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STEP) 導(dǎo)演:阿曼達·利比茨(Amanda Lipitz) 入圍2017年圣丹斯電影節(jié)紀(jì)錄片單元
對伍迪艾倫來說,說個舅舅跟外甥同時愛上一個女人的故事,一點都不令人吃驚;畢竟他現(xiàn)在的妻子,就是他的養(yǎng)女,他從來沒在care亂倫這件小事。 你可以不喜歡這個故事,但是對于一個電影熱愛分子來說,對話才是伍迪老兒的精髓所在好嗎!你想,一個專注話嘮的導(dǎo)演,在對話和對話調(diào)度上沒兩把刷子,怎么行走江湖幾十年? 我知道有些同學(xué)一看到對話,就想到正反打。如果你對對話的了解,僅僅停在正反打上,那么你還只能算是影迷中的新手,下面看老司機給你叨叨,伍迪老兒是怎么拍對話的。 首先,正反打,不是你想用,想用就能用。 正反打有正反打的缺陷,使用過度會讓人覺得刻板無趣。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部全程話嘮的電影,兩張大臉一直交替,是多么滴可怕。所以伍迪老兒只有在演員的情緒充沛,內(nèi)心戲很足的時候,才用正反打。這個時候,觀眾會將注意力集中到角色的面部表情上,被演員的情緒帶著走,正反打在表情達意上簡潔與高效的優(yōu)勢才會顯現(xiàn)。
▲這是男主對女主表白時,心情那個激動。。。 其次,雙人鏡頭用好了也出彩。 雙人鏡頭,一般都用來交代角色的空間位置,很少會長時間表現(xiàn)。一方面雙人鏡頭構(gòu)圖太正,沒有靈動感,另一方面又很考驗演員的表演,因為這樣就必須真的在對話,說話的和傾聽的,都要有反應(yīng)有表情。 跟正反打一樣,伍迪老兒也是挑角色內(nèi)心戲很足的時候采用雙人鏡頭。但在這里,他想讓觀眾同時看到,對話雙方的情感錯位造成的內(nèi)心震蕩,以及這種震蕩在臉上的表現(xiàn)。 所以說,他的雙人鏡頭用得恰到好處,觀眾不僅不會覺得構(gòu)圖呆板,還會主動去找自己的興趣點。
▲這是菲爾(男主的舅舅)拋棄女主時的對話,在一個畫框里我們既可以看到男主的痛苦,也可以看到女主的絕望,畢竟前一場戲女主推掉了男主的邀約,換上真絲的內(nèi)衣。。。
▲舅舅跟侄子外甥吐露心聲,講述舍不得離開原配的痛苦,男主事不關(guān)己的表情,還不知道他舅舅的相好的,竟然是。。。
▲妻子宣布懷孕,妻子緊張與男主的激動。。。 第三,同時調(diào)度演員與攝影機,一個長鏡頭拍攝多人對話。 伍迪老兒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此,比如男主妻子出場這一段。
▲先是前景兩個男的聊。短發(fā)女子從左往人右橫穿,景深處有一個白衣女子。
▲接著男主跟后面的短發(fā)女人聊。
▲短發(fā)女人走出畫外,男主繼續(xù)跟男配扯淡。
▲男主去倒酒,攝影機跟著男主移動到左邊,帶出短發(fā)女。男主還跟畫外的男配繼續(xù)聊著。
▲兩個女人分別從不同方向走到了畫面中央,男主跟他們說話。 這種對話方式,看起來很隨便,鏡頭跟著男主走,順便照顧到其他演員。他們一邊瞎逼逼,一邊建構(gòu)起前后左右,畫內(nèi)畫外的空間感,帶給觀眾觀影的真實感,一切都好像那么自然而然的發(fā)生,感覺拍電影很容易有沒有? 我個人特別喜歡的一段,是男主的姐姐和姐夫因為殺了鄰居在家理論的這一段對話。
▲姐姐先從樓梯上下來,提示大家這是個真實的立體空間。
▲然后帶出姐夫,閑聊到鄰居。
▲大家看,聊天的過程中,我們跟著姐夫的視線,一起建構(gòu)出了姐姐的家。
▲當(dāng)姐夫知道他大舅子(黑社會)參與到他們家鄰里矛盾之后,兩人之間的張力出來了,于是出現(xiàn)了雙人鏡頭。之前說到,只有戲夠足的時候,才會出現(xiàn)雙人鏡頭,不然很呆。
▲然后推近,讓我們可以同時看到他們的面部表情,感受他們的矛盾。
▲殺人畢竟是犯法的,女人自知不對還是講了一通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道理之后,逃進廚房。攝影機沿著墻,追到廚房。
