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人葉問(梁朝偉 飾),年少時家境優(yōu)渥,師從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師傅“一條腰帶一口氣”的告誡,支持他走過兵荒馬亂、朝代更迭的混亂年代。妻子張永成(宋慧喬 飾)潑辣干練,二人夫唱婦隨,琴瑟合璧。 1936年,佛山武術界亂云激蕩。八卦拳宗師宮羽田(王慶祥 飾)年事已高,承諾隱退。其所擔任的中華武士會會長職位,自然引起武林高手的關注與覬覦。包括宮羽田的獨生女宮二(章子怡 飾)在內,白猿馬三(張晉 飾)、關東之鬼丁連山(趙本山 飾)、詠春葉問等高手無不將目光聚焦在正氣凜然的宮羽田身上。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最有德行之人才堪會長重任,然這浮世虛名卻引得無數(shù)迷亂之人狂醉奔忙,浪擲殘生。生逢亂世,兒女情長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車輪碾作碎泥……
宮二小姐的命運是《一代宗師》的華彩篇章,結尾她臥躺在床,大煙熏迷,無可避免地陷入了回憶。武林往事縈繞,糾纏不斷。鏡頭翻轉,她夢回東北,在白茫茫的天地間,蓄勢推掌,擾動厚積的雪、清冽的氣。鏡頭以內,不見蒼生萬物,只見一人一武林。她與周圍融為一體,美不可收。 第一幕讓我覺得打著王家衛(wèi)標簽的電影畫面,正是葉問和宮二小姐的初會。金樓里一字排開的迎客陣勢,歌劇聲飄來,好似內心的翻江倒海,無需言語。 電影第一次讓我覺得驚艷和觸動的地方,則是道別后的字幕卡。葉底藏花一度,夢里踏雪幾回。一約既定,萬山難阻。千言萬語,倒不如是幾行短句。 而最感觸的段落,則是宮二小姐與葉問的訣別離言,催人心魄的回光返照。 葉問放不下宮家六十四手,也知道當年沒有兌現(xiàn)的約定承諾。于公于私,他都對宮二小姐留有念想。這段武林往事的題眼,它就落在了性格決絕、從不認命服輸?shù)膶m二小姐身上。 葉問開講自己一生,電影卻把好戲留給了宮二小姐。 獨白之外,影片出現(xiàn)了很多的警句格言,江湖味濃。有人講,那是不說人話,其實,更多的是話中有話。寧可一思進,莫要一思停。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講出來,它的意思就變了一層。就連1937年那曲霏靡之音的《何日君再來》,何嘗不是葉問無法赴約的遺憾? 在《美國往事》的Deborah’s Theme配樂中,王家衛(wèi)借另一部電影來述說《一代宗師》(其他配樂還出自梅林茂《其后》甚至是莫里康尼《教我如何愛上她》),鏡頭回歸到了王家衛(wèi)標準的1960s香港風格,不想掩飾的憂傷情緒。世事蒼茫成云煙,人和武林都不免煙消云散。結尾,他讓香港下起了特色的、潮濕的雨,葉問抽著煙,或坐或立,表情凝重。他讓葉問走過開著梅花、落了白雪的宮家庭院,又讓鏡頭搖過寺廟的千年佛像,在孤獨的青燈和流轉的影子中收場。 《一代宗師》正筆寫武林和武人,曲筆寫故鄉(xiāng)和故人。夢里不知身是客,回想離去的宮二小姐和失傳的武學,葉問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者。這就像電影里出現(xiàn)多次的駐足圍觀,從佛山的金樓到奉天的車站,他們穿越迷蒙的玻璃,看著武林恩怨,你唱罷我登場。視線所及,銀幕外的觀眾和電影里面的人都在觀看同樣的傳奇。 如果按照時間線索,葉問提到的人生季節(jié)怎么都說不通,他真正成名其實在四十歲以后,傳燈渡人也是晚年之事。根據(jù)史實記載,葉問到香港后,很多一段時間內,他都沒敢跟人提及佛山的事情。那落入冬天的意思就再明白不過了,除了抗戰(zhàn)還有內戰(zhàn),他妻離子散,避居香港。民國時代翻頁,他也無法回頭。 《一代宗師》的價值不只是翻讀出一段時間、兩種風格、幾門流派。恰恰相反,它還提出,武林的往事已經過去,規(guī)矩不再、故鄉(xiāng)不在,當年新人已白首,舊日時光不可追。在香港街頭,當電影人物走向銀幕深處,畫面上出現(xiàn)了一條稍嫌刻意的流浪狗——當真是喪家犬也有鄉(xiāng)愁。