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性的束縛
一段舒緩略帶陰暗的音樂慢慢流淌進你的耳朵,然后你看到美國鄉(xiāng)間的冬日清晨,一輛并不眨眼的汽車在雪地上留下淺淺的印跡。鏡頭不時轉向坐在車里的人,一個卷發(fā)的女子靠在一個皮膚褶皺的老人肩上沉睡,鏡頭再一次隨著跌宕并不明顯的音樂移到車窗外的景色。直到這輛車遇到另一輛在雪地里顯得頗為突兀的紅色越野車,一個急剎車,老人和女子隨車跌入冰湖。
老人的名字是科爾曼,被學術界認為是一個著名的猶太裔古典文學教授,在雅典娜大學任教。在那場壓抑的開頭之后,是科爾曼的課堂,他在講述《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把重點放在了愛情上。提問時,他發(fā)現(xiàn)兩個學生再度曠課,他稱呼他們?yōu)閟pook,因為似乎“根本從來沒有存在過”。但是就因為這個單詞,他丟了在大學的工作。Spook,英文一般解釋為“幽靈,鬼”,然而正如學院開會時,旁人所指出的,這個單詞還有一個意思,在俚語中表示“黑鬼”,碰巧他指責的學生正是非裔,因此他被指責為種族主義者。他把這個糟糕的消息帶給他妻子之后,他的妻子在悲憤慌亂之余,引發(fā)大面積腦血栓身亡??茽柭杏X他的整個人生因為這個不成立的指控毀于一旦,然后找到了隱居鄉(xiāng)間的作家祖克曼,希望后者能以此為原形寫一部小說以告訴公眾。雖然祖克曼在第一時間并沒有答應這個請求,但是隨著之后故事的發(fā)展卻成就了一部偉大的讓人無法釋手的小說。
有影評認為,故事的最高潮,即揭露真相的地方在影片的最后,但是我卻覺得導演并不覺得有必要故弄玄虛,故事本身足夠精彩,所以在科爾曼少年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得到答案。他年輕的時候善于拳擊,百戰(zhàn)不勝,他的教練為他爭取到機會可以獲得體育獎學金,但是要求他隱瞞他是“colored”,這并不難理解??茽柭母赣H是一個在餐桌上表現(xiàn)得極為紳士而高貴的黑人,卻在火車餐車上做服務生。他的母親是護士,哥哥是軍人。父親曾要求他成為一個出色的醫(yī)生,但是他最終選擇在填寫加入海軍的表格上將自己設定為白人。他遇到了他險些結婚的女人,但是這個女人在見到他的黑人母親之后選擇離開。這讓科爾曼堅定了要將自己設定為白人的決心,甚至不惜和他的家人再也不往來,以換取作為一個白人可以得到的自由。而事實上,他為此背負一輩子的謊言,不能生孩子,唯恐他們不像自己一樣天生白皙,也不能為自己種族主義的荒謬指控辯護。這是整部影片最為值得回味的一條主線,相比之下,他和佛尼婭的戀情要遜色很多。
佛尼婭是個四十左右的粗俗而美麗的女人,在郵局、牧場和學校同時工作。她的丈夫是個可怕的可能患有精神病的人,她的孩子因為一場火災而喪生,她一直帶著他們的骨灰生活,她的父親富有卻從來沒有給過她什么,她甚至曾經被她的繼父強奸。一個過于糟糕的人生,讓佛尼婭即使傷心欲絕仍然不愿意在別人面前暴露脆弱,她看著孩子們的骨灰對科爾曼說“l(fā)eave me”的時候,所有人都能讀懂她內心的聲音。他們是彼此的避難所,并最終一起離開了讓他們不得志的人生。
影片的第三條線是祖克曼,科爾曼后來成了他的朋友,教他跳舞、玩牌。他充當佛尼婭不能勝任的角色,理性地生活在科爾曼身邊,聆聽他的故事,并最終因為在墓地遇到了科爾曼的黑人妹妹而揭曉謎底。他原先曾經因為一部小說得到過非常具有權威的文學獎,隨后的才思枯竭讓他甘于隱居鄉(xiāng)間,科爾曼的出現(xiàn)和消失卻給了他全新的寫作動力。
這部電影取材于美國著名作家菲利普·羅絲出版了新作《人性的污點》,曾經在2002年初夏剛出版時在美國引起轟動。但是其中的種族色彩和一些對性愛的描寫被外界認為是這本書最終錯過諾貝爾獎的原因。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攜手奧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主演影片,《越獄》的男主角米勒扮演科爾曼的少年時期,而影片的導演是奧斯卡的??土_伯特·本頓。明星光環(huán)、演技,挑剔的導演眼光和出色的劇本,所有的融合注定了這部電影的成功。最為讓人玩味的可能是片名。特地去查了一下字典,其實污點在英文當中有很多中翻譯的方法,但是stain卻包含了一層直指影片內涵額意思,“名譽的污點”。是的,一生被稱贊的科爾曼不為人知的污點。這個污點同時也在影片中的其他人身上表現(xiàn),那些道貌岸然的指控科爾曼的人,和那些得到過他的幫助卻最終沒有幫助他,只能在葬禮上懺悔的黑人教授。
