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兒(元彪 飾)是老道士(午馬 飾)在河邊一個木盆里發(fā)現(xiàn)的孤兒,起名拾兒將其撫養(yǎng)成人。拾兒自小跟著老道士捉鬼降妖,與俗世沾染不多,只得崔書生(吳啟華 飾)這一個朋友。鬼王(李美鳳 飾)向來作惡多端,常將無辜少女劫走,帶入陰間。莫愁就是鬼王帶走的一個年輕女孩,在出嫁路上被劫走,做了孤魂野鬼,受制于鬼王。崔書生偶遇可附于畫中的莫愁,對其曼妙可愛的身姿戀戀不忘,鬼王卻始終不肯放過莫愁。 崔書生決心解救莫愁,反被鬼王所抓,拾兒一心想救出朋友,老道士卻不通人情不愿幫忙。拾兒是否能夠救出崔書生?好心收養(yǎng)孤兒的道士真是如此絕情?
劇情跟《倩女幽魂》第一部有很大的重合,所以看完也沒什么新奇感,但也有幾個挺有意思的點。 第一,拾兒是被人放在木盆里順流而下遇到燕赤霞,之后被燕赤霞撫養(yǎng)長大。這里我分分鐘跳戲到《西游記》唐僧的身世。 說起來這個,我一直以為燕赤霞是長生的,但前面看《倩女幽魂Ⅲ》知秋說他很崇拜百年前的燕赤霞,但是也有提到他已去世。所以這里又看到燕赤霞,頓覺人物混亂。 想起來“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朋友的視頻里扮演什么角色”這句話,就像影視劇中的人物永遠不知道編劇如何安排他們。 第二,愛情這個永恒不變的主題的討論。書生和拾兒覺得燕赤霞不懂愛,一直強烈批評他的觀念和行為。燕赤霞呢,不像不懂愛,他更像是一個看破紅塵的通透人,在世間是有一種使命感的,斬妖除魔、保護普通老百姓,最多就是喜歡喝酒這個例外。 這里引發(fā)我思考的是標準這個話題,按理說生活沒有標準,人生軌跡沒有復制,不可能得到一模一樣的結果。
但人們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約束,金錢、房子、地位、愛人、孩子……似乎一個人到了某個年紀而沒有過上擁有以上列舉的生活就不合常理,在沒有任何法律規(guī)定每個人應該怎么過活的情況下,遭受四面八方的質疑。
這里想到《相約星期二》中莫里的話“你應該建立一個自己的小文化,我并不是讓你去忽視這個社會的每一條準則。比方說,我不會光著身子去外面轉悠;我也不會去闖紅燈。在這類小事情上我能遵紀守法。但在大問題上——如何思想,如何評判——你必須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社會——來替你作出決定?!?/p>
第三,喝酒這件事。有時候感覺燕赤霞和濟公有點像,此刻濟公的經典話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腦海中閃過。
其實看了太多王祖賢演的類似于倩女幽魂類似劇情的電影,大體上就感覺沒什么太大的吸引力了,每次只能感慨——王祖賢可真真好看??!來個劇情梳理以便區(qū)分吧:
首先一開頭,一個將士把一個小孩放在木盆里隨水漂去。而我們在河里哼著小曲兒搓著澡的道士午馬師傅正好碰見了這個小孩,他本不想多管閑事,但孩子哭聲實在磨人,他只好帶著他,并取名為拾。就這樣他一邊游歷,一邊帶娃。(所以說拾兒的身世應該可能是某個高官或貴府的遺子吧,但是這個全片沒有涉及)
畫面一轉,莫愁小姐出嫁,遇上鬼搶親。她不依,故而跳崖自盡。(但死后鬼王還是不肯放過她,一直派小鬼抓她)
