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主人公島村(高橋一生)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shù)匾幻嚰笋x子(奈緒),和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森田望智)三人間復雜微妙的情感。
我并不是很敢為這部影片打下分數(shù),因為我沒讀過《雪國》,也不了解川端康成。 猶記得我在初中讀書館借閱的第一本書就是《雪國》,但我很快就發(fā)現(xiàn)我根本讀不下去,甚至讓我初中時代對圖書館都產(chǎn)生了抗拒。 我很感謝這部電影,首先讓我看完了這個故事。我在看完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其文藝性。島村認為一切都是徒勞,卻看到了駒子和葉子那樣鮮明熱烈的愛。 但很多時候會覺得島村的鏡頭是割裂的,因為其實駒子才是故事的中心,駒子的故事才是徒勞生命的綻放。北國的大雪是一片慘白的虛妄,其中綻放的生命正是駒子那些強烈的愛。 但在最后一刻一又變成徒勞,葉子的死象征著駒子過去生活的結束,島村仍舊沉浸在虛幻之中。只能說這很日式文學。 原文最后“待島村站穩(wěn)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边@句話我是很早就知道的,但沒想到最后雖然有抬頭的鏡頭,卻壓根沒體現(xiàn)銀河傾瀉這美到極致的虛幻一幕,感覺萬分遺憾了。
川端康成是講鏡像學的
為了表現(xiàn)《雪國》的主題:一切都是徒勞。
除了設置駒子為了愛情出賣肉體的徒勞、為了財富拋棄愛情的徒勞,還設置了兩個鏡像人物來多角度強化:
駒子的內(nèi)化鏡像,葉子。葉子沒有出賣自我,始終堅守愛情堅守貞潔,然后被火燒死,她哀求島村,救救她吧救救駒子。她以為另一條道兒上的人能活下去;
駒子的外化鏡像,島村。作為情人,作為作家,他觀照駒子命運的起承轉(zhuǎn)合,玩味書寫,卻不想介入,及時抽身。你折騰的真好看真美感啊可還是死路一條。
川端本人也是死路一條。
PC男遇上瘋女人,川端大概是帶著救世主心情去P?
男主企圖在PC中用上帝視角來觀察他人,找回自己,這就是駒子和她的生活對男主的價值,盡管他懂女人,但他只從她們身上索取價值,而非尊重和愛。他也已經(jīng)參與并影響了駒子的生活,他以為他可以真的找回自己,純當這是一場旅行,而不對駒子產(chǎn)生任何的同情和懷念。大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駒子為愛賣身的出發(fā)點也因為行男的移情別戀以及她愛上男主而變得無所適從,因此她才會說想殺了男主。她的生活已經(jīng)沒有了信仰,而她還在繼續(xù)著荊棘的路;沒有駒子,賣身的人是否會變成葉子,某種程度上說駒子間接保護了自己的情敵。老娘賣身替你掙錢看病結果你帶著小三回來了,當場我就給你倆推下火車軌道讓你們碎尸萬段,現(xiàn)代女性駒子去了東京就不會再回鬼地方。但那個年代又很壓抑,駒子吧,愛恨交織展現(xiàn)的駒子就是神經(jīng)質(zhì)。駒子說葉子快瘋了,我反而覺得,駒子沒瘋才叫心理素質(zhì)好,葉子才是被保護得最好的那個。
劇情雖然狗血,但高橋一生飾演的作家渣男后勁太大了,渣得坦蕩蕩但又讓人恨不起來。結尾用看電影的手法,來呈現(xiàn)看駒子日記的時候,高橋只是表情凝重若有所思就非常符合人物性格本質(zhì),沒人性得徹底。不能否認導演很會拍,鏡頭美就是美,尤其駒子成為藝妓之后和男主的見面,她牽起男主手指的一幕,是對情色的完美注腳。
女主真的非常像蒼井優(yōu)。高橋又跟蒼井優(yōu)拍過間諜之妻和愛情人偶。奇怪緣分。
在網(wǎng)上看到有電影之后感到非常激動,因為我很喜歡小說《雪國》,就是沖著原著來看的。一定是會和小說原著進行對比,有段時間沒有重讀了,有些地方也記不清了,害。
(回看我寫的影評,真的超級主觀啊……)
小說《雪國》給我最深的影響便是優(yōu)美的文字和美麗的景色,電影確實做到了。剛開始看的時候,真的把我?guī)Щ亓俗x這本書的情境,電影里面的一些場景真的是和我幻想出來的畫面重合了,實在是驚喜!
