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樂不錯
也不知道是我沒心肺還是笑點太低,至少前面一半實在搞笑。后面悶一點也正常,回憶么,就跟木糖醇似的,剛開始嚼還挺甜,嚼多了就得口吐白沫。
配樂很喜歡。There Is An End還好,Mulatu Astatke那幾首,和甘肅的苦水玫瑰以及白河的木瓜酒一樣,都屬于得不到能把人撓上墻去的野種,不是一般地給勁。
2 ) 寂寞人生
幾天前,我曾經跟形式主義的貓一起去上海交大參加一個活動。走在校園里的學生們中間時,我們彼此調笑說,看上去我們跟周圍的學生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其實不是的。他們的面容看上去也許要比我們菜色一些,但我們的心卻已經比他們蒼老很多了。
形式主義的貓認為,以我現在這種年紀,“蒼老”這種說法,聽上去未免有些矯情有些陳腔濫調。但我覺得這是事實。離開校園已經接近5年時間了,5年時間也許不長,但真的并不短。5年前的我,迷戀存在與存在者此岸與彼岸結構與解構這樣的字眼,5年后的我,一看到這樣的字眼就呵欠連天。電影也一樣,塔科夫斯基基斯洛夫斯基戈達爾之類的名字,對現在的我而言,遠遠不如周星馳昆汀塔倫蒂諾科恩兄弟來得有吸引力。
我已經厭倦了思考。所以在看吉姆·賈木許《破碎之花》前,我多少是有些猶疑的,不是懷疑電影本身,而是對自己沒有信心。
電影是以一個長鏡頭開場的,攝像機跟著郵遞員移動,在迤邐的小路上,人物時遠時近,仿佛時空的拉近與延伸。這種明顯的賈木許式“胎記”加深了我的擔心。不過,就在我?guī)缀蹙鸵J定自己一開始的懷疑將成為事實時,電影卻開始朝著一個典型的主流式引人入勝的方向前進了。
郵遞員把一封沒有署名的粉紅色信件投進了一邊看《唐璜》一邊回憶自己半生風流韻事的單身中年男人家中。這個叫做唐的男人從未想過婚姻,也不想對任何人任何事負責,可是那封沒有署名的粉紅色信件卻告訴他說他有一個從未謀面的19歲的兒子,這個兒子現在要來找他了。生活雖然早已將他磨礪得波瀾不驚,但天上掉下個兒子這種事,還是讓他心生微瀾了。于是他“上路”,去敲開了他20年前的一個個女友們的家門……
這樣一個目光已經呆滯的男人,他20年前的女友們會是怎樣的?他跟他們又發(fā)生過怎樣的故事?再次見面會發(fā)生什么?這樣的故事相較于賈木許以前那些形式窮酸的電影,無疑要饒有趣味得多。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故事卻一點都不熱鬧。唐去了5個地方,5個女人各不相同,有的歡迎有的尷尬有的冷漠有的憤怒,還有一個已經塵歸塵土歸土,但每個女人卻都似乎還與他有某種若有若無的聯系。漫不經心的敘事,不動聲色的幽默。我們看到了整理抽屜專家和她的叫做洛麗塔行事風格也果然洛麗塔得很的女兒,經營房地產的金發(fā)女人和他的英俊丈夫和他們刻意營造的恩愛生活背后的平庸,故作神秘的動物溝通專家和她的寂寞人生,生活得與世隔絕的暴躁女人和她的一拳可以把人打婚的丈夫,還有花店里潛在的艷遇。但是,我們什么都沒有弄懂,甚至連唐是否有兒子、那封信是否只是一個惡作劇都不得而知,只有房子里的花開花敗可以證明,所有的一切確實已經發(fā)生過。
說不上來究竟是真實還是荒謬,只有寂寞如影隨形。賈木許還是那個賈木許。
形式主義的貓說得對,“蒼老”這樣的字眼實在過于矯情過于陳腔濫調。5年時間算個狗屁,20年也不過白駒過隙。人生如花,花開之后終究破碎,所有的因緣際會一場熱鬧,過后還是各自回家睡覺。世界看你你看世界,彼此從來都很陌生,只有寂寞是堅持的惟一方式。
3 ) 關于生命的一些囈語
我不知道我因為什么而從音像店老板那里接過了它,也許是因為它的名字吧,破碎之花,總讓人有一絲遐想,這樣含蓄的哀愁的名字下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導演是吉姆·賈木許,雖然久聞大名,之前我卻沒有看過任何一部他的作品。
不過這并不重要,從故事的一開始,我就知道,這會是一個簡單卻清雅的故事。清脆的打字聲后,影片徐徐拉開序幕,黑幕中,關門聲,汽車駛在路上的聲音,然后,鏡頭定在一個郵箱上,一雙手伸進了屏幕內,打量了一下手中的信,然后輕輕地把它扔進了郵箱。隨之歌聲漸起,緩緩的音樂,淡淡吟唱的人聲。
“Words disappear,words once so clear,only echoes,passin' through the night.
