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妮·韋弗將擔任國家地理4集紀錄劇集《鯨魚的秘密》(Secrets of the Whales,暫譯)旁白。詹姆斯·卡梅隆擔任該劇執(zhí)行制作人。該劇將記錄鯨魚的生活方式,及它們在不斷變化的海洋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該劇將于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播出。
不久前上映的《阿凡達:水之道》,將人們的目光再次投向“卡神”——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不知道有多少人發(fā)現(xiàn)一個“玄學”,詹姆斯·卡梅隆與大海之間似乎有著特殊的緣分。
無論是《阿凡達:水之道》,還是曾經刷爆影史票房的《泰坦尼克號》,都離不開大海,還有他早年間的深海探險電影:《食人魚2:繁殖》和《深淵》。
卡梅隆對大海的癡迷幾乎貫穿了他的電影創(chuàng)作。
其實,除了導演,卡梅隆的第二個身份就是海洋探險家。以至于很難界定他是兼職海洋探險的電影人,還是兼職電影的海洋探險家。
卡梅隆從小癡迷大海,童年夢想就是當一名潛水員。
如今他組建了自己的海洋探險隊,也算實現(xiàn)了童年夢想。
2012 年,58歲的卡梅隆更是獨自一人乘坐潛艇“深海挑戰(zhàn)者”號下潛至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成為單槍匹馬潛至“地球最深處”的第一人。
也正是卡梅隆多年海洋探險的經驗,才啟發(fā)了《阿凡達:水之道》。
片中虛構了善良的海洋巨獸圖鯤,原型就是鯨魚。
其實在拍攝《阿凡達:水之道》的同期,卡梅隆還悄咪咪監(jiān)制了一部極具個人風格的紀錄片《鯨魚的秘密》。
把一部自然紀錄片拍出奇幻故事感,不僅引人入勝催人淚下,還順便得了個艾美獎,也只有卡神能做到了。
無論你是看完《阿凡達:水之道》意猶未盡,還是同樣喜歡大海與鯨魚,這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優(yōu)質紀錄片。
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部紀錄片介紹的是鯨魚不為人知的一面,絕不是簡單的老調重彈。
片中提出一個震撼的新發(fā)現(xiàn):鯨魚是有文化和語言的!
不同的鯨群有不同的語言和傳統(tǒng),而且像人類一樣代代傳承。
不夸張的說,如果鯨魚有手,可能已經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相當高的文明了!
這顛覆了大多數(shù)人對鯨魚的想象。
有卡神坐鎮(zhèn),影片畫面絕對有保障,養(yǎng)眼程度不輸BBC,每一幀都能當壁紙,也難怪豆瓣評分9.5。
《鯨魚的秘密》另一個驚喜是旁白。
由出演過《異形》和《阿凡達》的西格妮·韋弗(Sigourney Weaver)擔任。
說到鯨魚,還有多少人覺得鯨魚是一種魚?其
實鯨魚和我們一樣,是哺乳動物。
只不過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是從水里進化到岸上,而鯨魚比較叛逆,上岸待了一段時間又回水里了。
鯨的拉丁學名,來自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可見古人對這些海洋巨物的恐懼。
像體型最大的藍鯨,可長到33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也是很多海怪傳說的源頭。
座頭鯨與人類大小對比
