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9個家》
《99個家》
金融危機,多少悲歡!故事,都是故事啊!
2009年前后經濟危機和房地產市場崩潰。加菲飾演的角色叫丹尼斯·納什,是個單親爸爸。遭遇經濟危機后,他和兒子以及媽媽(勞拉·鄧恩)被趕出了自己的家園。
納什試圖贏回他的家,為此他不惜鋌而走險,與罪惡達成協(xié)議——他開始為腐敗的房地產經紀瑞克·卡文(邁克爾·珊農 飾)工作,幫他去轟走其他破產的家庭,而卡文正是把他和家人趕出家門的“仇人”。
--------電影中,善良總有報,現(xiàn)實中,真實畢現(xiàn)全! 多少拆遷事,歐美都發(fā)生!呵呵呵!
2 ) 《99個家》:畸形的金錢與顛倒的人性
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梭羅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夏衍《包身工》
《99個家》誠然是一部屢次被人忽視的年度佳作之一,這部由美籍伊朗導演拍攝的電影取材自2006年的真實事件,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房地產公司高層的丑惡嘴臉,令人憤恨的殘酷現(xiàn)實,甚至可以與去年俄羅斯電影《危樓愚夫》媲美,然而這部小成本的現(xiàn)實主義獨立電影卻埋沒在了量產的好萊塢流水線作業(yè)的類型片之中,無論是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顆粒無收,還是影片在國內外評分網站均不受好評,被人稱之為“小學生作文一般味道”除了爛番茄網站上的91%新鮮度以外,大概都遠遠不是這部影片應得的嘉獎。
影片的拍攝地位于風景秀麗的弗洛里達州奧蘭多市,這里坐落著全球聞名的迪斯尼樂園以及環(huán)球影城,美國人稱之為“童話之城”。奧蘭多景點美,就美在它的多彩,新奇,動感,還有那宜人的溫馨,雖小,卻在小城中有著大世界(百度百科),影片多次運用簡短的中景遠景展現(xiàn)這一點,并使用了明艷的色調,然而卻講述了一個極為殘酷的“奧威爾”式故事,片中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無辜的,從某些定義上來看,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黑色電影”類似去年的《夜行者》盡管影片中沒有陰影,骯臟的城市以及蛇蝎女郎這些黑色電影“標配”卻散發(fā)著絕望之感,讓人自心底里不寒而栗,那是對人性的完全絕望。
自一開始便是辛辣而幽默的諷刺,第一個鏡頭奠定了影片的壓抑基調,一個“釘子戶”開槍自殺,而房地產承包商里克?卡佛則滿不在乎的向周圍人插科打諢,全然沒有把別人的生命當作一回事,而影片中的對比亦十分明顯,毫不隱諱,這也是大概某些“影評人”不大看好這部影片的原因吧,在影片的中期,丹尼斯從受害者轉變成了施暴人,我們通過一系列的蒙太奇鏡頭看到了一個個溫馨而又和睦家庭的破碎,同時,導演又特意展現(xiàn)了里克?卡佛的家——一座大得夸張的私人別墅,其中有游泳池,門口停著兩輛汽車,他的夫人及三個孩子衣著光鮮。這些刻畫意在形成一種人人都能看出的巨大反差。
男主角丹尼斯納什,作為一名單親爸爸,本為了自己家庭,為了在孩子面前樹立起“父親形象”因而不得不為虎作倀,并逐漸利益熏心,野心越來越大,當他被驅逐出家門并且不得不居住在汽車旅館時,他是否會想到:不久后自己也成為了自己最為厭惡的人,成為了人們口中詛咒的對象,成為那開著路虎,站在別人家門前滿嘴空話的衣冠禽獸?不,他沒有想到這些,穿梭在人群之中,為了生存,我們學會了世俗,我們學會了妥協(xié)與虛偽,逐漸活成了自己兒時最為厭惡的那種人。因此,筆者不愿長大,不愿結婚,不愿直面現(xiàn)實,不愿與人交往,沉迷于膠片之間并屬文自娛,其皆因為此。
影片唯一的瑕疵之處在于男主的家庭條件,他不像是繳納不起債務的人,他有一輛道奇皮卡,能有錢給兒子買PSP,孩子還有一件NBA球衣,雖不比里克卡佛家的奢華,卻仍舊是中產階級家庭,或許只不過是為了植入廣告,可是這廣告未免過于不當,險些損傷了整部影片。
順理成章地,那些付不起債務的窮人們占據了道德的制高點,則未免會引起某些人的道德綁架,當然,筆者不同于某些圣母婊,這些窮人的確不是完全有理,可是房地產公司的行為卻乎令人憤恨的流氓行為,我們貸款時,應再三考慮,自己是否真的能償還這些債務?