The lines on my face,your fingers once traced,fade in reflection of what was.
Thoughts rearrange, familiar now strange, all my schemes driftin' on the wind.
Spring brings the rain,with winter comes pain,every season,has an end."
聽到這樣的歌詞,再配上信在郵遞公司里有條不紊的流水線畫面,我不禁感受到了一絲淡淡的憂傷,一絲歲月的力量。
故事以一個年老的男人收到了一封粉紅色的信開始,這個年老的男人叫Don,單身,沒有子女,生命中曾有許多女人。某天,他收到了20年前某位女友的來信,被告之他有一個19歲大的兒子,已經離家出走,很有可能是來尋找親生父親。這封信沒有署名,唯一顯眼的只是一個粉紅色的信封,和粉紅色的字?;蛟S是因為鄰居的慫恿,或許是因為剛被現在女友拋棄而突如其來的寂寞,又或許是想探清楚究竟是哪個女友寫的信,他踏上了去探訪舊時的女伴的旅途。
故事從這里開始仿佛有些像偵探故事,我也一度尋找探訪途中的線索去猜測究竟是誰寫了這封信。只是,到了Don去墓地看望一個已故的舊情人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其實是誰并不重要?;蛟S這只是一個引子,引出了二十年前那些曾經朝夕共度過的女人的現在。Don也許應該感謝這封信,提醒了他對生命生活的重新關注。
五個女人,五段迥異的生活經歷。形形色色的二十年的人生因為了他的探訪而串在了一起。二十年后的她們,有的成了寡婦,女兒也已長大,已經成熟到可以勾引他,有的成了富商的妻子,刻意表現的愛意卻無法掩蓋厭倦疲憊的感情生活,有的從滿懷律師理想變成了與動物的交流學者,有的甚至窮困頹廢,話語粗俗,有的則已結束了生命,長眠于地下。唯一相同的是,她們的臉上都不可抗拒的刻上了歲月劃過的痕跡。
如此清新的情節(jié)就像一部公路電影,像在午夜品著一杯淡淡的茗茶。事實上它也確實有點像,當車駛在公路上時,從后視鏡中看到駛過的蕭長的道路,與兩旁無聲無息的樹木,當渺小的飛機在空曠構圖的一角飛起飛落,體會到的是一種漂泊無依的孤獨感,一種生命的孤獨。我沒料到賈木許清新的影像背后竟有如此攝人心扉的力量。
影片里很多地方都點綴了年輕生命的畫面,有意或是無意的,剛出發(fā)時在機場里等候的年輕女人的細長的腿,他當年為富商妻子照的清澈的照片,動物交流學者的女助手,和花店里善良的小姑娘。我無法揣測導演真正的意圖,不過我想,Don看到她們,是不是無意中想起了二十年前那些同樣尚處生命青春的女人們?
影片中有一個特殊的角色:粉紅色。源于Don的鄰居提醒他去見舊日情人時一定要送一束粉紅色的花。而粉紅色在影像里也無處不在,粉紅的手機套,粉紅色的睡衣,粉紅色的名片,粉紅的摩托車,粉紅的打字機。也許這種顏色應該是大家都懷念的美好的顏色吧,粉紅鮮嫩的生命,誰都曾經擁有過,但卻如此嬌弱,不知不覺中早已凋零,只留下了一些破碎的片斷,和一種情緒,一種阻擋不了的時間流逝。
Don回到家里一覺醒來,我并不清楚此時此刻的他正在想著什么,當疲憊的游離的目光,不經意看到壁爐邊凋落一地的花瓣,他眼神遲鈍了,然后刻意地避開,襲來的是無盡的生命孤獨和無奈。
直到最后,影片依然沒有給出明確的結尾,但最后與年輕人談話的那一段,無疑是導演意圖要通過Don的口告訴我們的,”The past is gone,I know that.The future isn't here yet, whatever it's going to be. So, all there is this.The present." 盡管道理簡單,但我們又有多少人真正感受到了這些?