鯨魚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溫柔的“巨人”,但偶爾我們也會在新聞里聽說,海洋公園圈養(yǎng)的鯨魚攻擊訓練員的殺人事件。
還記得2010年2月24日,美國奧蘭多海洋館中,訓導師布蘭切在結束表演后,被虎鯨提里庫姆拖入水中攻擊而死的新聞轟動一時。
虎鯨英文名Killer whale,翻譯過來就是殺人鯨。
聽起來很可怕,但在自然環(huán)境中,沒有任何一起虎鯨殺人的記錄,虎鯨殺人事件都發(fā)生在海洋公園里。
因為虎鯨是一種具有高智商的動物,能夠從鏡子中分辨出自己,是少數(shù)幾種有自我意識的動物之一。
常年被圈養(yǎng)在狹小的水池中還要被迫表演節(jié)目,會導致虎鯨出現(xiàn)精神問題。就像把一個人常年關在10平米的牢房中,還要被訓練,不瘋才怪(再次呼吁拒絕動物表演)。
相反,在自然環(huán)境中,虎鯨卻對人類表現(xiàn)出異乎尋常的友好。
要知道它們可是連大白鯊都敢獵殺的海洋霸主。但在面對人類時,虎鯨仿佛在說:我們很相似,可以做朋友。
在《鯨魚的秘密》中,攝影師布萊恩與虎鯨就有一次奇妙的邂逅。
原本在一旁拍攝虎鯨的他,竟然得到一頭雌虎鯨“一起吃飯”的邀請,這頭雌虎鯨突然游到了布萊恩身邊,松口把嘴里的鰩魚吐出來放在他面前。
顯然,贈予食物是一種社交。
雌虎鯨的眼神還流露出對布萊恩的關切,仿佛在說:你太瘦了,來,這條魚請你吃。
過了一會,這只虎鯨看布萊恩遲遲沒“領情”,以為他不喜歡吃鰩魚,就游回來把魚叼回去了。
仿佛在說:你不吃我拿走了,別浪費了。
自然環(huán)境中的虎鯨就是如此的霸氣和可愛,這不比海洋館表演有趣一百倍?
虎鯨雖然是站在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霸主,然而人類布置在海底的釣繩卻成了它們最大的生存威脅。
每年都有近千頭虎鯨,因為被釣繩纏住而溺亡。
拍攝《鯨魚的秘密》時,就遇到一頭雄性虎鯨就被釣繩纏住危在旦夕。
攝影師布萊恩果斷出手解救,用小刀割斷了纏住它的繩索。
這頭體長8米的虎鯨,一個甩尾就能輕而易舉殺死布萊恩,但它知道人類是在幫它。
說到文化,不同海域的虎鯨群有著不同的捕食技巧,還會傳授給下一代,就像不同地區(qū)的人類有不同的飲食習慣代代相傳。
例如巴塔哥尼亞北部的虎鯨群就有獨門絕技:在沙灘上抓海獅。
40多歲的虎鯨外祖母會將這門絕技親自傳授給小虎鯨,還會不厭其煩地帶著小虎鯨練習技巧。
對于這個虎鯨群來說,這就是它們的“傳統(tǒng)文化”。
虎鯨可能是最聰明的鯨魚,然而最會唱歌的鯨魚必須是座頭鯨。
與虎鯨不同,座頭鯨不是群居動物,但是每年都會有一批座頭鯨,自覺聚集在阿拉斯加合作捕鯡魚。
它們捕魚的方式非常夢幻:用氣泡來結網。這個活動很像座頭鯨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同樣是泡泡結網法,不同海域的座頭鯨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南極洲的座頭鯨捕食磷蝦時,做的泡泡網就像鸚鵡螺般優(yōu)雅美麗。
座頭鯨的文化還體現(xiàn)在復雜的“語言”,它們以歌聲聞名,甚至還出過唱片。
座頭鯨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媽媽“學說話”。
近期甚至還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座頭鯨會利用珊瑚環(huán)礁來放大自己的歌聲。
它們把珊瑚礁當成一個天然的圓形劇場,對著珊瑚礁唱歌,向外投射聲音,就像歌劇院中的男高音。
不同海域的座頭鯨,還會遠距離交流各自創(chuàng)作的歌曲。
澳洲西海岸的雄座頭鯨的歌聲可傳至3000米之外,遠方的座頭鯨就學會了它的歌曲。
每年,雄座頭鯨都要創(chuàng)作一首新歌供大家傳唱,是不是有點可愛?
