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卡西·阿弗萊克 Casey Affleck 飾)是一名頹廢壓抑的修理工,在得知哥哥喬伊(凱爾·錢德勒 Kyle Chandler 飾)去世的消息后,李回到了故鄉(xiāng)——海邊的曼徹斯特處理喬伊的后事。根據(jù)喬伊的遺囑,李將會成為喬伊的兒子帕特里克(盧卡斯·赫奇斯 Lucas Hedg es 飾)的監(jiān)護人,李打算將帕特里克帶回波士頓,但很顯然帕特里克并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和朋友們,但李亦不愿在這片傷心地久留。 原來,曼徹斯特埋藏著李的一段絕望的回憶,他的過失使得兩個女兒葬身火海,妻子蘭迪(米歇爾·威廉姆斯 Michelle Williams 飾)亦因此而離開了他。此次重回故鄉(xiāng),李再度見到了已經(jīng)再婚并且即將做媽媽的蘭迪,與此同時,帕特里克那失蹤已久的母親艾麗斯(格瑞辰·摩爾 Gretchen Mol 飾)亦聯(lián)系上了帕特里克,希望他能夠成為她的新家庭中的一員。?豆瓣
整個影片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平。 沒有波瀾起伏,很平靜恬淡的影片.一切都如流水般細細地不著痕跡地流淌著,且仍將繼續(xù)。 故事很簡單,主人公李的哥哥喬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到曼徹斯特,這個充滿了他想要不斷逃避的回憶的故鄉(xiāng)。他還要成為侄子的監(jiān)護人并繼續(xù)留在這個小鎮(zhèn),這是他所不愿的.這里的記憶會讓他崩潰的,他還無法面對,也無法原諒。 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當你真的嘗試去面對了,也許會釋懷也許依舊沉淪,但終究會有一個結果,無論好壞。 無論發(fā)生怎樣的變故,無論曾經(jīng)怎樣的悲痛,生活就是這樣,你掀不起大的波瀾,一切終將歸于平靜。 但我想說,平淡的故事并不意味著無趣,影片很好的展現(xiàn)了李和他侄子的生活,兩位演員也很好的向觀眾演繹了他們的生活,雖然有很多的痛苦與無奈,但總還是有與之相對的別樣的色彩的。 影片的基調比較陰冷,但觀看完畢你卻不會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你還總是會微笑著生活的。
《海邊的曼徹斯特》看完了,哭到差點背過氣。兩個感覺,首先,男主演技太好了。全程平靜,幾乎沒有什么撕心裂肺的時刻,也沒有什么嚎啕大哭的瞬間。但恰恰是這種“若無其事”般的平靜,反倒讓我感受到了最深切的絕望。 面對生活,你已經(jīng)疲憊得沒有力氣再生氣了,再憤怒了,再咬牙切齒了。什么都沒有了,沒有掙扎,也沒有恨,心里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一片空,這才是真正的絕望。 然后是電影的結尾,完全沒有猜到最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生活還是那么辛苦,糟糕,無助,但這是男主的選擇,他哭著說,“I can't beat it,我真的走不出來?!? 這也是我最愛這部電影的地方,它不像其他勵志雞湯電影一樣,輕巧地給主角安置一個“被救贖”的結局,輕巧地拋給觀眾一個幻覺: “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吧?!?“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樣的電影是很不負責的,因為現(xiàn)實并不是這樣的啊,這世界上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困境,多得是你體會不了的痛苦。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自己遭遇了這樣的事情,會變成什么樣呢?如果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了至親的死去,比如自己的父母,愛人,我該怎么辦呢?如果我無法自殺,我只能在這個這個世界活下去,我要怎么活呢?我能勇敢樂觀堅強地走出來嗎? 我想,我應該會跟男主一樣絕望吧,一樣被傷痛擊垮再也走不出來吧。我甚至非常理解男主的選擇,有時候,讓自己深陷泥潭放棄自救,其實反而能讓自己心里好過一點,“生命既然如此,我只能用折磨自己的方式來贖罪了。”“求求你,千萬不要對我施以援手?!?“我走不出來了,我也不想走出來了?!? 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啊,這才是真實的命運。我覺得真實的命運對人是有惡意的。活著就是赤身裸體在一片冰湖上面行走,然后一失足就踏進了一個冰窟窿。 面對真實的命運,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陽光勇敢得起來的,你有資格選擇堅強,我就有資格選擇懦弱,畢竟我們只是人類,一樣脆弱渺小的人類。 人類怎么能抗衡命運呢? 永失所愛,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人生苦長,走不出來就是走不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是無能為力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一部反雞湯電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蓋著皚皚白雪,人與人之間的對白平淡簡潔,舒緩的配樂中透露出一絲傷感,故事中沒有救贖,也沒有解脫,但這種遺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為這才是人生啊。
和很多人預想的一樣,2017年奧斯卡的重量級獎項呈三足鼎立之勢。 最佳影片給了《月光男孩》;影帝為《海邊的曼徹斯特》男主卡西·阿弗萊克;影后為《愛樂之城》女主艾瑪·斯通。 其中影帝卡西·阿弗萊克可謂風光無兩,包括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在內各大獎項的影帝拿到手軟,和去年爛片無數(shù)的哥哥本·阿弗萊克形成強烈反差。
和另外兩部獲獎作品相比,《海邊的曼徹斯特》稍顯低調,但不平庸。影片憑借細膩的表演和情感共鳴,在這個過于政治化的電影評選時代猶如一股清泉,以不圓滿的結局詮釋了人性的糾結和生活的遺憾。 有人用一句話總結了本片的主題:“我們都有權利不與自己的過去和解?!?
