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南海十三郎

愛情片香港1997

主演:謝君豪  潘燦良  蘇玉華  梁漢威  吳綺莉  黃霑  周志輝  

導(dǎo)演:高志森

 劇照

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2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3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4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5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6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3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4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5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6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7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8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19南海十三郎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1-17 04:22

詳細(xì)劇情

  開片是說書人因聚眾滋事,被警察(黃霑 飾)帶到了警局問話,借說書人之口講述了粵劇金牌編劇——南海十三郎藝海浮沉的一生。作為江太史公的十三子,江譽镠(謝君豪 飾)自由頑皮,出入名流場所。一次偶然的舞會,他遇到了上海的千金小姐莉莉(吳綺莉 飾),然而雙方有緣相逢,無 份結(jié)親。后來,他跟隨她來到上海,竟落得窮困潦倒。
  2年后,回到了廣東的家中,他已被學(xué)校除名。當(dāng)時太史公已經(jīng)年事已高,他便天天去看戲,從不受戲班老板薛老五賞識,到后來成為御用編劇一鳴驚人,人送綽號——南海十三郎。然而,時局動蕩,他到了江西寫劇本慰勞前線戰(zhàn)士,因看不過同行媚俗之作,憤然出手,不歡而散。這時一次車禍,讓他與昔日戀人重逢,可惜她已嫁給老外。十三郎郁郁寡歡,后來入寺修行,卻在一次代人祈福的對話中,得知了自己家道中落的敗局,他瘋了……

 長篇影評

 1 ) 《南海十三郎》:雪山白鳳凰之殤

《南海十三郎》:雪山白鳳凰之殤                (文:火神紀(jì))

  “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痹谖铱磥?,這部電影唯一美中不足的也許就是編劇在寫這部電影的時候過于傾向于自身的情感導(dǎo)向,以至于這部電影在某些方面顯得有些拖泥帶水了;當(dāng)然我沒有辦法去苛責(zé)什么,畢竟這樣的題材是很難駕馭自如,當(dāng)面對這樣的題材的時候,我想,沒有多少人可以不帶情感色彩來描繪這一切。

  仿似寶劍泥絮塵半封   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

  江中雪   淚眼兩朦朧

  辜負(fù)伯牙琴

  知音再復(fù)尋   俗世才未眾——火神紀(jì)。題記。

1.題外,有關(guān)南海十三郎的史實資料;選自《佛山故事》。

  南海十三郎是佛山張槎人,而且是兩個人。晚清期間,張槎朗邊村出了一位翰林,名叫江孔殷,膝下一子一女,頗具才情。女兒江畹征20年代為薛覺生寫了多個劇本,獲得成功。由于當(dāng)時封建禮教觀念仍然嚴(yán)重,女子不宜拋頭露面,只好署名“南海十三郎”,并托胞弟江楓轉(zhuǎn)交。江楓在反復(fù)抄寫、傳送劇本過程中,也不知不覺愛上了粵劇。不幸畹征英年早逝,江楓便接過“南海十三郎”的筆名,繼續(xù)充當(dāng)薛覺生、白駒榮等粵劇名伶的開戲師爺。類似《花落春歸去》就是同名粵劇的一個唱段,在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編印的《粵曲集成》中占有一席之地。 抗戰(zhàn)勝利后,江楓得了精神病,到香港定居,生活相當(dāng)貧苦。1956年薛覺生逝世,更加劇了他的病情,被送往香港青山精神病院,80年代初離開了人間。

2.寫在前面的話。

  我不記得曾經(jīng)在什么時候看過這部電影;總之已經(jīng)很久了,時間久得已經(jīng)忘記了所謂何夕。然而我依舊記得的是這部電影曾經(jīng)帶給我的那種感嘆和悲涼的死寂味道,以及我曾經(jīng)為這部電影流過的那些已經(jīng)蒸騰無跡的淚水。   那些曾經(jīng)最奢狂的年華,已經(jīng)逝去。至少在某個時候我曾經(jīng)把自己定義為天才,然后帶著一種盲目自戀的自以為是天才的悲戚來看這部電影,怎么可能不為此而落淚呢。   同病相憐。我想。

  重看這部電影以及撰寫這篇文章,紀(jì)念一下曾經(jīng)那個最奢狂的時候,那些年少輕狂的已經(jīng)逝去的歲月以及那個已經(jīng)支離破碎的少年天才夢。   很多時候,殘酷的現(xiàn)實不停地輾碎的那些夢想的碎片開始閃光,告訴我,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平凡無奇的人們,而非天才。于是久而久之也就逐漸地習(xí)慣并且接受。

3.認(rèn)識南海十三郎或者認(rèn)識謝君豪。

  1997年的六項金馬獎提名以及那些努力的人們足以將這部電影推到一個經(jīng)典的位置。突然被喚醒的記憶讓我開始懷念起很多年前的這部電影,那是一封不長不短的信,信里,滿紙的憂怨。   當(dāng)然無法否認(rèn)更多的因素是 謝 君豪的個人魅力,或者是十三郎這個被成功塑造出來的人格魅力。也許,其實這些也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   可以說,是這部電影讓我認(rèn)識了 謝 君豪并且從此喜歡 謝 君豪。很多時候在我腦海里直接被映射出來的天才形象是 謝 君豪俊俏而略帶瘦俏的臉龐而非他所塑造的十三郎。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金馬影帝似乎已經(jīng)毋庸置疑了。畢竟可以把一個角色詮釋得如此深入人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4.杜國威的自戀類比。

