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Hutch(鮑勃·奧登科克 Bob Odenkirk 飾)位于郊區(qū)的家中遭兩名小偷闖入。為了避免暴力沖突,Hutch沒有為自己或是家人反擊。他的兒子Blake(蓋奇·芒羅 Gage Munroe 飾)對他感到很失望,他的老婆Becca(康妮·尼爾森 ConnieNielsen 飾)似乎也因此更加疏遠他。這起事件激發(fā)了Hutch心中壓抑許久的情緒和本能,促使他走上殘酷的道路,將揭露他黑暗的秘密和致命的能力。在拳頭、槍彈和急速行駛的車陣中,Hutch必須從危險的敵人(阿列克謝·謝列布里亞科夫 AlexeySerebryakov 飾)手中救出自己的家人,并確保別人不會再把他視作無名小卒。
值得一看的電影,內核就是包裝精美的龍王贅婿型網絡小說。中年憋屈男主過著千篇一律的乏味生活,直到一天偶遇混混,路見不平。誰知打了小的,來了老的。然而看似廢柴的男主竟是退役龍王特種兵!美國中產老白男痛扁俄羅斯黑幫!開鄰居豪車,燒美金名畫!和你的兄弟父親一起打俄國鬼子!經典美國爽文!不看不是美國人!4星好評MAGA魂!
《小人物》,一部爽過爆米花電影的爽片,暫且稱為大啤酒電影,越看越嗨。其背后是結構的勝利。
同個編劇,《小人物》像是《極速追殺》2.0優(yōu)化版,后者孤膽英雄式的復仇情節(jié)略顯單薄,《小人物》則更加豐富有趣,因其有更深一層故事內涵支撐——擺脫社畜生活,找回迷失的自己(頂級特工)。在此基礎上,影片不僅閃爍著極大的故事弧光,而且創(chuàng)造了多處敘事奇觀。
影片中,主人公從中年社畜轉變?yōu)轫敿壧毓に宫F的人物弧光非常之大,這種設定也給予了影片成為爽片的所需敘事空間。
敘事奇觀其一,激勵事件最小化——貓咪手鏈被偷。男主為貓咪手鏈踏上復仇之路看似荒誕、不合理,實則結構上早已層層鋪墊。男主最大的敵人不是盜賊或黑幫,而是枯燥乏味、倍受輕視的社畜生活。小偷入室盜竊加重了男主本就不堪重負的生活,妻子的更加冷漠輕視、兒子的不解與不滿、外界警察和鄰居的嘲諷、小舅子的鄙視和提醒…盜竊事件就像壓倒男主生活的最后一份重量,而貓咪手鏈被偷則像最后一片雪花。為唯一在乎自己的女兒的手鏈,男主毅然決定踏上復仇之路,打破這種平庸的生活。
敘事奇觀其二,不自覺欲望支撐起自覺欲望的變更。從找到小偷夫婦到與黑幫對抗,這種看似巧合隨機、不嚴謹的敘事變更實則由內在精神需求與欲望支撐,當男主毅然踏上復仇之路便不會回頭。前者迫使男主擺脫不堪生活,后者幫助男主進一步找回自我。當男主欲奪回貓咪手鏈卻不了了之時,路上隨機匹配的混混給男主打開了另一個窗口,男主便決定在血肉搏斗與疼痛中找回熟悉的感覺。而后與黑幫的斗爭中,男主徹底找回曾經的自己。
敘事奇觀其三,因有更深一層的人物內在需求支撐,影片脫離了以懲惡揚善為主旋律的俗套,片尾的終極沖突也脫離了傳統先抑后揚的敘事結構。反派依舊心狠手辣,但作為死神般頂級特工的男主更勝一籌。男主對黑幫手拿把掐,只身一人直搗黃龍。哪怕遇到幾次危機也輕松化解,如之前處理日常事務一般。這樣的敘事安排是其為爽片的最關鍵因素。
影片在整體的結構上還有諸多嚴謹、巧妙之處。
