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8-11 01:41
詳細劇情 此紀錄片圍繞2012年12月震驚世界的德里公交車輪奸案,23歲的Jyoti Singh在車上遭輪奸和毆打最終因此死亡,四名成年被告被判死刑,紀錄片采訪了其中一位強奸犯Mukesh Singh、他的律師和受害者的父母。
長篇影評 1 ) 結構筆記記得毛姆說過類似的話: 為了探究一只蝴蝶為何如此美,我把它肢解了。以及,對司機的辯護的一點反思:“如果強奸判死刑,那么受害者被強奸則必死無疑。”
希望日后能夠創(chuàng)造真品。
PART 1 事件經(jīng)過
模式:模擬仿真拍攝
穿插雙方立場發(fā)言(這段太有張力了,仿佛是在看兩個不同世界的人的獨白)
1)一方:強奸犯,及其辯護律師
2)另一方:女孩父母、朋友,法官,路人
? PART 2 社會問題
*轉換片段:社會游行,并持續(xù)作為這一部分的線索,引發(fā)變革以及揭露社會缺陷
1.游行示威——女性不平等問題:墮女胎、強奸etc——社會結構
1)事件結局:女孩去世(印度國會主席甘地:轉移到世界上最好的醫(yī)院之一,我們都相信她會好起來。緊接著下一個鏡頭,其母親說:“她不會好起來了?!狈欠驳膹埩Γ?/p>
2)回到事件:蠟燭紀念儀式
2.采訪少年犯家屬——少年問題:家庭貧困,生而不養(yǎng)——社會貧窮
3.游行呼吁死刑——法律問題:法典條文中的歧視,判處etc
? PART 3 判決以及后續(xù)問題
*轉換片段:對強奸犯的判處,死刑
1.引入一些不同的聲音:為男權辯護的律師(印度女性的物性)、強奸犯的家人(誰來養(yǎng)育和保護我們)、司機(如果強奸判死刑,那么女性被強奸則必死無疑)
——社會思想之過:女性沒有獨立意識,男性習慣于占據(jù)強權位置
2.指向家庭/社會的教育
3.結尾:女孩的悼念儀式,花燈在水上飄遠
2012年12月16日,事發(fā)。
2012年12月29日,女孩辛格去世。
2020年3月20日,四名罪犯執(zhí)行絞刑。
當時影片里司機的一句話,說,如果強奸判死刑,那么受害者被強奸則必死無疑。
而我去問了學法的朋友,她說:“正因為要保護受害者,所以才為強奸罪的刑罰設置了梯度 ,比如(中國)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更加惡劣的情形(我忘了具體說法,大概五條)就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死刑是作為最嚴重的懲罰出現(xiàn)的?!?/p>
很遺憾,強奸犯不是都能判死刑的,但是這是出于保護受害者的考量,如果謀殺和強奸得量刑沒有區(qū)別,那么很多受害者就會被謀殺。sigh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個案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公眾輿論壓力的脅迫,因為當時印度罕有判處死刑的強奸案。
但是個人覺得中國判3-10年,這也太少了吧qwq
[世界為何要披著層文明的羊皮呢,我們不妨想想還有什么比死刑更重的刑法,安排[笑
2 ) 《印度的女兒》——女物時代的悲劇
在《甘地傳》中,他說印度有兩種奴隸制度,一種是女人的,一種是低等賤民的。曾經(jīng)的他用“非暴力不合作”制止了一次又一次暴力事件最終為印度帶來了解放,然后印度根深蒂固的污穢卻不是他一己純潔可以洗凈。喬蒂辛格可以被賦予“印度的女兒”的稱號,而本片呢卻在印度成了禁片。有些像前幾天一名男子強奸12歲侄女親屬寫諒解書要求輕判的新聞:我們的女兒你可以強奸,但是讓大家都知道就是你的不對了。
如今印度這個“強奸強國”屢屢爆出刷人三觀的針對女性的性暴事件,特別是在看了這個紀錄片之后,我覺得學習一下國際公認的最標準的防身術“以色列格斗術“非常有必要。事實上最初的想法是永遠也不要踏入這個行為骯臟思想落后文化不公的國家,這又令我想起了美恐第三季中斧頭兇手的真實傳說:1919年,新奧爾良斧頭兇手在報上公開宣稱某晚將殺死全鎮(zhèn)除聽爵士樂以外的所有人,那晚,全鎮(zhèn)請了所有的爵士樂演奏者大狂歡,斧頭兇手實現(xiàn)了諾言,以絕對的勝利告終該鬧劇。中東伊斯蘭國家對女人的“榮譽謀殺”、印度對女人慘無人道的強奸案,以及一些國家因征戰(zhàn)和醫(yī)療水平落后等原因致使女人死亡率居高不下,如果我因為恐懼而在有權利、有機會去這些地方時止步不前,那豈非和百年前小鎮(zhèn)上狂歡的人們一樣?