或許還是當Don安靜地坐在Michelle墓前,獻上精心裝束的粉色玫瑰,更讓人感受時間對生命的殘酷吞噬。也許只有面對著墓碑他才能想象她還是那個20年前眼波流轉的小姑娘,只有對著墓碑他才能一如當年那樣對著她輕輕地叫聲“Hello beautiful”,對著墓碑他才能靜靜地用淚光遺憾過去。
花凋了,蜷曲著,
莫等到對生活深深的倦意,再去懷念粉紅。
4 ) 《破碎之花》尋訪往事的哀傷長途
題記:
花開就有花敗時,愛情也是這樣,相愛總是希望永恒,卻往往在中年時候發(fā)現擁有是如此的稍縱即逝。
―――卡夫卡·陸(KavkaLu)
http://www.minimamoralia.it/uploaded_images/broken-flowers-760396.gif吉姆·賈木許(Jim Jarmusch)的電影總是彌漫著對于時間流逝的傷懷,本片也是如此,它只是一些記憶的片段突兀出現在回眸時刻的眼眶,這種追憶和期待成為中年人耿耿于懷的無奈,那些一起走過的日子,那些有過的憧憬的歲月,讓心無法釋懷。導演在郵件傳輸帶上開始了時間的旅程,作為載體的郵件每天承擔著不可測的故事傳遞,當那寫著心事的信函被打開,所有的一切都因此發(fā)生著改變。
唐·瓊斯一個單身的小業(yè)主,就這樣過著百無聊賴的日子,直到一封粉紅色的來信觸碰到他早已木然的昔日時光,信上那并不確切的有關私生子的訊息讓他有了一個找到真相的沖動,那不僅是關于他兒子的訊息,更為主要的是他試圖在所有的磨滅里找到一些和自己青春有關的事件,這些事件將是生存鮮活的證明。
導演在電影一開始就以主題歌點明了事態(tài)的將來,唐·瓊斯和那些女人到底有過怎樣的糾葛早已不重要,他的上路更像是完成精神上的一次追憶,那些和他生命有過千絲萬縷聯系的女人,那些開放過的花朵在他生命的秋季被記憶再次綻放。
為了體現唐的孤單,導演用他鄰居一大幫孩子在灑滿陽光的庭院玩耍鏡頭跟搖到他獨自一人在幽暗的客廳看《唐璜》的電視作比,這種漸暗的亮度變化正反映了唐內心的黯然和寂寥,此刻,又一段感情以一個名叫雪莉的女子棄他而結束,當今社會,一個拖箱就可以帶走所有的情分,電視里的《唐璜》承載的是歷史的浪漫,現實中的唐以高傲的神情掩飾別離的傷心。我們應該記住他望著雪莉背影的眼神,在他肅然的臉上眼神卻露出了難抑的哀傷,主演比爾·莫瑞極其準確把住了唐的情緒,有興趣的觀眾可以從他同樣表現一個落寞男人的作品《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看到這個演技派的實力。他漠然回到客廳,電視的聲音無疑注解了他的心境,也許,電視里的傷情會觸動生命的當下,然而,更多的時候是在麻木里昏昏睡去,除了昏睡,還是昏睡! 一只沙發(fā)土豆需要外力打破他精神的黑夜。
沒有一顆心可以做到真正的冷若冰霜。唐在當私家偵探的鄰居文斯通鼓勵下去尋找答案,親情是我們在世界上無法割舍的情感,這是生命在習慣孤寂后尋訪溫暖的開始。
在唐拿著文斯通設計的線路穿越美國去尋找那5個二十年前曾經出現過在他生命里的女子時,導演通過他手中花束的變化來反映他和她們之間的關系,他找到的第一位昔日女友是勞拉,已是寡婦的她有個女兒叫洛麗塔,耐人尋味的是這個名字這對應了庫布里克的電影《洛麗塔》,寂寞而善意的勞拉留他住宿,飯桌上我們似乎可以從洛麗塔的奔放和缺乏管束看見她母親昔時的影子,第二天早上,當唐離開之時穿著睡袍出來送行的勞拉和穿著比基尼的洛麗塔連接起的是二十載的女性記憶,在洛麗塔青春的身體上我們可以想象唐和多拉當年的激情,這個互為鏡像的鏡頭表明了導演對于延續(xù)和流逝的主觀認定??墒菚r間已經消蝕了唐的激情,尋訪兒子才是他的最想做的事情。于是,他繼續(xù)走上了尋找的道路。
賈木許非常會用畫面說話,在唐見第二位女友多拉時他手中的郁金香和她家墻上的花的油畫已經表明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彬彬有禮的交談中透出了歲月和性格的冷意,心的暖意和財產的多寡沒有關系,中產階級的客廳成了相互探視底細的工具,這一頓三人(還有多拉的丈夫羅恩)的家常飯因為話不投機而形同嚼蠟。
在路上,唐再見的第三個女友叫卡門,導演將她的職業(yè)設計成動物溝通學家有著明顯的目的,可以和動物溝通的前戀人卻不想和唐這個寂寞的中年男人多說一句,那束被送回的百合花成為人情被無情忽視的象征,當冷漠發(fā)生時兩個人就成為陌路,這個段落絕望地表現了當代社會人情淡薄。為了增加這種疏離的感覺,導演再次以唐的夢境點出他遭遇的一切,記下的傷感將縈繞在他未臨的道路。
