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重豐飾演的主人公井之頭五郎,借工作之便在出差地周邊的美食店駐足,自由享用想吃的美食并度過自在時光?!豆陋毜拿朗臣?第五季》就是這樣的一檔美食紀錄片。 五郎叔的食相實在是太誘人,即便是在深夜播出也激起了不少觀眾的食欲,可謂是典型的“深夜報社”系列。自2012年1月第一季播出以來,收視率一季更比一季高,終于于今年迎來了萬眾矚目的第五季,讓我們拭目以待!
專屬于每個人的“純享”時刻……
孤獨并不是心靈荒蕪,相反的,孤獨有的時候讓我們更加自由地做自己,也讓我們可以更加精神飽滿的去面對這個世界。
自己一直以為不可以,但是直到昨天才發(fā)現(xiàn),孤獨的美食家,這部劇集系列自己居然一點點的補完了第五季,目前第九季正在播放第三集,而后面的第八季自己已經(jīng)看過,當初看起來很龐大的一個劇集體系,又一次,不知不覺中……
第五季自己看完的速度貌似比較快,也許是因為最近各種消息讓自己不認識這個世界了吧,或者是自己認為的美好世界一直是自己的濾鏡促成的,恍然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精神世界的空間已經(jīng)“仄逼”到窒息的境地……
第五季中有不少新“發(fā)現(xiàn)”,首先是自己發(fā)現(xiàn),原來漫畫的原作者在每一季的最后一集都會和主演同框啊,應該前面四季也有只是自己沒有太在意,然后就是第五季的片頭配樂貌似與之前的不同了,據(jù)說是每一季的都不一樣,自己倒是懶得去求證了……
第五季中第一次出現(xiàn)了國外的場景,4-5集主人公去臺灣出差,雖然語言交流困難但是絲毫不影響吃美食的那種純粹和享受,還有就是其中趙文瑄出現(xiàn)了幾分鐘,據(jù)說后來趙還演繹過一個類似的“深夜食堂”,此處不提。
第五季中出現(xiàn)了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美食,自己倒是很羨慕可以在國內(nèi)嘗試別的國家的料理,就算只是緬甸、越南、甚至不丹的食物,當然個人依舊覺得根植于本國的他國料理,在保持原汁原味和照顧本地食客上面的平衡很多時候還是不容易呢……
總的來說,“孤獨”并不是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荒無人煙,相反的我們有的時候需要的只是忙碌一天下來,給自己一個和自己獨處的時間,五郎把這段時間托付給了美食和自己的腸胃以及心靈,而我們也是可以將自己的“孤獨”托付給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可以每天靜坐冥想十分鐘,我們可以每天鍛煉二十分鐘,甚至簡單的每天可以關(guān)掉手機十分鐘,這就是我們的“孤獨”,這并不是說我們要脫離社會與直接脫鉤,而是給我們元氣的“加油站”,我們審視了自己的內(nèi)心,我們放縱了自己的內(nèi)心,然后我們才可以更加積極的面對未來,這種小確幸,雖然奢侈但也不是完全辦不到的,只要你想,個人評分9.5分,推薦指數(shù)五星。
超好看的下飯劇 吃飯的時候看就會跟著吃很多 哈哈??
里面的好多吃的看起來都好好吃啊 烤肉什么的 但是生雞蛋那些是真的get不到 很好喜歡大叔啊 里面的濾鏡也超喜歡 大叔吃得好滿足啊 雖然大叔一個人吃得很舒服 但還是覺得一個人吃飯有一點特別不方便 特別是想吃很多種美食的時候 一個人點的話 會吃不完
是從上半年開始看五郎吃吃吃的,那個時候剛剛失戀,什么都吃不下,傳說中以淚洗面,一周瘦了十斤,孤獨的美食家,孤獨嘛,不就是我嗎,沒想到五郎一點都不孤獨,每天吃吃吃多開心吶,我就是看著五郎的美食長肥了十斤→_→還會一直看下去的,雖然暑假在家看太多居然刪掉了記錄╭(╯^╰)╮不過我會不會來的;-)(づ??????)づ
上個月我們推出了一篇關(guān)于孤獨的分享文章,“我一生中感到最孤獨的時刻”留言分享,分享個體對于孤獨的感受。
由此我想到日劇《孤獨的美食家》。這部漫畫改編劇在豆瓣上始終保持著9.3 - 9.4的神奇高分,2019年秋已進入第八季。
五郎,個體貿(mào)易經(jīng)營者,單身,穿著筆挺的西裝輾轉(zhuǎn)于城市各個角落,拜訪客戶,聯(lián)絡(luò)洽談,同時展開自己的漫游。每一集五郎都能找到心儀的美食,獨自一人品嘗體驗,然后帶著滿足怡然踏上歸途。
有人說,這部劇看一集就等于看了幾百集,但看了一集就想看幾百集?!肮陋毜拿朗臣摇摈攘Φ降自谀睦??是孤獨,是美食,還是其他?