這部影片如果放在10年甚至20年前的中國,則必定會被解讀為“揭露資本主義的黑暗”,這樣的解讀必定是膚淺且形而上學的,真正的藝術作品不應有局限性,這種行為并不是哪個“主義”哪個“國家”專有,而是社會發(fā)展下畸形人性的附屬品,“美國不同情弱者”導演借助里克卡佛之口道出了這句話,當然,不僅是美國,這個世界更是如此,強者建立,弱者無人同情!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仍舊適用!
無需多言,也無力改變,仔細傾聽,只聽到了金錢背后冤魂的哀號!
Steven Raymond Lynch
乙未年丁亥月 己酉日于京師
3 ) 次貸危機時的美國強拆
無論如何,《99個家》的故事,都能讓中國觀眾聯(lián)系到熟悉的強拆話題,只是到了美國,就成了借助有憑有據的法律和到場講理的持槍警察,驅逐還不起房貸住戶的現(xiàn)實故事。
電影置景于佛羅里達的奧蘭多,那個有著全球最大迪斯尼的童話世界。而那些看似均富般美好的郊區(qū)舒適大宅,卻也如同童話般不真實。故事以肇始于2006年的那場次貸危機為背景,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大幅上升,購房者還貸負擔大為加重。住房市場的持續(xù)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
由安豬加菲(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的建筑工人丹尼斯.納什,就是這場次貸危機里的活標本。剛在法庭上聲辯自己無力支付房貸并請法官寬容些時間的次日,為投資銀行工作的房地產經紀人Mike Carver(邁克爾.珊農飾)就帶著警察來抄家了,全然不顧一個男人在母親和兒子面前的尊嚴,熟練的表演著那些“感同身受、請求理解”的虛假臺詞。如若房主難以接受,不可被侵犯的警察就強行闖入,宣讀著“這房子此刻已屬于銀行,要么立即清理物件走人,要么跟我們去監(jiān)獄”的原則,不由分說的讓破產者將一切實物連帶破碎的美國夢,一道打包丟到皮卡后座,去向更郊外的汽車旅館——在那兒,有著和丹尼斯一樣的大量被強拆者。
曾在《手推車男人》和《拉丁男孩的天空》中證明自己擅長處理底下層現(xiàn)實問題的導演拉敏·巴哈尼,此番繼續(xù)為失敗的主人公營造著焦慮氣氛,被驅逐者當然不敢暴力抗法,而必須聽天由命的攜老媽和兒子住到陋室。安豬的慌亂而可憐的神情,與邁克爾.珊農一向冷酷的表情,形成著鮮明對比和沖突,作為地產經紀人的強拆者占盡上風。哪怕剛想為尊嚴憤而出擊,卻又被強拆者丟過來的掃帚打發(fā)至尷尬處境——現(xiàn)在有那么個工作機會,為了能讓孩子吃下一頓飯,你來還是不來?寒心而又確鑿的是,在窘迫現(xiàn)實面前,尊嚴從來一文不值。
編劇和布景師從此開始發(fā)揮聰明才智,搜刮著真實新聞,搭建起一座座匪夷所思的破產之屋。拿著掃帚的丹尼斯,首先得面對的,是一套被憤怒的破產者打爆下水道、并用糞便淹沒的宅邸,“250美元,我就豁出去干了。”不錯,這筆忍著惡臭撈回來的小錢,可謂丹尼斯一家的救命錢。那么接下來,是不是該再接再勵,為趕走他的經紀人Mike再立新功呢?
