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該是一個平靜美好的早晨,喬治(烏爾里?!つ掳?Ulrich Mühe 飾)和妻子安(蘇珊娜·羅莎 Susanne Lothar 飾)帶著兒子來到位于湖邊的小屋度假,喬治和兒子前往湖邊整理之后要使用的帆船,而安則在廚房里安置生活用品。一聲尖銳的門鈴劃破的所有的平靜,來者是一名看上去彬彬有禮的年輕人,他自稱皮特(弗蘭克·捷林 Frank Giering 飾),此行前來打擾是為了借一枚雞蛋。皮特端正的外表取得了安的信任,但隨后發(fā)生的事情卻讓安大跌眼鏡。這時,一名叫保羅(亞諾·弗里斯奇 Arno Frisch 飾),外貌酷似皮特的男子敲響了安的房門,同時,喬治帶著兒子也回家來了。
演員都到齊了,一家三口怎么也無法想到的是,等待著他們的,將是來自這兩個白衣惡魔的,毫無動機,毫無憐憫,毫無理智的凌虐。
TBH, this is just a very very plain movie to me. There is no plot twist and I feel no enjoyment from watching this tedious long term of breaking in. It’s just the thing you already can imagine and keep last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Just like watching porn, but worse than porn, because the director is still trying to build suspense and anticipation via indirect cinema techniques. However, I need no anticipation because I know what they are up to and in my imagination, the violence scenes can be more vivid and thrilling.
It is just another film that the director thought they are very smart but they are not.
主持人:@子夜無人
選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第21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主競賽場刊圓桌的第九天,接下來我們討論的電影是哈內克的原版《趣味游戲》,在深入之前,請各位嘉賓先基于自己的場刊打分聊聊打這個分數(shù)的原因,簡單說說自己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X,我理解哈內克的意思,但是還是X,嗯。
場刊嘉賓 RyanRyqn
我打的4星,是我本屆的金火車,看完這部我直接被哈內克圈粉了。之前看了幾部一直覺得很厲害,但是這部真的太強了。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也是4星,《趣味游戲》完全有刺激到我,無論是人物還是劇情,無論是驚為天人的遙控器還是白瘦男驚為天人的傲慢都讓我非常震驚。我看完之后甚至希望哈內克可以給我一個遙控器,那我一定會上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男人。
第一個話題,除了剝削觀眾這個最大動機之外,這個故事本身是否有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指涉?比如中產(chǎn)家庭、階級差異等等。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當然有了,哈內克玩爛的東西,哪怕在《快樂結局》,他還在玩這個。
場刊嘉賓 RyanRyqn
肯定是有的,我覺得哈內克對社會的批判十分到位。我個人特別喜歡剖析社會的電影,在我有限的閱片量中,我覺得哈內克和李滄東是最有力的批判者,但是二者又有很多不同的點。
比如這部里,映射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里的一位陽痿的父親、一位被動的母親,哈內克的冷酷在于將這兩者的定位放置于階級矛盾產(chǎn)生的暴力的從絕望到死亡的過程中,一次次將希望扼殺,我太愛了。里面同時對宗教的探討、反叛假扮上帝、要求母親跪下來祈禱,然后似乎上帝聽到了,母親奇跡般地搶下了槍殺死了反派,結果上帝重放了劇情,整場表演變成了真正的趣味游戲。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歐洲的什么階級矛盾我不懂,但是我從電影里可以看到女主角一家人和他們的鄰居都過的非常好,而且很有禮貌看起來就是很高級的人,而白瘦子和白胖子一看起來就是街頭小混混,哈內克用這么直白的描寫就是在告訴大家:我就是要講一個窮人欺負富人的故事,無關好壞。我覺得和當時和社會環(huán)境有關,聯(lián)系到哈內克后來說拍這部電影是為了諷刺好萊塢,所以我覺得這種漫畫程度的講述特別精彩動人。
場刊嘉賓 RyanRyqn
我覺得這里面有映射上世紀末暴力電子游戲的爭論,同時也可以結合德勒茲的童年游戲的概念:這種反復正是前生成時期的自由,這種反復似乎更加接近真理。還有就是這種暴力正是對21世紀的預言,就像mark fisher對后人類的描述:21世紀的人任處于20世紀,我們只是20世紀的延申。21年看這部片子,不免覺得哈內克的天才正是這種超越時代的敏銳感。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我知道哈內克對暴力的反抗,以及將觀眾置于這個選擇。但是他的態(tài)度讓我感覺太傲慢了,他最傲慢的是重復拍攝了《趣味游戲》。要我說,既然過去這些年來什么都沒變,為何不直接重映《趣味游戲》呢?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因為美國人不喜歡看字幕,現(xiàn)在開始看了,這部分是《寄生蟲》的功勞。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配音,都比重拍成本更小。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配音會破壞電影質感罷了,而且哈內克肯定是有了金主才拍的吧,不可能自己沒得拍的就去拍這個了。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怎么可能?《趣味游戲》只能是賠本的,必然導致觀眾提前離場,這樣反而不利于他的好萊塢發(fā)展。但另一方面,《趣味游戲》只有你中途關閉、提前離場,才是符合哈內克的內心預期,即人類還有救。
