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奧地利布勞瑙鎮(zhèn)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后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guī)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這部電影非常的真實的再現了希特勒的發(fā)家史,我們看到,他的確有作為領袖的潛質:愛國,善辯,有遠見,陰險狡猾(客觀的講就連希特勒的敵人也是如此),善于收買人心等等。但我認為其在亂局中最終成為大獨裁者的基本條件就是兩個不變的真理:“槍桿子里出政權”和“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希特勒留下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也就是這部電影的出發(fā)點。
對比的文本是伊恩克肖的《希特勒傳》
1、希特勒雖然是偏執(zhí)狂,但是對于母親的愛是最深的,希特勒的每個辦公室都有母親的照片。影片可以把希特勒演繹成冷血無情的反社會人格不算是妥當的。給他母親治病的是一位猶太醫(yī)生,后來被特許離開德國。
2、希特勒在一戰(zhàn)中撿到的狗是他的部隊在轉換戰(zhàn)線后被人偷走的,據他戰(zhàn)友回憶當時希特勒非常生氣。
3、希特勒的反猶太、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據考證可能是在一戰(zhàn)后從事政治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當時社會上一些極右政黨都是反猶太反馬克思的。在他早年維也納求學期間因為經濟原因一度以售賣自己的明信片和插畫為生,跟希特勒合作的一些廣告商都是猶太人,希特勒更他們的關系還不錯。
4、納粹黨的發(fā)展要比影片展現的更為艱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慕尼黑的邊緣小黨,由于德國黨派互相內斗,政府不斷垮臺重組,讓納粹抓住機會崛起。
5、希特勒沒有像影片中那樣腦殘,他會根據聽眾的不同而表達的觀點不同,不會每次都將反猶觀點拋出來。比如他在跟工商業(yè)的資本家們演說尋求支持的時候,基本不會談反猶太,只是在反共。
6、希特勒最愛瓦格納的作品,在維也納期間家里寄來的生活費都讓他花在看瓦格納戲劇上面了。因為沒錢導致自己吃不飽飯,所以年輕的時候看著瘦弱和其營養(yǎng)不良。
這本傳記我還沒看完,后面的內容之后有機會在更新。
看完不得不說有點失望,如果希特勒真是如此的暴躁獨斷神經質,甚至難以正常用語言交流,那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家出身沒背景的平民憑什么能贏得人心和聲譽呢,要知道希特勒在徹底撕下面具前,歐洲眾政客對他印象都非常不錯,所以才會容許希特勒一步步巧妙地把德國在凡爾賽條約里的束縛掙脫,甚至連斯大林在蘇德交戰(zhàn)當天都不敢相信向來友好的希特勒背叛了他,未徹底發(fā)家前的希特勒應當是個聰明機敏對人性洞若觀火善于偽裝的騙術師,而不是粗魯暴躁的神經病。另外,幾段演講的內容給人感覺都非常淺薄,演員演得很用心,但如果放在現實里民眾被這樣單薄的演講內容煽動到熱淚盈眶恨不得拋頭顱灑熱血是不符合人性的,民眾要得到切實利益才會支持一個政客,而現實里希特勒擁有的,需要在這部電影里被刻畫的實績并沒有展現出來,也就顯得那些追隨他支持他的人行為也不符合邏輯了。只能說編劇想臉譜化小丑化反派還是要講究一些基本法,處理成這樣是有些失敗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客觀觀點,與本人喜好及信仰無關
首先,我認為這部電影,不說完全客觀,至少做到了盡可能不摻雜私人情緒,至少演講的部分,為我們還原了這個男人作為演講方面的天賦,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當時的德國工人黨,在座的各位聽眾對于這位演講天才的演講,是一種什么情緒,希特勒的演講真的充滿魔力,就如同塞壬的歌聲,撩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不可否認,希特勒是一個天才,我并不是否認他的暴行,也并不支持希特勒的侵略行為和民族決策。但是希特勒是一個天才,我相信沒有人能保證在一戰(zhàn)后的德國環(huán)境下,在五十萬買不到一塊面包的情況下,站到街頭向每一個工人保證,面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這種話,就如同天方夜譚一樣。可是這個男人做到了,他至少做到了當初向德國人民保證的一切,爭取來了“像人一樣的生活”他讓每一個家庭開上了小汽車,在德國人的眼里,他是天神,是救世主,是唯一的英雄,
但同時,他也是一個惡魔、一場對世界災難的始作俑者。每一個死在納粹黨手下的亡魂,哪些因為種族主義無辜送死的平民亡魂,都是無辜的。也許少數吃人血饅頭的資本家確實應該掛到路燈上,但是更多的是哪些無辜的人民,多少個家庭因為這一事件家破人亡。
但我不相信,一個人口中的小丑,能夠讓他的手下,在面臨死亡時,仍能微笑著說出,只要希特勒在這里,一聲令下,我依然會和他一起萬劫不復。這不是一個小丑能夠擁有的個人魅力。我更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有一部電影,讓我看到真正的元首,一個還原當時德國人民心中形象的元首。
