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為什么流浪遠方 ——淺析《雙旗鎮(zhèn)刀客》在武俠電影史上的獨特性
*李道新老師的課程作業(yè),哈哈^_^
一、 敘事方式
首先,導演何平將本片的時空至于了一個從未載于文本也從未見于從前的小鎮(zhèn),一個因兩根高聳的旗桿得名的雙旗鎮(zhèn)。影片開頭,畫外音緩緩道出故事發(fā)生在“七十到八十年前的大西北”,帶來一種語焉不詳?shù)钠娈惖募芸崭?。讓人不由想起《東邪西毒》那個神秘又飄渺的故事及其所在,也是以講故事一般的口吻,徐徐展開在觀眾眼前。因而雖然是虛擬的時空,但因旁白敘述的存在,顯得熨帖而頗具帶入感。這段不知出自何人之口的旁白,似一個見證者,回憶著主人公“孩哥”的經歷乃至一生,其視角正貼合了觀眾的視角與心理,讓人做好準備,迎接這個傳奇在倒敘中撲面而來。
總之,這里既不是朝代更迭之際,也非國破家亡之時,這個小鎮(zhèn)有其自己的社會結構和統(tǒng)治人群,人們在黃土間筑起房屋與街道,在刀客、流氓出沒的罅隙間謹慎地過著雞犬相聞、吃肉喝酒的日子。這里只是一個不關天下、遺世獨立的小江湖。
二、 影像風格
本片由馬德林掌鏡,采用大量運動鏡頭,一幀一格盡顯陽剛氣質。影片開篇頗具意象性,西北的邊陲小鎮(zhèn),藏于大漠深處,掩于風沙之間,天地茫茫、煙塵滾滾、馬鳴蕭蕭,一片蒼涼肅然景色。影片的影像基調由此奠定,以黃色為色彩主調,包括荒漠、山丘、城墻、房屋以及居民的服裝,都是深深淺淺的土地的顏色。好妹站在城墻上等待孩哥一幕,旋繞運動的鏡頭配合廣闊蒼茫的天地,畫面中心是一個身著紅襖立于風中的妙齡少女,如一滴殷紅的墨水點于粗礪的畫紙,女性的柔美與自然的雄壯渾然一體又相得益彰。之后孩哥與好妹一齊在落日中歸家,身影融化在昏黃的余暉之中,走向強敵即日來襲的未知的命運。而一刀仙等人紛至雙旗鎮(zhèn)一幕,一共七名刀客,騎著高頭大馬,從蒸騰的火熱的沙丘高遠之處走來,鏡頭自山丘腳下緩慢而上,刀客的身影背向陽光,勾勒出死神一般的黑暗剪影,馬蹄達達而至之間緊張而莊嚴的氣氛油然而生。
三、 打斗設計
《雙旗鎮(zhèn)刀客》之于一般的武俠電影,在打斗設計上頗具特色。影片雖講述刀客的故事,但真正的打斗場面卻甚少涉及,相反,著力從作為武器的刀、作為要領的刀法和身為刀客的精神進行側面的烘托。
孫海英飾演的一刀仙是雙旗鎮(zhèn)最著名也最邪惡的刀客,出刀極快,一擊斃命,“殺人不用第二刀”。他的出場方式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鎮(zhèn)里的小孩們高喊“一刀仙來啦、一刀仙來啦”,居民皆四散奔逃,不需出手,自已有神乎其技的高手氣派。另一方面,孩哥的父親是有名的刀客,自創(chuàng)了一套“刀譜上沒有的刀法”,然而孩哥自幼失怙,似乎并沒有學到多少家傳技藝,連砍肉也砍得不利索。但他的轉變卻也神奇,高明的刀法需練內功,正如一流的劍法需練氣,孩哥似乎一夜之間掌握了訣竅,一掛牛肉只用一刀便劈作兩半,“刀入肉隨骨而行”、不施蠻勁,流暢的鏡頭與連貫的動作,暗示著一名刀客的誕生。導演這種簡潔有力的表達,在片尾一刀仙與孩哥的決斗時刻最為淋漓暢快。黃土鋪就的狹長街道上,已經橫陳著丈人爹與一名居民的尸體,緊張到凝固的氣氛,寂寥到瘆人的配樂,讓人不由得期待一場大戰(zhàn)。當一刀仙與孩哥兩兩對峙,等待與凝氣尤為鄭重緩慢,而交鋒卻快得晃眼即逝,生死便發(fā)生在一瞬間。導演對于刀客,強調的正是一個“快”字。當看客都還未反應過來,四下寂靜,一刀仙已然跪倒在地,真正是“流沙攪風,游蛇甩尾,手起刀落,血光沖天”。