《海邊的曼徹斯特》有兩條時間線,一條是男主經(jīng)歷哥哥去世的現(xiàn)實線,另一條是男主觸景生情進入的回憶線。表面上是講述水管工李(卡西·阿弗萊克 飾)與侄子(盧卡斯·赫奇斯 飾)之間的叔侄情,實際上隨著回憶的展開,揭示了李在曼徹斯特小鎮(zhèn)經(jīng)歷的悲慘過去——因他的過失導致三個孩子死于火災,妻子(米歇爾·威廉姆斯 飾)也因此與他離婚。
關于親情,卡西·阿弗萊克在現(xiàn)實中也有叔叔的身份,他和哥哥大本都已結婚,各自都有孩子,但為了帶入感情去表演,卡西在片場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醞釀感情。 而我更想說的是影片的女主,飾演前妻的米歇爾·威廉姆斯,她憑借在本片中的表演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拍攝時,米歇爾由于檔期原因不能常駐劇組,只在有戲份的時候趕回片場,但她每次都能馬上進入角色,我覺得這可能和她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 有媒體曾如此評價米歇爾:“她曾是《斷背山》里的沮喪妻子,也曾是好萊塢最悲傷的女人,她一直是狗仔們最關注的對象,更是一位渴望真愛的單身母親。”
2004年6月,米歇爾·威廉姆斯和希斯·萊杰因拍攝李安的電影《斷背山》相識,雖然影片中兩人飾演的夫妻因丈夫的性取向而磕磕絆絆,但現(xiàn)實中的米歇爾和希斯·萊杰很快擦出愛火。據(jù)《斷背山》的另一名男主演杰克·吉倫哈爾透露,在片場排練時,米歇爾和萊杰常常眉來眼去,濃情蜜意藏都藏不住。
(《斷背山》四名主演合影,左起杰克·吉倫哈爾、安妮·海瑟薇、希斯·萊杰,前為米歇爾·威廉姆斯) 2005年,米歇爾懷孕了,她挺著大肚跟著萊杰遷居布魯克林。當時的米歇爾說:“在那里我們的生活非常非常甜蜜,我最希望就是能夠保持這種甜蜜。”2005年底,米歇爾生下女兒瑪?shù)贍栠_。次年3月,米歇爾和萊杰憑《斷背山》雙雙獲得奧斯卡提名,兩人一起盛裝走上紅毯,手挽著手,滿面春風。
(《斷背山》中的希斯·萊杰和米歇爾·威廉姆斯,因為是同性片,很多人忽視了這對現(xiàn)實中的真愛) 2007年,就在希斯·萊杰離世的4個半月前,米歇爾與他分手了。知情人說,分手原因是萊杰對藥物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到了米歇爾無法忍受的地步。但她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不久后萊杰就與她天人永隔了。 希斯·萊杰的英年早逝,對影迷來說是一個巨大損失,對于米歇爾就是天翻地覆。有朋友說:“那是她生命中一個極度黑暗的時期。她是個浪漫而感性的人,她總是認為自己對未能幫助萊杰負有部分責任,這給她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而希斯·萊杰生前的一些朋友也認為,米歇爾是造成萊杰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人說:“在希斯·萊杰生命的最后時期,他的情緒接近崩潰,因為米歇爾在和他分手之后帶走了女兒瑪?shù)贍栠_,這實在讓他感到撕心裂肺?!?