▲然后我們在聽到姐夫的聲音之后,姐夫也追到了廚房,出現(xiàn)在畫面之中,又一次構(gòu)成了雙人鏡頭,兩人互相指責(zé),矛盾中。 正反打是將人物從背景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這段長鏡頭對話調(diào)度,卻反向而為,把對話雙方還原到環(huán)境之中來。所以,在這個對話調(diào)度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空間,隨著對話雙方矛盾的升級,鏡頭與角色越貼越近,鏡頭跟著角色的靜止、運動而靜止、運動。于是,鏡頭的遠、近、動、靜變化,形成一種令人舒服的節(jié)奏,把對話推向高潮。 總之,伍迪艾倫的鏡頭感是無與倫比的,他鏡頭中的對話,不僅僅只有對話,在講述故事,建立人際關(guān)系之余,總能帶給觀眾特別的感受,比如情緒的鋪陳,空間的表現(xiàn)等等,真的值得我們愛好電影的同學(xué)好好鉆研。 所以,每當(dāng)我看到國產(chǎn)電影中動不動兩個大頭交叉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時候,就替導(dǎo)演著急,明明是拍電視劇的好材料,何必要去拍電影呢? 再會。 能夠看完全文,可以加微信公眾號了:電影拉片室。
當(dāng)看到片尾男女主角在衣香鬟影的宴會上滿目悵惘地思念彼此時,我腦海中第一想到的就是晏殊的這首詞。酒筵歌席莫辭頻,但他們真正想念的是遠方的彼此,然而,卻又依然陪在“眼前人”的身邊。 選擇在周末走進加州小城的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不得不承認海報起了很大的作用。再一看卡司,也十分好奇KS和布萊克這兩個在我看來有些青春片的女主和文藝的伍迪艾倫能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當(dāng)然,我也確實沒有失望。 故事的主線應(yīng)當(dāng)是紐約青年奮斗記以及四角的戀情。雖然這些劇情都有些狗血俗套,不過伍迪艾倫確實證明了,好的導(dǎo)演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3030年代好萊塢的慵懶與優(yōu)雅中,在猶太家庭小短劇的輕松笑聲中,觀眾們可以放松的,忘記道德批判的,不為人物命運揪心的,欣賞幾位主角的互動。 KS出場時的蝴蝶結(jié),講真,一點都不適合她。雖然感覺她確實缺乏一種上世紀(jì)好萊塢的氣質(zhì),但是不得不承認,她有一種獨特的、可以稱之為自由精神的魅力,即使是身著最繁瑣的華服也掩蓋不了。結(jié)尾她慵懶的dreamy eyes真的很戳人心。片中的她選擇舅舅而非侄子,在我看來一是因為舅舅的功成名就之于侄子的一文不名;二是因為舅舅與她有更長的感情基礎(chǔ),相對來說比未知的紐約更好駕馭;三來,可能如同男主一樣,女主本身也更愛洛杉磯的生活吧。 真正讓我大跌眼鏡的其實是舅舅的演員。之前看卡司沒有注意到,但觀影時尚未見面甫聞其聲,我就發(fā)現(xiàn)這原來是美劇《辦公室》(THE OFFICE)里那個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總是找不著女朋友的超級奇葩的辦公室經(jīng)理。不得不說這兩個角色反差實在有點大以至于我一直出戲。Steven自帶的喜劇氣質(zhì)(長相、聲音)讓這個角色不是很有說服力,至少不太符合“成熟多金男士”的標(biāo)準(zhǔn)設(shè)定。 男主角確實演出了從拘束的毛頭小子到從容的夜店經(jīng)理的變化,面對兩位女主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也有細微的不同:面對KS時拘束又莽撞的討好,面對Blake時自信又強勢的捕獵。