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深夜開始悄悄播放的“孤獨的美食家”終于迎來第7季了!眾所周知,上季season 6從大阪的味道開始播出,但這次season 7重返初心,并開始與市井中不為人知的奇妙美食相遇。在“孤獨的美食家”中,除了會有最強菜品的肉料理和最受歡迎的中華料理等豐富多彩的菜單外,必不可少的日本料理將繼續(xù)登場,并且還有出差篇等,節(jié)目魅力十足。另一方面,我們還將帶來新的驚喜,帶來不同的挑戰(zhàn),比如我們還沒有推出的美食類型的外觀,或者合并新產(chǎn)品。 敬請期待。
今年2月末一個人到日本旅行,當時有朋友建議,既然你那么喜歡看《孤獨的美食家》,可以找劇中的店,一家家吃個遍。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按圖索驥的話不就和這部劇背離了嗎?
抵達東京,從成田機場坐大巴到銀座,再轉(zhuǎn)地鐵到淺草的膠囊旅館放下行李。十點多了,還沒吃晚飯,我晃晃悠悠在旅館周邊閑逛,還在營業(yè)的店有不少。
在異國的第一個晚上,我選擇了一家讓人感到親切、熱鬧的平民餐館。與無精打采、愁云永晝的東京地鐵相比,這家小餐館讓人感覺空氣都是歡躍的。
因為不懂日語,我盲點了一份茶泡飯、一塊炸蝦餅和一杯果汁。毫無疑問,饑腸轆轆的我品嘗到了絕佳美味。
還有一次在京都,去源光庵的路上,不小心提前了一個站下公交車,陰差陽錯進了一間家庭餐館。推開門看見一對老年夫婦安躺在榻榻米上看電視,還以為誤闖進別人的房子。
我點了面條和甘酒。餐館主人夫婦是親切和藹的老頭子和老奶奶,他們跟我說這甘酒是不含酒精的,我問那是用什么原料做的。由于語言不通,他們解釋了好久,手機也用上都不管用,中途我想過放棄,不過固執(zhí)的老頭子堅持把它解釋清楚了,雙方釋然一笑。
一個人旅行的樂趣,在于可以享受隨心所欲的狀態(tài)。
回到正題,聊聊《孤獨的美食家》。
喜歡爵士樂的人大多喜歡這個劇,喜歡這個劇的人大多懂得享受孤獨。
當談及“孤獨”這個詞,不可避免使人想到“自由”,因為爵士樂貫穿《孤獨的美食家》每一集,jazz代表孤高而又包容的自由精神和即興的生活態(tài)度。
孤獨的美食家其實有三個。
就劇本身而言,當然是男主——井之頭五郎,一個無憂無慮的自由職業(yè)者(進口商品個體經(jīng)營者),唯一的煩惱,大概是“此刻我的身體最想吃的是什么?”然而,社會上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煩惱多如牛毛,工作、戀愛、家庭、孩子……像自己到底最想吃什么這類問題根本排不上號。
據(jù)漫畫原作,五郎沒有自己的店鋪,沒有結(jié)婚,也沒有女朋友,最感興趣的是美食;他上午外出工作,中午覓食,下午回家睡覺(?)。主流文化都在鞭策人們不斷奮斗然后取得更多,而《孤獨的美食家》低欲望的生活意外地吸引讀者,歸根結(jié)蒂,這部漫畫只能誕生在階級固化的日本的低欲望的土壤。
享受一個人的狀態(tài),不愿意約束別人,也不想受到社會機器的約束,這就是井之頭五郎。
自由地生活,自由地工作,自由地散步,自由地思考,在享受食物的時候享用最大程度的自由,這是孤獨的美食家。
五郎尋找美食的散步和爵士樂的演奏不相徑庭,即興。心中沒有明確的目的地,甚至還沒想到要吃什么,無法預測什么時候發(fā)生、什么時候結(jié)束。某刻,jazz樂響起,五郎開始隨心所欲地散步,店面風格、描述食物的文字、食物香味、來往的客人……都能成為他的靈感,這種即興漫游往往會帶來驚喜。
舞,舞,舞,遵循內(nèi)心的感覺,踩著肚子咕咕的鼓點,達到終極美味的彼岸。
進店之后,心無旁騖地思考菜單,觀察周圍的人,感受店里的氛圍,上菜之后琢磨如何大快朵頤:丈量炸豬排的尺寸、考慮進食的順序、搭配的醬汁……就像打仗一樣。
吃東西時各種瑣細的感想和微妙的聯(lián)想構(gòu)成的心理活動正是這部劇的精彩之處。
而這些心理活動實際上來源于漫畫背后的作者,第二個“孤獨的美食家”。能將自己的心境具象化為一部漫畫,可以說達到了第二個孤獨的境界——把玩孤獨。
第三個“孤獨的美食家”,在電視劇世界的另外一側(cè),看著屏幕里的中年大叔不思進取、嘮嘮叨叨、混吃等死,重復著無聊的劇情。孤獨地看著別人孤獨地活著,沉浸在隨心所欲的狀態(tài)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說的就是你!