自責加上懷念,讓米歇爾無法走出希斯·萊杰的陰影。她說,希斯·萊杰走后,她覺得自己如同把傷口暴露在空氣里聽之任之的行尸走肉。 但作為一名單身母親,米歇爾沒有讓希斯·萊杰的形象在女兒的成長中缺席。 在她位于布魯克林的家中,依然擺放著希斯·萊杰的照片,萊杰送給女兒的毛絨玩具也完好無損,就連米歇爾那一頭標志性的精靈短發(fā)也是為萊杰而留的。她說:“我為了那個喜歡短發(fā)的男人剪了這個頭發(fā),我現(xiàn)在留著它,就是為了表示對那個人的懷念?!?
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中,我們也能注意到李每次搬家都要精心包裹的三個相框。導演自始至終也未給這三張相片一個正面鏡頭,但每名觀眾都可以在欲言又止的鏡頭中猜出相片的真正內容:李死去的三個孩子。
影片最后,侄子帕特里克在看到叔叔房間內的三個相框,終于理解叔叔為什么無法繼續(xù)在小鎮(zhèn)生活,決定尊重叔叔的選擇。 失去親人的痛苦往往并不在一瞬間爆發(fā),而是在親人離開后的日常生活中,每當看到熟悉的景物,感受到熟悉的氣息,都會睹物思人,回想起親人陪伴的日子,突然地心如刀絞。 影片中李失去孩子時,侄子得知父親的死訊時,都沒有失聲痛哭,或者默默流淚,但導演運用大量白描去鋪陳情緒,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物內心的真實痛苦,這種無處發(fā)泄的痛苦比大哭一場更顯壓抑,也更加折磨。 侄子在父親死后一直沒有哭,直到他見到父親在停尸柜中被冰凍的尸體,又見到冰箱里的凍雞肉,突然崩潰痛哭,壓抑的情緒才宣泄出來。
而失去孩子的李,早已將自己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甚至失去了哭的權利,他在不順心時只能用暴力行為自殘,或者在酒吧滋事斗毆。
如果說《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米歇爾飾演的妻子蘭迪在失去三個孩子后選擇重組家庭,開始了新的生活,那現(xiàn)實中的米歇爾則更像卡西·阿弗萊克飾演的丈夫。
治愈傷痛的良藥只有時間和新歡,米歇爾也曾嘗試用戀愛把自己從回憶中拯救出來。她先后和《云端情人》導演斯派克·瓊斯、《簡愛》導演凱瑞·福永、演員杰森·席格爾等人產(chǎn)生戀情,但全都沒能走到最后,其中不乏因對方無法接受女兒瑪?shù)贍栠_導致的分手。 如今的米歇爾似乎已經(jīng)適應了單親媽媽的生活,獨自一人將女兒養(yǎng)大,有媒體拍到女兒瑪?shù)贍栠_的照片,發(fā)現(xiàn)其長相已經(jīng)與希斯·萊杰有幾分相似。
有媒體評論,《海邊的曼徹斯特》不談理想也不商業(yè),是一部討論人生遺憾的嚴肅藝術。它從生活的細節(jié)出發(fā),講述了一個個人的悲劇和大部分失意者的真實狀態(tài)——他們跌倒后并沒有再爬起來,遺憾大約占了他們人生的一半長度。 從某種意義上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一部反雞湯電影。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蓋著皚皚白雪,人與人之間的對白平淡簡潔,舒緩的配樂中透露出一絲傷感,故事中沒有救贖,也沒有解脫,但這種遺憾恰恰是本片最好看的地方,因為這才是人生啊。
《二十二》: 當“精神日本人”越來越多,“慰安婦”幸存者越來越少
(文/楊時旸)
李在各個房子之間穿梭,修水管、通馬桶、掃除門廊的積雪,有人覺得他可愛,有人嫌棄他笨拙,有人認為他粗魯。他完成一項又一項無聊的工作,像個無頭無腦的機器人,對一切似乎都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孤獨的走路,極少言語,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像個行尸走肉,經(jīng)常在沉默不語和突然暴怒之間切換。人們只知道李是個落魄的維修工,沒人在乎它的身世。
