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孤獨曲折,時常斷片的人生路
前半段如沼澤般呈現(xiàn)男妓泥濘的生活狀態(tài),后半段如溪流匯成一條追尋自我的故事。
Mike的人生就像片頭片尾那條曲折而孤獨的路,他的父母都不可言說,他的生活也像他的昏厥病一樣時常斷片,他對Scott真摯熱烈的愛破碎后,內(nèi)心的港灣只有孩提時Idaho和母親的的碎片記憶,他其實渴望“正常”的人生。
Scott則相反,他什么都有,他只是厭倦優(yōu)渥的“好人生”,來和這些邊緣人廝混。但他冷靜得很,知道自己必將回歸上流,心里其實看不上這些街頭朋友。他對Mike的感情也是冷靜的,他只是如同片子中段一樣,陪伴Mike的孤獨之路上走了一小段而已。
來自兩個世界的人終究分屬于兩個世界。但不得不說基努里維斯的癡呆表演太業(yè)余了,和River Phoenix投入的出色演繹對比,更是不忍卒看。
喜歡畫展式的性愛鏡頭,喜歡片尾字幕的彩色背景。
本片結(jié)構(gòu)人物都取材于莎劇《亨利四世》,但盡管我事先不知道這件事,也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詩意。
2 ) My Own Private Idaho:一種逃避的高潮
我想我曾經(jīng)對Gus Van Sant91年的這個片子的忽視是不可原諒的。關(guān)于這部電影《MY OWN PRIVATE IDAHO》的精彩很多人都把眼珠子放在了主人公麥可和斯考特綿長而無終的同性戀情上,不過我卻更傾向于認為Gus是把一種激情而又樸素的審視和憐憫放在了一個孤獨的邊緣個體麥克身上。
關(guān)于邊緣青年的生活,這部電影不像《出租車司機》刻畫的那么冷酷清醒。Gus似乎在用一種記錄片式的客觀眼光講述一個很平凡的故事。
故事中麥可是亂倫產(chǎn)物,是個患有癲癇的男妓,斯考特是個被市長父親的過高期望壓的無法喘息而逃離了家庭和上流社會的富家公子。一開始的分歧就注定了他們不同的命運.他們和男人作愛,被老混混鮑勃收編。搶劫路人,捉弄警察和鄰居,吸毒。麥可有癲癇,隨時都可能昏迷過去。他的腦子里經(jīng)常充滿著小時侯和媽媽在一起的幻象:公路,大片的云朵,藍天,媽媽模糊的笑容和孤零零呆立的房子。
影片開始的時候麥可躺在通往愛達荷的寂寞公路上,這個一直靠出賣身體為生一直想找到媽媽的大男孩愛著斯考特??墒撬箍继睾退煌Kq豫而怯懦的小聲說著“我們能有多接近,斯考特?”的時候,斯考特說,我和男人做愛只是為了錢。于是他充滿哀傷的說,可是我愛你,不需要你給我錢。
最后斯考特還是拋棄了他。不僅僅是他,還有整個混亂的邊緣生活。他在21歲這天繼承了父親的遺產(chǎn),和在去愛達荷的途中認識的意大利姑娘結(jié)婚,成為上流社會的紳士。并且對自己曾經(jīng)認為是精神導(dǎo)師,教會自己什么是自由的老混混鮑勃冰冷的說,我不認識你,老頭。你曾教會了我很多壞東西。但我已經(jīng)改正。
鮑勃發(fā)高燒死去,斯考特冷漠依舊.
麥可回到了那條公路上。此時他剩下的希望僅僅是他昏闋以后的幻覺,他試圖尋找但是每次都回到開始的地方.命運卻是連希望也不肯給他的.
