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聚焦巴黎一個衰敗中的爵士樂俱樂部,它的老板、樂隊和所處混亂的城市?;籼m德飾來自紐約的知名爵士鋼琴家Elliot Udo,是這家俱樂部的老板之一,與頭牌歌手有斷斷續(xù)續(xù)的戀情,而如今的他情感受挫,躲著每一個人,但當(dāng)他15歲的女兒突然出現(xiàn),Elliot必須直面問題和弱點,成長起來。
(原載于公眾號“吉爾伯在看劇”→ //douc.cc/42pB2N 多支持呀。)
《漩渦俱樂部》大概是那種有點“老氣橫秋”的劇集。
它會慢慢染上暮色,契合這個俱樂部與樂隊的不溫不火,但掠過了白日的清透,又抵達(dá)不了黑暗的放縱,卡在兩岸之間,腳下還是漩渦,就擾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嗅著《愛樂之城》與《爆裂鼓手》而來的觀眾仿似登月第一人,面對信息與味道的蕪雜,不知道該攫取什么,感應(yīng)什么。以致于,開篇就容易逐客。
這部劇有點像在固執(zhí)地對抗更大眾的觀影喜好,不喜歡的人會在棄劇后或棄劇中給它的昏昏沉沉判刑。才第一集,主角Elliot的頹唐就輻射開了,經(jīng)營的俱樂部與組建的樂隊都籠罩著一種拘泥與沮喪,表面一團(tuán)和氣的伙伴Farid深藏秘密,被前妻從美國拋過來的女兒Julie豎著屏障,曾經(jīng)的戀人Maja也任由說不清的情愫在腐蝕歌唱事業(yè)……
襯著暗光下浮動的爵士,一種很疲累很厭倦的直覺恐怕要比好感來得更快。
而且,在人物關(guān)系中扒拉下的一點點刺激元素,不過是與酒吧、音樂常常掰扯不開的毒品、黑幫與性。有點老三樣,巴巴地擺了一桌,已經(jīng)有人提不起筷子。
總有那么一口提不上來的氣,稍顯堵得慌。
早就沒那么多耐性去探究花樣與起勢的觀眾盡快斬斷情根,留下一些稀稀落落的捧客,尷尷尬尬地靜觀其變。
觀下去,還真有變。
旋即視角轉(zhuǎn)到16歲的Julie身上,第二集一反沉悶,以一種青春活潑的姿態(tài)來抵抗已經(jīng)框定的成人語境。有一幕,她跟為父親打工的大男孩Sim去兼職販賣三明治,兩個年輕人興沖沖地把日復(fù)一日的無聊銷售,變成一首快歌般雀躍的游戲。
又或者像是第三集的主角Amira,默默接受丈夫Farid的葬禮被公公婆婆順從宗教傳統(tǒng),包裝成連兒子Adam都找不到父親味道的儀式,最終驚喜地在自己家里迎來一場最歡鬧也最感人的紀(jì)念。畢竟死者生前,是個幽默而隨性的音樂人。
每一集都會變著戲法,試圖在團(tuán)團(tuán)烏云里透出一絲光亮。這些光亮是約略打散陰郁的工具,但挑一下也好,不致于讓所有人都被持續(xù)壓在陰霾下。
須知《漩渦俱樂部》始終在抻著沉重人生的廣域,它讓每個有血有肉的角色,都在這故事里經(jīng)受風(fēng)霜。
還以Julie為例。她逃學(xué),她抽煙,她在虛偽的繼父面前用憤恨的肉體來試探虛偽的底線,她對Sim說,想對她做什么都可以。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在接連崩塌的往事中逃生,成了一個需要用更烈的手段去刺激自己、拯救自己的偽大人。
可大人本來就沒有輕松過。Jude在情感空洞里再次墮入毒海,一個即將40歲的音樂人,沒房沒車沒愛情,在臺上表演那一星半點的光輝已是所有,可繞是有人挖角的大齡主唱Maja,過的也還是一團(tuán)糟的局促日常。上夜班來照顧兩個孩子的Amira,身兼數(shù)職也攢不下什么錢的Sim,還有不得不照顧癱倒在床的父親的Katarina,要說不快樂,大概誰都找得到鐵證般的理由。
再豁達(dá)開朗也似乎沒什么用,Sim的奶奶不也承受者癌癥復(fù)發(fā)的折磨?