  拋開了電影所塑造的十三郎,拋開謝君豪,拋開我的個人喜好,其實這部電影總有些東西讓我無法被它完全折服。電影里的十三郎曾經(jīng)在他的劇本被拍成電影的時候發(fā)現(xiàn)劇本被篡改過,于是大發(fā)雷霆地對導(dǎo)演說:什么狗屁垃圾導(dǎo)演,你根本就不重視劇本,編劇導(dǎo)演……什么時候都是編劇在前,劇本是一劇之本,你不懂就別裝懂,小子。   無疑,這時候的十三郎已經(jīng)潦倒落魄得三餐不飽了,可是似乎葆有他那種傲骨式不肯妥協(xié)的狷狂,而且有點像是編劇借十三郎之口而呼喊出來的那種對導(dǎo)演篡改劇本的不滿和悲憤。只是,杜國威不是十三郎,很多時候他只能接受而沒有辦法像十三郎一樣高聲呼喊。這樣的呼喊顯得有氣無力,縱然在十三郎身上看起來非常悲壯可是在杜國威身上看起來就不那么回事,甚至有點自打耳光的味道。   說了這么多總算把話題扯到杜國威的身上了。

5.劇本上的硬傷。

  其實這部電影的最大硬傷就是在劇本上。我想。   電影的開場是一場街頭賣藝和說書??梢赃@么看,說書人就是杜國威,或者說那個說書人是杜國威的咽喉,于是所有的故事都用說書人的角度來描繪。   用的是一種倒敘的敘述方式,然后開始順序講述,可以說,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表述手法,甚至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名人記傳電影。畢竟是香港電影,KUSO的味道自然是少不了的。于是很多時候用一種KUSO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看起來就顯得非常過分了。   比如少年的十三郎對父親的戲謔,看起來就讓我徹底搖頭晃耳地郁悶了。雖說太史大人有十七個子女,可是怎么可能會不認(rèn)得自己的兒子甚至忘了自己一共生了多少兒子呢。這樣的安排無非是想塑造出十三郎從小就是如此卓越而且口齒伶俐的特征,可是這樣的玩笑開得有點太過分了。   因為這是一部港片,所以我們可以寬容它。的確很多時候KUSO的確是港片繁華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是有些時候,那種過于泛濫的KUSO因素也成了港片無法避免尷尬。很難說清楚是KUSO成就了港片或者禍害了港片。

  還有像當(dāng)說書人被抓到警察局之后繼續(xù)說書,于是全警察局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一起跟著起哄,甚至有人給一被拘留的說書人斟茶遞水。   人性化是夠了,可是香港警察的所謂紀(jì)律部隊的形象倒是看起來頗有點岌岌可危的感覺了。當(dāng)警察和犯人打成一片的時候,香港市民估計要比現(xiàn)在的我更郁悶了。

  平平無奇循規(guī)蹈矩的描繪和塑造手法和泛濫的KUSO味道,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沖突點了。當(dāng)然我們看的時候笑則笑過,可是笑完了之后反思一下電影的劇本,的確,我們很難有那種被徹底征服的感覺。   當(dāng)然,我們不能把這部電影當(dāng)成歷史,而應(yīng)該把這部電影僅僅當(dāng)成是杜國威講述的一個故事,一個有著所有港片因素的故事,也許,我們會坦然得多。

6.何不姑妄聽之任之而后信之呢。

  無需去翻看任何資料我們也許也應(yīng)該知道,電影藝術(shù)對于人物塑造總會有一些出于技術(shù)性的修改。   所以,不去置疑電影本身的真實性對我們來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了。

  看過一篇署名為“西區(qū)老二”的論述性文章,從十三郎和唐滌生劇本上的風(fēng)格、詞藻的詞匯上的華麗和平直等等以及他自己本身對于粵劇的人際了解推翻了唐滌生師從十三郎的謬論。分析的結(jié)果為唐滌生的名頭比十三郎更大,這樣的劇情編排只是為了票房和市場。而最后行文至同類型的電影推斷出這部電影成功的最大因素十三郎其人其事所載甚少而產(chǎn)生出極大的塑造性。   作者旁征博引,看起來對粵劇頗為了解。而且對戲劇劇本也頗有研究。   這樣的思辨思想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我想說的是,電影終究只是電影。既然是電影畢竟總會有些虛構(gòu),而虛構(gòu)的度是一分或者三四分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電影很多時候像是一種無稽之談,然而我們既然愿意聽取某種無稽的說法,我們何不選擇相信呢。畢竟我們也是無稽之人。   姑妄聽之,姑妄任之。也許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對這些所謂的無稽之談津津樂道。

7.完美的角色塑造。

  這部電影最閃光的地方無疑就是 謝 君豪所塑造出來的十三郎的角色了。因為這個角色的跨度實在太大了。   從只愛梨園的紈绔子弟到滿腔熱血愛國愛民的青年大學(xué)生;從滿嘴庸脂俗粉到對愛沉溺而不能自拔的逐愛者;從恃才自負(fù)不可一世的天才劇作家到落魄潦倒的街頭流浪漢;從滿口英文打電話報案的瘋子到徹底崩潰的痛失愛徒的劇作老師;從寺院里的雜役導(dǎo)游到精神病院里的病人頭子……末了,凍死街頭。這樣一個跨度的角色,豐滿而感人,在我所看過的電影里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地被壓縮在短短的一百一十分鐘里,不得不嘆服杜國威對故事情節(jié)編排的駕馭 和謝 君豪對角色演繹詮釋的駕馭以及高志森對電影鏡頭語言的駕馭。   可以這么說,杜國威編排劇情的想象力 和謝 君豪對角色的包容力,一切被高志森的鏡頭語言和諧地統(tǒng)一進(jìn)了這部電影。大有那種1+1+1≥3的效果。

  電影總不能如劇集那樣的隨意和任性發(fā)揮,所以在短的篇幅里那些簡單的膠片被賦予的意義永遠(yuǎn)大于膠片本身。這部電影里這三者的集成后所釋放出來的那種和諧是所有電影里罕見的。   拋開前面所說的硬傷和泛濫的KUSO因素,從某種程度上說,或者從角色塑造這方面來看,這部電影里的和諧及默契堪稱完美。