和前幾個女子不同,佩妮周圍的人就能折射她的生活不盡如人意,誰也無法知道20年前的她是怎樣的女子,從唐采摘野花送她的舉動里我們幾乎可以了解他們不太平凡的過去,導演始終沒有說出他們之間有啥恩怨,只是以他被佩妮現今男友報以老拳來看,他承擔是昔日錯責的后果,情感傷害的清算以暴烈的手段結束或許更加徹底,而后,就是無言離開。
有些事可以追悔,有些事可以改變,但,亡友帶給心靈的哀涼總是附帶著歲月創(chuàng)傷,中年人已經清楚明白生命的無奈,獨坐墓園的唐就這樣孤單地沉浸在自己的命運里,一切已經榮辱不驚。
在唐尋找的旅途里,答案已經不是很重要,前因后果之間被歲月改變的初衷需要的是找到一個釋懷的點。唐手捧鮮花的找尋成為了希圖安撫自己心靈的慰藉方式,旅途串起的前世今生讓唐審視自己所謂唐璜式性格的對與錯,他今日的寂寥或許就是往昔“浪漫的”的代價。
影片的最后令人辛酸,追尋之旅無果而終,唐多么希望他店門口的那個年輕人是他的兒子,他多么希望當下他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親情和溫暖,所以,當年輕人覺得他莫明其妙而離去的那刻,唐追趕的不僅是可能的“兒子”,他追趕的是失去的往事,追趕的是屬于自己往昔的記憶和愛人的氣息,沒有對應的存在,人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
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于是,他去追趕,去追趕那每一絲的可能……
賈木許的電影里注重的是影像的當下性,他希圖找出每一個瞬間對于時空的作用,他同時巧妙安排了細節(jié)來注釋當代的人際關系,比如唐在文斯通家有段關于互聯網的對話,瞬間可以取得聯絡的當代人卻并沒有縮短心靈的距離,互聯網的造就的溝通便捷卻無法讓我們的心靈立馬填平歲月的溝壑。這同樣印證在唐和文斯通在同一客廳里用手機通話的場景,這標志著溝通的某種隔閡和虛幻。我們可以注意到賈木許喜歡用漸隱、漸顯來表現時間的流逝,造成“一種情感或時間的暈?!薄鹤⒁弧唬@讓影像充滿不可預見的戲性,而這部電影的音樂特別值得一提,導演這次沒有和他死黨尼爾·楊合作,選用的是埃塞俄比亞爵士音樂,這種來自非洲的音樂表明了地球是一個村落通過互聯網可以迅速拷貝,可惜的是人的情分卻不像音樂一樣容易獲得,我們在沒有回的探尋里尋找默契的可能。
這部影片屬于每一個獨處的中年人,也屬于每一個正在慢慢靠向中年的年輕人,這個哀傷的電影讓我們在生命的旅程里明白,所有的花開都要心靈和呵護,而更為脆弱的緣分需要心靈真真切切的關愛。
【附錄:影片資料】
《破碎之花(Broken Flowers)》2005美國
導演:吉姆·賈姆許 (Jim Jarmusch)
主演:比爾·默里(Bill Murray)、杰西卡·蘭格(Jessica Lange)、莎朗·斯通(Sharon Stone)、弗朗西斯·康羅伊(Frances Conroy)
片長:106分鐘
獎項:2005第5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審團大獎”、2005劍橋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2006丹麥影評人獎(Bodil Awards)最佳北美電影
個人評價:藝術性6,欣賞性6
2007年1月4日 星期四 下午22時29分 冬雨云間 寒鴉精舍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Lu)
版權所有,請勿私自轉載
聯絡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郵箱: kavkalu1967@126.com
5 ) Complicated work, complicated feelings
It is not easy to comment on Broken Flowers. I can't say I love it, but I do think it's worthwhile to have a look of what it's like.