對孤獨的認同
“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幸福地填飽肚子的時候,在那短暫的時間里,他可以隨心所欲,變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擾,無需介懷地大快朵頤。這種孤高的行為,正可謂是現(xiàn)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愈?!?/p>
這是每集劇集的開場白,也是這位美食家的宣言--食物之于我,是幸福,是滿足,是治愈;孤獨之于我,是清靜,是孤高,是不被束縛。
一位網(wǎng)友感嘆:“我不是特別理解做什么事情都要被別人知曉的感覺,不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喜歡被各種解讀,更不想要回答他人。這部劇真的是講訴了我心目中的一個理想狀態(tài)?!?/p>
如果“關(guān)系”意味著被束縛、不自由、不能隨心所欲,那么“孤獨”似乎是個很不錯的選項。那么孤獨到底是我們被動接受的,還是主動選擇的?
這要追溯到我們生命的最初。在媽媽的子宮里,我們溫暖、飽足、安全;我們尚且無法分辨“你我”;我們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自己和世界也是一體的,而我們在這個世界里是全能的。
這全能感遭遇的第一次創(chuàng)傷,是我們被分娩的那一刻。即使我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毫無裝備的被丟到了火星上,那震驚與恐懼也無法與那次原初的創(chuàng)傷相比。從那以后,饑餓、寒冷、肢體的難以操控,都成了危及生存的重大問題。雖然一哭泣媽媽就會對我們進行哺育和撫慰,我們還是痛苦的意識到,我們并不能用意念操控媽媽 --我和媽媽是兩個人。那個曾經(jīng)“二人一體”的樂園,自此只存在于自己的幻想中,而我們也開啟了個體孤獨的旅程。
我們?nèi)耘f出于本能的和他人貼近,試圖找回原初的樂園。在這些嘗試中,我們收獲了一些美好的體驗,被愛、被關(guān)注、被抱持,也經(jīng)歷一些不好的體驗,被斥責、被控制、被忽略、甚至被拋棄。當我們這些嘗試終于有一天在大腦中建立了足夠的鏈接,它得出結(jié)論:和他人在一起是好/壞的,我想/不想和他人在一起。
這就是個體對孤獨認同的過程。人并不是喜歡孤獨,只是不想再失望而已。
就像五郎,溫和而敏感,對周遭的人始終保持著疏離,劃出了明確的界限。界限外,他帶著欣賞看待世界與他人;界限內(nèi),他建立了一個清凈而獨立的王國,獨自居住、獨自營業(yè)、獨自吃飯、獨自漫游。當五郎被熱心說媒的客戶、過于熱情的老板娘闖入警戒區(qū)時,身高1米88也已中年的五郎不免驚恐如無路可逃的小動物。
五郎在劇中幾乎沒有牽掛的人,每一集拜訪不同的客戶,光顧不同的餐飲店,角色來了又走,都沒有停留在五郎的生命中。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粗鍍舻奈謇?,我們生命中的孤獨感也得以舒展,釋懷。
張藝謀說,其實每人都有孤獨感。喧囂中的人,內(nèi)心可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是與生俱來的,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內(nèi)心都渴望被安撫、理解。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同懷視之。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與沖突,父母配偶有時候也難以真正理解。
如果理解有些奢侈,那就學五郎去找些安撫吧!
食物給人的安慰
每當對客戶的拜訪告一段落,此時的五郎,或欣喜、或滿足、或焦慮、或慍怒 -- 都會陷入一種強烈的感受:餓了!
隨著重復使用的拉遠鏡頭和漸進式配樂,五郎猛烈的被饑餓侵襲。他帶著焦灼的情緒,甩開大步尋找屬于那一刻的食物。瞬時間襲來的渴求是如此洶涌:不止要吃,還要吃自己想吃的;要馬上吃到,而且要吃到撐。
是不是像極了等外賣的你?