8.關(guān)于南海十三郎的角色賞析。

  從這部電影里 謝 君豪對南海十三郎這個角色的詮釋以及對這個角色的駕馭來看, 謝 君豪的金馬影帝實至名歸。雖說有些時候如阿發(fā)的外父得獎時對阿發(fā)的評語所說的那種略嫌浮夸??墒沁@個形象依舊是我最喜歡的銀幕形象之一。   或許可以這么說,這是一個張狂而又悲情的角色。在我看來這個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還有一個更重的原因,那就是這個形象曾經(jīng)在某些程度上如此貼近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某些我們自己知道自己做不到而不愿承認(rèn)的模糊意識。   很多時候我們曾經(jīng)幻想過我們是天才;然而我們長大了之后沒有多少人會承認(rèn),因為那無異于自括耳光。很多時候我們曾經(jīng)有過沖那些讓我們憤怒過的人或事有過破口大罵的沖動;可是我們沒有辦法像十三郎一樣指著面前這個可能將給自己帶來最后翻身機(jī)會的所謂導(dǎo)演高聲大罵:狗屁垃圾導(dǎo)演……   我們想過,我們想做,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做不到或者不敢去做的。十三郎都做到了。帶著一點潛意識里英雄主義的盲目崇拜,很多人都會喜歡這個角色。

  失落的愛情被轉(zhuǎn)換成戲??;得意且狷狂,失意莫悲涼。   癡人正是十三郎,傳說中他一輩子只寫過的一首七律看起來的確悲切。   電影里很多看似畫蛇添足的描繪很讓人郁悶??墒俏覍嵲谙矚g這個角色。   為愛瘋狂,為愛癡癲。   恃才傲物,尖酸刻薄。   電影后半段十三郎對惡俗文化的抵制和寶蓮燈禽獸版的不完全妥協(xié),那時候的十三郎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當(dāng)那些猩猩被帶著一起去打狒狒的時候,愛國的側(cè)面描繪讓人很容易接受。   寺院里偶遇老家丁之后顫顫悠悠地下山,無盡落魄。

  偷我左腳鞋的是漢奸,偷我右腳鞋的是走狗,我的鞋全都被他們偷光了。政治隱喻?寸步難行?   我不喜歡杜國威的這種敘述方式,可是我會喜歡這個十三郎。也許,是十三郎的滿是傳奇色彩的一生造就了這部電影。   人們總是對那些未知的虛妄充滿著虔誠。

  十三郎的劇本滿紙的華麗雍容。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奢華的東西。于是十三郎的電影比利時唐滌生會更讓人喜歡。而且瘋了的那些歲月有著一種不肯妥協(xié)不肯庸俗的避世的悲情。   悲憫,以及不肯言的羨慕和潛意識的那些被喚醒的記憶。這是這個角色所能調(diào)動起來的最大的戲劇張力。

9.關(guān)于雪山白鳳凰的意象。

  所謂的雪山白鳳凰,只是一張白紙。上面就寫著“雪山白鳳凰”五個大字其它什么都沒有。展翅欲飛;站在雪山的頂峰;雪很厚;白鳳凰不停地抖著自己身上的羽毛;旁邊還有一顆三千年下一次的鳳凰蛋。   這就是十三郎和小時候的說書人一起給我們描繪的雪山白鳳凰。

  白紙;黑字。其它一無所有。我們當(dāng)然可以這么說??墒窃囅胂笠幌?,白紙,還有白雪,以及白色的鳳凰。其實也許那一切都一直存在著,而只是因為都是白色,所以用我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罷了。   小說書人其實并不是真的看見,更多的只是為了有一個過夜的地方。或者甚至只是為了逗一下瘋癲的十三郎??墒遣还芩遣皇钦娴目吹绞傻哪侵话坐P凰,電影安排的這個意象很讓我迷戀。

  首先,這是存在的或者不存在的呢。這是個無法辯證的問題。你說沒有,我可以說有。白鳳凰的存在與否,只是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去相信罷了。   其次,這是十三郎非常珍重的東西,他曾經(jīng)為了這張白紙差點和人打架,在屋頂上自稱是雪山白鳳凰,當(dāng)這張紙被墻壁上滲透過來的水浸濕的時候他曾經(jīng)心急如焚……在電影的最后那一段,這張紙和他幾乎寸步不離,直到他死去的時候還蓋在他的臉上。

  在我看來,這個意象也許并不是僅僅只是無心之作。里面包含著一種很隱晦的諷刺。   對于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那只是一張空空蕩蕩的白紙罷了。這是不是在嘲諷我們這樣的凡眼肉胎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理解十三郎。而對于十三郎,這似乎更多的是一種悲憤,一種至死也不肯妥協(xié)的悲憤,在我們看來空無一物的無味,在他看來已經(jīng)是他的一切了。   十三郎的瘋,是我們的悲哀、時代的悲哀或者僅僅只是十三郎的悲哀呢。沒有人知道,只有杜國威明白。

  世俗容不下十三郎,于是他只能選瘋癲。時代容不下十三郎,于是他只是癡狂。我們在飛逝了的年代之后是不是可以容得下十三郎呢。   雪白,是否真的有白鳳凰。在十三郎的世界里,這個世界的彼端也許更安靜而美好。

  空白,或者滿載,只是一貪之差罷了。妖艷的白鳳凰最后蛻退成了白色,站在雪山上。白色代表虛無,那么白鳳凰是虛無,高高在上的雪山是虛無,十三郎是虛無,我們是虛無。   轉(zhuǎn)眼幾十年,也就是人生了。雪山白鳳凰,其實也只是一場空泛的夢。十三郎是夢,我們是夢,榮華富貴是夢,一無所有是夢,天才是夢,瘋癲依舊只是夢。   雪山白鳳凰成了我所見過最美的一個禪的意象。