影片里反復(fù)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生活:一種是混亂的現(xiàn)實,一種是麥可腦子里童年舊屋的孤零零幻象。導(dǎo)演Gus總是在充滿激情和憐憫的注視著麥可的內(nèi)心。企圖無限靠近和觀察,剝離了世俗、道德、宗教和人性的外殼,反復(fù)讓觀眾去進入這個個體的內(nèi)心,去感受那種孤獨。
影片的結(jié)尾麥可癲癇復(fù)發(fā)倒在公路上,行李被兩個貨車司機偷去,之后一輛陌生人的汽車駛過,他被抬上了車。車子在視野里消失后,只剩下了滿目大朵的云彩,藍天和筆直沒有盡頭的公路。
主演River Phoenix以這個片子中的精彩表演拿到了威尼斯影帝,但是之后開始吸毒,兩年后,也就是93年死于吸毒引發(fā)的心力衰竭。似乎這個影片的結(jié)尾預(yù)示了一切.
3 ) 又是你
看這片的時候還想這片子的拍攝方式有點非主流。結(jié)果完了現(xiàn)導(dǎo)演名字才發(fā)現(xiàn)原來又是Gus Van Sant。這人真是一個藝術(shù)家。
Gus Van Sant的片子好像到目前看了四部。從技術(shù)上我最喜歡的是《大象》,從內(nèi)涵上我最喜歡的大概是這一部吧?!缎撵`捕手》雖然是人都看過,但我看那片的時候太早了,欣賞水平尚未發(fā)育周全。這一部片子覺得相當殘忍,雖然他的筆調(diào)都是呢喃式的。也許正是因為Scott的無情,Mike的天真茫然,社會底層的悲慘,還有那些淺淺帶過卻能夠體會的很驚動的對母親的愛,對同性的愛,對朋友的愛,我才會覺得這部片子比他其他的近作都充實吧。雖然他的故事很零碎,情節(jié)性不強,符合悶片標準。
技術(shù)上我覺得先鋒是這樣的:1). 當人物在劇中對話時,有時候明顯一大串自言自語,用詞很文雅,聲調(diào)也很平淡,就像是在朗讀一篇文章。但這種朗讀又不是隔離出來作為旁白之類,而事實是在回答對方的話,這種不協(xié)調(diào)性讓我一開始有點不習(xí)慣,但后來覺得至少他能想出這一套出來也真是強。2). 做愛的鏡頭仿照片靜止——事實上并不是照片,而是演員刻意不動的。這一招雖然新鮮但并不是首創(chuàng),1972年杜?!す强说摹杜f世界群像》就這么用過。3). 咖啡店里貌似訪談似的讓一個一個旁人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如果非要從講故事的連貫性上來說這種穿插的人物和敘述有點莫名其妙,但是我覺得他糅合得很好,以至于這些部分有點像路邊風景展現(xiàn)一些背景風貌——導(dǎo)演一般用風景代言,而他用語言代表風景,我覺得很有意思。當然這完全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4). Gus Van Sant好像很喜歡拍天空?!洞笙蟆防锩娴奶炜諑缀蹩梢匀〈麄€情節(jié)。他拍的天空也風起云涌很好看。我一直想他是怎么處理那些畫面讓云層壓得那么低。當然這并不前衛(wèi),我只是很喜歡。
4 ) 走出荒原
夕陽的余光中塞勒和勞拉在公路旁激情擁吻慶祝他們來之不易的自由,塞爾瑪與路易斯同樣在這條沒有盡頭的公路上找到了最熾熱的愛情,足以令她們?yōu)橹凵硭楣恰?0年代初期美國公路電影的復(fù)興似乎有些毫無征兆,在之前的嬉皮與大盜的身份符號之外,新時期的公路電影中更多邊緣群體開始了屬于他們的流浪。林奇的貓王與夢露存在于一個充滿暴力、迷幻、狂野的世界,純真是逃脫這一切的唯一出口,所以童話也變成了黑色。不好說范桑特1991年的作品《我自己的愛達荷》是否也被這波公路片風潮所影響,但這部電影現(xiàn)在已成為新公路電影的代表作品,其中的憤怒與叛逆都恰好成為這個新時代的標簽。
