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西蒙·佩吉 Simon Pegg 飾)事業(yè)不如意,愛情也不怎么順心。認識了一幫同樣游手好閑的朋友,整天和他們廝混,包括皮特,和只會打機和討人厭的艾德。難得肖恩為了女朋友振作一次,卻遭到同事嘲笑,女友也不能會意,肖恩只有繼續(xù)和朋友醉酒縱樂。
但這天整個城市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僵尸入侵了,只要是被他們咬到的人,都會隨之變成僵尸。而肖恩正和艾德在酒吧里豪飲,卻發(fā)現(xiàn)陷入僵尸的重重包圍中?,F(xiàn)在肖恩必須拿出英雄氣概,去捍衛(wèi)家人朋友。
《僵尸肖恩》誕生在距今十七年前。沒想到隨著疫情下英倫三島的風云激蕩,這部老片又再次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它的有趣之處不僅在于僵尸類型和幽默喜劇結(jié)合的創(chuàng)舉,更在于通過好萊塢模板與黑色幽默的雜糅,塑造了一個激變而又靜滯的荒謬世界,在正能量故事包裝下保留了頗有余韻的荒誕之核。
撇開僵尸類型,從人物角度縱覽全片,《僵尸肖恩》講述一個頗為大眾的劇情類型:人生危機。
主角肖恩面臨的人生危機其實非常有典型性:底層工薪階層年輕人在接近而立之年時的迷惘與壓力。剛畢業(yè)不久,事業(yè)平平,靠合租房度日,婚戀與家庭關(guān)系的危機若隱若現(xiàn),人生開始由無憂無慮、可以盡情試錯的青年時代向肩負各種責任的中年期轉(zhuǎn)變。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人生階段,是一種早上醒來摸著稀疏的頭發(fā),忽然意識到不再有大把時間可以揮霍的驚惶,一種是時候要“安定”下來了卻沒做好準備時的恐慌與無助。
而肖恩和他的室友恰恰就象征面對這種危機的三種態(tài)度。
室友彼得屬于那種早就完成了轉(zhuǎn)變的“現(xiàn)充”人物,即完全活在現(xiàn)實里的人。他的臺詞“我們不再是學生了”托起了籠罩全片的壓抑氛圍。彼得早就接受了現(xiàn)實的規(guī)則,靠清教式的奮斗精神與自律去應對,平日西裝筆挺,受了傷還在周末加班,怒斥肥宅室友浪費人生??梢哉f彼得象征了我們內(nèi)心沖突中的那個勤奮小人,人的理性與執(zhí)行功能,關(guān)注長遠目標和任務進度,但由于沒辦法享受當下的快樂,也會帶來焦慮與憤怒,常常咆哮發(fā)飆,是人的壓力之源。
而第二個室友艾德,則屬于拒絕成長與轉(zhuǎn)變的巨嬰,一個享樂主義者與嬉皮士,宅與喪文化的代言人。艾德是真正意義上的死肥宅,有吃有喝有的玩就能非常滿足,能做到和現(xiàn)實完全脫節(jié),不僅不做任何長遠規(guī)劃,更拒絕承擔任何責任。艾德代表了人們心中的那個懶惰小人,只關(guān)注眼前的即時享樂,如食物、游戲與性,能帶來快感與歡樂,但卻是長遠目標的破壞者與腐蝕意志的罪魁禍首,讓肖恩對他又愛又恨。
而和兩個極端室友不同,主角肖恩事實上是個普通人,被夾在兩種人生之間,思想分裂,左右為難。他一方面面臨著婚姻與人生的重大責任,卻沒有現(xiàn)充的工作狂熱去直面;另一方面,他童心十足喜歡玩樂,卻也不能像死宅一樣拋開現(xiàn)實不管不顧。換言之,肖恩屬于那種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彼得潘:表面男人,內(nèi)心男孩。女友為未來憂慮,朋友買房等等蛛絲馬跡無不在營造一個催人成長氛圍,肖恩心智卻始終停滯,每天的快樂依舊是和宅友打游戲,去同一家酒吧喝酒吃零食。在在這種變相的逃避人生中,他精神日漸麻木,活在一種僵尸狀態(tài)中:每天機械地出門、買飲料、上公交,機械地娛樂、約會、見父母,機械地做著高中生也能干的銷售工作,頭發(fā)日漸稀少,面相漸漸顯老,和繼父、母親、女友與朋友間的矛盾也漸漸升級。這也是女友與他分手的原因——在麻木中逃避轉(zhuǎn)變和責任,失去了動力的人生和僵尸沒有兩樣。
如果說在第一幕,主角的身上出現(xiàn)了一種缺陷,那他就得在之后的影片中不斷為克服這一缺陷戰(zhàn)斗。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好萊塢套路:一個有缺陷、不成熟的主人公(通常是個年輕白人小伙)在面臨挑戰(zhàn)后終于成長成熟,獨當一面,也是這部影片之后的劇情。
那《僵尸肖恩》與一般的劇本相比,有什么獨特之處呢?