  上帝曾經(jīng)告誡世人,信者得救。雪山白鳳凰何嘗不是一樣。信則有不信則只是虛幻。禪或者上帝,末了也是殊途同歸罷了。

10.末。殤。

  雪山白鳳凰死了。因為沒有辦法飛,身邊那個碩大的鳳凰蛋是希望,或者是累贅。   十三郎死了。臉上蓋著他的雪山白鳳凰,有點風(fēng),欲飛,飛起來。

  警察給十三郎穿上的鞋,是不是被漢奸和走狗偷走的那雙,沒有人知道。   末了。殤。依舊是殤。只能是殤。

  電影的最后給了我們一個虛無的希望,也許,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這種虛幻的期盼了。在我看來,十三郎死寂的時候,時代消逝的時候,我們還活著,只是作為平庸的人而活著,這已經(jīng)是莫大的幸福了。

2006-8-4;丙戌年七月十一。

  附注:電影資料擴(kuò)展鏈接。   ■片名:《南海十三郎》(《Legend of Mad Phoenix》)   ■粵劇顧問:梁漢威   ■導(dǎo)演:高志森   ■編劇:杜國威   ■攝影:李嘉高   ■演員:謝君豪   ■時間:1997年   ■片長:110 min   ■地區(qū):香港   ■對白:粵語   ■色彩:彩色   ■級別:Hong Kong:IIA   ■出品:高志森電影工作室/北京電影制片廠

 2 ) 交非知己自然狂

   《南海十三郎》真是難得的好港片,但大概由于對粵劇了解甚少、并且這個電影已經(jīng)頗有些年代的緣故,差點錯過了講述當(dāng)年的粵劇金牌編劇南海十三郎生平的傳記電影了。大概還是出于對觀眾們今時今日已經(jīng)不大了解粵劇文化的緣故,電影由一個說書人鬧市中講故事開始,形成一個“戲里有戲”的結(jié)構(gòu),穿插港片固有的快節(jié)奏、夸張手法和插科打諢,再加上劇中的流暢音樂,已經(jīng)相當(dāng)吸引人了。電影本身被看做寄托了對傳統(tǒng)粵劇文化的哀思,電影最后讓說書人講的“一個潦倒編劇在說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而已”,似乎又對編劇頗有自嘲和勉勵之意。
  當(dāng)然,最吸引人的還是南海十三郎這個人的故事。
  幾年前在齊白石故居看到白石老人一首詩里的一句話:“性不譽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一直對此印象深刻——其實所謂怪、所謂狂,只是因為沒有碰到知己,而且又不喜歡逢迎奉承別人而已?,F(xiàn)在看,這兩句放在十三郎身上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實際上拋開他身上的孤傲看,他才應(yīng)該算是一個不肯隨波逐流、不愿阿諛奉承的“真正的人”。他對莉莉一見鐘情,然后便展開追求并苦苦跟隨到上海幾年流浪,這是他的癡情;當(dāng)他成為粵劇圈子里炙手可熱的金牌編劇后,別的劇團(tuán)用更高的價錢想要挖他走時,他因為“自己是薛老五(薛覺生)帶出來的”而嚴(yán)詞拒絕。唐滌生經(jīng)受過他的帶領(lǐng)培養(yǎng),但當(dāng)感到自己已經(jīng)不能教他時,則冷臉冷言把他趕走。這是他的重義;抗戰(zhàn)期間,因為看不慣“以肉彈戲勞軍”的卑鄙手段,而不惜對其始作俑者大打出手,這是他的明理;就算自己窮困潦倒,也不愿意跟隨潮流,堅決拒絕寫當(dāng)時流行的神怪戲、荒誕戲,這是他的守格……如此癡情重義,明理守格之人,卻偏偏被人看做是“狂”!而晚年之后,十三郎終于由“狂”變“瘋”,早先那些罵十三郎“瘋子”的人不少,終于一語成讖,也終于悲哀地證明了世俗潮流一貫正確、不容反叛?
  真正令人悲哀的或許不是曲高的孤傲疏狂,而是和寡的短漏淺薄。在藝術(shù)領(lǐng)域的確存在劣幣驅(qū)逐良幣的“逆淘汰”現(xiàn)象,電影中說書人告誡說:“千萬不要做天才啊,因為天才的結(jié)局只有兩個,要么早死,像唐滌生那樣,要么早瘋,像十三郎那樣?!币郧奥牭竭^一個說法,古時的女人因為普遍纏足,所以一旦看到正常生長的腳則譏之為“大腳”。而唐滌生這樣的本性流露的“正常人”,則被指責(zé)為“恃才傲物”:實際上,“傲物”只是因為不愿意退化為“物”,又豈是因為“恃才”?
  電影里說書人用幾句話概括了十三郎的作品:
  心聲淚影女兒香,
  燕歸何處覓殘?zhí)痢?br>  紅綃夜盜寒江雪,
  癡人正是十三郎。
  所謂“狂人”,其實只是一個不懂媚俗、逢迎世俗的“癡人”。

 3 )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zhí)粒t綃夜渡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zhí)?,紅綃夜渡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是我看過N多遍都依然喜歡的香港電影:在喧鬧的街頭,從一個江湖藝人口中我們看到了天賦異秉,桀驁不遜的江譽镠如何一步步從一個名滿天下的大編劇到因不肯隨波逐流而為世間所不容,半生漂泊窮困潦倒,最后被人們看成瘋子,在街頭無聲無息地死去.

   江譽镠,又名江譽球,別字江楓。1909年出生于廣州南海,因在家中排行十三,故稱南海十三郎.是香港二、三十年代著名粵劇編劇家及電影劇作家.父親是廣州名士江孔殷,清末最后一科進(jìn)士,世稱江太史。江太史交游廣闊,從達(dá)官貴人到販夫走卒,到三山五岳三教九流都來之不拒。太史第內(nèi)常年食客滿堂,飯局不斷。粵菜中的經(jīng)典傳世之作“太史蛇羹”即在江太史的親自指導(dǎo)下誕生于江家私廚。