葉問來了,宮二也來了,一線天和丁連山都來了,他們帶著各自的難言之隱,不問當年。然后,香港成為民國武林香火的繁衍生息地,它以落地生根的粗放方式存活,又借電影的表現(xiàn)形式得以重現(xiàn)。 武林的規(guī)矩是組建中華武士會,也是宮老爺子告老退位,更是葉問搭手之前的三場打斗。武林的規(guī)矩還是為父尋仇,是一個宮家人的身份,是一再提起的“奉了道,三不留”。在習慣了簡單粗暴的觀眾看來,它們當真是繁文縟節(jié),是作繭自縛,但話說回來,它們恰恰是武林的靈魂。死去的人在電影里復活,活著的人其實已經被埋葬。 葉問旁白說,他一生翻越高山,最后發(fā)現(xiàn)敵不過生活,顯然,這里的生活也是時勢。時勢造了英雄,時勢又把他帶去了香港。他去不了東北,又回不去佛山。他仿佛被時間遺棄,獨自在那里等待著穿越而至的電影作者?!兑淮趲煛返挠⑿凼菬o奈的,它不同于以往的武俠片,它是一盞燈、一支煙,用光線和煙霧占據(jù)更大的空間。 看不見的銀幕遠方處,他的孤獨是一片武林。 【《現(xiàn)代藝術Empire》 02/12】
《一代宗師》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功夫電影。
說它是功夫電影,也許并不準確。因為它要表達的涵義遠遠超過“功夫”二字。
借用片中講習武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一代宗師》就是一部“見眾生”的電影。它從“功夫片”的窠臼里掙脫而出,又沒有止步于武林,而是在一代武人身上看見了更普世的關于“人”的命運。
要談論《一代宗師》,我們有必要簡單回顧一下功夫片的歷史。
這樣,我們才知道《一代宗師》究竟破了什么,又立了什么。
功夫片的歷史,幾乎和整個電影史一樣長。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默片時期,神怪電影曾掀起第一次武俠熱,代表作品是張石川導演的《火燒紅蓮寺》。
那時的武俠片用四個字可以形容:怪力亂神。
片中人物動不動就騰空飛行、口吐飛劍,生生把武林中人拍成了神仙鬼怪。
放到現(xiàn)在看,這當然很假,但對于當時的觀眾來說,卻是極震撼的視覺奇觀。
轉眼來到六十年代,第二次武俠熱興起。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影人們創(chuàng)作意識的提高,武俠片日趨成熟。此時的代表人物是兩位導演:胡金銓和張徹。
他們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
胡金銓是陰柔的一面,善于營造空靈的武俠意境;張徹是陽剛的一面,崇尚暴力和男性情義。
與此同時,他們還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模式:張徹采用的合作模式,他本人只管文戲,武戲一律交給武術指導來拍;胡金銓的電影雖也聘請武術指導,但更多是擔任顧問的角色,片中的武打場面還是由胡金銓掌控。
但不管怎樣,那時的武打設計大多脫胎于京劇舞臺,更接近舞蹈,程式化特征也很明顯,缺乏打斗的實感。
進入70年代后,武俠片日漸式微,功夫片開始興起。
這里岔開幾句,相信很多人都有疑問,武俠片和功夫片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簡單來說,武俠片更偏重寫意,慣用刀劍,且多為古裝;而功夫片側重寫實,多用拳腳,且故事年代也較近。
當然,這個區(qū)別并不算嚴謹,兩個片種間也多有融合。
進入70年代后,功夫片迎來黃金年代,相繼誕生了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
他們統(tǒng)領了70年代至20世紀末,整整30年的功夫片江湖。
與此同時,徐克的出現(xiàn)也一度令武俠片復蘇。
他一面與李連杰合作,創(chuàng)作出了功夫片的經典《黃飛鴻》系列;又通過《笑傲江湖》系列、《新龍門客?!返绕?,延續(xù)了胡金銓的武俠風格,并將片中的功夫推向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正所謂物極必反,進入2000年后,看厭了飛檐走壁的觀眾,對腳踏實地的真功夫又有了期待。