窮困潦倒的尋常生活已經(jīng)習(xí)慣性地把人絆倒,可警察以及黑幫團(tuán)伙在上,跟蹤,監(jiān)視,恐嚇,嫁禍,又有很多兇險密密匝匝地叫人心驚肉跳。不知道什么時候飛來橫禍,不知道什么時候兔死狐悲。
音樂該是操蛋人生的一個救贖,但爵士的靈魂早已老去,而簽約與引流的商業(yè)壓力,名望與感情的私人糾葛,讓本就無法純粹的演奏有了更為渾濁的態(tài)勢,連以毒攻毒都惺惺作態(tài)得入不了戲。
這也是《漩渦俱樂部》“老氣橫秋”的緣故。不管角色當(dāng)下幾歲都好,心理年齡都在往滄桑的路上走。
但現(xiàn)世真是個高興不起來的現(xiàn)世,于是我們這些情感吸血鬼可以在別人的不幸中吸收一些振作的麻藥。
接二連三的打擊中,成年人的崩盤是最有效力的。角色搬演著提煉過的挫敗與絕望,我們在并無新事的生活里即便無法對號入座,也可以唇亡齒寒。
反正,只要把那些心情移植過來,種在自己荒蕪的樂園,都沒差。
每集為單人立傳的劇,最早接觸到的是《皮囊》。
一個小群體,每個人都有被聚焦的時刻。說的是一段又一段焦灼毛躁卻又別有洞天的青春,一具具鮮活皮囊陳列在一起,卻正是一簇?zé)o從宣泄卻兀自妖嬈的青春。
《漩渦俱樂部》在前七集的篇幅的里,也分別對準(zhǔn)了七個人物。從少年到中年,每個人都在掙扎,都在尋找放出內(nèi)心焦黑情緒的豁口。再加上形形色色的配角,尤其是與俱樂部休戚相關(guān)的那些,他們的精神內(nèi)核共振到一塊,匯成了一股低氣壓。
但麻痹到了最后,會開始貪戀那一點點光明,那光明使得每一個人在大浪退后的笑,再苦也有了脊梁。
各種附加在人身上的元素被撣落后,說的依然是所謂的“成長”。
既然是生活,就改不了雞毛蒜皮甚至雞飛狗跳的局面。年輕的Julie被挫傷后破罐子破摔地闖入毒販轄區(qū),是一種不知怎么去痛才好的宣言。等到流連他人屋檐下,最終被父親在母親面前的力爭感動,才算是把心底最大的刺拔出。Maja不時擺出要飛走的姿態(tài),又始終割舍不下承載著舊情與心傷的巴黎,直到有一天,她爭取到一個答案,劃清了一條界限,內(nèi)心才好結(jié)束漂泊。
一花一葉都在度人。《漩渦俱樂部》沒有太多教化的意思,也承載不起點化的功效,但看著他們一個又一個地在心之漩渦里浮出來,走下去,會有一種淤血搓開的輕快。
到最后,事情也沒法徹底好起來。可好不起來,落魄到街頭,也不妨礙嬉皮地邊走邊唱。這浪漫至極的都市就是舞臺,這流光溢彩的爵士就是名勝,不知道故事會不會還有延展,但閃閃發(fā)光的這夜,是可以給彼此同行的一段經(jīng)歷好好做結(jié)了。
時隔四年,達(dá)米安·查澤雷再度回歸音樂題材,為我們帶來了首部執(zhí)導(dǎo)的美劇《漩渦俱樂部》。
提到查澤雷,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音樂,尤其是爵士樂。從《爆裂鼓手》到《愛樂之城》,即使是我不喜歡的《登月第一人》,其音樂都讓人印象深刻,我可能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爆裂鼓手》里震耳欲聾的鼓點與《愛樂之城》里如夢似幻的鋼琴。
帶著這樣的期待,我點開了《漩渦俱樂部》。
一開場便是查澤雷擅長的長鏡頭,服務(wù)生一推開大門,號聲響起,這就是漩渦俱樂部。在一個360度環(huán)繞鏡頭與查澤雷快速的搖鏡之后,我們看清了臺上輕聲呢喃的歌手,肆意揮灑的號手,低頭沉溺的鋼琴手。燈光搖曳,俱樂部的人群在愜意地享受著這一刻。
而我們的主角,由安德烈·霍蘭扮演的俱樂部老板艾利略也在其中。這個晚上他本想讓巴黎知名音樂制作人簽下臺上的女歌手馬婭,怎奈馬婭狀態(tài)不佳,這樁合作也只能告吹。