  《南海十三郎》如同《紅樓夢》一樣,前半部繁華后半部悲涼,真?zhèn)€是"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其實在繁華的前半部中依然蕭索暗生:意氣風(fēng)發(fā)的江譽镠在香港大學(xué)讀書時偶遇夢中情人麗麗,不惜中斷學(xué)業(yè)追隨其去了上海,此后兩年音訊全無,兩年后出現(xiàn)在江太史面前的是一個衣著邋遢,失意潦倒的十三郎.雖然他死活不肯對父親說出這兩年的經(jīng)歷,但卻在隨后的粵劇《心聲淚影》:"傷心淚呀 灑不了前塵影事呀 /心頭 個中滋味呀, 唯有自己知 /一彎新月 未許人有團(tuán)圓意 /音沉訊沓 迷亂情絲 "的唱詞中泄露了心事.舞臺下,在薛五哥這廂凄愴的演繹聲中,上海往事在十三郎的心中縈繞...觀眾們只能從這一閃即逝的幾個鏡頭中窺見幾分端倪.猶如在一片歡樂祥和中的黛玉葬花.正當(dāng)十三郎意氣風(fēng)發(fā),準(zhǔn)備大展鴻圖時,抗戰(zhàn)開始了.個性清高,恃才傲物的十三郎拒絕為偽軍演出,又在勞軍的過程中與那些低俗市儈的編劇導(dǎo)演們發(fā)生激烈沖突,倍受壓抑,生活日漸窘迫.而在他最潦倒的時刻居然又宿命般地碰到了他昔日的情人,最荒唐的是,這個他"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人現(xiàn)在根本認(rèn)不出他了.飽受刺激的十三在返鄉(xiāng)途中跳車自殺未遂,從此在世人眼中已然瘋癲.戰(zhàn)爭使江家敗落下來,無錢為十三治病的太史公把十三送到香港,十三從此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然而就在十三落魄街頭時,有一個人走遍萬水千山尋找他,這個人就是他的徒弟--唐滌生.猶如盛唐時的李白與杜甫.兩個天才久別重逢的一幕堪堪催人淚下" 相見若似夢,自從別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萬重,我再見恩師,心中百般痛,彷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江中雪,淚影兩朦朧,辜負(fù)伯牙琴,你莫個難自控,知音再復(fù)尋,俗事才未眾?!痹趲熗较嗾J(rèn)的一唱一和中,十三生銹的才華在此刻被喚醒。他渾濁的眼睛剎那變得清澈,起身要逃走,雙手卻已被阿唐緊緊握住。臨別時已成為粵劇大師的唐滌生送給他一張戲票,是《再世紅梅記》的首場演出,囑咐他一定要來。但那一夜,終于振奮精神,準(zhǔn)備再展昔日抱負(fù)的十三走進(jìn)戲院的時候,卻不幸目睹了唐滌生心臟病突發(fā)去世的一幕.痛失唯一知己的十三終于精神崩潰,被送進(jìn)精神病醫(yī)院.從精神病醫(yī)院出來的十三已經(jīng)不復(fù)往日的桀驁與崢嶸,憶往昔,即使淪為乞丐時,十三仍能操著法語報警說:"我的鞋被人偷了,偷我左腳鞋的是漢奸,偷我右腳鞋的是走狗"把警察弄得無可奈何.而如今,隱居在寺廟中的十三操著六國語言為觀光的外國游客介紹香港的名勝古跡,使寺廟的香火錢大增.就在我們暗暗慶幸十三能在這遠(yuǎn)離塵囂的地方終了此生也不錯的時候,迎來了太史公去世的消息.十三遭逢了人生最后一次打擊.從此真的一無所有,了無牽掛...晚年的十三居無定所,餐風(fēng)露宿,最后凍死在街頭.死后光著腳,身上蓋著一張《雪山白鳳凰圖》,被微風(fēng)吹動,好像要展翅飛走,而周遭卻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千萬不要自認(rèn)為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種結(jié)局:要么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樣早瘋,要么是像唐滌生一樣早死。”這是影片中最讓人耿耿于懷的臺詞。也許與早逝的唐滌生相比,南海十三郎的悲劇在于他活著,并且活得太長太久。他不得不目睹生平唯一知己的夭折;不得不聽聞父親貧病而死的噩耗;不得不成為一段又一段動蕩歷史的見證人,并以瘋癲抵擋這個越來越光怪陸離的世界——只有在痛徹骨髓的片刻,才顯露出懾人的清醒。因為"過高人皆妒,過潔世同嫌",因為曲高和寡,被人蔑視,被人厭棄,飽受折磨和悲哀,在知情者面前猶如掩面的人,在不知情者面前形如虛無。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布滿了虱子".對于拖沓得太久而感到疲憊的生命,也許死亡真的是上蒼賦予人們的最終關(guān)懷。在一個寒冷的冬夜,人們發(fā)現(xiàn)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倒在街邊,面容安詳,已經(jīng)沒有了呼吸。警察局長接到報案,認(rèn)出這個人就是一代粵劇大師:南海十三郎。他默默找來一雙鞋,穿在老人赤裸而冰冷的腳上,黯然送他最后一程。令人不堪的是,那一年已經(jīng)是1984年--離我們?nèi)绱私咏哪甏?,在一片紙醉金迷,歌舞生平中,世界卻如此無情地默許一個天才暴斃街頭.

    電影的結(jié)尾,說書人講完了十三的故事后,有聽眾問他:"你這么了解他的經(jīng)歷,你是他的親戚嗎?"說書人回答:" 非親非故,只是一個潦倒編劇在說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故事講完了,聽眾走散了,說書人走在人潮涌動的香港街頭,看到親密的情侶,佝僂的老人,天真的小孩...突然,有人一頭跟他撞上,抬頭一看,一個年輕英俊,意氣風(fēng)發(fā)的十三郎出現(xiàn)在他和觀眾的視野里,得意地展示自己發(fā)明的一個類似樂器的小玩意,然后掉頭離去.而我們,仿佛跟那個驚呆了的說書人一樣,不由自主地想趕上去,追上那個離去的背影....別對我說這個結(jié)局的荒謬,上帝愛之深,庸人害之切的悲劇總是令人難以容忍的,而這個結(jié)局,也許跟王家衛(wèi)的《春光乍泄》片尾"助理攝影:黎耀輝,何寶榮"一樣,都是上蒼對這個無常人間的最后安慰.