于是奮斗多年的甄子丹,終于憑借《殺破狼》和《葉問》系列,把拳拳到肉的打斗重新帶回大銀幕,成為新一代功夫巨星。
整個功夫片的歷史,就是以這種螺旋上升的方式發(fā)展至今的。
在這一脈絡的終點上看《一代宗師》,會別有一番味道。
《一代宗師》中的打斗,是在兩種極致的撕扯中顯出魅力的。
一種是“寫實”的極致,另一種是“藝術”的極致。
我們先說“寫實”。
以往功夫片的打斗,大致可分為兩派。
一派是以徐克為代表的“神功派”,追求出神入化的輕功和招式;另一派是沿襲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等人的“實戰(zhàn)派”,追求盡可能逼真的打斗。
《一代宗師》顯然更傾向于后者,但又與它截然不同。
后者中,李小龍是武術宗師,進入電影圈可謂得天獨厚,他也把電影當做了自己施展拳腳的舞臺。
成龍為區(qū)別于李小龍,給功夫片加入了詼諧的色彩,他本質上是個喜劇動作大師,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卓別林、巴斯特·基頓的影子。
甄子丹是典型的硬漢形象,出招講究快、準、狠。
與之相比,《一代宗師》走的是另一種寫實路線。
而且,《一代宗師》的寫實,是比“拳拳到肉”更高一個維度的寫實,它想要再現(xiàn)的是原汁原味的功夫和一個逝去的武林。
為此,王家衛(wèi)花了3年時間,走訪南北十地共百余位武術宗師,向他們詢問武林舊事,請教掌法拳理。
他還逼著梁朝偉、章子怡、張震,每天早上5點起來練功,跟師父學習詠春拳、八卦掌、八極拳的招式。張震在練功三年后,甚至得了八極拳全國比賽的冠軍。
由此可知,《一代宗師》里的功夫,一招一式都是極講究的。
你甚至可以把它當作一部功夫紀錄片來看。
另一方面,在極盡寫實的同時,王家衛(wèi)又為功夫這門技藝,注入了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性。
他也追求打得漂亮,但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李小龍的觀賞性來自霸氣和硬度,成龍來自靈活和巧妙,甄子丹在于力道和速度,而徐克的獨門絕技,是通過凌厲的剪輯領先觀眾的眼睛。
那么王家衛(wèi)依靠什么呢?
兩樣東西:氛圍和調度。
王家衛(wèi)絕對是個氛圍大師。
一方面,他通過動靜之間的張力來控制打斗的呼吸感。每次“靜”,都像一次喘息,為接下來的“動”蓄力。
另一方面,他極善于運用環(huán)境來造勢,比如雨和雪。
對應到影片中,剛好是一頭一尾,兩場打斗戲。
雨的“陰”和雪的“冷”,映襯著葉問以一敵十的“險”和宮二向馬三尋仇的“絕”。
與此同時,雨水讓力量有了形狀,雪花讓恨意綿延不絕。這種由內到外的氛圍營造,簡直太準了。
再來,王家衛(wèi)的鏡頭調度,也是一絕。
我們重點看葉問和宮二在金樓比武的那場戲。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其實是場情欲戲,預示了兩人一生的糾纏。
王家衛(wèi)讓整場戲都籠罩在曖昧的光里,兩人從最初的試探,到近身纏斗,一路打到樓梯上,定要分個高下。
整個過程里,葉問的眼神和微笑始終帶著挑逗的意味,宮二也由最初的“冷”轉為后來的“傲”。而“傲”字后面,往往跟著一個“嬌”字。
在葉問眼里,她是可愛的。
兩人在樓梯上打斗,位置關系由最初的葉問在上、宮二在下,最終定格為宮二在上、葉問在下,造成這種轉變的,并非功夫的高下,而是內心的起伏。
葉問讓了,宮二笑納,那一刻,兩人都不再是宗師,而只是一對普通的男女,共享著同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
對比13年版和15年版的《一代宗師》,在這場戲的設計上略有差別:13版是有旁觀者在的,15版沒有。
很顯然,15版的設計要更精妙。因為沒有了旁觀者,這場比武就成了幽會,整個味道才對。
直到多年以后,兩人再次見面,還記得宮二說了什么嗎?