The film is symbol-flooded(I invented the term). It is so full of symbols that it almost makes me tired. Pink. Roses. Typewriter. Printed letters. Lolita. Don Juan. These symbols appeared in a recurring manner. This can be a good thing if these symbols actually tells something. Yet they don't and so they only become meaningless deja vus. And there the use of symbols form a trap,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in which once the audience discovered the use of symbolic references they'll be ever finding other symbols throughout the film. This is exactly what I have done...
Yet besides the tiring symbols, I like the plot of this film. The open end is unexpected, but it looks quite natural once it came out. Sometimes, just sometimes, you could have come to absolutely nothing concrete after all the things you've done and suffered. It's the course of it that matters or is it the end.
If you're comparing this film with Lost in Translation (Seriously I don't see many commanlities in them, except they're both starring Bill Murray (By the way I love calling him Uncle Bill, hehe) and, maybe, the mood of loneliness.) I would say Broken Flowers is a more ambitious attempt. Lost in Translation is somewhat easy to grasp and digest (that's why I said this film suited Americans' taste) because it only covers one or few themes while Broken Flowers dangerously dangles and struggles for balance between a single simple motif and making it look too complicated. Yet whether it succeeded or not, I dare not say.
The scene I love most is the one in which Don is dreaming. Very beautifully shot. And I love the music of the film too. Bill Murray is, of course, a great actor. But do he, or did he, really look like a Don Juan? Hmmm. Not that convincing on that point. But in terms of telling the reluctances of life he's been doing a perfect job.
6 ) 伴我一生的……
清代趙翼評蘇東坡的詩說:“坡詩不尚雄杰一派,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笨碕im Jarmusch的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覺也是這種,談的都是大而深沉的理,嘗來卻像一杯只有模模糊糊味道的水,“舉重若輕”確實是個很貼切的評價。這一部Broken Flowers在我看來是他所有影片中這方面的登峰造極之作。
還是照例不多談技術,這次就專門強調一個人,那就是Bill Murray。我接觸這個演員也僅僅是從Lost In Traslation開始的,后來也包括多部Jim Jarmusch的影片,到現在為止他已經是美國男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之一。我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演員能夠在50歲以后踏足藝術類電影還能有如此成就的,反正Bill Murray目前對于藝術理念的理解和風格,以及他的表演,我認為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并且更是和Sophia Coppola, Jim Jarmusch的風格極其合拍。從這幾部電影來看,幾乎可以說是做到了以演員的身份而影響了整部片子的水平。今年Bill已經年滿60歲,也許留在熒幕上的時間已經不多,僅此祝賀他有生之年能夠幸運且成功的留下了這些印記,并祝愿他老年安寧。
