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多瓦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相比那些歐洲電影大師,他顯得如此不同,他從不掩飾自己對好萊塢電影的喜愛,他的影片中充斥著陰謀與犯罪、同性戀、不倫之戀、變性人等刺激眼球的因素,卻不輕易做道德評判,他對愛情,欲望,包容與堅強做了飽含激情的描繪,在商業(yè)與藝術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的新片《吾棲之膚》盡管在嘎納上并無斬獲,但毫不影響我對它的期待。
《斗牛士》是阿莫多瓦1986年的電影作品,也是他第五部劇情長片。相比前四部電影,這部電影頗為獨特,《烈女傳》、《激情迷宮》、《黑暗的習慣》、《我為什么命該如此》探討的都是女人的命運,她們的樂觀堅強或性別枷鎖,《斗牛士》是他第一次認真的處理男性人物,讓他們擔任主要角色,并且不帶任何戲虐嘲笑;同時本片探討了一個非常宏大的話題——性與死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愛欲交織的命運。
影片開場簡潔有力又富于沖擊力——男主角在女性被虐殺致死的暴力影像中獲得了性快感,阿莫多瓦首先就讓觀眾明白這是一部關于性與死亡的電影。事實上這是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每個人對此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阿莫多瓦將此命題裝進一個傳統(tǒng)的犯罪片外衣里,好萊塢類型片外衣,歐洲式的哲思內核,典型的阿莫多瓦拼貼風格。當然這不是好萊塢犯罪片,英勇的警察與狡猾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最終將罪犯繩之于法,在《斗牛士》開場不久我們就直觀地看到了女律師的謀殺經過(又一個性與死亡的片段),之后也不難猜出斗牛士男主角也是殺人兇手,因此本片中警方調查犯罪真兇,就不再具有傳統(tǒng)犯罪片的意義,這正是阿莫多瓦的一個精巧設置,調查的不是犯罪真兇而是性與死亡。
迪亞戈和瑪麗亞這兩個兇手是影片的核心,他們在形而上的性與死亡命題下,演繹著形而下的糾葛命運。阿莫多瓦在他們身上傾注了太多激烈情感,他們注定要相愛,卻因為驚人的相似而都無法忍受平淡。不僅相似,作為男性和女性,兩人的性別角色還不斷的相互顛倒,貫穿影片。斗牛往往被認為是男性的世界,然而當斗牛士穿上華麗的衣飾,擺出優(yōu)雅的動作,猶如一個女舞者,當他刺激牛時,又猶如一個女性在挑逗男性;瑪麗亞的職業(yè)是律師,法律的象征,也是國家機器的象征,顯然帶有男性色彩,她在挑逗男伴并將其殺死的過程中,始終掌握著主動權,她的謀殺也完全是模仿斗牛士(男性)的斗牛過程。他們在生活中冒險,玩弄命運,將生命當作換取激情的砝碼。在斗牛中迪亞戈崇尚進攻,享受斗牛的死亡所帶來的快感,然而一次意外的失敗讓他無法繼續(xù)斗牛,于是他在女性的死亡中尋求快感,女性成了斗牛的替身;瑪麗亞瘋狂的愛他,收集他的一些,甚至模仿他,也在殺死男人的過程體驗性快感。這樣的兩個人相愛,如何能夠平淡?影片中有一段關于日食的描述,事實上隱喻了兩人的關系:當兩個靈魂相遇時,兩個人的光芒相互抵消,但是在某個時刻,他們得到了新的光明,一束亮光燃燒著光明。迪亞戈和瑪麗亞猶如太陽和月亮,他們彼此吸引,她不斷地拒絕他是為了等待激情的升華,她希望自己能像日食中的月亮,遮住太陽的光芒,用激情來燃起另一束光亮——愛情。她成功了,日食來臨,當瑪麗亞用死亡換來了迪亞戈的快感,這個做愛的場景猶如一個神圣的愛情儀式,它燒盡了迪亞戈全部的激情,激情過后他只剩下愛和空洞的生命,此刻結束生命是把它祭獻給愛情,這是最美的死亡。因此,影片的最后,兩人雙雙殉情,警察來到現場時說:“我從沒見過誰如此幸福。”性是愛的儀式,愛情值得我們把生命祭獻給它,這就是阿莫多瓦對性與死亡的理解,很沖動,很浪漫,濃烈的難以化開。生命仿如一次飽含激情的涂鴉,因此我們也容易理解影片中無處不在濃烈鮮艷的紅色,試問還有什么顏色能比紅色更準確地傳達出流淌在血液里的熱烈?西班牙真是熱情奔放的民族!