場刊嘉賓 RyanRyqn
你可以這么想,不是哈內克想重拍,是反叛。上帝想重新玩一次這個游戲,一方面我覺得親自重拍美國版可能是哈內克自己對美國社會的自我思考,二方面可能是為了好萊塢資源拍后面的電影。親自重拍自己的電影這種舉措太少了,尤其美國人的電影口味和我們不一樣,那個時代美國R級片有大量的觀眾。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如果是對美國社會有自己的思考,那么會加入一些美國社會的元素,然而并沒有。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哈內克自己說過,因為原片是在諷刺好萊塢恐怖片,所以想拍個英語版給美國人看,而且是華納投資的,哈內克也不是為了票房。用貼吧的話來說,是“華納自己為信仰充值而已”。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是的,他根本不是為了票房,更談不上想要好萊塢的發(fā)展而這么做。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其實歐洲導演登陸好萊塢重拍一遍自己原作的,也不止哈內克一個。荷蘭的斯魯依澤也做過,《神秘失蹤》就有歐版(88年)和好萊塢版(93年),都是同一個導演。
場刊嘉賓 RyanRyqn
對啊,就相當于給美國人拍的,這片子就是從美國社會提取的靈感,拍一個美國版有什么不對?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還是那句,兩個版本除了角色,道具幾乎一模一樣,哪里從美國社會提取靈感了?
場刊嘉賓 RyanRyqn
為什么要糾結于導演重拍了這電影?這和電影本身有什么關系呢?
第二點的話,我想讓大家具體談談對“遙控器”這個道具的看法,不限角度。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遙控器就是反暴力快感的東西,暴力是不能通過暴力來制止的,另外說下《趣味游戲》我可以5星也可以0分,5星在電影的技術手法和導演本意表達,0分在于導演態(tài)度。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遙控就是神啊,我的天哪,哈內克真的把我搞死了。遙控器就是欲望的象征,我真的看到那一幕之后腦子里全部都是,“我要遙控器,把遙控器給我”,哈內克真的很會調動觀眾的感官。
場刊嘉賓 RyanRyqn
我覺得遙控器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是上帝,二方面是暴力,遙控器很像電子暴力的游戲復活。
那最后的話,大家有在兩版中感受到任何不同嗎?我覺得演員氣質是挺不一樣的,而且演員氣質給到我“真”和“假”的不同觀感。美國版我覺得很假,所以我反而更喜歡,因為心理上沒有負罪感了,原版是更“真”的。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那是演員本身帶來的,哈內克還沒強大到演員在他手里是棋子的地步。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你覺得97《趣味游戲》的主角們是工具還是真正的演員?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演員罷了,女主值得影后。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個人很喜歡白瘦男主角和女主角罷了,白瘦男主角對不囍豬的人來說有一種獨特的性魅力。他的眼神很天真,笑容也很純真,但是做的全都是最恐怖的事情。
主持人 子夜無人
女主和兒子各有一次事先張揚的逃跑計劃,按照一般電影起碼是要迂回幾次的,這里直接KO。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而且之后的斬殺非常利索。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哈內克不僅不給你看暴力現(xiàn)場,他連人物對暴力的反應、情緒都不給你看,真的很高級。而我越是看懂哈內克這種手法的厲害,我越是厭惡。應該說,我只有厭惡才是尊重了哈內克。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理解你的厭惡,我的喜歡也是因為我不會把自己當成富人那一家,反而我在和窮人共情,我好可怕惹。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我沒有和任何人共情,就是覺得我意識到了,然后我情緒就不會被調動了。
激情下場的選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和富人共情會氣死罷了,你沒有氣死,說明你很尊重哈內克。就像小男孩死的時候,鏡頭切的白瘦男切面包,雖然耳邊都是客廳里的哭聲,但是我沒有聽到,我只是在想,白瘦男就像在給我做早餐一樣,我會在后面抱住他,然后他喂我吃面包。
場刊嘉賓 松野空松
哈內克的電影結局,一直都是WTF的,在這一點他真的很厲害,哪怕是《愛》。
#FIFF21#DAY9的場刊評分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這電影看得真他媽讓人窩火,有N種方式可以自救并且干掉那倆家伙,可是導演偏偏不讓觀眾的欲望得逞,甚至還出現(xiàn)了遙控器回放這種逆天的鏡頭,簡直是對觀眾的挑釁。很多對白像是對觀眾說的,電影就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
跟隨荒木飛呂彥的恐怖片list看到哈內克這部,看完渾身不適,哈內克這種導演在平常生活中難道沒有朋友嗎?
沒有邏輯可言的暴力無限循環(huán),滿是顛覆破壞與挑釁,哈內克用危如累卵的第四面墻始終在挑戰(zhàn)著觀者的忍耐底線,臭不要臉的!