當(dāng)人群散去,艾利略獨自坐在鋼琴前談了起來,琴鍵聲時而清脆時而厚重,無奈的情緒隨音樂慢慢流淌開來。然而麻煩遠(yuǎn)沒有結(jié)束,合伙人費雷德在外欠了債,債主竟然找上門來,根本不聽艾利略解釋,只管要錢,最后還把艾利略打了一頓。
可以說,這個開場能迅速讓人認(rèn)出查澤雷,其運(yùn)鏡和調(diào)度與《愛樂之城》里高斯林扮演的塞巴斯汀走進(jìn)爵士酒吧的情形如出一轍。
但英語法語等各種語言混雜,各色人種齊聚一堂,以及更搖晃的鏡頭,呈現(xiàn)出的感覺與《愛樂之城》的夢幻感截然不同。
如果說《愛樂之城》里的洛杉磯是天使之城,那么《漩渦俱樂部》里的巴黎則是迷茫之都,這里的人都呈現(xiàn)出一種頹唐但自得的狀態(tài),他們會有自己的黑暗面,但是只要音樂一起,那些心里的惡魔便會被拋到一邊,以便享受著這幾分鐘的歡愉,可以說這群人是真的靠著音樂活著。
說了這么多,那我對《漩渦俱樂部》的觀感如何?老實講,不及預(yù)期,總分10分,我能給6分。
整部劇,查澤雷只執(zhí)導(dǎo)了前兩集,總體而言發(fā)揮不大,更像是一個工具人導(dǎo)演,除了其標(biāo)志性的調(diào)度以外,其實并未所見其在音樂上的掌控性,其與好哥們賈斯汀·赫維茲的經(jīng)典配樂組合并未延續(xù)到這部劇中。
而這部劇的真正掌控人其實是編劇杰克·索恩,他也是唯一一位參與了整部劇全8集的編劇工作。盡管他嘗試在劇中加了兇殺等懸疑元素,但溫吞的節(jié)奏,讓本劇與其以往的作品一樣欠缺些火候。而每一集不同人物視角的敘事手法,并未像《鬼入侵》那樣將一塊塊拼圖組裝完整,反而更顯割裂。
目前本劇爛番茄新鮮度77%,MTC評分64,IMDB評分5.7,可以說毀譽(yù)參半,有人盛贊其音樂,也有人評價故事平庸。
我覺得本劇挺適合樂迷尤其是爵士樂迷,或者時間充裕就想看個劇打發(fā)時間的觀眾。至于想看到《爆裂鼓手》般爽快的故事或者想體驗《愛樂之城》般強(qiáng)烈共鳴的影迷,可能會失望了。
開始時間:00:00:38 全劇開場,瑪雅在艾迪酒吧演唱。
開始時間:00:15:00 過場音樂,場景如下
開始時間:00:27:27
艾略特新作的一首歌,和瑪雅在她家里第一次試(合)唱,本集結(jié)束還有solo完整版。
開始時間:00:33:31
艾略特帶女兒茱莉去一個年輕樂隊時的他們唱的一首歌
開始時間:00:36:29
艾略特和費雷德講話時、艾略特去找瑪雅之前,酒吧表演樂隊的音樂。
開始時間:00:39:44
費雷德親自上場演唱前的純音樂表演
開始時間:00:42:14 費雷德的“業(yè)余”演唱
開始時間:00:57:20
費雷德被刺身亡后,酒吧第二晚繼續(xù)營業(yè),暖場表演樂隊在空無一人的酒吧表演,主唱Robby Marshall
開始時間:00:59:19
仍然是Robby Marshall這個樂隊,這時候酒吧的人開始多了起來(暖場完畢)
開始時間:01:00:18
第1集倒數(shù)第2首歌,也即是瑪雅在solo唱The Eddy之前的那首歌。
開始時間:00:07:11 白天瑪雅在酒吧排練
開始時間:00:15:04
開始時間:00:31:32
上一集出現(xiàn)過的Au Milieu在這一集里有兩段完全不同的表演,一個西姆的口技表演,另外一個是后來他朋友和老奶奶(或者說阿姨?)一起的不插電合唱。
開始時間:00:34:23
瑪雅的酒吧現(xiàn)場表演(朱莉在偷看西姆那一段)
開始時間:00:35:57 中間的一段超長暖場(間插朱茱色誘西姆)
開始時間:00:42:47 瑪雅當(dāng)晚唱的第二首歌
唱了一半被艾略特打斷了
片尾曲,完整版(越聽越上耳)
開始時間:00:00:30 開頭回憶片斷中費雷德的演唱
同樣是回憶中片斷,緊跟著Drop Me off in Harlem。
開始時間:00:27:23