這可能是這部作品真正的核心——黑色幽默與諷刺元素。
第一重諷刺就是對宅文化的自我解構(gòu)與嘲諷。
肖恩與一般正統(tǒng)英雄之旅的主角區(qū)別在哪里?
可能就在于他是個宅男。喜歡玩游戲,收集唱片,不愛出門旅行。他代表了當時的非主流小眾文化,也是他與宅友同現(xiàn)充彼得與女友格格不入的原因。從這個角度講,僵尸肖恩是專屬于宅男的成人童話。
成人童話通俗點就是爽文。它的特點在于不執(zhí)著于以現(xiàn)實合理的方法解決危機,而是利用巧合與奇遇。所以本片看上去是僵尸片,實際上更接近夢想成真的浪漫喜劇:主人公是默默無聞的邊緣人士,直到得到了一個天賜機會發(fā)揮潛能,大殺四方,走上人生巔峰。同樣,一直倒霉而消沉肖恩得到了一個發(fā)揮潛能的完美機會,就是僵尸危機。
僵尸危機讓消沉失意的死宅肖恩忽然成為了領袖與英雄。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他的小隊里不是老弱婦孺,就是傻子呆子。盡管在工作生活中都不如意,肖恩在面臨僵尸時卻變得頑強果斷、戰(zhàn)力驚人、無往不利、領導力強大,得到了女友的認可,收獲了情敵和繼父的肯定,解開了同母親的芥蒂,也和好朋友在爭吵后和好如初。而這個過程就是主角的覺醒與社會化,走出了自己的小房間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也可以說是一個終極的宅男幻想——在自己擅長的超自然奇幻領域中打敗現(xiàn)充,登上人生巔峰。這種猥瑣死宅與英雄形象的反差也成了本片的喜劇之源。
而另一個被解構(gòu)的常見元素則是個人英雄主義。肖恩的確是本片中的英雄,但他的形象與作為并不夠偉光正,甚至還有些滑稽可笑,其英勇、自私與愚蠢等元素交織呈現(xiàn)出的極強荒誕感。
勇氣是知其不可能而為之,但愚蠢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片中主角的英勇行為也能給人帶來歡樂。例如兩人不聽專家在家隔離的建議,硬要跑出家門帶上親友千里奔襲酒店,只因為那里安全又熟悉,還可以抽煙喝啤酒。一行人一路承受了無數(shù)暴露風險,接觸了無數(shù)感染源,雖然最后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卻只剩兩人幸存。而兩名主角之所以生還,最后還是靠政府軍隊擺平。所以回頭看看,這個計劃真的合理么?最后兩人面對孤身一人的朋友,對方得知“只剩兩個人”時心照不宣的神情,也是對這種套路的諷刺。
那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情節(jié)?
因為和大眾對立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特點:英雄就是要與眾不同,英雄行為的要義就是絕不配合政府和專家,如果和別人一樣聽話,你就不英雄了,即使專家的建議是正確的(電影中當然不會),即使你個人的想法并沒什么價值。結(jié)果雖然間接害死了很多人,但肖恩最終激發(fā)了潛能,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也算是個幸福結(jié)局。這個結(jié)局不僅黑色幽默,也頗能反映現(xiàn)實,即英美新自由主義價值觀所倡導的無為而治,適者生存。到最后,結(jié)局肯定是快樂的,因為不快樂的人都已經(jīng)死了,又有誰能否認這種動人的邏輯呢?
但這個結(jié)局真的是happy ending么?
或者說,回到開頭的人生危機,主角真的在結(jié)局完成了危機的解決,實現(xiàn)了自己和世界的改變么?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結(jié)局無疑有成長進步的一面,從表面上看來工整而閉環(huán):主角的每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包括與繼父的矛盾、與母親的矛盾、與情敵的矛盾、與女友的矛盾、以及與死肥宅好友的矛盾,是一種完滿的英雄之旅,滿足了一個劇本法則——你的主人公在故事開始前和開始后必然要有所不同。
但結(jié)局也有靜滯而不變的一面。不僅是因為主人公的生活又逐漸回歸了平淡無奇的日常,也是因為這個結(jié)局的古怪暗示:僵尸和人好像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在片頭我們看到一群行尸走肉般的打工仔,如機器般排隊、工作、趕路,而在結(jié)局中,變成僵尸后的他們依舊在做同樣的事。死肥宅艾德死后依舊玩著生前的游戲,讓人懷疑另一個僵尸室友彼得倘若沒有被爆頭,可能也會如生前那樣奮戰(zhàn)在加班一線。
這可能就是主角無法改善,也是全片隱喻的另一重真相:工業(yè)社會中人性的異化。
資本主義產(chǎn)生以來促進了生產(chǎn)的極大發(fā)展,推動了社會分工的豐富與細化,但代價就是逐漸剝奪了人類的尊嚴與自主性,將人類異化為機器上的螺絲釘。例如在農(nóng)業(yè)時代,做鞋是一門手藝,勞動者可以享受構(gòu)思、實踐、成品、精進技藝的快樂與成就感,但現(xiàn)在隨著生產(chǎn)發(fā)展留給手藝人的只有在制鞋流水線上的一個個機械動作,日常工作由做出一只鞋變成了擰一天的螺絲。這種分工與標準化作業(yè)極大提升了生產(chǎn)效率,卻也剝奪了勞動的快樂與成就感。這也是即使待遇優(yōu)厚,許多年輕人也不愿進廠打工:如機械一般磨損生命換來金錢,是對人性的巨大摧殘。
但機械、重復、乏味的繁復工作不只存在于流水線上,更是現(xiàn)代生活的常態(tài)。如僵尸一樣靠慣性行動,每天朝九晚五被一套工作鎖定而身心俱疲,已經(jīng)逐漸變成了現(xiàn)代人的現(xiàn)實。讓人感慨自由意志究竟是否存在?如果我變成了一個能重復我生前工作與休閑周期的僵尸,是不是社會價值還會更高一點呢?而即使不工作,以固定規(guī)律肝著游戲的我就真的能從社會中解脫么?還只是變成了另一種僵尸與奴隸?
