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患上肌肉萎縮癥的高中生高遠(yuǎn)(彭昱暢 飾),被醫(yī)生告知時日不多,決心在臨死之前完成一個愿望,那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得知這個消息的身邊兩位好兄弟徐浩(王大陸 飾)和張正陽(魏大勛 飾),為了兄弟最后的愿望,不惜一切奮戰(zhàn)到底!
其實要是沒有前面檔期的這一檔子事,我覺得評分應(yīng)該還會不錯。
愿望可以是偉大的,但也可以是小小的,這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面對這個愿望各人心中的盤算,或者換句話說,大家其實也都太謹(jǐn)慎了。
試想,在目前沒有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市場,三位有流量,至少是受關(guān)注的男演員,共同出演了一部性喜劇。面對這個問題是歡樂的,戲謔的,雖然重點是友情,但是影響力是在的,是現(xiàn)成的。
這種程度的玩笑對于成年人似是清風(fēng)拂面,大概還有點可愛,但是對于某些半大不大的同學(xué)(實在也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來說,可能話題本身就變得有趣了。
雖然我也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如何如何早熟,可既然已經(jīng)早熟了就不用催熟了吧。
但是不聊這個故事又進行不下去,被迫還是擦邊球吧。
有些東西對于中國人其實還是羞于啟齒的,不然高遠(yuǎn)為什么不直接說,不然他爸怎么會寧可打昏老婆也不愿意直說。
唉,各人心里都有一本小賬,為的就是別出紕漏。上意難揣摩,下屬寧做過。
所以不是偉大就是小小,難道就不能叫最后的愿望嗎?俗是俗了點,不過我覺得到是貼切。至于庶民不配偉大,那真是我呸。
在片名還是《偉大的愿望》時,這部翻拍自韓國同名影片的電影,是一部“性喜劇”。它的內(nèi)核關(guān)乎成長,友誼,家庭,生命的價值等等。
自然,也包括“性”。
后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偉大的愿望》變成了《小小的愿望》,雖然剔除了一些(不可描述的)東西,但還是歷經(jīng)千辛萬苦,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所謂的“不可描述”,就是性。是影片里的“破處、做愛、處男處女”等等一系列,你看得見口型,卻聽不到正確發(fā)音的詞匯。
一部所謂的“性喜劇”,當(dāng)它失掉了性的元素,也就失掉了在語境之下,制造沖突的門徑。電影本身的笑料,也在刪除情色與情色的邊緣化運動當(dāng)中失去平衡。
于是,性元素的強行剝離使得情節(jié)的流暢性遭到破壞,電影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會給觀者帶來最直接的邏輯偏差,而非只剩下“喜劇”的外殼那樣簡單。
影片無形之間表達的東西:破處就等于談戀愛,談戀愛就等同于做愛,“點穴”就能制造戀愛的感覺……這一切,都非常的變態(tài)。在我看來,尺度也未必亞于直白的說出“破處”和“做愛”。因為這樣的誤導(dǎo)和胡謅,傳達出來的信息,才是不健康的。
找一個女孩來破處,和找一個女孩來談戀愛,這當(dāng)中有著天差地別。顯然,影片為了配合上映的“標(biāo)準(zhǔn)”,又懶得在現(xiàn)有劇本(韓版電影)上花費心思。于是,電影整體漸漸走向詭異。
比如說,如果只是找個可以和癱瘓男主談戀愛的女生,最多算是來臨終關(guān)懷,社會溫暖。用得著整得這么大費周折,鼻青臉腫?很明顯,因為事實上是人找來“做愛”,而非“談戀愛”。大費周折的過程是笑點,笑點之后,邏輯就被影片囫圇過去了,給你個眼神,你也無法體會。
而那些強行笑點,也都是直男癌視角下,對于女性群體的低俗崇拜、惡意嘲弄。賣不了色就只能賣傻賣蠢,編改不足就用真實照片補湊拼貼——一面價值觀崩塌破碎,一面正能量審美疲勞。
再比如,“標(biāo)準(zhǔn)”以下的高中生不可以談愛,在校老師不能出入特殊場所。那么,影片設(shè)定里已經(jīng)畢業(yè)的學(xué)生,和已經(jīng)下海辭職的老師,還有什么理由再以師生的名義發(fā)生沖突?在丟失性元素的推進之后,連這類沖突都顯得太過重要。
同樣的手法尷尬用過幾次,不免覺得可憐兮兮。