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作者:樗與犛牛(來自豆瓣) 來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88232 如果別人給我介紹一部高分的美食節(jié)目或美食劇,我通常是不看的,我即不醉心于做飯也不熱衷于吃,美食劇嘛,吸引不了我??催@部《孤獨的美食家》非常偶然,有一天老公跟我說,他看了一個日劇,整整三十分鐘,沒什么劇情,臺詞極少,就是演一個人吃飯,他居然看進去了。我很好奇,一個電視劇沒有劇情、很少臺詞,只是吃飯是怎么拍的,為什么要拍這個?所以我也一起看了,此劇一入深似海啊,從此以后,那些曾經(jīng)讓我贊不絕口念念不忘的好劇紛紛失寵,《孤獨的美食家》占據(jù)了我心中好劇的王座。 這部劇開頭的獨白說: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的填飽肚子的時候,短時間內(nèi)變得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誰打擾。毫不費神的吃東西這種孤高的行為,正是平等地賦予現(xiàn)代人的---最高的治愈!我大概是有個傷痕累累的心需要治愈,不然為何如此喜愛這部日劇。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最擔心的是它會像《深夜食堂》一樣,加一些撫慰人心的劇情,撒一碗雞湯,不是說《深夜食堂》不好,我很喜歡《深夜食堂》,但我更愛《孤獨的美食家》是因為《美食家》不講故事,不教人道理,只是演五郎在工作間隙認真的吃飯??粗謇梢患患拇罂於漕U,我那飽經(jīng)滄桑的冷漠的心啊,頓時被治愈了。 《美食家》為什么會治愈我呢?其實我也說不清楚,大約是我年紀越大就越討厭各種意義啊價值啊之類的,討厭所謂三觀正、正能量的宣揚,而《美食家》不端起架子說教,這劇只是演雜貨店老板五郎吃過的各種美食。嚴格來說只是家常飯菜而已,《美食家》演了七季,五郎沒有吃過米其林的高級料理,都是在忙碌完之后突然肚子好餓,找個小餐館去大吃一頓,風卷殘云之后,滿足地離去。看得我也無比滿足。說起來,所有的欲望之中,食欲才是最能讓人產(chǎn)生幸福感的。別的欲望太難滿足了,太多束縛了,只有吃是自由的,只有胃口最體貼,吃飽之后立刻能回饋你滿足。 過去我的概念中,所謂美食家必是嘗盡天下美味,談起食物來讓我覺得自己吃了幾十年的豬食,吃一碗雜碎面也能吃出一部史詩來,而五郎,與其說是美食家,不如說是個吃貨。五郎吃飯時,心中戰(zhàn)鼓擂起,嘴上就開始狼吞虎咽,吃得起勁了,擦把頭上的汗,擼起袖子,再加一碗飯,加一份
7.1,原來豬排有那么多的醬汁可以選擇,白癡作者的牛舌拍看起來也很誘人。7.2,這是與眾不同的呀~鹽烤青花魚、炸豆腐丸子、Maffe都想嘗試呀~7.3,這次吃的是墨西哥料理,厚玉米餅和奶酪香腸焗飯讓我很想嘗試。7.4,簡單的湯面和煎餃,最適合早上啦~豬肉壽喜鍋,最后用生蛋配米飯,淋上湯底,簡直了!7.5,雞肉丸子、麻婆豆腐、鮮蝦紫蘇葉春卷、杏仁豆腐~7.6,燉鱈魚燉鱈魚?。。?!7.7,意大利披薩,看著軟軟的薄薄的,納豆和火腿蛋很誘人吶!7.8,客人因為記錯時間在吃的拉面和餃子我都很想嘗試了,這次叔吃的是我喜歡的P!醬油拌芝士牛油果到底有多好吃呀!還有醋拌雞皮、芝麻拌雞胸黃瓜,南蠻雞,青花魚串和味增五花肉!日本烤串,喜歡!7.9,全州拌飯,小菜超級多!7.10,韓國烤肉,辣炒年糕。7.11,蒜蓉湯和蒜蓉吐司、黃油烤生鮭魚、蟹肉燴飯、生火腿沙拉。7.12,韭菜炒雞蛋、蝦肉吐司、干燒蝦仁、叉燒拉面??