于是,從打掃破屋到驅趕釘子戶,再從賬目作假到巧立名目征地,丹尼斯成為了西方經典敘事中那個與魔鬼梅菲斯特做靈魂交易的浮士德,他也越來越熟稔自己的新職業(yè)身份,以一臉無辜樣面對破產家庭甚至孤寡老人,“相信我,這樣的日子不僅對你們,對我也是極其難受的,但是……”
但是不像驅趕他卻又輔導他的“恩師”Mike,并非鐵石心腸的丹尼斯,在財富迅速增長過程中,也開始了內心極其痛苦的天人交戰(zhàn)。而眾所周知,懷揣鬼胎總是做不好事的,即便等待他的是一件稱得上是犯罪的壞事。
如果說曾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監(jiān)守自盜》,是一部擺出事實嚴詞批判華爾街的檄文,那么今天的《99個家》,則可是這篇有力檄文中最有切腹之感的例子。畢竟對于還繼續(xù)蝸居在廉價汽車旅館里的破產工人家庭來說,高盛、美林等高端金融玩家的陰謀論太過聰明、難以理解,或只有丹尼斯的顛沛故事有著感同身受的溫度吧。
4 ) 作為現(xiàn)實鏡像的掃地出門場景
從2010年秋到2018年初,單身媽媽伊維特帶著兒子格里高利成為我的租客,持續(xù)時間超過7年。其間格里高利由小學念到高中畢業(yè),身高由1米2長到1米95。
我正在寫一篇回憶文章,作為房東,也作為經常被拖欠房租的受害者。伊維特按時交房租的月份遠遠少于拖欠的月份,比例大約為1:5。根據合同,只要拖欠一次,我就有權利告到法院,結果很可能將她和孩子強制驅逐,掃地出門,但我們一直保持協(xié)商,從來沒有真正對簿公堂。直到最后搬家的時候她含著淚,連聲跟我說遇到了天使。目前她仍然拖欠著不小的一筆金額。
缺少強制驅逐,掃地出門場景的直接見證,我想到求助于電影。美國電影如同一個巨大的影像數(shù)據庫,極少漏掉主要的社會議題。我用“關于強制驅逐的電影”搜索,2014年出品、包括好幾位電影明星的《99個家》(99 Homes, 2014)立即進入視線。
對我個人來說,美國式現(xiàn)實主義其實比法國新現(xiàn)實主義更接近現(xiàn)實,因為我相對豐富的實際生活經驗。至于說中國標榜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則不提也罷。電影《99個家》的背景放在次貸危機后的佛羅里達,其中對于eviction即強制驅逐、掃地出門的刻畫極為細致,普通美國人遭遇不順導致失去家園的痛苦只能引起觀眾對資本主義運行中無法避免的弱肉強食元素的深度憂慮。除了三位主要演員外,幾段eviction場景都以真實人物出演為主,包括執(zhí)行強制令的警察和負責搬遷的工人。
5 ) 二刷完《99個家》,聊聊男主角的兩次失落
真掃地出門,所有可移動的物件被瞬間從屋里清理到街邊,接受周圍鄰居和來往路人的目視
《99個家》(<99 homes>)是一部相當硬的美國電影,講的是次貸危機后在美國佛州奧蘭多,一個又一個無力還房貸的業(yè)主在被警察和房地產經紀商從自己的房子里被掃地出門。本片為現(xiàn)實主義題材,拍的也十分寫實。當然不是說劇情就沒有糖衣包裹(sugar-coating)了,總還是有那么一些,不過遠遠沒有讓全劇甜到成為一部無腦娛樂片就是了。
影片采用了雙男主角設定,唯一有足夠戲份的女配身份還是其中一位男主的媽媽,這也是我覺得這部影片夠硬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直奔主題,不必拿情情色色、船戲穩(wěn)戲之類的橋段來討好觀眾或亂湊戲份,畢竟這不是一部言情劇。
我挺喜歡這類“硬“模式的電影的,首刷是在2017年,最近因為讀了錦灰一堆的影評頗為感概,就又去二刷了一下。這里我特別想分享的是二刷時引起我注意的兩個小橋段,事關心理失落。
壹
男主之一丹尼斯,在這場房貸危機中就被從自己的家里瞬間掃地出門了。不得已的他只好開著皮卡車,帶上自己的兒子和媽媽,去汽車旅館安身。一家人到那里下了車,汽車旅館院子里站了好些個圍觀群眾,其中一個阿姨一看丹尼斯皮卡車上滿載的大包小包瓶瓶罐罐,就很會心地問丹尼斯你們是不是要在這里住上一陣子?丹尼斯想也沒想就答道:“我們就住幾個晚上而已?!甭犃怂@話畫面中的幾個人都面露笑意,阿姨更是直直地回了一句:“兩年前,我們也是這么說的?!?說完她還不忘冷笑了兩聲,哼哼。
Dennis:Just a couple of nights.