別的鯨魚可能難得一見,但是很多人都親眼在海洋館見過白鯨。
它們就像大海中的天使,總是面帶微笑,白鯨還是唯一能像人類一樣轉動頭頸的鯨魚。
白鯨堪稱是詞匯量最大的鯨魚,也是鯨類王國中最優(yōu)秀的“口技”專家,能模仿幾百種聲音,甚至還有人類飼養(yǎng)的白鯨模仿人類說話,“鯨中鸚鵡”非它莫屬。
不僅如此,白鯨還非常善良。
片中的一群雄白鯨就收留了一只迷路的小獨角鯨,如果沒有這群天使,小獨角鯨就會因不知道如何捕食而餓死。
像這樣跨種收留孤兒,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
如果說白鯨是最善良的鯨魚,那么抹香鯨就是最神秘的鯨魚。
它那詭異的睡姿就稱得上是海中奇觀,睡著的抹香鯨群直直地懸在海中幾個小時,就像一根根12米長的樹木。
就連抹香鯨喜愛的食物大王烏賊,也十分神秘:一種極少被拍攝到的巨型深海烏賊,身長相當于一個成年男人。
抹香鯨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吃了大烏賊,無法消化它們的嘴,腸道分泌出一種蠟狀物,將那些硬殼的殘渣包起來,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團被稱為龍涎香的東西。
抹香鯨也有語言,多個家庭組成的抹香鯨群有著共同的語言。
它們交談的聲音聽起來像是摩爾斯電碼(發(fā)電報的噠噠聲),不愧是最神秘的鯨,連聊天都自動加密。
抹香鯨頭骨中,藏著全世界最大的生物聲吶系統(tǒng)。
就像蝙蝠一樣,它們會發(fā)出一系列咔噠聲,通過傳回的聲音來鎖定獵物的位置,高達230分貝,強度足以震裂人類的耳膜。
片中跟蹤拍攝了一頭名叫“希望”的小抹香鯨,它出生在多米尼克(位于東加勒比海)的一個全部是雌鯨的族群中。
攝影師與抹香鯨寶寶近距離互動的畫面非常珍貴。
這在自然環(huán)境中十分難得,因為抹香鯨極為害羞,很難接近。
有時攝影師靠近拍攝時,抹香鯨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不歡迎他:
排泄鯨魚糞便,這招不知道是不是跟烏賊學的?
這部紀錄片無疑是他對大海和鯨魚的一場深情告白。
如果沒有這部《鯨的秘密》,我們或許很難對“圖鯤是有文化的”理解的如此深刻,也不會當圖鯤被捕殺時產生強烈的共情。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發(fā)現(xiàn)鯨魚和人類的相似度如此之高,它們也像人類一樣尊老愛幼,重視親情友情,各個鯨群傳承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語言。
人類和鯨魚應該成為朋友。
然而,今天鯨魚面臨最大的生存威脅卻是來自人類,每年都有很多鯨魚死于人類在海底布置的捕魚網和繩索,一不小心就會被套住無法掙脫,繼而窒息而死。
不禁又想起那頭邀請攝影師共進晚餐的虎鯨,多么慷慨可愛。
身為人類,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停下來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了。
*本文作者:RAMA
一只雌虎鯨突然游到了潛水的布萊恩身邊,然后松口把嘴里的鰩魚吐出來落到了他身前。
虎鯨看他的眼神挺溫柔,好像還有點擔心的感覺,就像在說:你怎么有點瘦呢,來,這條魚送你了。
這是國家地理紀錄片“鯨魚的秘密”里有點動人的一幕。攝影師布萊恩是來海里拍攝虎鯨的,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在觀察虎鯨,虎鯨也在觀察他。
過了一會,這只虎鯨在布萊恩身邊游了幾圈后詫異的發(fā)現(xiàn),這么新鮮的魚布萊恩居然不吃,于是就游回來,一邊邊看著他,一邊把魚叼回去了。
這一幕鏡頭的動人之處有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虎鯨表現(xiàn)出來的智商和識別能力。
虎鯨觀察到了布萊恩的存在,也識別到了這個陌生人即不是食物也不是威脅,所以沒有攻擊他。要知道虎鯨雖然看起來黑白相間,憨憨的,但其實它們在海里沒有天敵,是會獵殺大白鯊的大boss。
虎鯨的智商的確是很高的。它們與大象、黑猩猩、紅毛猩猩一樣,是少數(shù)幾種有自我意識的動物,能夠從鏡子中分辨出自己,可以區(qū)分“我”和“世界”。
而第二個層次就更有意思了,虎鯨給布萊恩喂食的這個舉動,讓人看到了它的善意和靈性。
