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劇本由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與長期合作伙伴尼古拉斯·迦科波恩聯(lián)合撰寫,故事主角是一位著名的墨西哥記者、紀錄片制片人,多年之后,他回到祖國,試著真正面對他的身份、家庭關系、愚蠢的個人回憶,以及墨西哥的過往和現(xiàn)狀。
它注定是一部99%的中國觀眾都不會感興趣的電影。我之所以能津津有味地看完并吐墨一二,是因為自己從來不屬于那99%。這絕非贊詞,實乃悲詞??赐旰笙矐n參半,喜的是為能進入Alejandro González I?árritu的精神世界里拾取瑰寶而不勝榮幸,憂的是恐怕之后更難跟別人討論電影。隨大流與應聲附和消耗了我太多精力,今后我決定將這部分精力收回轉(zhuǎn)而再度“認識我自己”。
當荒蠻大陸中凌空而起的long take印入眼簾時,我腦海中一下就蹦出“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幾乎沒道理。隨著夢境、現(xiàn)實、歷史、想象、文化、政治、身份、記憶、死亡被融匯在150min內(nèi)徐徐展開,我才明白這就是一部典型的莊周式電影。我不能保證AGI知道莊子,但東方哲學式的思考確實被他領悟到了。
西爾維奧生于墨西哥,長居加州,憑借拉美題材的報道在美國獲獎,但家鄉(xiāng)人民認為他在消費祖國苦難以討好美國佬。無疑,他熱愛家鄉(xiāng),但也渴望獲得美國人的身份認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注定兩頭碰壁。當入關時被同族裔小哥否定美國人身份后,他勃然大怒。這種怒氣不是一種情感之怒,是生命之怒。他是誰?記者?詩人?其實這何嘗不是導演自身,何嘗不是拉美自身?歸鄉(xiāng)之旅讓他徹底放下早逝的幼子,也讓他放下了長久的執(zhí)念,一身輕松地走向生命盡頭。一影評講到,片名Bardo本意為“中陰”,取自佛教術語,指死后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tài)。逍遙也。
AGI運鏡構(gòu)圖已可以稱得上獨步影壇,服務于情節(jié)的長鏡頭、逼真的360度環(huán)繞、現(xiàn)實感極強的運動廣角鏡頭都成為AGI特有的鏡頭美學元素。情感、視覺效果體驗和內(nèi)在的精神狀態(tài)在影片中無限放大,甚至代替了敘事邏輯。許多人批評這是空洞的炫技,巧了,我就喜歡這種炫技。正如馬爾克斯、科塔薩爾作平中展示的那樣,規(guī)則,在拉美藝術中是不存在的,一切以時空為基礎的構(gòu)件都可以最大限度重組。
既然“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詩不詩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吧。“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很顯然,無人可說。
寫于論文進展不順且心情低落之際
