時候,很奇怪,可以看出艾達突然生氣了,頭也不回的走了…
本來很溫馨的告別,當姨媽提到男人,其實兩人的分歧就在這一個點上。咱們分析,姨媽雖然不檢點,男女關(guān)系問題比較突出,但其實也沒從男人身上找到快樂,艾達應該也看在眼里,最后幾天,抽煙喝酒,性,能做的都做了,姨媽不也是這三樣東西嘛!
女:恩,世俗的生活真的對艾達沒有太多誘惑。
我給大家解讀一些經(jīng)典的鏡頭語言
馬拉汽車,大其實蘊含兩種意思,一種倒退,但我們要結(jié)合劇情找到這里的隱喻,單我們還要再深一層思考,我們仔細看,車頭的方向可是與馬頭對立的。
女 :對對,你看的真仔細,那如何解讀?
說明馬車和汽車同樣也是在撕扯和博弈:歷史vs現(xiàn)在,社會包括人們混亂的意識形態(tài),還有女法官對于自己的工作,都出于這種矛盾和掙扎中……
哦,明白了!馬拉汽車,既是倒退,也是博弈。
關(guān)鍵還要讓觀眾思考,我們現(xiàn)在到底是不是某種倒退?
咱們要從艾達的角度看,追溯歷史那些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根本也是一種倒退,她并不是很在意過去祖輩的恩怨情仇,她選擇原諒。
我們看,她離開修道院這幾天看到的事情,首先是姨媽,艾達內(nèi)心她很討厭姨媽的生活,放蕩。還有艾達之后去農(nóng)村老家,發(fā)現(xiàn)村姑的粗鄙,對人的不信任,你看,又想利用修女,最后殺害親人,但為了房子后來又急著想和修女立誓,兩口子都這德性,這些人看中修女純潔善良于是就動起這些腦筋……這些都是人性,小市民,俗不可耐的東西!
所以艾達多次避開姨媽,因為她真的不愿意看到那些世俗,人性丑陋,寧可獨自一人,尋找外面世界的精彩,但她真能找到嗎?
慢慢發(fā)現(xiàn),艾達的生活與社會確實格格不入,加上她的姨媽,艾達看不上的多了,眼前滿是靈魂的骯臟。
注意,不是艾達高冷,而是社會令人失望!
大家留意。姨媽死的時候播放的音樂,播放的什么曲子?而同志們?yōu)橐虌屗蛦什捎玫氖裁辞??這些要對比看才能看出門道!
哦 ,明白了!姨媽自殺的時候為自己選擇的音樂才是她內(nèi)心想要的。
對!兩首樂曲對比潛臺詞就出來了:口口聲聲親愛的同志,你真的了解你的同志喜歡什么嗎?
女:恩,體制內(nèi)假大空的東西,難怪姨媽反感這些東西這樣的生活,其實她早膩味這一切了。
要看懂鏡頭語言,經(jīng)常要通過對比的手法
看姨媽吃東西,又撒鹽又撒糖,可見她口味厚重,因為什么?如同嚼蠟唄!你就是給她吃大餐她也早就膩味了,一個是年齡到了,但主要還是體現(xiàn)她對生活的這種厭倦和不滿,不加作料是真沒勁,難以下咽!
而艾達在教堂吃飯,你看,一邊吃一邊偷著樂,我們可以用來對比,艾達此時應該已經(jīng)品出生活的味道。
女:我有一個疑惑,關(guān)于影片構(gòu)圖,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攝影美學框架,也遠離的主人公這個本體,百思不得其解,這也是所有影迷都關(guān)注的問題,因為太明顯了!
那我就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鏡頭:總有一種上方很大空間的感覺,時刻提醒,人的渺小,我們的聲音,傾訴,上帝會聽到,還有包括樓梯的場景使用,還要有一個更具藝術(shù)的解析……
修女下凡人間,能體會嗎?
等等構(gòu)圖都說明這點,上方要留出足夠空間,才能體現(xiàn)這些含義!
女:哇塞!你這個解讀太有feel了,色彩構(gòu)圖,全解釋出來了!