虎鯨好像能夠嗅到人身上與它們共通的東西,而且它們會代代相傳地傳承這種認知力。所以野生的虎鯨不僅從不攻擊人類,還會對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它們甚至會救助落水的人,馱著他們找到附近的船只。
科學研究的發(fā)現(xiàn),虎鯨除了社會性會讓我們人類相似,它的智慧也接近我們。
有一項04年的研究表明,虎鯨的腦部結構與人腦驚人的相似,不僅有著高度折疊的大腦皮層溝回,還有高度類似的腦區(qū),而且虎鯨控制認知和情感的重要腦區(qū)同樣高度發(fā)達。所以有人說,要不是虎鯨沒有手,說不定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我們一樣高度的文明出來。
也正因為有很高的認知和情感能力,虎鯨才會展現(xiàn)出這樣有愛的行為。
要知道,捕食總是不易的,資源也總是匱乏的,主動把這么鮮美的食物送給素不相識的布萊恩,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聰慧,還有滿滿的善意。
幾天后,一只成年的雄虎鯨的魚鰭被一根漁網給纏住了,它不停掙扎,但掙脫不開,也不能完全浮出水面呼吸,有生命危險。
這時如果有人去干預也是危險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一只在掙扎中又難以呼吸的虎鯨會不會像溺水的人一樣失去理智。
但布萊恩決定干預,游到這個8米長的食肉動物身邊,用小刀割斷了繩子。
虎鯨在整個過程里一動不動,出奇的安靜。解困之后,它一邊看著布萊恩,一邊慢慢的游開去。
好喜歡,好感動,鯨魚愛好者狂喜!一直都非常喜歡這種巨大的、友好的、悲憫的生物。一鯨落而萬物生。。。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戳诉@部紀錄片就越發(fā)能理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類之小,何以理解鯨魚之大?何以理解大海之廣?何以理解生命傳承億萬年之奧妙?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社會、文化、人際關系,不過是滄海一粟,是被奇觀化了的生命常態(tài),鯨魚自有他們組成群落的方式和理由。
在看到虎鯨把食物投喂給潛水員,看到座頭鯨的歌聲口口傳唱(像不像先民的民歌與史詩?),看到白鯨接納迷路的獨角鯨成為群體的一員,看到抹香鯨發(fā)出短促的咔噠聲,彼此交流,看到鯨媽媽和鯨寶寶相依為命,反復貼貼,真的好感動!是一種生命原初的感動!
鯨魚的友好以及環(huán)境友好,都會讓我想到也許我們不需要探索外星球,在地球上本身就有比人類更“先進”的物種,就像片中一位專家說我們對深海的了解遠遜于對火星。深海的黑暗和巨大的水壓甚至比外太空的惡劣環(huán)境更加難以克服,而那黑暗的海底該是怎樣多彩的世界?片中說抹香鯨下潛900多米,通過聲吶系統(tǒng)感知周遭環(huán)境并捕獵,不是靠視力而是靠聽力?;蛘哒f“聲吶”只是人類用模擬聽力的方式來對這種感知方式進行描述,那根本不是聽覺,而是另一種超出人類五感范疇的感知。多有趣??!佛教講五蘊皆空,聲色皆是蒙蔽,那么在黑暗的海底,拋卻其他感知,只剩下“聲吶”的鯨,不正是處在佛教所謂的一種“空”的境界中嗎?當然,這也是我出于人類本位的傲慢的聯(lián)想罷了。
人類無法超越第一人稱的局限去理解他者,包括這部五星紀錄片也是如此。為了對鯨魚的行為做出解釋,不得不采用人類社會諸如“文化”之類的概念。這倒也是一種折中的辦法。其中最有趣的莫過于各地的鯨魚群落會定期匯聚向固定的地點,進行大型的集會、社交、生育活動等,而且是好幾種鯨魚都有這種行為。這不就像人類的過年回家和祭祖嗎?鯨魚是不是冥冥中把某個地方當做他們的發(fā)源地或者圣地呢?所以才要像宗教徒做禮拜、朝拜耶路撒冷或布達拉宮那樣,定期進行集會呢?還是說這主要是出于物種繁衍的需要,在較為溫暖的地方產育寶寶呢?另外,還有母系鯨魚群的組成,以及抹香鯨雌性群落和雄性群落各為其主的組成,真的有趣,不正合了女性主義對母系社會以及性別分離主義的向往嗎?鯨魚的組織方式是不是比人類更好呢?鯨魚友善的處事方式和環(huán)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給人類以環(huán)保的啟示呢?甚至可以說,正是這種母系的善良友好共同生存的理念,比父系的暴力征服索取占有更好呢?總之是非常有趣!