我不想否定反抗的權利,不想否定自由行走的權利,不想否定自身存在的權利,不想否定展現(xiàn)先進文明更保障人權更注重自由的義務。這個世界對女人的威脅有多大,女人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多強大。早上新聞里看到埃及有個單身母親,丈夫早逝,當?shù)貙ε云缫曔^大導致她為了撫養(yǎng)女兒不得不女扮男裝幾十年維持生計,剪去長發(fā)、穿上男裝,干著男人的活后來獲得了政府頒發(fā)的“最佳奉獻獎”證書。這種看似榮譽實則打臉的行為在證明政府不作為的同時也展現(xiàn)了貧困女性絕境逢生的智慧所在,雖然世界如此險惡,也不要低估了女人的韌性。也許法律、制度、政權、信仰統(tǒng)統(tǒng)對我們不利,我們一樣不會屈服。
在世界上影響較大的宗教里幾乎都讓女性處于極端不利的環(huán)境中,在教義中加以貶斥之外,印度教允許女子成為“印度圣女”供高僧褻玩、伊斯蘭教允許家暴懲戒女性、佛教視女人為邪念妖物不可靠近、基督教讓女人成為偷食禁果帶來痛苦的根源等等。宗教的影響力在中東地區(qū)表現(xiàn)的更為顯著,政府甚至不得不為了安撫教會力量而向信仰讓步,其中以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伊斯蘭國家的“榮譽謀殺”為申。法律中的權利和義務在含糊不清中為權貴服務,這就有些像“踢貓效應”,因政策和信仰的不公在中下階級身上積壓的怨氣越來越多,被不當人看的弱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出氣筒。前幾天哈爾濱兩男人無聊暴打流浪漢出氣的新聞還歷歷在目,說到底,現(xiàn)代社會存在如此多法律意識、人權意識、平等意識淡薄等問題,還是教育宣傳力度不夠大的原因。當一個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道德底線時,在溫水中的人民如同被煮沸了一般情緒高昂,雖然示威游行常常不能改變政府的主流思想和審判結果,但可以逼迫他們做出某種表態(tài)來應對國際輿論。
然而不可否認,在當今信息交流的迅捷形勢下,每倒下一個犧牲者,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反抗者出現(xiàn)。雖然我不信主,不信玉皇大帝,不信真主,不信所有的苦難是為了來世或天堂的歡愉,但我相信他人所受的苦難被大眾知曉后可以激勵更多的人為人權和自由和奮斗?,F(xiàn)世或許就是地獄,前人以及我們的尸骸遍野,鮮血所經(jīng)之處草木哭泣,然而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過去幾千年人類文明中沒能做到以及惡意鋪墊的,無法奢求現(xiàn)代人用幾年、幾十年、幾百年來改變成完美的模樣,但卻阻止不了人類為了自己和他人的權利和自由而抗爭。
女人被物化是男權社會的標志性特征,她們的思想、行為、審美、生存意義無一不像牛羊狗貓一樣被男性塑造的模型所約束。有時候,我們都是長頸族女人,只不過是被思想的銅圈箍住。但女人的權利不應該由男人“恩賜”,可惜這種意識形態(tài)還是隨著女權意識的蘇醒而悄悄潛伏在四周,最根本就表現(xiàn)在女人應該穿什么樣的衣服上。上海曾經(jīng)有幾個女孩在地鐵站高舉牌子“我可以騷你不能擾”、“要清涼不要色狼”引發(fā)熱議,奇怪的是男人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光著上身或者邋里邋遢露出肚皮而羞恥,反而引以為豪彰顯“男人本色”,而女人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出現(xiàn)在公開場合時便是“挑戰(zhàn)“了他們的荷爾蒙。雖然很多自認為在保護女性的男人認為并非是要她們穿的像阿拉伯婦女那般嚴嚴實實,但至少要莊重大方整潔得體,而不是暴露出不該暴露的部位和內衣。這看似毫無違和感的背后依然是男性試圖掌控女性審美觀以及身體歸屬的問題。前者的解決辦法是女人們加強鍛煉有防身之術便能讓男人們閉嘴(非要有男性同志抬杠說那所有的女人干脆都穿比基尼或者裸奔出來得了,反正你們想騷之類的言語,我只會默默的伸出中指),后者卻較為嚴峻。
女人的身體,婚前從父婚后從夫這種傳統(tǒng)理念在亞洲國家極為盛行,《上海社會檔案》里便講訴了一個有關少女初夜權的悲劇。仔細想想,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為胸脯變大羞恥、為月經(jīng)羞恥、為聽到或看到不潔之事羞恥、為春夢羞恥、為欲望羞恥,似乎女人只有在不斷的羞恥中才能茍活。而到了《販母案考》,一個女人伺候七個男人時就該歌頌“繁殖乃第一生產力”了。就連神話中的女人也不被“淳樸的勞動人民”放過,女妖為了報恩就得和凡人結婚、仙女被偷窺洗澡就得和凡人結婚、好學女心上人死了就得去自殺以示清白、要和丈夫分手那必然會一世孤苦萬人唾棄,這就是神話故事里的真相:不管女人多優(yōu)秀,終歸是得有個男人靠著才行。在古代,勞動人民發(fā)明了數(shù)不清的“婦刑”來凌辱女性滿族惡欲,現(xiàn)代人聰明的多,用充滿“正義”的言論和“安全”的思想約束女性,扼殺其思想的萌芽,阻斷其前進的步伐。雖然這言論更多來自中下階級的男人,然而這是一波社會的主力軍。他們對于生活的不滿和自身的無能只有發(fā)泄在女人身上才能得以平衡,只有掌控更多的弱者才能得到些許勝利感,所以《印度的女兒》中司機覺得“強奸案中的女性應付更多的責任”。女性被物化的惡果已經(jīng)成熟,這是女物時代的悲哀。
