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實實的感動 在旅行者之前我從未想過我所接觸到的行星模型是哪里來的,也沒想過太陽系及宇宙是何等磅礴美麗 科學(xué)工作者原來是這樣深沉浪漫有情懷。與太陽系合影的旅行者號著實讓人鼻子一酸— 再見啊家園,我將承載人類渺小的求知欲飛向永恒與毀滅,伸展手臂到不可見的未來。 沒有其他可以表達方式,只有感謝感謝感謝。感謝各位的熱忱情懷將人類的認知推向新的高度,感謝各位讓浩瀚宇宙掀開了一角面紗。 絲毫不能否認美國對航天事業(yè)的貢獻,不管根本原因是政治競爭還是純粹科學(xué)精神,這群工作者敢為天下人先的精神很讓人敬佩。 黑洞照片前幾天正式公布了啊,你看 人類的觀測水平又到了新的高度。想要親眼看到瑰麗的宇宙怕是在這幾代不可能了,可我真想擁抱月亮,它將我托在肩膀上,眼前是明亮的星河,遠方是獵戶座懸臂,億年宇宙演變的史詩畫卷鋪展在我眼前.... 不可能了,到那一天請告訴我吧
——“絕對零科學(xué)”
當(dāng)那位科學(xué)家這么微笑著說時
我的眼淚一下就涌出來了
原來這些科學(xué)家們,都是最浪漫的詩人,我看著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涌出的那些喜悅悲傷,我的感情也隨之起伏,我的靈魂與之共鳴。
旅行者號從未離開過我的思緒……
它占據(jù)了我靈魂的一部分,我的靈魂已經(jīng)隨著它一起,進入了荒蕪,冰冷,孤寂。
再見,人類。
再見,地球。
再見,太陽系。
我閉上眼睛,躍入黑暗。
“我承認夜里的星星
是我一生的污點
承認我曾偷渡銀河,醉倒異鄉(xiāng)
我承認我的眼睛黑暗多于光明
承認心事多于澄清
我承認我將流放,至死方休
我承認宇宙將永不寬宥”
請記住2017年10月16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之一。
因為在這一天,天文學(xué)家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引力波”。
人們在激動之余,才真正理解了愛因斯坦的偉大。這個物理界的泰斗,早在一百年前,在沒有任何高精尖黑科技的年代里,愛因斯坦用他的大腦和筆下的公式,就通過廣義相對論證明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拋去那些聱牙詰屈的學(xué)術(shù)論文,引力波之所以能夠讓人類最高智慧的這批科學(xué)家興奮,甚至讓小學(xué)文憑畢業(yè)的更多吃瓜群眾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陷入群體狂歡,或許是因為《三體》這部經(jīng)典科幻小說這些年在大眾文學(xué)中的意外流行。
不去管黑暗森林法則、不去想宇宙社會學(xué),用最簡單的文本去概括《三體》的內(nèi)容,劉慈欣用人類最終走向滅亡的故事講述了一件事:地球文明是如何同地外文明進行高效的信息溝通。
這種被證實可以全宇宙無死角全頻段覆蓋的溝通方式,就是“引力波”。
無獨有偶,和葉文潔在紅岸基地利用太陽為天線向全宇宙廣播地球坐標類似的手法,諾蘭在《星際穿越》中嘗試了一種全新的視覺呈現(xiàn),就像是少兒繪本一樣,形象直觀的解釋了引力波在超遠距離以及不同維度下的信息傳遞。
不同的是,《三體》中葉文潔不明白重要事情說三遍的道理,面對“不要回復(fù)”警告的無視,導(dǎo)致整個太陽系最終走入降維攻擊的浩劫;而《星際穿越》里女兒收到穿越時空的求助,她的回復(fù)不僅將父親從虛無之境中解脫,更是拯救了全人類的命運。
可以說,在觀測到引力波之后,這個由于時空漣漪產(chǎn)生的美妙又玄幻的力量,將成為人類揭開未知奧秘的重要途徑。不論它是希望開啟的一扇窗口,還是潘多拉魔盒的一道縫隙,以人類生來就有的好奇心,我們已經(jīng)無可避免的走入了未來已經(jīng)寫好的結(jié)局。
除了探討這些我們憑借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小俠我更想為大家推薦另一部探索宇宙奧秘的紀錄片電影——
最遠的地方。
上世紀70年代,“旅行者”號探測器升空,義無反顧地駛?cè)肓藷o盡的宇宙旅途。在其搭載的金屬名片之上,科學(xué)家們以圖形的形式描繪了太陽系以及地球的位置、男女人體模型,還有我們熟知的查克·貝瑞演唱的金曲。
時至今日,搖滾巨星逝去,這首歌曲卻已在寂寞無聲的星辰大海里整整吟唱了40年。以人類壽命為標準來判斷,這無疑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但相比4萬年才可能抵達第一顆恒星的旅行者,卻真的只是彈指一揮間。
站在二十一世紀向回看去,這種發(fā)射探測器的行為,在宇宙的空間尺度中,甚至還遠不如冷兵器時代相隔萬里的人們往天空中放飛一只信鴿。