不能出現(xiàn)性,但是除了沒有把性直白的說出來、演出來,其他該與之配合的內(nèi)容依舊沒有變,不管是跟從韓國原版的情節(jié),還是剩余臺詞的暗示,“小小的愿望”,還不就是那個不能提的愿望。
不管怎么逃避、涂抹和修改,這份隱晦仍然擺在觀眾眼前,仍能夠被拿出來津津樂道。剩余的情節(jié)脫跳和邏輯混搭,反倒成為了影片最大的笑料。
而超越這份破碎之外,能看到的,只有再熟悉不過的本土化手法:粗糙堆砌的年代符號,網(wǎng)絡(luò)電影的濾鏡搬套,創(chuàng)作者的疏懶和庸常。
很難想象,在一個回避性教育,不可以在影視作品中談?wù)撔缘沫h(huán)境里,人們卻可以公開歪解事實,顛覆三觀。
只字不敢提“性”,相關(guān)可以閹改,鏡頭全部照拍。電影如果這樣搞,有沒有所謂的“標(biāo)準(zhǔn)”和模式限制,創(chuàng)作的意義也都不大了。
的確,不論是《偉大的愿望》,還是《小小的愿望》,對于電影所涉及的東西,不能談,還偏要談,這件事本身就很難了。但是,并不能因為“標(biāo)準(zhǔn)”的限制而丟掉創(chuàng)作的誠意,刪減和閹割也不能為影片的低質(zhì)擔(dān)負(fù)全責(zé)。
談性色變的環(huán)境令人作嘔,執(zhí)意賣慘的濫造也充斥著油膩。
這部電影本來應(yīng)該是一部好電影的,就算不能封神,他也應(yīng)該是“以小博大”的典型,在小成本高質(zhì)量電影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如果沒有片方的騷操作的話。 電影翻拍自別國,主要講了以為絕癥的青春期少年想在自己去世之前當(dāng)一次“真正的男人”的美好愿望,這不僅僅是所謂的“青春期男性的躁動”,還是在抗?fàn)幖膊∵^程中最美好的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和對生活的熱愛的表現(xiàn)【第一亮點】;兩個小兄弟被主角的意志感動,出于兄弟情【第二亮點】為主角披荊斬棘幫助他完成愿望。 立意新,題材新,主題討巧,又有新生代演技擔(dān)當(dāng)彭昱暢擔(dān)任主角和電影的靈魂,基礎(chǔ)質(zhì)量能夠得到保證,【第一亮點】能夠順利爆發(fā);魏大勛和wdl負(fù)責(zé)承擔(dān)其中大部分為了兄弟而做的一系列蠢萌事,保證【第二亮點】的同時自帶搞笑加成,兩位都是綜藝咖,自帶笑點,三個人關(guān)系不錯,【第二亮點】也能夠真情流露,就算略顯青澀,也大可因現(xiàn)實中的關(guān)系不錯劃水過去。 這部電影,本來是被寄予厚望,所有人都應(yīng)該是贏家的一部電影。 現(xiàn)在因為片方騷操作,毀約,詐騙,強行給某人抬轎,搶“兄弟”的勞動果實,遭到了全民抵制?!靶⌒〉脑竿弊兂伞澳迷竿保醒萋毴藛T的辛苦被大打折扣甚至付諸東流,可笑嗎? 感謝彭昱暢和工作室在上映之后沒有被資本的力量嚇到,選擇了曬違約合同硬剛,才沒有讓觀眾為“彭昱暢”3個字去買單后發(fā)現(xiàn)自己被愚弄了,謝謝你們。
至于票房,既然wdl才是一番男一,那就別彭昱暢背鍋了,是誰的鍋,找誰去。 回到電影本身,由于強抬番,只能把彭昱暢的戲份生剪,雖然彭彭的演技毋庸置疑,但100的完成度他一共只給了你30分的展示空間,根本不足以把電影中的【第一亮點】即對疾病的樂觀和對生活的熱愛完整的,深入的展示出來,這本來應(yīng)該是電影中最重要的立意,就這么被一筆帶過了。【第一亮點】深入失敗。片方強行抬至“第一亮點”的【第二亮點】兄弟情,完成度本來就一般,是需要觀眾放水才能勉強合格的水準(zhǔn),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了wdl強抬一番,生搶彭昱暢的成果,看電影的時候不會出戲嗎?不會覺得他很假嗎?他的每一個表現(xiàn)你都覺得假,還談什么完成度?捫心自問,誰真的能做到看電影不受場外影響???魏大勛的搞笑部分其實完成的很好,幾個眼神和表情都很到位,這個角色真的很適合他,他做的很好能明顯的看到進步,但是他一個人的完成度,真的能做到的太少了,何況大勛本身也不能算演技精湛,根本不足以幫助電影另尋出路。 【第一亮點】完成度不足,【第二亮點】完成失敗,輔料雖完成尚可但深入不足,這部電影撲街,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可惜了彭昱暢的演技和魏大勛的進步。 我不知道資本是怎么想的,好好一部電影折騰成這樣,或許是覺得明年的“司馬獎”需要一個上的了臺面的“影帝”掙扎一下?想來彭昱暢這種根正苗紅的優(yōu)秀青年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干違背原則的事的,所以強抬某人番位預(yù)定獎項?