私人情感與族群離散交疊,擺蕩于南北美大陸間的墨西哥移民。第一人稱視角發(fā)散出光怪陸離的世界,人與物在長鏡頭、廣角鏡頭中邊緣畸變;碎片化無意義事件的虛假編年史映射于碎片化、虛實交織的結(jié)構(gòu)實驗;內(nèi)容層面對革命領導權(quán)、階級壁壘、文化霸權(quán)的反思,詩人以修辭隨意抓取,以詼諧的舞步掙脫狹隘的民族主義與宏大的共同體妄想。
娛樂時代大眾的獵奇欲膨脹到極致,在日常生活吹響意識形態(tài)之戰(zhàn),情感還原成情結(jié),愛欲被降格為欲望。電影被還原成素材和技術,導演被還原為過去導演的總和——“有費里尼的影子”,“有塔可夫斯基的影子”,“有佐杜的影子”,“有阿莫多瓦的影子”……他們看到了費里尼的狂歡節(jié),看不到拉美的亡靈;他們看到了塔可夫斯基的鄉(xiāng)愁,看不到岡薩雷斯的鄉(xiāng)土;他們看到了佐杜的意象,看不到南美的陰影;他們看到了阿莫多瓦的紅與綠,看不到墨西哥的紅與綠。該死的還原論!無恥的看客。
失落的彌撒,借來的神。肉身已死的幽魂飄蕩在一個無人死亡的衰敗之國。被割裂,被低度開發(fā),被回憶否定回憶,被人民否定人民,拉美不屬于叛國者,不屬于革命者,不屬于政治家,不屬于無產(chǎn)者,不屬于爆炸文學,不屬于詩人之血。最后,我們還是不知道父母第一次做愛時唱的那首小曲的名字。
電影結(jié)束的時刻,仿佛又進入了開場的影像:坐洛杉磯的輕軌,手里抱著塑料袋裝的蠑螈,袋破,水流,兩條蠑螈赫然醒目地擱淺在輕軌的地板上。同時,結(jié)尾的死亡對應了開頭的降生。
荒誕和魔幻是拉美文藝的顯著特征,加西亞馬爾克斯將其演繹至純熟,獨樹一幟,赫然標桿。作為墨西哥電影,無不例外:被重新塞回母體的嬰兒、逶迤在醫(yī)院拖拉的臍帶、在滿車廂滿房間的水里抓蠑螈、一場未曾發(fā)生的嘲諷訪談、因為自覺迷失而滿大街倒下的眾人……場景、內(nèi)容確實龐雜,對于內(nèi)心的投射,卻遠遠不止。
海報場景是主人公回到故土,墨西哥記者協(xié)會為其辦的一場派對,由起初不愿意去跳舞到獨舞,舞蹈的姿態(tài),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它扭擰,膠著,想要掙脫又被死死困住,這和《小丑》里菲尼克斯在露天臺階上,穿著大紅色西裝套裝黃色馬甲的獨舞不同,菲尼克斯是自在之舞,丟棄卑微、嘲笑和可憐,拾掇自信、自尊和主角光環(huán),揮灑恣肆。
主人公是墨西哥人,是記者、紀錄片制作人,在美國定居15年,他把美國稱為他的家,而墨西哥是他的故土,他在被稱為家的地方是異族,他在故土是異客。這種邊緣又多重的矛盾身份狀態(tài),多有出現(xiàn)?!堆┞湎闵罉洹防锏娜找幔c日本打戰(zhàn)時,日裔上前線表決心,矛盾激化時,日裔被關西部集中營。韓劇《陽光先生》中的崔宥鎮(zhèn),在美國軍營時,美國人派他去對付韓國人,在韓國土地上時,他宣稱自己是美國人。
“開始感覺像抽筋,圖像、記憶、碎片的混合物,都糾纏到了一起”,是他,如我。我在散步和坐車時聽有聲書《鬼吹燈》,大塊時間時看電子書鄭執(zhí)的《仙癥》,睡前看紙質(zhì)書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胡八一在大興安嶺林區(qū)下鄉(xiāng),砍樹種樹,建設祖國,棋王王一生坐火車下鄉(xiāng)也是做這樣的事,王戰(zhàn)團的精神病來自他當海兵時說的夢話,這些類似的場景,它們浮現(xiàn)、重合、模糊、又一一分明。
“別忘了,西爾維尼奧,別忘了你來自何處,還有你遇到我之前的身份?!?/p>
“哈哈哈哈······”
“你在笑什么?”