影片前半部分,諸多小事件積累,看似生活瑣事,實則是男主由里到外的個人及社會關系,而這些小事件一一得到反轉,如家人的冷漠輕視到重新認知、小舅子的嘲諷到被男主痛扁、老兵的識破和嘲笑到致敬及情報員的不屑到落荒而逃…在諸多小事件鋪墊與揭曉中發(fā)展情節(jié)、展現人物弧光。這也是其成為爽片的原因之一。在影片后半部分,劇情一直上行且多為動作戲,但不乏補充以避免單調。最為有趣的便是老爹的次情節(jié),看似癡呆,實則強悍。上門的兩個殺手被噴子老爹輕松反殺,片尾更是直接加入槍戰(zhàn),還有黑人兄弟現身及救場以及小危機的出現又輕松化解,都使其節(jié)奏更加起伏。另外,人物信息的補充使影片更加完整,解決反派后對其傾訴過往,以這種的詼諧方式交待了主人公真實身份及其歸隱原因,不僅達到敘事閉環(huán)的效果,而且在緊張打斗中增添了幾分樂趣,既符合人物畫像也形成獨特的黑色幽默。
具體的情節(jié)上,也有許多精妙之處。
封面式開頭與結尾。審問情節(jié)一分為二,審問員對男主身份的提問引出影片,而后在片尾以間接方式得到答案,影片也由此結束。首尾呼應、結構清晰完整且精美。
片頭風格化剪輯。對男主社畜生活逐漸加速的重復快剪,讓觀眾產生枯燥乏味、不耐煩的觀影感受,從而更貼切地代入到男主社畜生活中。開篇大膽新穎。
男主風格化的描寫。貼合劇情文本的復古藍調音樂加上慢放鏡頭,讓男主形象優(yōu)雅有情調。封面式結構中的運用尤為明顯。開頭復古藍調加男主動作慢鏡,優(yōu)雅起范,點煙又喂貓,富有魅力且不失俏皮(貓有致敬之意),奠定了影片獨特的基調。片中幾處情節(jié)還加上了主觀旁白,比起《疾速追殺》男主沉默式復仇,這三者的結合附加讓影片更加有文藝氣息及靈性,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
片中諸多細節(jié)都起到作用。作為激勵事件的貓咪手鏈、作為線索的地鐵卡和小偷紋身、揭示男主身份的紋身以及貓咪、手槍、雞蛋、跑車、名畫、人物喜好、地雷等等。以反復出現的形式,或推動敘事發(fā)展;或表現人物形象等等。幽默又不失嚴謹。
若要談影片最為高光之處,便是男主與黑幫頭目首次碰面。男主只身前往黑幫晚會。頭目一曲唱罷走下臺階,一向兇狠的頭目客氣地詢問晚餐如何,男主頗為風趣地回答道是來看頭目歌舞表演的,頭目立馬被逗樂直夸可愛。本應劍拔弩張卻先打趣一番。影片獨特的黑色幽默風格在此處達到定點。最后,若要談影片的不足,便是打斗戲,或是已有大量驚險刺激影片的呈現積累,片中槍戰(zhàn)打斗戲難出新意。但瑕不掩瑜,影片整體頗佳。
不談類型談質量。在整體趨勢下行的情況下,哪怕作為一部動作商業(yè)片,能做到如此敘事嚴謹且有新意屬實可貴。除敘事嚴謹外,立意給予了敘事極大空間、深層次的人物需求支撐敘事變更,也使影片脫離傳統故事模式、層層鋪墊使其激勵事件最小化,等等。而這些似乎都離不開影片主旨。可見其在文本上下足功夫,尤為可鑒。
音樂是一大亮點,轉場都先從音效導入開始,盜賊的茶壺開水聲,BOSS尤里安進入舞廳前的動感BGM,開場的一首金曲道出主題,我想做個好人。
從周一到周一,相似的畫面配合強音效,表明曼賽爾(退伍老兵)正被中年危機壓的無法喘息,經濟拮據。兒子的看不起和叛逆,妻子的貌合神離(很久沒有X生活),連垃圾車都不給面子,只有可愛的女兒不諳世事,是老頭的心頭肉。
某天晚上被盜賊用如鐵般堅硬的披薩盒頂住車庫門,入戶搶走了大叔的手表和女兒的貓咪手鐲。小舅子知道后給了他一把槍,但我們老頭把槍放在冰箱里也真的腦洞很大。(決戰(zhàn)扣回伏筆)找回手鐲過程中看到盜賊的破敗生活,越發(fā)憋屈。天降正義遇到5個出氣沙袋,公交車肉搏讓我腎上腺素飆升,哈奇總算可以好好享受一番疼痛(大叔結實感受活著的真實)和胸中壓抑已久的怨氣,希望從失控生活中找到從前的快樂時光。倒霉的小混混遇到硬核大叔?;丶移拮优_詞:我在呢,一直都在撞聲流浪地球2中的韓朵朵。
小混混引出大反派,你是我弟弟。信用卡會暴露了所有信息,慎用,哈哈哈。在一連串互相打探后獲得信息為后續(xù)劇情鋪墊好了,這將是硬碰硬!