這一場面的安排,導演刻意將正面的打斗過程隱藏于煙塵起落和金屬錚錚之間,淡化了具象的動作,而突出了具有象征意味的結果。打戲不多,可能讓習慣于刀光劍影的觀眾失望,但這一取舍用度,正是導演要刻意表現(xiàn)的身為刀客的精神。雙旗鎮(zhèn)的居民,對刀客既有恐懼也有崇敬,他們來去無蹤,遵守著自己的原則:“眼正,手正,腳正”、“頭不離肩,刀不離身”。尚還是個少年的孩哥,即便被嘲笑,也沒有卸下過腿上的雙刀;一刀仙臨死之際還微笑著問孩哥“你跟誰學的刀法”,并竭力用刀撐著自己不倒下,直到斷氣仍保持著跪立的姿勢,因而也算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刀客;而聲名在外但實際欺世盜名的沙里刀,惡戰(zhàn)結束方才到來,甚至奪下一刀仙的刀謊稱自己將他打敗,相較之下就尤為令人不齒了。
總之,導演何平在影片中的打斗設計,既有戲劇的高度象征技巧,又有古龍式的玄妙色彩。戲曲家關注的是俠客表面的神態(tài)和內在的思緒,至于行俠乃至打斗的過程都一筆帶過(陳平原,2010),給抒情留出空間,甚至借擦拭、撫摸刀具抒情明志。古龍的武俠小說,武器、情節(jié)的設置可謂奇崛詭異以至一種不可思議的景觀,但他之所以為大家,不在于寫武之動作,而是將筆端深入到使用武器的人細致而微的心靈世界之中,在寓言般的故事里藏盡了人生哲學。導演的打斗設計,與他們異曲同工,對一招一式的舍棄,正是對人物描摹的凸顯。沉默的刀客、滴血的利刃,擺脫了武俠電影陷于“打斗”而不能自拔的毛病,留給觀眾的是風格強烈鮮明的人物形象與豐富綿長的精神意蘊。
四、 人物塑造
本片在人物服裝造型上有所革新,厚實的皮毛衣褲,映襯出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于很多武俠電影中出現(xiàn)的樣式化強烈的服裝和武器,刀客與其他刀客以及小鎮(zhèn)居民,在穿著上并無多大差異,他們的不同,正在于以上提到的內在氣質。導演要求孩哥的飾演者一定要是練過武的人,最后找到的高偉是全國少年刀術冠軍,眼睛晶亮有神,演員的抉擇也體現(xiàn)了導演的這一匠心。
影片拍攝其時正值中國電影面對票房滑坡而進行面向娛樂化和類型化的市場轉型,何平導演的這一部影片,應當是一個有益的具有示范性的嘗試。并且,作為首部在國際影壇頗有斬獲的武俠電影,《雙旗鎮(zhèn)刀客》在幾乎在各類文化背景的觀眾群體中均能找到其心理基礎。在中國俠文化傳統(tǒng)的早期,有這么一群身份不明的游俠,他們可能是卿相,更可能是平民,他們落拓不羈浪跡天涯,“利劍手中鳴,一擊而尸僵”(曹植《結客篇》),“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俠客行》),深受文人騷客的歆羨與追捧。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游俠因其“以武犯禁”,被認為“不軌于正義”,在穩(wěn)固的社會秩序建立后很難再有自由的生存發(fā)展空間,不得不放逐四海。這也正合了影片結尾,孩哥與好妹各乘一馬遠走他鄉(xiāng),“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他們的背影在夕陽中孤單而倔強。在近代日本也曾有一群“浪人”,他們是失去主人的武士,在黑澤明的鏡頭下,他們往往出于義憤卷入爭斗,又在獲得勝利之后不得已繼續(xù)去游四方。而在西方,既有西部牛仔以至游騎兵(Ranger)傳統(tǒng),又有佐羅(Zorro)這樣“國民”俠者,他們穿梭在廣袤大地間的小小城鎮(zhèn),勇闖天涯。導演何平竭力營造的位于中國西部的“西部”,風蝕的山丘、漫天的黃沙、奔騰的馬匹,正是這一類型片最鮮明的視覺譜系,身藏絕藝、動輒出手的粗獷刀客,正是最典型的人物設定。