影片中還涉及到阿莫多瓦對宗教的感受。他曾經在采訪中提到自己從小對宗教教育的反感。影片中班德拉斯扮演的安吉爾就成長在一個刻板的宗教家庭,嚴厲的母親讓他無法自由的成長。阿莫多瓦在談到此片時,說他試圖用影片中的兩個母親角色來暗示兩個西班牙(影片中阿莫多瓦親自出演了一個服裝設計師,也借角色之口提到他認為有兩個西班牙),一個是現代和自由的西班牙,由模特的母親來體現,她真情直率沒有成見,當得知女兒遭到強奸時,她關心的是女兒的衣服,她為女兒清洗這些衣服并且自己穿上它們;另一位即是安吉爾的母親,她代表了西班牙最不好的一面,她不停的審判兒子,霸道而刻薄,是宗教教育中一切可怕東西的化身。影片中不停受到母親批判的安吉爾,事實上是個善良的角色,他去警局自首強奸,也為迪亞戈承擔罪責,并且具有先知的能力,這個受到宗教批判的人,和他的名字Angel一樣,倒像是一個天使。影片也暗示了他的同性戀傾向:他與警察四目相對時的眼神,他對迪亞戈的崇拜,這難免讓觀眾把他和阿莫多瓦本人聯(lián)系在一起,阿莫多瓦似乎想通過這個角色來傳達一些訊息,同性戀者身上背負著基督教義上的原罪(安吉爾的強奸),但是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善良,有責任感,有才華,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
本片是一部主題大于故事的電影,并且將斗牛這件西班牙人視為神圣的事情與性聯(lián)系在一起,在西班牙引起了一些不滿,因此相對于阿莫多瓦的其他電影來說,本片的票房并不好。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對性與死亡每個人的看法并不一定相同,我們也并不一定贊同阿莫多瓦的看法,但是我仍然喜歡這部電影,它性感,熱烈,飽含激情,是藝術家對性與死亡,或者愛情與死亡的濃烈而深情的一次禮贊。
(PS;班德拉斯去自首時,說他強奸了一個女孩,一名女警察對帥哥說,“有些女孩真幸運”,搞笑?。?/div>
2 ) 電影書中的《斗牛士》
第十章 意識形態(tài)
坎普趣味(Camp sensibility)尤其和男同性戀文化有關盡管并非該文化所獨有。異戀女星如梅·蕙絲、女丑星卡露·柏奈( Carol Burnett)和貝蒂·米德勒( Bette Midler)都有這個層面。它也不是所有同性戀的特質,如愛森斯坦、茂瑙、讓·維果( Jean Vigo)和喬治庫克都是同性戀,但他們的電影可一點不“坎普”。(嗯,也許庫克的《女人們》算吧!)阿莫多瓦則是個中翹楚,他的喜劇如《斗牛士》( Matador)、《精神瀕臨崩潰的女人》和《關于我母親的一切》都富含“坎普”趣味。
坎普電影最喜歡用喜趣嘲諷常在片中放些古怪、大膽的角色,比如邪典(cult)影片《洛基恐怖秀》中的角色,坎普喜用過度藝術化、人工化的處理,媚俗、華麗——比如頂著大筐香蕉在《高朋滿座》中跳舞的卡門·米蘭達,她的舞也是坎大師柏士比·伯克利所編。
坎普也用了很多舞臺隱喻:扮演角色、愛搶戲的表演和人生如戲的比喻,比如索妮亞·布拉格在《蜘蛛女之吻》中所的受折磨女主角。此外,華麗俗氣的布景和服裝(品味粗鄙的)也是坎普趣味,坎普高舉某些女星為“小眾迷“偶像,尤其是瓊·克勞馥和拉特納演的花哨女人電影,原本嚴肅的角色被她們弄得匠氣十足,并且都是受苦的犧牲者角色吃盡苦頭卻又生存下來,重要的是她們除了吃苦,還都穿著設計師的華服住在奢華的大廈中。
3 ) FIFF27丨DAY1《斗牛士》:在最盛大的高潮時落幕
第27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第1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頍o人知曉單元的《斗牛士》,下面請看場刊影評人的評價了!
