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史崔特先生(理查德·法恩斯沃斯 Richard Farnsworth 飾)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他不僅個性孤僻古怪,視力狀況也每況愈下。史崔特先生和女兒羅斯(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飾)相依為命,父女兩人的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也不失寧靜和樂趣。
哥哥萊爾(哈利·戴恩·斯坦通 Harry Dean Stanton 飾)病重的消息打破了史崔特先生家中的平靜氣氛。雖然由于曾經(jīng)的矛盾,兄弟兩人已經(jīng)將近十年沒有見過面了,但如今史崔特先生已然步入了老年,經(jīng)歷過生命力的種種變幻和無常,史崔特先生決定,是時修補一下兄弟之間的裂痕了。就這樣,史崔特先生駕駛著自己的割草機上路了,目的地是300英里之外的威斯康辛州。
大衛(wèi)·林奇(David Lynch)曾在《與火同行》里引用弗洛依德的一句話:“詭異之所以成為詭異,就是因為我們私下里太熟悉它了,也正因此它受到了壓抑?!倍?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日常生活中的詭異感,與其中牽出的奇特感受力,正是林奇電影最吸引我的地方。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常被認為是最“不林奇”的一部林奇作品。事實上,林奇也并不是這部電影嚴格意義上的“作者”。最初,他的藝術(shù)與生活伴侶瑪麗·思薇妮(Mary Sweeney)在《紐約時報》上看到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一位73歲的鄉(xiāng)村老漢Alvin Straight,不顧眼睛與身體的傷病,開著割草機,去拜訪中風的兄弟Lyle Straight,希望不計前嫌,重新和好。
思薇妮一直以來都渴望追尋以簡明的方式展現(xiàn)的智慧,而史崔特先生的生命創(chuàng)造力、真純的勇氣、和“逆反年齡流動的態(tài)度”(age-be-damned attitude)都深深吸引著她,并使她買下了故事的版權(quán)。在她看來,這個可愛的糟老頭是整個人類境遇的縮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我們都從別人那取得我們需要的東西,也給與別人我們能贈予的定西,努力解決不斷冒出的困難,并盡力以優(yōu)雅從容的姿態(tài)面對死亡的必然性。
此時的林奇,擔任威斯康辛州立大學(xué)的訪問藝術(shù)家。在那里,他擔完成了很多藝術(shù)畫作(在試圖談?wù)摿制鏁r,我們應(yīng)始終別忘記他是個全面的藝術(shù)家,他的畫作和他的電影一樣重要)——人與獸特質(zhì)的融合體,痛苦下陷的女性,噴出紅色云朵的嘴巴,因極端的壓力和想法而扭曲變形的腦袋···
但是,思薇妮卻體察到了另一面的林奇。那是有著極柔軟和甜蜜心靈的“Dave”( “David”的昵稱),只是常常被他的作品中反常識的精神氣質(zhì)、迷失的心靈、逼人的家庭、激情的性愛、暴力、悲傷、和疼痛遮蔽、淹沒。她相信這部作品能開啟林奇身上深情的藝術(shù)氣質(zhì),讓另一種溫馨明澈的精神力量如營火般久久燃燒,而不只是一顆微弱的火苗、被周圍強大的黑暗吞噬。而當林奇讀完了劇本,也表示了極大的喜愛,把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在他生命中的出現(xiàn)當做一件命運之中的事情。
這,便是最“不林奇”的一部林奇電影誕生之初的故事。了解了這些,我們似乎能明白為什么說“《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對林奇的價值,就如同《菊次郎的夏天》對北野武的價值”;明白每一個孤獨怪老頭的心中都有個明媚真純勇敢的心聲,明白這部電影的“詭異”之處——它“詭異”便“詭異”在太明晰——一如它英文原片名The Straight Story的暗示;明白電影想要講述的:無力于過去,不可期劃未來,只有抓住當下的勇氣和全部美好生活的可能,依照事物本來的、甚至用習以為常的邏輯看來有些古怪的樣子,愛那些善良的人們。