然而往往可怕的敵人不是來自男人,而是來自我們的同胞。在《印度的女兒》中,主犯一家女性的表現(xiàn)著實令人心寒:母親哭訴沒有人給她養(yǎng)老、妻子哭訴沒有人保護她和兒子只能選擇去死。言辭激烈甚至表達了對受害者的蔑視,妻子憤怒的質問“難道判了我丈夫印度就沒有強奸案了嗎”。貧窮是接收不到教育的主要原因,但主流意識的控制才是根本原因。人們因為貧窮而激發(fā)惡念,在痛苦的生活中找不到宣泄口,唯有看著整個社會不幸才能稍稍緩解疼痛。這些不幸的女人早已坦然接受男權世界的一切規(guī)則,她們自己是籠中之鳥,卻痛恨看見飛在藍天之下的鳥兒。在《生于妓院》中,加爾各答的小女孩兒們從一出生就注定了成為妓女的命運,無法接受教育、政府緊閉著雙眼、國際無法出手、熱心人士力量不夠,又有誰去救她們?只怕她們連問一句“why”的疑惑都沒有。
然而我們總要樂觀,奴隸時代結束了,封建時代結束了,女物時代的結束還會遠嗎?
3 ) 聲音,肖像,以及我對女性主義的一些理解 很多年前第一次有人跟我談“女權”和“女性主義”時我表示不甚贊同,原因是時年13、4歲的我認為男性和女性本來就是平等的,談“女權”的前提是把女性降到一個比男性低的位置,反而突出了女性和男性不對等的身份地位。好在這個幼稚的想法很快就被取代了,因為我遺憾地發(fā)現(xiàn)自己把目標當成了現(xiàn)狀,而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地位的確是不對等的,就像《印度的女兒》這部記錄片中的極端例子表現(xiàn)的那樣,就像我們每日在現(xiàn)實中和在網(wǎng)上都不斷地聽到看到的那樣,“男性”這個概念被擴充理解為“人們”,而“女性”則僅僅是女性,女人,較為軟弱的,屈從的,被動的,肉體(欲)的,當然也同時是美的、善良和慈愛的——給男性以撫慰的。固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區(qū)分兩種性別,但是整個社會傾向于這樣的劃分,否則一個女人就不會被別人在自己的社會身份上貼上“女性”的標簽:女大學生,女醫(yī)生,女律師,女代表……并不僅僅是強調“女”這個自然屬性,而是將其社會屬性,或者說,社會形象跟這些傳統(tǒng)上僅屬于男性的身份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怪異的整體(比如我們想到“女技工”,就同時想到女人細弱的手腕,以及這只手腕上滿是油黑,拿著大鐵鉗子的畫面,給人——男人一種另類的性感)。 很明顯,這種把女性視為“異類”的做法是男權社會的產物,原因是女性無法像占主導地位的男性一樣表達自己。女性或者完全沒有話語權,或者需要按照男性制定的規(guī)則出聲,即受到男性聲音的影響和左右,也就是說,她們發(fā)出的是一種借女性之口表達出來的男性聲音,并沒有屬于自己的聲音。所以紀錄片中兇犯的年輕妻子對著鏡頭面無表情地控訴法律帶走了自己所依附的丈夫和幼子的父親,讓自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和可能,所以我國古代婦女心甘情愿地從夫從子,為自己的親生女兒裹腳,一些現(xiàn)代女性也慣于把婚姻當做終生所倚——這些當今網(wǎng)絡女權主義者常舉的例子,仔細想想,其實都是關于“發(fā)聲”的:只有主動發(fā)出聲音,才能擺脫被言語的主體(Subjekt)劃歸為“對象"(Objekt,這個詞也可以表示“物體”)或者說,被物化的境遇。然而物化并不僅僅是那些讓所有人義憤填膺的極端例子那么直接——如影片中的年輕女子被一群男人當成了嘲弄的對象和泄欲工具,因為他們覺得她比自己低下【注一】——更體現(xiàn)在“女性”作為一個整體被賦予的形象特征上。 簡單說,當人們談論女性時,談論的是什么?是女性的畫像,F(xiàn)rauenbild。這是我的德語文學學之路剛開始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兩三個詞之一,是讀萊辛的市民悲劇《艾米莉亞·伽羅第》(Emilia Galotti)的研究文獻時發(fā)現(xiàn)的一個詞:萊辛的劇作中有一個情節(jié),畫家為劇中兩個女主角分別畫了張像,王子的情婦奧爾西娜伯爵夫人的畫像滿溢著性誘惑力,形象兇狠狡詐,貪婪傲慢,而市民少女艾米莉亞的畫像則展示了一位貞潔嫻靜的姑娘,一臉天使般的天真純潔。這兩張畫像就可以代表男性賦予女性的兩種形象:圣女和淫婦,Heilige oder Hure。仔細想想,幾千年女性史上幾乎每個留下名的女性都能被歸到二者其一中:要么是100%的精神和0%的肉體(欲),要么相反,總之都是強調肉體,簡單極端。與之相對的,“男性畫像”則很難畫出,若非把男性用職業(yè)、地位、籍貫等細化,人們似乎很難用幾個形容詞為男性制定出一種或幾種典型形象(Stereotyp【注二】)。原因很簡單:可以發(fā)聲的男性為沉默的女性群體作出了兩張標準像,到了為自己畫像時,每個男人都會考慮自己的個性,以至于畫不出來一張代表所有人的像,只能用一些和女人不同的特征來做些模糊的修飾。 