但這些還不足以充分說明《雙旗鎮(zhèn)刀客》在中國的武俠電影史上的獨特性,對比此前、同時期與此后的中國武俠電影,才能略見端倪。雙旗鎮(zhèn)的刀客,舉手投足對傳統(tǒng)文化的觀照并不多,也沒有儒釋道家對佛性或是悟道的皈依;沒有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基于“去勢”焦慮的香港電影中,那種嗜血的廝殺與無奈的悲涼;沒有張藝謀的武俠電影中合于傳統(tǒng)文化又幾經重構的儒俠風范;也沒有徐克的武俠電影中,光怪陸離的意識空間和遲疑猶豫的愛恨糾纏。正如香港影評人所講,它“一改武俠片的傳統(tǒng)思維”?!峨p旗鎮(zhèn)刀客》中,孩哥突然出現(xiàn)在大漠里,最后又走向大漠的深處;他為尋找素未蒙面的未婚妻而來,又在找到之后相攜而去;他身為孤兒,已帶喪父之痛,丈人爹為阻止一刀仙而死,他又帶著喪父之痛而去;他本不身負國仇家恨,是為了今人看似奇怪的約定來到雙旗鎮(zhèn),失手殺了二爺結下大仇,在了結了一刀仙后便又翩然離開雙旗鎮(zhèn)??傊鼍壓臀渌囋缬汕耙蜃⒍?,情愛與存亡如何發(fā)展,卻又巧合機變。小鎮(zhèn)里的生死契闊,似乎只是一瞬間。他流浪而來,然后又流浪著走向遠方。
可以說,這部影片講述的,不是一個大義凜然的英雄故事,而是一段流浪不羈的個人生命史,一段難以復制的歷險。它塑造的,是合于浪漫自由精神的游俠形象,也是各有愛憎善惡的個人形象。這里的刀客,并非郭靖一般“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甚至通過對人性劣根性的反思,暗示了如沙里飛這般“大俠”的墜落),而更像是自掌命運,追求獨立人格及自我價值的“行者”。以天地為場面,以小鎮(zhèn)為結點,身為第五代導演的何平,他飄逸又質樸的想象,在某種程度上給這部影片賦予了作者電影的氣質。
參考文獻
[1]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87-447.
[2]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19.
[3]曹植游俠詩評[Z].
2 ) 重溫依舊是經典
高偉、趙瑪娜,孫海英。導演何平。本片獲獎無數(shù)。
聊這部電影要從“小時候”說起,不知不覺,這三個字我也這么自然的信手拈來。
武打片,小時候記憶的武打片是分階段、分檔次的,
少林寺、南北少林、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是一類,
張徹的大上海1937、過江龍、西安殺戮等等是一類,
王群時期的動作片俠女十三妹、神丐、金鏢黃天霸是一類,
武林志自己算是一類。
鷹爪鐵布衫、太極神功、忍無可忍、碧水寒山奪命金等香港動作片是一類,
險惡江湖逍遙劍和飛天神鼠是一類。
《雙旗鎮(zhèn)刀客》是個另類,不屬于任何一種類型。沒見過動作這么少,而又特別好看的武打片,不但如此,當時大家還競相模仿,把2個小木頭刀綁在腿上,也玩刀客的感覺。
這次找到個版本下載,質量很差,如同槍版,還有閹割,片尾孩哥和一刀仙的對話,少了一句。女主角趙瑪娜的露點戲勉強可以看到一眼。
今日再看本片依然很不錯,打斗的氣氛渲染的很好,有古龍的風范,或者說,這部中國的西部片看起來和美國的西部片很相似,只不過把刀和槍對調了下。最后玩的都是決斗。
場景拍攝的也很美,播放遠景的時候,我都驚嘆,這個雙旗鎮(zhèn)是怎么造的?