    很難想象,高志森,這個慣于導(dǎo)演《九星報喜》《大富之家》《花田喜事》《家有喜事》的人,拍起文藝片來居然如此的文藝,片尾:"與香港所有的編導(dǎo)共勉"意味深長.人生充滿了無奈,生命并不完美,也許正如片中的說書人一樣,這部電影也只不過是無奈的香港電影人借他人的酒杯,悼念自己被荒廢與玷污的才華罷了.

 4 ) 獨釣寒江雪

金馬獎大黑馬謝君豪,那一年我很意外為什么金馬獎會給他和這部電影。于是好奇致使我去看了這部電影,很遺憾不是大屏幕觀影??春笪蚁胝f,真的實至名歸。我一向鐘愛傳記類的電影,恰巧這部就是個中翹楚。以一個說書人的口吻來講述江譽镠傳奇的一生。
一個出身貴族世家的人,又天賦異稟,在粵劇創(chuàng)作中堪稱天才。然而他是天才,也是一個普通人。雖然聰明,但是卻被Lily迷住,追隨她到另一個城市而落魄街頭。他愛國,卻被小人排擠進(jìn)入監(jiān)獄。和平年代卻藝人寫著抗戰(zhàn)戲文,脫離時代。甚至求死,從火車跳下,也沒能成功,只落下了瘋癲的毛病。一直瘋到1984年,身邊親戚,朋友相繼離去或離開人世,而他像個乞丐一下露宿街頭,用流利的英語報警說自己兩只鞋被偷了,一只被英國人偷,一只被日本人偷。最終他倒斃街頭,也是赤足。讓人唏噓不已。
從這部戲開始非常欣賞謝君豪,了解了才知道原來是以為話劇演員,難怪可以把這個角色詮釋的這么好。這種傳記電影最重要的當(dāng)然是主角,如果這個人物立不起來,整個電影就是毀了。里面粵劇的橋段太難了,很少有幾位演員能演的這樣惟妙惟肖吧。最喜歡十三郎和唐滌生兩個人一起寫劇本那個情節(jié),一把折扇搖頭晃腦,把這些念白唱腔表達(dá)出來。那種激情火花,屏幕外的我都感受到了,什么是天才,這就是天才!以至于錯過北京話劇演出得我,一直遺憾到今日。
“得瑟落魄,幾番起落,然其志未改,不怨天怨地,自怨自艾。只游走在瘋癲與正常之間,參無邊風(fēng)月,世態(tài)炎涼,并非孤寒晚景?!边@是謝君豪對“南海十三郎”的批注之語??梢娝麑@個人物理解的多么深刻。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zhí)?。紅綃夜盜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

 5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我有一個表妹,冰雪聰明,過目不忘,入學(xué)智商測試極高,校方建議父母送她去專門學(xué)校,家里長輩也相當(dāng)自豪,只有我一人反對。

“千萬不要自認(rèn)為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種結(jié)局:要么是像南海十三郎一樣早瘋,要么是像唐滌生一樣早死。”

這是從一個落魄編劇口中說出來的話,隱隱帶著埋怨,埋怨天地?zé)o情,甚至讓一代奇才走投無路。他在嘆息天才,抑或借天才以言志,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唯一知道的只有,無論是十三郎,還是唐滌生,他們有過那樣好的光景,以至于漫長的生命在這樣的星光面前顯得尤其無奈和突兀。

1984年,南海十三郎江譽镠離世,終年七十四歲。他赤著腳大躺在冬夜的香港街頭,如同我們赤腳降生,好心的警察黯淡的為他穿上一雙鞋,漫漫人生路已足夠艱辛,黃泉路上愿他一路好走。

他自小錦衣玉食,天資聰穎,成年后香港求學(xué),后墮入愛河,從醫(yī)學(xué)系中退,追隨戀人遠(yuǎn)赴滬上,戀情未果返港。他自幼癡迷戲曲,二十歲時為粵劇名伶薛覺先撰寫劇目《寒江釣雪》,從此一舉成名天下知,所編粵劇場場爆滿,演遍粵港澳。少年成名意氣風(fēng)發(fā),心高氣傲,普通人哪里能入得了他的眼?他思如泉涌,可以同時寫好幾個劇本,唱念做打,手執(zhí)紙扇,搖頭晃腦,鏘鏘鏘鏘,當(dāng)世知音幾何?光是他的思維和語速就不是當(dāng)世凡夫俗子所能企及,他心里堵塞厭煩,又頗感孤獨,本又是天真單純的人,不善遮掩,說話耿直,遂將身邊速記員統(tǒng)統(tǒng)趕走,這時候倒來了個年輕人登門拜師,衣著簡樸,脾氣憨厚,然而又自有一身傲骨,那就是唐滌生,他的摯友,他的徒弟,他的弟弟,他的子期。兩個孤獨的天才,一拍即合,一唱一和,你來我往,真是一場好戲!那實在是一段好時光,是整部電影中最炫目斑斕的流光溢彩,讓后來他們師徒的亂世浮沉都愈顯蒼涼。

他這一生看遍了歡喜聚散悲歡離合,看了多少的滄海桑田,廢墟高樓,他三十四歲就已經(jīng)瘋了,顛顛倒倒的竟然活了四十年!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他為什么沒有去死?他是不是甚至連死都不屑?選擇結(jié)束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后也是唯一的權(quán)利,而他,這樣才華橫溢癡傻瘋魔的天才,他竟然活了足夠久的七十四年,他哪里來的勇氣?