因此,當現(xiàn)代女性第一次打算突破自己被賦予的框架和形象時,她們只看到了女性和非女性兩種可能性,認為把自己放到男性的規(guī)則和語境中,做法就是一味模仿男人,比如穿褲子,不戴胸罩,不剃腿毛,為抽煙而抽煙等等。這是女權道路的重要一步,可是這些為了打破男女之間的界限而想出的做法不僅是模仿男性,同時強調了傳統(tǒng)的女性畫像上的特征。這種手段似乎被人們嘲笑至今,但總算是尋覓過程中的一步。 其后的女性主義者找到了“模仿并且顛覆”這條路。舉個我熟悉些的例子吧:既然文學上的主導權在男性作家手里,只有一脈相承的男性文學,女作家們卻缺少可以借鑒的傳統(tǒng),所以她們一方面模仿男性文學體系的傳統(tǒng),一方面試著顛覆這些傳統(tǒng),并從自身的女性視角出發(fā)對其作出批判(“schielender Blick”,乜斜著眼看),這種手段雖說不那么極端了,卻也不算真正地用女性自己的聲音說話,仍在用男性的視角觀察自身,哪怕最優(yōu)秀的女作家也常常不免用介于男性和傳統(tǒng)女性之間的目光審視自身和世界,仍無法在作品中營造出純粹女性的聲音。一個例子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克里斯塔·沃爾夫的兩部小說《美狄亞》和《卡珊德拉》。作者把作品的背景放到神話時代,也就是父權/男權社會形成之前或者之時,以便探究最原始最根本的“女性”,探究被禁言之前的女人是什么樣的,以及有個性的女人怎么就變成了面孔模糊的女性畫像。其中特洛伊女祭司卡珊德拉的形象和我們這部紀錄片中被害者Jyoti Singh有些相似之處:兩人都是聰慧、有個性的年輕女子,卻被強權貶低得物化,首先是一個失去了與生俱來的自由和權利的人,其次是一個被裝入框架中的女人【注三】?!队《鹊呐畠骸愤@部紀錄片就是要打破這個畫框,把Jyoti還原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那是一個有抱負的青年,23歲,認為沒有什么比醫(yī)生更為崇高,自尊自愛并且愛家人,對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充滿期待,有作為現(xiàn)代都市青年的精神生活;或者表現(xiàn)其作為學生和子女的身份——觀眾看到這個名叫Jyoti Singh的人是個有不同維度社會屬性的人,社會意義上的“女性”只是其中的一種,然而強奸犯的做法就是把Jyoti限定到這一重身份之內,更不用這一重身份,及典型化的社會女性屬性,還是個越發(fā)難以立足的命題。 我想這部紀錄片和現(xiàn)今的無數(shù)女性主義宣言及作品都屬于上述的“模仿和顛覆”這一階段:女性打破窠臼,為自己發(fā)聲,同時打破男性賦予女性的畫框,這無疑是男女真正平權之前至關重要的一步,但是遠不是最后一步,畢竟片中的抗議者和眾多觀眾還在為打破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偏見而斗爭,也就是說偏見還在,問題還在。Michail Bachtin曾提出過不同聲音之間“對話”的模式構想。在這種多少有些理想化的模式下,原本被邊緣化的群體可以和強勢群體共同發(fā)聲并且進行交流,由此慢慢地消除不同群體間地位上的差距,同時,不同話語之間的差異將不再被看作應該消除的鴻溝,而是對話的價值所在。就這樣,逐漸地,無論是女性還是其他邊緣化群體,都能不再只是“為自己發(fā)聲”,而是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做為一個女人說話,或者說,作為”身為女性的自己”,與他人平等地對話,愿意做機械師還是家庭主婦都是以自己的獨立意愿為基礎,破除的只有是社會偏見,而不是男女之間的自然差異。這種平等對話的模式雖然仍不可能,卻不失為大家理想中的下一步驟候選。 不過這是理想。理想實現(xiàn)之前,這部紀錄片一類的“為自己發(fā)聲”是必要的。 要平等交流,只能從學會發(fā)出聲音開始?!咀⑺摹?br> ======= 注一:讓我特別留意的一點是,紀錄片里的主犯說:“我對她一無所知,現(xiàn)在報紙上寫她是個醫(yī)學生,我才開始了解?!睆闹锌梢缘玫街辽賰蓚€訊息:第一,這群男人并沒意識到女性的社會身份,只考慮了“女性”這一重身份和她混于幾億印度女性中的模糊面孔;第二,如果他們考慮到這個姑娘是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未來醫(yī)生又會怎樣?會不會多一點敬畏之心?面對“肉體化的女性”和“社會精英”這兩重標簽,他們更看重哪個?私以為還是“肉體化”的這一重,醫(yī)生這個職業(yè)很可能只能給他們添一些“異類”的性感罷了。 注二:別跟我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什么的,那一般是男性在婚戀中的角色,算是細化過的。 注三:所以說大家是不是小看《十二年為奴》這部電影了? 注四:寫到后來有些困了,所以收尾很草,爭取將來再改改。
4 ) 毒料和養(yǎng)分(附種子下載)片子不錯,有空寫部影評,這會實在需要先把怒氣稍稍發(fā)泄一下。
天朝比印度美好多了,I thought。看完片子才發(fā)現(xiàn),簡直一對失落的好兄弟??!果然窮逼國連神邏輯都這么一致!