但我更傾向于另一種事實——從一開始,片方就是打定主意,“掛彭昱暢賣wdl”,咬定彭昱暢一個沒資本沒背景的青年演員不敢跟他們硬剛,就像以往許多咬著牙認(rèn)了的大花小生們一樣。沒想到這個少年面對這種碾壓真的敢像他一貫以來表現(xiàn)的那樣“不惹事,也不怕事”。 這幾年國產(chǎn)電影爆的不少,就說票榜前三的《戰(zhàn)狼2》、《哪吒》和《流浪地球》,無一不是前期不被看好,絕地逆襲,成為票房大戶,三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真誠】,對觀眾真誠,努力+天氣地利人和+真誠,觀眾也都愿意為電影買單,n刷票房。而《莫得愿望》片方最大的問題就是對觀眾不真誠。明明白白的把羊肉湯換成羊雜塞給你,你這次忍了,下次指不定還給你換成什么,或許是屎也不一定?反正你也會買單的,不是嗎? 業(yè)內(nèi)很多電影人如黃渤,徐崢,吳京等都在通過自己的努力給觀眾們把好的飯菜端上來,把屎換下去,偏偏有些資方、片方不,非要打著飯菜的名義把你吸引來以后把屎塞給你,你吃嗎?吃了下次還有哦! 綜上,《小小的愿望》撲的一點都不冤,冤的是彭昱暢,魏大勛,真正為這部電影付出心血的臺前幕后演職人員,其他為他倆而來以及對電影有期許的觀眾們。
感謝豆瓣,剛住了資本的壓力,讓我們可以自由的說自己想說的話,有的平臺被強行提分簡直笑掉大牙。
對了,你們聽說了嗎?因為票房,口碑和評分?jǐn)嘌率较碌骄尤惶蛑槹选笆子橙铡庇哺某伞包c映日”了,就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我都被氣笑了,真的好久都沒見過茍的這么白蓮的傻叉了。 PS.片方逼著彭昱暢中秋節(jié)一清早發(fā)道歉微博的行為簡直是惡心他媽給惡心開門。實名詛咒他們賠掉褲衩。 以上
轉(zhuǎn)載處已征得原作者同意。
看《小小的愿望》之前,特意先看了韓國原版的《偉大的愿望》。
原版是一部性喜劇,概念還挺有趣的,講了一個將死的少年想要“破處”,兩個伙伴幫助他達成愿望。有感動,有荒誕,有成長,也有少年情誼。而且它抓住了“喜劇內(nèi)核是悲劇”這一特質(zhì),把一個人走向死亡的過程,置換為了一段“向死而生”的性愛,并在“高潮”中落幕。
這個創(chuàng)意本身是結(jié)實的。但同時我也覺得,原版拍得并不夠好,無論是節(jié)奏、劇情的設(shè)置,還是結(jié)局處理,都不夠精細(xì)。
看完我就想,這是多好的“翻拍”機會啊。
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沒有被執(zhí)行好,我拿來把它重新拍,拍出一個更完美的結(jié)果。這樣的翻拍,不才有意思嗎?
但很顯然,我們的絕大部分翻拍還只是單純的“市場思維”,不是“創(chuàng)作思維”。更直白講,是赤裸裸的“拿來主義”,是他人的成功我可以復(fù)制。
你可以這么做,這是你的自由,也是商業(yè)的自由。
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好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從結(jié)果說,你把一部90分的原作,一比一復(fù)刻下來,又能怎樣?
更何況,原作也只有60分而已。抄,都沒找對人。
《小小的愿望》基本上是照著《偉大的愿望》拍下來的。
從人設(shè)到劇情,甚至連很多構(gòu)圖分鏡,都完全一樣。
至于那些不一樣的部分,也多是“被動的改編”,比如一些必須要本土化的東西,還有就是為了過審要做的改動。
提到“審查”,創(chuàng)作者也確實值得同情。
比如對本片最傷筋動骨的發(fā)動,就是把“愿望”的內(nèi)容給改了。
從原版到國產(chǎn)版的預(yù)告片,都很清楚,主人公的愿望是想“破處”,是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后再死去,但在最終的影片中,迫于審查,卻改為了主人公想要“談一場戀愛”。
這樣的被迫改動,還不止是直接抽掉了一部性喜劇的“性”字,更具破壞性的地方在于,它使得整個劇作的“關(guān)鍵行為”成了個說不清的事。
“破處”是個具體行為,不管當(dāng)事人心里怎么想,只要行為發(fā)生了,事兒就成了,愿望也就達成了。這是很清晰的,可預(yù)想,也可評判。以這個具體行為作為愿望,整個故事的推進才是扎實的。
可“戀愛”是什么呢?
不清不楚。它無法提供一個可預(yù)知的行為,也無法勾勒一個可幻想的情景。以至于當(dāng)這個愿望被說出來的時候,觀眾根本不清楚它到底意味著什么。
是牽手?是親吻?還是沖到病房說一句:“我愿意做你的女朋友”?