再打個更通俗的比喻,這就好比向太平洋扔出一個漂流瓶,別人收不收到是一回事,再扔回去等你收到,哪怕忽略幾率大小,這樣慢吞吞的溝通速度,人類想要依靠“旅行者”號來找朋友,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哪怕不去比較科技手段的先進與落后,這種向外太空主動傳遞人類隱私的行為,在接受過《三體》普及教育后的人類來看,簡直形同一種慢性自殺。
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卡特在“旅行者”中寫道:我們把這個訊息投放到銀河系的二千億顆星里,要是其中一個文明捕獲旅行者探測器并明白唱片里收錄的內(nèi)容,那么期望總有一天,我們可以聯(lián)合成為一個銀河系文明。這張唱片代表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決心與我們的善意在這個浩翰的宇宙。
這份讓世界充滿愛的宣言,真的有可能是人類的遺言。
然而當(dāng)時的科學(xué)家們在“旅行者”號發(fā)射后難掩心中的激動,因為這一次的遠行并非拍腦袋的沖動,而是真正百年一遇的機遇。
確切的說,是176年一遇,這是太陽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整齊排列,可以充分利用行星間引力彈弓效應(yīng)的最佳時刻。
176年前,剛剛進入十九世界的人類還在研究木質(zhì)帆船;
176年后,“旅行者”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駛向了星辰大海。
時至今日,仍有人懷疑耗資巨大的“旅行者”號飛向未知黑暗深處的意義。正如很多人質(zhì)疑引力波對于人類的作用。
沒錯,如果我們的眼光只聚焦于狹義的生存,那么旅行者號以及引力波對我們?nèi)粘5某院壤鏊瘺]有任何的意義。很可能因為國家加大了科學(xué)經(jīng)費投入,削減其他領(lǐng)域的投入,甚至還會降低我們的經(jīng)濟生活水平。
但只要我們把眼光稍微抬高那么幾度,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會漸漸明白它們的終極意義:宇宙坐標下廣義生命的意義。
也許在176年后,我們已經(jīng)可以熟練的通過引力波和遠在銀河系另一端懸臂的生命進行無時差的信息溝通。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對于科學(xué)家來說,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煽情。
唯有這樣,我們才會最終知道:
地球究竟是人類困守的唯一家園,還是人類踏向宇宙的希望搖籃。
當(dāng)然也可能是還沒踏出半步,就被地外文明勒死的搖籃。
描述了旅行者一號和二號所走過的路程,從長遠來看,這也許是我們?nèi)祟惔嬖谶^的唯一證據(jù),莫名的淚目。
當(dāng)然不排除我們未來仍將發(fā)射星際級的探測器或者航天器,在宇宙的尺度來說我們又是那么的渺小,無足道矣。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于宇宙中還有其他智慧生命的,每次仰望星空的時候(雖然現(xiàn)在光污染蠻嚴重的)我都會覺得我們既是宇宙中孤獨的一個種族但又不是。
智慧體的出現(xiàn)是幸運的,但相比于廣袤無垠的宇宙來說同樣算得上是必然的,宇宙還在成長,宇宙還很年輕,相比于我們來說,其他智慧體應(yīng)該文明程度也不會很高(或者存在我們無法探測的智慧體)
而至于更高維度的打擊,就像我們體內(nèi)的細菌再考慮人類要如何消滅他們一樣。
又想到一句話,解釋剛剛我所說的不孤獨的,之前在宇宙紀錄片中看到"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也許來自遙遠宇宙中的一次恒星爆炸,組成我們左手和右手的原子也許來自不同的星系"那么,將我們分解,也許在遙遠宇宙中的一粒隕石或者星球就是我們那遙遠的同胞。
為宇宙,干杯
為人類,干杯
為我們,干杯
為原子,干杯
一部十分“硬核”的關(guān)于旅行者號計劃的紀錄片,卻比很多科幻題材影視作品更具浪漫主義色彩。跳出冷戰(zhàn)思維下太空競賽的視角來看待旅行者號計劃,真的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壯舉。
雖然在愛因斯坦的理論里,時間和空間是糾纏不分割的,但在我十分有限的認知里,時間似乎是一個更為玄妙的概念。2012年旅行者號離開太陽系之后,它和我們之間的距離已經(jīng)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遙遠了,太過遙遠以至于人們只能用籠統(tǒng)的“remote”來形容。