?。?br>“比這個案子更殘忍的強奸案多了去了,憑什么我們要受到這樣的對待?我們有錯嗎?如果我們是錯的,那他們更是錯的。”——rapist辯護律師
z:
比我們壞的zf糟糕的國情多了去了,憑神馬要批判我們?
?。?br>“殺了我們,就沒有強奸案了嗎?”——one rapist妻子
z:
“你吐槽,就有用了嗎?”
?。?br>“女孩比花朵更美艷,比鉆石更珍貴;女孩應該受到男孩的保護?!?“但如何保護這珍寶,取決于你。你鉆石放到大街上,它當然會被狗叼走。這是阻止不了的?!薄猺apist律師
z:
百度八音盒
印:
“我們的文化乃最偉大的文化?!?“這些人看(西方)電影看多了,以為無所不能;背離了自己的文化?!薄猳ne rapist
z:
我們文明古國。吐槽的都是被西方洗腦的。
?。?br>禁播。此乃西方陰謀,污蔑我大印度帝國。
z:
。。。。
就最后一條附兩段最佳損友吐槽:
"一被批判就是'西方勢力的政治陰謀';政治勢力的參與確實是一種可能,但是不是被“污蔑”了,也要拿出證據(jù)來說話。越禁越響,越抹越黑,掩耳盜鈴,欺里瞞外,這種醉人的邏輯,絕壁基因相似度99.99999%。"
"整天陰謀歐美國早就累成傻逼了。。。。窮國就是這么缺愛,整天幻想高富帥要來虐她們,中二,就是這么牛!"
——————
整體感受:
敘事線索很清晰:以事件過程為順序,通過各方的講述串聯(lián)而成,既清楚又照顧了多方;
基調把握很好:中間講到這件事件的意義,強奸犯親屬的反應,講到印度女性地位的一些改變,講到犯罪的社會根源,但都會隨即再次穿插受害者父母的傷心敘述,沒有使影片偏到諸如“展望未來”、“同情罪犯”、“回顧成績”、“理解罪犯”等等令人誤解的方向上,而始終以受害人為核心。既相對客觀全面又不失態(tài)度。(對比下cctv的某些采訪片)
主要因素都照顧到了:
原因涉及:性別不公、性壓抑的道德觀、貧窮與貧富差異、酗酒和暴力、教育、政策法律、etc;
解決手段涉及:教育、觀念、法律、etc;
各方態(tài)度:受害人父母、受害人朋友、罪犯、罪犯家屬、律師、政府、抗議者、學者;不同態(tài)度的男人、女人、老人。等
印度語部分都有字幕,其余的英文也講地比較慢,容易聽懂。里面的話句句叫人“拍案叫絕”,簡直可以做成紅本本供起來,還是自己看吧(片源附后)
————————
個人淚點:
Jyoti Singh母親那種無比絕望、絕望到平靜的,無比悲傷、悲傷到微笑的面龐和敘述:
“她考試完回家,非常輕松。再過完六個月的實習,我們的苦日子就到頭了。歡樂就在眼前?!?br>“她說:‘爸爸媽媽,你們不用擔心。你們的小姑娘將要成為一個醫(yī)生。一切都會好起來。”
(此前介紹了她家庭的不富裕與她求學地艱辛,譬如為了支付學費而勤工儉學,一天只休息四個小說?!M坪躐R上就在眼前了?。。。?br>
”她朋友約她出去,她說:’我要去看一場電影。從周一起我要開始實習,就不會再有時間了?!?然后她說,’再見媽媽。我在兩到三小時候回來?!?br>
(一切細節(jié)栩栩如生、歷歷在目)
(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撕碎在你面前,誠然?。。。?br>
“如果她回來晚了,她總會給我們打電話。然而她的電話接不通。然后醫(yī)院打來電話?!?br>
“醫(yī)生說,我行醫(yī)二十年,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病例。身體的整個機能都沒了。我們甚至不知道哪些部分是連在一起的?!?br>“他們說,她活不過兩三天了。她所遭遇的,甚至很難相信她存活了下來?!?br>
(手段之殘忍,讓人出離憤怒?。?br>
“她看到我,開始哭。我說,‘不要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艺f:‘無論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都和你在一起?!?”
