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康提那段講羅密·施奈德扮演的美麗少婦設計向丈夫報仇,冒充他情婦,讓他花錢才能得到她;德西卡的那段講一個膽小的人贏得一個獎,獎品是跟一個女孩的約會;莫尼切里那段在很多海外版本中均被刪除,其風格比較偏傳統(tǒng)喜劇,較低調,容易消失在同行的陰影里;但最為出彩的還是費里尼的那段,名為《安東尼博士的誘惑》,講一個波霸美女從海報上“活”過來,取笑一個道貌岸然的禁欲男子。
幕后制作:
四位重量級意大利導演用各自的手法捕捉薄伽丘的精神,以羅馬為舞臺呈現(xiàn)大型世像圖。雖然只是部短片,但費里尼卻以輕松嘲諷但不失沉重的語氣來講述這個揭露上層階級虛偽道德觀的故事。安東尼博士是個值得探討的人物,他面對價值崩潰、道德淪喪感到無能為力,妄圖以虛偽的面具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欲望,但當巨大的女郎形象從廣告中走出與他同樂時,他的本性終于顯露。費里尼用夢幻與現(xiàn)實交錯的手法同時制造出荒誕與沉重兩種調子,極具表現(xiàn)力,在本片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
與戰(zhàn)后意大利涌現(xiàn)的那批新現(xiàn)實主義杰作相比,60年代初期的意大利喜劇片沒有那么璀璨奪目,但這些看似輕巧甚至有些粗糙的喜劇片絕非無腦的爆米花電影,其中的嬉笑怒罵自然別有風味,更重要的是它們展現(xiàn)了另一種真實的“意大利性”。
《薄伽丘70年》也屬于這樣的喜劇片,顧名思義,這是一部致敬薄伽丘、以薄伽丘風格為靈感描繪當時意大利社會風貌的電影,當然主要聚焦在性、愛情、欲望這幾個主題。至于這部拍攝于1962年的電影為什么要取名為《薄伽丘70年》而不是《薄伽丘62年》,我沒有找到官方解釋,或許我們可以在作品中尋找答案。
影片集合了名導、名演、名制片(卡洛·龐蒂)、名編?。ú穹サ倌岬龋┑暮廊A組合,以一人講一個故事的四幕劇形式呈現(xiàn)。
一、莫尼切利《倫佐和盧西安娜》
可能是考慮到時長及知名度,莫尼切利這一段在海外發(fā)行版本中被刪除了。這個故事乍看之下確實比較平淡,缺少薄伽丘式的艷俗和獵奇,但其社會批判意義毫不遜色。開場即用一組明快的蒙太奇鏡頭——整齊密集的工位、巨大不停歇的機器、隨下班鈴聲奔出工廠的人流——向我們提示了人在工業(yè)化社會中猶如齒輪般的存在。故事中的這對新婚小夫妻一方面在高速上涌的經(jīng)濟浪潮中構筑著關于美好未來的愿景:買房,買家電,讀文憑找更掙錢的工作;一方面又被這夢想帶來的生存壓力擠占了太多私人空間:別說沒空度蜜月,甚至連結婚儀式都是下班后草草舉行,為了保飯碗還要千方百計向公司隱瞞已婚身份,哪怕后來換了工作也因為一個上日班一個上夜班只能匆匆碰面,要等到周日才能團聚。這不禁讓我想起喬治·佩雷克的《物:60年代紀事》,里面那對年輕情侶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不勞動者不得食,可是工作的人就將失去生活”。這迫使我們反思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兩大巨獸對現(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蠶食,也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并找尋生活的真正意義。在這部短片中,矛盾是以愛情來調和的,影片最后的日夜班情節(jié)取材于卡爾維諾的短篇小說《一對夫妻的奇遇》(作者本人也參與了編?。?,當倫佐在床上一點點把自己的身體挪到盧西安娜睡過的那一側時,我們感受到了同樣的溫熱與芬芳。
二、費里尼《安東尼博士的誘惑》