“在笑你如此篤定的態(tài)度,你自信得仿佛在做新聞報道一樣,可惜你的心胸與視野如此的狹隘,你的藝術才能也如此的平庸。我還笑你愚蠢的民粹排外主義,還有你致力于一個公開羞辱他人以及縱容網(wǎng)絡暴力的行業(yè)——一切以點擊率至上,還冠之以名什么新的商業(yè)模式。
路易斯,我成為了如今的我是因為我遠離了你、這里,還有電視臺。
看看你,膚淺,刻薄,并且以此為榮,你就是一個小丑,在社交網(wǎng)絡上討要點贊,然后和自己的支持者們招搖過市,和總統(tǒng)的朋友們一起聒噪個不停,推行膚淺的流行的文化和愚蠢的行為,你是當今新聞工作者的完美代表,路易斯。一個膚淺的主持人,卻熱衷于鼓吹自己的看法,是你這種人讓我們丟失了真相。一邊去吧,跳你的舞去吧,我不想再跟你廢話了。”
電影的頭部確實有些抽象和虛無,我一度都想放棄看這部電影了,后來看了一下豆瓣的影評還不錯,就繼續(xù)看了下去。不得不說,這段對白設計的真是精彩,看到這里我突然提起了精神,發(fā)現(xiàn)這部影片雖然表現(xiàn)形式很抽象,但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并不虛無。而且,雖然本片是一部墨西哥電影,但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lián)想到國內(nèi),哈哈哈哈哈。這仿佛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各國的通病,互聯(lián)網(wǎng)讓信息的傳播范圍與傳播速度遠遠超出以前,獲取信息更加方便,發(fā)布一條能讓大眾矚目的信息其門檻也變低了,人們的認知更容易被不符合事實的事情影響。這種現(xiàn)象不止出現(xiàn)在流量至上的各種新媒體之中,甚至還有可能被某些別有用心的集團利用,哈哈哈,悲哀啊,哈哈哈。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迎來新秩序,拜托大家快點打一仗吧,把問題徹底解決了,誰贏誰說了算好吧,??。
#RFH# #LFF# #Galas# 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還是非常私人化的,就是感覺雜糅了好多電影,從影片中看到了太多太多電影的影子。
從整體結(jié)構(gòu)上看像大衛(wèi)林奇的《穆赫蘭道》,從開場不久在地鐵中就進入了《生死停留》的模式,以瀕死進入自己的潛意識。而整體創(chuàng)作風格趨近于費里尼的《八部半》(開場就是放飛自己的大場面,后面更是有創(chuàng)作壓力等,結(jié)尾處的馬戲團般的配樂聽著更是熟悉)結(jié)合伯格曼的《野草莓》(回顧自己的執(zhí)念,還有空空街道上那那無人認領的影子都讓我想起《野草莓》夢境中那空蕩的街道,無臉的人和那行駛過來的馬車,棺木中的自己更是在結(jié)尾處鏡面面對自己)以創(chuàng)作靈感和心中執(zhí)念為根基,帶入戲中戲,意識流及家庭回憶模式。中途出現(xiàn)那倒塌的石像更是讓我想起貝拉塔爾《鯨魚馬戲團》中那條巨大的鯨魚,感覺臉特寫眼部都一樣,似乎象征的事物也是一樣的,還有結(jié)尾處那送葬的人們和鏡面自己也像極了帕索里尼《乞丐》的結(jié)尾。
鏡頭上,主要是兩種鏡頭,固定鏡頭和手持鏡頭,手持鏡頭采用的是廣角,畸變效果明顯,手持運動時能幫助加快被攝角色環(huán)境的速度,帶有更強烈的不真實感,同時環(huán)繞運動也讓旁邊的環(huán)境及人物扭曲變形,告訴觀眾這不真實的“世界”。大片還大量的使用長鏡頭,調(diào)度上真的太強了,尤其是跳舞那段兒的鏡頭運動和現(xiàn)場調(diào)度。由于片中很多時候使用的意識流,從剪輯上看故事很多時候是不連貫的,尤其是導演自己也在說,“我們無法相信記憶,因為它會被改變”,所以敘事模式需要更加跳脫故事去感受事件的影響及潛意識層面的問題展現(xiàn)。
不喜歡的點可能是對很多背景不了解,無法完全看懂很多“私人故事”,所以在很多時候會突然出戲。更最主要的還是風格雜糅的問題,感覺講的不是自己的電影,更像是覺得好的電影。
作者:Josh Rottenberg / LA Times(2022年9月4日)
校對:覃天
譯文首發(fā)于《虹膜》
