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兩顆星都是給Romy Schneider的!
選擇看這部電影,其一,因為它的片名,真是浪漫的一塌糊涂。其二是因為Romy Schneider。沒想到,之后也是因為她的存在才使我堅持看完了這部電影。
Romy Schneider在電影中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感性魅力帶給我的震撼真是無法用語言可以表達,她是這部電影的主宰,但很可惜,她也是這部惟一的亮點所在。
個人認為電影的主題當然是愛是最重要的,但影片中的角色似乎都失去了愛的能力,或者說失去了互相溝通的能力,Romy Schneider的丈夫覺得妻子不再愛她,他選擇對待這個問題方法,就是以裝瘋賣傻來逃避這一問題。那個愛上Romy 的記者為了讓Romy 愛上他,最后使用的辦法竟然是想用金錢來收買她的愛。
主題不錯,故事本身也不錯,但關鍵是表達方法,但奇怪的是,我們的導演似乎忘記了觀眾的存在,他經常沉迷自己的幻想當中,或者說有許多他拍攝的電影情節(jié)讓人感覺不知所云,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我想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但有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說什么。
最后羅嗦一句,那個由Klaus Kinski扮演的演員愛上Romy Schneider的情節(jié)我認為根本是多余的,浪費了Klaus Kinski天才的演技。
2 ) 為羅密 施奈德
攝影師吐出帶血的膠卷以及他的M65,都算是過目不忘的細節(jié)。
而總的來講,
三顆星都是給羅密的。羅密的光輝照亮了整部沉悶的電影,它有亮點,也是來自羅密的。
影片開頭,羅密對攝影師說 “我是有才華的演員,我干這個只是為了謀生.......
請不要拍照,拜托你,請不要拍........”
據(jù)說羅密施奈德的影迷紀念館里,人們一走進大廳羅密的聲音就會從四面涌進來:“請你們遠離我,我只是一個演員...” 很多影迷聽了會熱淚盈眶。
3 ) 闖入者
攝影師透過三層空間儀式感的闖入片場,也同時闖入了一段生活。在那個不是真實呈現(xiàn)生活本身的房間里,娜笛正趴在瀕死的愛人身上。在燈光,攝影機以及眾目睽睽的期待中說出一句“我愛你”。但她不能,她無法面對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和她所要說出這句話的男人,也許這并不是她的舞臺。她只是迷失在追逐著自己生活角色的過程中:做一個花瓶式的女演員。為了各種戲劇性的要求,適應不同時空線索情節(jié)中的女子,正如瀕死者和滿墻刺目的血一般,呈現(xiàn)傷感,全為了那個血腥的情境和觀眾帶入后的悲傷而存在。她雖不知道所終在哪里,但絕不是為了說出那句我愛你,這并不是她的所愛和所悲,她無法進入戲劇性的情境。尤其是在另一個的鏡頭逼視下,她抗拒將假象成為另一種介質的呈現(xiàn),她說不出那句導演想讓觀眾心碎的話。
攝影師想透過取景器捕捉到傷感和所愛的美,神經質的女導演卻為了她設計的戲劇時刻,指著瀕死者追逼著她:
他快要死了,但這就是生活。
4 ) FIFF15丨DAY5《愛是最重要的事》:愛情將你點燃,卻同時將你燒為灰燼
第15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無人知曉單元第5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稅凼亲钪匾氖隆?,下面請看前線熱戀男女們奮不顧身的評價了!