有關這部影片,跟Jim的大部分作品一樣,一直被觀眾們長時間的“猜測”著(或者說其實很多人自認為“理解”了,例如豆瓣影評者),查看無論中文還是英文資料,基本上大家都同意這是一個有很多“未解懸念”的故事,包括那封信、那些人、好多話、最后的結尾cut……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自以為是或者厚顏無恥,我根本沒在影片里看到任何一個沒說明白的問題。對于那些總是看不懂藝術片(例如蔡明亮作品)以及總是曲解某些較受歡迎的藝術片(例如<Leo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尋槍》等等)的觀眾們,我有一個訣竅斗膽送給大家:藝術電影的主旨問題屬于文學。也就是說,跟嚴肅小說一個道理,一個故事,如果你覺得看不懂,或者說看起來挺好懂但有些不合理、荒謬的地方,那是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只是一個比喻,作者想表達的道理需要你稍微動一下腦子找到比喻的本體就可以了,不需要糾纏在這個故事本身。跟藝術電影或者說嚴肅電影相對的是商業(yè)電影,那跟這道理無關,因為那是給不動腦子的人看的。這也是為什么我理解的電影主題總是跟大部分人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其他影評。有關這個問題更多的話我會放在<The Limits of Control>的評論里來說。
言歸正傳。
"Broken Flowers",一個看起來就有些沉重的字眼,幾乎囊括了這部影片可能帶給觀眾的任何聯想,從題目來看,我倒覺得每種解釋都挺有意義,女人、愛情、生命……而對影片的主題,似乎“生命”這個意義更為確切。
主角Don是一個已近暮年的以電腦為生計的富翁,一生閱女甚多,作者便把他當做了一個泛指的比喻,影射出每一個物質滿足,卻仍不知精神在何處的迷茫角色,人也好社會也罷。鄰居Winston,一位被Sherry描述為“過著幸福生活”、“有著幸福家庭”的男人,沉溺在科技和社會大眾價值觀所帶來的喜悅中,并用條件反射般機械的眼光看待這一切,作者拿他來比喻所有精神追求低下的群體,以及這個越來越畸形、使思想泯滅的庸俗社會環(huán)境。Don并不認同Winston的大腦,卻似乎無法避免的與他比鄰而居,任由他侵入自己的每個角落。每次與Winston的交鋒中,無論如何抵抗,對方都像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一般,他好像也會問:“我可以看一下信嗎?”“介意我把音樂關掉嗎?”Don無需回答,Winston已經自行解決了。最后,每個人還是得無可奈何的接受這個社會的一切制度安排,無論這個“plan"有多么荒謬,你也只會在最后聽到一句”明早七點我來接你“而已,你呢,只有硬著頭皮起程,伴隨著那滑稽輕快,讓你不知不覺隨之擺動的埃塞俄比亞音樂,以及那些盛滿了自己的期盼與夢想的pink flowers。
故事的重頭戲是Don的這段粉紅之旅。開啟這段旅程的那封神秘來信第一句話就是:"Life sometimes brings strange surprises." 然后Don就開始了這怪異驚奇的歷險,這其中,五段故事其實恰好比喻了人一生當中的五個階段,或者說五種狀態(tài)(根本不是什么each encounter worse than the last,wikipedia也這么不客觀真讓人失望)。
第一個女人Laura和她的家庭,代表著年少時的熱情、叛逆、沖動與瘋狂。Lorita肆無忌憚的挑逗,Laura熱情如火的眼光,簡單硬朗的晚餐,屋子里跳脫輕躁的搖滾樂,雜亂刺眼又對比強烈的顏色和擺設,已經使如今的Don手腳有些慌亂,但重溫的激動還是把他糊里糊涂的領進了被窩中。最后揮別了火炭一般的小屋,Don也就此揮別了那段遙遠的年輕時光。
第二個女人Dora,代表了青年時事業(yè)與生活的理想、錢欲和野心?!背晒Α暗氖聵I(yè),名貴的首飾,豪華的大宅子,”高雅“的布置,精致的晚餐,“得體有禮”的言談,含蓄的舉止,更是讓Don感到無趣又憋悶。突然見到照片中年輕時的Dora頭戴花環(huán),綻放著美麗笑容的臉,Don霎時的驚訝之后悵然若失,似乎也在無限感嘆著時光的魔力。當年Don也承諾給Dora富裕的生活,但送珍珠項鏈的既已是別人,這段日子也只有留在回憶里了。
第三個女人Carmen,代表了被社會現實無情打擊之后,淡漠、世故而自以為是的中年,Carmen荒謬的談話,疏遠的距離,那位助手冷若冰霜的態(tài)度,和最后退回來的花,都使Don感到無比失望,留給自己的只有一個心涼的告別。
第四個女人Penny,則代表了厭世、憤怒、封閉且頑固的老年(似乎說是老年也有些不當,whatever....)。偏遠荒涼的住所,雜亂不潔的屋子,狂躁不羈的金屬樂,略顯格格不入的Don在一個無比糟糕的會面之后,卻不明不白的帶著重重的傷痕離開了,流血的不只是眼角和嘴唇。
第五個女人Michelle Pepe,確切的說是她的墓碑,明顯地,代表了生命的終點。Don在經歷了短暫卻完整的一生之后,在走向終點的旅程中最后又遇到了一位名叫“Sun Green"的女孩,為他包扎好花和傷口。我猜作者也許預示著人生最后頓悟的那一刻,陽光和綠色撫平了靈魂的傷,重新拾起了夢想和期望,坦然的向終點走去。Don最后把花放在墓碑上,看似是為了緬懷亡友而心情沉重,實際上是表現生命的經歷。死亡的悲痛和恐懼伴著雷雨隨之來襲,他沉默的癱坐在樹下,眼淚中飽含對過去的悔恨和絕望。