關于伊納里圖的新片《詩人》的一切都很「宏大」,例如主題和概念——涉及身份、墨西哥歷史、種族、成功、家庭和死亡。包括其完整的片名——《詩人,或少數(shù)真相的虛假編年史》——也讓人望而生畏。
但有時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在威尼斯和特柳賴德電影節(jié)先后進行首映之后,萬眾矚目的《詩人》的開局并不樂觀。
《詩人》是一次夢幻般的、超現(xiàn)實主義的旅行,通過一位墨西哥電影導演(曾是記者)西爾維奧·伽馬(丹尼爾·希梅內(nèi)斯·卡喬飾)的記憶、夢想和生存焦慮,帶我們探索了伊納里圖的內(nèi)心?!对娙恕贰狟ardo本意為「中陰」,取自佛教術語,意指生命在死亡之后,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tài)——解構(gòu)了一個墨西哥移民復雜且焦慮的身份,男主角和伊納里圖本人一樣,為了事業(yè)而舉家遷往美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卻發(fā)現(xiàn)自己像一個沒有祖國的流浪者。
伊納里圖的所有電影——從他2000年的出道之作《愛情是狗娘》到2015年史詩般的生存驚悚片《荒野獵人》,都獲得了至少一個奧斯卡提名(《荒野獵人》更是斬獲了12項提名)。他是僅有的三位蟬聯(lián)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電影導演之一——《鳥人》和《荒野獵人》,前者還問鼎了最佳影片獎。
不過,如果Netflix想要沿用他們在2018年為《羅馬》安排的頒獎季策略——另一部浸透了墨西哥文化和歷史的高度自傳性電影,由伊納里圖的朋友和同鄉(xiāng)阿方索·卡隆執(zhí)導——《詩人》通往奧斯卡之夜的道路似乎更加崎嶇。
正如本報另一位影評人所寫的那樣:「伊納里圖幾乎不自知他在某些圈子里被諷為傲慢的馬戲團老板,一個用空洞的、炫目的技巧將鏡頭甩來甩去的電影人?!苟对娙恕窌r長近三小時,沒有任何偏向傳統(tǒng)的敘事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遭到了電影節(jié)觀眾的一波抨擊,認為它是一次自命不凡的放縱練習。
本報周日采訪了伊納里圖,當時他正準備離開特柳賴德電影節(jié),我們交流了《詩人》這部電影的靈感、成功的隱患以及他對這部電影目前收到的尖銳評論的看法。
問:你所有的作品之間似乎都有很大的差異,或者說在創(chuàng)意上采取了很大的變化。這部新作的巨大風險則在于它是關于你私人的故事,你在其中投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并將自己內(nèi)心的一部分暴露了出來。與你之前的作品相比,把《詩人》展現(xiàn)給全世界的觀眾是否會讓你感覺更脆弱?
伊納里圖:我認為首先必須了解這是一部虛構(gòu)的電影。但很顯然,我在其中融入了很多親身經(jīng)歷,以便把握這個角色所經(jīng)歷的在我看來相當普世的主題。
歸根結(jié)底,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關乎的是一個破碎的身份,以及一個人在離開祖國多年后的顛沛流離的感覺——無論你來自哪個國家。美國有成千上萬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融合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某種解體。你漸漸失去了與根的聯(lián)系,而正是它為整棵樹提供了意義和能量。這就是我稱之為「中陰」的狀態(tài)。
我很熟悉這種感覺,所以我在這部電影中置入非常私人化的東西——尤其是情感上的——但這總歸是一部虛構(gòu)的作品。這不是一部關于我的電影。沒有什么比「關于我」的電影更無聊了,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永遠不會那樣做。但我可以從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來談論這個主題。
問:你的前作《荒野獵人》是一部帶有刺激的動作場景和類型元素的更加外放的電影,是什么讓你想要轉(zhuǎn)向內(nèi)在的東西呢?