黑幫組隊來把大叔抓到后備箱后,大叔用滅火器把BMW干翻很合理,俄羅斯小黑鋪墊那么多,就死于沒系安全帶…
我有個計劃就是在你搞我之前,在你引吭高歌同時,我先去搞了你家,燒你票子(黃金和紙幣的可靠差別),拿走你的梵高真跡,等你來踏入我的陷阱?;丶液髢?yōu)雅的從全是彈孔的道奇v8中拿出完整的畫作。后面3人無雙(他爹和他黑人機長)也是爽中爽了,一槍爆3頭可行。埋下去的扣都解開了,從道奇V8,硬漢老爹,買房必備地下室到開頭的詢問你是誰-小人物!片尾還有彩蛋,期待第二部!
大概從2010年開始,一批中等制作規(guī)模的動作類型片進入到主流視野,并贏得商業(yè)上的不少喝彩。這些作品不再像九十年代施瓦辛格和湯姆·克魯斯的動作片那樣,構建一人拯救世界的夸張格局,而是將英雄主義轉移到個體情感之中,比如對家庭的挽救、私人恩怨、追求樸素正義觀和完成個人理想等,并且用寫實性的暴力場面吸引眼球。這種創(chuàng)作的新方向顯然受到了《諜影重重》和《颶風營救》的影響,我們能從中看到大量二者風格主題的影子。
三月份的《小人物》同樣如此:中小成本,固定個體視點,并因《絕命律師》的主演鮑勃·奧登科克而受到不少人關注。從人物形象上,主人公哈奇表面上是一個過著機械式生活的居家男人,實質上是隱退的體制內殺手,這與《颶風營救》的連姆·尼森和《疾速追殺》的基努·里維斯如出一轍。影片為了在人物上做戲劇性反轉,在開頭安排了一場入室盜竊,表現哈奇手軟沒向兩名笨賊反擊,導致兒子受傷的戲碼,故意給人留下他膽小懦弱的印象。隨著故事發(fā)展,哈奇的“本性”逐漸顯露,但這實際上也讓角色逐漸滑入類型窠臼之中,敘事上的驚喜越來越少,于是只能靠更多的視覺奇觀支撐趣味。
影片最開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建立了一個關于懦夫如何解放暴力沖動的期待。但在后來,我們發(fā)現哈奇并非真正的普通人,而是身懷絕技的退役殺手,于是這個形象最終扁平化了。鮑勃·奧登科克常年以喜劇演員的身份活躍,即便在《絕命毒師》和《絕命律師》中,也一直給人乖張、幽默、詭計多端的印象,令索爾·古德曼這一人物深入人心。如今卻扮演一個沐浴在鮮血中的暴力殺神,反差效果不言而喻。鮑勃的體格并不壯碩,沙啞單薄的聲線和總是扭結的面部表情,也很容易給人一種脆弱、焦慮且善使小聰明的感覺,再加上他一貫的表演風格,乍看上去很難與鐵血硬漢聯系起來。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似乎就像大多數連環(huán)殺人犯只是其貌不揚的普通人那樣,《小人物》中的哈奇也區(qū)別于往日動作片里的型男路線,暗含著顛覆刻板印象的意味,算是帶來了一點點新鮮感。
但這種與主流類型片區(qū)別開來的反差效果,很快便無法延續(xù)影片的情緒張力。奧登科克的演技不必質疑,形象上的反差也有一些新穎的意趣,受惠于此,影片開局半小時是有不少情緒力度的,反常態(tài)的角色和表演是此類題材中不多見的亮點。但從整體來看,影片為哈奇創(chuàng)造的效果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因為這種人物上的突破性被主題和動機限制,最終還是半途而廢了,沒能達到一個類似于《諜影重重》那樣,值得模仿借鑒的標準。在當今動作片發(fā)展已經飽和甚至過剩的時期,諸如退伍老兵、遭受戰(zhàn)爭PTSD、亦或是有著不堪過往的隱秘殺手類的角色,早已爛大街至審美疲勞。我們在太多影片中看到這樣的設定了,雖然合理,但非常陳舊。