老人的故事里總會談到時間。20世紀末的美國,我想時間是過得很快的,就像那資本的流轉(zhuǎn)和高樓的拔地而起。但在影片中Mr. Straight居住的Laurens小鎮(zhèn),時間的腳步卻是極緩慢的——與外界紛雜的節(jié)奏形成一種平衡的張力,是對于異化的反向糾正;而在小鎮(zhèn)居民來說,時間則是不急不緩的——他們早已與時間同步。
在影片的開頭,便出現(xiàn)了一句極耐人尋味的臺詞:Alvin在家中摔倒了,缺席了酒吧里老友的日常小聚。我們看到酒吧酒紅色的外墻上開了一扇小門,一個老頭自出來找Alvin,不一會兒,另一個老頭子也拿著酒瓶探出身,走了兩步,說:“We’re waiting.”此時已經(jīng)過去他們約定時間一個小時,在這一小時里,那些穿著工裝牛仔褲、帶著紅紅綠綠鴨舌帽的“美國硬漢”們在做什么?他們或許翹著腿,晃著頭,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總之,They’re waiting。而等Alvin來以后他們會做什么呢?大概也與等待時沒什么兩樣。老人是最有時間的一類人,但他們也是時間最少的一類人。夾在這“多”與“少”之間,最舒適的一種方法便是與時間講和,變成這小鎮(zhèn)里滯緩的時間本身。
這種奇特的平靜狀態(tài)事實上也漫過老年,向其他年齡段延伸。鄰居Dorothy——那位身著玫紅色上衣,喝著粉色飲料、吃著粉色團子的中年發(fā)福大媽——看到倒地的Alvin后說出一句讓外人發(fā)笑的臺詞:“What’s the number for 911?”而這句臺詞對Dorothy來說并不顯得滑稽,在小鎮(zhèn)時間里,人們是不習慣常規(guī)被打破的。
攝影機的運動也滲透著這種時間的觀念。在Straight一家第一次出現(xiàn)在鏡頭前時,Dorothy也正躺在一旁的長椅上。Dorothy起身,鏡頭先是跟進她,待她右拐入自己的房間,鏡頭再轉(zhuǎn)彎推近Straight家的后墻,拉近那扇藍色的窗戶。似是鏡頭事先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一般,不一會兒,我們聽到了藍色窗戶內(nèi)傳來倒地聲(后來我們知道是Alvin)。確實,攝影機的移動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的感知方式——它體察這個小鎮(zhèn)的一切,不急不緩地,帶領(lǐng)觀眾先去那里,靜待事物發(fā)生。
與時間講和的另一個結(jié)果便引向與時間主宰的世界萬物的講和??催^林奇電影的觀眾一定會熟悉那由雷電造成的明亮藍光,它往往會制造一個新的夢境。但在本片中,帶來的卻是Alvin和女兒Rose間的簡單對白:“Yeah,I love a lightning storm.” “Uh, me too, dad.”他們已無比熟悉這小鎮(zhèn)的風云變幻,進而感到自然的親切,哪怕是其中最詭異的一種。
真正的夢境場景我認為倒不出現(xiàn)于時間的變異,而是時間的積壓。疼痛不斷地被時間稀釋,寂寞已無法承載更多的時間,于是,在那些獨處的時刻,它便如罐子里的泥沙,同滲入的水一起靜靜淌出。
在Alvin出發(fā)前的一個夜晚,Rose也在想著自己的心事。她趴在窗框上,眼睛和她的父親一般閃亮。水管不知為何還在噴灑著水,管道的膠皮軟軟地伏在草坪上。一只皮球輕快地滾了過去,跟來一個小男孩。他撿起球后走到一處,原地暫停住,再繼續(xù)往前,離開鏡頭畫面。音樂的抒情恰到好處,有幾分神秘,幾分靜默,幾分平淡了的憂傷。我并不覺得這個撿球的畫面是一模一樣在電影里真實發(fā)生的,它實存在于Rose接收到的畫面里、她的夢里。孩子的步伐暫停,她的思緒漾開,時間涌去···
片中有正在發(fā)生的疼痛,也有藏在記憶深處的疼痛,甚至還有未來可能的疼痛,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帶著社會反諷的特性。
