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鄉(xiāng)紳任發(fā)(黃蝦 飾)先父當年威逼利誘求得一塊風水寶地,經(jīng)風水先生指點,其父下葬二十年后起墳遷葬,以利子孫。然九叔(林正英 飾)察看墓穴得知,當年風水先生與任家私怨在身,在墓穴中做下手腳,二十年后任老太爺尸體已生惡變。九叔提議就地火化,在任老爺請求下才將尸骨移往義莊。雖經(jīng)小心看護,但任老太爺仍化作僵尸,將其子任發(fā)殺害。 九叔斷定任老太爺和任發(fā)的僵尸將再次出現(xiàn),于是命令徒弟秋生(錢小豪 飾)和文才(許冠英 飾)小心應付……
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張靈符命鬼神;
腳踏陰陽八卦步,手執(zhí)木劍斬妖魂。
黃布道衣鑄英靈,一世清明正氣存;
手舉濁酒過頭頂,黯然灑淚敬道人。
說到我們茅山,大家最先想到的是80年代初期由香港拍的多部茅山系列的電影,林正英飾演的九叔畫符驅鬼無所不能,掀起了一陣“茅山熱”。數(shù)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一些狂熱的愛好者對法術癡迷,對茅山有著盲目的崇拜和幻想,今天由小道好好與大家說一說,什么是茅山,電影里演的都是真實存在的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為什么說到畫符捉鬼首先想到的是茅山龍虎山呢?
除去一部分受電影小說影響的善信,茅山的道長自古以來便需要修習畫符與齋醮科儀,與全真派的道長們不同,正一派以齋醮、符箓為主,擅長捉鬼驅邪,祈福禳災,目的是驅魔保民;全真教以煉丹、修仙為主,目的是得道成仙。所以大多影視作品以正一派道長作為原型。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有四大宗壇分別為龍虎山的正一玄壇(因領三山符箓稱萬法宗壇)茅山的上清宗壇閣、皂山的靈寶玄壇、南昌西山的凈明宗壇。
電影里的茅山術是真實的嗎?
大多法術為杜撰出來,以民間茅山術為原型,與我們正統(tǒng)茅山齋教科儀區(qū)別較大,所畫符咒也完全相同。正統(tǒng)茅山派指的是句容的茅山上清派,也就是上清宗壇。正因為電影與小說的影響才催生出許多的江湖大師,借著茅山弟子的稱號招搖撞騙,敗壞茅山名聲。
那么茅山法術是否真的存在,又如何判別呢?
關于這一點我們茅山主持楊會長在接受采訪時有明確的解釋。楊世華道長:在茅山上清派里有很多高道會真正的道教法術,這是與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道教的信仰,對神靈的敬畏和崇拜是分不開的。比如茅山道教科儀中的“三茅表”,法師們要踏罡步斗,首先壇場中央要放置一個罡毯,罡毯的中心是太極圖,周圍有八卦和四方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所謂踏罡步斗就是法師們在罡毯上踩著罡步,罡步是對照著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所對應的位置,然后通過上清派的存思、存想身內(nèi)身外諸神即內(nèi)觀神靈的形貌、活動狀態(tài),默念想要召喚的神靈的名字并手掐特定的手決和念誦特定的咒語把天上的天兵天將召到法場,護衛(wèi)法場。這是道教法術中的“召將”。法師通過“召將”把信眾的愿望與神仙進行溝通,實現(xiàn)人與神仙關系的交流。這是道教法術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通靈,我們道教講的天人感應。這并非人人可以做到,而是必須有道教信仰的法師和教徒在作齋醮科儀的時候才能做到的。道教科儀中法師手拿令旗,掐決念咒等科學無法解釋的內(nèi)容都屬于道教法術的一種,而不是人們片面理解的飛檐走壁,穿墻遁地。
茅山的靈符大體分類有哪一些呢?