伊納里圖:這可能和我的年紀(59歲)有關,歲月不饒人。當孩子們都長大了之后,要重新理解自己當初做出的決定——或任何其他移民做出的決定——離開祖國,就會面臨重重阻礙。離開祖國時,往往伴隨著許多希望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但不可避免地也有許多不確定性、矛盾、悖論和挑戰(zhàn)。這就是五年前觸動我的東西,我開始感到自己需要進行一次內(nèi)心之旅。
這部電影是關于記憶的,而記憶和夢都沒有時間的概念。路易斯·布努埃爾說過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一部電影是一個被搬上銀幕的夢?!顾羞@些非常親密但又非常史詩般的事情將我們塑造為人類,我試圖將所有東西都放進去——就像一道墨西哥玉米湯,我們叫作「帕索拉」(pozole)。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電影練習,在沒有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的傳統(tǒng)結(jié)構(gòu)或明確類型的情況下,試圖弄清楚如何連接所有這些素材。這就像一次自我意識的冒險。
問:在西爾維奧這個角色所糾結(jié)的許多事情中,包括他自己的成功。即使在他準備接受一個重大獎項時,他也被這種感覺所困擾,也就是說他不能享受自己的成就,或者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而你本人顯然已經(jīng)收獲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生涯,并贏得了諸多重大獎項。這種焦慮是你經(jīng)歷過的嗎?
伊納里圖:當然。不一定要贏得奧斯卡獎才算成功;它的評判標準可以關乎于你追求的任何東西,它將改變你的生活,但最終不一定會給你帶來自己想要的東西。
成功對我來說就像一縷煙,一旦你試圖抓住它,它就消散了。就像海市蜃樓。我父親曾經(jīng)對我說過影片中出現(xiàn)的那句臺詞:「小心成功。只能嘬一小口,然后吐出來,因為如果你咽下去,它可能會變成毒藥。」
問:在影片中,西爾維奧受到了一位前同事的嚴厲批評,指責他正在拍的紀錄片項目太冗長、太任性、太自矜。而類似的評論也是《詩人》目前所面臨的。你在影片中呈現(xiàn)這種批評是某種先發(fā)制人的計謀嗎?
伊納里圖:你提到這一點很有趣,因為我的確對此早有預料,這其實很容易預測。我還沒有去看任何評論,因為我想和我的家人一起享受目前的旅程,但我從團隊人員口中了解到,現(xiàn)在顯然出現(xiàn)了這種指責。我笑得很開心。我覺得影評人很容易落入這種陷阱,特別是在我們所處的文化中,人們的觀點如此從眾和兩極化。
我認為自己有權(quán)利去探索身份的主題,因為我經(jīng)歷過這種顛沛流離的感覺。我認為自己有權(quán)利去討論關于我的祖國的集體身份。這部電影是寫給墨西哥的一封情書,而且我對此深感榮幸,我可以用自己的聲音,不僅為墨西哥人,而且為任何感到顛沛流離的人發(fā)聲。
這部電影并不是自我指涉的。這無關于自戀。它不是我。但我希望有人解釋一下,為什么我沒有權(quán)利談論對我和我的家人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來自丹麥或瑞典,我談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可能就會像一名哲學家。但是因為我采取了一種視覺上非常強烈的方式拍這部電影,我就是自命不凡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墨西哥人,你拍了這樣一部電影,你就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家伙。
我不知道這些影評人是否讀過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胡里奧·科塔薩爾或胡安·魯爾福的作品,但他們應該讀一讀,了解這些東西從而何來,以及拉丁美洲文學中結(jié)合時間和空間的想象傳統(tǒng)。對我來說,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基礎。為什么我沒有權(quán)利沿襲這個傳統(tǒng),以我喜歡的方式拍電影呢?
實際上,這正是男主角身上的核心沖突:這種身份政治,認為一個墨西哥人不能做這樣那樣的事情的想法——這太自矜,太任性。如果換作一個金發(fā)碧眼的人,或是另一位導演,他們就可以肆意談論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文化才是我們能理解的東西。
你當然可以喜歡它或討厭它——這不是我所要討論的重點。但我認為這其中似乎潛藏著一股種族主義的暗流,因為我是墨西哥人,所以我很自命不凡。如果你不理解某些東西,沒必要亂加批評。朋友們,多花一點時間,去看看所有的層次。
每個藝術家都有權(quán)利以他想要的方式表達自己,而不被指責為任性。我希望人們能摒棄前面提到的那種論調(diào),我不得不說,這種論調(diào)過于偷懶,而且有點種族主義傾向。
問:很多影評人將《詩人》與其他導演探究其內(nèi)心和過去的電影相提并論,如費德里科·費里尼的《八部半》、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鏡子》或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你認為《詩人》符合這種并列嗎?