本片應該是中國第一部西部片吧。
3 ) 這電影是真正的藝術品
我老婆最大的成見就是電影很低級。
我最大的成見是話劇很低級。
這是個很好很好的電影,藝術品。
故事似乎并不出類拔萃,但化成圖像讓你看時,卻完全帶著另一種感覺,好像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不可用文字或靠講述傳遞的豐滿、真實的體驗。
配樂是很有意思的,有些做作,配合著風格迥異的鏡頭變換給人段落分明之感。我想這樣達到的效果似乎是在把一段段聯(lián)想、腦補硬塞給觀看者,很奇怪的體驗。我沒法在看著主人公趕馬的慢鏡頭時不暢想著他此刻的心境為何。
演員的表現(xiàn)是天然的,有些“呆”,木訥,使其在我眼里獲得了一種“真實”的力量。這個電影讓我強烈的發(fā)覺,對演員長相的選用,是非常重要的,幾乎是核心重要的。他們的臺詞太少了,也幾乎談不上演技,眼神永遠是直勾勾的、硬呆呆的,和一片烈日熏烤黃土的環(huán)境別無二致。他們承擔的角色幾乎完全依附在其相貌之中。一秒鐘的幾乎是定格的面部特寫鏡頭便傳達了此時人物心理的全部內涵。
劇本是無懈可擊的。人物每一個表現(xiàn)的理由都在某個動作里交代了,而每個動作都是有用意的。因此這電影成了某種提純再提純的化學制劑一般,擁有表面干枯的、沉穩(wěn)的、靜態(tài)的、內部暴烈的感染力。
對戰(zhàn)時刻的處理是獨特的,一閃而過。甚至在決戰(zhàn)之時揚起黃沙,完全看不到蹤影,只為你放出音效。不能用“寫意”這個詞形容,而該用“隱去”。因為我反而覺得這樣的決斗場景的表達是再“寫實”不過的了??梢赃@樣推理,真正習武的人,其肢體動作是常人無法用眼睛分辨的。在見證者的當時的眼里和后來的回憶里,對決者的廝殺就是電光一閃間的過程,留下的只有對氣氛的感知。
小新娘子的紅棉襖是符號化的,是美得抽象的,是人性永恒的對美好追求的完美標的,是無須另加解釋的。她插著袖子從街坊間走過,她站在黃土高墻上望著,她美不勝收。
那直言死“諫”的老漢,這角色的出現(xiàn)是深刻的;那醉了一夜的鐵匠,是深刻的;夾著尾巴做人的丈人爹死在了第一位,是深刻的;“沙里飛”的奸猾事故是深刻的;男孩的哆嗦和大汗是深刻的;女孩在聽爹說了“提親”之后對男孩態(tài)度忽然的轉變是深刻的。我這里說的“深刻”,其實就是“極復合人生經驗”的意思。
題外話,有人說導演何平,在后來的《天地英雄》里讓佛祖顯靈滅了壞人是個敗筆。我極其厭惡這種說法。他們說這部《雙旗鎮(zhèn)刀客》的現(xiàn)實感是力量無窮的大作,因而遺憾看到何平在《天地英雄》里破壞了自己的悲觀主義理念。這種說法同樣只是一種“編排”,本不值一駁,因為任何一個被電影攝住注意力的觀眾都會得到享受,而這享受與“現(xiàn)實”還是“不現(xiàn)實”根本無關。本來都是編出來的事情,哪里來的“現(xiàn)實”和“不現(xiàn)實”的區(qū)別呢?任何創(chuàng)作都是一樣的,如果你要純粹的無可辯駁的“現(xiàn)實”,那就不要提創(chuàng)作。
4 ) 西部江湖,神奇刀客 ——之同類型電影的比較研究
【內容摘要】武俠,始終都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種影片類型?!峨p旗鎮(zhèn)刀客》作為一部中國西部的武俠片,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它有別于金庸與徐克在人們心中建立起的“武俠”世界,運用西部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huán)境,為人們建立起了另一種別樣的“江湖”,同時也詮釋了一種新的精神——覺醒的力量!。
【關鍵詞】 武俠 刀客 普通民眾 力量 覺醒