座頭鯨群在冰川碎裂的海面上結P形泡泡網,雄性座頭鯨通過海底珊瑚礁傳播歌曲,被白鯨接納為的迷路獨角鯨,虎鯨媽媽請人類吃她的獵物,抹香鯨休息時軀體筆直像樹木……每一幀都是美好而珍貴。 “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甚至遠不如火星表面”,然而,失去一部分下頜的抹香鯨,拖著海洋垃圾前進的海龜,無不警醒著我們防治海洋污染的刻不容緩。 “Hope(希望)”抹香鯨活了下來,但是傳承傳播它特有族群的文化依然道阻且長。
《追蹤海洋巨獸》里,探險家兼導演Patrick說,seeing them makes my heart race. 相比《鯨魚的秘密》,那部紀錄片有些啰嗦,自說自話,但他的真心毋庸置疑。
神奇的鯨魚們,as bigger as a bus, as sensitive as a lamb. 本片記錄了罕見的投喂鰩魚給攝影師的虎鯨,攝影師看著它,它也看著他,發(fā)現(xiàn)他并不識貨,于是把鰩魚叼回去了。在其它紀錄片里看過海豹的相似行為,一位攝影師在南極水下工作,游經的海豹以為他是捕食能力過差的海洋鄰居,活捉了只企鵝拋給他,看他不接,把游走的企鵝咬回來,還是不接,幫他撕開了扔給他,仍然不接,覺得他無藥可救,終于揚長而去。這難道不比看它們被訓練的拍手轉圈更可愛嗎?多少人對動物有這么愛管閑事而一管到底的關切呢?相似的,本片中的白鯨群遇到走失的小獨角鯨,它甚至還不知道如何捕食,如果留它獨自生活將必死無疑,白鯨群二話不說地接受了它,護著它共游。還有用P字氣泡網捕魚的座頭鯨群體,集體捕魚對它們來說是進食也是社交,像是與好友約飯聚餐。
Patrick在《追蹤海洋巨獸》里還說,you can just feel the intelligence. 只是feel,因為人類知道的太少,想知道的人也太少。還沒有真正了解這些動物的智慧,就無知而狂妄地安置它們的命運。還要給地球的命運下無藥可救的結論,轉而想著外太空如何宜居,那里有哪些稀有的元素礦產可以用來生錢。沒有貫穿對自然的崇敬,能去多遠?能待多久?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難以遏制,陸地將漸漸被淹沒,難道海洋和在其中生活的生物們不更值得了解和探索嗎?