2 ) 行為是思想的敵人
當你不敢面對自己的時候,這一部分就變成你的夢魘、禁錮你的地牢、壓制你的十字架,你以為不去面對就能獲得自由,你以為真的可以逃開,可是它已經變成你的影子,你身體流淌的血液,刻在你命盤里的污點。
3 ) “人性的污點”看人性
偶然間看到一篇關于“人性的污點”的影評,“有些觀念是根深蒂固的,比如白人對黑人,比如納粹對猶太人,再比如一些大民族對小民族等等。這部影片講述的就是關于種族歧視的問題,所謂人性污點實際泛指的,不僅僅是指教授(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猶太教授被告歧視了自己的學生)而言的。” 這些都是就于世界的,民族上的大問題,大小是人來定義的,也是相對而言的。從本來一件似乎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擴展到了種族歧視問題,是人夸大了人性,還是人性淹沒了人的思想。難道說,這些頑固的令人可氣的歧視觀念是人性之中的獸性,也屬于人性,所以就得存在,因為它正常,所以不應受道德以外的輿論去懷疑,只能被迫接受?也就說,只要一個自私的快要為所欲為的人,在一定的道德,一定的人性之中,那就不應該受到額外的譴責了?無論歧視者與被歧視者,過了思想高潮后的反歧視,也就是道德在人們的思想中變?yōu)椴怀晌牡囊?guī)定后,人們就安然接受了各種觀念,每次堂而皇之的重復著這個原則的同時,可想而知,寫出來的盡是蒼白無力的文字和無奈的反抗。
“一個是內心被歧視所煎熬,一個是永遠生活在歧視中。”妮可基德曼飾演的被人歧視的悲慘女性與安東尼的種族歧視,當在生活中碰撞后會呈現(xiàn)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呢?影評中所說的“于是,教授開始從這個女性身上得到一個對歧視反抗的機會,愛情變得火熱,但這愛情卻是苦澀的,因為愛情建立在一種反抗上,或許它只成為了教授的一種心理安慰,也許它僅僅是一種嘗試,其實,這是一個錯位的愛情。”同為被歧視者,為什么還要彼此傷害?難道對于歧視者找不到一點自信的反抗?恐懼所謂的正常人,就連安東尼生活在一起幾十年的妻子都無法抗拒自己去坦白,當找到了作為同類人的妮可時,自己的痛苦無奈完全爆發(fā)在了這個同樣遭人歧視的弱女子身上。歧視者就懦弱到這種程度嗎?人性就這么無奈嗎?
安東尼自身就存在著矛盾,自己對猶太人身份的隱瞞,當無心歧視到了自己的學生而遭譴責時,他沒有放下?lián)映姓J自己的身份來擺脫這件事帶來的后果,而是寧愿以自命清高的姿態(tài)下臺,維持著掩飾自己身份的慣性中,繼續(xù)生活??梢?,被歧視者對自己的過失并不悔悟,還偽裝著自己去詆毀“自己”,怎么為真正的自己而活?他們活的如此累,就是放不下自己的那點虛榮心,承受不了自己身份被別人發(fā)現(xiàn)后眼光的改變,習慣了的生活,慣性已經占據(jù)了整個思想,再大的代價都要承受,如同承受虛偽生活中的枷鎖一般。掙扎之中的痛苦與壓力,偽裝的代價與矛盾,始終充斥在安東尼的思想里,時時得不到解脫與自由,這時候與基德曼的邂逅可謂短暫的如釋重負,歧視永遠也不會結束,所以安東尼也不會得到永遠的釋放,注定只是短暫的。
少一點歧視,多一點寬容,被人歧視是痛苦的,做不到自我理智的調節(jié)會走極端的,同樣作為歧視者,在道德上,歧視別人后果也挺復雜的,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適可而止。
“當事實擺在面前的時候,兩個人也就走到了絕望的盡頭,化解這種絕望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去,離開這個塵世,于是影片回到了開篇,那場車禍?!钡玫接肋h解脫的方式就得是死?是自己絕望致死,還是導演依照自己的思維邏輯,順從事物必然規(guī)律而制造的必然死亡?