完全不知道。
作為影片最大的“麥格芬”,如果這個愿望本身虛了,不夠?qū)嵲?,不夠有力度,那么整個故事也就瀉了。
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
當(dāng)然,這無疑是審查造成的。但在發(fā)動過程中,是否有更好的改法?比如改成初吻?至少是一個清晰的動作。
但這樣改,勢必就要部分放棄“大保健”、“點穴”的梗,這顯然也不是主創(chuàng)們希望的。對他們來說,至少“戀愛”是個模糊的詞,還可以塞下一些曖昧的性元素,打幾個擦邊球,但由此帶來的問題,他們或許來不及深想。
影片另外一點較大的改動,是結(jié)尾。
據(jù)導(dǎo)演自己說,這不是一處被迫改動,而是一種創(chuàng)新。
具體說就是,在原版《偉大的愿望》中,主人公最終完成了“破處”的愿望,沒有遺憾地死去;而在《小小的愿望》中,結(jié)局是一個反轉(zhuǎn),主人公高遠(yuǎn)對小姐姐說,這個愿望是他編出來的,他只是想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不要太難過,至少還有件事情可以忙碌。
這也使得兩部影片有了截然不同的落點。
《偉大的愿望》比較單純地訴諸于少年成長和同伴情誼,而《小小的愿望》在此之上,將主題又一次升華。它實際提出的問題是:與一場“死亡”相關(guān)的的所有人,該如何面對死亡前的最后一段時光。
那個愿望,將所有人聯(lián)系在一起。它使得將死之人和他身邊的親人、朋友不至于深陷痛苦,而煥發(fā)出了生機。它也使得一個被保護者和被成全者,最終成了保護者和成全者。這是死者最后的善意,也是生者得以繼續(xù)活下去的心理基礎(chǔ)。
坦白講,比起原作,我還覺得這個改動是挺有意思的。
我不能說它多有深度,但至少在原作的基礎(chǔ)上,它挖掘出了一個更高的涵義,這是好的“翻拍”應(yīng)該努力爭取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它的問題也很大。
最關(guān)鍵的就是,影片并沒有為這一層最后的反轉(zhuǎn),做任何一點有效和必要的鋪墊。它的前面完全照著原作拍,只是最后靠一次閃回和幾句對白,就把反轉(zhuǎn)完成了。這簡直太生硬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翻拍不應(yīng)該是照著拍,而是要彌補原作的遺憾,進而挖掘原作并未涉及的那個更深的意義。
《小小的愿望》在這一點上摸到了一點邊兒,但很可惜,它并沒有抓住這點意義來重新組織它的劇本。
以至于這點創(chuàng)新,也成了生硬的組接,失去了它本來的力度。
最后聊幾句題外話。
《小小的愿望》也真是命途坎坷,接連經(jīng)歷了改名、撤檔、撕番等風(fēng)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也不盡理想。
說到撕番這件事,我看到很多評論都在說:番位有那么重要嗎?爭來爭去很丟人。
對此我的態(tài)度是:番位沒有那么重要,但合約很重要。
如果番位這件事是合約里寫得很清楚的,就應(yīng)該履約;如果沒履約,當(dāng)事人有權(quán)利也理應(yīng)站出來撕。
我們應(yīng)該鼓勵這種行為,無論受害者是普通人還是藝人,我們都該支持他,因為這背后隱含的是所有人的權(quán)利是否能得到有效保護。
圍繞《小小的愿望》,我想說的就是這么多。
希望早日看到成功的翻拍片。
“翻拍”不是用來規(guī)避“抄襲”的擋箭牌,也不是智力懶惰的合理借口。它同樣也理應(yīng)是一種獨立創(chuàng)作,是可以與原創(chuàng)相提并論的創(chuàng)作。
關(guān)鍵在于我們對待“翻拍”的態(tài)度。
文|王大根
作者簡介:作家,著有《我必須戀愛的理由》。你不難在豆瓣看到她的評論,并想“難道除了看電影、追劇她就無事可做了嗎?”是的,沒有了。
1
說起來已經(jīng)是六月份的事情了,不過現(xiàn)在想來還是一樣可笑:電影《偉大的愿望》被要求改名,成了《小小的愿望》;前后不差幾天,電視劇《悲傷逆流成河》也換了個名字,高中生墮胎傷痛青春,七改八改后愣是成了《流淌的美好時光》。
我們不能偉大也不能悲傷——這聽起來真像是一首民謠歌曲的標(biāo)題?!秱ゴ蟮脑竿氛f的是得了肌肉萎縮癥的少年想在死前破處的故事,這樣的愿望當(dāng)然算不上偉大,甚至可以說是玷污了偉大,等于是對著金鑄的“偉大”二字打了手槍,肯定是不行的嘛。于是就改了,改成了謹(jǐn)小慎微的、畏畏縮縮的《小小的愿望》。
但偉大們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不在于形容詞的僭越,而是這愿望本身。破處?這也太不健康了吧?未成年人看了要爭相效仿怎么辦?趕緊打回去,別上了,改完再說!
到這時候我就覺得這部電影是沒什么上映的希望了,畢竟故事主線就是破處,再怎么重新配音重新剪輯,你也不可能把主角的愿望改成去天安門廣場上看升囯旗吧?結(jié)果人還真成功改完重新上映了,我簡直睜大了我的狗眼,就想看看他們是怎么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wù)的。
2
《小小的愿望》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韓囯電影《偉大的愿望》,結(jié)合改動后的正片與改動前發(fā)布的定檔預(yù)告片來看,與其稱它為翻拍片,可能叫“漢化片”還更合適些。
因為這部電影沒有任何,真的沒有任何原創(chuàng)情節(jié),就直接是把原版的臺詞翻譯成了中文,所有笑點的拍攝手法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很疑惑這部電影為什么還要用大字寫上誰誰誰編劇,應(yīng)該給予最隆重署名的難道不是翻譯嗎?