Luna(魯拉)是一頭虎鯨明星,它和家人走散之后停留在加拿大的一個海灣,接近人類,追隨人類,是熱衷和人們嬉戲的社交狂魔。漁業(yè)部門和當?shù)氐脑∶裨谌绾翁幚硭恼搼?zhàn)上沒法達成共識,為各自的堅持奮力爭奪。搶奪它的那天,可能是它最開心的一天,這么多人和船要跟它一起玩,它甚至開始蹦跳翻越,就像和鯨群們在一起時那樣。為了讓Luna 減少對人的依賴以及人類活動對它的影響 ,當?shù)仡C布了保持距離的規(guī)定條例。一位接受采訪的大媽無奈地說,看到Luna 靠近她的船,忍不住和它對視了,我觸犯了條例… 最后Luna 消失了,據(jù)說是死于船只的螺旋槳,人類一廂情愿的接近和幫助常常是好心干壞事。
相似的,來自墨西哥海洋館的Keiko,因為參演電影《Free Willy》大受關注。經過各方人士的努力和奔走,終于回到老家挪威海域?!禠ong Gone Wild》里接受采訪的科學家記得,它回到大海與野生虎鯨的初次接觸,十五頭經過的虎鯨對它表示好奇,均分三路來見它。中間的前方部隊保持距離和它進行交流,兩側的兩隊靜候佳音或突發(fā)狀況,但Keiko沒有任何反應,被人類豢養(yǎng)的它已經失去了交流的能力和意愿。二十多年沒有和同類有任何溝通,形單影只的它只想找人類玩耍,將玩具圍攏在身邊入睡,再也回不到族群之中。《Long Gone Wild》里還說到水族館的白鯨反常地跳出水面尖叫,只是為了吸引飼養(yǎng)員的注意。后來,Keiko沒過幾年就死于肺炎,在它短暫的一生里,它努力完成了人類讓它做的所有事情。
虎鯨和人類很像,生活在社群/社會之中,有活潑勇敢精誠團結的好品格,甚至比人類更極致更專注。它們可以在清醒的同時休息,一半大腦睡覺,一半大腦工作。這么說來,它們的一生都在思考,真正的生命不停思考不止,也許懂的不比人少甚至更多。它們一大家子共同撫養(yǎng)呵護新生兒,成年之后也不離開族群。當母親外出覓食時,姐姐/表姐/堂姐就成了保姆和保鏢。如果幼兒不幸身亡,母鯨會馱著尸體游上數(shù)十天。《黑鯨》里一位曾經從事捕鯨工作的受訪者說到目睹母鯨與幼鯨被強行分開的場面,泣不成聲。
片中也說到阿根廷虎鯨族群的獨特捕食行為,冒著擱淺自己的風險捕食海灘上嬉戲的海豹海獅幼崽。小虎鯨得學習這項技能,把背鰭藏好,用海草練習。它的奶奶會靜候在后方保持關注。如果小虎鯨沒有抓準潮汐的節(jié)奏,沖灘時不幸滯留,奶奶會讓它掙扎一會兒,面對現(xiàn)實的難也是必要的學習。就是這么言傳身教,也深刻地懂得work smarter not harder。俄羅斯海域的虎鯨在捕獵時選擇有節(jié)奏地撞擊,將其它鯨類幼崽按入水中溺死,或從側面切入,一頭頭輪流撞壓來征服比它們更大只的座頭鯨。挪威海域的虎鯨面對捕魚業(yè)的大網和壟斷,選擇了跟著收網的漁船蹭吃鯡魚。曾經,它們的習慣是把鯡魚趕到海面,游入鯡魚群,用尾鰭擊昏它們,分享美餐。哪怕5磅10磅的牙縫肉,它們都會咬開均分,不更接近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
像黑白相間的外形,虎鯨也有性情兇猛,惡毒殘忍的一面。捕食不全因為饑餓,可能是娛樂,一邊游一邊玩兒似地吞吐并沒什么肉的水母。捕殺海豹海豚時反復玩弄折磨戲耍,不給個痛快,進了嘴只吃一點就扔了。捕食其它鯨類的幼崽比如座頭鯨灰鯨,甚至只吃舌頭而已。到底是精致挑剔還是殘酷冷血?有意思的是,阿根廷的虎鯨不屑于吃的海獅內臟大腸飄到海灘會成為其它小海獅的玩物。有時候,虎鯨會沖向小海獅小海豹群但是迅即撤退,不確定是在玩耍惡作劇還是讓它們放松警惕,以便之后的抓捕。
虎鯨買賣和表演在北美早已明文禁止,而中國才剛剛開始,各海洋館海洋公園向俄羅斯狂買虎鯨白鯨,運回國內,關在水缸里表演。2019年的《Long Gone Wild》講述了虎鯨表演貿易的歷史,簡直就是拍給中國人看的,當下國內的海洋公園們正是在娛樂至死地言傳身教:abusing nature is ok. 不把鯨當鯨,要怎么把人當人?