其實很逗的一段是男主剛到LA時招妓的那一幕,兩人嘮嘮叨叨的爭吵,男主甚至還得安慰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的應(yīng)召女郎,實在是很有意味。男主角一家的戲份也讓電影平添了許多歡樂,媽媽對爸爸缺乏“猶太標(biāo)配智慧”的嘲諷,姨夫?qū)θ死硇缘臉酚^,哥哥殺人拋尸時每每想起的輕松音樂,都讓觀影更具樂趣。 這是我第一次看伍迪艾倫的電影,除了上述之外有一點最深刻的感受,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同感:伍迪艾倫在電影中似乎刻意制造了一種距離感和不真實感,就是說,相比于讓觀影者靠近人物這樣通常的做法,伍迪艾倫似乎是希望觀眾距離電影人物遠一點,不要把自己的感情投放于人物。比如,男主到舊金山水土不服沒人理的困窘,不但沒有讓觀眾感覺凄楚,反而馬上被他招妓的搞笑故事逗樂了;男主哥哥被判死刑這樣沉重的事,觀眾本提起的情緒下一秒?yún)s被男主媽媽“信基督還不如殺人”這樣搞笑的話沖散了。這些都會讓觀眾感受不到本來人物當(dāng)時的情緒。還有,這部電影的時間線也讓我感到不真實,按理來說男主回紐約開咖啡廳和遇到新女友奉子成婚應(yīng)該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但電影里好像過渡極快,讓人頗覺恍惚。 事實上,我至今也不完全確定這種距離感究竟來自何處、意圖如何,但這確實造就了一種不一樣的觀影趣味。在這部電影中,我似乎完全感受不到導(dǎo)演對于人物和人物感情發(fā)展的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也感受不到導(dǎo)演對于人物命運的擔(dān)心。似乎導(dǎo)演只是在隔著雪茄的煙霧,玩味的觀看著這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將這些人物的悲歡離合只當(dāng)做自己手中的木偶戲。這給觀眾造成了同樣的感受,使得我脫離了為人物擔(dān)心、與人物共情的情緒,舒緩了情緒慢慢看事情會怎么發(fā)展,看完之后也完全不會對人物產(chǎn)生什么喜愛或者厭惡的情緒。這是一種新奇的體驗,讓我有點想起GOOD FELLA里不斷響起的畫外音造成的距離感,但又有不同。頗為有趣的導(dǎo)演。
這個話嘮最喜歡的就是諷刺 嘲笑他人 嘲笑文藝青年 嘲笑好萊塢 嘲笑巴黎 嘲笑資產(chǎn)階級 嘲笑宗教 當(dāng)然最擅長的就是自嘲
因為他所嘲諷的就是他的生活 想法 幻想
伍迪艾倫絕對是話題終結(jié)者
嘲諷人生與命運:
嘲諷婚姻:
文藝青年對另一半的文藝情懷:
在《安妮霍爾》中,伍迪艾倫總是讓女友重讀大學(xué) 考取文學(xué)和戲劇學(xué)位 而女友感到不耐煩
認真的嘲諷性與愛
結(jié)局又來了一次《幸福的秘訣》
在《安妮霍爾》中,伍迪艾倫飾演的主角走上街頭:
伍迪艾倫:你們看起來真是幸福的一對
情侶:是的
伍迪艾倫:你們的秘訣是什么?
女答:我很淺薄和空洞 沒什么想法 也說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話
男答:我和她完全一樣
伍迪艾倫:我懂了
伍迪艾倫的電影最終都以戀情失敗而結(jié)束 然后跑到大街上問別人幸福的秘訣 幸福――都是別人的
來看看伍迪艾倫的自我嘲諷:
一個狂熱共產(chǎn)主義學(xué)生政治領(lǐng)袖對伍迪艾倫的嘲諷 也是伍迪艾倫的自我嘲諷
嘲諷的具體內(nèi)容,比如:
在其電影《午夜巴黎》中表現(xiàn)了他的法國情懷
巴黎作為曾經(jīng)的文學(xué) 藝術(shù) 時尚和革命的中心 哪個文藝青年會不愛呢?
昆汀的《好萊塢往事》中這句臺詞 我看吶 就是嘲諷伍迪艾倫的:
他還非常喜歡嘲諷政治
這些文藝男青年怎么這么喜歡把毛和弗洛伊德相體并論:
從電影中看 知識分子們 尤其歐洲的 藝術(shù)家 大學(xué)生都非常喜歡毛主席
法國電影《戲夢巴黎》中有一盞毛主席頭像的燈(截圖太久遠了找不到了)
中國和西班牙共同的特點可能是紅色?