(對待悲劇的絕望與無助,安慰的謊言美麗如泡沫,讓人心碎。)
(看到這里,我突然忍不住淚流滿面。。。。)
“她的情況劇烈惡化。她忍受著巨大的疼痛。我們已經(jīng)無法交談了。這是我能記起的最后的時刻:我們在她旁邊,可我們什么都做不了。這種痛苦我永遠都忘不掉。”
(絕望到讓人窒息)
“做為一個父親,我用我的雙手,哄這個小小的嬰兒休息,抱她在懷里,逗她玩,手把手教她走路;可也是這同一雙手,現(xiàn)在卻要點起她葬禮的火焰。這太難難。真的太難了。我一想到這,就根本說不出話來?!?br>
“我們從沒意識到我們這樣依戀她。當她離去之后,我們再不知道怎樣重新開始生活,又從哪里開始?!?br>
(“他們是個傳統(tǒng)的家庭,卻有著現(xiàn)代的理念”,她的一位朋友說??梢磺校家延袷惴?。)
————————
片子充分展示了,兩種世界觀、或文化觀的人隔著多么巨大的鴻溝?!皞鹘y(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隔著一道巨大的無形的"銅墻鐵壁",讓兩岸的人形體相貼而不能視。那個比我們更加悠長的“文明古國”,文化的糟粕,掩埋在“繼承”、“驕傲”、“反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甚至“反精英主義”的名義下,拒絕批判,拒絕反思,讓有些東西,顯得荒謬無比,甚至荒謬到讓我們以為與“我們的生活”再沒有任何聯(lián)系;可其實這一切,又何嘗不幽靈不散地纏繞在china上方的空氣里?在一個總是消息禁閉的地方,對一個教育內容總是有所欠缺的人群,在一個反智主義傳統(tǒng)強大的政治體系里,“你”,真的以為自己可以百分之百確信,墻在哪里,而“你”,又站在墻的哪一邊?
昨天,我甚至還剛寫了一篇抨擊孝道的書評,心中存著恨意。但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我卻忍不住充滿感傷地想到我的父母,忍不住潸然淚下。因為環(huán)境的,也許也有個人的因素,他們腦袋里裝滿了,這個國家兜售的各種垃圾,而后,他們又用這些垃圾,深深地傷害了我??蛇@樣的事情,并沒有也不會有太多人在意,甚至繼續(xù)地發(fā)生。
但同時,又正是他們,供我存活、供我教育,并使我最終得以“逃離”這個存在垃圾漚爛之地、魚龍混雜避之不及的地方,而得以保全自己。遠遠地反觀這一切,卻無能為力。
是毒料,也是養(yǎng)分。無論愿意與否,我一生的悲喜歡愁,都無法逃離我的家庭、與我的“祖國”所烙下的印記。
————————————
種子:
http://pan.baidu.com/s/1hqvNMLI 對話摘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16578/
首先,對于本片,最好的影評便是摘抄,因為語言已經(jīng)無力:
***************************為什么要強奸?************************
“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體面的女孩是不會晚上九點還在外面閑逛的。比起男孩,女孩更應當為強奸負責。”——罪犯A
“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家務才是女孩該干的,而不是夜里去迪斯科和酒吧閑逛、(不是)穿著錯誤的衣服。大概只有20%的女孩是好的?!薄锓窤
“女孩像花,嬌嫩美艷。男孩像刺,堅硬剛強。女孩應當受到男孩的保護。但如果你把花放在陰溝里,它就會腐壞;放在寺廟,它就會被崇拜。”——律師
“一個女孩竟然和一個不知名的男孩一起約會。在我們的社會,我們從來不允許女孩在晚上六點半、七點半或八點半后,和一個不三不四的人一起走出房間?!薄蓭烝
“如果實在非常重要或非常必要,她可以出去。但必須和她的家人一起,譬如,她的叔叔伯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薄蓭烞
“他們背離了他們的文化。他們沉浸在(西方)電影文化的幻覺中,以為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薄锓窤
“她不應該被擺在街上,就像食物一樣。
一個女士,或者, 女孩、女人,比寶石、比鉆石更寶貴。(至于)如何把這鉆石保存在你手里,取決于你。如果你把鉆石放在街上,當然,狗會把它叼走。你是無法阻止的?!薄蓭?br>
“你在談論的是一個男 ”人” 和一個女 “人” 。很抱歉,我們的社會里,沒有(女 ”人“ 這種概念)存在的空間。
一個 ”女人“ (只)意味著,在她眼里我可以與她即刻性交?!?br>
”我們有著最優(yōu)秀的文化。在我們的文化里,女人是沒有位置的?!?律師
(這個穿著現(xiàn)代、口吐英文的律師,是真!心!這!樣!以!為!的!)