費里尼對羅馬愛得深沉,一開場就借小天使之口說出“我好喜歡羅馬!”,并用歡快的配樂和明麗的鏡頭勾勒出這幅風情畫卷的輪廓:到處欣欣向榮,人人縱情享樂,因而那個與周圍人格格不入的風化警察安東尼博士就顯得格外可笑。以當代人的眼光看來,博士堅守的那套道德尺度實在太過迂腐,然而不要忘了那是60年代的意大利,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天主教國家,那個年代甚至連離婚都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安東尼博士并非極端個例,他代表了傳統(tǒng)衛(wèi)道士在風俗自由化變遷中的最后抵抗。其實在西方宗教文化中,圣安東尼是一個與誘惑進行斗爭的修士形象,福樓拜、塞尚、達利等大師都曾以“圣安東尼的誘惑”為題進行過相關創(chuàng)作。當然,費里尼借用這個形象表達的是反宗教禁錮的意圖:抵制源于深層的恐懼,而恐懼往往折射了內在的虛弱,所以安東尼博士那種堂吉訶德式的螳臂當車注定是要慘敗的:他的孤軍奮戰(zhàn)不僅沒有任何成效,還把自己虛偽的內里暴露無遺。結尾同樣伴隨著小天使的畫外音畫上歡樂的句號,費里尼用他半夢半醒、天馬行空的表現(xiàn)手法讓這個故事帶了點調皮的惡作劇性質。而我們在對安東尼博士的下場哈哈一笑之后,在腦海中那首鬧騰騰的洗腦廣告歌逐漸消散之后,是否也該有所警惕?大咪咪固然無罪,本能的欲望也坦坦蕩蕩無需刻意遮掩,但經(jīng)濟利益至上的消費社會又制造了多大程度的軟色情和女體崇拜?我們真的可以全盤接受這樣的勝利,欣然擁抱這樣的商業(yè)文化嗎?
三、維斯康蒂《工作》
這則故事改編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床邊協(xié)定》——一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諷刺小品,盡管維斯康蒂為其加入了一些現(xiàn)代的設定,但在內容和形式上依然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的風格。這并不難理解:在本片拍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3年,維斯康蒂完成了他后期最重要的作品《豹》,徹底倒向了華麗的古典主義,而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費里尼在同一年拍出了超現(xiàn)實的《八部半》。
故事以男主角奧塔維奧伯爵的招妓風波開始,采用了面帶平靜的敘述口吻,背后卻是無盡的悲涼和絕望。丑聞并未讓伯爵產(chǎn)生任何道德負罪感,他困擾的只是媒體的大肆渲染對家族名望繼而對經(jīng)濟來源造成的損害。妻子的傷痛也表現(xiàn)得極為克制:沒有歇斯底里的發(fā)作,沒有對破碎家庭、腐朽父權的自覺反叛,她也試圖反擊,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力反擊,她最后含淚的抵抗不過是針對自我的巨大嘲諷,對丈夫沒有構成一丁點傷害。我自始至終都無法在這個故事中讀出喜劇色彩,伯爵夫婦的婚姻是一段注定悲劇的婚姻——利益互換的聯(lián)姻,他們的階級也是一個注定崩壞的階級——沒落的舊貴族。這正是導演自己身世的寫照:維斯康蒂家族是意大利聲名顯赫的貴族,維斯康蒂的母親則來自一個大資產(chǎn)階級家庭,與本片如出一轍的貴族-資產(chǎn)階級聯(lián)姻最后也以失敗告終(導演父母于1917年離婚)。維斯康蒂在普佩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哀傷,他借伯爵夫人之口說出了身為貴族階層在時代變革中的失落——“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貴族也好知識分子也好年輕人也好,都沒有分別”,對此,他像普佩一樣心痛卻無能為力,只能通過不斷追憶昔日榮光來進行身份的體認。這是維斯康蒂展露的時代性。
四、德·西卡《抽簽》
初看德·西卡的喜劇,往往會驚訝于這位悲天憫人的新現(xiàn)實主義導演竟有如此陽光明媚的一面。其實德·西卡拍過不少喜劇片,盡管知名度不及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悲劇電影如《偷自行車的人》《溫別爾托?D》,卻一樣富有感染力,并充滿了人文關懷。