葬禮后,俱樂部的朋友們?yōu)榘桌瓬?zhǔn)備了一個驚喜派對。
派對上的第二首歌,彈琴的是Randy Kerber,他包攬了這個劇里大部分作曲和編曲。
派對上的第三首歌,仍然是上一集瑪雅唱過的Not A Day Goes By。
派對上的第四首歌,新歌男女合唱版。
開始時間:00:00:18 開頭裘德在街邊獨奏
開始時間:00:23:38
俱樂部被勒令停止?fàn)I業(yè)之后,樂隊們接了一些婚慶表演活動,這是他們在婚禮上表演的第一首歌。
開始時間:00:27:43
婚禮的第二首歌,也是難得的劇中非原創(chuàng)歌曲,這首歌是英國創(chuàng)作歌手Mika創(chuàng)作發(fā)布的一首法語單曲。
開始時間:00:40:50 裘德在餐廳的表演
片尾曲
開頭瑪雅唱在錄音室排練的這首歌
酒吧里表現(xiàn)唱的
酒吧表演第二首。
酒吧表演第三首。
開始時間:00:25:03 酒吧日間彩排
開始時間:00:44:00 酒吧夜間正式表演
開始時間:00:47:57 西姆和朱莉在酒吧合唱
歌單持續(xù)更新。
個人公眾號:DramaMatters
3.5 第一集很好,第二集的小碧池?zé)┧懒耍鞣N煩擾法國人民,too much American drama for me,直接垮掉。但如果以后每集都有第一集水準(zhǔn)還是非常值得看,到處透露查澤雷的審美和剪輯,爵士樂靡靡之音好聽入耳,原聲可以入手了。
我感覺好的電影,好的鏡頭,如何欣賞,就是你知道人力有窮盡,他們沒有偷奸?;S隨便便用固定鏡頭,正反打糊弄你,就是給你打名牌,坦誠的告訴你,我這個長鏡頭,你想拍么?你做不到,只有老子才可以。這就是電影的魅力。
夜,巴黎,謀殺與爵士樂。
原來網(wǎng)飛是個音樂播放器,打開點擊播放最小化
3.5,斷斷續(xù)續(xù)終于看完,高度期待,結(jié)果一般,查澤雷起了一個好頭,第一集兩個手持長鏡頭很棒,手持?jǐn)z影也定下了整季的風(fēng)格,整季圍繞三個事件,俱樂部的經(jīng)營和一宗疑案以及樂隊的分分合合,每集一個人物處理自己的事情,有些時候他們與這三個事件有點遠(yuǎn),所以劇情有點垮有點拖。沒去過巴黎,也不太知道什么是巴黎感,對于我而言,季末的樂隊在街上的隨意歌唱的感覺就是巴黎感。聽覺上是真的享受,每一集都會有好聽的歌,ost是真的很推薦。幾個小配角長的挺好看的,特別是男主女兒的那個同學(xué),貌似看到了《悲慘世界》的編劇小哥,聽聲音挺像的。
打卡全村嗩吶吹得最好的T ?? & Leila ??這個劇給了Tahar和Leila粉絲足足的夫妻生活素材來蘇啊,感謝感謝。
T和老婆秀得一把好恩愛,笑死,一集掛實屬浪費演員的操作【第三集怎么,柯西胥化了嗎
一部暮色籠罩的劇,大抵有些老氣橫秋。巴黎爵士先老一步,每個人,再年輕都好,心里頭都一片滄桑。給俱樂部取名漩渦,當(dāng)真每一點情與命,都不安分,更不安穩(wěn),空悠悠地心慌意亂。開篇相對沉悶,有些逐客,慢慢才被鮮活的單人傳撐起。最喜歡的兩段音樂,一是喪禮后的鬧熱,二是街頭上的狂歡,大概沉迷絕地里的熾熱瘋狂,就這樣不留余地地豁出去,管那結(jié)果是否更顯寂寥荒蕪。Julie、Sim、Katarina、Amira蠻有意思。應(yīng)該會有第二季了,不知唯一的同志角色Randy會否有單集。三星半。
第1集充分詮釋了La La Land里Sebastian說的 "Jazz is dying"可圈可點,之后劇情就非常散
情節(jié)挺扯的,爵士說到底也沒好好拍,就是一個長得像電影的冗長電視劇,有佳句無佳章......但Chazelle總算也沒毀三觀再整個什么爵士雞湯成功學(xué)出來(不過有幾段確實雞湯),但也有挺迷人的地方......Make Jazz Great Again!