或多或少,我們身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做著一份薪水低廉的重復性工作,不好不壞,毫無存在感,有些奇怪但終究無害。絕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沒有興趣了解他的過去和內心,通常覺得他們或許天生如此,也會一直如此。
《海邊的曼徹斯特》把這樣一個人做了一次回溯和剖白。這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它有關懲罰與自我放逐,講述了無法自拔的痛楚與意外降臨的救贖。
李的哥哥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到故鄉(xiāng),處理一些事情。這個變故直接把李扔回了過去——故鄉(xiāng)以及從前——他一直以來逃避的一切。這成為了一次很有趣的轉折,讓李的身份具備了背景。他開始顯露身世,換句話說,塑造他性格和舉止的原因開始被追溯。李原本有著正常而美好的家庭,孩子,妻子,一群一起喝酒打鬧的朋友,家人,兄弟,還有和他親近的侄子,但一場大火毀掉了一切,兩個孩子未能幸免于難。最令他無法諒解自己的是,那場火災是因為自己的一次疏忽造成的。妻子離他而去。他自己也拒絕了全世界。
對于災難給一個人造成的創(chuàng)傷有很多種寫法,《海邊的曼徹斯特》采取了一種獨特的方式,它把最煽情的部分小心翼翼地折疊、隱藏,近乎舍棄,不得已時才泄露一點點,它只交代了前因,再交代了后果,中途那些痛徹心扉的過程,在整部電影中都被故意省略和剔除了,這種故意留白的敘述方式正暗合著主人公自己的心境——他同樣故意忘記那一段。但越是如此避而不提,人們越能自己腦補出那些難以描摹的痛苦。省略和留白成就了這部電影。它用克制的方式寫出了原本就難以言傳的絕望。
李的木訥是因為他故意封凍了情感,他得知哥哥的死訊時毫無心理波瀾,看到哥哥的尸體也一樣,和侄子相處,仍然無動于衷,他處于世界其中又一直超然世外,不是超脫,而是疏離,他放逐自己,把世界關在門外,覺得一切索然無味。
時間是藥物,有時,可以治愈一些什么,但有時會讓人沉溺于藥物本身。人們依賴時間洗刷掉所有記憶,但最終發(fā)現(xiàn)只是對逃避成癮,想忘掉的一切卻依然堅固。當你在時間的河流中逆流而動,逃避的一切都會轟然而至。
《海邊的曼徹斯特》中設置的那場返鄉(xiāng)之旅就是一場回游。它強迫著關閉世界的李重新與世界接壤,把流亡的自己鑲嵌回那塊老舊的版圖上。那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治愈。某種程度上說,那像是一場沒人知道結果的,突然降臨的休克療法,讓李重回逃避的環(huán)境,見到不想見到人,要么崩潰,要么重生。
這故事中在現(xiàn)實和過去之間交織。曾經(jīng),李和哥哥,還有自己的小侄子開船出海,一切都那么美妙。如今,所有事都已經(jīng)更改。青春期的侄子,周旋于幾個女友和自己少年心氣的生活里,而他自己成為了遺囑中的監(jiān)護人。他想擺脫這個角色,但又不忍太過決絕。無意中,這成為了一種角色扮演和心理治療。李重新開始部分扮演起父親的角色,他是他中途而非的角色,而侄子開始重新?lián)碛辛俗冋{的父愛。當然,李是在拒絕、恐慌之后,慢慢地試探與接納。其實,最能治愈孤獨和疏離的就是日常的瑣碎,在很多絕望的時刻,人間煙火是救命的繩索。
有些傷痛確實很難徹底消弭,只能封存。即便李已經(jīng)穩(wěn)定了很多,當他的前妻和他在街頭偶遇,兩人提及過往,還沒說什么,兩人就都已經(jīng)失控。但這次回鄉(xiāng)之旅,開始融化了一些東西。李想辦法處理遺囑里的麻煩,想辦法重新適應人際關系,他已經(jīng)被自我鈍化了,現(xiàn)在開始重新練習一種人類原本應該具備的交際反應。你看著他在躲閃游移和不知所措之后慢慢回魂,想賣掉那幾支無用的獵槍,給侄子心心念念的船換一個新馬達,看著他為了讓侄子和女友有私密的一小時,他和女孩的母親坐在客廳里努力聊天……