這種敘事原型可以歸為當代世俗的鏡像神話。它通過核心的正義-邪惡二元對立性,構筑起一個關于中年男人在生活危機中自我救贖的劇情發(fā)展模式,并且這種救贖必須是良性的,必須在道德上顯得無可指摘,哪怕主人公實施了極端的暴力手段,也要有一種迫不得已以及受害者罪有應得的成分,以便取得觀眾最大限度的認同。然而,《小人物》的問題在于,開篇快速剪輯交代哈奇的枯燥生活之后,便缺少關于他在家庭和職場間人際關系困境的更深層描繪,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陰差陽錯而產生的外部矛盾上,即與俄羅斯黑幫的恩怨糾葛。
而這個影片中最大、最致命的外部危機,本質上又不跟入室盜竊有著事件序列上的因果關系。雖然在情感邏輯上,哈奇殺掉黑幫老大的兒子,是因為家里被盜,自己在關鍵時刻沒出手,導致兒子受傷,遭到家人、警察、鄰居和同事的蔑視而憤懣。但公交車上的暴力沖突,在事實上終究是一場意外,這不可避免的會阻斷敘事結構上的延宕,相當于電影進行了第二次開場。如果說哈奇沒有因貓咪手鐲去找到竊賊家,而是在郁悶中直接引發(fā)公交車戰(zhàn)斗,在情緒上也是成立的。兩名竊賊疑似底層移民身份的設計其實很好,但沒有得到展開,而且退場較為倉促,消解了開篇入室盜竊作為突發(fā)極端事件必然帶來的懸疑性。相當于竊賊作為一種強有力的戲劇元素,被弱化甚至浪費了,僅僅是起到了彰顯哈奇道德感的作用,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感覺。這也讓哈奇再次跟他們接觸的情節(jié),給人一種多余而累贅的感覺,因為它的接續(xù)是一次純粹意外的巧合。
大多數同類動作片,都是以拯救或復仇這樣的絕對動機來驅動人物行為與心理變化,比如被惡勢力奪走對主角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或者被剝奪了某種情感寄托。然而《小人物》的核心動機是“保護”,哈奇與黑幫本沒有任何深仇大恨,僅是公交車上的見義勇為,便導致了一場血腥的互殺。不過從中我們也能看出,本片如實地構建了一種雙重契約的關系,一方面是哈奇曾決意告別刀口舔血的生活,甘愿隱居成為一名普通人,因此必須要冒充手無縛雞之力者。另一方面是普遍的男人對家庭的責任,他需要以普通人的姿態(tài)來抵御外部入侵,甚至必要時還得克制并退縮。以及家里失竊造成的小損失可以一筆帶過,但女兒丟掉的貓咪手鐲必須要找回。在后面,俄羅斯黑幫派出特種部隊規(guī)模的殺手團進行清洗,是對哈奇家一次真正的入侵,于是誓死捍衛(wèi)家庭安全,并反過來血洗黑幫大本營,在這種契約關系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同樣以“保護”作為驅動的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小人物》與它在契約關系的建立、外部危機的考驗和情感移置的設計上幾乎是雷同的。