她說:“說句玩笑話,你可是輸過我的。”
這話聽起來強硬,實則柔軟,甚至是“嬌嗔”,是一個女人在向男人提起他們初次約會的往事。
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代宗師》的打斗是“寫實的招式”與“寫意的影像”之間形成的交響。
如果說以往的功夫片是一場打斗的盛宴,那么《一代宗師》中的打斗,則是一場盛宴的助興酒。
歸根結底,那場盛宴才是最重要的,功夫不該蓋過電影本身。
那么王家衛(wèi)的盛宴是什么呢?
這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內容。
功夫片是一種類型片嗎?
嚴格說,不算。
因為功夫片還沒有形成自己穩(wěn)定持久的觀念。
但凡是類型片都有自己的觀念,直白點說,都有自己的怕與愛。
西部片怕的是蠻荒,愛的是孤獨。所以它總在講述一個文明人給荒涼之地帶去文明,然后又獨自離開的故事。
愛情片怕的是偏見,愛的是勇敢。于是片中的男女主角總要經歷世俗偏見的阻撓,最終勇敢地在一起。
犯罪片怕的是邪惡,愛的是正義。此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怕,是邪惡假正義之名,或是整個社會已系統(tǒng)性地潰爛。
那么功夫片的怕與愛是什么呢?
說實話,很模糊,或者說很混亂。
李小龍的功夫片訴諸一種“泛民族主義”,他用功夫擊敗外來者,從而建立了民族自尊。
成龍的功夫片追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個人英雄主義,本質上是超級英雄電影,而功夫就是他的超能力。
徐克的部分作品觸及到了功夫深層次的怕——現(xiàn)代武器。
功夫遇到“槍”,就沒用了。
但徐克的應對方式又過于任性,他干脆把功夫“武器化”,這邊一張手,那邊船就炸了,與扔手雷無異。
這實際是繞過了“怕”,并非直面“怕”,于是也就很難形成真實而深刻的愛。
無論是民族主義、英雄主義,還是刻意夸大功夫的威力,本質上都是把“功夫”視為“工具”,以展現(xiàn)它的強大來輸出一種“文化自信”。
這種表達帶有強烈的意淫色彩,爽得了一時,卻很難持久。它也無法激發(fā)更普世的情感,最終也只能淪為一種民族自嗨。
由此,我們再來分析《一代宗師》,就能看到它的顛覆性了。
首先,在《一代宗師》里,功夫不再是打架斗狠的利器,而是抽象為了一種規(guī)矩。
這種規(guī)矩,維持著整個武林的秩序。
比如宮寶森打算讓賢于葉問,他邀后者在眾目睽睽下比武“掰餅”,最終葉問贏了,宮寶森也在保全顏面的同時,把名聲給了他。
再比如大戰(zhàn)之前,葉問要一一打敗南方的拳師們,以此證明自己足以代表南方應戰(zhàn)。
哪怕是宮二向馬三尋仇,也并沒有置他于死地,而只是為了拿回屬于宮家的尊嚴。
如此種種,影片為我們展現(xiàn)了武林的秩序和武人的體面。
那么秩序怕什么?
怕亂世。
對應到影片中,就是戰(zhàn)亂的來臨。
在戰(zhàn)爭中,原有的秩序被打破,規(guī)矩也無從談起。
武人們紛紛卸下招牌,脫掉長衫,混進蕓蕓眾生之中,成了餐館的伙計或剃頭的師傅。
這種無力感,還不止是面對突來的熱兵器時代,功夫已無處施展,更是面子里子通通不保,只能隨波逐流、茍存于世的窘狀。
哪怕是葉問這等人物,又能如何呢?