“即禁錮著自己心靈的某些東西,然后用各種方式來逃避,或死去,或離開?!毙撵`的禁錮就得這么悲慘?要么逃避,要么死亡?釋放自己的心靈,為了渲染的更沉重些,必須要這么極端嗎?還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歧視的結果就得被接受,被消極化嗎?還是被賦予了人性美的對立面的強制定義?誰能告訴我這種人性的歧視會消失嗎?看來,做到人性美,只能遙想到人猿進化之后的第二次思想大飛躍了。
人性永遠是個迷。
4 ) 人性污點
“在冰上面鉆出一個洞,冰層下面的湖水很黑,稍微有點光線,魚就會游過來?!?br>這又是一部在影片開頭就告訴我們結尾的故事,但我們沒有猜到過程。這部影片用這種手法來拍攝,恰好和故事符合了。我們也是在看的過程中,通過主人公的回憶,才構建起這個悲傷的故事,才能明白人性的污點一旦染上就永遠無法洗掉。
一個黑人,因為受不了那個年代 的種族歧視,也因為自身皮膚很白,所以謊稱自己是白人。背叛了自己的父母,背叛了自己的種族,卻因“種族歧視”被學校開除,最終難逃厄運。 就像冰層下面的魚,長期在黑暗中度過,但他們也渴望光明,可是一旦它們游到那里,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那只是釣魚人的陷阱,光明其實也是死亡。
本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映射整個社會,只是用了一個聽起來都很荒謬的事情。
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搭配真的很有意思。電影真是沖著老爺子去看的,看完之后去看影評,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是人性的污點?”。確實,這部電影完整看下來,還是有些晦澀,但值得咀嚼,我們也只能跟著故事的回憶試圖理解這個背叛自己種族的黑人。(因為我們不是漢尼拔,不能一眼洞穿另一個人的心靈和他的過去。)
5 ) 衰老是很操蛋的
霍普金斯和基德曼都挺好的。
這片子與庫切的《恥》有局部相似。不過,情節(jié)過于戲劇化。如果沒有那條暗線,即霍普金斯拋棄家庭虛報血統(tǒng)的話,而是著力敘述教授的荒淫晚年會更好。我是這么看的。
此外,霍普金斯那堆老年之肉與基德曼如此精致之肉搞在一塊,我看了還是覺得有點暴殄天物。
衰老是很操蛋的。
6 ) 《人性的污點》:我將在黑暗中寬恕你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克林頓遭彈劾的那一年,如果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待一九九八年,的確是有意思的一年,當媒體和大眾將所有的目光聚焦在總統(tǒng)的褲子和莫妮卡的裙子里,那么,小老百姓就有了更多的大張旗鼓的自由。那一年的美國,想必也歌舞升平,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對飲食男女津津樂道。其實,克林頓和莫妮卡之間的那點事,說穿了,不過是一次小玩鬧,而正是這種小玩鬧,激發(fā)了公眾娛樂:公開審判這對奸夫淫婦。而審判他們的,并沒有任何實體的形象,而是所謂的道德界限。這樣的審判,在霍桑的《紅字》中有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這里,我們姑且把這種公開審判稱之為“審判精神?!?br>
《人性的污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的。
影片的敘事結構非常獨特,在線性敘事中,加入了科爾曼的個人回憶,但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是科爾曼的作家朋友,內森。悲劇的開始是因為一個帶有種族歧視的詞:Spooks。也正是因為如此,科爾曼的生活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一夜之間,他成了俗世中的孤家寡人。當人脫離了以前的大環(huán)境的時候,所謂的人性的污點就會成為別人口中的談資。不管這些污點大還是小,在別人的眼中,都是罪不可恕的罪惡。
兩年之后,科爾曼遇見了晚年的愛情,一位名叫方妮亞的清潔工。那一年,科爾曼七十一歲。七十一歲的時候邂逅愛情,或許是太遲了,正是這份遲來的愛情,消解了科爾曼對這個世界的仇恨。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的托馬斯在生命中最無望的六年里,和兩百多個女人發(fā)生關系。其意義在這里和科爾曼一樣,失敗的人通過一種溫暖的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的激情。在行將就木時,科爾曼和方妮亞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單純的是年輕時候的激情和欲罷不能的擁有,反而上升到感性的需要。精神上的愛情比肉體上的愛情更加持久,尤其是在死亡逼近的時候。
人性的污點?