《雙旗鎮(zhèn)刀客》是何平導演1990年的作品,影片風格獨樹一幟,與此前和此后的武俠片都有很大差別,風格上具有濃厚的中國西部農村色彩和日本劍俠片味道。本片是第一部引起世界范圍內重視的中國武俠片,得到了眾多同行業(yè)人和影評人士的高度評價,該片先后獲得1991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1992年東京第三屆夕張國際驚險與科幻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大獎,1992年香港第十一屆金像獎十大華語片獎,1992年第五屆《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yè)映演類年度大陸優(yōu)秀電影獎,1993年第四十三屆柏林電影節(jié)國際影評獎。本片是第一部引起世界范圍內重視的中國武俠片.為中國西部武俠片,乃至是整個西部片的發(fā)展都帶來了無限的前景。(274)
雙旗鎮(zhèn)是西部荒漠上一個孤零零的古老堡子,“一刀仙”兄弟二人因在村子里橫行霸道,使鎮(zhèn)子里充滿神秘和恐怖。小刀客孩哥遵父遺囑,為接“指腹為婚”的小媳婦,尋覓到雙旗鎮(zhèn)。未婚妻好妹和她開客棧的父親瘸子對孩哥非常冷漠,但礙于情面,留他當了客棧的伙計。一天,“一刀仙”的胞弟二爺在客棧喝酒,看上好妹欲施強暴,孩哥挺身而出殺死了“一刀仙”的胞弟?!耙坏断伞甭動嵹s來,為弟復仇。孩哥從小隨父習武,練得“關西無極刀”法,從未嘗試,兩強相峙,一陣狂風卷過,“一刀仙”成了關西無極刀下之鬼。日出,孩哥騎馬帶著好妹離開了神秘而恐怖的雙旗鎮(zhèn)。(258)
作為一部中國的西部武俠影片,當然,它的人物設置也就富有了濃厚的西部味道,比如片中的人物有“孩哥”、“好妹”;還有直接以形體缺陷而得來的綽號,比如“瘸子”;讓人一聽就覺得神通廣大的“一刀仙”;“沙里飛 ”更是一個給人一種西部荒沙味道的神秘人物。這并不比另一位武俠導演徐克作品中的“令狐沖”、“任我行”、“江南鶴”、“向問天”等名字叫起來更讓人有種蕩氣回腸的江湖情愫,但也頗具魅力的征服了眾多業(yè)內人士和廣大觀眾的眼睛。另外,它還告訴我們“江湖”無處不在,即使是荒蕪的沙漠。這也正驗證了笑傲江湖里的“任我行”所說的那句話“江湖!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
“刀客”,以刀為武器的江湖勇士。在刀法上有所成就并多用此行俠仗義的武人方能當?shù)闷稹暗犊汀敝械摹翱汀?。在本片中“孩哥”自然是最后的“刀客”。他代表的是一種正義的力量,這種正義的力量起初是潛在的,并不是很強硬的貫穿于影片之中。比如,在答應了村民與“一刀仙”決戰(zhàn)之后,他找到“沙里飛”懇求幫助。但是“沙里飛”是個地痞無賴,等到決戰(zhàn)之日,沒有應約。面對敵人,此時的孩哥就顯得異常的緊張和不知所措。這種直觀的反映正詮釋了他初出江湖,遇事心驚的一面。而且,導演這樣安排也是合情合理的。試想,一個少年面對即將是血腥殺戮的場面,如果面不改色,那就很容易讓一種強大的“仇恨”情緒占據(jù)人們的內心。這也更高明的反駁了類型武俠片中以“復仇”為主線的一貫模式。任何形式的武俠片所倡導的思想始終是“行俠仗義,替天行道”,而不是“仇恨的輪回”。
拿刀的俠士稱謂“刀客”,拿劍的俠士自然就可以稱之為“劍客”了。劍是禮器,代表正直、仁義等,用起來飄逸、輕捷,同時也暗示著中原地區(qū)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深刻。刀不同,刀為兇器,稱之為百兵之膽。用刀者舞起刀來,刀風呼呼,寒光逼人,只聞刀風,不風人影,勇猛威武,雄健有力。所以刀客還代表勇者。所以,“劍”多用于表現(xiàn)我國中原背景的武俠片中,與之相比,“刀”出現(xiàn)在“西部江湖”中就更具有表現(xiàn)力——分別用刀的“勇猛威武,雄健有力”和用起來的“刀風呼呼”聲來表現(xiàn)西部人物性格的豪放和環(huán)境的惡劣。這種表現(xiàn)方法無疑體現(xiàn)出了創(chuàng)作者高明的敘事手段。
“一刀仙”所代表的那股力量是江洋大盜,對村民來說,是一場暴力的災難。而“沙里飛”這樣的人只能算是個貪婪、無賴的小人,打著威名和偽善的面具來欺騙百姓?!暗犊汀边@個稱謂他們受之有愧。但同時,這種類型的人物在武俠片中幾乎都有設置。