****************為什么會施暴?*****************
(他們不僅強加她,還用鐵棍伸進她的身體,把手伸進去把她的腸子拽出來。最后導致她在巨大的痛苦中死亡。)
罪犯是這樣平!靜!地!敘述這一切的:
“他們打她,把她拖到后面。然后一個一個來,先是……然后是……。后來從她下面掏出一條長長的東西,是她的腸子。他們說,她死了,快點把她扔出去。先是準備從后門扔,但后門打不開;就把她拖到前門,從前門扔了出去?!?br>“我們十分鐘后回到家,約定如果警察介入了,誰也不說出來。
那有許多血。座位上、地板上、手上。我們擦干凈車、洗好手。然后我睡覺了?!?br>
(人憤怒地說“這實在太野蠻了。他們把鐵棍插進去。我實在不能理解!“人”怎么會做出這樣的事?!!” 鏡頭切換給罪犯:)
“我也不知道這為什么會發(fā)生。(我想)主要是(為了)給她們一個教訓?!?br>
“他(其實只是)可能想做一些破壞。就是把手插進去、打一打。只不過像這樣的動作。把他的手用力地放在里面(而已)。” (律師A邊比劃邊說)
“這個主要的思想基礎是:這是我們的權力。我們只是在一種歡樂的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有權享受樂趣。大人物,你知道的,那些有錢人,用錢做這種事。而我們有勇氣,所以我們用勇氣來做這種事。那就是他們的感受?!保蓭烞理直氣壯地推測)
“我哥哥以前做過這種事(應該指強奸)。但這次他的意圖不是強奸或打架。他有權力解釋給他們聽。他問那個男孩,為什么他要這么晚和一個女孩出去,那個男孩說,這不關你的事。然后他們就打架,就強奸。他們覺得,如果他們對這倆人做了(所謂的)“錯事”,他倆也不會說出去。 因為(對他們而言)太羞恥了。而(這樣)他們就會得到一個教訓?!?br>
“當她被強奸的時候,她就不應該反抗。她應該默不作聲,允許強奸(才對)。這樣他們就不會把她扔下去,而就會只是打她幾下了?!薄锓?br>
(學者的解釋:“他們(印度人)有一種關于“強奸”的恥辱文化。被強奸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甚至比死還可怕,受害者會寧愿去死,因為她們以后就如同行尸走肉。”)
展示了這件事引起的巨大抗議和反應的畫面后后,切回罪犯:
“到處都有更惡劣的強奸。但對他們,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在某某,他們強奸后把她的眼珠挖了出來。有時候他們會對女孩潑酸;在某某,他們把一個女孩強奸后活埋了。難道那些沒錯嗎?如果我們有錯,那他們更有錯?!?律師
“死刑只會讓女孩的處境變得更加危險。現(xiàn)在,他們不會像我們那樣(留活口),他們強奸完會殺死她。而以前,他們強奸完,會說“留下她,(反正)她(也)不會告訴任何人。現(xiàn)在,他們強奸,然后殺死她?!?罪犯
(按照他的邏輯,他簡直可稱之為“善”了。)
“如果我的女兒或姐妹參與了這種婚前行為,自輕自賤,丟盡了臉面,我很有可能把這種女兒或姐妹帶到我的農舍——在我所有的家族成員面前——放汽油燒死她!”
“這是我的立場。我仍然堅持這樣的立場?!?br>
——判決之后律師依然這樣確鑿無疑、”一臉正氣“地表態(tài)。
************罪犯家屬的反應***************
“我們怎么知道這場犯罪會把他從我們身邊帶走?孩子畢竟是個孩子?!?br>
罪犯的母親這樣說。
(受害者父母的反應:當聽到他只被判三年的時候,我們又害怕又恐慌。我們就像被折斷翅膀的鳥。既然印度的法律規(guī)定12、3歲的女孩就可以婚嫁,為什么強奸女孩的男孩17歲就不能受到應有的懲罰呢?)