Auntie:Two years ago, that’s what we said.
我們人類屬于社會性動物,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存在著被他人認同的心理訴求。在這一橋段中,丹尼斯正在有意無意地想與“只能住汽車旅館”的人生設定劃清界限,然而在旁人(那位阿姨和她身后的幾個)看來,早已經把他們一家和這個設定做了認同了。好比上一句說的是我不想你們以為我是這樣子,下一句回的是喔我們眼里你已經是這樣子的了。從丹尼斯的角度,他自己都還沒來及接受自己新的社會地位設定,周圍的公眾卻早一步替他接受下來了,實在無可奈何。
貳
另一個橋段發(fā)生在影片中稍早的時間段,警察在丹尼斯家里執(zhí)行法官簽發(fā)的驅逐令(eviction order) ,對丹尼斯和他媽媽一再講,給你們2分鐘帶走你們最想帶走的東西,然后馬上離開這房子。
顯然2分鐘完全不算是一個寬裕的整理重要物品所需要的時間。丹尼斯就很生氣地問那個警察,你說的2分鐘是寫在你的規(guī)定上的嗎?他的言下之意不難理解,就是:你說2分鐘就2分鐘嗎,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好不好,我們也是有尊嚴的,你這只給2分鐘的做法實在欺人太甚了,我要你拿出這執(zhí)行的依據來。
警察的回答只有簡單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卻把丹尼斯完全地擊倒了。警察說:“2分鐘是對你們額外的恩惠。”
警察能這么說是因為,在那一刻,這所房子的屬主已經是發(fā)放丹尼斯房貸的銀行了,丹尼斯一家沒有任何法律權利在房子里多待上1秒,所以給2分鐘真的是在法外施恩。
Dennis: Can I ask is that ‘two minutes’ on your play board?
Sheriff: Sir, the two minutes is a courtesy.
比起汽車旅館那一幕的言語認同,警察采取了更直接的行為上的認同。警察背后的潛臺詞就是,我們同情你們作為失房一族的弱勢,所以主動向你們提供人性化執(zhí)法————就是那開始還讓丹尼斯覺得氣不順的“2分鐘”疑似霸王規(guī)定,竟然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憐憫及施恩。而且都不用你主動祈求,我們替你考慮好了,現(xiàn)在直接就給予你,因為你弱勢呀。
丹尼斯對于自己的社會等級設定是什么時候接受下來的好像并不重要,因為周圍的警察也好,吃瓜群眾也好,在第一時間就已經按照他的新設定與他互動了。個人尊嚴尚高高在上來不及調整,被貼上的社會認同階層標簽早到了它該到達的低處了。在丹尼斯聽懂這兩幕的話外之音時,所感受到的那種心理失落感,真是令我無比同情。無論如何,這不會是他想要的外界認同,但他彼時彼刻所能得到的認同就只有這最最現(xiàn)實的一種。心傷?心痛?心死?我也不知道丹尼斯是哪一種確切心情,但個人尊嚴和自我認知的疾速下沉,就不會是一種容易品嘗的滋味。我不需要被憐憫,但是憐憫就像送達的外賣,已經被放在家門口了,沒有人理會你什么時候準備好開門去收貨。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本片太過接近真實,話題沉重,糖衣又包的太少,據說上映后從票房收入看片子并不討喜。對于全片的評價我這里不說了,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看過自有見仁見智。我這一篇文章只想聊聊自我認知和公眾認同之間巨大撕裂所帶來的那種苦痛,這是我們人生真實的一部分,很多人也都曾經歷過,這共情大多數(shù)人應該也能感受到。
是為記,致真實且酸澀的兩次心理失落。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DUOYUx2
6 ) 發(fā)了五次都不讓我發(fā)出去,豆瓣你要怎么的??!