3小時的電影,上下兩集,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主要是希特勒人生重大時刻的再現。篇名是“惡魔”,所以影片把他塑造得極其偏執(zhí)、狹隘。尤其是希特勒與外甥女的不倫之戀,強行霸占、控制外甥女,后來為了禁止她與別的男性接觸,竟然軟禁她,簡直毫無天理,逼得她自殺。希特勒的父母也是舅舅與外甥女的關系,這也有家庭遺傳?希特勒性格偏執(zhí)、霸道,給予的愛是自私的愛,不算真愛,令人窒息,沒有人能夠忍受。她的影響還是很大,自殺后沒有女人能走進他的心,愛娃一直是情人,在希特勒自殺前夕才與其結婚。其實德國民眾在一開始還是比較崇信他的,視其為有魅力的人,畢竟他解決了國內經濟問題。
當時的德國黨派林立,有幾十個黨派,互相爭執(zhí)不休。民眾已經窮困潦倒,一個面包漲價到50萬馬克,還要償還一戰(zhàn)《凡爾賽條約》的賠款。在這樣糟糕的形勢下,善于演講的希特勒逐漸吸引目光,聚攏人心。加入德國工人黨,與原領導人斗爭,改組為納粹黨,發(fā)動啤酒館暴動,失敗后在法庭發(fā)表了一番激情演說,還是被判刑9個月。服刑期間口述完成《我的奮斗》,表達了要為德意志人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在興登堡成為總統后,通過各種不正當手段強迫興登堡封其為總理。攫取到最高權力后開始清除異己,包括沖鋒隊指揮官羅姆和一個一直反對希特勒的記者。老邁的興登堡不久病死,更加沒有人能約束希特勒了。希特勒的上位史充滿了陰謀與暴力,他上位后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災難。
想做藝術家的希特勒沒成想成了世界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政客、劊子手,他善于畫建筑,可惜那時的維也納藝術學院讓他畫人體,便落榜了。
希特勒小時候不幸的遭遇,與藝術道路上的受挫,讓他很容易受到蠱惑,成為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增加了他發(fā)動戰(zhàn)爭的欲望。在亂世之中,他抓住人民因為戰(zhàn)爭失敗而帶來的挫敗感和對社會發(fā)展的強烈不滿,通過激進的民族主義,加之卓越的演講技巧,讓民眾找到了發(fā)泄的對象。在政黨發(fā)展階段,希特勒的領導確實改變了原來一盤散沙的狀況,帶領政黨逐漸壯大。但是,后面強烈的集權措施,不禁讓人感到害怕,害怕得想盡一切辦法逃離。
影片中的希特勒太過瘋狂,當然他本身就是一個瘋子。希特勒被民眾這么瘋狂的崇拜,也因為他確實沒花多大力氣就讓德國擺脫了《凡爾賽條約》的限制,維護了德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赡苁沁@段歷史是在影片之后。
另外,在亂局中最終成為大獨裁者的基本條件就是兩個不變的真理:“槍桿子里出政權”和“得民心者得天下”。
絕對力薦之作、
如果都能說德語就更好了,劇情很符合史實
那個演員的功力不一般,演講很傳神,我是配合希特勒的傳記一起看的
神剪輯
是不是對希特勒排猶傾向刻畫過多了?
是屌絲逆襲嗎?演的不好,一點領袖魅力都沒有,有點像神經病,還是讓德國人自己演比較好。
一般了啊,沒那么好看,沒有把希特勒的性格,喜好說謊的性格以及希特勒做人卑劣到了極點的事跡敘述的給力
歷史課看過的
有點中毒。。
成功不在于目標是否符合基礎價值判斷上的正確與否,而在于扇動多少人跟隨你,支持你。
美國拍的希特勒傳記電影,從童年到他把握住德國的政權的一段時期,主題還是表明了柏克警示的話:“只要善良的人們袖手旁觀,邪惡就會高奏凱歌?!钡严L乩找菜茉斓奶婢呋?,看來美國電影的政治正確這根筋也繃的很緊啊。
覺得太片面了 完全沒有魅力的表現啊
6.5 非常尷尬的一部片 英語圈拍不出歐洲大陸歷史的大氣與厚重;雖然演員很努力卻顯得滑稽 多處改編讓人看得不舒服 特別關于希特勒身邊的人的故事;興登堡竟然是彼得奧圖扮演;歷史總會開倒車 善良的人能做的就是當邪惡興起時不要繼續(xù)保持矜持的沉默而袖手旁觀
我實在是非常不喜歡這個演員,像個長著深藍色玻璃眼球兒緊張又干瘦的老鼠。而且整個人物的刻畫,從一開始就非常帶有觀念性和目的性,把希特勒演繹的時時刻刻都神經兮兮,像個沒有一刻正常的人。雖然用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整部電影還是讓人感覺很倉促,沒有交代清楚人物成長和心理轉變的過程。
看了影片希特勒:惡魔的崛起又看了長春配譯的 臺爾曼這是一段德國革命的歷史,從20世紀初,到納粹的正式全面掌權1924年1月21日列寧去世后,臺爾曼訪問莫斯科并在葬禮上作為儀仗隊成員為列寧抬棺。1924年2月起他成為德國共產黨代主席,5月成為魏瑪共和國國會成員。而殊不知,沒過十年,星移斗轉。1932年3月11日臺爾曼再次作為候選人參加德國總統大選,競爭對手是當時在職的保羅·馮·興登堡和阿道夫·希特勒。在此不久以后塔爾曼向社會民主黨提出建立反法西斯聯系戰(zhàn)線以共同對抗納粹。1933年3月3日,臺爾曼在柏林被蓋世太保逮捕。從而結束了正式斗爭的一生。人物的結構,不能離開經濟。1933年到1939年9月,德國軍費開支240億美元,而其他所有開支只有236億美元。1936年-19
希特勒真是個怪物,如果這部電影沒有過激反應的話。
惡魔的崛起,源于眾人的滋養(yǎng)。
很屌的片子
演得真不錯,很逼真
像預告片一樣的劇情跳躍。元首從小像個癲痢病人,緊張、狂躁……你們是在向《元首的憤怒》靠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