1938年,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霸占。
葉問一家自此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他的兩個女兒死于饑饉,妻子也在他逃往香港后音訊全無。
一代宗師就此沒落,不止葉問,是整整一代武人。
這里我要說,在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葉問》里,其實也觸及到了這個問題。
盡管那部電影的絕大部分篇幅,仍然是葉問對打日本人的情節(jié),但最終在擂臺上,一聲槍響,葉問倒下。那一刻你就明白了,亂世之下,每個人都是手無寸鐵的凡人。
亂世,是《一代宗師》為“功夫”找到的“怕”,那么“愛”又是什么呢?
是在整個外部秩序崩潰后,仍然保持內心的秩序,這是武人們的尊嚴。
所以我們看到影片中,葉問也好,一線天也好,丁連山也好,盡管他們已四散各處,但只要碰面,哪怕短短幾分鐘,也是一個完好的武林。
因為他們認定的規(guī)矩,不會因時間和地點的改變而變化。
哪怕那些規(guī)矩已不合時宜,即使不再遵守,也無人苛責。但就像宮二說的那樣:天知道,地知道,爹知道。
就夠了。
《一代宗師》表達的怕與愛,是更有普適性的。
它不止于武人、武林,也不止于戰(zhàn)亂、饑荒。它訴說的是每個生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同樣會遭遇的困境。
那就是當眼下的時代向你內心的堅持發(fā)起挑戰(zhàn)時,你該如何抉擇?
是投誠?是歸隱?是獨善其身?還是誓死反抗?
你的選擇決定了尊嚴的分量。
最后,我還想說一點。
那就是《一代宗師》并沒有一味宣揚“功夫”,相反,它還有思辨的一面。
這一面重點體現(xiàn)在宮二這個人物的身上。
她是宗師,也是武人,但除此之外,她首先是個女人。
這個女人的一生,因為功夫而徹底改變了。
在與葉問最后一次見面時,她說:“當年要真硬著性子把戲學下去,我定會是臺上的角兒。千回百轉,亦悲亦喜。唱膩了《楊門女將》就換《游園驚夢》唱著。那時候,你在臺下,我唱你看。想想那樣的相遇,也怪有意思的?!?/p>
是啊,如果真是那樣,也許事情會不一樣吧。
但時間無法重來,當宮二迷上功夫的那一天,她一生的宿命就已經展開了。
這一宿命牽引著她遇上葉問,愛上葉問,又終因好勝的性格,錯過了葉問。
父親曾說她:“眼睛里只有勝負,沒有人情世故。”
是的,宮二甚至把愛情也視作比武,她只想贏,不想輸,于是“愛”終未能說出口。
直到最后,她也只留下曖昧的一句:“葉先生,說句真心話,我心里有過你?!?/p>
見葉問并未接話,她立馬自我解嘲:“這話告訴你也沒什么,喜歡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你也許會說,這都是性格問題。
但別忘了,宮二原本是許過人家的,但為了替父報仇,她奉了獨行道,立誓一生不嫁。
她的悲劇,從那一刻就已注定了。
她是個武人,她因功夫而受人尊敬,但同樣,“功夫”二字也成了她一生的負累。
最終,毫無牽掛的宮二癡迷于鴉片,潦草而亡。
那時影片的配樂,用的是《美國往事》中的《Deborah’s theme》,巧合的是,《美國往事》里的Noodles也吸食鴉片,甚至那部電影的故事很可能是Noodles的幻覺。
聽著那首配樂,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四個字:浮生若夢。
是啊,如果是夢,那該多好。
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宮二說過的一句話:“都說人生無悔,那都是氣話。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