回爐重造后,《小小的愿望》終于有了一些原創(chuàng)的設(shè)計,比如開頭男主(男主當(dāng)然是彭昱暢了,這個根本不需要討論)做春夢遺精的一段,春夢的畫面完全沒有了,只剩黑色背景的出品人名單和一點微弱的音樂,看著就像男主對著王〇軍、王〇磊的名字那啥了……
跟性稍微打點擦邊球的臺詞都重新配音了,預(yù)告片里的彭昱暢還在高喊著“我要破處”,電影里全變成了“我想談戀愛”、“我要找女朋友”;“姐,你是處女嗎”變成了“姐,你會不會做保健”;就連“我喜歡胸大的”這樣的臺詞也沒了。這么一來我們女性觀眾是完全被冒犯,不免要叉起手翻出白眼來問:“所以在你眼中女朋友就是個【嗶——】嘍?”
死前想破處和死前想戀愛是一個概念嗎?死前想戀愛那是催淚純愛片好不好,那是得發(fā)病以后努力瞞著喜歡的女生,跟對方說些狠話逼她和自己分手,女生半路從朋友口中得知真相,冒著大雪沖進醫(y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無法動彈的男孩,含著淚說些“笨蛋”啦、“八嘎”啦、“爬不”啦,從此以后每天在醫(yī)院給男孩削蘋果,一直削到男孩變成一張遺像的好不好!
韓版《偉大的愿望》里我覺得最好笑的一段,是兩個朋友實在找不到愿意跟男主搞的女生,只能狠狠心準(zhǔn)備親自為兄弟擼一把,然后擼到一半時男主爸爸出現(xiàn)了……中囯版把這一段改成了“通過點穴讓他體會戀愛的感覺”,變得非常莫名其妙。
不過所有臺詞方面的改動加起來,也沒有全片最后一段改動的殺傷力大:想想看,一部講述絕癥少年死前最后的心愿就是想破處的喜劇片,最后主角竟然沒——有——破——處,這他媽也太慘了吧!死不瞑目啊,真正是死不瞑目??!
男主不僅是沒破處,還得站出來聲明,他其實并不想破處,只是不希望臨死前身邊的朋友都愁眉苦臉的,于是想給大家找點事做。雖然他自己就快死了,但還是希望在最后的時光里,家人和朋友都能開開心心的。
——這是《感動中囯》發(fā)言詞嗎?這他媽是《感動中囯》發(fā)言詞嗎?我真的快哭了,這人都要死了,還不能擁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愿望嗎……
不止如此,男主還要解釋,自己并沒有遺精,是病得太重已經(jīng)小便失禁了;他根本不能和女性發(fā)生關(guān)系,因為他已經(jīng)病到無法勃起了。我的腦海中瞬間飄過了一句非常鏗鏘的臺詞:“偌大的中囯,竟容不下一個少年的勃起!”
男主甚至已經(jīng)不算是少年,原版的高中校園背景在中囯版里早已被悉數(shù)刪除,想破處的男主已經(jīng)年滿十八周歲,時間設(shè)定在高中畢業(yè)的暑假,甚至連老師也是已經(jīng)辭職下海了的。這是三個成年人的故事,但這三個成年人卻只能像學(xué)齡前兒童一樣“找朋友”。
但說實話,對于《小小的愿望》的撤檔修改再上映,絕大部分觀眾的第一反應(yīng)都不是“為什么”,而是“果然”和“這個題材一開始居然能過審”。
我們已經(jīng)越來越習(xí)慣于絕口不提“性”字的影視劇和不能描寫脖子以下器官的網(wǎng)絡(luò)小說,連蠟筆小新的屁股都會被打上馬賽克的這一天早已到來。大熊貓配種還需要靠p*rn助力呢,無性囯度的生育率難道要靠有絲分裂來救啊?有絲分裂也行,別《使女的故事》就行……
總而言之,《小小的愿望》這部電影,完全就是把韓囯的《偉大的愿望》翻譯了一下并貼心地閹割了一下。而且現(xiàn)在韓囯原版已經(jīng)很難下到了,用迅雷下會顯示“應(yīng)版權(quán)方要求,文件無法下載”,用百度網(wǎng)盤下會顯示“文件包含違規(guī)內(nèi)容”,反正正版哪兒也沒得看,盜版下起來比遇見真愛還難,只能看漢化閹割版了。
3
話說韓囯電影不再在囯內(nèi)上映的這幾年里,我慢慢培養(yǎng)出了一個興趣——在囯產(chǎn)的韓囯電影翻拍片字幕表中,尋找那一行小得不能再小的“本片翻拍自XXX”,這游戲難度可不亞于Where's Wally??!缎⌒〉脑竿肪褪前堰@行字留到了字幕滾動了五分鐘、全場觀眾都走完了、清潔阿姨拄著拖把目光灼灼地盯牢我的時候。
我總覺得這種行為有點那啥,雞賊吧……比如說,田羽生導(dǎo)演的另一部作品《前任2:備胎反擊戰(zhàn)》也是翻拍的韓囯電影《男人使用說明書》,但你說有幾個人知道?有幾個人知道?所以這樣的電影會在男主番位上搞三搞四也是不太意外了。
一碼歸一碼,我們之前總說,每一部韓囯商業(yè)片后面都能找到一部對應(yīng)的好萊塢作品,《偉大的愿望》也不例外。我簡直可以說,它10000%是抄了澳大利亞喜劇人Jim Jefferies 脫口秀段子改的美劇?!膊缓谜f是抄,只能說是模仿了他的概念或者是主要的靈感來源吧,但是你看了就會點點頭說:HE DID IT!