我從來不搞那些不明覺厲的解釋和定義,都是些忽悠人的東西,真要看不懂我寧可不說,我既然提出問題就要給大家解釋清楚。
女:沒錯沒錯,我也感覺,很多東西說完,估計他們自己都不懂,哈哈!聽不懂那些鳥語……
姨媽躺在床上,艾達仿佛面對尸體給她禱告,這畫面很搞笑,潛臺詞:說明兩個性格迥異的人住在一起本身就不和諧,所以畫面就搞笑了唄,另外也為以后姨媽的悲劇做了暗示。
再看鏡頭,修女胸部的特寫,隆起的胸部,注意一些潛臺詞:這可不是罪惡,是發(fā)育,是本能。
我們要關(guān)注導演的這些提示,選擇拍什么不拍什么,都是有講究的。
大家注意一些細節(jié)和動作,并帶著問題去思考,我們看挖墳這場戲,既然特寫塵土沾染在衣服上,那為什么不抖下去呢,修女不都是很愛干凈嗎?
女:如何解讀?
此時毫無不潔凈之感,就像雪片一樣,那是埋葬父母的土,里面有愛,怎么會臟呢?
艾達愛過了,也滿足了。人生就是不同選擇,向南向北,修女過著清貧的生活與世俗截然不同。
女;片頭抬劇情塑像什么意思,如何解讀?
典型鏡頭語言,這就是艾達和修女們的選擇啊,她們的任務(wù)就是讓上帝歸于本位!
哦,明白了!
女:對了,趕快解釋為什么這個電影拍拍成黑白片?
人家大師可不是為搞什么噱頭才拍黑白片,有人可能覺得黑白片就文藝了,那不是嘩眾取寵嘛!
女:本片采取黑白鏡頭,始終給觀眾一種素雅,寧靜的感受,教堂嘛!
這只是一個理由,那是不是所有涉及到教堂的電影都要這么搞?
女:但是黑白片確實也很文藝?。?br>
你說的這些道理不足以服人,人家大師可不是為搞什么噱頭才拍黑白片!
關(guān)鍵要結(jié)合主題去理解為什么藥采取這種手法。
首先導演要是說明:艾達走出修道院,但發(fā)現(xiàn)眼中的世界遠沒有那么色彩斑斕,不過如此嘛!是不是所有劇情都是這些內(nèi)容?
大家看,即便彩色玻璃也要黑白色彩來呈現(xiàn),因為在艾達的眼中,在艾達的內(nèi)心,這世界不過如此,這人性不過如此,看不到善和真的世界,能叫做色彩嗎?艾達這才是真正的心如止水看透世相啊……
女:我記得對白中有重點提到這玻璃窗。
其實導演和劇本都會對白中會暗示這些內(nèi)容,提示觀眾來尋找答案。
所以我們一定要理解影片采取黑白的,艾達就去了這么幾天,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這樣的世界能誘惑到她嗎,看看眼前這些人,他們自己都厭倦了,還有這些村民,能讓她感到溫暖,感到善意嗎?
她想做這樣的人想過這樣的生活嗎?充滿了世俗與人性的罪惡。從戰(zhàn)前到戰(zhàn)后,人性真有多少進步,你的社會真的在進步嗎?
想一想,能挑起波瀾的也是因為音樂喚醒了她在深夜的一些想法,這應該是本性的驅(qū)使,畢竟少女都有夢想,少女會懷春,這是罪嗎?這是人性?。“_最后面對并實現(xiàn)這些想法,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最后做出最終選擇!
我還要再談一談編劇功課,大家思考,為什么要大篇幅地介紹姨媽與酒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包括她酒駕等等這些劇情,看,連艾達也要醉上一回。難道僅僅只想描繪姨媽是個醉鬼嗎,再想想和性又有什么聯(lián)系。
女:哈,確實如此,但我沒有深入考慮過!
我著重說這場戲:姨媽跟一個胖子喝酒問,我來翻譯一下:有車嗎?晚上跟你睡,但不急,咱先喝酒。這說明什么,選擇??!因為對于姨媽來說,性的誘惑遠沒有酒大,咱說酒是什么,那是多年養(yǎng)成的,是癮!而性是什么,只是本能發(fā)泄,一夜情。這兩樣可就不一樣了,多年養(yǎng)成的這種人生經(jīng)歷和本性已經(jīng)鍛造了一個人,和酒癮一樣,這些東西遠遠大于一夜情的誘惑,關(guān)鍵我們要看,這些內(nèi)容與艾達的聯(lián)系!