很可惜,在新西蘭旅行時沒看到虎鯨,聽說新西蘭的虎鯨尤其外向,叫聲會有很重的鼻音,新西蘭的獨特口音,科學家說,在船上彎腰看它們的話,它們會通過水面看到扭曲的人臉,接著跳出水面,熱情互動。有生之年希望能去北歐和南美看看虎鯨,遠遠地看著足以,看看更為快樂,生動,自然的它們。
感謝攝制組讓我們可以無比接近海洋里的鯨類,它們會讓你感受到“愛意”“友善”“接納”最真實的樣子。它們之間有最純粹的情感流露,純粹到人類世界幾近消亡,這種原始的情感在深海中依舊延綿未絕。
親情的連結讓鯨類有著家族的強大庇護,相互扶持鼓勵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彼此間交流協(xié)作,愛意滿滿,一代又一代生存技能的傳承,使鯨類得以延續(xù)著它們獨有的多彩文化。
你將會感受到鯨類對于其他物種的接納與友善,驚訝于它們的開放與融合,太多人類世界里真摯可貴的品行,在它們身上熠熠生輝,讓人感慨它們是多么美好動人的存在。
它們和我們一樣,有豐富的情感,有感受愜意和痛苦的能力,它們生活的海洋正面臨著越發(fā)嚴峻的問題,想讓這些動人的海洋生命長存于此,需要我們刻不容緩的行動支持。
避免過度包裝,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低碳出行等等,我們每一個小小的調整,都會匯聚成善行的巨大能量,最終回饋于我們人類。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和我們人類一樣,平等的共享著地球母親的饋贈,做為孩子,做為手足,我們理應感恩、互助和回饋。
還有許多我們尚未了解的語言和文化、我們破譯不出的聲音和信息??吹饺祟愔腔鬯荒芡黄频慕缦蓿腋械桨残?。
好喜歡虎鯨送潛水員鰩魚那一段還有白鯨收養(yǎng)了一只獨角鯨那段。座頭鯨是丑是丑,人家會唱歌啊,還善于利用擴音器。抹香鯨真的睡覺了太萌了,沒想到捉大王烏賊也那么厲害,直接猛扎900米深海。下輩子想當鯨魚。原因有幾個,雌性clan為主,養(yǎng)女娃是家族大事;注重家庭,也注重朋友聚會(比如那些座頭鯨幾十年如一日都要跑到阿拉斯加聚集捕魚);聰明且巨大;神秘又自由比如那群亞速海灣的雄性游牧民族抹香鯨叔爺們。
座頭鯨吐的泡泡好美啊
orca, humpback, beluga, narwhal, sperm whale...
E1.歷時三年的拍攝,揭示出一個非凡的真相。鯨魚是有文化的,每個家族講著一種獨特的語言,它們追求愛情、玩耍游戲、哀悼死者,鯨魚就像我們一樣。它們最聰明的一個物種,證明了這些社交關系,正是它們成功的秘密?!?E2.“泡泡結網捕食法”在《我們的星球》《七個世界,一個星球》里看到過……E3.看到“獨角鯨”就聯(lián)想到《白色星球》……E4.關于抹香鯨文化,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但我們通過鯨魚物種知道,每個種族都占據(jù)著一個重要的生態(tài)位:虎鯨家族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相應的捕獵技能,白鯨使用復雜的語言教幼鯨們了解傳統(tǒng)的繁殖地,一些雄性座頭鯨每年都會創(chuàng)作一首新歌曲 并與全世界分享,這就是文化。抹香鯨“希望” 希望它鯨如其名,它有機會將家族的故事傳下去,還有它們對本土水域的獨特了解,它們的傳統(tǒng),和它們的秘密。
水產愛好者必看 太美麗的動物
再次呼吁拒絕動物表演