未完待續(xù)......
吸毒臉加上蝴蝶結(jié)發(fā)帶,強T小k搶鏡到簡直看不到移動的美鏡頭也聽不到臺詞了,shit
Blake lively才有資格演令人魂牽夢繞的夢中情人吧?女主角調(diào)換一下,maybe比較合情合理
近三年最好的伍迪艾倫作品。比魔力月光和無理之人好。只要他能活著繼續(xù)拍片就好,還能要求什么呢?
如果將來要給小老頭兒拍傳記的話杰西絕對是第一主演人選
一般,真的很一般,這兩年伍迪艾倫的電影越來越差勁了
主角Casting大失敗...
伍迪·艾倫是一個活在自己舊時光里努力證明自己身份的冒牌貨,他拍出來的電影都是高仿的古董。不貶不褒,一種私人選擇。結(jié)局處理的很好:什么是真正讓人回味的愛情?在相同的時間,分隔兩地,眼神看進空洞,那里面是值得回味的記憶。
階級可以流動,宗教可以挑選,舊事可以重提,人活在自由自在的世界,仍落得聚人皆醉我獨醒的惆悵。結(jié)局不免想起Matchpoint,那是一個人去承擔(dān)天堂與地獄的選擇,而這一次,是兩個人去取捨天堂與天堂。
輕浮的偷情故事,紐約和洛杉磯的雙城記。把好萊塢黃金時代做成了背景,畫面美得跟油畫兒一樣~伍迪·艾倫究竟做了什么啊,他是怎么把卷毛調(diào)教成一個小版自己的,連背都駝得一模一樣!?。?/p>
生日,18:30,Screen 4,Picture House,一個人。好大的一個廳,加上我也就5個觀眾,后面是一對老年gay couple。散場出門的時候,其中一個問我,"Do you enjoy it?",檢票員笑著說,"Have a good night."突然想哭。
虛張聲勢的遇上裝逼的,難道不好么。@ IMU Whittenberg
我又能有什么理由不愛這部電影,太美了,又那么憂傷,就是這種傷感,找不到人訴說。
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度過的。但審視過的人生是沒法過的,段子手伍迪·艾倫
#19th SIFF# 誰TMD說這片兒撲街了來著……首映評價一般大概是因為本片劇情比較散漫,又是個爵士樂的結(jié)構(gòu),算是劇情化的[歲月留聲]。是個自己NTR自己的故事,梗在信息不對稱的巧合。紐約和好萊塢的雙城記,結(jié)尾沒有觀眾期待的大反轉(zhuǎn),卻帶來一種“生活是部喜劇,只是劇作家是個虐待狂”的無可奈何。
3.5 非《午夜巴黎》級別,更靠近《無線電時代》的風(fēng)格,卷毛和面癱的三段式兩城穿梭的愛情故事只是個引子,帶出了美國三十年代上流社會俱樂部風(fēng)情與猶太人家庭普通生活細節(jié)?!柏愅恤斊妗笔綌z影搶了無敵老爺子的劇本風(fēng)頭,構(gòu)圖移鏡打光,大師級別。結(jié)尾小感人,我們什么都沒想,我們卻又什么都在想。
KS出戲
隨便看看,呵呵一笑的水平。不討厭,但也真的沒什么可喜歡的——太不痛不癢了點。
光線一如既往地美,但是ks的演技看得我尷尬癥要犯了,基本全劇就在一邊跟你說話一邊想別的事情。而且舉手投足的范兒也不優(yōu)雅,完全不30年代好嗎
這個水平也能戛納開幕我真是沒話說了。(2016.05.16巴黎)
三星半,發(fā)揮正常的伍迪艾倫,攝影和美術(shù)突出。卷毛果然還是適合伍迪的片子,前半段的話嘮與衰樣,又一次老爺子附體的感覺。小k很美啊,之前片場照也發(fā)很多了。感情糾結(jié)與有趣的諷刺,整體還是個輕松的愛情小品。另外就還是那個時代的再現(xiàn)與猶太家庭的小段子,講好萊塢明星跟報菜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