從瑞凡?菲尼克斯飾演的麥克以及基努?里維斯飾演的斯考特這對雙主人公入手很容易深入到影片的意義層面。影片中麥克患有間歇性的嗜睡癥,每當回憶涌來就會陷入昏厥。在愛達荷的公路上,云層翻滾、雪山隱現(xiàn)、河流奔騰、魚兒越出水面,“我一生都在品鑒路的滋味”麥克的世界似乎只留存著童年的美好,他不停地尋找那個回憶中的母親形象,即使面對自己是哥哥與母親亂倫的產(chǎn)物的事實,他也將母親看做是人生僅有的光點?;貞浀钠稳缂彝ヤ浵駧О愕幕胤胖?,伴隨著愛達荷的云。男妓生涯是麥克理所應(yīng)當?shù)臍w宿,影片在回憶中展開,在麥克與一個肥胖老頭的性交易的現(xiàn)實中醒來,麥克的生活總是在短暫的性交易之中穿插,難怪斯考特的朋友間的關(guān)愛,讓他義無反顧地交出了自己的真情。斯考特這個市長之子,為報復(fù)父親,流浪街頭當男妓。范桑特將斯考特的故事作為了影片的重要核心。這段情節(jié)改編自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即位后,全國叛亂不止,形勢動蕩,哈爾王子卻熟視無睹,與其密友胖武士古斯塔夫終日豪飲作樂。斯考特對市長父親的反抗被范桑特給予了美國當下街頭文化的寓意。在男妓的小圈子里,鮑勃無疑就是古斯塔夫,喜歡吹??淇淦湔劊炎约何磥淼娘w黃騰達寄托在斯考特繼承遺產(chǎn)后的顯貴地位上。奈何斯考特和哈爾一樣,回歸正途,將鮑勃一腳踢開,鮑勃也和古斯塔夫一樣,只得郁郁而終。
談到《亨利四世》就不能不說奧森·威爾斯1965年的《午夜鐘聲》,威爾斯重返美國后拍攝的這部作品同樣改編自《亨利四世》,威爾斯本人扮演了古斯塔夫。威爾斯的古斯塔夫不再是莎士比亞筆下那個投機取巧、油嘴滑舌的小丑了,威爾斯將古斯塔夫變成了一個時代的犧牲品,他無力對抗這個時代改變的洪流,一心想抓住那個光榮與夢想并存的舊騎士時代,奈何這種努力無論如何都會以失敗告終。威爾斯夫子自道,對好萊塢大制片廠制度下的電影行業(yè)來說,他就是那個古斯塔夫,那個被時代拋棄的可憐人。范桑特電影中的古斯塔夫同樣被賦予了同情意味。鮑勃雖然喜歡說大話,但不可否認他是這群人的領(lǐng)袖和父親,他團結(jié)了他們,讓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鮑勃是波特蘭的街頭教父,但卻抵不過中產(chǎn)階級價值觀。斯考特的親生父親和街頭父親,他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舉辦葬禮,在斯考特這邊街頭沉穩(wěn)固定,而切到了那一邊時卻變成了凌亂的手持拍攝。范桑特從斯考特(哈爾王子)身上找到了美國式的解讀方式,傳統(tǒng)與自由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都是必須的,就如同凱魯亞克,年輕時的流浪總會尋找到自由,但自由的代價就是讓你明白其實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由。