《抽簽》這部短片就是典型的意大利喜劇風格,鄉(xiāng)土、熱鬧、歡樂,伴隨著開場字幕響起的是一首節(jié)奏歡快的歌曲《Soldi soldi soldi》(《錢錢錢》),在隨后作為貫穿全片的音樂主題由索菲亞·羅蘭反復哼唱。這位意大利國寶女演員在片中扮演了一位來自那不勒斯的底層女性,為了快速賺錢翻身而選擇暗中出賣身體。德·西卡對角色寄予了很多同情:這個成天唱著“金錢萬歲”“我要賺更多錢”的拜金女是出于生活所迫,在金錢和愛情之中,她最后遵從自己的內心,站在了愛情那一邊。而那個中獎的“傻子”教職人員,最后也用善良和靦腆讓這出鬧劇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
雖然德·西卡這個故事有些道德教化的意味,但觀影過程非常輕松愉快,不得不說索菲亞·羅蘭的表演太加分了,她把這個角色的熱情嫵媚、精明潑辣、敢愛敢恨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扭動腰肢哼著小曲的索菲亞·羅蘭是我心目中最性感的銀幕形象。翌年,同樣由德·西卡導演,柴伐蒂尼編劇,索菲亞·羅蘭主演的《昨日、今日、明日》中,我們可以在第三段小故事中窺見本片的影子:一個性感妓女完成了對神學生和對自我的救贖,當然也少不了索菲亞陽臺唱小曲的橋段。
至此,四位導演用自己極具個人特色的電影語言完成了對薄伽丘的新時代解讀,60年代的意大利風情畫已清晰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經(jīng)歷了戰(zhàn)后十余年的重建,此時的意大利正處在一個經(jīng)濟騰飛而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遭到前所未有沖擊的節(jié)點上,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破除不合時宜的舊教條,擁抱更摩登更美好的未來。導演們用敏銳的洞察力呈現(xiàn)了更為矛盾復雜的時代截面,但總體態(tài)度還是樂觀向前的。(維斯康蒂是唯一的例外,畢竟你無法要求一個貴族去創(chuàng)作平民喜劇,更無法要求他去贊頌一個世俗化的時代。)所以,或許可以將《薄伽丘70年》這個標題解讀為當時的意大利人對不遠不近的未來懷有的熱情期許,猶如我們站在90年代的門檻上眺望新千年時的心情。
20230219大光明電影院。
片名直譯是《薄伽丘70》,由四位意大利電影大師拍的四段片子組成,是對“十日談”的現(xiàn)代轉譯。
馬里奧·莫尼切利的《雷奧與盧西安》,完全可以對應到今天的年輕社畜生活,故事情節(jié)在今天簡直俯拾即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女孩子家狹小的羅馬公寓,人肉攢動的巨型露天游泳池,男孩女孩婚后買房辛苦地你出我歸……不知為何,后面美國公映的片子會把此段刪掉,變成“三艷”。
費德里科·費里尼的《安東尼博士的誘惑》,虛偽人格及揭示深處的欲望的情節(jié)脈絡,也基本猜得出,最有意思的,還是費里尼特有的真實、想象、隱喻的來回穿插,用巨大尺度豐滿美女,在意大利理性主義/法西斯代表建筑文明宮前,調戲虛偽博士(費里尼對理性主義建筑的戲虐態(tài)度鋪面而來),那個巨大的棺材,那些集體鼓掌的博士的戰(zhàn)友們,都很有意思。
盧基諾·維斯康蒂的《工作中》,調子比較冷,似乎是一個場景變化不大的話劇的平鋪直敘,但細細碎碎的對話中,伯爵、伯爵夫人、仆人、律師,一個個性格鮮明,大小心思昭然若揭。結尾處、伯爵夫人最終“工作”的選擇,其黑色幽默,乃至(必然)殘酷性,隨著女主角抽動面部的局部大特寫,一抽一抽地直逼眼前。
維托里奧·德西卡的《抽簽》是我最喜歡的。群眾角色,主要角色,每個都刻畫的栩栩如生。意大利鄉(xiāng)村集市場景、人情世故,寥寥數(shù)筆,躍然銀幕。整部片子不留情面地諷刺,又留有余地的溫情,是我想象中的薄伽丘的調調。
后面兩部片子的女主角,一個是施耐德,一個是索菲亞羅蘭,一個鮮艷靈動,一個美艷不可方物,而她們的美,和影片的敘事與基調,又無比吻合、互動!時隔幾十年再看,有種多謝電影,留下了人類物種中的頂尖模版的慶幸感!
