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男兒就要走更遠的路 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片子雖然展示的是年輕人的故事 但其實更是上一輩----那個看似油膩膩的中年男人---- 準岳父的故事。
過去的一代人 過去的一代人 年輕時候離開偏偏家鄉(xiāng)小鎮(zhèn) 走得更遠 在更大世界創(chuàng)業(yè)勵志的故事。
這個腆著大t肚腩的男人也曾經(jīng)年輕有著少年壯志。 恰如奶奶說的 是個好云游四方的人!雖然打年輕時候就離開了故鄉(xiāng) 終其老也心思卻在一輩子牽掛著!
咱們中國人老話叫富貴不還鄉(xiāng)就是錦衣夜行??!富貴還鄉(xiāng)是每一個游子一輩子的最大最光鮮的事業(yè)!!
好男人就要 走得更遠 品味不一樣的人生!!
恰如奶奶說的 準岳父是個好好云游四方的人!心雖然離開了故鄉(xiāng) 卻在一輩子牽掛!
咱們中國人老話叫富貴不還鄉(xiāng)就是錦衣夜行??!富貴還鄉(xiāng)是每一個游子一輩子的最大最光 在外地落地生根 娶妻生子 怎么能不讓家鄉(xiāng)人知道?。。?/p>
家鄉(xiāng)里有世世代代守土繁衍生息 親戚姻緣枝繁葉茂的 大家族 以及由此建立的農(nóng)業(yè)時代人事關(guān)系-------冷不丁被一個外地人闖入 不沖突 不起漣漪幾乎是u不可能的?。?!
像這樣偏僻的地方 咱們這也有?。?/p>
上世紀80年代我曾經(jīng)去貴州,黔南一個叫荔波的縣做醫(yī)生??h城不大,四面群山環(huán) 抱 ??h城 縣城就蝸居在仿佛鍋底的平地上。人口少 風景好,山清水秀的。這鍋底被清悠悠的河水川斷,多數(shù)地塊是旱地或 稻田 。全縣人口也不多 10萬不到??h城雖然是全縣精華地區(qū) 但也是半農(nóng)半工---------應該說幾乎沒有工業(yè),6000個城鎮(zhèn)戶口里乎幾就是70個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比如學校 醫(yī)院外。馬路短小 窄。經(jīng)常就是農(nóng)民的曬谷場。一到夜里 萬籟俱靜。7-8點在馬路上聽到的就是家家戶戶喝酒劃拳聲。周日的清晨 進城口的釘馬掌聲音開始了7天一次最為喧囂一天---趕場天;場天 是縣城的節(jié)日。只有這天醫(yī)院才真正上班忙碌。平時的日子 醫(yī)生護士 經(jīng)常開著大門 打麻將 織毛衣 串門聊天。
那時候湘黔線 通車不過10年。山區(qū)幾乎沒有外來人口流動?。≡绯繌V播站得用3種民族語言給大家播報新聞。
與外面世界封閉 生活的慢節(jié)奏經(jīng)常叫外地人感到 生活的慢節(jié)奏經(jīng)常叫外地人感到民風很淳樸;大家見面問安打招呼彬彬有禮---假使某日從外地來了陌生人 立刻成為大家議論中心-----有人統(tǒng)計說 這縣里多數(shù)是近親結(jié)婚或者 姻緣紐帶關(guān)系單位里面7大姑 8大姨的。所以看似民風淳樸 千萬不能得罪任何一個人--------否則讓你體會到什么叫眾口爍金。
2 ) 跨文化沖突背景下的一種俗世生活的解決方案
我們從小被教育的一種藝術(shù)理論說,藝術(shù)是對真實生活的反應?,F(xiàn)實主義的文學作品和繪畫尚且能讓它自圓其說,而到了電影這里,卻常常會發(fā)現(xiàn)這種定義的失靈:很多電影都致力于制造一種幻象,讓人以為生活本不應該是庸常的,應當和電影一樣具有藝術(shù)的美感。
比如灰姑娘式的受難和神仙降臨,諾丁山和卡薩布蘭卡式的一見鐘情,夏洛特式的非ordinary。他們作為庸常生活的消遣出現(xiàn),讓人毫不費力就能陷入真善美構(gòu)建出的電影世界里,兩小時之后戀戀不舍地離開,收拾手邊的爆米花,交上3D眼鏡,回到瑣碎又平凡的人間。假如觀眾碰巧是個十分敏感的人,或許還會有那么一瞬間的抑郁。
《小鎮(zhèn)異國情》恰好是一種相反的類型:它為俗世生活的一些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的參考。
故事中,新娘薩拉的父親安東尼奧年少時從意大利小鎮(zhèn)背井離鄉(xiāng),拿著一張機械師的證書,來到德國,希望建立一份自己的事業(yè)。意大利人在德國生活非常艱難,機械師畢業(yè)證書并無用處,他從做餐廳服務員做起,然后維修汽車,如今身邊有嬌女和嬌妻。付出的代價是,他在家鄉(xiāng)不被理解,兄長惡言相對,于是賭氣多年不回家鄉(xiāng)。
好像是個鳳凰男的故事吧?