再說演員,小說中的島村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肥胖的中年大叔,我一直對他抱有這樣的偏見。而電影中的男演員完全不是這樣的,也是他的演技加成,讓我沒有非常出戲。飾演駒子的女演員,我覺得與駒子的相似度達85%,剩下的或許是演技欠缺,或是對人物的理解差點,還是外形問題,我不知道了,等我重回原著看看吧。
我還要說一說電影對于葉子的塑造,我刷到的一個短評的說法,那就是過于單薄、很少。我在看小說的時候,固執(zhí)覺得就應該重點看駒子和葉子,但其實兩人是在小說中最理清的。
回到標題,整個電影通過人物的自白一直在強調(diào)“徒勞”,但其實這本書它不僅僅只是在表達徒勞,但確實“徒勞”是電影傳達給我最深的感覺,但看原著我不僅僅只是感受到虛無,還有很多很多(就不說了,記不清了)。
在結局我真的很想吐槽為什么又是開頭那個走隧道啊,其實以島村自白或是一個景物鏡頭也是不錯的。我還是不要指指點點了,但看到電影某些段時,我真的很想問創(chuàng)作團隊,你們真的有好好讀《雪國》嗎?(嘆氣,我不該指指點點)
最后,還是感謝電影《雪國》把我又帶回那個白雪皚皚的世界。(我也不知道電影服化道對那個時代還原得好不好)
時值川端老爺子逝世五十周年之際,NHK推出老爺子代表作的經(jīng)典翻拍,忘了是看到新經(jīng)典還是浙江文藝的推介,我便對此影片有所關注。
影片前一個小時幾乎就是按照原作,或者說,按照原作讀者或島村的視角來平鋪直敘,沒有太大的亮點。要說算是亮點的鏡頭,我覺得,駒子在島村面前撥三味線奏《勸進帳》可以算是。
我對原作中島村的印象是一個中年發(fā)福的東京中產(chǎn)階級西洋舞蹈評論家,與影片中高橋一生的形象有所出入,雖然他可能為了拍攝特定去增肥了,但還是顯得過于年輕俊美。奈緒還是較為貼合原作中駒子的形象的:年輕純凈帶有美的徒勞,眼睛水靈,喝醉時又帶有神經(jīng)質(zhì)的動作......刻板印象罷了,總之,駒子是可愛的,卻不是依附于何人何物的諂媚。
要說疑問的點,我一直以為 “穿越縣界長長的隧道” 這里,寫的應該是火車穿過隧道的場景,因為和原作中開頭寫的島村乘坐火車前往雪國的片段是相銜接的,但是影片開頭居然是島村踽踽獨行穿過隧道,黑色寬大的外套和頎長的身軀,四周寂靜而空靈得僅剩下風聲,很難不讓人懷疑他是去僻遠的山寺里苦修的。
雪景很美,人物之間的對白也襯,沒有嘈雜的背景音,句句如針氈般清晰可聞,不久便帶來后知后覺的鈍痛。
要說被什么吸引,初次是因純粹的雪景,純粹的美;再次則因哀嘆和憐惜,因駒子可憐又可愛的身世遭遇;三次則因洞穿,美的徒勞究竟是不是一種悲哀?還是說哀而不傷的美才是主旨?
雪國中的美與死亡總是分不開,一如戴煥和周婉京老師所說的:“看櫻吹雪,看它飄下來的時候,你其實看的是櫻花的死亡,但我們要祭奠這種死亡?!?