與大多武俠片相比,本片并沒有用大量打斗的動作來展開敘事,偶爾的一點打斗戲份也不像其他武俠片那樣動作輕盈唯美,陣勢強大,但這并不絲毫影響影片的表現(xiàn)漲力。情節(jié)簡約的得就像“出刀,揮刀,收刀”的一次過程 ,懸念設置的細微含蓄,就像孩哥與好娃彼此艨艟的戀情,二者結合起來可謂相得益彰,它讓人感到有一種隱忍的力量在蠕動。
影片除了擁有一般武俠片一貫的恩怨情仇模式之外,還著力描寫了底層民眾的普通生活狀態(tài)。本片成功的將“基層民眾”的力量和精神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許多情況下人們所說的‘底層’分為精神的概念和物質的概念。首先是指那些在物質上匱乏的人們,在經濟活動及經濟關系當中,他們屬于受損害的弱勢群體。不乏有人認為——在這個公正受到侵害的地方,便有可能積聚了更多正義的力量,聚集更多的理想和希望。然而,底層的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底層人們的精神狀況是一個怎樣的面貌?”①本片以武俠的題材描寫了生活在貧困環(huán)境下的普通民眾的精神面貌,即自私自利,膽小怕事,安于現(xiàn)狀。正因為“在這個公正受到侵害的地方,便有可能積聚了更多正義的力量,聚集更多的理想和希望”,“瘸子”覺醒了,為了解救孩哥,他沖著“一刀仙”大喊:“你兄弟是我殺的!和別人沒關系!出刀吧!”;鐵匠覺醒了——“他還是個孩子,要報仇,等他長大了也不晚。……殺一個孩子,有失你大刀客的體面”;最后,就連瘋子也想助孩哥一臂之力,他看到不能坦然自若的孩哥就往他的頭上澆了些酒,然后自言自語的說:“我就是‘沙里飛’!我沒喝醉!”但結果是他們都死在了“一刀仙”的刀下。
“覺醒”是一種讓人震撼的力量。以往的武俠片通常都是在描寫“高手”的江湖,走的是極力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的道路,很少設置這股特殊的力量。普通民眾只不過是那些“高手”們刀劍下的犧牲品。一部只有“武林高手”在不停的殺戮的武俠電影是不足為贊的。最偉大的力量應該是廣大普通民眾覺醒的力量。而本片在這一方面的大膽嘗試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當然雙旗鎮(zhèn)刀客的好不僅在于它所營造的視覺沖擊力,而更在于它粗線條的勾勒下飽滿豐富的人物性格內涵,孩哥三次出刀表現(xiàn)出來的成長涵義,好妹一瞥紅色在全片灰黃基調下代表的生命力,沙里飛的裝腔作勢,二爺?shù)膰虖埌响?,一刀仙的絕然冷酷,鎮(zhèn)里人自私冷漠的看客心態(tài)以及最后的轉變,集體構成了西北風情濃郁的刀客傳奇故事
他正當少年,就習得一身武藝;他沉默寡言,卻能行俠仗義;他處世不深,但已決心江湖。
流沙攪風,游蛇甩尾。
孩哥騎馬帶著好妹離開了神秘而恐怖的雙旗鎮(zhèn),去了遠方,那是他心靈始終朝向的地方,是他心中的燈塔,其間凝聚著他的愛、他的痛,凝聚著他
對于生命的嚴肅、愛惜和珍重。
【參考文獻】①摘自《我們時代的敘事》——翟衛(wèi)平
5 ) 30年前的一次山寨版混搭
武俠片,西部片,劇情片?古龍,七武士,正午?或者是,披著百衲衣的關于俠義道、民族性……或者某種玄學的反思片?
看得出來,編導看過不少電影,至少比大多數(shù)人(比如我)多。不過,多數(shù)人應該比編導克制:自個兒不明所以的雞湯,不會急著端出來。
最后的三個義人俠士(瘸子,鐵匠,酒鬼)死得神乎其技,毫無邏輯,徹底服務于編導的“理念”…… 這算得上合格的劇情片?!
至于其它,拍攝剪輯等等,粉絲都說不怎么樣了……
裝模作樣、煞有介事,確實唬到不少人了——不明覺厲啊!
也有說“91年,別苛求”的。那么,它怎么面對1980年代的那一批批的真正好電影呢?當然了,現(xiàn)在的影視劇更是啥也不是了!
最后,打分不容易。如果說,它是一個成色不足的習作,倒是可以給個7分,鼓勵一下;如果說,它油滑而腐朽,誤導業(yè)界和觀眾,那就5分往下了(就像張陳兩位大導演,偽思考,假電影)!
6 ) FIFF11丨DAY9《雙旗鎮(zhèn)刀客》:獨屬于中國西部的武俠傳說
第11屆#法羅島電影節(jié)#無人知曉單元第9個放映日為大家?guī)怼峨p旗鎮(zhèn)刀客》,下面為大家?guī)砬熬€原始人民們粗獷豪放的評價了!