茅山的護身符、平安符、助學符、和合符、招財符、消災勉難符、安魂定魄符都是民間比較有影響的符。最常見的有避邪避瘟、避煞護體、趨吉避兇、出入平安、消災解難、百無禁忌等民俗寓意的“護身符”,也有招財進寶,開運增福等民俗寓意的“招財符”。
茅山的科儀法事主要分為兩種
1、正壇法事(陽醮,一般為活人所作,基本思想是消災延壽,保佑人口平安,田蠶生意亨通等)它包括:發(fā)符、發(fā)奏、早朝、午朝、晚朝、拜懺、參斗、祥星、供天。
2、度亡法事(陰醮,一般為超度祖宗三代先亡后化等亡靈,主要是為亡故者所作)它包括,“放焰口(有鐵罐科、斗姥科、仙翁科)等。
最后請大家仔細甄別,不可輕信所謂江湖的茅山師傅,如果有需要可以移步茅山了解相關事宜,也希望道門中人團結起來,通過平臺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道教。
諸天氣蕩蕩,我道日興??!
僵尸道長九叔林正英,兩個不省心又可愛的徒弟,秋生錢小豪,文才許冠英。很喜歡老片那種感覺,覺得那個時代就應該是那樣的,很貼合實際。影片開頭有點恐怖氣氛,結果是秋生捉弄文才。陳友的出場也增添了笑料。后面樓南光的表哥也是搞笑擔當。不茍言笑的九叔和兩個徒弟在一起時,又嚴厲又覺得可愛。最喜歡的當然還是九叔做法和徒弟們一起斗僵尸的片段。武打動作戲看的十分過癮。很喜歡女鬼小玉來找秋生的那一段,九叔本想殺她,留了一手,最后小玉離開沒有殺她。秋生和小玉在一起時,很喜歡背景音樂人鬼殊途,特別應景。長大后重溫才記起米店老板午馬和傻兒子田啟文。至于元華,不看百科,打死我也看不出來僵尸是元華演的。
林正英,香港影壇的傳奇人物,僵尸片的開山祖師,曾帶給我們無數(shù)的驚喜和歡笑。每每和同齡朋友聊起來總是精神大振又感慨萬分。他的一字眉(當然是電影里的,實際上貌似林正英是沒有眉毛的?),他的小胡子(那也是電影的化妝,但已然成了林正英的一種標志)和他那挺拔的身姿就好像黑暗中螢火蟲,都深深出賣了
中國僵尸片的開山鼻祖!林正英的所有僵尸片我和老婆全都看完了?。?!真心很贊?。?!再也拍不出這種既搞笑又恐怖,還能上你看玩以后有種越看越想看的沖動!??!就是天妒英才?。。?!
懷舊僵尸片,糯米墨線清裝都是經(jīng)典回憶。民國初年富貴鄉(xiāng)紳的先父當年威逼利誘求得一塊風水寶地,經(jīng)風水先生指點下葬二十年后必須起墳遷葬,才能澤被子孫。請來道士林正英和兩個徒弟遷葬,未料尸體已化作僵尸并殺死鄉(xiāng)紳。大徒弟和女鬼有一段情緣,小徒弟中了尸毒搞笑驅毒。師兄弟和徒弟們收伏了僵尸。
最經(jīng)典一部
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之一, 大銀幕重播, 飛奔去看, 不負重望, 望穿秋水才得以在聖殿中看到, 不枉此生. 李賽鳳果真賽過鳳凰...
賽鳳賽高!無可挑剔的娛樂大作,用喜劇、動作、民俗、恐怖多種元素調(diào)配,把僵尸概念完美呈現(xiàn)在屏幕上,無一處冗余、無一處敗筆,沒有極度夸張驚悚之景,高潮迭起不斷,時時刻刻總能把觀眾吸引力牢牢鎖住。音效配合得絕贊,童謠曲《鬼新娘》的天真無邪有種反差萌,僵尸的跳動伴隨著律動感。
李賽鳳和王小鳳讓電影增色不少。
9.0/10 分。不是僵尸電影的開山之作,而是茅山僵尸電影的開山之作。香港在30年代就有了僵尸片,不過沒成氣候,茅山派的法術也沒加入電影,是本片在僵尸元素上加入了喜劇、功夫、鬼怪、茅山等元素,才獲得了成功。。。為開創(chuàng)性加分加星。李賽鳳那時候好青春。。。
人變成壞人是因為他不爭氣,尸變成僵尸是因為多了一口氣。穿清官服的僵尸給了我童年多少的噩夢,那是一個多么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奇思妙想的年代,感謝林正英的同時,也謝謝洪金寶,是他們共同開創(chuàng)了那個屬于中國人自己僵尸片的年代。
無法超越的豐碑!~
https://music.163.com/#/song?id=28838565香港僵死片開山之作,超喜歡那首#鬼新娘#
經(jīng)典不因時間而褪色,每次不開心首選的喜劇港片都會有僵尸先生的,第一部的水準拔得太高了以至于后面續(xù)集都顯得平庸。還有李賽鳳的顏簡直驚艷了時光呀,林正英九叔真的給人好有安全感,與及配樂<鬼新娘>可謂神來之筆,五星推薦!