美國電影中的公路文化在經(jīng)歷著特定歷史時期人物的身份轉(zhuǎn)變。《我自己的愛達荷》中的兩位主人公不再是之前的樣子,他們的孤獨來自于更加復(fù)雜的不確定性和自我懷疑,關(guān)于家庭、道德、信仰和性取向。范桑特的電影總是被歸納到“新酷兒運動”的范疇中去,其實《我自己的愛達荷》中同性問題的探討并不深入,斯考特說“我只是為了錢才和男人上床”,而麥克愛上斯考特更像是某種親情的寄托。在范桑特的處女作1985年的《夜深沉,愛難吟》中雜貨店老板愛上了墨西哥非法移民少年,這段不可能之愛加上其中大量的公路旅行段落和流云片段都像極了《我自己的愛達荷》,范桑特將之前好萊塢主流公路電影中的“好兄弟”設(shè)置(如《虎豹小霸王》、《稻草人》、《福祿雙霸天》等等)進行了擴展,二個男性主人公不僅僅只是兄弟了(好萊塢一直都有拍男性之間互動比男女之間更有趣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更變成了戀人。在格雷格·阿拉基之后拍攝的那些同志公路題材的電影(《末路記事》、《玩盡世紀末》)中,新酷兒的概念才真正清晰起來,而這些元素似乎又都能從范桑特這里找到。
如果說“公路”和“兄弟”元素是《我自己的愛達荷》中最顯性的元素,那么其中的一些隱藏元素就更加耐人尋味了。電影中麥克與斯考特在流浪路上升起了篝火,在那時麥克吐露出自己對斯考特的愛戀,背景出現(xiàn)了北美野狼的聲音,應(yīng)該說這是一個非常西部片的場景,麥克的母親殺死負心漢那晚在汽車露天影院看的是約翰·韋恩的電影,在西部電影的標志情節(jié)中范桑特的突破可謂大膽,這簡直是要單槍匹馬改變美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野心呀。其實在1989年的作品《迷幻牛仔》里,范桑特就對西部類型片進行了改造創(chuàng)新,藥物文化統(tǒng)領(lǐng)了之前原則、道義的宏達命題,有著當下流行文化戲謔的一面。
“兩個世界”是《我自己的愛達荷》中的重要設(shè)置,對于麥克來說他的現(xiàn)實與回憶的世界是只有通過夢來聯(lián)通的,他無法觸及那個和平與安寧的世界;對于斯考特,貴公子和繼承人是他的未來,男妓身份只是年輕時玩世不恭的一個片段,他能從容轉(zhuǎn)身,但真的就那么容易割舍么?對于范桑特,《我自己的愛達荷》是他走出獨立電影圈的嘗試,之后他頻繁跨越獨立與主流的界限,開啟了自己光輝的職業(yè)生涯。最后還是要說說瑞凡,他在生涯當紅的時刻接拍了這部電影,真是勇氣可嘉,他對麥克脆弱、敏感的性格表現(xiàn)得絲絲入扣,沒有瑞凡,就不會有這個美麗、惆悵的愛達荷,就不會有這部關(guān)于愛與痛的偉大電影。還記得電影中那個最讓人心碎的場景么?麥克和嫖客來到家里,麥克看著電視里播放的《辛普森一家》露出了孩子般的笑臉,背景里嫖客出來了,麥克不舍地離開電視機,嫖客開始剝麥克的衣服,麥克臉上出現(xiàn)了痛苦的表情。最后麥克又倒在了愛達荷的那條公路上,這條屬于他自己的公路,(實際上瑞凡就出生在距離這兒十幾英里外的一個農(nóng)場里)現(xiàn)實世界中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知道他最后被誰帶走了,但在那個天堂的世界里他必定能走出荒原找到屬于他最溫暖的歸宿。
5 ) 鳳凰涅磐
剛剛翻完《光影記憶》,有個很大的收獲,那就是終于知道了《我自己的愛德荷》的導(dǎo)演是誰。原來是范·桑特,拍《大象》的范·桑特。從這兩部片子看來,他是喜歡安排兩個男孩子做他的男主角的,而且總是有點友誼,有點愛情的那種。
于是便回憶起瑞凡·菲尼克斯,那個金發(fā)的清秀男孩,在電影中,他并不顯瘦弱,卻散發(fā)著從內(nèi)由外的脆弱。無論是外在還是內(nèi)在,他都給人以強烈的不確定感。也許是源自他那不確定的身世。每當他回憶起兒時記憶中的母親,他都會發(fā)病,嗜睡癥,或者是別的什么,總之他會失去知覺,伴隨著輕微抽搐,隨便躺到哪個地方,都像躺到母親的懷里。也許幾個小時后會自動醒來,也許在等待一個他需要的聲音的呼喚,也許就此永遠睡去也說不定。那片空曠的原野,仿佛有金黃的麥田,或者只是金黃的枯草,有一幢獨立的房子,門前臺階上站著他的母親。
