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開始后的十分鐘里,我以為自己看了個假電影,這不是紀錄片么? 鏡頭來回切換,幾個當事人說著真實的案件故事,有種虛幻的不真實感。 主角年紀輕輕,卻是一個偽裝身份的慣犯,而且,他習慣只偽裝成少年。在這個身份里感受到愛和關(guān)懷。 一出生,自己的身份就不被認同,單親少女媽媽也從未給過關(guān)愛,他編造的虐待故事里留有童年被親人虐待殘存的痕跡,這也是別人相信的理由。
他是個騙子,是個偽裝者,可是他并沒有騙錢騙色,只是裝成孩子,彌補童年巨大的愛的缺失,哪怕在監(jiān)獄里,還是打電話給失蹤兒童的父母,企圖偽裝成那些人,再一次被一個完整的家庭接納并享受愛。
一個對自我沒有認知的人,終身都是迷失的,分不清對錯。
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我簡直對90年代處理失蹤兒童的程序失望透頂。
從我的邏輯鏈上,首先假Nicholaos哪怕在警局過夜,警局也不應(yīng)該疏忽至此,讓他能夠不在監(jiān)管的情況下獨自使用警局里的電話和傳真——冒充西班牙警方打電話。而后居然不驗DNA,僅僅是回答5個問題就確定身份給護照。
就這兩點就可以看出西班牙和美國大使館對此類案件處理得有多疏忽。之后FBI在假男主回來以后進行盡職調(diào)查才是我唯一滿意的地方。
導演致力于打造一部懸疑紀錄片,可是在我看來再明白不過了。一家人想瘋了孩子,真假不論先帶回家,有疑心也被這種失而復(fù)得的巨大興奮壓抑住了。
姐姐給看照片也很正常,美國人都這樣,別人來家里,給外人看舊照片,平日偶爾也和家里人看舊照片。聽說弟弟找到了,還受了創(chuàng)傷,帶著以前現(xiàn)在的照片去見弟弟再正常不過了。那5張用來問問題的照片估計也是因為兩邊信息(judge和姐姐)不對稱,出了疏漏。不過這種驗身份的方式也太糟糕了。
最后媽媽的奇葩也很容易理解。一是測謊儀不完全可靠。所以哪怕是庭審都不會采納作為證據(jù)。她前幾次都通過了,只有一次沒過,而且還是偷東西的問題,不是兒子失蹤。二是這個老太太真的特別drama。撒潑打滾的事兒太符合她的風度了。不想去思考兒子是假的心理讓她這么出格我完全可以理解。
男主滿口謊言,最后也在警方的搜查令都出來了,血液樣本已經(jīng)被提取的情況下和偵探坦誠——結(jié)果出來只是時間的事兒,對男主來說早就是必輸?shù)木置?,怎樣在最后關(guān)頭撇干凈自己才是真的。所以他的證詞,除了有證據(jù)支持的,旁觀者我是一個字都不會相信。一個可信度極低、有舊案史的涉案人員,還是回答與自身利益緊密想干的問題,他被捕后的證詞,參雜主觀判斷的——they killed him真的是再questionable 不過了。
真是難為導演把這么簡單的事情——賴體制和騙子——拍成紀錄片。
他的電話是一道曙光,是心急如焚的人的一顆救命稻草,卻令人墮入了另一種致命的邊界,這很人渣。
不太喜歡這種拍攝方式,一件如此沉重的事用這么平實的表達,加上色調(diào)和剪接方式,總覺得有點壓抑過頭了,敘事應(yīng)大于氣氛。
說老實話真的有點人神共憤,玩弄人的感情著實有點惡心,讓人重歷一次心痛,再掀一次傷疤。好不容易的開心又變?yōu)榕萦啊?/p>
還是真人真事,是世界有病還是人有病。
以為是偽紀錄片,實際上是真正的記錄片,因為不僅采取了紀錄片慣用的采訪模式,而且是真人真事,邀請講述的也是當事人,那個演騙子的就是當年的騙子。
雖然是紀錄片,大量訪談,從畫面和鏡頭上有呆板的感覺,無法迎合現(xiàn)在電影絢麗的視覺感,但該片講述的故事,步步驚心,懸念迭起,著實不錯。
本片采用的是雙線敘事,一邊是騙子敘述如何做騙局,另一邊是講述如何入局和揭示真相。模式是案中案的結(jié)構(gòu),騙子冒充失蹤少年進入家庭,另一個潛伏的案件是失蹤少年去向之謎。故事層層推進,以時間為主線,展示各色人等的微妙心理。