這也是為什么這個結(jié)局算是靜滯與變化的統(tǒng)一:不變的是“僵尸”橫行的世界,變化的卻是主角策略的成熟。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能同時容忍兩套沖突價值觀的存在,這就是肖恩的變化:他既能在女友面前表現(xiàn)得像個堅實可靠的現(xiàn)充男人,又能偷偷和肥宅室友享受宅男游戲的樂趣,現(xiàn)實生活與個人興趣得到了平衡與統(tǒng)一。這個結(jié)局我很喜歡,因為它既現(xiàn)實又不乏禪意:多數(shù)時候,你無法改變生活,只能去適應它;同樣你也無法為他人,比如女人和老板,真正改變自己,所以只有在他們面前呈現(xiàn)自我改變的假象。你或許說這種偽裝下的生活有如僵尸,但有誰不是僵尸呢?幽默感與自嘲或許沒辦法改變世界,但還是能讓人在精神上對抗它,感到更加輕松幸福,光這個理由就已經(jīng)足夠讓它們在人類社會生生不息了。
作者:丘貝貝Kyubei
//www.bilibili.com/read/cv9132216
出處: bilibili
看到結(jié)尾處電視機里的Cold Play了麼。
關(guān)于一個白癡如何實施計劃送全家人(除女友)去死的故事,把玩著無聊的英式幽默,賣弄搖滾cult風,還有什么比弱智版殺出個黎明更無聊的電影呢
Simon Pegg萌爆了!這才是Best Friend嘛!PS:神探夏洛克里的花生有在這部片里打醬油喲!
把我看HIGH老~~NND下次爭取跟僵尸打游戲~~
好好笑...............................................................................................................個.........................................................................................................................................................屁!
最輕松最好玩的一部喪尸片,英國人多可愛阿
然后我發(fā)現(xiàn),這是僵尸電影里最不血腥的。。。
恩,怎么說,確實很黑色幽默的吧,看完片子后直接導致我現(xiàn)在看到夜晚廣場上布滿密密麻麻出來乘涼吹風的人們時,心里就莫名的疙瘩了,也覺得這個城市的人們開始已經(jīng)頭腦腐蝕,毫無目的的生存生活了。很恐怖!!
扔黑膠唱片:"蝙蝠俠原聲帶?""扔!""恐怖海峽?""扔!""石玫瑰?""絕對不行!"花生和酷玩打醬油了
完全完全不好笑 我來個我比導演會拍系列:比如那個拿球亂踢的小孩變成僵尸了之后 主角應該一棒子爆了他的頭
完美的英國幽默風格的僵尸電影,漫畫風格,趣味十足!皇后樂隊的“走為上策”在酒吧打僵尸那段一出現(xiàn),非常討喜!
我覺得結(jié)尾是最可愛的
喜劇僵尸類型片的成功典范
英國人就算屎尿屁渾渾噩噩打僵尸也不忘了好音樂,火與冰淇淋三部曲開端,還是挺西蒙佩吉的~果然最順眼最不傻逼的還是我比爾奈伊老爺啊~三星半~結(jié)尾的圈養(yǎng)最溫情了~加分~
Dylan Moran死得很嗲
精致,惡趣味,還有Queen和Coldplay,哈哈。
一邊惡心一邊發(fā)笑
故事沒多少曲折,幽默都體現(xiàn)在語言或表演上,動作感不突出,還偶爾弄上幾個廉價的MV技巧,反正整個看起來不咸不淡。配的音樂也跟電影不搭,既渲染不了氣氛,也不夠獨特到令人一聽難忘??傊?,平庸的很,影片既無靈氣也無生氣,只有一點點自作聰明的清高氣。若論恐怖喜劇,我的最愛始終是《回魂夜》
哈哈 皇后樂隊
很萌很可愛。黑色幽默手法記錄喪尸,充滿搞笑和低級趣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