伊納里圖:這部電影的參考作品相當有限。博爾赫斯和科塔薩爾是我最喜歡的兩位作家——我17歲的時候就買了他們的海報。對我來說,他們象征著這種想象力的傳統(tǒng)。我認為這部電影的核心是非常墨西哥的。我非常好奇墨西哥觀眾的反應,因為就其核心而言,這是一部講述我們自己故事的電影。
費里尼是個天才,但他并沒有在電影中發(fā)明想象。在盎格魯文化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文化。比如說,我們墨西哥人就有一些文化,我們有一些獨特的情感、想象以及思想。而且我有權(quán)談論這些,而不是被人稱作:「哦,他試圖模仿這個或那個。」
問:這部電影顯然是為了在大銀幕上看到而制作的,而Netflix正計劃大力推動它在影院進行盛大的放映。但是,考慮到流媒體平臺對影院業(yè)務的沖擊,你是否對與Netflix合作的想法有過糾結(jié)?
伊納里圖:當你拍攝一部外語片時,要找到資金并不容易,尤其是考慮到這部電影所必要的各種需求。我一開始自己籌資,遭到了大多數(shù)電影公司的拒絕。然后Netflix找了過來,我們達成的協(xié)議是:「我要用65毫米膠片拍攝,這將是一個非常沉浸式的體驗,所以我需要影院發(fā)行」——我的意思是,這是我能理解的制作這些電影的唯一方式。他們同意了,而且他們一直在支持這種項目,我對此非常感謝。讓這部電影在墨西哥的大量銀幕上放映七周——這打破了他們的商業(yè)模式。他們在這部電影上給予我的支持和自由是巨大的。說實話,我沒有其他選擇了。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一部電影,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其重心是情感和視覺。我很抱歉,有些人不明白這一點,或者他們就是想進行個人層面的指責。但我對它感到非常自豪。在電影方面,我認為這是我最大的成就,比《荒野獵人》或其他任何作品都要好。我知道它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
不過,走著瞧吧。這部電影本身會為自己正名,而不是依賴于我的言論。這也是我的信心所在。
原文鏈接:
通篇盡是費里尼和塔可夫斯基的痕跡,主題上也是《八部半》和《鏡子》的延續(xù),黑色幽默和魔幻現(xiàn)實又有佐度洛夫斯基的身影,珠玉在前又不知節(jié)制,讓人無比疲憊。在這個年代,宏大敘事和詩電影已經(jīng)失去它們曾經(jīng)純真的含義了,再精美的場景和昂貴的開銷也不可能重現(xiàn)它們第一次出現(xiàn)的飽滿,因為它們與太多的影史相關。
昨天最喜歡的放映,也是最難下筆的。詩人的旅途,少數(shù)真理的虛假編年史,從題目開始眼花繚亂,畫面顏色鋪滿,半真半假的敘事中,觀眾仿佛乘坐奇妙太空過山車一樣,思緒飛揚。意象和畫面剪切絕妙,房間和妻子游戲那里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環(huán)環(huán)繞繞,恍然間會讓我想起百年孤獨,和讀百年孤獨時那種云山霧罩卻欲罷不能的感受。也有很多趣味性的片段類似韋斯安德森的觀感,輕快,自如卻暗藏隱喻。可以感受到導演漫長一生的種種哀樂和羈絆(就是三個小時人坐傻了)(不過沒關系)目前主競賽里比較看好的。
比《鳥人》更魔幻,前半段睡了,后半段沉浸了。對于我這樣的偽影迷來說,既然要熬兩三個小時看導演的私人影像,那我寧可看廣角拉滿到處隱喻全程炫技的魔幻主義,也好過看完只剩下黑白二字的《貝爾法斯特》。
伊納里圖野心很大 要拍獨屬于自己的八部半 然后他也做到了 奇想 詩意 夢境 對話 前半段每句都是影射自己 但又影射他眼中的社會 我是帶著檢閱西科塞斯的下班后的心情來檢閱他之于這部電影 于是對導演更多共情 并由衷地感到高興 希望影片執(zhí)行出來的效果是導自己想要的 導終于夠有錢有名可以為所欲為了/電影看多最大的好處就是 再也不會覺得任何一個導演自戀了 反而覺得觀眾永遠都有中途離場的權(quán)力 評論一堆說導演自戀的 自戀其實是個自反力極強的詞 當你說影像自戀的時候 想想導演憑什么迎合你/village east by angelika
所有移民都是失去祖國的流浪者,在去國與懷鄉(xiāng)的現(xiàn)實自虐中提取詩意。“詩人”是AGI自憐自艾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它的畫面是精致的,運鏡是一流的,但創(chuàng)意是陳舊的,像無數(shù)nostalgia電影的融合體。幸好174分鐘被重剪了,否則我真的會謝...