導演其實想說,艾達正是如此?。“_在修道院這么多年的虔誠修身,她早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這是不能改變的,和酒一樣,擺脫不了的情結(jié)。而性呢,艾達一夜情之后,也把那個男的甩了吧?
女:哇塞!難怪導演讓艾達最后也喝酒,太絕了,原來是類比。這里面的門道可真深,不愧是大師級劇本,奧斯卡級的!
所以你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要在姨媽喝酒這些情節(jié)做這么多鋪墊,這就是重點和亮點劇情,但如果你找不到主題,這些你都不可能看到的!姨媽之前所有的酗酒,飲酒駕車的情節(jié)尤其這場戲都是做為主題做鋪墊,
女:沒想到這場戲短短兩分鐘,卻蘊含這么豐富的哲理
所以你看,酒與性的展示,再通過姨媽與艾達的類比,故事將這些劇情和元素全都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渾然天成,融入一體。你看不出這里面的關(guān)系,肯定挖掘不出這些亮點,跟人家導演都沒法對接知道不?
為什么讓你們學習四維一體拉片分析法,看有多重要!不僅是為看電影寫影評,導演編劇等等學習都要靠它,這是電影的理論基礎(chǔ),你們有幾個人重視了?
女:罪過罪過,這次明白了!
什么叫拉片,怎么看大師級劇本,現(xiàn)在明白了嗎?塑造人物,選擇哪些劇情,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要被剪掉,怎么就是寫飛了,而怎么就是亮點是藝術(shù)……這些可不是教什么劇本結(jié)構(gòu),類型電影,起承轉(zhuǎn)合,節(jié)奏,構(gòu)圖……亂七八糟能告訴你的!
女:對,我也覺得那種水平教不了編劇??墒怯腥司陀X得您的解讀他們能聽懂,于是就認為這些內(nèi)容很low……
那我也沒轍了,這就是jian,也屬于人性吧!哈哈
女:本片還有個片名,艾達的選擇,我覺得這個譯名也很好。
沒錯!其實我想說,本片最關(guān)鍵就是選擇二字,
那么這個電影全部劇情圍繞什么來寫,就是選擇,那么首先就要觀眾理解艾達的選擇,這才是本片能成功的地方,假如演了半天,你都不理解艾達為什么這樣還要選擇做修女,你說這樣看電影是不是創(chuàng)作方向本末倒置了?
現(xiàn)在更明白為什么是黑白片了吧,因為在這個修女他們的眼中,外面的世界,帶顏色的東西真的不多,不用看,一定也是黑白的!
女:對,其實咱說姨媽,她對生活早已經(jīng)厭倦和疲憊,總是呈現(xiàn)出一種病態(tài)!
國家的劊子手,你認為誰真愿意做那種女強人呢?姨媽肯定自己心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也會理解艾達的選擇!
女:所以你的意思是本片也在揭露波蘭的現(xiàn)狀,導演發(fā)泄對其不滿?
本來就是?。∥覀円獜漠嬅孀x出來這些你才算理解這部電影!
所以,當我們從各方面剖析這部電影,總結(jié)梳理劇情發(fā)現(xiàn),導演無時無刻不在暗示很多東西,他從來沒有失去主觀思想和宣導,這也是我說的,電影不在乎觀眾的選擇,電影只是讓觀眾思考,并讓他們理解主人公的選擇,已達到導演傳到思想的目的!
女;所以你才總說,電影是傳達思想,觀眾是思考問題。
對!觀眾看到永遠只是導演的選擇,導演心中的哈姆雷特!
女:片尾的鏡頭語言如何解讀?
大家注意:艾達靜靜地走路,一兩輛車從她身邊反方向駛過……
這可就有哲學思考了:人生之路,有走著的,有開車的,誰能更快到達終點,而終點又是什么,人生要不要品味思索,還是透支生命鬧劇收場?
人生之路還是應該用雙腿去丈量吧,細細品味,不要心急,靜下心來聆聽,來自上天的的答案。
艾達和修女們做出她們認為最好的選擇,而作為普通人,偶爾也去一下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聽聽上帝的聲音,也是不錯的選擇!