自己在B站緊急預習后趕到大光明大戲院看了現(xiàn)場的2k版本。剛買票的時候朋友說:在劇院看有什么特別嗎?除非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結伴而行,好像這沒什么必要。我想,費里尼作品回顧展誒,國內第一次上映的《三艷嬉春》誒,一小時地鐵+打了三次車還是來了。 原來“三艷”卻是四幕,能找到的線上資源有些刪減片段,在劇院的才更完整。受屏幕大小影響吧,畫質不算驚艷。區(qū)別尤其在于字幕翻譯,不懂外語不明白是因為官方擴充和本土化,還是因為網(wǎng)上個人or字幕組有點潦草(?)甚至part1男主新工作工資一個翻譯為“有六千里拉”一個是“多了六千里拉”;說到學習會計師考試一個為“家教”一個是“個別培訓”,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赡芤驗閯偪赐暌槐橛∠筮€比較深刻吧,讓我收獲了更多線下的體驗感—— 在影院看喜劇每個點總有人陪你一起笑,或者大家的氛圍讓你覺得這里變得更有趣了。來之前以為滿滿兩層觀眾會覺得壓抑,其實是第一次有這么多共腦的人陪伴著看費里尼哈哈哈哈。看完出來聽到有姐姐說費里尼意識流,我只覺得這是部很有想法創(chuàng)意的優(yōu)秀喜劇。Part2不管是出現(xiàn)真人還是奏響哀樂本來就都覺得挺跳脫的,接著繼續(xù)反轉,男主人設讓人覺得可笑又諷刺。Part3原來點題在結尾,看女主角總想到文淇,最后一句很神,《工作中》。 已經(jīng)是回顧展的最后一場,票夾、票根什么都賣完了,有點遺憾又覺得再次逃脫了消費主義陷阱!不錯(*?′╰╯`?)?吃完麥麥一會兒繼續(xù)趕場笑果脫口秀。 ps.下次一定看好地方?。≡僖膊灰蝈e車了?。?!今天竟然去了兒藝中心??
《十日談》中有很多故事,無法一一采擷,至于感悟又冷暖自知。如我們每個人能讀出不一樣的《西游記》。如果這是命題作文,四位導演要給出的答案之一是喜劇。
首先是我不甚了解的莫尼切利,他的《圣母街上的大人物》一直在我待看名錄里。而在本片中展露出的是市井人物為生活而努力的辛勞與滿足,小人物的捕捉采用小細節(jié)配合積極的轉折,給出一個非常合理,現(xiàn)實,希望的歸宿。這種輕喜劇極似同時期日本電影風格,即喜劇服從劇情,自然,不喧賓奪主。
然后出場的是費里尼,我最崇拜的導演之一。他的開篇就帶著個人烙印,廣場上幾位艷麗的女士,然而一個長鏡頭轉輾到主人公身上。也就是說開篇只是引子,和后面劇情沒啥關系又略有暗示。主人公安東尼博士定位于默守陳規(guī),見不得一點傷風敗俗的社會風氣,并與之斗爭。為了重塑社會道德秩序他竭力抵制露天廣告。這里有費里尼慣用的夢幻與現(xiàn)實交織,此手法輕車熟路,用以描述人物內心的焦灼與無力再好不過。喜感體現(xiàn)于螳臂擋車的荒誕。
第三位維斯康蒂出場色調就如同他的《豹》鮮艷而冷。富豪之女與花花公子的婚姻,當然不會快樂,家丑又不能外揚,女主表示出了冷靜,算計。但是負亦是負,勝亦是負,生活中沒有贏家,女主在場面占上風獨自后躺在床上,兩行淚水。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客廳里有大尺幅的中國彩繪,不會是文物吧。不能算是喜劇,不是簡單的悲喜交集,如果算,只能算黑色喜劇。
第四位德西卡,諸多人迷于他的《偷自行車的人》,我不知道這位現(xiàn)實主義,左派導演怎么導出一部喜劇,果然,哇靠,完全沒有他以往的風格,好像只是一個小品。這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鎮(zhèn)子,樂觀的居民找樂子來狂歡。一個懦弱膽小的人贏得一次約會就變成英雄,過程并不讓人在意。德西卡是參考了傳統(tǒng)法式喜劇,紅酒加浪漫,好玩,有意思,溫暖。
三位女主角都非常出色。
1962年出品 2017年觀影記。
四個導演,四個短片。
205min,都挺好看的。
第一個,新婚恩愛小夫妻的蝸居生活(寄女方籬下,女方一大家子人),很多搞笑的情節(jié)也有溫馨的一面~雖然較之后的三個顯得平庸,不過男女主都挺好看的!