本片的高明之處是講了兩個故事真相,一個是少年失蹤不知去向,一個是少年的家人殺害了他。都沒有證據(jù),你相信哪一個呢?導演極力暗示第二種可能為真相,不過是為了平衡兩種結(jié)局的力度,增加片子的張力罷了。
有大量的觀眾對于家庭為啥不假思索就接納騙子,并拒絕檢測不理解,所以認定第二種為真相。我倒是理解這一家人為啥這樣做。一個家庭失去了孩子,四年來備受折磨,內(nèi)心已經(jīng)極度渴望有一個孩子歸來解除這痛苦了。就像人會本能的躲避危險和傷痛一樣,寧愿蒙蔽自己,也不愿意再一次受到傷害。況且那樣一個看上去無害,且磨難重重的孩子,即使是假的,接受進入家庭,重拾家庭歡樂的幸福又有何不可呢,母親看到姐姐幸福的面容不會去拆穿他,姐姐看到母親老淚縱橫又如何會去表示質(zhì)疑啊。即使少年真的回歸了,一切都不影響啊,收養(yǎng)孩子的,不是都過的很幸福么。
兩害相權(quán)擇其輕,人心深處的微妙,深邃的愛,造成了這看似匪夷所思的狀況吧。
片子做的真好,給四星吧,少一星不是因為片子,是因為我是堅持著才能看完,不習慣這種題材的紀錄片。
1、有種開山鼻祖的感覺,把紀錄片當成懸疑片來拍,后來者包括《Tiger King》都對此有借鑒吧。
2、關(guān)于攜帶一個秘密如何繼續(xù)人生,有人會陷入毒品不可自拔(Jason,他絕避殺了自己弟弟),有人逃避現(xiàn)實(媽媽拒絕面對,連測謊儀都測不出來),有人被謊言吞噬停不下來(Frederic到監(jiān)獄了還繼續(xù)騙失蹤家庭)。
3、全片搞笑擔當就是那個私人偵探,竟然給FBI打電話說他覺得Frederic和Nicholas不是同一個人的證據(jù)是倆人耳朵長不一樣,還自己給Frederic腦補了一個外國間諜要去炸美國軍事基地的劇本,莫名喜感。
4、德州和西班牙的人民平均水平也太閉塞了,十分明顯的客觀科學性漏洞都會被忽略:一個美國出生長大的人不可能有切換不回來的法國口音,以及眼睛顏色不是靠藥水就能改掉的,看了以后就不難理解為啥會有人信疫苗是陰謀了。
5、看了一些豆瓣評論,覺得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所有人都傾向于家人沒問題,只是太想念Nicholas了而拒絕面對現(xiàn)實,但去英語環(huán)境里看相關(guān)報道評論一邊倒都是Jason是殺人犯、家人是知情人。為啥兩種文化的觀眾看同一部作品能產(chǎn)生如此截然相反的觀感,真的奇妙。
電影建立在半部素材豐富的“換子”故事之上,過后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瞬間“疑云”叢生??上ё罹实牟糠謪s不見任何言之確鑿的事實作為依托,一切均建立在假設(shè)之上,因此無所謂意義。個人并不覺得這種大量引導觀眾、真人再現(xiàn)的探索頻道模式是紀錄片擺脫沉悶和視頻材料不足的出路。
在紀錄片里增加敘事電影元素從來不是問題,因為所有紀錄片都必定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指向。真正的問題是,這些對普遍想象的再現(xiàn)是否損害了觀眾對這個事件想象補完的權(quán)力。就這個案件而言,通過情景重現(xiàn)增強感染力無疑已經(jīng)干擾到了觀眾對事件之荒誕的腦補上限。
比黑色電影更黑一百倍的真實。有謊言,有陰謀,有犯罪,有死亡,甚至連警方和私家偵探都齊活了,各種轉(zhuǎn)折和陷阱真是編劇都編不出
如果換一個講述視角或者敘事順序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的平鋪直敘,把懸念的點落在身份上而不是事件的發(fā)展上,或許會更有主題性更好一點?