永遠彌漫著的無著落的飄零感,這是這部電影留給我的東西,僅存于感覺中,而非記憶。電影中還有基努·里維斯,是個浪蕩貴公子,身材頎長,黑發(fā)白膚,英俊得不可思議。電影里面,瑞凡在城市中遇到了他,他便開始陪伴瑞凡到處尋找他的母親,沿著瑞凡走過的足跡追溯。
在路上,一個點著篝火的夜晚,瑞凡猶豫著說“沒什么,能成為朋友很好”,他的表情有些困頓眼神似在詢問,終于他艱難地說出他可以愛上一個人而不是為了錢,“我愛你,而你不用付我錢,我很想吻你,晚安”然后他深深埋下頭,雙臂抱住自己,篝火在燃,而他很冷,因為他不想等得到拒絕便搶先替對方拒絕了自己。他被自己困擾著,在剖白自己的同時卻又恨著自己,仿佛想把這樣的自己撕碎。他反復(fù)低吟“You know i do love you”,像是自己在說給自己聽,他無助而困惑,他看不起自己于是說服自己不該期待得到愛的機會?;盟麤]有辦法,無奈地示意他可以靠到自己這邊來。電影里的瑞凡只是個在感情上一無所有的孩子,誰也沒可能教會他應(yīng)該怎樣去思考和生活,只能給予他溺愛,否則他便毀滅。
在空曠的天地之間,人顯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獨,唯一的一條公路不知會通向何處,大概并不是那最期盼的母親的家。這個電影算是半個公路電影吧,從荒原上的公路開始第一個場景,而后兩個主人公一直在路上,在走,在找,路過城市,路過那些同樣迷茫的人們,漸行漸遠直到分道揚鑣。最后瑞凡倒在一條公路上,仍舊在荒原里,看起來和片頭的路并無變化。好像無論走多遠也脫不開最初的那條路,瑞凡被困在路上,被困在自己的記憶中,再一次倒下,再一次睡去,也許永不再醒來了。天空中仍舊有云在翻涌,日子在快速地逝去永不回頭。
我永遠不會知道,現(xiàn)實中的瑞凡是否和電影中的他一樣,我只知道他死在23歲上頭,電影中陪伴他的是病態(tài)、記憶和幻覺,現(xiàn)實中的他在毒品中埋葬掉最后的年華,也許在他死之前,在過量毒品的蒸騰中,在他還有意識的時候,他的意識已經(jīng)提前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突然意識到,他也是一只無腳的鳥。
菲尼克斯,鳳凰,鳳凰涅磐,也許會墮入另一個塵世,也許那里悲傷和快樂都是顛倒的,黑夜有天使率領(lǐng)眾樂,白日藏匿于魔鬼的羽翼。但是,菲尼克斯,在這個你不再留戀的人間,你的綻放還遠遠不夠。
6 ) 扼腕,嘆息
《My Own Private Idaho》,Gus Van Sant早期作品,聞已久,終了。
Gus Van Sant的作品一向具有非主流色彩,雖然之前就看過一部,但《elephant》就已經(jīng)很能說明了。始終如一的人物跟拍,不同的線索追蹤,在一天的時間內(nèi)最后全部匯集到槍殺案一點,以校園血屠作最終的高潮也同時是結(jié)尾。視角也是非主流的,與輿論喧嘩著妖魔化了的校園槍手相比,在導(dǎo)演的鏡頭里,主角不過就是一個偶爾彈彈鋼琴的小個子文弱少年,像大多數(shù)這種學(xué)生一樣常常被同學(xué)欺負。然而導(dǎo)演居然一點也沒渲染夸大這一點,雖然這一點很可能被很多人臆想猜測會是少年槍殺同學(xué)的始發(fā)動機,但在整個這部片子中一點也并沒有營造出這樣一種壓抑的氣氛,而是更像一部紀錄片,忠實地陳述了這樣原看似平常的一天。導(dǎo)演并沒有想要解釋波瀾,中間的波瀾留給那些觀眾自由想象評論吧,愛誰誰。真是見仁見智,《elephant》的碟子還是筱丟給我的,當時她說她看過就不想要了,不喜歡,然后我看了,呵呵,天上掉餡兒餅了。