然后我們的男主人物設定跟以往一樣,是個不得志的窮書生。一個風雨大作的夜晚,他,遇見了我們的已經長大了的拾兒??耧L吹滅了書生的燭火,恰趕上拾兒路過避雨。然后又來了一個頭發(fā)妖怪老爺爺,書生絲毫沒有察覺頭發(fā)爺爺想恰掉自己,忙前忙后打算為他生火取暖。然而,我們躲在房梁的拾兒已經蓄勢待發(fā),準備收了這個妖怪。老爺爺?shù)念^發(fā)咻咻咻,拾兒的斧子砍砍砍,然后頭發(fā)妖怪老爺爺就掛了,書生的破爛房子也被燒了。
而后書生就跟著拾兒打算讓他賠償自己,隨他來到了鎮(zhèn)上。鎮(zhèn)上的人見到他就躲,師傅和他明了世間的無情無奈,從不與他人交流。在鎮(zhèn)上唯有一個賣小玩意兒的女子不躲著拾兒,兩人心悅彼此。(但后來女子出嫁,又被鬼王奪了去,并被以控制)。然后書生就住在了拾兒和師傅的地方。(然后書生賣作品不得志,改賣豆?jié){) 此時我們的師傅還在外面“閑逛”,碰見莫愁癡心的丫鬟還在找她的小姐。然后小鬼上門,丫鬟就去陪莫愁小姐了。(鬼王是因為自己不得幸福,不相信情愛,所以才屢屢搶親,破壞他人姻緣。但你抓人家丫鬟干啥子嘛?)師傅追小鬼追到鬼王出馬(我驚了,鬼王竟然是個漂亮姐姐),然后他倆打了一架。
放燈節(jié),莫愁小姐和壓壞在河邊傷春悲秋。書生看了一見傾心。然后又有小鬼來了,她倆就逃逃逃。
書生回去后,花了張美女的畫像(一開始的那張圖我驚了,陽剛之氣十足,像個男菩薩……)。然后莫愁就躲進了畫里面,點題——畫中仙。而且之后那副畫就變好看了!
然后就是鬼王上門要畫,被師傅發(fā)現(xiàn),兩人又打了一架。然后師傅察覺莫愁,要超度她,被誤以為要滅了她,祭壇被破壞。莫愁不忍給書生帶來危機就走了,書生去追莫愁,拾兒去追書生,師傅去追拾兒。在河邊和一個鬼打了起來,竟發(fā)現(xiàn)她就是拾兒的心上人。最后拾兒親手把她送到了上帝身邊。之后兩個情侶雙雙被抓,拾兒不顧師傅反對,毅然前往地獄去搭救。師傅又氣又擔心,唱歌舞劍劃詩,試問情為何物?!
而后,拾兒斗不過鬼王,紙鶴傳信兒讓師傅搭救,師傅就坐著紅轎子去了。到了陰間和鬼王的眾多來了一場轎子之戰(zhàn)??。在通道即將消失之際,師傅拉拾兒和書生走,書生叫莫愁快躲進畫里一起走,磨嘰了一會兒,書生和莫愁決定一起生活在畫里,然后他們一跳出來,就是師徒兩人和一幅畫。最后拾兒離開師傅獨自闖蕩江湖就完了。
本質上還是一個《倩女幽魂》的變體。拙劣的模仿。
吳啟華這人無論演誰都有一種邪邪的感覺。和張國榮的寧財神真是沒法比。當然梁朝偉、張學友等,就沒有誰演這類古裝人物超過張國榮的。
王祖賢怎么也跳不出聶小倩的影子。
午馬是在重復自己的燕赤霞。他還是導演編劇。
情如手足,沒了情,豈不是像殘廢一樣。說得好像很有道理。
這是一部八十年代末的電影,影片中的演員有的已息影比如王祖賢,有的已仙逝比如午馬。劇情很傳統(tǒng),現(xiàn)代的人未必能讀懂,人鬼相戀的愛情多半凄涼,比如聶小倩與寧采臣。但崔鴻漸與莫愁最后雖然都做鬼了,但是畫像上卻多了一對恩愛的鴛鴦,也算是一種殘缺的完美。也許現(xiàn)代社會與傳統(tǒng)社會不一樣,有些珍貴的東西我們視之為糟粕,有些誠摯的舉動我們視之為愚蠢。
在不相信愛情的年代里,在物欲橫流的年代里,在自私自利的年代里,此情可待成追憶,溫習此劇,不亦說乎。
雖然片名很仙,但可算是記憶比較深刻的童年陰影了。
影片的主要賣點還是午馬的燕赤霞和王祖賢的女鬼,可算是比較經典的搭配了。而劇情和設定上則一定程度上與聊齋的畫壁、書癡類似,都是以平面書卷作為媒介,衍生出一個里世界,繼而愛恨情仇的故事。但是本片的人物相比倩女幽魂又多了一些,因此牽扯的關系與羈絆也相對更加復雜。