Jim Jefferies 在2010年的專場《酒精末世錄》(Alcoholocaust)里曾講過一段帶自己肌肉萎縮癥的朋友去嫖娼的經(jīng)歷,然后在2013年把這個段子改編成了美劇《做個好人》。不過段子有趣劇一般,所以拍了兩季就被砍了。劇里面也是三個主角,把肌肉萎縮癥朋友偷出醫(yī)院、給朋友打手槍被朋友父母撞見的情節(jié)都有,不能直接說是抄但是 He Definitely DID it!
我的朋友@螞蟻沒問題老師由衷地發(fā)出了感嘆:“涉獵廣還是有必要的,涉獵廣才有的抄?!蔽掖罅c頭。但你說韓囯人能抄嫖娼喜劇,咱敢抄嗎?咱不敢,咱是人體蜈蚣最末端,只能在韓囯人產(chǎn)出的那啥里揀沒消化的金針菇和黃豆芽吃,肉是萬萬沒得剩了。習(xí)慣了,吃素,也能活,性欲和生育率都奔著囯寶去唄……
編輯|浪浪
排版|透納
THE END
工作事宜請聯(lián)絡(luò)微信:paperbullet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 禁止轉(zhuǎn)載
前幾天去看了這部電影,現(xiàn)場氣氛很好,看上半部分的時候,坐我前面的一個妹子從頭笑到尾,哈哈哈哈哈哈沒斷過。
回來翻了下評論才知道評分低的原因:翻拍、重剪、偷換男一、劇組票房搞鬼……真是一筆算不清的賬了。
個人覺得,翻拍本身不是一種原罪,這就跟翻唱一樣,覺得一個作品好,想翻拍一部來致敬,或者覺得它還可以更好,所以想做一個國內(nèi)版。如果一開始就明明白白地講清楚了是翻拍,也是通過正當(dāng)途徑購買了版權(quán),有什么可指摘的呢?而且從輿論角度,翻拍還背負(fù)了更多壓力呢。
如果真的很討厭翻拍,那么合乎邏輯的做法就是根本不要去看,而不是看完之后又以”翻拍“為由來打低分吧。
片方的不當(dāng)操作該批,但跟電影本身是兩碼事。既然點開的是“我要寫評論”輸入框,而不是“你對這個劇組有什么看法?”的輸入框,那我還是只講電影本身的感受吧。
我認(rèn)為很值得一看。單講電影,7分絕對是有的。因為大家都說原版的如何如何,我還真的把原版找出來看了一遍。個人覺得除去為了過審的重剪,這部片子也有很多方面比原版好。
演員選角很合適,三個大男生比韓國的幾位養(yǎng)眼多了。論演技,感覺魏大勛最好,演出了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二逼,王大陸和彭昱暢差不多吧,王大陸及格,彭昱暢一直躺著,也沒有什么表現(xiàn)演技的機會啊。
跑馬拉松那一幕,塑料袋在高遠(yuǎn)臉上糊了好久,讓他差點窒息,比原版更加搞笑。
新聞里,女主持一本正經(jīng)講出“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也比原版效果好很多,真是炸裂式爆笑。
跟交警擊掌那一幕也非常好笑,最后還把交警也感動了,跟他們一起去海邊,成功自制了一個笑點。
王大陸揭露裝病乞討父子的橋段,差點看哭,太懂這種感覺了,個人覺得這個設(shè)計比起原版的冰桶挑戰(zhàn)更加自然,更接地氣。
連沙灘上青春的奔跑,方式也增加了好幾種,比如在地上拖到起火。夜店的小姐換成了發(fā)廊小姐姐(曾夢雪場景和扮相都很美),高爾夫球桿變成金箍棒,泡面和漫畫…感覺這些細(xì)節(jié)都比原版要好,也更搞笑。灌籃高手的配樂更是一記情懷絕殺。
綜合起來,本片把原版的許多笑點都進行了挖掘和本土化。
但是,最重要的、也是給本片賦予靈魂的那一句,消失了。如果能夠喊出原來的臺詞“我要破處!”該多震撼??!太太太可惜了,題材這么棒,下半部純粹是被審查和重剪搞壞了,有點支離破碎。最后放出了貌似故事原型的照片,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么一個圓夢故事?主人公的愿望是什么?