《一代宗師》就是這樣一部關于功夫、武林、尊嚴和遺憾的電影。
它是一部史詩,一曲挽歌,一首情詩,也是一段人生。
我喜歡這部電影,所以為它寫下以上的文字。
看完《一代宗師》,很多人會持跟我一樣的觀點:葉問不是想象中(過往形象)的葉問,但王家衛(wèi)還是那個王家衛(wèi)。如果不算第一部的《旺角卡門》和上一部的《藍莓之夜》(大概也是評價最差的王家衛(wèi)作品),《一代宗師》是商業(yè)元素最強的一部王家衛(wèi)作品。但即便如此,輕言觀眾會買王家衛(wèi)的帳,好像也不太樂觀。在我看來,由于暗藏各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完全消化《一代宗師》絕對需要看個兩遍以上。爭議不可怕,從《阿飛正傳》開始,王家衛(wèi)的電影從來都是伴隨著爭議,不過,時間自會證明一切。 當王家衛(wèi)跟著小資風被消費完畢后,這已經不是屬于他的最好時代。于是,《一代宗師》加入了袁和平的動作,中國觀眾熟悉,外國觀眾喜愛。回想《東邪西毒》,王家衛(wèi)把動作場面拿來當轉場用,這一次,《一代宗師》的動作戲則成為了關鍵賣點,拳法套路,有跡可循。顯然,真正讓《一代宗師》變得不一樣的東西是徐皓峰的武林,王家衛(wèi)的懷舊套上了徐皓峰關注的民國時代,他借葉問,追思逝去的、被人遺忘的武林??扇绻挥杏舶畎畹奈淞?,只有一場接一場的雨中車輪大戰(zhàn),那么,王家衛(wèi)就不是王家衛(wèi)了。所以,當《一代宗師》露出愛情片和文藝片的面目,我想,熟悉王家衛(wèi)作品的觀眾簡直要熱淚盈眶。 沒錯,預告片中以一敵眾的雨中大戰(zhàn)就是電影的開篇,這看上去更像王家衛(wèi)故意喂給觀眾的蒙汗藥——眼前電影明明就是一部明星領銜的華麗商業(yè)動作大片。近乎無可挑剔的攝影燈光,被拍爛的雨水也成了王家衛(wèi)的掌中玩物,特寫、短鏡頭、慢鏡頭,連環(huán)不斷的組合拳,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結果,一到葉問開聲講獨白,王家衛(wèi)的感覺就來了,盡管傳記片不時常用此般拍法,但王家衛(wèi)以愛講獨白著稱,對著鏡子、墻壁、空氣,他的電影人物個個擅長跟自己對話,此乃一板斧,臺詞有味,腔調迷人。 就像葉問感慨的四季春冬,人生冷暖。進入金樓,《一代宗師》立馬變成了暖色調,服裝、美術、道具、布景,處處精致考究,一眼就能看出是王家衛(wèi)的金字招牌,此乃二板斧,技術過硬。把風流之所變成高手過招的地方,像小腳女人的一段打斗,像葉問和宮二近乎熱烈纏綿般的貼身打斗,這也算一番新意。更多時候,電影開始讓我想到了侯孝賢的《海上花》,由室內戲引出了封閉的武林世界。及至不讓宋慧喬(飾演葉問妻子)說話,說是怕出口傷人,冷不防又想起了梁朝偉出演《悲情城市》的軼聞。如果怕對不上口型,又找不好配音,那么,讓非本土演員閉嘴好像是件有趣的事。 真正讓我一陣心亂的地方是字幕卡,在當代電影里面,一旦出現(xiàn)字幕卡,除了展示故事文學性,幫助觀眾深入了解人物時代,那絕對是跟藝術片或文藝片掛等號的。而在《東邪西毒》、《花樣年華》、《2046》等片子里,王家衛(wèi)都用過字幕卡(字幕卡用得最傳神的華語片也包括《悲情城市》等)。這名作者導演還繼續(xù)引用了一些過往的梅林茂配樂,隨便混搭,仍是動人。 《一代宗師》幾乎沒講葉問的個人大成就,沒有痛揍日本人,沒有帶一筆李小龍。在沒有大BOSS的情況下,打的都是一幫不算對手的對手,與宮二的過招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決。影片截取了影響葉問的幾個關鍵人物,其中的重中之重正是宮二小姐。很多人說,張藝謀和李安懂章子怡,但就之前的《2046》和這次的《一代宗師》來看,王家衛(wèi)似乎有過之而無不及。