第二個,F(xiàn)F的作品,禁欲博士與波霸美女廣告牌的“斗爭”?。ㄊ恰短鹈鄣纳睢防锏摹栋材菟ぐ瞬瘛费?,真好看??)禁欲什么的可都是假的,浮想聯(lián)翩才是真的,全程真是好好笑!
第三個,特別喜歡,美女少婦變身情婦,設計花心的丈夫,付費才能那啥!趴在地上,放唱片機寫詩擼貓,一屋子貓貓,真是絕!戲基本都在室內空間完成,大段對話,反復無常,特別諷刺,女主兩次哭戲,一次洗澡,一次結尾,都讓人心酸(疼)!??
第四個,誰中了彩票頭獎就能跟鎮(zhèn)上所有男人夢想的那個女人睡,最后是個膽小怯懦的男人中了,引發(fā)一堆笑點,坐在類似房車里吃西瓜的女主,真是灑脫的讓人愛?。ㄊ恰犊ㄉ5吕髽颉防锬且晃?,很美的?。?/p>
這里四部里的女演員都好好看!??
每次看完意大利電影,滿腦子意大利語繚繞,今天這部買一贈三的集錦片就更是如此了,一群活色生香、繪聲繪影、熱鬧非凡的意大利男男女女們,從頭到尾嗨滿200分鐘,敢情是除了貴族之家,哪里都是人多得堪比春運;難得水平旗鼓相當每位作者都發(fā)揮出來的短片集,四個故事四個階層,共同構成意大利社會的浮世繪,哪怕每段章節(jié)不標導演名,也能基本判斷出是哪位操刀,風格太鮮明特點太突出,然而更優(yōu)秀的地方在于,各有特色的同時也具有相當?shù)慕y(tǒng)一性,都把薄伽丘的“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號稱有的版本被刪除的首個故事沒想到反而最具有現(xiàn)代性,老破小擠滿人的房子里小夫妻日子難過,職場懷孕后果嚴重,買房還貸只能把旅行計劃往后挪,半個多世紀后的一個元宵節(jié)一群東方影迷看得感同身受;大銀幕上抱著小貓的茜茜公主鏡頭一出現(xiàn)都聽到周圍一陣嚶嚶聲
四部短片都好看?!独讑W和盧西安》婚姻與工作,新婚夫妻最終無法忍受工廠的無理規(guī)定,憤而選擇一起辭職拿退職金,買房子過辛苦但甜蜜的生活,女主好可愛。《安東尼博士的誘惑》這簡直就是“恐同即深柜”的絕對例子,只不過這里不是同性,而是色欲。依然對費里尼無感,這大概是最容易看懂的一部費里尼片子了。旁白聲音有點恐怖。最后的天使小孩超可愛?!豆ぷ髦小肺业睦咸?,施耐德小姐太漂亮了,但我看她的片子太少了,總覺得不像是她,看演員表才敢確認。短片從頭到尾都是在兩個房間完成,居然一點都不會覺得悶,為錢結婚的丈夫,婚后有很多情人。但我沒看懂最后要向丈夫要錢,是想讓他把自己也當做情人嗎。《抽簽》挺浪漫的故事。索菲婭·羅蘭是很美麗的女人,喜歡她在電影里的性格,講話大聲,大大咧咧,很特別。還有她胸型很好看,臀部也好看
滿眼都是Sophia loren和Anita的巨乳蜂腰,romy在她們面前好個小家碧玉