二者都是因一次見義勇為而與某個強大的惡勢力產生關系,然后逐漸被挖掘出不為人知的身份背景,最終主人公為了家庭的安全,單槍匹馬端掉整個黑社會團體。然而,《暴力史》的綿密之處,在于它通過影片開場,展示了一個與主線毫無關系,同時又能充分奠定作品基調,并引發(fā)后續(xù)一系列失控事件的“楔子”,這種設計比一上來就從家中被盜進入正題要高明許多,它揭示出外部世界隨機無常的危險,并預示著主人公命運脫軌或者說身份暴露的必然性,有一種宿命感在里面,因此甚至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文學性。另外,柯南伯格的“冷暴力”影像風格賦予了作品縝密綿延的意義矩陣,不同功能序列中意義單元的疊加,已經突破了格雷馬斯敘事單元以及普羅普功能序列的單一性線索梳理。而以同樣的意義矩陣構建出的《小人物》,相比前者在觀感上終究差了一口氣。
這口氣差在了過于程式化地描寫了哈奇的家庭關系和人際困境,以及影片的反派設置、敘事節(jié)奏、剪輯和場面調度。如果說哈奇的形象由于演員的外形和既有印象,較其他同類作品形成某種另類的新鮮感,那么反派就是徹頭徹尾的臉譜化塑造,刻板老套,味同嚼蠟,充斥著美國人對這類群體的膚淺理解。過馬路不看車,動不動就在店里把小股東殺了,刻意違反一切秩序,其實從效果上并不能給人心狠手辣橫行霸道之感,反而顯現出弱智一般的反社會人格。另一方面,本片缺少更多個性化的影像符號,剪輯也有些生硬單調,大量轉場靠插播歌曲來實現,升格鏡頭也有濫用的嫌疑。也許劇組對視聽上的理解還是保守,以至于動作場面的調度甚至不如《疾速追殺》——雖然本片與之共用了一個編劇。剪輯決定了敘事節(jié)奏,敘事節(jié)奏決定了情緒張力,而動作戲又是此類作品的重要噱頭,如果缺少和調度和風格上的變化,勢必影響人物弧光和影片整體調性的建立。
當然,鮑勃·奧登科克畢竟不是動作演員,我們無法苛求他能帶來真正精彩的打斗。但是作為一部動作片,一場打斗戲之后就完全靠光線、錯位和血漿特效去制造奇觀,以至于自始至終沒能建立起主角作為殺神應有的壓迫感,已經是創(chuàng)作思路上的問題了。而從文本上,《小人物》也沒能真正做到脫離男性主角動作片的圭臬,也沒有體現出想要與之做出區(qū)隔的野心,哪怕開篇的一些反常規(guī)設計有這么一點創(chuàng)新的苗頭。它本質上試圖解決的還是(男性)觀眾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那些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于是提供一種虛擬性的滿足或者說是意淫。而這樣的意淫,又必須不能有法律和道德上的污點,因此,哈奇對自己本性的回歸不是背叛家庭去出軌,或者違反社會的公序良俗原則,而是所有的暴力手段都有極為正當的理由。在這一點上,電影顯得非常嚴格謹慎,純潔到了小清新的地步,使得這場暴力狂歡看上去是如此的天真無害,就像是一場單純的追憶青春期的同學聚會。