果樹:
愛與瘋狂,但互不成理由。
曲有誤:
愛是最重要的事,愛是最殘酷的事。
松野空松:
對愛無能的人來說,確實愛很重要。
kc512:
祖拉斯基式愛情,果然性愛都比不上流血浪漫。
節(jié)南山:
愛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痛苦的事情,只能說剪輯還算優(yōu)秀,差點看睡著。
趙小毯:
抑郁的氣質搭配晃動的鏡頭加上女主角的表演足夠吸引人,就是劇本實在沒啥意思。
我們敏熙:
愛是最重要的事,但愛也是最致命的東西。以情感驅動的作品中目前看過的最好的。
子夜無人:
非常非常喜歡,完全想象不到祖拉斯基這樣的導演對著人的情感下狠手可以做到如此攻心。女演員把自我掏空出賣給沒有靈魂的角色,男記者把膠片曝光為了記住不再有價值的時刻,兩個人每一次相遇的場合都會響起異常悲壯的交響曲,明明一個高大健壯就應該脫下衣服充當種馬、一個撐著花殘粉褪之后剩余的風情就是要證明自己還有魅力,明明他們一直在忽明忽暗地調情,明明其他人都已經開始翻滾交纏著肉體,可唯獨他們二人之間一直沒有性事發(fā)生。反而是用另一種奇妙的方式形成了敘事上的閉環(huán),在他看見她的第一眼,是她坐在鮮血淋漓的男人身上;而在電影的最后一眼,他變成了頭破血流的那個人。
donnie:
1、劇本非常扎實,戲劇式的獨白讓每一個人都豐盈極具特色。2、他不清楚自己是誰,只是知道抗拒資本與父親追求美麗痛苦真實的女人,只知道愛她但不占有她。3、代表資本的馬澤里一方是淫亂的,即使不欠錢了也要說”不是錢的問題是原則問題“,體面拳打腳踢又表達愛意極盡嘲諷。4、太愛代表藝術界的金斯基了哈哈哈,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工作時的專業(yè),引導演員挖掘自我,保有體面但懷才不遇。5、一個不自知卻真誠的男人,在種種壓抑中尋找愛情;關于演員、舞臺、導演的元電影;愛vs性,救贖工具之愛vs欣賞之愛,占有控制之愛vs付出之愛。法國人的旁征博引臺詞真是難以復刻的,一顰一笑一個眼神飽含情緒,演技也沒誰了。
DAY5的無人知曉場刊將在稍后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我懂得的盡是些偏僻的人生
十五歲搭公車不念歷史課本,手捧的是蕭紅,她說,我懂得的盡是些偏僻的人生。她死時三十一歲,喉管開刀,痛苦萬狀,在日屬香港的臨時醫(yī)院里,沒有人在她身旁。
我的意思是,才女多際遇相同。
1975年,Romy Schneider三十七歲,講德文的圓潤的公主Sisi已經是一場哀悼,在年輕的祖拉夫斯基的影像里,她涂厚重的眼影,對著一具尸體說,我愛你,流著眼淚對偷拍她的記者說,請別拍我,我是個好演員,這么做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個慘淡的女人,而不是連外婆都知道的羅密施耐德,幾億人為她萬人空巷的時候,她已經是個死人了。Romy Schneider死于1982年,官方記錄為心臟病突發(fā),人們安于接受這樣一個說法,女影星積勞成疾,早早逝去,盡管人們都知道她每天吸三包Marlboro。酗酒和一日三包煙的女人也會活得很久,比如杜拉斯,她的壽命是Romy Schneider的兩倍,是因為她聰明到擁有很多選擇權,聰明到沒有愛的能力。而且,她很丑,自殺不會將她變成傳奇,于是肆意揮霍,直到老死,而疼痛本身便是她的防御機制,書寫用來鞏固她的統(tǒng)治。
上帝總是會講兩個版本的故事,締造了杜拉斯的傳奇,于是他就讓年輕美麗的Romy Schneider成了棄婦(我向來認為與Alain Delon的分手對她的傷害伴隨她一生,盡管后來他們一直維系良好的關系),第一任丈夫的自殺,最可怕的是她十四歲的兒子忘記帶鑰匙,于是想要爬窗進到屋子里,掉了下去,籬笆穿透他的身體。在所有敘述這個事件的文字里,頻繁出現(xiàn)impale這個字,我會看見字母l上掛著鮮血淋漓的尸首,殺死年輕的David Haubenstock的同時,也徹底終結Romy Schneider的生命。