哦關(guān)于Gus Van Sant居然忘提《Good Will Hunting》了,心靈捕手,驕陽似我。大名再外,無需贅言。好看。
終于說回《My Own Private Idaho》,一般大陸都是直譯,港版呢通常都煽情得多。像《洛麗塔》港版就叫《一枝梨花壓海棠》,而《Hilary and Jackie》就直接把亦舒書名搬了出來《她比煙花寂寞》,成為經(jīng)典絕筆之一?!段宜饺说膼圻_荷》被港譯出來叫《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又是長得要死要活的。 兩個男人,親密好友,不算同性戀,雖然他們靠做男妓謀生。片子的基調(diào)還是一種公路電影的荒涼感,流離失所居無定處,但又遠遠不止這些。片中運用大量表現(xiàn)主義的手法,很多鏡頭和事物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從天而降的房子摔碎在地上,荒蕪的平原,一望無際的公路,主人公的嗜眠癥,包括情節(jié)所需的床戲,只有靜態(tài)姿勢的鏡頭切換,幾秒鐘,沒有情緒,不浪費任何渲染,一帶而過。整部電影配也是樂若隱若無,隱在電影抒情的背后,仿佛專門為了表意而存在。比如涉及他們流浪、打劫時背景音樂就類似一種波西米亞或者是吉普賽什么的音樂作配襯,出發(fā)很奇怪,但表意相當準確。還有片頭片尾出現(xiàn)荒原上的公路這個意象時,典型的美國中部平原,耳朵背后響起就好似一種懷舊的抒情鄉(xiāng)村音樂,溫暖,好似家的感覺。
這都是用意明確的,本片真正的主題這才出場。尋找親情。MIKE和SCOTT雖然都是男妓,但家庭出生卻天壤地別。SCOTT的父親是市長,可能是童年對SCOTT要求過于嚴厲,他從小叛逆無比,當男妓,流浪,偷雞摸狗,虛度青春。但同時也決意要在21歲之后走上父親要他走的道路,繼承財產(chǎn),從政,進入上流社會。他果然后來也做到了。而MIKE境遇就達不相同,片中就花了大量篇幅講他們倆輾轉(zhuǎn)奔波去尋找MIKE的母親,他童年時期唯一溫暖的記憶。“尋母”,也許在FLOYD的研究里面是整個人類的一個母題吧,試想每個人童年時代都有過“找媽媽”的焦慮,小孩子是最孤援無助的,而“媽媽”則象征了一切最溫暖最全方面的保護,不管是不是有這么一個角色具體存在,每人境遇不一,但在社會的文化心理上,這個保護性的角色一直根深蒂固在人們的潛意識里面。
男孩找媽媽,小時候一看沉香和他的仙女媽媽就要哭;男人找媽媽,阿飛一路找到了菲利賓,找到死,觀眾為張國榮之動容,落淚。
影片最后,嗜睡的MIKE在公路上被好心人拾走,與步入正道開始偽裝冷血的SCOTT,殊途同歸。
PS:看完片子后為MIKE扮演者的演技震驚,外型也很棒,令KEANU REEVES都有點暗淡了,怎么毫不眼熟?一查資料才發(fā)現(xiàn)這位天才早已作古,嘆息。名曰REIVER PHOENIX,拍這部片的時候就開始吸毒,兩年后就死了,年僅23歲,身世經(jīng)歷與片中人有相似之處,以致于他看起來仿佛真的生活在這部電影里。同一部電影里的KEANU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后來的《黑客帝國》身價千萬,想來,如果REIER今天還要是活著,憑著更驚人的演技,不輸人的面孔,更還會達到什么樣的成就呢?他跟BRAD PITT都能算上同輩,活到今天也會是個帥氣的中年男人了,他會不會比BRAD還萬人迷呢??