推動社會進步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自私動機和競爭力,根本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和英明領袖!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當你被驅逐出家園,你有兩條路,要么與壞人為伍,要么墜落下去,很明顯主演選擇了前者!按照美國的劇情,這哥們應該在資本運作里,徹徹底底的走一條特色的道路,然后完成這哥們的中年逆襲,然后導演在結尾的時候來了一次特色社會主義,良心逆襲了~~
帶著一個孩子!養(yǎng)著一個媽媽!沒有固定工作!家里的老房子還被銀行收回了!這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慘淡的故事了,就應該往美酒如歌,紙醉金迷去演繹,結果~~~拜托了,美國劇情好嗎,做壞事是要懲罰的,但是本來你也不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看見朋友的幾句話就打動了你良心最脆弱的一面??這還是生活的嗎?非要給大家證明在資本運作財富積累面前,底層勞動人面還是有良知的??說不通啊~~~
最后你變成了你討厭的樣子。全片壓抑。
仿佛看到了幾年后的自己:)
99家園看完,壓抑到最后的爆發(fā),加菲演技贊,兒子康納好可愛,臉上有可愛的雀斑,所以結局是怎樣,戴罪立功?媽媽和兒子去投奔舅舅?看到評論說加菲把單身水管工爸爸活生生演成了高富帥,我只能說加菲長相太正,看他做壞事都好心疼。
Michael的演技和加菲的工裝啊我的天!加菲好美味??!Rick那一臉的“我在包養(yǎng)你”哈哈哈哈。連媽媽都忍不住問“你老板給你做了這些 他想從你那里得到什么?” 這真是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
片子是拍得不錯。問題是:銀行家、房屋中介、地產公司,全是流氓;但群眾真的無辜嗎?“我有老婆孩子,我辛辛苦苦”所以我有道德上的制高點,于是我違約了銀行就不該收我房子?那當初為啥明知買不起還要買房子?#安德魯加菲爾德演技比邁克爾-珊農差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自影片開始這位伊朗導演便使用一種極為辛辣的筆調反映經濟危機時期房地產公司的丑惡嘴臉,影片的取景地在美麗的“童話之城”奧蘭多,然而在這110分鐘里展現(xiàn)的是一個極為黑色的奧威爾式故事,由受害者逐漸變?yōu)槭┍┤?,殘忍至極的人類世界法則,美國不同情弱者,別國更如此。4.5星
看的有點壓抑,不過比起天朝,已經是天堂了
不知道Ramin之前是怎么傍上Herzog的,兩人在TFF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xiàn),但是Ramin拍的劇情片都是一股小學生作文的味道,從主題出發(fā),然后放點流水線上的東西,一點自己的喜好都沒有.
關于美國次貸風暴對普通家庭的傷害,1%和99%的故事。我最愛的果然是加菲,哪怕他把一個年輕水管工老爸演成了男神高富帥~~~~~~~~~~~~~~~~(重度花癡,評分不具參考性)
不懂金融 看不懂。。。
andrew能演個開心一點的電影么
“不要對房地產動感情”。后次貸危機時代的《華爾街》,預設道德立場的氣息略重,更想知道假如老板不犯法那男主要取什么立場?哦要么導演的意思是會干這行的沒有不犯法的?
一群油國土豪投資拍的講美國資本主義人吃人的故事
「Only one in a hundred's gonna get on that ark, son. And every other poor soul's gonna drown. I'm not gonna drown.」
畢竟按揭就是無中生有弄出個房子來住的,供不起就要丟房子在簽貸款協(xié)議的時候已經寫清楚了。再要進一步皆大歡喜就只能共產了。小加菲接片子有潛力啊。
美國的“強拆”與房奴“,其實故事還算抓人,但是同樣的節(jié)奏、同樣的配樂、同樣的表演反復來回,真是折磨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要是必須施與人呢!被房地產綁架的“家”早就分崩離析。 不過,現(xiàn)實中的人在資本面前,不會發(fā)善心,也不會有什么抵抗力,“適者生存”說的沒錯。
全片都很壓抑,看的時候就想到國內強拆,美國的釘子戶比國內弱太多!看到那個老爺子被趕出家門坐在那自言自語默默流淚就覺得異常的心酸。結局很正直偉大理想化,但現(xiàn)實一定比之殘酷太多。加菲演技也算是長進不少,雖然還是偶有面癱,不過該爆發(fā)的情感還是處理的不錯,有胡子的顏還是那么正??!
這片的男主角就是標準的投票給川普的選民啊。
道理我都懂,然而加菲的兒子為何是個小卷毛,這樣我很難不亂想啊ˊ_>ˋ(話說回來,電影一般,敘事扁平,加菲演破產藍領單親爸爸還是嫩,還好邁克珊農演技在線鎮(zhèn)了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