我一直以為,至少在看影片之前,都是覺得駒子對行男的感情真如她本人所言的沒有那種意思,我甚至沒有想過,這可能是她面對島村,面對這樣一個仰慕對象時掩飾的說辭。
雪國這樣一個世外桃源的小村莊對島村而言是一個夢,讓他逃離現(xiàn)世,得以喘息。同樣,有趣似乎又富有藝術見解的善解人意的島村對駒子而言,也是一個夢,一個出走和逃避的寄托。無論對哪方而言,這樣的關系都只能算是徒勞。
可嘴里說著“真是徒勞”的島村,還是不可避免地摻和進了駒子的世界里。駒子的過去和復雜的心情也隨著島村前后三次踏訪雪國而逐漸明晰。
原作里也提到駒子對葉子復雜的感情,“一想到那孩子,我總覺得她會成為我后半生的沉重負擔呢?!?作為行男護工的葉子,陪護行男走過生命的最后旅程,也就是目睹了行男的死亡。我在想,駒子是不是懷著一種對葉子嫉妒和感激,甚至向往的心情呢?
如果僅僅拘泥于原作表面的文本,我不會發(fā)現(xiàn)一個這樣豐富鮮活的駒子,在遭遇著巨大的壓抑生活的表面,在稀碎平常的日記里,一遍一遍地,綻放著哀而不傷的帶有暖色的美。
最后三十分鐘,是不可錯過的感動。
看完原著之后就很想看電影,因為實在是有一些地方?jīng)]看懂,需要影視畫面的解答。
電影相比起原著擴充了不少東西,比如說駒子的日記。我看原著的時候隱約察覺了駒子是愛著行男的,但未曾想過會有如此之愛,乃至電影中表現(xiàn)出來的前因后果些微驚到我了。這大約是我不曾發(fā)現(xiàn)的部分加上編劇和導演的解讀吧。
拍得非常美,其實就是很平常的雪景,北方不鮮見。但配上和服,配上茶水,煙氣和三味線,雪國就活起來了,駒子也就活過來了。奈緒可真好看,駒子倔強鮮活又絕望的感覺透過文字立起來了。一生君作為旁觀者,依靠大量的旁白敘述了雪國和島村的內(nèi)心世界,聲音非常好,很合適雪國的氛圍。大量的旁白來描述當然不是電影的好選擇,但原著那種細微的心里描寫純靠鏡頭和演員確實太難表現(xiàn)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葉子我以為是更清冷美人的類型,選角上確實覺得不太合適。
原作的徒勞感莫名的吸引人,以至于兩個人之間那種復雜微妙的情感都淹沒在了絕望的徒勞下面,電影不能說完美展現(xiàn),不過能感受到盡力了。
拍出了原著的蒙太奇感和混沌感。看到葉子和駒子同時出現(xiàn)在溫泉旅店時,突然跟島村共情,產(chǎn)生了類似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里的那種眩暈感。嘿,love shuffle,低溫環(huán)境下的魔幻。但是沒有喜樂,只有心酸。像是片中總在重復的“徒勞”。是徒勞啊,駒子總是活在別處,葉子苦于錯付,島村始終在迷茫。高橋一生的確還挺色氣的。奈緒的演出好厲害!
中規(guī)中矩 倒是想起當時讀原著的回憶了 某棚景一鍵魂穿岸邊露伴( 想知道那誰是不是為金10男O打雌激素???bushi x
用手指觸感記住的女人,和另一位眼里閃爍著燈火的女人,川端康成懂她們,懂這份命運里的「徒勞」,在意識到徒勞和無法擺脫徒勞,自愿深陷徒勞的困境中,處處彌漫著哀傷與虛無。白雪,銀河,火光,女人的臉,寂滅景象
愛情就是這么做作??嘈慕?jīng)營,敵不過東京來的一個嫖客。
只能說演員選的不太適合 ,或者說主演們的氣場和功底還達不到足以詮釋霓虹舊時代經(jīng)典作品的能力 ,田中裕子和吉永小百合不得不贊美,絕對時代尤物。整片都平平淡淡毫無亮色 。
最后二十分鐘…是真沒想到川端康成的故事都被能改造成推理檔,高橋一生披著斗篷離去的背影,怎么看都更像金田一耕助而非島村orz…敘事全靠旁白叨叨,既無對雪國風土的細膩摹畫,亦無對三人關系真正入心的演繹??粗斑€納悶怎么億萬同人會做這一部,原來是編劇把人物關系讀出了這么一層莫須有的曖昧來??墒谴ǘ怂^生存的徒勞或美的徒勞,都不是這么個徒勞法。與原作偏差極大,沒讀原作的觀眾請繞行此版。