因此,《小人物》與觀眾心理形成了三種恰到好處、無可指摘的呼應。一個是哈奇的英雄主義與觀眾視界中的英雄主義相對應,另一個是影片的戲劇化效果與觀眾期待的審美情感宣泄相對應,以及界限分明的二元價值觀與觀眾的道德訴求相對應。但它同時又是一部講述男性中年危機的電影,通過極端夸張化的暴力手法,比喻了中年男性困囿于家庭日常,隱藏了自己內心對刺激感的追求,變得對周遭失去熱情的生活真相。在哈奇于公交車上首次解放天性之后,回到家的重要對話就是向妻子傾訴家庭生活,尤其是兩性生活的不和諧。貓咪手鐲作為某種意象符號,揭示出這類男性對子女的呵護態(tài)度,但隨著電影的發(fā)展,又將這種符號表述成重溫暴力快感的借口。哈奇對兒子充滿阻礙的情感溝通,也都通過眼神揭示出來了,尤其影片還通過兒子受傷,導致徹底看不起自己父親這一點進行了強調。
而電影不光是點出了中年男人在家庭關系中的尷尬,同時還涉及到外部世界方方面面的焦慮與困境。偷鄰居家的車,是哈奇所代表的普通階層,對地位財富比自己高的同類男人的嫉妒與報復。執(zhí)意買下公司,也是哈奇對想要逃避枯燥生活的向往和行動,即在家庭之外建立一個桃花源。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設計,就是哈奇總愿意向那些被他打得半死的敵人講述往事或人生感悟,但幾次都是話到一半,對方便氣絕了,這顯然也是在說中年男人似乎已很難找到傾訴對象??傊?,這類電影是中年危機題材的變種,希望以夸張的故事號召男性要“找回內心中真正的自己”。
不過細想一下,電影為了豐滿中年危機這一主題,其實還通過哈奇的父親和前同事,輔助了兩條老年危機和大齡剩男的主旨線索。于是從廣義上來說,這就是一部內在精神覆蓋了從中年到老年的純粹男性電影。這些人有著共同的困擾和遺憾,最終的解決之道,就是一起來一場簡單粗暴的,對家庭和社會完全無害的暴力放縱。
影片最后,哈奇買下的公司,即他逃避日常生活的桃花源,便順理成章成為了三個男孩狂歡的地方?!缎∪宋铩穾缀跤狭四腥说娜繒诚?,并且想要通過充足正當的理由,告訴他們的伴侶、子女和親朋好友這種良性宣泄對改善家庭生活的好處。通過哈奇對家庭危機的解決——實質上是重新滿足自己曾經的欲望——他的妻子和子女也對其徹底改觀,從輕視和不理解到崇拜接納,家庭重新回歸和諧。
這種必須要忽略家人對哈奇隱瞞真實身份的質疑和追究的情感移置,是本片故事結構形態(tài)的重要定位,否則電影為男性申訴的意圖就垮塌了。因此,它的目標群體不僅是那些熱衷于視覺奇觀和暴力快感的動作片觀眾,同時還有這些觀眾身邊的人?!缎∪宋铩酚寐燥@諷刺的標題,讓廣大男性臆想了一下自己該有的“放縱時刻”,這也是最后倉庫大戰(zhàn)三個男人臺詞的所指。它本質上呼吁的是男人應該用積極向上的方式,完成一次男孩個性的釋放,他想闡釋對于成家立業(yè)的男人來說,偶爾脫離家庭,重新做一些大男孩感興趣的事情是必要的。而且如前所述,影片為了彰顯這種釋放的合法性,創(chuàng)作者設定了許多道德條件,這些早已構成好萊塢男性動作片的主旋律手法,根本上也是一種基于基督教普世價值觀的、向善的“正能量暴力電影”。
大佬們有不同意見保留,就當沒看見這篇影評,就當我放了個屁
(這篇文章全是劇透,不想被劇透的慎看)
———————————————分割線————————————
首先這根本不是小人物,這個小人物是帶引號的。其次這部劇拍出來就是為了黑俄羅斯而拍的劇。這放在俄羅斯播的話,那個場面我想象不出來……
跑題了。
這部劇無限拔高了美國人:一個美國人群中的“小人物”干掉十幾號拿槍的“俄羅斯黑幫”?這其中想表達的意思不言而喻了吧。這都不是暗示,都是明喻了。