Rose家曾意外失火,此時她正拜托了別人照顧孩子,而她的小兒子重度燒傷,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被法院剝奪了撫養(yǎng)資格,這是看似完善、以“保護孩子”為中心的制度程序的弊病,和看似包容的社會對她口癡單純便代表智力缺陷的歧視(Alvin先提起了Rose被誤解,而其實她敏銳干練,再提起她失去孩子的故事,使我們相信這二者間存在關(guān)聯(lián)),也帶給善良的母親半生的寂寞傷痛;Alvin在路上預(yù)見那位每周撞死一頭鹿的女性,她頂著一頭亂糟糟的紅發(fā),雙手上下?lián)]動,無措地叫喊:“I love deer!”,這疼痛背后,是“have to drive down this road every day,40 miles to work and back”無法化解的生活壓力與焦慮;Alvin在小酒館里對著一杯牛奶講出曾經(jīng)酗酒原因的戰(zhàn)爭噩夢:存活的慶幸與負罪、誤打死同伴卻只能隱瞞下來的愧疚自責,如今,兄弟Lyle中風,倆人卻因一些口角很多年不曾交談,這個遺憾很有可能將由不知何時突然而至的死亡而成為永遠···
在Alvin的公路旅行上,一位騎車的年輕小伙問他,對于老年人來說最壞的是什么,Alvin答到是想起年輕時的自己。這個回答是有兩層含義的:第一,年輕的活力喪失,身體漸漸衰弱,連一直使用的割草機都不再好使,這使他難以主導(dǎo)想做的事、甚至失去自己的獨立性(這也是為什么在第一次出發(fā)失敗回程后,Alvin如此氣憤,用槍打中割草機的油箱引火焚毀;而他雖然抗拒那些藥物、支架,最終依然只能接受,扛著兩根拐杖上路);第二,年輕不全是美好,它承載了那些需要遺忘、需要壓抑的疼痛。
應(yīng)對疼痛的方法不是靜待時間去稀釋,而是主動勇敢去釋懷,甚至需要跳出小鎮(zhèn)緩慢時間的刻度,去對抗被動的接受、對抗無所作為的等待。年紀最大的Alvin反而是做的最好的,女兒的疼痛在黑夜里如夢境般一點點被動流逝,Alvin卻堅決地獨自踏上旅途。還有一處十分有趣的情節(jié):他將那頭被撞死的鹿的肉剔出來烤著吃,還將鹿的角安插在自己的小拖車上。反正鹿已經(jīng)死了,那就將它“物盡其用”,帶著些看似冷漠、實則溫暖的嘲弄,帶著些“反人性”的樂觀,繼續(xù)前行吧。
繼續(xù)前行,抓緊親愛的人。
這前行路上他最大的依靠是女兒Rose,他與她共有的是一種愛的默契。當Alvin去醫(yī)院看完病回家,Rose問她如何時,他只是笑著說:“He said I was gonna live to be 100.”這當然是一句為了讓女兒放心的話。女兒也笑著,笑得很天真,而后望向窗外的陽光。女兒沒看出父親善意的謊言嗎?我覺得不是。如Alvin自己說的,女兒并不笨,她明白父親的倔強,而當她看到父親依然微笑,她知道父親的精神狀況是健康的,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便會讓父親去做。
前行的終點是見到兄弟Lyle,這段也被林奇處理得簡單有力。Alvin來到銀杏與紅楓掩映下Lyle的小屋前,第一聲“Lyle”呼喚得很響亮,第二聲卻比第一聲弱,因為只是短短兩聲呼喊間實有無數(shù)的情感翻涌,他不知道兄弟是否還好,也不知道兄弟是否愿意與自己和好(此處亦可見演員功力之深),接著鏡頭拉近,觀眾似乎期許著Lyle從小門中探出身來,拉近的鏡頭卻被打斷了,切換至Alvin那雙有些忐忑、摻雜思念、懊悔與興奮的雙眸,而正在觀眾擔心Lyle會不會出現(xiàn)時,傳來了小屋里Lyle的呼喚“Alvin——”。
這是一個讓人落淚的鏡頭。不見其人,先聞其聲。在親愛的人間,是不用文字的,文字的無力處在于它的作用是讓更多陌生的人們能夠彼此交流,這使它的意義變得空泛通俗。熟悉的人們只要聽到一聲呼喚便能明白是誰要來做什么,一句話便能諳熟它更豐富的蘊含。
最終,他們都沒有說出那些標志性的“和解”對話。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倔強而溫柔的老頭,看到他們因眼疾而格外明亮的雙目,看到那神秘地閃著星光的夜空,我們知道,他們早已釋然。而我們不妨也可將這星空當做林奇最后忍不住露一手的小魔法——藏著他對世界里另一種更原初的力量的信仰——無論是以他先前電影中Henry Spencer、John Merrick的母親、天使Laurel Palmer的藝術(shù)形象出現(xiàn),還是以最淳樸的自然的描摹形式出現(xiàn)。
這真是一部極簡單的電影,又是一部極具情感魅力的電影,鏡頭里還不乏一些林奇式小幽默。大概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它并不復(fù)雜,而真情擁抱它的人、用力奔赴它的人——無論速度的快慢,只要盡心、只要懷有愛的信念,便可收獲他們期望的滿足與快樂。希望不論我們老去與否,都能有勇氣主動踏上釋然的道路,哪怕是依靠一臺割草機的牽引力。哦,別忘了再帶上咖啡機,三兩張折疊椅,祝愿一路順風。