哪里來的勇氣……

只有那幅畫可以給我們答案,是的,《雪山白鳳凰》,一張白紙。你能看到什么?孩童能看到雪山,看到羽潔如雪的白鳳凰,你能看到什么?我只看到滿紙荒唐。眼見那鳳凰來,眼見那鳳凰飛,眼見他俗世浮光,眼見他空門清凈,眼見他功名利祿轉(zhuǎn)頭空,眼見他富貴榮華一場戲。

終究不過是一場空,生生死死,哪里有什么好執(zhí)著。

也許是上蒼憐他半世漂泊,憐他此生顛沛流離, 竟仍是讓他們師徒相見了。在他瘋癲乞討多年之后,在這凡塵俗世中唯一的慰藉,唯一的靈魂伴侶,他終于又遇到了唐滌生,是那個唐滌生,是那個“我要證明文章有價!”的唐滌生。

“相見若似夢,自從別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萬重,我再見恩師,心中百般痛,彷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江中雪,淚影兩朦朧,辜負(fù)伯牙琴,(你莫個難自控),知音再復(fù)尋,(俗事才未眾)。”

他要醒了,他終于醒了,唐滌生對他說,朋友,讓我們再去找舊年那樣的好時光!讓我們重頭來過!憶往昔崢嶸歲月,他模糊的眼睛閃爍著久違的光彩,到了這里,我已經(jīng)不忍再往下看,無盡的悲愴包圍了我,我知道重逢有多快樂,接下來就有多殘忍。當(dāng)他振奮精神,準(zhǔn)備重返江湖,受唐滌生之邀走入戲院那一刻,卻親眼目睹了唐滌生心臟病突發(fā)去世的一幕,他終于徹底崩潰,再無神智。

然而他竟仍未死,五年之后,他從精神病院出來,他的侄女已信了耶穌,殷殷勸他入教,他笑了,我有信仰,只不過連這信仰也是空無。他最后入了佛門,我正暗暗高興,他在寺中了此殘生也好啊,結(jié)束吧……想不到,一位前來供奉靈位的盲者卻帶來老父去世的消息,這是人世間他最后的牽掛了,他從此真的,再也一無所有。“你要去哪里啊十三郎?方丈知道你要走嗎?”,“上山容易,下山又有何難呢?”,他輕輕地笑了。

多年以后,有人在繁華的鬧市街頭說著他的故事,在更多更多年之后,有人或在電視上,或在銀屏前看著他的故事,那是來自一個大時代的最華美的聲音,世界那么大,竟然容不下一個天才,而我們卻仍庸庸碌碌蠅營狗茍,生老病死。那一刻我泣不成聲。

他是一個俗氣又疏離的人,他有孩童般的天真,他熱愛又憐憫眾生,至情至性,他的俗氣在于他渴望有朝一日一展抱負(fù),一籌壯志,而他的疏離在于他看似瘋癲實則清醒的后四十年中,他終于明白,在命運的虛無面前,我們所有的掙扎都那樣微不足道,那樣渺小可笑。

“我是南海人,在家中排行十三,所以以后我就叫做南海十三郎!”

電視劇的《南海十三郎》片尾有一首很好聽的曲子,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

你請不必打聽我大名,望望無盡夜星,仍舊照亮你這一剎心境。

 6 ) 混沌過余生亦可

電影后半段止不住地淚糊雙眼??赐昙仁呛〞沉芾?,又是內(nèi)心百感。

前半生瀟灑快意,才華橫世;后半生半瘋半癲,出世入世難分;其實十三郎身邊大多是好人,他很幸運,只是時代變遷已匹配不上他的才華,更容不下這樣傲骨的天才。正如片中所講,天才大多兩種結(jié)局:或英年早逝,或瘋癲度余生。不過奇怪的是,我竟不覺得十三郎的結(jié)局悲涼,倒認(rèn)為這是天才最好的結(jié)局;選擇與俗世妥協(xié)的天才,對我來說反倒不那么迷人了。

我這想法很不中庸,很不適于現(xiàn)實,也解釋了我為什么喜歡哥哥。

最喜歡片中這段對話,摘錄于此:

薛老五重見十三郎,昔日知音如今渾身破爛,滿口囈語,早不復(fù)當(dāng)年風(fēng)發(fā)之意氣,亦不記當(dāng)年事;薛老五也乃重情重義之人,令十三郎聽當(dāng)年曲,十三郎方記起。老五見十三郎鼻梁上的眼鏡,一側(cè)無鏡片,一側(cè)鏡片破碎,遂說:“我給你配一副眼鏡,這個眼鏡沒有鏡片?!笔纱穑骸捌鋵嵶鋈擞貌恢吹媚敲辞宄?,過得去就行了,你想看清的時候用這邊看,不想看清的時候用這邊看,什么都看得清楚很痛苦的?!?/p>

看到這里,我就知道我要打五星了。

至于一眼便赴一生的女子,因為十三郎從小沒有母親,導(dǎo)致他和女性關(guān)系有礙,也解釋得通吧。傾付一生深情,在他最風(fēng)光時了無音訊,卻在他最潦倒時草草相遇,我想這是十三郎悲的地方。這部電影刻畫了幾個男人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我想這是之一。十三郎不是個風(fēng)流的天才,他為人太正了。

十三郎何等幸運,出身富貴,天賦異稟,一生覓得三知音:薛老五、唐滌生、小乞丐。當(dāng)初十三郎問唐滌生,為何一定要成名,做個名編劇,滌生答:“我要證明 文章有價。再過三五十年,沒有人會記得那些股票,股票黃金、世界大事 都只是過眼煙云,可是一個好的劇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賞,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戲,沒有人會忘記。這就叫做文章有價!”十三郎道:“自大狂!整天想著成名是寫不出好劇本的,志大才疏?!弊旖菂s浮出一抹遮不住的笑意。 這劇本也好!結(jié)尾的那句“這只是一個潦倒編劇寫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罷了”,說得好啊!