一個“美國小人物”老老實實卻被人欺負。你可以拿走我的錢,但是不能拿走(我女兒的貓咪手鐲)——暗示我的尊嚴;然后奮起反抗一個人在公交車上干倒十幾個人,再被黑幫尋仇,顯得多么無辜。
最后發(fā)現人家根本沒有拿走貓咪手鐲,就把黑幫和自己的家都燒了。(讓我想到一個詞“毀尸滅跡”)還顯得因為你們這些闖入者導致我的家沒了。借這個理由買了個有地下室的。
最過分的是主人公結的梁子,兩個俄黑幫去找手無寸鐵甚至在輪椅上的老爺子(當然老爺子也并不是真瘸了,只是覺得坐著舒服。但殺這兩個黑幫的時候看不出來真瘸假瘸),可結果呢:兩個持槍大漢破門而入,在幾個呼吸之間就被動了動手指的老爺子反殺了(是真的動了動手指)。從頭到尾都沒有流露出一點一個老年人該有的緊張吃驚和害怕。
主人公去找俄羅斯黑幫報仇,隔著監(jiān)控器把一個黑幫殺了:你們俄羅斯黑幫就知道躲在監(jiān)控器后面(這又是一個明喻),一點也不男人,你看看我:單槍匹馬,一人一槍,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行得正坐得端直接進去把你們全殺了,你們在我面前不堪一擊。直接走到俄羅斯黑幫老大的辦公室里。
循循善誘,給了你們俄羅斯黑幫一次機會——讓你們隱退江湖,可給你們機會你們班不中用啊,剛出門就殺我,小人之舉。不過你們來吧,來再多也打不過我。
三人在單位殺黑幫時,切到老爺子的畫面時立馬給了老爺子一個輕松的BGM:暗示一個美國老頭殺你們都輕輕松松,只是懶得動而已(之前老爺子殺闖入家里的兩個黑幫別說站起來了,手指都只是動了兩下,完全沒有多余的動作,為什么?因為自信?。?/p>
把黑幫殺完以后警察來了(剛殺完就有警車響了),警察甚至都沒露面,響了兩聲警笛就走了——工廠員工(美國老百姓)保護自己工作的工廠(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國土家園)根本不用勞煩警察出場,那不是殺雞用宅牛刀么?(保護自己的國家每個美利堅人民人人有責)
到最后也就是開頭警察問話的那一段,問完就無罪釋放了,也就是殺你們俄羅斯人不犯法。
這個人極度危險,有多重身份?。?/p>
就我說知,這家伙以前是律師,幫一個姓白的大毒梟打理一切法律事務,壟斷美國整個冰毒市場,甚至要發(fā)展到全世界!!但是這個家伙偷偷跟一個前警察麥克學本事??!毒窩被端了后尋找新身份,打過雜賣過藝,被抓后國家看中了他跟麥克學的本事,就此哈奇當上特工??!
退役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Don't call 911, better call Saul
太爽了,社畜看完放假回辦公室都想揍老板兩拳
頭一回見識這樣的暴力。作為動作爽片的男主,第一場打戲,幾乎能中的招,他全都中了。一部罕見的做出了真實感和殘酷感的動作片。但就是靠著一股硬氣決戰(zhàn)到最后,如此,才有了更直抵人心的力量。講到最后,說的是孤獨啊,老人獨自看西部片;男主跟重傷垂危的對手叨逼叨,他還沒講完,對手就掛了。割開喉管插入吸管,這操作好絕。
沙俄黑幫在米國悲催史系列,一會兒被丹澤爾·華盛頓暴打,一會兒被基努·里維斯海扁,現在換鮑勃·奧登科克,繼續(xù)無限狂毆,干凈利落,干就完了。PS:以為黑人小弟會有絕世神功,能大戰(zhàn)幾回合,沒想到早早領便當了,確定不是二次褥嘿?
