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約翰?庫薩克 John Cusack 飾倒的木偶藝人,善于操作舞臺上傀儡木偶。生活所迫,他進入了一間紐約一間公司從事文件管理工作。這間公司在辦公大廈的七樓半,由于它只有半層樓高,所以職員們都只能拱著腰工作。
正是由于這樣,戈爾偶然發(fā)現(xiàn)了公司的文件柜后面有一扇門。好奇心驅(qū)使下,戈爾進入了這扇門。當戈爾一進入門內(nèi),馬上便被吸入了其中,并飛越時空進入了著名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大腦中。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自己能隨意控制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目光,并窺探到一切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私隱。十五分鐘后戈爾自動被彈回了現(xiàn)實中。
這一發(fā)現(xiàn)令戈爾興奮不已,他決定利用這扇門做一筆大生意。
查理考夫曼的作品,有著其他導(dǎo)演所沒有的精致和獵奇,他在電影中所探索的很多東西,不僅僅與我們生活本身相結(jié)合,更重要的是,他在傳達給我們一種存在于內(nèi)心中的東西。
在他編劇的電影作品中,你總能找到關(guān)于“本我”,“自我”,“超我”、這幾個元素,比如在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里,超我就是愛情復(fù)合下的喬和克萊門汀,本我則是處于夢中的喬和克萊門汀。
這三個名詞各代表什么呢?
本我代表的是絕對的放縱和自由,超我則是代表著智者的身份(《失?!防锩嫠雇ㄔ诖蟊娒媲八憩F(xiàn)的“人格面具”,即為超我人格的展現(xiàn)),而最后一個就是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間的,是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真正的我們。
了解了這三個名詞的概念,我們就好理解這部電影大部分的內(nèi)容了,電影《傀儡人生》可以說是荒誕和奇幻的,在電影《失常》和《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里面,夢境是無法和現(xiàn)實進行直接的交流的,而在這部電影里面,夢境和現(xiàn)實的通道被打開了。
這說明人腦中存在的潛意識和主觀思想都成了這部片子中客觀展現(xiàn)的主題,在影片的一開始,,主角克雷格·施瓦茨操控著手中的木偶的一幕,其實就是影片意識形態(tài)的展現(xiàn),同時也是影片想要討論的最中心的問題。
靈魂是什么,肉體是什么?兩者又有什么關(guān)系?
影片中克雷格操控著毫無生命的木偶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之后操控馬爾科維奇的身體做鋪墊,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克雷格操控木偶的過程中和操控馬爾科維奇的過程一樣,都是將思想傳遞給了肉體或木偶的過程,在此,思想是具有主導(dǎo)作用的。
然而,肉體是什么呢?
肉體就是我們所提到過的人格面具,首先,我們是很難去決定自己的人格面具是好是壞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來講,人格面具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滿意度的高低,在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人格面具的持有者,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里,老爺?shù)娜烁衩婢呔褪菣?quán)力的象征,而女性的人格面具就是低賤的象征;在影片《孔雀》里,二姐高衛(wèi)紅刷盤子和看孩子兩種工作的取舍,決定她所處的階級的高低。
在影片中,每個人都想成為馬爾科維奇,因為每個人都能從馬爾科維奇身上拿到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他是本我精神釋放的絕佳場所。
成為十五分鐘的馬爾科維奇和成為木偶一樣,都是主角從自我變成本我的一種主觀上的轉(zhuǎn)變,這在心理學(xué)上稱為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將自己存在的主觀欲望或沖動強加于其他人身上,從而達到防衛(wèi)自我的目的。
正因為有了投射的產(chǎn)生,才會使得本我的精神釋放得以開始和結(jié)束,影片中多次提到了克雷格、克雷格的妻子、馬可辛三人的愛情爭奪,三人又各懷鬼胎。
克雷格進入馬爾科維奇的過程正如克雷格本身操控木偶一樣簡單,在這部影片中,肉體存在的意義就是受思想操控。
克雷格的妻子是最有冒險精神的一個角色,她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即“馬爾科維奇的女性面”。
這種男性外表與女性認知(或女性外表與男性認知)相結(jié)合的形式就是代表了男性力量與女性力量整合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整合來讓自身更完美。
在影片的前半段里,一直探討的都是關(guān)于進入他人潛意識中所發(fā)生的事情,而在后半段里,鏡頭一轉(zhuǎn),開始探討更加深入的東西:如果自己進入到自己的腦(潛意識)中,會發(fā)生什么?