女主角對男青年說,你們停止吧,你們還有美好的未來,你們還都年輕, 男青年對女主角說,你這樣有失風度
看過此片之后,所有電影的變態(tài)指數(shù)都要自動下調。哈內克是蹂躪觀眾期待值的大師:期待暴力的人得不到一個直接的流血鏡頭;投入共情的人會惡心氣憤得無以復加;渴望主角實行復仇的人會被“遙控器倒放”的橋段狠狠扇一耳光。
哈內克在《趣味游戲》里做的實驗之所以不奏效,是因為他假定所有觀眾都是理想化的,都盡在他的掌控里。但作為一個獨立的、思考的、有agency的觀眾,我必須明確拒絕哈內克的說教,也不接受他把責任甩到我的身上。藝術展現(xiàn)暴力,永遠不是因為觀眾想要消費暴力,而是因為自己的暴力潛力。所以請藝術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瞎指揮我怎么思考。
哈內克是個多么殘忍無情的導演啊,兒子被殺之后的那段長鏡頭就用固定機位擺在遠景,觀眾始終處于這樣一個被動的客觀視角去觀察夫婦二人精神崩潰下的情緒狀態(tài),就是不給特寫,就是不挪機位,完全是在強迫觀眾去真切的體會并反思暴力與媒體之間的關系?,F(xiàn)實倒帶和面對鏡頭說話的手法同樣絕妙,大亮點無數(shù)
Haneke說,在戛納放映的時候,當女主人開槍打死暴徒之一時,觀眾一起歡呼鼓掌,但當看到影片竟然被另一個暴徒用遙控器倒回去的時候,影院里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驚呆了,不知所措。
不太好看。其實沒看太懂 導演融合了大量奪人眼球的要素 殺了狗的虐畜、兒子被爆頭的血腥、媽媽脫衣服的色情、談話中提及到胖子的吸毒亂倫等等 然而感覺什么都沒說到點。故意設置了兩個普通的壞人 一胖一瘦 一個金毛一個黑發(fā) 一個叫湯姆一個叫彼得 都是最簡單最普通我們能遇到的人 就像那個經(jīng)典遙控倒放鏡頭 導演大概就是最簡單的不安好心吧 就是純粹的暴力吧
兩個蹩腳的殺手與一個難看的主婦
太狠了。通過操縱觀眾來讓觀眾反思被操縱的過程,悖論??!
特意用恐怖片筆觸偽裝成娛樂片,第四堵墻在影片中的斷裂是哈內克嘲笑觀眾的企圖,令觀眾陶醉在這種猛烈的偷窺和施虐中。
瞎弄。要是寫中產(chǎn)階級,那這是夏布洛爾寫爛了的東西,要是玩敘事結構,那這也玩的相當初級而且無意義。這是強行把觀眾拉入到暴力行為當中并且還不給任何解釋的做法,展現(xiàn)無美感的暴力,并且逼迫觀眾成為同謀,讓人非常不爽。
我有遙控器 就把你們 倒到開始 用10只雞蛋噎死你們
4.5 年輕20歲的哈內克黑暗到底、戲里戲外全程折磨不算,還調戲觀眾樂此不彼,比起日后的穩(wěn)健沉著、深中肯綮,此刻的他尚掩飾不住飛揚囂張,但逼人的橫溢才華已能堪稱出眾;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浪潮死亡實驗式的思想性和反思性,封閉空間里濃縮的人類歷史上的戰(zhàn)爭侵略、恐怖和強盜邏輯之集大成。
典型固定機位長鏡頭,如坐針氈,煎熬難忍,但仍要為哈內克的變態(tài)惡趣味點贊;天降的惡魔幾乎等同荒誕虛無的產(chǎn)物,惡魔邪惡的回首一笑乃是對觀眾的公然挑戰(zhàn),及至「倒帶人生」,仿佛能聽到哈內克得意的笑聲;聲音的運用(死金、電視機)也是一大亮點(哈內克對聲效的運用向來很重視)。
8.4 之前看過美版,所以這次相當于硬著頭皮看第二遍了。一直覺得借雞蛋是有原因的,雞蛋似乎象征了中產(chǎn)階級:富足圓滑外表看似堅硬實則極其脆弱。
不管怎么說,不接受這種反思暴力的手段
哈內克對人性之惡的揭露無人能及。觀看這部電影,是一種極端的體驗。能夠擺脫這種暴力圈套的人寥寥無幾,佛陀算一個,耶穌算一個,或許還應該加上甘地。
資料館,影片結束后并不像往常全體鼓掌,只有零星的掌聲,很壓抑~李一鳴老師說希區(qū)柯克是邪惡的,我覺得希區(qū)柯克是兒童式的“邪惡”,哈內克才是骨子里有邪惡的因子,他就像片子中操縱他人情緒行為的短褲男,如果看這部電影感到壓抑憤怒,那我們都上了哈內克的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