Romy Schneider一直認為L'Important c'est d'aimer是她的最佳作品,祖拉夫斯基是在為她拍攝一出紀錄片,過程疼痛,然而這是Romy Schneider同世界和解的方式。她和Jacque Dutronc(我渴望那是唱歌的Dutronc)坐在咖啡館,打碎一只玻璃杯,沒有上妝,亂發(fā):
愛什么也不是(rien rien rien)
我可以為你做任何事,除了活。
接著Dutronc走進衛(wèi)生間,吞藥自殺。她還愛著一個攝影師,被一伙暴徒打得垂死,Romy梳整齊的發(fā)髻,走到他身邊,我愛你。愛什么也不是,當它被死亡來呈現(xiàn)的時候。
走六小時寂寞的路
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
我等待著,長夜漫漫
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
戴望舒《蕭紅慕畔口占》
若你經過Boissy-sans-Avoir,也請為Romy獻一束紅山茶。
6 ) 在探討愛情方面依然沒多少新意可言
在我看過祖拉斯基的眾多作品中,這應算是最“正?!钡囊徊?。盡管如此,劇中依然充滿了導演的陰郁氣質和鮮明標簽:神經質的角色、劇烈晃動的鏡頭、不常規(guī)的剪輯和奇奇怪怪的次要人物及情節(jié)。其中,最耀眼的絕對要數(shù)女主角Romy Schneider和配樂大師Georges Delerue的非凡手筆。Romy的一個眼神,曼妙的身體姿勢足以讓觀眾入戲(比如開頭和結尾兩個震撼力十足的場景),更別提她演繹內心戲時的淋漓盡致,譬如在丈夫面前跟男主角接吻,快餐店跟丈夫分手,以及在停尸間情緒失控精神崩潰這幾場,看得人揪心難受,情緒壓抑。想不明白導演為何會對如此狗血的三角戀故事如此鐘情,也許影片原名《夜盲癥》會給出更多提示。
這種充滿法國情調的“商業(yè)片”(原諒我不得不用上這個庸俗詞)在探討愛情主題方面依然沒多少新意可言。不過,Jacques Dutronc扮演的那個懦弱丈夫的角色讓我思緒萬千,因為我到最終都想不通他的心理狀態(tài),真實世界會有這樣的男人嗎?
祖拉斯基很像dramatic版的(早期)戈達爾,有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作者電影和知識分子氣質。電影整體雜亂無章,既要譜寫轟轟烈烈的愛情,又要濃墨重彩描繪骯臟低俗的文藝世界。里面所有角色都像騎士一樣,遇上了彼此只有交鋒,每一份悲傷都是極端的痛苦。祖拉斯基描繪了感性當中絕決而剛烈的一面,新浪潮比起來情緒反而柔弱了。
羅密施耐德比年輕時美得多。印象較深的配樂與<蔑視>里的風格如出一轍,查了查作曲果然也是Georges Delerue;故事中也有專門點出蔑視:餐廳里,丈夫對娜第爾那段溫柔的指控?!贿^大概也只是巧合而已吧
根據(jù)《美國之夜》改編的電影,愛是最重要的事,但MS很多人都愛不出來,愛情的心理障礙。以自殺的方式去成全自己的老婆去愛別人,這是什么心態(tài)?很像馬索克主義,《皮毛里的維納斯》里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
Personnellement j’arrive jamais à apprécier certains cinéastes, parmi lesquels Zulawski. Cette aura de décousu morbide et de nervosité extravagante qui dégage de ses films me met tj mal à l’aise. A part la photographie et Romy, rien d'exceptionnel.