KIDult226:
粗糲、原始、極富生命力。
果樹:
有中國西部的獨特風味,剪輯問題比較多。
法羅島帝國皇后:
電光石火間,生死已定,沒有那么多花哨過場,粗野的原始生命力。
張瀛:
大陸經典武俠片,一道命運之光穿過刀鋒,穿越時間。他以持續(xù)的矛盾心理面對自己的命運。
曲有誤:
風沙盡處即是命運決斷之時,沒有繁文縟節(jié),有的只是快意恩仇,所有的粗糙,懦弱,搖擺,假義都在這里頑強的延續(xù)下去。
kc512:
眼正,手正,腳正,是時代最大的悲劇。和1952年的正午有曲同工之處,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勇勐,而是因為他們走頭無路。
野凡:
中國的西部電影,劇情脈絡非常清晰,雖然故事內容簡單了些,但卻頗有氛圍。比較可惜的是,全劇的打斗都是一刀切,最后的終極決斗居然被一陣風沙給擋了,武術指導完全可以不要了。
RIVER:
影像粗糲而不乏質感,人物粗獷而不乏瀟灑,情節(jié)酣暢而不乏智趣,原始更生猛,中國西部武俠片的典范。寥寥數(shù)筆對于小鎮(zhèn)群像的描摹堪稱絕妙,結尾的處理更是升華了電影。這才是江湖,從來不是只有快意和超然,而也是一片混沌中的袖手旁觀,是一往無前的生死搏殺,是對義的背叛,是對情的堅守,是一刀決出的勝負,也是一馬揚起的風塵,大漠蒼茫,黃沙漫天,刀光劍影的地方才有故事,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
我略知她一二:
武俠的要義從來都不是武而是俠,在這個俠肝義膽的世界里,武功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比起精神的傳承,比起江湖的傳說,仿佛并沒有人在意一招一式的汗水衣襟。尤其是在這個硬土漫漫的古堡中,一切愛與恨都是那么的天然而純粹,一騎絕塵之下是塵土飛揚、血染黃沙,一車人馬背后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雙旗鎮(zhèn)不僅有好人,大漠里也不止有刀客,一個個飽滿而精彩的人物讓人稱嘆,民間多勇士,江湖無高手。
子夜無人: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式武俠大片,茹毛飲血的環(huán)境,風餐露宿的命運,復仇的種子如同星星之火,人物的廝殺碰撞全是頃刻之間冷冰冰的手起刀落。動作和套招都是被弱化的,最關鍵的決戰(zhàn)里甚至掀起風沙遮蔽了過程的發(fā)生,電光火石之間就可以決出生死,由此被強而有力推出的正是那種原始、粗礪、生猛的氛圍,將風格化做到極致。刀有刀的哲學,人也有人的哲學,有些人可以為了心中需要守護的安寧和正義、雖刀在前方而人亦往之,有些人就牢牢地坐在那里、看著面前的人一個個倒下照樣一步不移方寸不讓,有些人最后被擊敗、已經血流如注但依然抱著手里的刀不肯倒下。無論善惡,都在這片土地上發(fā)出徹骨的絕響。
#FIFF11#DAY9的無人知曉場刊評分稍后會為大家釋出,請大家拭目以待了。
何平導演今日逝世,哀悼~~有這部作品,足夠影史留名了!
漠北荒原,雙旗飄揚,匪盜猖獗,老少不爭。有一刀客,人稱孩哥,手起刀落,大開大合。收刀入鞘,一擊斃命,事了拂身,無功無名。
華語電影有三種江湖,一種是《臥虎藏龍》布爾喬亞式的;一種是《英雄》士大夫式的;一種就是《雙旗鎮(zhèn)刀客》粗糲、苦難、魯莽的平民式的。
這才是中國大陸真正的武俠片、西部片,粗狂、渾厚、男人味兒十足又不乏細膩感。曾經國產武俠也可以這么精彩的,可惜現(xiàn)在。。。還是小時候看過的片子,略隔時日又看過幾遍,昨晚央6重放,只看了個開頭,有點可惜。
孫海英居然是這部片的真正主創(chuàng)??!A死神斗篷B一刀致命C西部片風格(居然還放七俠蕩寇志的音樂跑馬)都是他的想法
看的時候一直在心里暗自慚愧,真的慚愧??!今天才能欣賞這部牛片。真的感覺張徹的東西第一次黯然失色了。應該是中國武俠片的一座高峰了,雖然后來者精彩紛然,但是它依然像一桿旗!
真的非常有武俠范兒的大陸電影,那時的電影人真是挺有抱負的,故事講得飽滿,人物性格鮮明,都立得住,真不容易。西部的背景也用得很臟很糙很夠味。
西方西部的槍,東方西部的刀。攝影和節(jié)奏有些賽爾喬·萊翁內作品的感覺,如《西部往事》卻沒有后者神級的配樂; 雖然算是中國的武俠片類型,可武打部分卻像是日本的武士片,有些黑澤明《椿三十郎》《用心棒》的影子,卻沒有后者精彩至極的故事;不過,這樣別具一格的作品在國內也算是獨樹一幟的存在了!