能獲得這樣大起大落的人生,十三郎是何等幸運?。∵@是這種幸運可是千年一遇,我們這幫生于太平盛世的人,也有稱得上普通人的幸運的吧。

整部電影悲喜摻雜,鏡頭演員配樂俱佳,不愧是香港回歸前最后一部大作品。謝君豪演技實在沒得說,憑此片奪得金馬獎實至名歸。順便插一嘴他也是仙劍一中的酒劍仙哈哈哈,御劍乘風(fēng)來,除魔天地間。

 短評

看哭了好多次,那個說書人應(yīng)該是當(dāng)年一起睡一晚的小乞丐。最后一些乞丐的鏡頭讓人好生生憐。天才的兩種下場,早死晚瘋。天才不會跟世俗妥協(xié)。倒也佩服他父親,十二個女人一個個用情過來,每個都有情。仆人也有情,難怪到死都拿著一張白鳳凰。一個編劇講另一個編劇,共勉

8分鐘前
  • 瓣瓣瓣
  • 力薦

在看此片之前我心中的港片最愛是男人四十,但是看過這個片兒之后,我想不會有任何一部香港電影在心中能夠有更重的分量了。好編劇,好演員,好題材。真的難以想象謝君豪演的時候不過三十出頭,居然能把這個人物的一身才氣、傲骨、滑稽癡頑、嬉笑怒罵、滄桑低回演的那么自然。真是愛煞。

9分鐘前
  • 曼仔
  • 力薦

“不管怎么樣,總之他是個天才。不過,千萬別以為自己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結(jié)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滌生那樣;二是瘋了,悲劇收場。因為天才是永遠(yuǎn)不會跟世俗妥協(xié)的。”多好的港片。

12分鐘前
  • 影志
  • 推薦

碼字很多,難以概括,以至于久不能平靜…索性刪掉淺薄的文字。和霸王別姬相比,拋開對張國榮的喜歡。這部電影完全在其之上。

15分鐘前
  • 銳涵君
  • 力薦

百老匯影城香港影展大銀幕觀影,畫質(zhì)修復(fù)幀幀賞心悅目,原版粵語聲聲觸動心潮,多年來一直不看渣畫質(zhì)是對的,好久沒有淚牛滿面的感覺了,一直在想,曹雪芹的故事如果拍成電影該是什么樣子,應(yīng)該就是《南海十三郎》這種樣子,但基本沒人拍得出吧!香港電影、電影人97回歸前最后的體面謝幕,悲涼與榮光,焦愁與桀驁,都給了十三郎,此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香港電影了!

18分鐘前
  • 內(nèi)陸飛魚
  • 力薦

神作,我以前還說美國有《阿甘正傳》,韓國有《國際市場》,中國怎么沒有呢?原來,中國的阿甘鞋子被偷了。

19分鐘前
  • 電氣白蘭
  • 力薦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杜國威的當(dāng)年一定也很苦

20分鐘前
  • 大灰狼
  • 力薦

1997年的金像獎,哥哥的《色情男女》輸給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一直為哥哥難受,今天看完,才心服口服啊,少一顆星,只是因為配音。

25分鐘前
  • 我這個笨蛋啊
  • 推薦

一個潦倒編劇在講另一個潦倒編劇的故事 哈哈哈哈哈哈

29分鐘前
  • 次非
  • 力薦

后半段我?guī)缀跻詼I洗面,特別是十三與唐滌生重逢那段清唱,我正在切蔥花,在廚房里禁不住持刀大哭:我再見恩師,心中百般痛,仿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江中雪,淚影兩朦朧。辜負(fù)伯牙琴,(你莫個難自控)知音再復(fù)尋,(俗世才未眾)。天下碼字的人都該一哭。

30分鐘前
  • danyboy
  • 力薦

秋意濃,落雨飄,最是觀影好時光。十三郎,艷香江,爭傳唱佳句佳章。世難料,天弄人,墨筆難敵刀與槍。本是文人又傲骨,豈肯屈膝世俗眼光。師徒重逢,不免淚兩行。主仆再遇,心中徒悲愴。潦倒客死黯神傷,人間難留白鳳凰。雨未停,拍打窗,心中感慨涌一腔。觀此佳作,影迷共勉,人生遇挫又何妨?

34分鐘前
  • 之晨
  • 力薦

心聲淚影女兒香,燕歸何處覓殘?zhí)?。紅綃夜盜寒江雪,癡人正是十三郎。

39分鐘前
  • 顧俏乜
  • 力薦

好一個與全港編劇共勉

44分鐘前
  • 力薦

十三與唐滌生那一段也算蕩氣回腸,此生既已不枉,又有何憾......看阿唐滿面正氣欲討個文章有價,預(yù)料“黃金蚊紙、世界大事全部都系過眼云煙”,亦大可一笑置之——只管沉浸于曲詞的綺麗多致就好了....

47分鐘前
  • Connie
  • 推薦

話說要不是后來知道那么多人因為這部片子愛上了謝君豪,我還以為自己有病。

50分鐘前
  • hitchhiker
  • 力薦

謝生最好的片~~~所謂曲高和寡,悲哀的不是曲高的孤傲疏狂,而是和寡的短漏淺?。?/p>

54分鐘前
  • JulyChan
  • 力薦

癡人正是十三郎啊,可惜里面的女演員都丑,不過“寶蓮燈禽獸版”又笑死我??吹胶笃谟挚?,又差點抖,最后的結(jié)曲爽過旋律死金

55分鐘前
  • 左胸上的吸盤
  • 推薦

謝君豪是個戲骨。

56分鐘前
  • 沉歌
  • 力薦

已下 傳記性質(zhì),卻有了個說書人作引子討巧。人物強烈的個性極大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時代背景聯(lián)系不是特緊密,相比《梅》《霸》的宏大,但反而讓人感覺舒服?;洃虻奈幕灤┦冀K,非常有趣也開眼。謝君豪是個能人,編劇也很強大。幾次盈眶,又再笑出來。全港編劇共勉的口號激動人心。看得給力盛贊佳片

58分鐘前
  • U 兔
  • 力薦

我再見恩師,心中百般痛,彷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江中雪,淚影兩朦朧,辜負(fù)伯牙琴,你莫個難自控。知音再復(fù)尋,淚盈兩朦朧。

1小時前
  • 鯡魚和橘子醬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