Leo
我始終迷信那些奇情,是因為我相信只有足夠扭曲,人類的一些本質和真理才會浮出水面,也是因為所謂的正常人都太會虛與委蛇,太會假裝。不是愛的反面也不是愛的極端,是男與女先彼此對視然后站到兩方的對面,刺入然后流血,匕首是女人的陽具,血液才是精液。
元銘清
性,死亡 兩個極端的母體,一個極致的人物,阿莫多瓦賦予了一種窮盡奧秘的魅力
小透明
西班牙斗牛士的紅 真的美艷…劇情奇異 但 也能接受…人類的內心本身就是個無限的黑洞…
Morning
這是一部解析性快感的電影,這也是犯罪電影中比較直接的人物關系,但阿莫多瓦探尋的是表層的人物關系之下各自強烈的動機,這個動機激烈、殘酷的支配著人物的行動,卻有時根本無法讓人捕捉得到。阿莫多瓦用他的美學表達了這樣的一個沖突的主題,這是一種讓表演和諧的方式,有一萬種表達激情的形式,但他不直接用演員來表達,演員在他的電影里只需要含有欲望,看一切的欲望,穿衣的欲望,睡覺的欲望,所有一觸即發(fā)的引起快感的欲望。
Becckett
如果要找電影界里有哪些看似黃暴其實內心純真的導演,那么肯定要把昆汀和阿莫多瓦給推出來。大家千萬不要被“一個年輕帥直男強奸了一位少女,帥直男主動自首然而少女否認強奸”這種成人式的小兒科劇情給蒙騙了。
羅莎琳德
原來阿莫多瓦也拍過自己的感官世界和撞車。全片唯二的反派可能是兩位母親,上次看有人把超常虐戀拍得如此積極還是pta的phantom thread,特別是最后警探那句“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開心的人”。配角的刻畫都有點工具人,特別是卡門出場之后和班德拉斯有潛力成為一對成為男女主對照的另一種情侶,不過筆墨并沒有那么多。最后,阿松波塔好漂亮啊
Sally Bowles
向死而生的經典母題,“在最盛大的高潮時落幕”。但是比起這對愛到要死的奸夫淫婦,安吉爾和艾娃的故事線對我來說更為有趣。
娜娜的獨家配方
好混亂的感官體驗 好似一頭牛的靈魂住進了人的軀殼 牛和斗牛士之間是信號串聯(lián)的吧
#FIFF27#第1日的場刊將于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性與死亡
人物的設定尤其豐富與危險,觸碰性與死亡,同性戀,戀尸癖,變性人,強奸,在高潮中死亡。
ángel的母親認為兒子背負著罪,上帝應該懲罰他,而他應該贖罪。ángel在罪與罰的矛盾中強奸Eva,Eva又是他迷戀且崇拜的老師Diego的女友,但是我暫且沒有理解的是ángel為什么要這樣做,先是去警察局承認并要求Eva起訴自己的罪行,后來又擔下幾起死案的罪名。
不可否認María的美,紅唇,頭發(fā)盤起,用危險的發(fā)簪固定,性交時身體部位的展示,都散發(fā)著性感的魅惑力。第一次看到Diego的斗牛賽場,一針致命的刺激和危險力使她入迷,她癡迷于用斗牛士的手法殺死與自己交歡的男人,然而面對Diego她并不能完成以往的殺人過程。沒有理解為什么Diego與María達成一致,要在高潮中死去,他們開車,買玫瑰花,換上斗牛士服裝,表演,性交,日食中高潮,然后死去。