剛出鍋的炸豬排、滋滋作響的雞肉串,紅香綠玉的擔擔面,冷艷絕倫的生魚片……五郎在接下來的時間所做的事情就是:吃。從輕柔的開場到漸入佳境的中場,從洶涌的高峰到鄭重的收勢,沒有對話,沒有情節(jié),只有歡快的碗筷聲、激烈的咀嚼聲、兇猛的吞咽聲,與滿足的嘆息聲。
食欲是如此原始而動人,它驅(qū)動人將動植物的精華與自己合為一體。我們咬斷、粉碎食物,吞咽、占有食物,整個過程既充滿破壞性,又帶有建設(shè)性。當我們所選擇的食物與我們?nèi)跒橐惑w并且沒有出現(xiàn)排異反應時,我們覺得身心舒暢,安全而滿足。吃是本能,是欲望之火,是生存之光。
食欲是佛洛依德所謂的力比多,是原欲,又是個體與他人關(guān)系的表征。是與世界鏈接的方式,也是獲得快感、滿足的接口。
而母親是個體一生中最重要的客體,她決定了個體是否被滿足、被滿足的方式和條件。嬰兒啼哭時,給予食物意味著接納與贊許,不給食物就等于拒絕與責備,當母親不睬或離去,嬰兒便感到需求無法被滿足的焦慮,這時候,哪怕把手指放在嘴里吸一會兒,給口唇帶來一些類似吃奶的感覺,也能暫時緩解這種焦慮。而這種“食物 -- 重要客體”的關(guān)系就在嬰兒的內(nèi)心保存了下來。
當他長大成人,一方面,他與人的關(guān)系受到他與母親這個客體關(guān)系的影響;一方面,他固著在嬰兒期的關(guān)系挫敗也以口欲的形式表達出來。在他的焦慮、憤怒難以排遣,快樂、滿足無人分享時,如同那個充當乳頭的手指頭,食物成了關(guān)注與贊許的替代品,替代了關(guān)系對我們的安撫。
英文中“gut instinct”意為“直覺”,而字面意思其實是“腸道直覺”,胃腸作為人的第二個腦,總是敏銳的表達著我們的情緒。強烈的食欲是身體向我們發(fā)出的信號:我們渴望得到撫慰,我們想要改變能量水平,我們想要更加安全和平靜。
所以,食欲來襲時,覺察一下自己處于什么情緒總是有效的。而滿足腸胃帶給我們情緒的撫慰,也總是成功的。
以食為鏈接,超越孤獨
如果五郎只是在孤獨的吃播,這部劇顯然不值這么高的分數(shù)。五郎帶給我們的不止食物的慰藉。
就像嬰兒什么都往嘴里塞,五郎也在用口腹感受著世界,和食物背后的人無聲的交流著。
觀察著,傾聽著,與共同進食的人悄悄鏈接著。
用豐富的內(nèi)心戲,通過食物和自己玩耍著。
在吃的過程中覺察著,思考著,成長著。
感受食物中包含的愛與關(guān)系,由衷的滿足著。
在五郎的吃播中,我們感到的不只是食物的感官刺激,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自己與自己之間的關(guān)系,溫暖而融洽。
五郎總是有一種直覺,能找到溫暖、舒適、美味的小店,似乎他能夠通過門面、手寫菜牌、出入的食客判斷它能否能夠滿足自己的腸胃。也許,指引他的不是食物的氣味,而是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氣味,一家洋溢著愛與關(guān)切的店,食物勢必不會難吃,而食物里包含著的溫暖與愛,才是不斷更換的食單中從未吃膩的味道。
就像這家店的老板,為做出好吃的食物不顧成本,遭到老板娘的無情吐槽。
可老板娘又制定了免費添飯的制度,并且不肯添半碗飯,“強勢”的母愛呼之欲出。
當我們厭惡孤獨的時候,真的是孤獨的錯嗎,還是我們既不愿別人陪伴,也不肯好好陪伴自己呢?
美國心理學家馬克斯威爾.馬爾茲說,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不會感到孤獨。孤獨并不是問題,人本孤獨,我們總會時不時的去體驗它。孤獨的時候,我們能做的是,自己和自己在一起,感受自己,傾聽自己,愛自己。
孤獨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做的是,不封閉自己與世界的通道,不切斷自己與他人的鏈接,在一個愿意接受的距離,感受世界,傾聽世界,愛這個世界。
有時,孤獨與食物就像干柴與烈火,燃起熊熊欲望;有時,孤獨與食物就像水流與容器,安安靜靜流淌;有時,孤獨與食物就像黑夜與光,總是帶來一些希望,讓我們嘗到生命之味,如此美好。
會吃的男人都感受不到寂寞
啊啊啊,美味的食物是一天的慰藉!
叔每次都光盤,甚至刮盤。另外公然宣揚一個人過得優(yōu)哉游哉,夠廣電局消化一百年了
俺要看著叔吃飯鍛煉意志力。。
又完了一季,感覺這片子現(xiàn)在就是個日本美食宣番了。。。廣告多于實質(zhì)。。。可憐了豐叔,別把胃搞壞了
滿足感。
都到第五季了叔為何還是一副難民樣= =
在臺灣吃的是什么鬼
美食家的一大特征是手機里沒有大眾點評app
4.5星。這一季的美食看起來格外誘人,尤其是其中一集出現(xiàn)過的油汪汪的蛋炒飯,牡蠣看起來也好吃。臺灣的那兩集看著覺得好親切。
餓……松重桑食用的時候表情太幸福了……餓……原作者也可愛……
好久沒有好好追劇了。。。
說真的在豆花店里看得我蜜汁尷尬。
深夜看這個真是讓我只可遠觀不可親嘗也。好吃。叔真是胃口很大,能吃很多。美食真是人類永恒不變的存在,活著不吃怎么行!
第五季終于等到你,看起~~~~~大叔,又暖又賣萌真是夠了。
補標記
已列好新一輪進軍日本地點
叔叔你的衣服,能不能換換,第一季還有幾套自己的私服,后來就幾乎是這套西裝了。。。不過再怎樣我就是去看您大嚼特嚼大吃特吃的,恩看得很開心虐得很開心。等著過年再看一次虐一遍
AV畫質(zhì)越來越明顯
最后三集真是大殺器!想吃壽喜燒啊想吃黃油牡蠣啊啊啊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