他的女兒薩拉愛上土生土長的德國人楊。性格潑辣可愛,想必與楊的相識相戀也是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
安東尼奧愛女如命,堅持要讓女兒和女婿在自己家鄉(xiāng)結(jié)婚。而在那里,人們篤信神靈,嘔啞嘲哳的意大利語沒完沒了,辦事效率奇低,各個家族之間聯(lián)系千絲萬縷,多年前結(jié)下的梁子就能讓許多人和許多人再不能來往。
楊受不了,過來參加婚禮的楊父母也受不了。楊的父親說:小心你的孩子基因不良。這句話,被站在門外的薩拉聽到了。
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和德國人的互相嘲諷從未間斷,而作為兩者文化的交融點的安東尼奧,看起來以家鄉(xiāng)為榮,熱愛沙灘和玩笑,享受煩惱,卻也明白意大利之所以像現(xiàn)在這樣,是因為缺少德國勤勉的辦事效率,靠譜的郵差……事實上,離鄉(xiāng)多年的安東尼奧已經(jīng)認同且接納了德國的文化傳統(tǒng),再回到意大利,他也感到了因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無所適從。
電影的有趣之處在于,任何一個元素都可以支撐起一部有血有肉的電影,卻偏偏將所有元素揉在一場婚禮里做配角。主角么,大概是常處沖突中的庸常生活。
喏,活脫脫一部家庭倫理關(guān)系劇,卻又這么有情懷,捏著放大鏡,放在文化沖突這個大框架里來講。文化沖突,大概是沖突中規(guī)模最大的那一種了吧。
從個人角度來說,它涉及的問題是:
??如何接納自我和孕育自我的文化環(huán)境
??假如去另一個文化場景的地方(不限于國家)定居或者生活,應當考慮到哪些“最差情況”(在本土和移居地所遇到的都包括在內(nèi))
??與另一種文化背景(不限于“外國人”)的人結(jié)婚需要考慮的“最差情況”
??已經(jīng)接納另一種文化后,如何與原先的文化相處
從文化差異的大框架來說,電影關(guān)照了跨文化交流,并從通常的系統(tǒng)視角轉(zhuǎn)向了行為者取向視角。在這場庸常生活里算得上規(guī)模宏大,勞民傷財?shù)奈幕瘺_突里,沖突使得沖突中的人實現(xiàn)個人利益。安東尼奧和妻子重新在意大利完婚,和母親重新想起過去,達成某種和解,楊和薩拉解除危機達成和解。
P.S:
行為者視角: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真實但不明顯的利益分歧,每個爭奪者都在為有限的資源餡餅里分到那一小塊而斗爭。沖突使沖突中的人實現(xiàn)個人利益。
系統(tǒng)視角:沖突是要防止,解決或控制的,強調(diào)使人團結(jié)起來的相似性,設想稀缺資源可以平等共享,并通過合作得以增加。
3 ) 平等心之三---《到坎勃貝蘿去提親》
這是一部描寫關(guān)于平等心的電影,就是無論你來自哪里,我們是平等的。