5 ) 【影記】斗牛士
【打一星兩星的童鞋肯定沒好好看,阿莫多瓦不是尼瑪三言兩語就能定型的。其實就影像根基而言,《斗牛士》時期的阿莫多瓦才是真正先鋒的阿莫多瓦,《回歸》神馬的就太照顧觀眾了?!?br>⑴安吉爾的自首。從強奸罪引申至多起謀殺案。安吉爾的潛意識犯罪,即犯罪的欲望。伊娃。斗牛士。律師?婊子?殺人犯?斗牛士的慘烈影像。對夢境的恐懼感。
⑵阿莫多瓦始終都在弗洛伊德的畸戀陰影中。那曖昧的紅幕,而非黑場。母親自認為兒子安吉拉的犯罪是可以理喻的行為。她說,“魔鬼總是深不可測的?!?br>⑶伊娃的紅色披風。日蝕。毒蘑菇。結尾,日蝕之時,天色暗下來,安吉拉的師傅和女律師在做愛中自殺而死。“從沒有見誰這么快樂過?!奔t幕淡出。
6 ) 口口聲聲呼天搶地的說要找到那個懂你愛你的甜心蜜糖
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只是在人群里找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不求在愛撫中得到救贖,但求在高潮中死去~~~完美得干掉他/她,或者祈求被完美得干掉
毫無疑問,站在死亡邊緣渴望著死亡快感降臨的《斗牛士》成了阿莫多瓦電影探索期的精神之父。在他不堪忍受的人生里,這個極具革命性的危險角色于彼時分化的西班牙代表了圣神的上帝、偉大的騎士以及令人尊重的藝術。人一旦叩開了“我是誰”這扇核心大門,所謂的從哪里來以及到哪里去自然也就清晰了起來。
1、我以為那演員是杰瑞米·艾恩斯。2、保羅·范霍文拍《本能》之前是不是看過這片子。3、弗拉明戈的確好聽。4、班德拉斯拍阿莫多瓦的片子能出名,也是為難他了……就這樣吧!
感覺這片子挺奇怪的,神秘主義味道清淡,班德拉斯和女律師兩條線相互游離,直到最后才通過一個有點蹩腳的通靈合在一起。。。挺喜歡日食的隱喻,就最后私奔部分比較有看點吧,其他有些鏡頭喜歡,但大部分內容還是有點一般。有部分也可能是因為看了個極其混亂還四處漏翻的機翻字幕的緣故。。。
西班牙人是不太避諱“性”的直接表達。在片子中大大方方、血脈噴張的擺你面前,而且那么濃烈、那么美。性愛的極致就是死亡。女人對自己的身體、性是那么的有主張,高潮中把男人殺了,都是這樣行走江湖的女人。比起我族白瘦幼強太多了。誰是斗牛士?不是那個在斗牛士學校學習的小帥哥,他都暈血,怎么殺牛?所以他猥瑣的偷看鄰居女孩兒洗澡,并且尾隨著在無人小巷里實施強奸。他的老師呢?也許以前還算是吧,但自從被牛扎傷之后,他就無法面對活生生的有著強烈生命氣息的牛和人了,只有面對死尸,對他沒有威脅的女人,他才在性愛過程中獲得安全感。只有那個女律師才是真的斗牛士,主動在街上尋找性,四處出擊,尋找刺激,在性愛過程掌握主動權,控制權。瞧瞧人家對女性旺盛性欲、生命力的歌頌!這樣的民族能弱嗎?