女:這意境真美,確實能引發(fā)一番哲思。
我每次都強調(diào),片頭尤其片尾,必須重點關(guān)注!都必須做出很好的藝術(shù)解讀才算看懂電影,因為大師級導演都會在這些最關(guān)鍵地方施展才華,提示主題。
內(nèi)布拉斯加劇照
所以我希望通過我的解讀,讓觀眾去了解,看看人家大師是什么搞藝術(shù)的,奧斯卡哪個獎不是實至名歸?
為什么《大藝術(shù)家》,《艾達的選擇》,《內(nèi)布拉斯加》要用黑白來講述,我們要說出道理才才叫看懂電影!人家大師可不是為搞什么噱頭才拍黑白片,有人可能覺得黑白片就文藝了,我也只能呵呵了……
女:好啊,那趕快給我講這幾部電影吧!我太想知道這些答案了……
文章收錄于奧斯卡百集電影講評系列
//www.zhihu.com/people/sen-sen-96-74-82/posts
最精華便是構(gòu)圖與最后的運動長鏡,敘事一般卻仍然能讓人被安靜悲傷氛圍所籠罩。滾滾紅塵,皆被留在身后。
轉(zhuǎn)變沒處理好 但攝影太棒了
#HKIFF# (1) 4:3畫幅、構(gòu)圖極美的黑白電影,平視角度,人物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銀幕下半部分(以至于有幾條字幕打在了銀幕中間的窗框上)(2)修女找尋過去和身份——反思歷史的變遷 (3)姨媽像出門一樣從窗口跳出去那一幕大贊,仿佛是圣人/婊子的反轉(zhuǎn) (4)某種意義上的成長電影
攝影真是美~
讓人驚喜的構(gòu)圖,放在大銀幕上太好看了,但真的不大喜歡天主教題材的電影,看著那些服裝和十字架就覺得沉悶,反而是Ida哭泣和她阿姨跳樓開始才覺意猶未盡。
#TIFF13#真的快看夠拿屠猶和社會主義說事兒的波蘭片兒了,但這部確實不一樣,4:3畫幅,時不時讓人想起布列松的電影。雖然睡著了但是4星一定是有的,找機會補吧。
扭曲的人物構(gòu)圖堆積出視覺上的異世界感,與淺出文本之間形成難以協(xié)調(diào)的矛盾,以個體及躍丈量歷史回流,兩切面共生形成精致的多邊體,卻只是單維度的拉伸,宛如游弋于城市廢墟的垂死魂靈,摒棄廣遠的故土情懷,轉(zhuǎn)而培養(yǎng)普世的思維溫室,是選擇的失策;在拒絕與觀眾交流的同時,也拒絕解釋救贖與暴躪。
黑白四比三是我很喜歡的風格,但出乎意料地是這個片讓我意識到,這樣形式感過于突出的攝影是會影響電影本身的。看片過程中我常常感到被畫面打擾,難以投入劇情,視線總是需要在不斷變化的視覺焦點中尋找人物。這是以后自己創(chuàng)作中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幾乎每個觀眾看完都會稱贊本片構(gòu)圖與配樂的精巧,黑白攝影很有韻味。艾達的掙扎是在特殊時期下,身份與宗教信仰之間的矛盾,在和姨母經(jīng)歷了尋根之旅后,本以為她堅持的信仰會轟然坍塌,卻在最后當她一腳踏進紅塵體驗過人世繁華后,仍能夠抽身而退,在宗教里得到心靈的平靜。平靜的鏡頭語言中滿含張力。
有種叫做「篤定」的氣質(zhì)籠罩了全片,包括片子本身,女主角人物,以及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們。他們都很清楚他們要什麼。
導演確有投機的嫌疑,亦有赤裸裸的隱喻,但成片效果還不錯:黑白攝影的構(gòu)圖與打光都經(jīng)過了仔細的琢磨,如同靜物擺拍一樣的固定機位,直到最后用兩個運動鏡頭收尾,有些平地驚雷的意味;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和愈合,信仰的崩塌與重建,鏡頭內(nèi)外的故事互有所指;而且能把這種電影拍得不悶,也算是大功一件。