影片中所有的矛頭都指向科爾曼,似乎科爾曼真的有無法被饒恕的罪行。
種族:種族歧視和通奸一樣,成了公開審判的名目,甚至成為大眾娛樂的消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科爾曼并不是猶太人,而是地地道道的黑人。在影片中,導演花費了很多鏡頭來描述科爾曼年輕時候的故事,關于他的家庭,關于他的身份。正是因為科爾曼的黑人身份,讓他失去了很多東西。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科爾曼希望能夠擺脫自己的黑人身份,于是,他開始依靠自己的白人外形來隱瞞自己的身世。在Spooks事件之后,科爾曼開始反思自己,這種懺悔在這里看起來的確像是一種罪責。如果說,以種族歧視的名義來進行審判,未免有些冠冕堂皇,這里真正審判科爾曼的,是他的良知。
情感:方妮亞像極了《紅字》中的海斯特,只不過,方妮亞是各種社會問題的聚焦點。美國社會存在的很多問題,統(tǒng)統(tǒng)都發(fā)生在了方妮亞的身上。這種“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設定,讓方妮亞的形象更加飽滿。也讓她和科爾曼之間的相互依賴更有說服力。電影中發(fā)生在方妮亞和科爾曼之間的,似乎并不只是愛情,而是比愛情更為復雜的情感。兩個人相互7,就像冬夜里,相互取暖的旅人。此時,不管是對方妮亞來說,還是對科爾曼來說,都是他們生命中的冬天,寒冷的是兩個人逐漸枯竭的心。
電影中室內的戲份居多,盡管沒有宏大的敘事和激烈的場面,但是,科爾曼和方妮亞之間帶著情欲味兒的鏡頭還是能夠引人入勝。導演并沒有對這些情色鏡頭進行過多的描述,而是淺嘗輒止,不僅豐盈了電影,還讓故事的銜接更加自然。影片的結尾,似乎寬恕了所有的人。
盡管導演一開始就在描述這個社會的不寬容,但是,隨著故事的開展,那些不寬容的人其實并不壞,這種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姿態(tài)本身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也是時代賦予每個人的“品質”。對科爾曼來說,這是人性的污點,對旁觀者來說,這恰恰是人性的弱點??茽柭团杂^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當事人。影片的結局,科爾曼和方妮亞都得到了救贖,盡管這種救贖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但是,相比較那些正活在茍延殘喘中的人們來說,這種救贖,是上帝給與的最好的饋贈。
逃避自己的出身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浮泛無根 人是一定會倒在自己始終逃避無法面對的事情上 任何僥幸都不可避免 拋開當時的社會背景 這個問題會一直存在 不管在哪里 結尾的聯(lián)合謀殺稍有點不清不楚 地域 歧視 輿論 虛榮 自卑
兩個大腕,有內涵的劇情,但是,整個故事的節(jié)奏太慢了,我沒法投入??甄R頭,長鏡頭,我都不喜歡。其實本來可以把這部片子拍得更商業(yè)的,但是為了表現(xiàn)所謂的藝術,悶死我了。Nicole kidman,真的不要再演這種角色了,雖然卸下了她的美麗,但是,像個傻大個一樣的不和諧。
上帝在人類的靈魂里種下了一個跳虱。它噬咬著人類的神經,嘲弄著終其一生也無法從毛孔里將它剔除的宿主們——它的名字叫“懦弱”??ㄋ竞軓姶螅擞暗塾昂筮€有Ed Harris和GarySinise。尤其值得驚呼的是米帥的表演,他的爸爸也是黑人,因此此片對他來說,或者更有深意。
人性 污點 怎么這么像罵人呢……
也是完全沒有料到,年輕的男主角竟然是米勒演的,那時的他已經演過《越獄》了嗎?一個人掩藏一生的謊言,初衷只是為了獲得他想要的認同,不被別人歧視,但在得到的同時也失去了更多。沒讀過原著,估計應該比電影更深刻吧,目前是幾位明星的飚戲占了上風。其實身邊的現(xiàn)實中又何嘗沒有這樣的情形,比如為了融入城市,背棄自己曾經的鄉(xiāng)村經歷甚至親屬關系,結果呢?當然像影片中那么極端的結局還是少的。人總是能夠很快就適應并忘卻的,因為,良心現(xiàn)在越來越價廉了。
一生建立在謊言之上。關于大學,聽從父親還是忠于自己?戀愛和入伍時候展現(xiàn)的種族身份認同感何處安放?因“游魂”一詞而被學生投訴歧視。妻子突然離世。愛上一個不該愛的女人,然后一起車禍中喪生。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有個作家可以記錄和揭示這身前身后事。PS:妮可媽竟然養(yǎng)了一只烏鴉。
“與其說人性充滿了各種光輝與黑暗,不如說它時刻保持著自身的不確定性?!鄙晕⒂幸稽c晦澀難懂的劇情片,故事其實信息量很大,導演刻意得用一種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折磨觀眾,很有《神秘河》的味道。幾個老戲骨加上風情的妮可表演更不必說。
我更喜歡原著 雖然在某種意義上類似于哲學論文 但是人物置于道德和政治的橫向語境 讓我更以瞥見美國當代文化背景 而且將人物命運探索指向更深的境地. 電影太多的關係和影響輕描淡寫了.驚喜於nicole的"突破性"表演 和miller青澀的樣子.