章子怡幾乎成了后半段的關鍵人物,風頭蓋過了內心翻滾但又刻意封閉的梁朝偉,尤其是攝像機長時間聚焦下的表情特寫,幾句標準的王家衛(wèi)臺詞,一行淚垂落,她的表演確實大大超乎意外??赡茉谶@個瞬間,宮二小姐與其他王家衛(wèi)作品的癡男怨女合為一體,他們不給自己留有退路,活在當下卻封鎖了內心,只能喟嘆過去。而一部“動作電影”的高潮部分不是鋒芒畢露的打斗,反而是一段暗潮涌動的真情告白,或許,這就是王家衛(wèi)的得意之處。 影片的時空線索不僅是跳躍式的,而且被有意打亂,一會天南一會海北。王家衛(wèi)繼續(xù)給片中人物設置了時間問題,由1950年的大年夜帶出了十年前的大年夜,由宮二的不知所蹤引出了大南茶室的離別感言。幾次拍照定格,一是給時間標記號,再者是注視葉問的人生變化軌跡。在鴉片細節(jié)的帶動下,《一代宗師》有如Once Upon a Time in ROC,民國往事。有些段落是幻覺想象,有些段落又是清晰真實,來回往復,幾十年一夢。 無緣再見宮家六十四手,對葉問來說是一種情感的失落,對編劇徐皓峰來說,那卻是民國武林的不復存在。他們的缺憾都指向了過去,然后合二為一,這便是貫穿多數(shù)王家衛(wèi)的時間主題。無論是阿飛和周慕云的60年代,何寶榮跟黎耀輝的97大限,周慕云小說里的2046,這些人總在試圖找回記憶卻不得其法,這就是王家衛(wèi)的三板斧。無數(shù)人深知王家衛(wèi)的成名絕技,嘗試模仿搬用抄襲擠兌,無奈,個個不得其法。偶有一些致敬者,學得三兩皮毛,就讓很多人興奮不已。 如果從完整性來看,《一代宗師》依然留下了明顯的弊病,張震段落無頭無尾,有如當年《阿飛正傳》“又一個阿飛”的登場,但又像是無心插柳。東北師徒的合力搞笑只是很小篇幅,但看完下來,始終跟那些過于明顯的歷史事件一樣,缺少回味的空間和可能。不過,即便如此,《一代宗師》依然是一部可圈可點的重磅制作。君為其易,我任其難。在華語片習慣投機取巧的今天,有一個燒錢瘋子還敢拍這樣一部野心之作,那當真是一件幸事?!绝P凰網 http://ent.ifeng.com/movie/special/grandmasters/content-6/detail_2013_01/07/20893139_0.shtml】
張震練了兩年,拿了冠軍,就為了這三場戲,牛逼
偉仔坐在前面,誰還看電影啊。。。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在最好的時候遇到你,是我的運氣”、“說句真心話,我心里有過你,我把這話告訴你也沒什么,喜歡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薄_詞真是句句經典
小沈陽的表演格局完全突破了王家衛(wèi)氣場的束縛……
我。沒。看。懂。這。個。武。術。家。出。軌。未。遂。的。片。子。呀。。。|| 2015.1.9 3D版重溫,整個故事線更加流暢,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也交代的更清楚。最重要的是,很多之前不懂的臺詞,都突然間明白了意義,隱晦、轉彎不是裝逼,成人的隱忍與不說,舍與得。
三年磨一劍,果然華美精致,出手便知宗師風范?!杜P虎藏龍》之后再度改寫武俠片景觀。王氏一門,重意不重形,在勢不在力,誠影林奇學。兒女情懷,時代風云,江湖恩仇,都在雨滴煙橫、雪落燈斜處淡淡描出。對普通觀眾而言,影片敘事仍過于細碎跳躍,是個障礙。
這當然再也不可能是葉問的故事,這是宮二的故事。。= =
鄒的文學+徐的武學+王的美學,文戲武做,武戲文唱。功夫如同看戲寫字,重意不重形。它不是轉瞬即逝的武林,不是曇花一現(xiàn)的打斗,卻是再普通不過的你來我往的精神世界燈火長鳴。原版刀銳,3D在鞘里藏了藏,出鞘砍掉旁支末節(jié),由群像變?yōu)橐粋€人的武林,葉問是縱向,宮二是橫向。武林有人進退,唯規(guī)矩不變