攝影構(gòu)圖真是美得讓人窒息,找到了很多舊片的痕跡,可是劇情寡淡如水。
把攝影只局限在了“構(gòu)圖”的概念,而且大量出現(xiàn)的頂部空間其實并無意義,純粹為了好看、耍酷而已(本來還以為只在修女空間出現(xiàn),后來發(fā)現(xiàn)是隨便用的),基本無新意,裝腔作勢倒是一流。
一部含蓄、克制卻內(nèi)涵深刻的杰作。黑白攝影+4:3畫幅,除結(jié)尾外均為靜止機位鏡頭;構(gòu)圖絕美,人物偏離中心和邊緣化成為常態(tài),既映襯了歷史與現(xiàn)實重壓下人心的脆弱與渺小,又有水墨畫留白韻味;配樂極佳;節(jié)奏緩慢,對白少但信息量大;建議先了解波蘭61年歷史背景,更好體會身份與信仰的危機。(9.0/10)
完全回到六七十年代的東歐絲鵝絨電影高水準,甚至更好。精妙的剪輯,讓故事形成那種牽引角色情緒和行為達到最合理邏輯的漂亮節(jié)奏。國家公訴人和立誓修女、蕩婦和貞女的角色設(shè)置,在沖突中又殊途同歸的進入家庭悲劇,只是代際差異而非宗教能量導致著忍受力的差距,并進一步巧妙訴說可能被遺忘之平庸的惡
典型不透明的電影。和固定鏡頭使用一樣,鏡頭里有什么,鏡頭外有什么;你聽見什么,沒聽見什么;導演拍了什么,而歷史里又有什么?或許,結(jié)尾兩位女主在世俗性-神圣性上互換有些操之過。但眾口一詞批評“攝影喧賓奪主”,讓我覺得必須打個五星。換位到創(chuàng)作者角度,與其說“刻意”不如說“雕琢”。
攝影美呆,無論是比例劃分還是精心構(gòu)圖都已做到了完美的極致,就像是由無數(shù)頂尖經(jīng)典的黑白照片組合而成的動態(tài)影像,每一幀畫面做起壁紙來真是絕了。殘酷戰(zhàn)爭遺留的傷痛,以及對神圣不可侵犯富有救贖意義脆弱信仰的質(zhì)疑,看似輕描淡寫,實際內(nèi)斂流露,脫俗→入俗→脫俗的過程很有意味,看完久久回味。
人物刻意安排在畫框下面三分之一處,大量的空白造成視覺和情緒上的荒涼和肅穆;構(gòu)圖相當講究,甚至有強迫癥傾向,時時呼應宗教隱喻和時事指涉;黑白畫面中的自然光線看得非常舒服;劇情蒼白什么的我就不追究了。
這片子其實對觀眾背景知識要求不低,首先最基本的是抹大拉的瑪麗亞是一名猶太妓女,這是理解艾達人物弧光的必要條件,其次是二戰(zhàn)期間波蘭的排猶風潮和戰(zhàn)后對猶太人資產(chǎn)的搶奪,這是理解艾達自我重構(gòu)的必要條件,但要是還了解社會主義下波蘭的領(lǐng)導人和當時的社會風氣(社會主義下能有這么腐朽的歌舞真的驚呆我)。片子是淡化敘事的公路類型片,艾達通過對自我認知的重構(gòu)和欲望的了解和體驗,完成了最后作為個人如瑪利亞一般主動擁抱基督。所有的敘事都是起因-結(jié)果去展現(xiàn),省略中間完成的過程,配合將人物放在偏離畫面中心的位置的構(gòu)圖,文本上提示黑白色調(diào)最難表現(xiàn)的紅色,讓全片帶有禁欲系的美。而到了最后的奔放的手持鏡頭,就打破了一直不表現(xiàn)過程的這一模式,無論放蕩還是皈依上帝,都是艾達作為個體成熟的表達,是集體主義威權(quán)下難得可貴的自由。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波蘭。納粹與共產(chǎn)主義雙重切割后,世俗快樂才凸顯出它的可貴。安靜、沉穩(wěn),鏡頭推動敘事,可以成為電影構(gòu)圖的范本了,其實沒必要整成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