故事讓人覺得很離奇,有點難以理解,這絕不是冒充者的智商有多高的那種偽裝,而是失蹤兒童當事者的家庭里那份難以填補的心靈空缺和遺憾,利用這點的人已經(jīng)夠殘酷無恥了,但最終冒充者依舊是大言不慚不知悔改。真實事件再現(xiàn)的做法很失分,但剪輯很給力,直接讓影片成了一部懸疑犯罪心理片?!铩铩铩?/p>
這實在太離奇了 我不該看到一半笑出來的...而之后的劇情大轉(zhuǎn)折和懸疑氣氛的完好營造 又讓人后背發(fā)涼 況且還是部紀錄片 真相不論哪一種 都十分瘆人 被愚弄的就真是善人嗎 那家人絕對是有問題的...說起來imposter他的笑容詭異瘆人 生平經(jīng)歷或許曲折 但的確是個大大的奇葩
你們都是哪里看到的啊.找了半天都找不到相關(guān)資源..
好悶,看到睡著了。
起初的一個小時我覺得這是一部拍攝很精致而且手法精妙并且有設(shè)計的紀錄片。但最后半個小時的反轉(zhuǎn)讓認目瞪口呆簡直超神,第一次覺得現(xiàn)實世界中所發(fā)生的事實擊敗了電影世界中再造過的事實。
又是一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事,利用了人的一些弱點乘虛而入。男主角應(yīng)該是童年陰影使他需要獲得各種心理補償。拿紀錄片當劇情片拍總讓人想起很多電視臺的法制欄目劇。最后的一段舞很神。
神奇的故事,奇葩到了一定境界了。最后三十分鐘活生生的逆轉(zhuǎn)啊,國際大犯都被搶了風頭,比伯尼那個故事更奇葩,還都是真實故事。
一個猥瑣男假扮小青年跨國詐騙國籍事件的犯罪實錄
其實這是部暴露了無良媒介如何混淆視聽的作品,將一單我不熟悉的騙局講得絲絲入扣,巧舌如簧的剪輯真是將我們耍了一遍猴。從開始動機的閃現(xiàn)到結(jié)尾擺出毫無悔意的勝利姿態(tài),主人公暴露在鏡頭內(nèi)的不止是他的演技,更是對他人邏輯能力的嘲諷。但似乎沒有解釋為什么姐姐一家抗拒騙局的拆穿,疑點線尾仍在。
從70分才開始的奇葩劇情
稀奇稀奇真稀奇 麻雀踩死老母雞 螞蟻身長三尺六 老爺爺坐在搖籃里!
沒下線大喪失
紀錄片里的情景再現(xiàn)總是有一種特囧的感覺。不過這個案例本身還有點意思。
回來的兒子
如此奇葩而揭示人心的事件要拍得難看也很難吧。成功的騙子大概都是表演型人格,自白時表現(xiàn)力甚至優(yōu)于很多演員。再現(xiàn)場面其實有點打斷當事人敘事節(jié)奏。主題歌是16馬力的Wayfaring Stranger,嗲!
又一個神奇的德州真實事件,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確實夠震撼,留下一個不可思議的懸念。不過這種半電影半紀錄片的敘事風格,做得遠沒有《BERNIE》自然和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