注:《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創(chuàng)作背景信息參考自Greg Olson,Beautiful Dark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復(fù)眼CinemaUp
這是一部非典型大衛(wèi)林奇風格的作品,也是一部非典型公路片。不同于大多數(shù)以年輕人的角度為視角,以追逐夢想、叛逆、自由為主題的公路電影,也不同于大衛(wèi)林奇多數(shù)華麗詭譎風格獨特的電影,這一次他用樸實的鏡頭向我們展現(xiàn)老人straight一次簡單卻也非凡的遠程。電影名The Straight story一詞雙關(guān),既說明是主角straight的故事,也揭示這場遠程勇往直前沒有阻礙。
影片主角Alvin年過古稀,身體機能在不斷減退,與他有多年隔閡矛盾的兄弟中風了,他準備開著割草機去幾百里外看望兄弟。鎮(zhèn)上的老人質(zhì)疑,“我就怕你在路上給人撞翻““他不會過得了石穴”,也是我們觀眾的質(zhì)疑,他能成功到達嗎?確實,Alvin行走困難,糖尿病,早期肺氣腫,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問題,似乎有每個人年老后無法逃避的問題。但他又個性倔強執(zhí)拗,熱愛閃電暴風雨,也許脾氣火爆,在第一次失敗后憤怒的一槍將割草車引爆。
他并不對這些阻礙因素所屈服,也許是最后一次機會去見兄弟,也許是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總之他決定獨自出發(fā)一往無前。在藍天白云下,空無一人廣袤曠野的馬路上割草車緩慢地行駛著,Alvin露出了微笑。我們就像旅客,跟著Alvin的旅程看沿途的人和風景,在舒緩悠揚的鄉(xiāng)村音樂中,看日升日落經(jīng)歷暴風雨后的雨過天晴。
這一路遇到了離家出走懷有身孕的年輕女孩, Alvin向她訴說家庭往事,棍子捆成一捆的鏡頭一閃而過,女孩回歸了家庭;修理割草機的兄弟時有摩擦Alvin也用自身經(jīng)歷告訴他們應(yīng)互相諒解;無法從二戰(zhàn)陰影中走出來的老人們的懺悔走到古稀之年該放下的也要放下了。
仿佛經(jīng)歷千山萬水Alvin和隔閡多年的兄弟終于相見,喊著他的名字,人雖未見卻仍然認出了他的聲音。一瞬間千萬情緒涌上心頭,然而千言萬語都融化在這相視的沉默里。結(jié)尾仍是開頭的黑夜繁星,人生無常,只有星空亙古不變。
為什么我們喜歡這樣簡單的故事,因為它充滿了真實的情感和力量。它就像一個有故事有人有人情的風景片,廣袤無邊的麥田,延伸至地平線似乎沒有盡頭的洲際公路,深邃的星空,與大自然相比我們?nèi)绱嗣煨?,如此短暫。所有遺憾、悔恨、暴躁不安的情緒,與自然、與時間相比不足一提。我們能從中汲取一種平靜的力量,短暫的從繁忙的生活中抽離,平靜地跟隨著這緩慢催眠式的節(jié)奏去經(jīng)歷這一路陌生的善意,和遼闊的風景。
題外:這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公路電影。真正的艾爾文·史崔特在他的旅行結(jié)束后還活了三年。而主演這部電影主角的理查德卻在2000年因為久病厭世,而舉槍自盡身亡,本片也成為他在影壇的告別遺作。戲里戲外,令人唏噓。
說不林奇,其實也很林奇,當你把《雙峰》里所有的齟齬和神秘剔光,便是這樣一部電影——如同一位長者以謙恭的姿態(tài)傳授著人生的經(jīng)驗;最后老哥倆坐在門廊上,只是眼含熱淚地望著那臺割草機便已勝過萬語千言。
老爺子。大衛(wèi)林奇是不是覺得自己以前造孽過多了。。。
一個導(dǎo)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真實的面向,很可能就藏在他最不典型的作品。
人物很完整,信息很多,雖然編織信息的方式很古拙,但這樣才能最好地集中力量吧。名字真好玩,既是老人的名字,也是告訴你這次不玩虛的了,來一個平鋪直敘的故事。有幾處敗筆,一音樂用得太粘稠,二是感化流浪少女略假
翻譯成直男的故事會很喜感。嚴肅分割線,雖然沒啥說服力,但是很真摯溫暖。