此劇獲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金爵獎 最佳影片(提名)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金爵獎 最佳男演員 克里斯蒂安·烏蒙
是近來德國電影的一大奇跡,成功在德國開出了近乎奇跡般、高達四億臺幣的票房佳績。
改編自青年作家楊·懷樂(Jan Weiler)在德國瘋狂賣出一百萬冊、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暢銷小說《瑪麗亞,他不喜歡吃》(Maria, ihm schmeckt's nicht!)。
電影以喜劇的形式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風俗習慣的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的問題。
德國人楊決定要迎娶一個德意裔女孩莎拉。莎拉的父親安東尼歐是移民到德國的意大利人。 準岳父希望婚禮到意大利家鄉(xiāng)坎勃貝蘿去結(jié)婚。
在準岳父的堅持下,楊和莎拉只好千里奔波回到意大利,準備籌辦他們的婚禮。沒想到迎接他們的,除了「坎勃貝蘿」的美麗風光外,還有莎拉娘家一托拉庫令人發(fā)瘋的親戚… 嚴謹?shù)姆置霚蚀_的德國相遇了隨心所欲的意大利鄉(xiāng)村。終于明白為什么德國會產(chǎn)生如此偉大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工業(yè)標準,和意大利鄉(xiāng)村為什么如此盛產(chǎn)非凡的藝術(shù)家和時尚的先鋒。
完全不同的風俗和習慣,讓男主角完全不知道怎樣處理,準岳父向他陳述了年輕的他帶著意大利的所有人生態(tài)度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的種種艱辛
不能承認的意大利技術(shù)資格證書,在德國成為廢紙一張
不能接受的作為異鄉(xiāng)人的生活狀態(tài)在餐館工作
不可以釘上意大利人象征的名字在公寓樓的標志
結(jié)婚時,因為娶的是德國人,雙邊都沒有人參加的婚禮
購房時,因為是意大利人不能享受住房貸款
即使可以在最好的地方成家立業(yè),不能融合的部分仍然用被人當做傻瓜的部分來彌補
回到家鄉(xiāng),卻又被家人認為沒有承擔意大利家族傳統(tǒng)的長子責任和義務受到非議。一氣之下多年不能返回家鄉(xiāng)
兩頭不到岸到去尋找兩頭的岸的生活就是他的人生。他說,在哪里才是不管你是意大利人還是德國人,可能只有天堂吧。
作為這樣一位岳父和他家鄉(xiāng)的至親,他想送給他的家人和女婿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無論你是意大利人,還是德國人,我都送給你們德國最好的,意大利最好的。。。。
他把這樣的禮物,安排在了意大利天堂般的美麗的坎勃貝蘿。。。
這個珍貴的禮物就是平等心。
4 ) 文化差異=水火不容?