1、倫佐與露西安娜。與其隱婚辛苦還受到上司折磨,不如裸辭用愛發(fā)電;2、安東尼博士的誘惑。假道學外加「深恐即深同」的隱喻;3、工作中,對薄伽丘式意大利傳統(tǒng)故事中報復丈夫的「快樂婆娘」的真實心理寫照,沒有一個以復仇對待丈夫的妻子心中莫不是巨大痛苦的;4、鄉(xiāng)村情事。群丑肖像更加有趣。
維斯康蒂拍女人脫衣穿衣,從貴氣延宕至虛無。費里尼拍女人穿衣脫衣,成了照向男性虛偽的鏡子。德西卡拍女人穿衣脫衣,鄉(xiāng)土姑娘對命運的傷心和心底純真一覽無余。
莫尼切利一如盛期新現(xiàn)實主義 長于探索肢體細節(jié)中的親昵與隔閡 結尾處鏡頭對位下的各自缺失則顯現(xiàn)著階級躍遷背后某種有待追溯的代價 奇妙;維斯康蒂這段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他鏡下的貴族階層或許有更廣泛的指涉 似乎所有厭棄階級秩序卻又在工作倫理面前卻步的人都在這一“貴族”范疇之中 貴族的虛偽體現(xiàn)為一種害上“希望病”的自欺欺人 于是 脫下華美的服飾 貴族的文藝與妓女程式化的調情無異 只顯現(xiàn)著尊嚴的空乏;費里尼的橋段有點太典 喜劇技巧上重回白酋長 特攝橋段則下啟女人城;四部里德西卡這段稍差 雖說還是頗為辛辣地呈現(xiàn)了男性的欲望結構根源于其他男性 但創(chuàng)作意識過于簡單了 尤其是這個補繳稅的前提 實在像是在強行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 于劇作層面單薄得有點不像出自德西卡之手
四個故事都不錯,費里尼這部尤甚。攝影機是被社會大眾默許的凝視,而借由凝視這幾個風情萬種的女性,完成對男性的凝視、諷刺、批判。一面覺得荒誕,一面又覺得男的確實就這么回事。
喜歡德西卡和莫尼切利兩段,對現(xiàn)實的暫時超越,費里尼玩特攝奇觀,維斯康蒂這段最為沉重,嘗試減輕傷害反而讓傷害更深。
@2023費里尼作品回顧展。新版薄伽丘,喜劇里浮現(xiàn)一點悲意。看第一段感慨玩樂時間的工廠搞不好挺寫實,忙碌的現(xiàn)代人,人滿為患的泳池和影院。費里尼還是承包了我的雞皮疙瘩,“小心觸電”,觀眾也被結實電到了,打趣觀眾:“你們別看”,巨女神想到紅辣椒。因無力抵抗卻怪罪欲望客體,最后小天使似乎隱喻著消費主義:新時代的神。維斯康蒂的失落和空虛依然抓人:游刃有余背后的恍惚。當女性價值可以量化,婚姻成了工作,可悲的是這是唯一的選擇。德西卡的小人物依然耀眼,古斯培從邊緣闖進來,像風燭淚里的無措女仆,一手抓著里拉,一手捏著火。不過抽獎里68和89要怎么辨別?