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感到如此遺憾,是因為我所在的“夢守護公益基金會“,正是國內(nèi)首家?guī)椭?8歲以下重癥少年兒童圓夢的公益機構(gòu)。我本來滿心期待著這部電影,希望它能像《我不是藥神》一樣,讓”為重癥青少年圓夢“這個題材被更多人所知,可惜現(xiàn)在因為種種原因,加上劇組的不當(dāng)操作,更加引發(fā)了惡評,票房并不好。
后面的一些愿望劇情,跟我們的經(jīng)歷非常相似。比如媽媽給男籃寫信,請巴特爾來醫(yī)院探望了孩子。我們也為一些孩子聯(lián)系過不少明星,其中有些如愿以償,有一些卻用盡各種辦法也沒能爭取到。兩個月前,有幾位NBA著名球星來到中國,其中有見面會環(huán)節(jié),我們知道以后,甚至想到一個笨辦法,去輪流問愿望庫的孩子們,有沒有想見XX的…結(jié)果自然沒有,哪有那么巧呢?
電影中的高遠(yuǎn),為了照顧親人和朋友的感受,告訴了他們一個善意的”假“愿望,這很偉大,很讓人感動,可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被醫(yī)生宣告不治的絕癥青少年,他們唯一所有的就是害怕。
上一期給志愿者做培訓(xùn),其中有一位兒科醫(yī)生,也是我們迎來的第一位醫(yī)護志愿者,交流起來我才知道,我們曾幫助實現(xiàn)過汽車設(shè)計師夢想的14歲男孩小濠,在失去意識之前,最后一個照顧過他的人正是這位醫(yī)生。
醫(yī)生說,在她半夜去查房的時候,已經(jīng)皮膚黃黑、骨瘦如柴、視力模糊的小濠,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不停地說“姐姐,你救救我,救救我…”我們都哭了。小濠在實現(xiàn)心愿的第二天下午陷入昏迷,然后被父母帶回了老家的外婆家,第三天上午去世了。
對不起,我們沒有辦法讓你活下來,只能盡力幫你完成心愿,算是對這短短人生一點微不足道的補償。
而其他有治愈希望的孩子,我們希望能通過圓夢的方式——而不僅僅是普通單向的探視和捐款——讓他們暫時忘掉病痛,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深處”好好活著“的生命渴望,我們希望圓夢行動能夠是雙向的、流動的,讓孩子們自然而然接收到大家關(guān)懷的同時,充分地表達出自我。
Anyway,還是不希望大家因為評分低而錯過這部片子,上半部就值回票價了。還是就事論事吧,為了讓片子上映,“破處”變成了“談戀愛”,“打飛機”變成了“點穴”,虧劇組想得出來,這點真是難為了他們啊。至于性教育缺失,對性文化的壓抑,尚未開展的電影分級制……國電對性相關(guān)文藝作品的各種壓制是個太大的命題,沒法指望這部電影能給他們“破處”,如果把對這些的不滿,也都轉(zhuǎn)移到這部電影頭上,顯然是電影不能承受之重啊。
彭彭很真誠,但電影很不好看,翻拍把原版優(yōu)點都擯棄掉,加入的改編又畫蛇添足,那翻拍還有什么意義?
片子最大的問題是非常明顯的撕裂感,因各種原因,青春性喜劇已經(jīng)變成了青春喜劇。不過,倒不特別討厭這部影片?;蛟S還是因為演員的關(guān)系,相比田羽生之前的作品,這一部在選角其實是很不錯的,彭昱暢有點賤賤的躺式表演很好玩。而魏大勛新的驚喜,一個特別萌的天然呆,我還挺吃這種呆萌的。
為什么給了五顆星,一部分源于我對彭彭的好感。真的是一個太乖的孩子了,不說片方到底多過分,一直努力宣傳,首映禮結(jié)束大家都走了,他一個人喊希望大家喜歡電影的話可以向朋友安利,然后可以在社交網(wǎng)站上給個好評,據(jù)說最后一場首映,大家都走了,他還一個人蹲著給大家簽名。被降番,被宣傳黑幕除名。這個乖孩子除了一紙聲明其他工作照樣努力配合完成。對彭彭真的太有好感了,但是這五顆星不僅僅是因為好感,電影里,演員們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雖然一開始有點兒不習(xí)慣感覺好像用力了,但是看著看著真的是笑到肚子疼,這就是他們的風(fēng)格啊。雖然是翻拍,還被刪減。故事還是完整的,笑點在,感動也在,推薦大家去看。當(dāng)然也尊重為了彭彭果斷放棄貢獻票房的朋友。這個愿望,上映之路并不平坦,臨近國慶,沖刺的時間不多,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不要猶豫,去看彭彭吧
挺好的,彭彭演的好,干裂嘴唇讓人心疼。
不打分是我對彭昱暢最后的溫柔。