3.5。傳說中的高潮死,虐戀到極致,西班牙版苦月亮,斗牛士的職業(yè)本性給男人帶來了壓抑的恐懼,對女人卻激發(fā)了殺戮的欲望,男女主角的共同點是都對死亡有著變態(tài)的迷戀,安吉爾作為先知視角帶動敘事,最后又慢慢褪去。
這是一部解析性快感的電影,這也是犯罪電影中比較直接的人物關系,但阿莫多瓦探尋的是表層的人物關系之下各自強烈的動機,這個動機激烈、殘酷的支配著人物的行動,卻有時根本無法讓人捕捉得到。阿莫多瓦用他的美學表達了這樣的一個沖突的主題,這是一種讓表演和諧的方式,有一萬種表達激情的形式,但他不直接用演員來表達,演員在他的電影里只需要含有欲望,看一切的欲望,穿衣的欲望,睡覺的欲望,所有一觸即發(fā)的引起快感的欲望。
性、死亡在激情之中綻放出最美的景觀,猶如結尾的日食。這就是死本能的魅力,也是欲望的終極力量。
探討了性愛與殺戮的結合點?!尽铩铩铩铩?/p>
被你強奸的姑娘真走運 停止殺戮就等于停止生存 在最炫麗的高潮中死去 真美
生命與愛情的完美結合,熾烈的色彩令人著迷~
阿莫多瓦還沒跳脫神秘主義依賴時的產物。現在看來雖然劇本依舊出色,但主題頗為曖昧,過于著重神秘主義和象征主義的表象模擬,反而忽略了作品的實質。不過為著阿莫多瓦這西班牙半邊天,始終值得一看。
重口味奇幻??;當想要殺人的時候,不能夠猶豫,這是斗牛士的黃金準則;
C / 全片大半部分的基礎在于一種情欲之力的流動,它貫穿各式或懦弱或猥瑣或張揚的人物。但問題是到了影片末尾,謎底揭開之后這種“力”本身被歸納、孤立了出來。雖然在人物邏輯上可以理解,但卻讓影片本身失去了這種朝向死亡的驅動——一種劇作上合理但是敘事上失敗的精神提煉。
作為一個生活的斗牛士,停止爭斗就是停止生命,真正的斗牛士只有斗到死亡的那一刻才會停下。老阿的畫面和音樂還是一如既往的迷人。
只有死亡才能讓我們永遠在一起。阿莫多瓦的極端愛情觀始終讓我有些吃不消。
在高潮中死去,而愛比死更冷。原來阿莫多瓦竟然還有這部漏網之魚沒看!班德拉斯有多么可口呢,誰看誰知道,以及男主好像鐵叔?。“⒛嗤弋斎徊环胚^他們,讓兩人都全果出鏡,老阿自己也驚喜現身!
文藝到蛋疼
日本人也拍這種死去活來的愛。不過,《感官世界》里的兩個人是躲在臥室里愛到死,這片里則是輕蔑眾生的男女超人了。
前不久才看過crash,現在又看到這一部,在這么短時間內看到兩部優(yōu)秀的很黃很暴力的片子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高興得吃不消。這兩個片子都是用暴力死亡來達到愛的極端詮釋,這一部相比起來性感少了很多,而粗暴和攻擊性卻更直接一些。無論如何,幸好我看這片子的時候岳母不在。
驚悚+象征主義+神秘主義+超現實。在自由表達的波普時期,阿莫多瓦的思想先鋒銳利如刀,性的描寫大膽完全令人咋舌?!侗灸堋?《感官世界》中高潮中死亡的體現,日食象征的高潮,斗牛象征的陽物崇拜以及班德拉斯的通靈,都讓這部電影完全走在了同行前列。只不過這部太表象并未像后續(xù)的作品試圖讓觀眾共情。但是關于性的描寫在阿莫多瓦的作品里這部是前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