錢小豪當時才22歲,身手輕盈,青春煥發(fā)。
小時候露天電影最喜歡的林正英的片子,在農(nóng)歷七月中。此片情節(jié)飽滿故事性強,風水看穴、墨斗、木劍、銅錢、雞血、紙符、生糯米,各種抓鬼經(jīng)典手法,帶著點陰間民俗文化,抓鬼戲是令人緊張刺激。民國的風情,也不放大封建迷信,倒是人鬼戀很有情調(diào)。動作戲碼講究,師徒抓鬼之間還帶有很多喜劇橋段,真是老少皆宜。經(jīng)典??!8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睇見睇見睇見睇見心更慌~
糯米包“粽子”,原來這樣啊 =v=
僵尸先生,鬼片里唯一喜歡的一個系列
活人怕僵尸,僵尸怕糯米,糯米怕活人,一物降一物。
在一部一部回顧英叔的片子,“僵尸片有林正英在馬上就有安全感。”當然這些話都是針對童年的自己來說的,道長這個角色非他莫屬。大家第一次看這一系列片子都以為林正英就是個道士,主要體現(xiàn)于和僵尸pk時工具之完備,技術之精湛,手法之利索,尤其畫符時的神態(tài)動作,極其專業(yè)。可惜已仙逝,懷念英叔。
此一系列是同時觀看。計有僵尸先生、新僵尸先生、僵尸至尊、鬼咬鬼、驅魔警察、一眉道人等。其中前四部的順序頗為有趣,分別是九叔自己戰(zhàn)僵尸(有個師弟),九叔和師妹聯(lián)合戰(zhàn)僵尸,九叔斗親師兄以及九叔斗外道法師,檔次逐漸升級,徒弟除前兩部外,也多有變換。林正英僵尸片的特色一向鮮明,每部不差。
第一,無主角光環(huán),即使是林正英這樣的祖師爺,也免不了挨打遭殃;第二,錢小豪的身手和感情戲一樣出彩,前頭的正裝也說明他是小生,而許冠英則丑角無疑;第三,女性角色仍然是花瓶,連女鬼也是以柔情為主;第四,九叔與徒兒的對話給觀眾科普了尸變及應對方式;第五,孫女親僵尸爺爺有美女與野獸即視感
難忘林正英、錢小豪和許冠英這個驅魔的黃金組合,雖然徒弟二人總是不正經(jīng)、愛玩鬧,因而也給英叔添過不少麻煩,但關鍵時刻還是異??孔V:錢小豪的身手和英叔一樣讓我印象深刻,邵氏出身果然有兩下子;許冠英動作不行,但他獨特的表演卻后無來者。影片不僅節(jié)奏流暢、構思飽滿,“降魔”過程更是毫不含糊、有模有樣,血統(tǒng)純正的驅魔片,我至今只認這一家,而且糅合了恐怖與喜劇,加之極高水準的動作戲,觀賞性實在是一流。而經(jīng)典的情節(jié)便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說起尋覓愛郎的女鬼,便自動放出那首“她的眼光好似星星發(fā)光”的曲子。如今更是讓人感嘆,這么好看的商業(yè)片是越來越少了。道士驅魔,本身就極富中國色彩,而身穿官服的僵尸,國人又何嘗沒有共鳴。因而這是靈幻功夫片的顛峰,完全實至名歸,不僅大起僵尸片熱潮,還是部僵尸應對指南,各位切記要常備糯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