在最后回家的飛機上,Don在夢中又一次模糊的意識到了自己真正尋找的目的,最后與那位road trip男孩相遇的時候,Don說出了自己最終對此行的理解,也是本片的一半主題。當那個男孩意外的逃走,Don追趕不及,頹然站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了一輛緩緩駛過的甲殼蟲,里面一位男孩(大家也許知道了,此演員正是Homer Murray,Bill的兒子)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男孩穿著跟他相同款式的衣服,車中的音樂也是他所熟悉的??吹竭@一幕,Don在長時間的思考后,表情從茫然到若有所思,直到終于大徹大悟的輕松。幾乎所有人認為這是個奇怪的結尾,其實這再合理不過了,經歷了這一切以及眼前這一幕,Don最后思考的一定是有關生命整個歷程的一個結論,筆者斗膽推論,就是Don看到了年輕的自己做著同樣的事情,再結合前面五段故事,便領悟到了人的生命自有規(guī)律,有些過程是無可避免的,有所爭,有所求,最后仍然要回歸到同一條路上,本身就是一個無常之常吧。
本片眾位美麗的女演員把各個角色詮釋的極為到位,雖然經歷忐忑,但終究有美麗的風景在,也許是更深的意義吧。Jeffrey Wright將Winston表現的更是淋漓盡致,Bill本人就更不用說了。整體上都達到了將豐富深刻的情感思想內容完美的蘊含在每個細微表情當中的水平。
總的來說,除去技術方面,Jim在本片的發(fā)揮,無論是演員表演的控制,所有細節(jié)的設計,還是故事本身的立意深度,都體現了超凡的水準,導演和他的團隊用靈感和心血打造出了一個值得每個擁抱生命的觀眾永遠珍藏的作品。這個行業(yè),這個世界需要Jim Jarmusch這樣潛心致力藝術的導演,更需要的是用心去生活和思考,并崇敬藝術的觀眾們。只有藝術才是推動人類靈魂前進的唯一源泉。
生命本來有限,而且注定很多事我們無法選擇,只能服從規(guī)律,但是不管過去如何,將來如何,來得及的時候就把握現在,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追求,就能在這流星般的一瞬間給這個美麗的星球上留下自己永不消逝的痕跡。
在此向Jim Jarmusch和每一位熱愛電影的人們表示敬意,并感謝看完此文的讀者。
那是略帶挑逗和諷刺的粉。在垂老之時你才真正懂得愛。可如果某些東西已然破碎,從使重逢,情深暗湧,淚眼婆娑。也不再會完整。像《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的後續(xù)。好喜歡這故事,但總覺缺少點什麼。所以看一遍是不夠的。
「Well, the past is gone, I know that. The future, isn't here yet, whatever it's going to be. So, all there is, is, is this. The present. That's it.」【The Greenhornes - ?There is an end?】
可以依照劇情給出的線索來推斷是誰寄來的信,但重要的并不是那個“誰”,而是由這封信引發(fā)的發(fā)生在男主身上的連鎖反應(報應)。年過半百的歲數,身下無子,男主在現任女友離開時仍不自覺自我狀態(tài)給對方帶來的不安。當他踏上旅程,尋找往日的舊友時,不復當年的面容和不再如初的關系都讓他吃上了閉門羹,甚至頭有了破血流的境地。見到斯文頓飾演的女人,說了句“你有兒子嗎”這一段戲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到此刻,男主都完全不明白“家人”的重要意義。而結尾對陌生青年男子莫名的質問,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活得太過自我的,終究是要面對更殘酷的孤獨。
7.1;賈木許的方程式里,未知數不論有幾個根,最后都要棄掉
賈木許總是把鏡頭定格在清晨或者暮色里,比爾莫瑞平時不茍言笑就能引人發(fā)笑的眼神在這里讓觀眾如何也猜不透,卻真正把我打動了。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就上路去尋一個或許根本不存在的答案,而觀眾卻在拼湊真真假假的細節(jié)似乎要填滿他過去好幾十年的人生。賈木許總能把迷路的人拍成最美的樣子
比預期更穩(wěn),一股詭異的成熟之氣,卻出乎意料地喜歡。很酷的幽默感,頗留情面的批判(經濟和情感上的資本邏輯,核心家庭的焦慮)。好多老把戲被他玩出了特別的情緒,比如閃回、旋轉鏡頭,溫情里面又有一點懸疑。
在《迷失東京》里就愛上這個老頭了!看著很老實、很窩囊的樣子,但是我卻覺得他很可愛~~
#重看#回訪舊情的公路片,借以梳理往事,留白的前史紛紛自當下的尷尬奔涌漏出,尋子逐漸演變?yōu)樽允?,從未意識到花叢中過的放縱半生,在一座墓碑前化為濃郁凄涼,Bill Murray一張無辜無表情的臉上寫滿孤寂。時光已經將我們改變得面目全非,如果一定要重訪舊事舊人舊地定然煎熬,你要重睹破碎的往事(鮮花與凋零之花的對比),它們絕不完美,正橫七豎八地躺在那里(就像那臺草地上的舊打字機)等你收拾,它們只會喚起你對時間流逝的徒勞感慨,對舊日的半悔半念,對未來的迷茫無措,一切都在無可奈何地失去。關于「粉紅」的符號多次運用。賈木許絕對是音樂品味最好的導演之一,冷幽默高級。
依舊是悶騷到骨子里的賈木許,莫須有的尋找私生子之旅,一點點嘲諷、尷尬、無奈、冷幽默,都寫在比爾莫瑞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上。結尾又是十字路口,人生繼續(xù)迷茫
是怎么做到 充滿男性凝視的同時 又如此的可愛?