大漠黃沙夕照,雙旗古鎮(zhèn)人家,少年花兒牧馬。一刀誅仙,與子攜手天涯
我很驚嘆,110萬人民幣居然拍出了這樣的電影?。〈竽聼?,長河落日……很高興能看到電影頻道的《流金歲月》里請到孫海英和那個演孩哥和瘸子的演員。瘸子之后還是演瘸子,孫海音就此成名,小孩子之后再也沒有演過戲,當起了導演,呵呵,一切不過是18年前……
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來到雙旗鎮(zhèn)領媳婦,眼看婚事無望只能在店里干著苦活。一次土匪要強奸他未來的媳婦,他作為刀客拔刀把土匪殺了。此舉得罪了大土匪,而招致了一場決斗,那一段決斗的場景甚是經典,確也是一個孩子成為刀客的過程,從此雙旗鎮(zhèn)刀客長大了
類似《正午》的環(huán)境、橋段設計、緊湊的劇情、荒漠、寡語、刀客、仇殺、加上臉頰上標志的高原紅,攢出了大陸最寫意的西部片。孩哥其實只動了一次手中刀,以氣御刀,嗖的一下,沒等看清招式,半扇豬肉已經迎刃而解,鎮(zhèn)住了準老丈人,結尾那一刀的風情更是隱藏在風沙中,大有古龍只可意的小李飛刀神韻
大陸武俠片里的最頂級作品,沒有之一。何平在1991年帶來了一部毫無征兆的電影,在它之前與之后大陸都沒有出現(xiàn)類似風格的武俠片,它的獨樹一幟堪稱驚艷,也必須被載入電影史冊。內容不過多評價,故事雖簡單但情節(jié)十分精彩,美術方面效果極佳,整體給人一個酷字,并且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人性,另外好妹好美
我們的西部片,與世界其它地區(qū)相比,我們有氣,我們有俠,我們注重內功,沒有多少刀光掠影,但獨一無二。這份氣源自中國武俠精神,盡管形式借鑒了別人,但內在不輸《關山飛渡》、《七武士》、《正午》、《荒野大鏢客》、《日落黃沙》。頭不離肩、刀不離身,這是西北大陸的雙旗鎮(zhèn)刀客,這是中國正宗的西部片!
好愛電影里面的少年與少女。少年是英姿颯爽的,能跑馬,能甩刀的少年;少女是圓臉大眼,吃的多,干的多的少女。如今鎮(zhèn)子不在,少年與少女已不是當年。
有一種將劍戟片置換到中國西部大沙漠的錯覺,但僅僅是錯覺而已…劍戟片遵循著嚴格的動作設計,并非只是營造拔刀前的緊張感與情緒。完全無法接受在結尾高潮對決的瞬間,用飛舞沙塵、局部特寫、快速剪輯來遮蔽一切的手法。即毫無誠意可言,也缺乏對動作的理解。這和胡金銓式省略剪輯所營造出來的形而上的意境與新的女性身體性全然不同。當然,如果從反類型片的意義上,作為偽武俠片的本片還是“成功”的。但如果將其理解為一種新的武俠美學風格的開啟,只怕是種對港臺武俠片的自卑情結的某種心理投射,或者說在武俠片衰落的90年代里的一種懷舊情結吧…
沙里飛很有意思,油頭滑面表里不一,但編劇通過鏡頭和細節(jié)告訴你而不是通過對話,比現(xiàn)在電影里用旁白或者對話簡單粗暴地灌輸給觀眾這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要高明太多了。孩哥也好,一刀仙也好,能明顯是學美國西部片甚者是港臺武俠片的,但沙里飛這樣的卻不不多,是本片的亮點啊~~
絕對是最好的國產西部片之一。鮮血四濺的拼刀和露點強奸戲還有點CULT意味。對鎮(zhèn)民和沙里飛的刻畫深刻揭露了國人的劣根性。甚至有“過度詮釋”者說其劇情有對學潮的政治暗喻。結尾對決堪稱神來之筆。遺憾的是底氣過軟,差那么一股灑脫豪放的“西部”勁兒。四星半//20170524資料館大銀幕
8/10。拍得繪聲繪色!不說躍馬揚鞭奔騰荒漠的大全升格鏡頭,也不說“待煙霧散開決斗已?!钡母叱碧摶幚?,關鍵是性別關系和鎮(zhèn)民群像塑造:女性在展示身體上表現(xiàn)反抗(孩哥偷看洗澡印證她屁股有痣,決戰(zhàn)前夜又問了相似問題),反派連殺馬匠、瘸子丈人和瘋子再歩向孩哥,性啟蒙和等待恐懼中激發(fā)男性潛力。
電影將古龍武俠的冷峻風格融合到了一個簡單的江湖故事里,有型有格,只是欠雕琢,是一部帶有明顯黃土地特色的中國西部片。電影像一個微縮中國,形形色色的人物綜合起來就是民族復雜特質的縮影,隱忍與自私,無畏與圓滑,耿直與謊言。雙旗鎮(zhèn)雖小,卻將中國人的集體性格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