買票的時候看影片的介紹,大致把它歸類于家庭喜劇。看完影片的感受是:我猜中了這結(jié)局,卻沒猜到這過程。
德國男青年Jan要迎娶德意混血的女友Sara,而準岳父要求兩人的婚禮回到意大利小鎮(zhèn)ampobello舉行。正如Jan所說,一切在他見到準岳父的那一刻,開始發(fā)生變化。當他踏入小鎮(zhèn)Campobello,從跟Sara的家人見面和當天的晚餐開始,在之后籌備婚禮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些事情,使Jan發(fā)現(xiàn)自己跟Sara家人的生活習慣天壤之別。作為一個典型的德國人,他無法融入Sara家人那種隨性、散漫的生活,他的嚴謹在小鎮(zhèn)上的人看來是可笑的,而對方的散漫、甚至意大利式的熱情好客則讓他覺得很荒謬。這些差別和矛盾終于在婚禮前夜Sara的德國媽媽和意大利爸爸大吵后,婚禮當天早晨Sara爸爸提議先哄好Sara媽媽再舉行婚禮的時刻,讓Jan的忍耐終于到達極限,爆發(fā)了,他駕車逃婚了。
這其實是兩個家庭、兩種文化的碰撞。就像我們所了解的那些關(guān)于兩國文化的差異一樣,意大利人對人熱情,但散漫、隨遇而安,不喜歡工作,只想好好享樂生活;而德國人內(nèi)斂,嚴謹,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最重要的是,他們守時,“像鐘表一樣準時”。這樣的兩種文化一旦相撞,簡直是水火不容吧。導演在片子里也用一些事情表現(xiàn)了這些差異,主要是通過他們在意大利的不靠譜遭遇,然后由他們口中說出“要是在德國,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fā)生”。比如Sara和Jan去登記,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忘我地聊天,根本就不理會他們,每次去只有一句話打發(fā)他們“明天再來”;他們最后選擇通過牧師公證結(jié)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意大利根本就沒有她的出生證明,甚至沒有她父母的結(jié)婚記錄,從法律意義上,她根本不存在;而造成這些的原因,是Sara奶奶沒有將自己兒子寄回來的文件拿去更新,甚至她根本就找不到兒子寄回來的那些證明文件、也不記得兒子曾經(jīng)寄過這些東西回來;比如他們?nèi)ゾ瓢膳龅揭粋€人,聊起德意兩國的社保,德國有很完善的社保體系,退休之后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保障,而意大利很多人都沒有社保,可謂是“老無所依”,只因為意大利人認為交稅給政府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比如意大利人跟他講話之前,會像很熟的哥們兒一樣大力地拍他的肩膀,這對于注重私人空間的Jan,是不舒服的;比如在餐桌上,完全不顧他是不是喜歡吃某種東西,熱情似火地給他添了一回又一回……還有祖父傳下來的結(jié)婚戒指,去海邊游泳時嘲笑Jan缺乏日曬過于白皙的膚色,諸如此類的事情,再加上Sara和父親兩個人說,以后所有的假期他們小兩口都要回這個小鎮(zhèn)上和家人一起歡度,Jan退縮了,如果說為了結(jié)婚在小鎮(zhèn)上忍受這些是一種煎熬,讓他年年回小鎮(zhèn)上簡直想想就是一種災難。
在他駕車逃婚后,岳父去追他回來。在一家宿仇開的修車鋪那兒,岳父跟他談起了自己當年剛從意大利到德國闖蕩遇到的種種。任何文化都是排外的。而文化差異帶給人的不適,是雙向的。岳父跟岳母結(jié)合的那個年代,社會遠沒有Jan和Sara這時候包容,他們經(jīng)歷了更多的艱難,但靠著自己的樂觀和不放棄的奮斗,岳父終于在德國有了一席之地。而相對于Jan,他失去的恐怕更多。一方面,他和妻子長期生活在德國,雖然他已經(jīng)完全適應和融入了德國的生活方式,但他身上流的永遠都是意大利人的血,他永遠是一個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另一方面,當他回到家鄉(xiāng),德國式思維和處事方式已經(jīng)成為他的習慣,他看不慣家鄉(xiāng)人的不思進取和一團亂麻,他時不時地說“如果是在德國……”,這樣的他在家鄉(xiāng)人眼里,已經(jīng)是某種意義上的背叛者,他永遠也無法再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這種移民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吧,同一國家不同省份、城市之間的移民,不同國家之間的移民,這些人一輩子處于兩不靠的尷尬境地,心里大概一直會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鄉(xiāng)愁,其實很無奈。
好在,盡管國籍不同,文化不同,但全世界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情人之間的愛都是相通的,而愛和包容則可以消解差異帶來的矛盾,至少讓它們不那么面目可憎。岳父年輕時從德國回家鄉(xiāng)小鎮(zhèn)探親,離開時母親去車站送行,火車早就開走了,她卻長久地站在那兒揮手;母親不記得他寄回來的文件,卻好好地保存了他寄回去的每一張照片和明信片,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他明信片上寫的內(nèi)容;而他自己對女兒Sara的愛也如出一轍,再三警告Jan“如果你敢讓我的甜心傷心,我一定不放過你”;盡管會跟女兒因為意見不同有爭吵,當女婿逃婚后,他第一時間駕車去追,并用自己的經(jīng)歷讓Jan終于明白,只要兩人真正相愛,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回到現(xiàn)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這樣的事情也不少,但喜劇卻并不多,人們甚至慢慢開始相信“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古人誠不我欺”。當然愛是不能當飯吃的,但如果沒有一顆包容的心,即使再相似的背景,總會有不同、總會有矛盾。是真的有那么多難以跨越的鴻溝,還是愛得不夠深呢?