除了貫穿始終的男女情愛,還有元彪和男主的義氣,午馬對元彪的關切以及午馬自身的糾結,都用或搞笑(元彪話癆的設定),或悲愴豪邁(最后午馬唱的那首歌),或妙趣橫生(男主的蠢萌)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赡鼙酒膯栴}也在這里,想表達的事情有點多,所以劇情沒有很好的聚合在男女這條愛情線上。而王祖賢的女鬼設定與聶小倩沒什么區(qū)別,辨識度不高,也并不出彩??傮w來說,本片相比倩女幽魂還是落了下乘。
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在鬼怪設定上總是有著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意。這種創(chuàng)意有點淡淡的cult,但卻讓人相對容易接受。而這個特點,在本片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印象深刻的兩個鬼怪都是偽裝型的,這是恐怖片常用的手法,先放松你的防備心,然后再出其不意,用比較夸張的造型和詭異的音調,產生持久而深刻的恐怖效果。尚幼小不諳世事的我,就是不幸著了道。
第一個白胡子老頭鬼算是元彪角色的新手教程,鬼現(xiàn)行的過程本身其實沒什么驚嚇的。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最后鬼物逃走,一襲白發(fā)緩慢的向遠處延伸,畫面很有美感,而且也很有創(chuàng)意。而元彪則是用一個火折,點燃長長的白發(fā),搞定白發(fā)鬼。
相比第一個白發(fā)鬼,第二個鬼就沒有那么詩情畫意了。鬼現(xiàn)行的過程充滿著驚恐以及出其不意。雖然女鬼現(xiàn)身的身份以及荒郊野外能夠讓我猜出來這個肯定不是一個善茬,但是在鬼現(xiàn)行的時候,還是讓我嚇了一大跳。從草堆了摸索出來眼睛直接放在眼眶上,這種視覺沖擊力對于當時沒見過世面的我來說是極其可怕的。以至于這個鏡頭一直映在我的腦海里,我都沒有怎么注意到這個妖怪是怎么被干掉的。。。
最終的故事是一個悲劇,這個有點遺憾。
抄倩女幽魂,王祖賢戲份不夠,吳啟華的書生善良多情,
找了好久。
雖然簡陋,但依舊如夢似幻
午馬居然也導演,而且是二十年前!!!燕赤霞這個道士的起源是?
經典?。?/p>
這個分類為愛情片
吳啟華真的拿的不是女主劇本嗎和哈哈哈哈哈哈
這片兒值六分?對,午馬自導自演,黃霑唱的洗腦神曲,吳啟華王祖賢羅美薇李美鳳無一不是美得不行,但是劇情太隨便了啊,四分都嫌多。浪費這么高的顏值。ps,午馬老師片尾那個造型好像紫霞仙子哦。
還算中庸,最后一場控制不錯。
莫愁!你在哪里呀! --然后覺得吳啟華真慫逼
情為何物,書生為何用。哎
王祖賢靚女~ 太適合飾演這類角色啦
造型不錯
就因為小倩配吳啟華,所以減一星
王祖賢繼續(xù)凄艷女鬼女鬼~~為了黃霑的歌都值得4星,唯一繼續(xù)不解的是元彪20歲長著40歲的臉怎么能一直演男主角呢!
自古文人愛意淫。
童年回憶,懷念啊~~~
比之李心潔,王祖賢才是華語片最名副其實的“鬼后”~午馬最后的造型的確很像紫霞。
情節(jié)很啰嗦,午馬拍的確實不如徐克
王祖賢駕馭起鬼怪狐仙的角色簡直毫無壓力,楚楚可憐,媚態(tài)天生。她的眼神似有一汪水,有訴不盡的哀愁。這樣一個大美人,搭配年輕時的吳啟華,便是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讓人不再挑剔其他。當然故事方面存在硬傷,后來又有了倩女幽魂這樣一部經典,畫中仙便只是可以一看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