最終,李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式面對未來,一種與熟悉的世界相切的距離,既不像以往那樣遠離也未能真正融入。這故事有著冰冷和灰霾,絕望和沮喪,它告訴人們這世上有些痛楚終究無法痊愈,但至少,他的生活中已經(jīng)透進了些許光亮。
消耗著耐心看完了滿心期待的《海》。朋友說好片,我說沒感覺。她說我就是日子過得太順了,我想可能真實是相反面。喪上加霜的PTSD患者和他最后的倔強。有沒有同給一星的?想聊聊
葬禮進行的時候,他聽著寶寶的哭聲,與那個試圖安撫嬰兒的男人共享著眼底羞為人察覺的一絲焦慮。他想伸手接過孩子,用他或許尚未消散的那種魔力讓寶寶平靜下來,又旋即意識到自己不能,也沒有理由去為旁人阻止這種連鎖的消耗。他累了也盡力了,相信所有人都是一樣。
我最怕的就是這種電影,看完以后什么都講不出,就想靜靜地待著,靜靜地沉溺在揮之不去的抑郁中。結局仿佛看到了光,又好似什么都沒有。
Lee說話是不是美國周杰倫
破碎的我怎么拯救破碎的你,陰冷肅殺的冬日海邊,冷意鉆入骨子無可避退,人生中的低谷寒潮已無可能褪去,不如全力擁抱破碎的自己;多處人物臺詞重重疊疊,我們從未打算走入他人生活,只愿守住自己的孤島,沉淪在自己的泥淖。
我和我不想要的后半生,我和我不愿意和解的自己。你們都朝春天去,就留我在破碎里又喪又美麗。
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傷痛故事”通過穿插的剪輯打碎了壓抑的情緒,喜憂參半的劇本看得出非?;ㄐ乃迹皇桥牡碾u湯,也沒有讓人沉浸在心碎中,度把握得很好,兩個多小時不顯漫長。而且算是卡西的獨角戲了!他真是個氣質獨特的演員,沒有所謂的“奪金時刻”,卻把情緒慢慢滲透到了每一個鏡頭里
這幾年奧斯卡頒獎季不錯的電影,劇本都不能用麥基的《故事》來判斷好壞了,《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從那套“好”劇本的標準看李這個人物,它的塑造方式犯大忌,但作為生活流的故事,正是這些所謂的“壞”讓這個故事變得不一樣,有了一種新鮮的感覺,李這個人物的喪和悲傷反而變得不狗血,更生活了。
最后喬在幫老人修鍋爐時,老人說自己的父親在95年出海突然消失??此仆回5倪@場戲其實也是電影的主題:世事無常的生活不過只是一成不變的插曲,日子始終在繼續(xù),漁民依然每天出海,候鳥遷徙南飛,喬還是喬。
人與人之間最艱難的永遠是交流,所以才億萬年來一直在談話、爭吵、道歉和喋喋不休。
最好的生活流電影,難得的是敘事手法又帶著變化。叔侄倆各自面對各自的失去,親情恬淡而走心。沒有刻意追求正能量,但曼徹斯特陰冷的海,就這樣被瑣碎和小幽默一點點填滿?!拖袢澜绲难罱K會帶來全世界的春之蘇醒。毫無疑問我的年度最佳。
我們都有權利不與自己的過去和解。#2016TIFF
有時關不上冰箱的門 腳趾撞到了桌腿 臨出門找不到手機 嚎啕大哭 你覺得小題大作 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什麼
又名《回憶殺》。有遺憾和失望,二刷后感覺對角色的好感甚于電影,卡西的角色寫得演得太飽滿了,讓我對這個角色產(chǎn)生了依戀感。
我冷漠的軀殼里,是撫不平的傷口和解不開的死結。
生活流,如何繞過苦難,喪到骨子里的卡西,繞不過去的苦難。
音樂略滿,阿弗萊克妥妥的影帝提名;作者應該受過女性傷害,女性角色都有點怪。
人生的傷口,二十五歲之前怪父母,二十五歲之后怪社會,最慘就是巨大傷口攤開在那里,腐臭流膿永不愈合,然而,無人可怪
四星半。如果被生活判了死刑,還有什么值得留戀?一場死亡揭開了舊傷,也把最暖的親情帶到面前。細碎的擁抱和拍撫,像零星的火種,終于點燃了男主的心中余燼。即便他心里藏著全世界的冰雪,那也會慢慢溶解,喪門星也會有春天。凱西表演冷靜震撼直讓人心痛心憐,用幽默外殼下的重度悲傷直指人心。
那些勸我們向前看的朋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