在影片中,馬爾科維奇進入到馬爾科維奇的潛意識中,看到的所有人都變成了馬爾科維奇。
這其實是馬爾科維奇自戀心理的一種表現(xiàn),在影片《失?!分?,主人公邁克爾斯通在夢境中被眾人追逐的展現(xiàn),就是自戀心理的表現(xiàn)。
這部電影很好的將現(xiàn)實、夢境結(jié)合在了一起,在電影《紅辣椒》中,這種展現(xiàn)也同樣存在,通過將夢境與現(xiàn)實進行混淆,來營造一種超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的大環(huán)境,借用心理學(xué)與電影學(xué)巧妙結(jié)合的外衣,來讓整部片子的探討變得更加深入和細致。
之后,再說一些小細節(jié)。
影片中所表現(xiàn)的7/8之間的七樓半,象征的就是階級與階級之前人格面具的對抗。
就像我們腦中存在于夾層的靈感一樣,轉(zhuǎn)瞬即逝,然而就是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和思想,不斷的打斷我們的正常思路,甚至有時會占據(jù)整個潛意識。
在影片中途,出現(xiàn)了一直黑猩猩,這只黑猩猩是洛特——克雷格的妻子養(yǎng)的,一直患有童年陰影導(dǎo)致的胃潰瘍,影片在開頭并沒有給出黑猩猩過去的故事背景,直到當洛特被克雷格扔進黑猩猩的籠子里時,這種故事背景才真正為戲劇沖突的解決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黑猩猩因為在小時候沒辦法解開父母身上的繩子,而失去了父母,而在此刻,他解開了洛特身上的繩子,不僅僅對自我童年陰霾所造成的沖突做了交代,同時也是將洛特的困難解決了。一舉兩得。
還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在影片的最后,克雷格的聲音出現(xiàn)在了小女孩的潛意識里,其實就已經(jīng)代表了克雷格的人格封禁——因為之前在影片中有過解釋:進入到幼年的寄主中會被吸收,因為寄主本身并未成熟,很輕易便會被寄主的自我意識所吸收,而主角克雷格就成為了寄主潛意識中的一個傀儡。
就像在開頭他手下的木偶一樣,開頭和結(jié)尾互相照應(yīng),戲劇性的諷刺,卻讓人心底一涼。
影片中所表達的很多東西都是屬于查理考夫曼的奇思妙想,初看是覺得晦澀和生硬,等到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這些東西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腦袋中了。
記得之前看電影《穆赫蘭道》,驚詫于電影的大尺度,也迷惑于影片視聽語言的晦澀和怪誕,直到接觸了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之后,整部電影就開朗多了。因為看得多,所以想知道的也多,又因為想知道很多之前沒有聽過的,所以就變成了讀和寫,以及思考。
看電影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也正因為看電影的過程,我學(xué)會了查閱書籍和資料,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也豐富了自己的思想,成長絕不是形而上的過程,他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驗證去實施的,我們常說他人如何如何,卻根本看不到別人在光鮮外表下做出的努力——在此不愿雞湯太多,只聊電影。
人生就是一個逐漸得到人格面具的過程,而《傀儡人生》則給予了我們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們得以在未經(jīng)努力的情況下拿到屬于自己的人格面具,而這種人格面具的意義是什么呢?
權(quán)利和金錢,以及欲望。無外乎這三點,查理考夫曼在《失常》和《傀儡人生》中都對這些方面有過隱喻,昨天看了一部電影,是大衛(wèi)芬奇的《心理游戲》(過幾天會寫影評),同樣也有關(guān)于人格面具的思考在里面。
我們無法去避開人格面具談?wù)撜嬲谋疚遥驗槿烁衩婢呤巧缃坏囊环N重要的媒介,但是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呢?
在超體里,導(dǎo)演呂克貝松將生命視為一次傳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唯一證明就是時間。我很贊同這個想法。
讓肉體去解決瑣事,靈魂留給自己。
靈魂是一切意義的所在,而肉體是物質(zhì)的本源,生命的意義在于周而復(fù)始,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馬爾科維奇,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永恒。
致敬生命。
最后,謝謝觀看。
太先鋒了,無論是場設(shè)還是世界觀。“套娃”式世界中“我”的意識,喻體本體論,人靈肉間的剝離和情感斷層,控制與反控制,身份質(zhì)疑,簡直什么凡世間的作用力都有了。然而如同所有考夫曼作品一樣,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編劇立場在影像建立上過于留痕,故事功能性有所喪失。
哲學(xué)的魅力在于開放的不確定性 一旦把它定義了便顯得廉價。像這電影 前大部分都在探討人與人的聯(lián)系 從一個洞口可以進入另一個人那么你是自己還是進入的那個人?結(jié)合男主的扯線木偶整個設(shè)定就很有趣了 但是老板解釋自己是多重性命后開始主題就散了 加上蹩腳的三角戀就更迷了 哲學(xué)啊 還是純粹點好。
其實挺好看的,想法也好,就是越往后導(dǎo)演越不知道該抓什么主題了。尤其是結(jié)尾,算是有些失望
半小時的地方才看懂……查理·考夫曼真是天才編劇!