好棒?。‰m然最喜歡住房緊張小夫妻,但費里尼有笑死我,那段有點志怪小說的意思。Gushped好樣的。好多人看完費里尼的第二段就退場了…???壯碩女神設定放在意大利以外的任何地方我都不能接受 @宛平
at宛平劇院,對薄伽丘的現(xiàn)代演繹,四位導演都捕捉到了性張力折射出的時代精神,戰(zhàn)后進一步現(xiàn)代、世俗、解放的社會,與傳統(tǒng)性別角色發(fā)生著摩擦,莫尼切利那部可直接平移至80年代上海(彼時外灘墻就是約會勝地),最有趣的是新現(xiàn)實主義的細節(jié):泳池邊投幣座椅,男女主起身時都不忘壓住坐板,而從蝸居到新區(qū)的景觀變化,喻示著新一代的中產(chǎn)生活。費里尼的故事非常二元,衛(wèi)道士與色欲的緊張(由eros小天使旁白),有趣的是他將惡趣味營造為視聽幻覺、又與文本銜接的匠心,巨型Anita不僅意味著俯仰之間地位的倒轉,也讓博士說出那句“我好想你姑姑”,剝開強硬的、充滿男性凝視的外殼,暴露的始終是男孩如同鄉(xiāng)愁的幻想,這似乎是費里尼的母題。維斯康蒂那部主題深刻,Romy風光太甚,如獨角戲,德西卡鄉(xiāng)村性喜劇,人物討喜,但內核是悲的。
太棒了!!!!
莫尼切利:★★★★為了保住工作不得已隱婚的小青年。喜歡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費里尼:★★★★★最愛這一段,保守禁欲派的欲望之夢,安妮塔被玩壞,廣告牌上的鬼臉和巨型化身,把道貌岸然撕個粉碎。費里尼腦洞可太大了。維斯康蒂:★★★上流社會的精神空洞。德西卡:★★★★可愛的小故事,索菲亞太適合這種俗氣性感的角色,意大利LSP的群像也刻畫得很好。
四位導演的風格有較大的差異,費里尼和德西卡偏重嘲諷,主題相似,費里尼明顯更威風,屬四部最佳,博士對傷風敗俗的討伐成為了男人們狂歡的一部分,佐伊在牛仔負氣開走的車里大笑,維斯康蒂故事中布比的狂笑與之截然相反,馬里奧讓一切回歸了正常。
在一部電影里看三個本來理念相近的人分道揚鑣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費里尼對馬戲團的熱愛讓他走向的荒誕與戲謔;維斯康蒂算是浪子回頭,回歸對他來說更為根深蒂固的古典主義;德西卡最曖昧,改弦易轍先從形式上開始,內容上還有一點點原來的影子。
最喜歡Mario Monicelli 的一段。,小人物
看意大利電影不可錯過的三大導演。第四個被忽略。貴婦羅密勞動女郎羅蘭還有費里尼的波霸。各有千秋。還是最喜歡維斯康提的故事。
#重看#費里尼>莫尼切利>維斯康蒂>德西卡,四部分各擅其長,合力構成生機勃勃的意大利風情畫,意大利語好適合吵架拌嘴,充滿人間煙火的可愛溫暖,犀利諷噱不乏笑點。費里尼永遠在還原童年/鄉(xiāng)愁的夢境,衛(wèi)道士潛意識深處的秘密升騰經(jīng)由天使視角,“巨物”圖騰是內心欲望膨脹的外化,也是豐乳肥臀的集結投射;堂吉訶德般刺向安妮塔&回頭驚見送葬隊伍這一段太棒了,完美的調度。莫尼切利那段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這個題材其實德西卡也拍過一部《屋頂》,打工人太難了。維斯康蒂將矛盾對準上流社會的同床異夢,「工作」很妙,一個無法出走的傷心妻子最終借由工作之名接受互利的無愛婚姻,而兩個仆人的反應更是絕妙,營營役役都是工作而已;貓咪好搶鏡??!德西卡一段最歡騰,市井氣撲面,粗俗卻可愛,真情戰(zhàn)勝了金錢。
五顆星打給第一段 真是太溫馨
總體來說,四部作品都很可愛,各有風格,都是很高水準的作品,恰恰是很多版本被無情刪除的莫尼切利的《雷奧與盧西安》個人最愛。莫尼切利的生活化愛情小品讓人感動;費里尼最具巧思,禁欲男往往更愛性感女;維斯康蒂講述的是上流社會的一個相互折磨的愛情故事;德·西卡那部就是看索菲婭·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