而當(dāng)數(shù)千年數(shù)萬年甚至數(shù)億年人類文明毀滅之后,旅行者號還是會漂泊在銀河系中某個remote的空間中,載著那張金唱片等待著另一個文明的探索者來打撈。
一位科學(xué)家說他拒絕使用擬人化的修辭來稱呼旅行者號。即便如此,很多情感都被寄托在那件冰冷的機器上,甚至很多科學(xué)家們的一部分也存在于那件機器上。某種無法闡述清楚的求知與渴望隨著機器漸行漸遠,漂浮在空曠的太空里,這件事本身就很讓我動容。
以往我看完電影之后總喜歡向內(nèi)解釋,將某些表達升華一番。這也許是中式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特點吧。但這次看完這部紀錄片,只剩一種朦朧的傷感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美。
從小喜歡看探索宇宙的片子,從探索頻道到國家地理,有關(guān)太陽系的題材已經(jīng)看過無數(shù),有關(guān)旅行者號的更是不少,但這部影片很不一樣。旅行者號項目從立項到她飛離太陽系這一過程,經(jīng)歷了太多的曲折,這些科學(xué)家天才甚至在她遠離地球的情況下,還能分析出她出問題的原因,并加以解決,這真是人類科技和智慧的巔峰。然而真正發(fā)打動我的還是那看過無數(shù)次的片段,旅行者回頭向地球方向拍的那張照片,地球在照片中只是一個淡藍色的像素,而我們知道的所有人,所有發(fā)生的事,所有愛的人,都在這一個小點點上。
50億年后,當(dāng)太陽系不復(fù)存在,旅行者還將在深空里漫游,等待被人發(fā)現(xiàn),人類曾在渺小如微塵的地球上存在過。這或許是人類做過的最浪漫的壯舉了。
人類如此渺小,但又如此勇敢,七八十年代真是黃金年代啊。最后看到卡爾薩根說出all that you那段名句,忍不住流下眼淚。
Voyager以無畏的姿態(tài),帶著地球生命的時間膠囊,邁向莽莽無限的未知,永不回頭,孤獨且浪漫。這大概就是地球滅亡之后,宇宙消亡之前,唯一能夠證明人類文明存在過的證據(jù)。
小小的它,大大的夢想。旅行者一號1977年發(fā)射經(jīng)歷了36年終于沖出了太陽系,進入了外太空的星際空間他這樣孤獨的漂流只為了去未知的世界看一眼有些人一輩子縮在一個角落里連窗外都懶得看更別說踏出門你們的偶像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一顆衛(wèi)星!
兩名小小的旅行者,完成了在太陽系的使命,勇敢地向即將持續(xù)幾十億年的孤獨靜默中前行。人類無限渺小。
結(jié)尾曲很好聽 the race,by Archer prewitt
多好的紀錄片... 意義深遠!給導(dǎo)演一百個攢。
太美好了。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動
看過黑暗森林的感到深深的恐懼與不安。這不是把地球的定位發(fā)給外星人了嗎?
到后面旅行者號走向星際空間的時候我真是淚目了?!皬拈L遠來看,這將會是我們曾經(jīng)存在過的唯一的證據(jù)”,再見地球,再見人類。9
每當(dāng)我害怕的時候,就會想到在黑暗和孤寂中前行的旅行者號,它已經(jīng)探索過了木星、土星和它們的衛(wèi)星,完成了歷史賦予它的使命,但它還在太陽系外,在某個我不知道的地方獨自前進。
探索太空是人類至死的浪漫!
太美啦,面對宇宙,永遠熱淚盈眶
Pale blue dot
"We succeeded in taking that picture, and, if you look at it, you see a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lived, lived out their lives....."
蔡小包有一次問我traveller和voyager的區(qū)別,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想我明白了。面對著一段孤獨,未知,永不回頭旅程的才是voyager。
孤獨的時候想一想旅行者號
偉大的人類,偉大的宇宙。有那么多精力和資本互相廝殺,如果全用來探索宇宙,找到地球的前生以及人類的未來,那會有意義的多??上?,人性還是自私的。
太空迷專供。
關(guān)于旅行者號的前世今生。很難想象科學(xué)家在70年代就有如此宏偉的構(gòu)想并且付諸實踐了。孤獨的旅行者號一路飛出太陽系向宇宙進發(fā),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走得最遠的探險,那張承載了歌曲和影像的金唱片實在太有創(chuàng)意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