這部紀錄片很適合練口語!語速太棒了虎鯨請攝影師吃晚飯|虎鯨外婆教崽崽們借助海浪到沙灘上捕食海獅 虎鯨有八到十米座頭鯨的泡泡網捕食的時候才震撼,并且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和秩序,屬于自己的語音。以前對座頭鯨體型沒有概念,一頭座頭鯨竟有十三米長,五十到七十噸|原來他們跳出海面是告訴其他鯨魚它們在哪呼喚同伴,好喜歡它們跳出水面的感覺,好自由|不同家族的座頭鯨每年會回到老地方聚會覓食,這屬于社交了吧白鯨也太萌太可愛了是天使吧|虎鯨怎么捕殺座頭鯨幼崽還捕殺白鯨,關鍵還偷聽白鯨交談|一年一度坎寧安灣大型社交聚會加搓澡spa好享受|獨角鯨的角原來是牙齒|白鯨也太好了,它們還愿意接納迷路的獨角鯨并且收養(yǎng)它|白鯨有四到六米抹香鯨的聲音好像電臺,像摩斯密碼|鯨魚的種族不同語言也不同 文化不一樣 跟人類一樣的
比今年另一部追蹤海洋巨獸更清靜收斂。神奇的鯨魚們,as bigger as a bus, as sensitive as a lamb. 罕見的投喂鰩魚給攝影師的虎鯨,接受走失獨角鯨的白鯨群,用P字氣泡網捕魚的座頭鯨家族... 要是哪天研究能破譯鯨類語言... 難以想象...感覺虎鯨和人類更像,有活潑勇敢精誠團結的好品格,還懂得work smarter not harder,也有惡毒殘忍的一面,就像外形一樣,黑白相間
看到虎鯨媽媽請人類吃她的獵物的時候我都要哭了??太善良了
精彩片段:E1.虎鯨把鰩魚送給攝影師;E2.座頭鯨捕食時美妙的氣泡圖形;E3.迷路的獨角鯨遇到白鯨后發(fā)生的事情;E4.首次拍到的抹香鯨寶寶如何喝到母親的奶??傮w很棒,Sigourney Weaver 的旁白很正點很舒服;有不少美麗而珍貴的畫面;每集最后卡梅隆的BB對片子本身沒啥意義但名導制片人的身份肯定有意義;素材的組織和有些地方的剪輯略減分。
“鯨魚是上帝已死后世界孱弱的心臟。”在許多動物中,雌性占有重要地位?;ⅥL是雌性主導的族群,虎鯨媽媽把自己的狩獵技能一代代傳授給女兒。她們懂得世界的殘酷,卻仍對世界報之以溫柔善良。原來,雌性是柔弱的只是人類世界的刻板印象。女性兼具勇毅與柔美,以女性為中心的世界將更加美好。我時常懷疑人類發(fā)展出如此高科技的工業(yè)文明和復雜臃腫的城市系統(tǒng),除了將自身帶入無止盡的內耗還有什么意義。人類最終將以怎樣的姿態(tài)回歸自然或是毀滅?人類以自己的智慧為傲,也終會毀于自己的智慧。為何人類的智慧總不足以讓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無知?
完整的鯨魚大觀。不過意想不到的是,作為本節(jié)目監(jiān)製的占士金馬倫會「漏口風」,提到了《阿凡達》續(xù)集的「內容」。
希望水族館別再圈養(yǎng)鯨豚了 這些生靈有智慧的
大吃一鯨
被漂亮的P字型泡泡網驚呆了
想去阿拉斯加看座頭鯨捕獵
虎鯨請客吃晚飯一幕真是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美妙,攝影師這輩子活的值了。James Cameron是額外驚喜,居然還劇透了阿凡達。
深深地懷疑卡神是為了給阿凡達2創(chuàng)造圖鯤這個物種而考察和追蹤鯨類,于是就捎帶手拍了這個紀錄片:虎鯨和人類social也知道請客吃飯,座頭鯨們可以一起配合吐出層層疊疊的P形泡泡,迷路的獨角鯨小朋友會被白鯨親戚們收養(yǎng)——多么神奇、智慧、美妙的生物!然而它們卻不得不和其他海洋居民一道,備受人類制造的污染折磨。如果最后一集沒有看到小抹香鯨Hope,那真的會讓人感到Hopeless……
太壯闊了,虎鯨媽媽把食物送給潛水員真的好可愛,大自然太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