為早夭的天才扼腕。。。
7.0/10。不喜歡情節(jié)零碎的片子。。。電影本身沒我想象中那么憂傷至死充滿荷爾蒙氣息。總結(jié)下就是基努背叛菲尼克斯、與別的女人跑了共享繁榮富貴的故事。開頭很美,僅此而已,有點悶。
哪里是同志片,分明是邊緣人的青春。我不是gay,也未在成長中顛沛流離,失魂落魄,卻止不住地哭。規(guī)矩人家的孩子,變異只在心里。在這里看見了自己年少時的一條暗線。臺詞平靜,卻字字鉆心。我愛你,而你不用付我錢。
多蘭的確是受到這部片子的太多影響。殺媽、幻想之愛和媽咪都有著愛達荷的影子。不知道說些什么,我愛你,而且你不用付錢。
Keanu Reeves本色演出,非常癡呆
Scott和Mike 青春的Keanu和還未變作天使的River 你有一起嫖過娼的朋友嗎 我有一起賣過淫的 我愛他
亨利四世,哪都挺好,就是感覺無聊不咋喜歡,可能最近抑郁比較嚴重看啥都不順眼,倒是應(yīng)該去刷點莎翁了。另 基努還是越老越香。
我總是在想,如果River仍然活在世上的話,當今的好萊塢這座山頭又哪輪的上Brad Pitt、Tom Cruise這些人當霸王。而Keanu從來不是演技派,但我們都能看出,那張面無表情的臉后面,隱藏的是巨大的悲傷?。?/p>
傳說,這部也是在阿瑤桑家看的~說實話,完全不知道說啥呢~而且中間還經(jīng)常十分藝術(shù)地擺藝術(shù)造型...俺覺得十分OTZ啊...
其實我覺得這部片子跟同性戀沒有什么關(guān)系,是部探討友情、親情、愛情的老套路片子。我們本質(zhì)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不管你是否承認,這最終會將我們無情地分隔開。for river, for ever.
【“我愛你卻不要你付錢”對一個從小就靠身體生活的Mike來說已經(jīng)是他能說出的最動聽的話了吧。】--評論
這是生命中注定的流浪,真正的無家可歸,沒有心靈的歸屬。沒有人在意他每一個夜晚會在哪里露宿。那一次暈厥,讓我痛哭流涕,心痛到死。墓地上,向日葵沉默不語。那條荒涼的路通往永恒的孤獨、母親的溫柔和生命的起源。我也有一朵向日葵。我想起他說,我想吻你。這條路,永無止境。
紅了一個里維斯,死了一個菲尼克斯。
Some people take your heart, others take your shoes, and still others take you home.
River啊我真不敢相信,你已涅槃二十年!
“You know I do love you” 讓我心碎
斷背山能感動到我,但這部的風格我沒有半點觸動。Keanu,那時候的他真是散發(fā)著致命的吸引力,非常慶幸他之后接的幾部大商業(yè)片而非停留于此
弱受愛上了不真誠的BI富二代,杯具
River Phoenix ,天使,奇跡!
非常好的故事。你在其中脆弱的情感,如天空中飆過的破裂的云。
多年后,回憶起這部電影,我最先想起的是愛達荷那無垠草原上仿佛看不見盡頭的鄉(xiāng)間公路上站著的River,無邊的孤獨和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