盡管表現(xiàn)得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種種沖突,導演用的多是輕松搞笑的方式,觀影過程中笑聲不斷。另外,意大利不愧是藝術(shù)之地啊,影片的配樂相當出彩,片尾曲里似乎還有歌劇的影子,令人大呼過癮。
5 ) 海鮮可以不習慣,人情總有可留處
1.在家族觀念上,意大利人真真有幾分“歐洲的中國”意味
2.typisch deutsch也好,typisch Italienisch也罷,人們往往不希望被作為一種成見典型被觀察,卻又往往在用這種方式觀察其他人。
3.整部電影的喜劇基調(diào)、講述文化理念差異、以及老丈人回憶赴德心酸史但又吐槽意呆不辦事這幾點上都會讓我想起另外一部土耳其題材《阿曼尼亞:歡迎來到德國 Almanya - Willkommen in Deutschland》
4.這系列看多了,突然想到如果人物設定是:男方背景趨于妥協(xié)于繁文縟節(jié),女方背景趨于極力注重私人空間?其實這樣的片子也不是沒有,不過能給人留下印象深刻,或是讓人倍感自然真實的似乎還是少些。
6 ) 麻煩岳父糊涂郎
粗看電影,《小鎮(zhèn)異國情》是一出不見深度的通俗劇,老掉牙了還以逗人笑為目的,幽默喜劇一貫如此。但是正如德國人的幽默并不屬于民族性格的必備組成,他們更適合板起臉做學問,或者用偏執(zhí)狂的態(tài)度去對待事情,結(jié)果電影用了太多的滑稽橋段,反而降低了整體格調(diào),嘻嘻哈哈中怎么都嚴肅不起來。試舉一不嚴肅的例子,男主人公難以入睡,墻上有幅油畫,上有一哭泣男孩,詭異奇怪,最后畫上人物還掉轉(zhuǎn)過來,擺出了豎中指的形象。也就是,《小鎮(zhèn)異國情》可能有許多有意設置的笑點,導演下了功夫,但這種笑點很生硬,缺乏對觀眾的引導照顧,反而不由說分,來得直接粗暴。
相比學不到家、故作深沉的文藝小片,這樣一部電影并非有哪里的不好,只是出現(xiàn)在競賽評比中顯得有些不入流,真放到中國影院去放,好像也沒有什么賣點。它更像是在歐洲滿大街放的商業(yè)片,做不出好玩的東西,票房也沒有可說之處。
事實上,從某種角度來看,影片又可以被劃入野心之作的行列,它有一部文藝片的標準操作程序,留一個開頭的懸念,中間還有結(jié)構(gòu)手法的變化,可惜技術(shù)手法單一,實在不行,拿不上臺面?!缎℃?zhèn)異國情》通過一對男女的婚戀矛盾引起了德意民族的性情差異,而跨國文化沖突恰是過去幾年的熱點(女導演坦言自己喜歡橫跨中西的李安導演),法提赫·阿金的作品尤其擅長處理這方面的議題,精準、犀利??上а莶⒉痪邆淠米迦侯}材說事的才能,她表現(xiàn)不出必要的責任感,即便是對比阿金水準較為一般、完全具有通俗劇模樣的《索利諾》,《小鎮(zhèn)異國情》差得實在太遠,沒有回味的空間。