#79thVeniceCompetition#其實多多少少還透著點導演倒胃口的油膩自戀,但這個華麗炫目的場面調(diào)度和場景設計看起來實在太享受了。在伊納里圖身上看到了費里尼/庫斯圖里卡/姜文類導演那種基于強烈才華自信而溢出屏幕的影像激情。男主和老婆那段極其精彩的室內(nèi)追逐戲毫無疑問是我全年看到的最佳鏡頭。
伊納里圖已經(jīng)在標題上給了提示“虛假的時間線和一個真實的故事”,現(xiàn)實與夢境或者潛意識完全交融在了一起,時間串聯(lián)的是敘事,卻不是真實。整部電影是一個的一連串心靈劇場,劇場和劇場之間是迥然不同,但二者之間的銜接卻又如此的順理成章。伊納里圖然幾百個觀眾在三個小時的時間里,做了一個共同的夢。
是不是每個成功后的導演都要把當年沒有展示過得任性拿出來折磨一遍普通觀眾?雖然攝影美術導演調(diào)度樣樣精致,但真得很視覺疲勞啊。
態(tài)度嚴肅,結(jié)構(gòu)嚴謹,批評與自我批評嚴厲。既有藝術,又有思想。 很多隱喻和象征,neo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之集大成。這次不追求一鏡到底改追求轉(zhuǎn)場,真假虛實切換得如夢游仙境。開場大家還能笑出聲,后來越來越沉默,一顆心漸漸斑駁。雖然很zz,但背后大家與小家的家園情懷又令人潸然淚下(我和身邊的小姐姐都流淚了??)海報是男主人公的漫步,精辟!雖然大男主電影,但女人并不隱形,6位重要女性配角處理得極為精妙,甚至可看到對《羅馬》的致敬。愛導演!希望墨西哥越來越好。??
跟著情緒進入一個男人的意識和思維,只要跟著他就能感受到他的一生。
My own private Mexico。自由。
# 79威尼斯# 岡薩雷斯從不會讓影迷失望,三個小時像是一首戲謔荒誕卻又充滿人文情懷的贊美詩,大幅奇幻長鏡頭加上觸目驚心的遠景群像令觀者和人物一起置身于不同的場景中遨游,通過和上一代以及下一代的對話揭示出絕對的真理:再成功的人生也只是無意義事件的累積
大銀幕。伊納里圖裝過頭了,雖然有一些局部拍的也確實不錯,但我更多看到的是一個拔尖作者在那兒顧影自憐和自我陶醉。從開場第一個鏡頭就騷氣滿滿,那個長鏡頭就是一個完全不可能被“拍攝”之鏡頭,唯有在游戲中才能夠被生成。這片應該對標他自己的《鳥人》,《詩人》里的伊納里圖雖然更加從容了,但也更自負了,能留下的只是“賣弄”的姿態(tài)。再找不到曾經(jīng)看《鳥人》時的那種興奮與喜悅了。坐在第三排看巨幕上的各種廣角和仰拍倒是會有VR般的沉浸式體驗??赡苓@就是伊納里圖的[痛苦與榮耀]吧。#LFF# 大銀幕一刷2022.10.8號@OLLS / 大銀幕二刷2022.10.10號@RFH
5.1 佩服拿著美國資本使勁懟美國,也喜歡一些沉浸式的多人長鏡頭,但。。。。。整部電影的自戀味都快溢出來了,高投資下的伊納里圖完全迷失了自我,將無法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社會背景和私人生活硬生生擠在了一起,一番花里胡哨卻撇不見半點真情,各種文本亂塞如此臃腫不堪又滿是廢戲,全是符號,沒有內(nèi)容。還有,真別再說什么“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八部半》”了,絕大部分時候都像本片一樣庸俗得沒法看。