考夫曼電影長片編劇處女作,充滿惡趣味的神劇本,只能想到馬爾科維奇自己進入自己大腦的那個情節(jié),往后就放棄猜情節(jié)專心看片片了。精彩段落除了上面這個還有兩個妹子在馬爾科維奇不同層面的潛意識的追逐戲([盜夢空間]果斷是從這兒來的)。設(shè)定不甚圓不過沒關(guān)系,考夫曼就是牛逼。
1.看過的最爆笑的電影之一,幽默指數(shù)滿分。2.想象力已然突破天際,如果有"生命中絕不可錯過的電影",本片肯定當之無愧。3.盡管查理·考夫曼(編劇)腦洞大開到幾乎難以收尾,但本片內(nèi)涵的多義性足以彌補這個缺點,關(guān)于自我的本質(zhì)、精神與肉體、人格與潛意識、社會規(guī)訓(xùn)與壓迫......4.細節(jié)到位。(9.5/10)
好哲學(xué),還是我想深了?
囧。。。伕妻愛上同一個女人。。。還搶。。。
真是奇妙的觀影體驗。。怪異又科幻,有趣又燒腦,是一種看完想領(lǐng)悟出什么但是又無從想起的感覺
你永遠不是你自己,所謂“自己”,是一個偽命題。
剛開始覺得節(jié)奏很好,思路很清晰,越往后,越覺得導(dǎo)演什么都想交代,最后一鍋端,大雜燴,沒了。亮點就在于營造一個奇幻的方式,讓人去窺視人。滿足自己的私欲。
好本子,影片布滿豐富的隱喻和意象。好奇心、偷窺欲已滿足XD,如果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了通往某人大腦的秘道,你會怎樣?想起紅辣椒中夢境場景,想起博爾赫斯環(huán)形廢墟??赡苁墙裉焯珶崃?,沒有被電影氣氛整個包圍,不過仍然推薦感受一下此片,推薦語是馬科維奇,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奇馬,爾科維!
電影的魅力幾乎都來自于詭異驚人的劇本,輕微的實驗性質(zhì)和不出彩的導(dǎo)演技術(shù)都是電影的跛腳點。影片在一些時刻令人抓狂,讓觀眾感覺有人可以進入自己的大腦。它暗含著一個強大的哲學(xué)問題,我們的意識究竟源于自己還是僅為一群外來意識的集合,這個問題掩蓋了所有角色。
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Malkovich……
肉身借你,表情抒愛,長命百歲。存在主義是一件虛幻的事情,我是誰?躲在我眼神后面的是誰?我又是寄生在誰的神經(jīng)中樞?又或者,這根本不配稱為傀儡的人生,因為我根本就是人生的傀儡。
每個人的腦袋里都住了很多人
查理·考夫曼無疑是一個天才編劇,他將無數(shù)隱喻灌注在了這部黑色喜劇中,并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呈現(xiàn)了出來。操縱與被操縱這組貫穿影片始終的關(guān)系極為精準地暗示了現(xiàn)實中人們的處境,包括那個極為促狹的七樓半也都是對憋屈人生的真實寫照,其中最令人叫絕的無疑是馬爾科維奇的自我窺視,妙到不寒而栗。
如果七樓半的低頭哈腰是人生常態(tài),那它與自我覺醒的煎熬之間的那扇小門,究竟是捷徑,還是毀滅之路。
木偶師操縱木偶一樣操控著馬爾科維奇的意識,攫取名利成就,在取代他人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自我……如果世界上存在某個秘密通道通往查理·考夫曼的大腦,花光運氣也要爬進去一探究竟,各種顛覆眼界的奇思妙想肯定不負眾望。好在我們不用真的爬,因為他還有電影。
木偶在聚光燈下跳起名為自由的舞蹈,命運在云端之上奏起名為輪回的樂章。孤獨和欲望在虛無的兩端相互試探,天真與狂野和在真實的盡頭彼此凝望。如果全部的喜怒哀樂都是廉價的身不由己,如果所有的愛恨悲歡都是約定的無可奈何,那隱秘的絲線就懸掛在眼前,我已耗盡所有的熱情去分辨,卻只抓住一捧破碎的陽光。真不愧是天才編劇查理考夫曼,如果本片是1,那么穆赫蘭道就是0,林奇試圖在千絲萬縷的破碎中傳遞一種完整,而查理考夫曼恰恰相反,他用一種完整表達無所不在的破碎。從肉體支配,到意識入侵,再到靈魂寄生,這是一種無孔不入的,超越輪回的“意識宿命論”,從玄學(xué)上講,是一生萬物,從哲學(xué)上講,你就是我,我們互相操縱,彼此吸引,共同孕育,最后化成彼此潛意識里的某個念頭,這是多么瘋狂而荒謬的事情!如此牛逼的劇本再過多少年也不會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