葉子太弱化了
大師就是大師,把簡單的三人關系寫的這樣百轉(zhuǎn)千回。這部小說和電影,都與芥川龍之介的《南京的基督》有頗高相似度,先以男性視角講述,再用女性視角收尾。這種在特定封閉時空發(fā)生的感情,說難聽點兒,就像養(yǎng)了一條狗,男人只是把女人當一個特別的、調(diào)劑的、娛樂性的寄托,而對女人來說那卻是全部。雪國的島村和南京的岡川,他們都隨時可以抽身離去,他們也知道自己終將離去,或許有牽掛有愧疚有痛苦,但都徒增唏噓,終成筆下風流。有當代的話倒是一言以蔽之: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益生菌和奈緒都是好演員,可不曉得為什么,在這樣的故事里完全撐不?。挥绕淠尉w,跟和服姿天生八字不合。盡管這是個嚴格依照小說順序做的劇本,卻反而看得人愈發(fā)吃力,還不如做得跟肥皂劇一樣,說不定更好看呢。
奈緒慘就慘在太像蒼井優(yōu),然而又是低配版的,是第一次看就覺得眼熟,但看多少遍也記不住的臉。不上不下才最要命啊。
橋老則老矣,演這種有錢又有點喪的文青還是手到擒來啊。即別人的故事是別人的故事我只是個開麥拉(。還真是。駒子日記那段跟看電影似的,但就算打破第四面墻火場里她還是朝葉子的方向跑過去,最近的距離是擦過肩膀。ps奈緒真是楚楚動人啊,眼睛總是濕漉漉的。
將原作中的虛無變夯實了,不容易懂的故事也變得通俗。駒子后半太耀眼,就像一團火,周圍一切都暗淡了,為愛奮不顧身看著一點也不徒勞。雪景雖美,卻還是不若川端康成的文字美。
2022.4.16
高橋一生和奈緒的選角都不太適合這類文學體裁,即便人物情緒濃烈也無法有代入感,散發(fā)出一股照章行事而非創(chuàng)作的感覺。前者沒有文人氣質(zhì),后者的臺詞有點棒讀,演這類題材整體上功底都不太夠。森田望智倒是相對較能融入這類題材的氣質(zhì)氛圍。過量的旁白來推動劇情是一枚險棋,除非演員旁白功力特好加上編劇特別會寫,才會有加乘效果。雪景很美。
奈緒沒有撐起來真是太遺憾了,其他都過得去,敘事手法我也可以,但凡奈緒再入味一點我都不會覺得這么隔靴搔癢,偏偏我還是因為奈緒看的,倒是對以前的版本有了興趣。沒看過原作,但是原作的強大完全感受到了。
(奈緒:從芥川龍之介到川端康成)似乎是以新的視角重新切入川端的原作,雪國依然是清冷的雪國、雪國的女子也依然是雪國寂寥的女子,島村只是觀眾的眼睛,從東京來到越后旁觀那位名為“駒子”的藝伎的一生,行男是她愛過但終究注定失去的人,葉子是她想愛卻無法直言的人,而葉子對駒子的好感是毫無掩飾的,她對行男的好只是因為駒子曾經(jīng)喜歡過他。駒子自述日記的口吻過于哀傷與無可奈何。白茫茫的雪地,活過似乎沒有痕跡;紅彤彤的火光,把愛恨都付之一炬。盡管徒勞,也要捕風;雖為幻覺,也要捉影。
高橋一生的服裝讓我覺得他是一個殺手,穿過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我們的主人公要開始暗殺任務了……
是什么樣的倔強 讓我們不說一句真心話第一次覺得益生菌如此不適合這個角色,完全神游的感覺,奈緒倒是意外地耀眼,尤其后面日記部分。
才發(fā)現(xiàn)奈緒長得像去森化的蒼井優(yōu)
好無聊以至于讓我讀川端康成的心有些許退卻。高橋一生在這個劇情中顯得很礙眼是怎么回事?Nao盤發(fā)氣質(zhì)佳恍惚間像年輕時的優(yōu)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