1.伊納里圖最個人化也最宏闊博雜、如夢似幻的作品,繼承了獨屬于拉美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及對時空的超現(xiàn)實處理,結(jié)合[鳥人]的跟拍運動長鏡,配樂極佳,視聽與情感上都登峰造極,值得多次重溫。2.一如片名“中陰”,影片內(nèi)核即身份認同與多方面游移糾結(jié)的中間態(tài),功成名就重返故土后受到奉承敵視交織的矛盾對待頗似[杰出公民],而難以割舍的早夭之子與男主契如[生死停留][穆赫蘭道]的狀態(tài)更令中有/靈薄獄式的體驗貫穿始終。3.硬塞回子宮&被輕柔掬抱后飄游回大海的嬰孩,如此詩意而動人的告別式,死生合一,滿懷愛憐。4.悄悄穿越的房內(nèi)追逐打鬧戲,融歡樂與疑懼于一身。5.4分半舞廳長鏡,肆意至極。6.超現(xiàn)實聲音運用:有聲心里話&無聲怒罵。7.無人死亡的衰敗街頭,群演尸山。8.妙絕的彌留之境:黃沙侵入,殘破燈柱,黃昏作別,白日飛升。(9.0/10)
伊納里圖完全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戲里面家人的每一句詰問都正中要害:“你有多久沒有到街上去走走了?”于是主角到舞臺一樣的街上去走進了另一場魔幻裝置藝術,這種失控的炫技比比皆是。導演面對身份政治并沒有表達出新鮮的東西,他的境遇或者有尷尬,但無限放大使自己成為受害者簡直是這類導演的通病;面對墨西哥的文化與本土的故作思考也是懸浮的,整部電影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一個普通人,在富人區(qū)的頂層游泳池里面能思考出什么本土的東西來?于是夢境變成了徹底的虛妄,生死變成了為賦新詞強說愁,上流人士衣錦歸鄉(xiāng)就不要強行賦予什么文化意義了,這些年,導演們的自戀回望還看得少嗎?2.5.
9.3分 #2022年度最佳# 這樣一部電影,我是看不出“油膩”的。它是極通透的。盡管它多次戲謔著人的目光之短淺、生命之狹隘…等等現(xiàn)實命題,而其本質(zhì)卻是極浪漫感性的。AGI并沒有拿它評判曾經(jīng)的自己,因為單憑懷舊決拍不出如此深邃的作品。他是在自比現(xiàn)在的自己,并展望可能預見的未來。無數(shù)難以解答、也許不需解答的問題,都被他通過這一個個“自戀”——我更愿意稱之為“自信”——的鏡頭展現(xiàn)給觀眾。且是一次精準的傳遞。這是一個電影人最幸福、最值得自豪的時刻,亦是一位觀眾最不該刻薄的時刻。
今年很多電影給我的感覺:就這點破事至于拍成電影嗎?
伊納里圖嗑到假藥了吧?
私人化電影永遠免不了導演自己跟自己較勁的擰巴。畫面是美的,超現(xiàn)實內(nèi)容也很有趣,雖有不少模仿痕跡,但結(jié)果卻有點言之無物的花哨。就像,我可以接受美女撒嬌,但美女哼哼唧唧兩個半小時多少還是有點沒完沒了。越到后面越味同嚼蠟,最主要的是,我對導演自己的歸屬和身份焦慮實在是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