世上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而我 又重新失去了你。每一幀都是畫。王家衛(wèi)先生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 拖延癥是世上最美的絕癥?!肝以谧詈玫臅r候碰見你 是我的運氣 可惜我沒時間了。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裡了?!鼓钅畈煌?必有回響。隔江隔海會歸來。
我想看三集,一集宮二,一集白玫瑰理發(fā)店,一集葉問
依舊是最好的王家衛(wèi)和張叔平梁朝偉,是極贊的章子怡。是熟悉又好久不見的光影和臺詞,是愛情是人生是只愿長醉不愿醒的小矯情~~~回首看電影的這十幾二十年,原來對我影響最大的華語導演,是王家衛(wèi)。這真是我的榮幸。
看完《一代宗師》,我在心里說:“這才是電影!”為什么王家衛(wèi)拍電影速度奇慢?大概是因為他試圖在每一秒的畫面中都營造出高度風格化的詩意氛圍。他是造夢師,他是時光雕刻家,他是本雅明所說的那種靈韻藝術創(chuàng)造者。只是在這個電影麥當勞化的時代,他這么拍電影是不是太奢侈了?
講的是一段武林往事,王家衛(wèi)在影像上的懷舊味與故事的魂是契合的??梢钥闯墒鞘湃サ奈淞只蚴敲駠鴤髌?,帶著舊味和距離感。有幾場動作戲很好看,葉問金樓闖堂、送葬、火車站刀下連成線的棉絮,都是既有氣勢又有視覺美感。有鋒有韻的臺詞,一板一眼的武功,徐皓峰想拍的武林讓王家衛(wèi)給拍成了,挺好
首先是一部王家衛(wèi)電影,然后是愛情片(有信物的小愛與無形的大愛),再是民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ROC)和逝去武林。葉問開講自己一生,電影卻把好戲留給宮二小姐。導演和主人公都在努力解決時間問題,然后跟60年代周慕云和武俠小說對接。字幕卡和章子怡很意外,平行段落的張震有如阿飛的梁朝偉
拆出任何一段戲都精妙絕倫,但是實在無法理解這片子的整體結構,幾處突兀的段落和轉場都看懵了。就像是幾年時間都用來打造片段,卻用刷夜的功夫拼湊在一起,極端細膩和極端大條太讓人精分了。配樂也有些違和,音剪幾度失誤
轉折點出現(xiàn)在:張震出現(xiàn)的時候。之后,就仿佛進入了另外一部電影。而且,他竟然只負責這個轉折。
王家衛(wèi)用一貫嫻熟的手法沖了一杯叫梁朝偉的咖啡,放了一塊叫章子怡的糖。于是,滿屋彌漫著文藝的味道,香的窒息。然后他一轉身,用一掄叫趙本山的大錘砸了一塊叫小沈陽的蒜。這就是所謂的文藝二逼不分家,還過的很和諧。
編劇是生活大家,信息量很大,像看本讓人一句一想的書,從功夫到人生到三觀都很飽滿有吸引力,《午夜巴黎》中伍迪艾倫懷念的是歐美的二十年代,一代宗師喚起了我們自己的黃金時代,都以為習武之人粗俗,其實那些對人事物的講究和高貴就在武林,只是早已逝去。首次不抵觸傳統(tǒng)價值觀,因為它真實體面。
其實你不知她,她不知你。你們只是在最美的時間遇到,然后在各自心里留下了驚鴻一瞥的投影。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那些聲音附在一顆紐扣上,不動聲色的將它煉化成時光的灰燼 ——其實這部片應該叫:一代宗師們的愛情。
散場后三、五個外國影迷連呼awesome,對章子怡的形容都是gorgeous。電影的前五分之四接近完美,人物上章子怡的宮二比梁朝偉的葉問更加豐滿,她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時尚大片。張震部分略有遺憾;宋慧喬戲份不多但是真的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