好討厭這種文藝片
浸在血污中的“我愛你”,祖拉斯基前期最高作了吧,演員幾乎全滿分,只有金斯基稍微跳了點,但是也沒辦法,祖拉斯基爆發(fā)力再強,也hold不住金斯基這種大神啊。
沒有字幕還是法語看的很辛苦,但畫面狀態(tài)還是喜歡的。
1.憎恨污穢的情色攝影師,拒絕聲喚愛名的賒債丈夫,遺失年華與理想的演員妻子。單論劇情而言其實幾無新意,但羅密·斯奈德那雙洞穿永恒的悲絕之眼、克勞斯·金斯基徹響于地獄人間的怒火咆哮,在祖氏強大的風格處理和德勒呂哀婉悲涼的配樂烘托下顯得格外深情,好似潮水涌現(xiàn)將心包圍,無需多慮,放任沉浸便感純粹之動人。2.酗酒,迷惘,三包煙,梳理整齊的發(fā)髻。她的兩個男人,自殺和他殺?!罢垊e拍我,我是個好演員,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斯奈德重疊角色,演繹自我的人生。3.男女同性情事/籠子里的蝙蝠/首尾兩次的血泊告白遙相呼應。4.愛是一種復雜的情感:它是絕望也是痛苦,那令人哀愁;愛像是一場孤獨的冒險,彷如虛幻投射到現(xiàn)實的幻影,水月鏡花,無力承受現(xiàn)實的擠壓;愛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事,是愛,讓生活變得可以忍受。
Romy Schneider、Klaus Kinski都太優(yōu)秀了,還有Jacques Dutronc也很不錯,而Fabio Testi就有些花瓶(主要就是帥)。拍片過程中Romy據(jù)說跟Dutronc有些過節(jié),因為Romy照例會因為深陷劇本而愛上拍戲的搭檔,可Dutronc那會兒剛跟Fran?oise Hardy在一起不久,因此很為難……而KK的癲狂表演真是,絕不亞于他在《阿基爾,上帝的憤怒》里的表現(xiàn),甚至更豐富。祖拉斯基之前只看過《著魔》,這部同樣是陰暗、扭曲而充滿死亡氣息,但故事復雜多了,插入了大量戲劇場景(排劇時讓Dutronc躺在棺材里那一幕真的是太狠了)。感覺祖拉斯基還有Romy都屬于“用力過猛”類的藝術家,是我喜歡的類型…(Cinémathèque三月中旬開始有Romy的回顧展?。?/p>
趕快換一張海報
應景一下,這是我最喜歡的波蘭老瘋子的電影。茜茜公主在這片里比清純年代迷人太多,完美詮釋我美我就要作,我神經關你屁事啊!有顏在,作就可以理直氣壯!看了這片都理解為什么羅密死得早了,估計也是作死的吧,大家不要怪阿蘭德隆了!
祖拉斯基的隨性真是我杯茶。羅密自身重疊著角色,掏心掏肺的演技與帶著丑角面具的敗犬丈夫、英俊高挑男主兩位素人主演的本色達成平衡,還跟“有教養(yǎng)的同志”金斯基用法語演理查三世!有陽光的場景色彩都特別美。
祖拉斯基真是個殘酷的瘋子,他的故事里每個深陷愛情的人都變得癲狂直至毀滅。這里的幾人雖然身處骯臟而沒有底線的演藝圈,卻還在內心深處留著純真,很殘忍。羅密施耐德非常美
支撐我把她看完的,完全是一開始Romy Schneider那個絕望的眼神,太有張力,把人整個吸進去了??赐曛螅坏貌徽f,果然只有那個眼神能震撼人心。
祖拉和金斯基終于湊一塊兒了??上н@部法語試水片與他在波蘭的作品相比,既平淡又商業(yè),也遠不及之后的兩部著魔,以卵擊石卻撞上了海綿,難怪他自己說,“對白太法國,太不符合我,太小資了...”唯死亡得以召喚愛的宣言,還是20年后到了《薩滿教的迷戀》才得償所愿。
以前并沒有多喜歡茜茜公主,青春陽光的美總覺得有些乏味。但當羅密·施耐德憔悴的容顏出現(xiàn)在鏡頭前,皺紋、垮、不知是雀斑還是老年斑的斑斑點點的那張臉,我卻被震撼到不行,她神經質的愛與不愛的時候,我只是在迷惑:為什么老了卻這么美。這么美!
愛是最重要的事,愛是最痛苦的事,愛是最絕望的事,愛什么都不是。請別拍我,我是個好演員,這么做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印象最深的是開頭romy的特寫里展現(xiàn)出的絕望和純真,還有就是金斯基在酒吧里的一套打戲,祖拉斯基對演員和觀眾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茜茜公主還是老了才有女人味
戈達爾的[蔑視]對這部茹瓦夫斯基電影里有著顯而易見的影響,因為蔑視正是愛情的反面,是在權力關系緊緊捆綁下的感情必然會結出的苦果。電影展現(xiàn)出來的權力并不僅限于金錢契約和黑幫暴力,更有藝術對于(女)主角的剝削。鏡頭下的女主念不出“我愛你”的對白,正好似男主角的相片里都是色情演員的假高潮。諷刺的是,導演自己對于他所有的女主角也恰是這種利用剝削的關系。最終的解放來自于死亡,羅密在奄奄一息的男主面前終于自由而念出了愛的宣言。這樣來看,死亡才是最重要的事,因為l'important c'est l'amour/la m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