不敢相信一向以詭異風格著稱的大衛(wèi)林奇竟然有這么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奶下的煽情片。
看慣了大衛(wèi)·林奇的那些迷離吊詭的作品,竟有些不太適應(yīng)如此溫情和直白的林奇,就連其鏡頭中標志性帶過的雙黃線也變得不疾不徐了起來。片中史崔特先生和他的除草車以及公路周圍的景色構(gòu)成了一幅雋永的畫面,仿佛在訴說著關(guān)于時間的往事。
“只要還未死,就要上路”,每次看公路片我都是淚流滿面吶,太喜歡了。這回還是老頭的獨自旅途,開的還是慢吞吞的割草機拖車,不可思議。更不提大衛(wèi)林奇還有如此小清新的一面(其實《象人》就是很小清新的??)。只可惜主演的老爺爺在影片上映后一年開槍自盡。。。
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沒有比這更好的觀影描述了。所謂故事,其實都是一些結(jié)成捆的木棍,二戰(zhàn)創(chuàng)傷,兄弟反目的老套。可是,看到那一張張寫滿了故事的面孔,你還是會被他們所深深吸引?!澳憔褪球T那破玩意來看我的?”最不像大衛(wèi)林奇作品的作品。十大直男電影。
我以為非常林奇,而且是解開林奇其他作品的密碼之一。以極有林奇style的男孩拿球那一幕與隨后的闡釋為甚,不一而足。
正如齊澤克所說,影片有趣之處即是"迪士尼出品"和"大衛(wèi)林奇電影"之間的對立;林奇作品幾乎都體現(xiàn)著對好萊塢傳統(tǒng)的體認――不過往往是反面的(兩年后的《穆赫蘭道》尤甚);本片則作為一次肯定的把握,試圖在流于濫俗的《德州巴黎》式公路文藝片與電影的"純是"之間尋找平衡.盡管有模有樣地加入了大量POV和慢速公路俯拍鏡頭(明顯與《妖夜慌蹤》相對),但《閃靈》式的斜角大全景以及不合常規(guī)的疊化運用,仍是某種暗地里的捉弄;而在迪士尼的"馴化"之下,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與情感羈絆成為主線則表明了:無論"電影之是"怎樣撲朔迷離,林奇電影歸根到底還是右翼的、屬于美國民族的電影.
這是林奇最不林奇的一部。
看這個你應(yīng)該聯(lián)想不到林奇的任何另外一部片子,但這的確是林奇,真喜歡這個故事。
C+ / 樸素的鄉(xiāng)村公路片,林奇依然是極擅用畫面講故事的人,只不過無法掩蓋故事本質(zhì)上的雞湯色彩。兩部傳記都偏主流,相比之下還是更喜歡《象人》。被撞死的鹿和如泣如訴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
老牛仔在眾老頭的驚嘆聲中駕駛割草機離開村鎮(zhèn)走向大路的時候,像一位真正的英雄。
18號公路和那個密西西比河橋我開過的! 老爺子的家鄉(xiāng)也去過。。。
以前跟三妹說過“林奇的片子我看鏡頭就能認出來”,但這部片子讓我徹底驚奇了,幾乎是完完全全的毫無個人痕跡,神奇的另一面,并且水準不差。
相當平實的誠懇之作。老爺爺像老鏟草車般,執(zhí)著而緩慢地行進。生命的盡頭,如此樂觀豁達,坦然從容。
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溫情公路片,大衛(wèi)·林奇最不"林奇"的作品。配樂和攝影都棒得沒話說,看這部電影就像于午后的暖陽下獨自細品一杯香茗,淡雅素靜,平實質(zhì)樸中有著最澄澈的底蘊。| 年老時最糟糕的是回想起自己年輕力壯的時候 | (8.5/10)
“如果林奇早期作品是困于陷阱,那么史崔特的故事,基于一位名叫艾爾文史崔特的瘸腿老農(nóng)民駕著一輛剪草機橫跨美國平原探訪親弟的真實事件所改變的電影,又是在說什么?這個節(jié)奏緩慢的故事難道暗示了對侵犯的自我摒棄,而轉(zhuǎn)向忠貞于道德立場的率真?片名無疑是對前作的參照:正直的故事,是對橡皮頭到妖夜慌蹤的‘背離’。但!如果林奇此片的正直男主其實比前作中那些怪誕角色更具顛覆感呢?如果在我們這個后現(xiàn)代世界中,堅守道德承擔即被視作不可理喻落伍時代,那史崔特不才是真正的異類?”……齊澤克的解讀固然提供了一種劇析視角,但回歸影片實境,你真有感受到史崔特相對途中遭遇的各色人等算個異類嗎?離家女孩被寓言感動,中年男子提議開車送他,與車隊年輕人夜談人生,酒吧對老者追憶二戰(zhàn)秘辛……溫情理解感傷等主旋律特征要明顯壓過顛覆與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