真喜歡這種年紀大了有錢有閑沒事干的無聊勁
賈木許對社會的想象是挺小清新的,像中年新概念作文,比爾莫瑞一點不像唐璜搖身而變?yōu)殡娔X大亨,倒像是個嘴上不要身體誠實的傲嬌社畜,充滿了現代人對自身的無主性,只能機械地執(zhí)行設定好的規(guī)程,然而,怎么回事,尋子變成了文學之旅,洛麗塔卡門輪番登場,粉紅像北極星指引著逆向的艷遇,尷尬的重逢釋放出真切的失落,在漫無邊際的車窗視點中,情緒找回了悲歡的形體,不知是誰,誰都能是,只有清冷的街頭,只有回聲般的名字、對話和顏色。我突然想到曾經開在上海影城門口的花店,它們也像破碎的花瓣,零落在整飭的計劃中。有些故事講完了沒有揭曉謎底,但讓你明白了生活的謎。
Jarmusch能把這無聊的題材拍得有意思,迷失東京里的老頭兒穿著運動衫表情一如既往地孤寂著??M繞埃塞俄比亞音樂的旅途更讓他看似個潦倒的唐璜,他在昔日情人的墓前彎腰放下粉色的花,然后輕聲說 hello,beautiful. 便只感覺時光荏苒,什么答案也不重要了
每段關系都是孤獨。配樂靈的要去下一個。這算賈木許電影里略看得懂的了,夠思緒飄各種角度。好多大牌啊。
破碎的我如何擁抱破碎的你,賈木許呈現出最藍色的當下和最粉色的過往,親密與疏離都是蜻蜓點水般的曾經滄海,比爾默瑞坐在墓碑旁眼里含淚的瞬間,只覺「過往云煙」四字之輕;明明是值得一輩子談笑的回憶,卻逐漸都歸還給原來的所有者,孑然一身了無牽掛,只是再也回不去自然攤睡在沙發(fā)的日子了。
05年戛納評審團大獎。影片呈現了一個唐璜式老男人探尋舊愛的旅途。五個女人與主角的心靈距離依次疏遠,似乎象征著不同階段的人生與愛情。比爾默瑞內斂而出色的表演和輕快的配樂讓人印象深刻。感情基調是賈木許典型的冷漠疏離、飄泊孤獨,風格清新淡雅,無始無終,是部需用心品味的文藝佳片。(8.8/10)
你每一個過往的情人,都是你自己本身。
老無所依的又一種視角。配樂極少,像車載音樂只在場景飛快運動時出現,剩下的都是駭人,壓抑的安靜。時間再次展示了它的可怕,花一樣凋敗的女人,老樹般枯萎的男人,在過往的長河里漂流,做夢,遺忘。名為洛麗塔的女孩可以看成五個女人青春的投影,殘酷的是男人心底的火焰早就因孤獨的潮濕而熄滅。
人是活在別人的生命里的,每個遇見的人是某部分的你,而后代或許是一個新的你。
8/10。賈木許風格最主流的作品,這回放棄了潑灑酷炫的色彩與孤僻怪氣的影像空間,唯有每段拜訪之間慵懶回蕩的配樂和戛然而止的收尾才意識到是他的片子。一段旅程開啟塵封的往事,一切努力都是茫然,只留下一個人獨自寂寞,無果的尋找伴隨死水微瀾的失落,當年走出墓地的他已是一具真愛已死的行尸走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