少壯不努力 老大玩搖滾
請不要肆意揮霍自己的才華,何況處在猶豫迷失的階段,還是先找到接下來的方向吧。
just for jazz
只看了查澤雷導(dǎo)的兩集,其實吧,設(shè)定上真的有點重復(fù)他自己以前的作品,男主人設(shè)就是高司令和弗萊徹的合體…,不過當(dāng)爵士樂響起,那種靈動的感覺還是有呢。第一集四星,第二集三星
一模一樣的中年危機(jī),編劇是想復(fù)刻[海曼]的成功嗎?前兩集查澤雷的調(diào)度差不多是他處女作時的水平吧,大量手持長鏡和甩拍搭配巴黎的街景倒也挺可愛的,只能說無功無過??上У氖蔷羰繕贩路鸩]得到足夠的重視,僅僅是一種不痛不癢的展示的話,還不如直接用作bgm呢……
第1&2集。日漸衰落的巴黎漩渦俱樂部,仍匯聚著形形色色的爵士音樂家,然而一個意外的發(fā)生,使藏在這些人背后的故事被逐個撕開。劇集完全秉承著電影的制作水準(zhǔn),沿著犯罪懸疑的核心線索,以每集聚焦不同主角的方式進(jìn)行描繪。達(dá)米恩·查澤雷執(zhí)導(dǎo)的前兩集保持其一貫風(fēng)格,而劇集的時長空間令其摯愛的爵士樂更為有的放矢,曲樂的密集程度和英、法語對白的切換一樣頻繁。主演安德烈·霍蘭和尤安娜·庫里格演唱、語言切換、器樂演奏火力全開。盡管只得窺見兩集,但拍攝質(zhì)素放在電影范疇也絕對是頂尖級別。若后六集能夠保持同樣水準(zhǔn),絕對會成為現(xiàn)象級劇集。
我覺得本劇挺適合樂迷尤其是爵士樂迷,或者時間充裕就想看個劇打發(fā)時間的觀眾。至于想看到《爆裂鼓手》般爽快的故事或者想體驗《愛樂之城》般強(qiáng)烈共鳴的影迷,可能會失望了。
基佬鋼琴師值得擁有一集。
E01值五星,法式查澤雷真的不得了。冷靜下來又可以想到第一人和爆裂鼓手里一些讓人生厭的東西。每一集試圖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出發(fā),但顯然完成效果欠佳。Julie reminds me of someone bitchy...真的神煩。請編劇出來受死。
有從音樂(尤其是Joanna)、表演找到的驚喜,也有對Damien電視首秀的合理失望。相較于那種每步都按照“用戶口味+算法”的制作,最閃光的地方是它能夠讓人看到很多獨特的東西—無論本身是否適用于電視這種形式,或者真正在故事中行之有效?!俺尸F(xiàn)”的目的大于了“進(jìn)行”,所以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緩緩舒展開的巴黎爵士風(fēng)情畫,記敘著這座城市的流淌;而非只是進(jìn)行了多族裔背景與情愛恩怨的感情肥皂劇,過重的喜怒哀樂一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