首先表白我叔 演技真的好棒 第一眼看的時候覺得他臉太古板 沒什么意思 但是之后閑得無聊又翻來看了 他的眼眉是會說話的 美味不在臉上 不在嘴上 在眼睛和蘋果肌上 吃著吃著嘴角上翹 眼睛會笑 光是看著就覺得十分美味
再說這部劇 很輕松輕快的節(jié)奏一點都不慌亂 雖然叔是帶著工作去做事情的 但是絲毫不感覺有什么忙碌的時候 神經(jīng)也不會緊繃 看的時候整個人都是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
歡迎光臨,您要吃點什么呢……
一般來說,到了第七個年頭,會有厭倦疲憊的感情,無論是事業(yè)還是情感,這個時候最初的熱情可能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去經(jīng)營才能堅持下去,但是自己看孤獨的美食家中的五郎倒是漸入佳境呢。
因為自己是后期補劇所以并沒有追劇的同步感,但是每晚泡澡時候一集三十分鐘的“五郎吃播”也慢慢成了習慣,吃的是什么食物早已不是重點了,每次開頭五郎工作中遇到的奇人異事有的時候倒是耐人尋味,感覺上五郎的工作也是在與時俱進不斷地拓展著,甚至都有很多跨國企業(yè)將其請過去做顧問,自己倒是有些羨慕其工作了呢。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自己身邊有個朋友有一次在和自己一起看這部劇的時候吐槽里面每種食物的分量就好像過家家似的,而且每次吃那么多種類的累不累呢,其實自己倒是希望國內(nèi)也有類似的餐館而不全是“豪放”類型,而且如果價格親民那就更好了。
但是想一想,為了追求“流水線”化的操作,“翻臺率”提升,一定不會在這種細節(jié)上下功夫,畢竟那些所謂的“顧客至上”的類似火鍋店的各種“貼心”服務歸根到底也是為了讓顧客盡可能快的吃完走人……
總的來說,雖然一樣的故事結(jié)構(gòu),一樣的鏡頭語言,甚至有些食物也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了,但是那種“元氣滿滿”的吃播,是對于食物的最好的尊重,也是對于糧食的最好感恩,更是對于生活最好的擁抱,也是對于心靈最好的治愈,這個系列,只要在拍,估計自己還會繼續(xù)看下去的,個人評分9.3分,推薦指數(shù)五星。
1. 國民素質(zhì)體現(xiàn)在細微處,叔每頓飯幾乎都吃的干凈,第七季有一次吃自助餐,也是少少的拿先 2.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往小了說,吃是人最容易滿足自己的事情之一,往大了說,可以理解為弗洛伊德所指的口欲期,叔有次采訪也說,沒想到有這么多觀眾,也沒想到會一直拍到第八季 3. 看完一季之后覺得都差不多,一開始以為是真人秀,后來才知道是演的,叔采訪時說拍攝前晚上開始不吃,差不多餓到第二天14點,不好吃才怪呢(▼皿▼#),專門看了第五季臺灣那一集,說真的真沒覺得演的那么好吃 4. 雖然表演成分居多,然則,我欣賞這部劇的初衷,以開放的心態(tài),捕捉生活中的小確幸,食物的巧思也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好,哪怕做個旁觀的局外人呢
看這劇能讓人感到幸福
吃了美食怎會孤獨,從一塊金燦燦的豬排開始的新一季美食之旅!
為韓國兩集扣一星。
出于私人感情,才看完兩集就忍不住打五星。每個星期都在期待被五郎極具感染力且享受的吃相和美食誘惑治愈,一臉懵(萌)逼和尷尬最逗,加上幽默和溫馨的點綴,造福人類半小時。在操蛋的生活里只剩食欲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感,也是擺脫煩惱和痛苦最便捷快速的方法,即便是肚子撐到爆,也能看到吞口水。
無條件為我叔打滿所有的星?。。?/p>
中國有著比日本多的美食。卻拍不出這樣的片子。可悲呀
希望叔一直吃到白發(fā)蒼蒼
五郎還是吃肉的時候最香,各種蘸料吃炸豬排,滋滋作響的韓式燒烤,胃口多大就能裝多大的幸福感。
可能是這一季吃中餐吃太多了,美味可信度大打折扣!
依然可愛?(最后一集突然和酒吧老板變得基基的怎么肥四
一部不分男女老幼隨時可嗑的美食A片又來啦
哈哈韓國那兩集太搞了。不知道有過多少次也曾想過,像五郎這樣,辛苦工作賺點小錢,閑暇之余,找個無人知的地方,大快朵頤,仿佛只有那一刻才真正活過。吃飯,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在這個時代,一個人過也挺好的。8.6
繼續(xù)一般,好在有韓國篇拉動一下氣氛
哎。。。
減肥期間的晚上千萬不要看,太有食欲了,淚奔……
總演吃飯演技也很難突破,所以這一季五郎的表情也算是登峰造極了。
五郎從一塊16*10*4.5的炸豬排出發(fā),開始了新一季美食的誘惑
感受到了叔的魅力,挺好看的。
我能說看每集結(jié)尾的“白吃作者”吃飯更有食欲嗎?松重豐因為拍攝需要不能喝酒,然而這樣的美食必須配一大杯啤酒才過癮?。?/p>
居然去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