兄弟想談戀愛,所以就叫老同學(xué)、叫親姐幫他完成心愿;司馬缸什么都愿意為你做,所以你就叫她去做兄弟的女朋友。徐浩利用別人對他的喜歡,張正陽居然還說他太帥了。對對對,只有你們的兄弟是人,其它人就不是人。為了兄弟,他們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是不道德的事。你們對“兄弟”是不是有什么誤解?他是病人,所以什么都要順著他,你弱你有理?殊不知,最不歧視病人的行為,就是不把他當(dāng)成病人,讓他覺得自己和其它人是一樣的。以前司馬缸胖的時候,徐浩各種嘲笑她;司馬缸變瘦了,他又要她做自己的女朋友了。哪有電影拿胖瘦、外貌做笑點的?(司馬缸這個名字也充滿了歧視)這不叫幽默,這叫人身攻擊。作為一部反歧視的電影,卻存在著另一種歧視。你拍的就是邊緣人群,你還去嘲笑邊緣人群,還把它作為一個笑點,真是又當(dāng)又立。
彭彭躺著(某個帥的角度想起了權(quán)游布蘭手動捂臉表情)僅靠眼神和脖子的演出就值兩顆星,即使聽說被刪減了很多戲份,怪不得感覺好怪笑完好空虛…聽到彭彭絕望地被拼出一句我想…談戀愛…觀眾都軟了,已經(jīng)發(fā)出去的一半笑聲另一半落下去,有種被當(dāng)傻仔受騙的感覺手動捂臉表情。是談戀愛,聽到了知道了,一點也沒想歪,無欲無求,阿彌陀佛,善你個哉,中國孩子太難了,中國青年好演員太難了。年輕就應(yīng)該想做多做,以少做其他沒必要的無能為力的,當(dāng)然姿勢千萬種,安全第一條,事前做好措施最重要,可別亂生孩子別作孽。那個惡心的田羽生怎么還不死呢。
作為導(dǎo)演的技巧為0,根本不配這些演員和這個劇本。更別提把“性喜劇”這個根本點改成了“談戀愛”,國產(chǎn)電影新時代黑話..........片尾又上素人素材,惡心誰???
還不錯的~凈化版的性喜劇,橋段都是套路,但也很好笑。沙雕二人組負(fù)責(zé)賣傻,彭彭躺床上示范演技。結(jié)尾很明顯的一頓猛煽情,哭不哭就就見仁見智了
相比價值觀混亂,刻意潦草,笑點低俗,演員裝嫩,惡意煽情等等來說。導(dǎo)演的審美低廉和謎之濾鏡調(diào)色更勝一籌!
浪費時間的電影,梗老,笑點都意料之中。就這片番位也沒必要撕了,不嫌磕磣嗎?
你知道那兩個字是啥,他知道那兩個字是啥,他知道你知道那兩個字是啥,但是他就是不讓你說那兩個字是啥。用化妝制造笑點,剪球鞋制造燃點,寫留言制造淚點,炒話題制造賣點。兄弟感情只有一張合照,既無敘事動力也無法感同身受。愿性不再代表骯臟,女人不再拿來消費,不要用合照黑白化去冒犯逝去的人。
這片和前任3之間,也就差了一個上海堡壘...到流浪地球之間的距離
奔著輕性喜劇來看的,結(jié)果有點失望。中秋公映版基本是“學(xué)好”歸來,臺詞破處都改成了談戀愛,還有一段重拍的。整體中規(guī)中矩,節(jié)奏溫吞,毫無興奮點。最重要的還是劇本不落地這個問題依然沒解決,地基沒打好,人物就立不住,人物立不住,就沒法產(chǎn)生共情。以及導(dǎo)演慣常的偷懶和幾乎沒有進步的小聰明就不吐槽了。就目前的語境下來講,這個片子做為暑期檔種子選手就有點差強人意了。4.7/10
彭昱暢演技是真的好,生無可戀的狀態(tài)演出來了,哭起來真的是要人命。大勛花真的好可愛好好笑啊。王大陸張大嘴巴真的感覺要吃人啊,太尬了。(大勛花可以是男一的)結(jié)局強行雞湯煽情,太無聊了,想看未刪減版。
其實,國產(chǎn)版在故事架構(gòu)及敘事情節(jié)上,基本忠實地按照韓國原版翻拍。但由“偉大”變成“小小”,由“做愛”變成“戀愛”,價值觀是更正確了,正能量也更突出了,但“青春性喜劇”也變成了普通的青春成長片,觀賞娛樂性大打折扣,就像做菜少放了鹽,而且,在邏輯上也很有些別扭了。。。
9012年了王大陸還在用嘴演戲
韓國原版好好的性喜劇,啥都可以說啥都可以談。你拿過來,也不敢拍也不能拍也不敢說也不能說,你說你圖個啥。圖你就有勇氣?圖你不洗澡?
韓版“我想做愛”變成了中國版“我想談戀愛”,很可惜。唯一進步的是“愿望”提升到了三重意義,第一層是表面的“我想談戀(做)愛”,第二層是他人視角的“想幫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第三層是成全他人“想幫我完成愿望的愿望”的愿望。
無論破處還是談戀愛,本質(zhì)上還是一部性喜劇,性別、有色笑話和直男視角撐起了全片。只能說因為主角是對情欲懵懵懂懂的少年,相比于《前任》也就沒有那么油膩。彭昱暢和魏大勛救了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