太爽了,酣暢淋漓,真男人可以每天倒垃圾,但從不陽痿
“疾速”團隊穩(wěn)坐全球動作片頭把交椅!以“John Wick”的劇作模式為基準,根據不同的主角設定發(fā)展出不同的變奏,甚至連創(chuàng)造動作的一連串空間都根據角色性格心理與社會身份而有了相應的設計調度,這次是對柯南伯格《暴力史》的戲謔。將基努式的“殺神”形象毀滅歸于凡塵,而后重建,架空世界亦有了現實意義,并更加具備宣泄欲和破壞力。片頭巴士與片尾工廠兩段動作戲演出做得最為精彩,不僅是約翰·卡朋特的B級趣味,而是這其中再次闡明了動作片作為一個古老類型的真理,除卻擺弄皮肉,還有心理的旋律化啊,那是爆炸成為煙火,槍聲成為鼓點,拳腳成為舞蹈,用最狠的殺戮,做出最美妙的童話?!癝aul”體能表現驚人,非常好奇雷奇與史塔赫斯基們是怎樣開掘一個演員的動作潛能的,這是比格林格拉斯式剪輯與動作演員的基本功更加實在的方法論。
簡單理解就是倆狂躁癥的對決,你們需要的是命硬的心理醫(yī)生。無腦爽就無腦爽,現在無聊的文戲太多,爽度又不夠,遜色《疾速追殺》太多。 紋身店理發(fā)店其實是情報網這個設定都是前輩玩剩下的。1.巴士被騷擾的女性完全沒看出慌張來。2.反派在酒吧隨便殺個人就把股東殺了,可以但沒必要。唯一一場凸顯他身手和性格的戲如此草率,后面他就是個被吊打的可憐炮灰。3.壞人又是俄羅斯人來扮。俄羅斯人無語。4.壞人:家人也是我的底線!遂卒。5.打打殺殺把家拆了已經不能忍,主角還把自己收藏的黑膠碟和反派的藝術品燒了。本片最可惡的是主角吧!盡管主角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即“毀掉一切才能重建”。6.本片最好看的片段是你爺爺還是你爺爺。7.最后的戲份突然變成小(老)鬼當家了。8.晉江網文:老公一病情發(fā)作就要殺一個幫派
續(xù)集我已經想好了,就是「Hutch大戰(zhàn)John Wick」,起因是John Wick家的狗咬了Hutch的貓,于是兩人大戰(zhàn)三百回合難解難分,最后意外發(fā)現是反派boss從中挑撥,兩人和解,聯手做掉了boss連帶著兩百多個嘍啰,片尾再把伸冤人丹澤爾華盛頓或者連姆尼森作為彩蛋加入,boom,殺神宇宙成型。
在標準的“扮豬吃象的功夫高超男主”套路劇情下,影片還是努力地展現出了一些不錯的閃光點,第一場打戲拳拳到肉甚是爽快,后面用槍了反而就沒那么酣暢淋漓。影片最贊的鏡頭就是那個旋轉扔搶,一個很古老的攝影機trick了。
社會不良情緒宣泄出口,Saul律師能擺平一切,原來是因為這么能打……
動作設計非常好,非常好。第一場公交戲份至末尾,吸管插入氣管甚至十分“浪漫”。最后的合家歡打破了電影的連續(xù)性,實屬狗尾續(xù)貂。
John Wick時代的《暴力史》,Bob Odenkirk兩年的身體特訓果然沒白練,第三幕“小鬼當家”拍得稍欠章法,如果能把技法和世界觀再好好打磨一番,續(xù)集可期
Don't call 911,better call Saul!
到底有誰能聽完他講的故事
極爽,極反套路,極具幽默感,極度舒適。
《John Wick》團隊真是找到了拍動作片精髓。動作場面一如既往的干脆暴爽,但兩部影片的主題各有千秋?!禞ohn Wick》嚴肅陰郁,《Nobody》詼諧幽默?!禞ohn Wick》是被逼出山,《Nobody》對暴力則是有種沉迷一樣的執(zhí)念?!癐'm out, no need to pay”簡直要笑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俄羅斯黑幫太倒霉了,不知道啥原因被丹澤爾華盛頓屠了一遍,因為弄死了John wick的狗又被屠了一遍,然后又不明不白被saul goodman屠了一遍,連養(yǎng)老錢都被燒了。下次組一個殺手宇宙吧。
7分,純·直男無腦爽片,90分鐘,短小精悍,干就完了!劇情太扯了,還不如疾速系列有說服力呢,不過這種片基本就放棄劇情方面的糾結吧,男主其實就是想找個理由打打殺殺嘛。與疾速系列一樣,肉搏動作戲也突出一種痛感,打得很吃力,卻也更有沖擊力。老爺子和黑兄弟算彩蛋了,所以是盲流一家人啊。影片埋的線索過多,這是妥妥要拍第二部了。以及,咖啡杯還致敬了律師,感動。
橫店日本人=好萊塢俄國人
@MY CINEMA YOHO MALL 我還以為我穿越到了上世紀,怎么2021年還有套路成這個樣子的電影……連配樂、快慢鏡頭的切換都是上世紀的風格……此外,為打而打的劇情真的完全不在我的審美點上/價值觀也是扭曲的,建議和隔壁唐老大組一team吧你們這么重視自己的“family”,D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