揭示人性的故事片,真相的交代讓人有點驚詫。教授被矯枉過正的校方屈為歧視黑人,當然過往其個人言行也有點鄙視黑人,孰料44年他就與家庭割裂恩義……米帥飾演年輕的鶴健士,驚鴻一瞥的英俊。為了虛名背棄種族和至親,讓愛他的父母兄妹都同受巨創(chuàng),夠冷狠。父親給兒女撐起體面生活實則躲去端盤,唏噓。
人都有缺點,有些人懦弱的躲避,有些人勇敢的面對。種族歧視成為社會常態(tài)的年代,白人想當然的歧視,習慣了受辱成了黑人致命的缺點,可否定自己的種族,只能承受自己內心骯臟的折磨。一部諷刺的電影,貌似教授說的一個單詞是引起颶風的蝴蝶,其實真正的蝴蝶是他的思想,遲早會引起颶風!
由于一個含義存疑的單詞Spooky而被扣上種族主義的帽子,丟掉了大學任教的工作,但皮膚近白的他卻不能或更準確地說是不肯以自己的黑人身份去抗辯,因為這正是他窮其一生不惜代價也要隱瞞的天大秘密!……史上最難歸為天理昭昭的詩意正義。選角霍普金斯與基德曼受到詬病,加之倆人在戲中也確實不來電。
豆瓣評分比較偏低, 爲什麼, 歧視人家符合奧斯卡的口味嗎? 當然早聽說霍普金斯和妮可在片中的不論戀和影片的種族歧視, 都是尖銳的問題, 但片子敘事卻絲毫不尖銳, 甚至可以說壓抑的讓人不忍看下去. 看著主角的時候, 叩問自己的心, 每個人都有一個秘密, 一開始只是座小土丘, 最後變成壓在背上的城堡.
題目大,但對于將整個人生建立在謊言上的人,又恰如其分。雖然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時有猛料爆出,但還是不緊不慢?;貞浥c現(xiàn)實的剪輯有點支離破碎,尤其是最后才解釋黑人這個事實,也許本意是堆砌出一個噱頭,但實際上對這個最主要的矛盾交待卻不夠。我更加關心中間這么多年還有什么內心掙扎。妮可少有地性感。
制作很精良,比想象中的好多了,不過英國口音、越長越亂套的男主角和充滿女神風范的女主角還是讓人覺得有點搞
三星半。。這是我看過關于種族歧視最特殊的一個故事。導演羅伯特本頓拍攝的時候已經年逾七十,所以你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一股沉穩(wěn)的風格和沉淀的下來的氣質。當然與之相對應的,影片雖然有老戲骨和新生代明星,甚至還有妮可基德曼,但就算作為文藝片,其觀賞程度依舊不如預期。。
每次老牛吃嫩草的時候我都覺得的確是污點
誰都有秘密?!啊遗K 為了在這個充滿了齷齪的世界 更好的活著 我不能流淚 也沒有淚水可流 遠方的你 是否還能替我哭泣’2月24號的午夜,貝利亞說了上面的話。”話說最后男好友跟女前夫的那段對話偶感到莫名其妙,總覺得有啥玄機,到底毛意思,誰給解釋下哇!
因為一個謊言而又有了更多的謊言去圓它,以至于自己成為了悲劇。
這電影是許多年前看的了,當時的印象是演安東尼年輕時的那演員很帥,其實他就是后來憑越獄而爆紅的Wentworth Miller演的。
掩蓋自己種族的真相,活在無窮無盡的謊言之中,苦不堪言。故事涉及的題材太多,種族地位、忘年戀、懦弱與謊言。屢屢提到事件發(fā)生所處克林頓丑聞時代背景,并沒給劇情帶來好的映射,反倒顯著內容凌亂。“她不是我的初戀,也不是我的最愛,但她肯定是我最后一個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