《小鎮(zhèn)異國情》把時間浪費在了新郎出洋相、入鄉(xiāng)要隨俗等地方上,他到了意大利就一直撞墻碰壁,引發(fā)連環(huán)錯誤。兩位父親的表現(xiàn)也很臉譜化,該怎么來就怎么來。雖然有觸及往事的回憶,試圖做出厚度感,可意大利老爸就一直在教他事情,講解德國人到底哪里好哪里壞,跟意大利人差別在哪。至于結(jié)尾兩代人的共同婚禮更是有些矯情,觀眾想這樣看,可你就那樣拍,成人之美未免太簡單潦草了。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一個霸氣的理由直接給抹掉了,留下了致命傷。
影片較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是小鎮(zhèn)上的形色人物,以男主人公的岳父為首,他們對德國人抱有偏見,初步不讓死腦筋。主角又缺乏變通能力,看起來很是木訥,于是笑話連連。以關(guān)鍵的修車等待一段為例,電影所要展現(xiàn)的磨合過程完全跳開了男女關(guān)系,反而更像是老少兩代人通過溝通所達成的和解。不過這種和解又包含了一廂情愿的感覺,導演過分放大了異國差異的影響因素,用搞烏龍的方法去拉攏觀眾,其實一件簡單事情完全沒有必要弄得那么復雜。這幾個人啊,太事兒?!拘吕?SIFF】
OST真是激動人心
男主說雙方父母住得不遠:但雙方心之距離,卻有光年之遙。眼淚畫像男孩想喝牛奶想留在廚房,綠色大鱷魚,下陷的床。德國人意大利人差別:你們自尋煩惱,我們不欠煩惱。奶奶和女兒一起念爸爸寄的明信片,想哭。如果你沒讓我女兒幸福,我會天涯海角撲殺你。把傷心聽成上床還幻想了床。結(jié)尾男主身體真美!
結(jié)局很好,不俗氣
還是喜歡意大利~
#2018電影帶你看世界# 看完了《小鎮(zhèn)異國情》,想到我談戀愛那會見父母的樣子。說意大利是歐洲的中國真沒錯。把意大利和德國的文化差異當矛盾沖突點來寫,通過貫穿女主爸爸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更好的提現(xiàn)外國人在異鄉(xiāng)的那種格格不入。看起來歡鬧搞笑,其實是一種無奈的文化差異。總的來說,都是因為愛吧。
愛死意大利人了
這部電影太可愛啦!
意大利人各種可愛
每每設身處地的想就會覺得鬧得慌
燈光太美。
“兒子,種族融合和被同化是兩碼事”,就記住這么一句話。影片總體一般,劇情發(fā)展上波瀾不驚,靠語言不通造出的笑料也比較“低級”。一般的家庭溫馨喜劇。6分
好有風情的意大利小鎮(zhèn)
20100615 影城2廳,與bear
改良版的拜見??怂挂患?/p>
我們?nèi)ヌ焯冒?/p>
下午和Eason一起看了參賽電影《小鎮(zhèn)異國情》,頗失望,后排的女人們不知道笑什么笑不停,搞得我們特正經(jīng)了。本來是婚戀矛盾突顯民族性格差異挺好的,場景又異域,結(jié)果導演頗有動機地設計了很多簡單粗暴、缺乏指引的搞笑橋段,反而凌亂而不嚴肅。唯一記住的是意大利人真的很懶散!
又是一出“拜見岳父大人”,人太多,鬧哄哄的。
周圍人笑得好開心。哥沒品位,內(nèi)心陰暗。中間睡著了,離場時腿發(fā)軟,踩了某小姐的腳不說,還直接倒在人家座位上……
挺好笑的,意大利人各種不靠譜啊~~
搞得我想跟一個德國人談場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