(抗議的畫面:絞死他?。?br>
“我確信我丈夫不會做這種事。壞事會過去的?!弊锓钙拮颖瘋卣f。
在展示抗議和“印度女兒”的標語后,鏡頭再一次切換給她:
“難道我不是這個國家的女兒嗎!難道我沒有活的權力嗎!難道你們絞死了他就能制止強奸嗎?!你們可以絞死所有的強奸犯嗎?一個女人是被她丈夫保護的。如果他死了,誰來保護她?她將為誰而活?我也不想活了。我的兒子,一個孩子,他什么也不懂。我必須要把他絞死。否則,你叫我怎么辦?”她憤怒地說。
【她的憤怒,在于她根本不能想象”女人“還可以有另一種存在的狀態(tài);在于她不僅接受了”好女人“”壞女人“的標準,并為自己是這個標準中的”好女人“自以為傲;在于她不明白一個良性的道德體系中應以生命為重,應給予并尊重個體的選擇權;她因此也根本不能明白,為了“國家的女兒”,到底是什么意思?!?br>【既然“一個女人應當被她的丈夫所保護的”,那對于那個沒有丈夫保護的受害者,當然就是咎由自?。患热弧耙粋€女人是為了他的丈夫所活的”,比起那個單身的受害者,有著丈夫和兒子的她,當然要更加可憐。你們的口號是為了國家的女兒,可“我”這個女兒,實在是比那個咎由自取的女人更珍貴一些;而你們卻為了她讓“我”的利益受損,這怎能讓我不憤怒呢!】
“在忍受了這么多痛苦把他養(yǎng)大之后,我們希望他可以給我們養(yǎng)老。這難道不是所有的人養(yǎng)孩子的原因嗎?即使什么都沒有,至少,他(還可以)完成我們的葬禮,讓我們入土為安??涩F(xiàn)在,我卻要親眼看著他化為灰燼,看看我(可憐的)的命運吧!”罪犯的母親“老淚縱橫”。
“這是Akshay Thakur和那個少年的錯。他倆在車上放了酒。” 另一罪犯的父親說。
(罪犯與他們的家屬,自始至終,沒有聽到一句對受害人的愧疚與同情,對罪犯的自責/譴責和后悔。)
************政府和路人的態(tài)度***************
“我們的城市和世界其它國家的首都和城市一樣安全?!?br>(上一幀畫面是政府用暴力鎮(zhèn)壓抗議)
而路人的反應,也是對這樣的事見怪不怪:
“12月16日這天,非常冷。我當時在這一片巡邏。聽到有人喊救命。我看到是一男一女赤身裸體躺在那。我就去對面的旅館拿了一張床單和一瓶水。我把床單撕成兩半,蓋在他們身上?!?br>“當時聚集了三四十個人,但沒有一個人愿意幫忙。我甚至說“請幫下忙吧!”,但沒人前進一步。“
”過了一段時間,警車來了,他們被送往醫(yī)院。”
————————————————————————————————————————————————
為什么????????????。。。。?br>怎么可能???????????。。。?!
那些罪犯、那些家屬、那兩個律師,他們真得沒有“人性”,只會想到自己,不會“同情”別人嗎????他們難道不會哭泣,不會難過、沒有移情能力嗎?????
不!
最不幸的是,這些“惡魔”,不是“可以排除出去的惡魔”。而是“也是人,也是‘我們’中的一員?!保ü賳T或學者發(fā)言)
他們不是“反社會”,而是在他們的“觀念社會”里,根本把被強奸者的權力、把女性可以獨立的概念,排除在了“考慮范疇”之外。
我們可以確鑿無疑地看到,這種野蠻、殘暴、愚昧,是完全無法用現(xiàn)代理性來溝通的。女性低賤的極端父權體系,在這些人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這是他們解釋“人類”、解釋兩性關系、解釋世界的基礎。這是他們一切邏輯的基礎。
罪犯、罪犯家屬和律師,與受害者、出離憤怒的抗議人群,彷彿不同世界的兩批人,這二者的”溝通“,彷彿是立足于完全不同的兩種時空維度上的。
而前者,顯然在印度為數(shù)眾多,性別嚴重不公、性壓抑、是一個社會整體的輿論氛圍,貧窮酗酒和犯罪是這個社會的常態(tài)。而其它尚未犯罪、不愿犯罪的人,也會這一切熟視無睹、不以為然。
政府,當然就更加毫無忌憚地忽視。
所以,道德、理性無法有用。
“自始至終,我沒有在他們身上看到一絲害怕、羞恥、后悔的痕跡?!?br>“這些人事后根本沒有一絲一毫悔意。法律必須要懲罰他們;否則他們更無所畏懼?!?br>
但刑罰與暴力,也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但是,就算一個混蛋被移除了,社會就會好轉了嗎?不。”
“這個社會,他們的觀念要改變。”
無法改變他們,而只能禁絕和懲罰他們;但以暴制暴,依據(jù)他們的解釋系統(tǒng),又會激起更大的對立與仇恨。
這簡直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不準確地概括,也許野蠻與文明,甚至可以說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如果把罪犯妻子和母親,與受害者對比來看,一切更加明顯。
(受害人是獨生女。
“別人說,為什么你們?yōu)橐粋€女兒慶祝出生,簡直就像她是個兒子;你們?yōu)槭裁磿橐粋€女兒賣地?”
(地本來是按傳統(tǒng)做她的嫁妝,被請求用來做了她的學費)。
“他們是一個傳統(tǒng)的家庭,卻有著現(xiàn)代的觀念?!彼呐笥颜f。
她勤工儉學,“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別人問她如何堅持下來的,她說“I have to;and I can?!?br>她說“她有很多夢想”。)
(一次她被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搶錢包,警察捉到了他,開始暴打他;她制止到,“這樣(打他)他能從中學到什么呢?”她問他為什么搶錢包,他說想要新鞋、新包、漢堡,她全部賣給了他,并請他以后不要再偷盜搶劫。)
【這里要展示的,不僅僅是她的勤奮、上進和善良,更是她所擁有的另一套與那些閉塞印度人截然不同的理念和價值觀?!?br>
(與之相對,
“村里的人們相信,親吻是不好的?!?
“我不好,他們就打我;哥哥后來是電工,他教訓我的時候,就電擊我”。
“他們自幼就可以見到看到男人毆打女人、看到妓女、聽到強暴;到處都是這樣,是稀松平常的景象?!保?br>
最可怕的甚至不是仇恨與暴虐,而是施暴的人自詡為正義。
這不僅關于兩個性別,更關于兩種世界。
從反復切換的畫面:抗議的隊伍里有憤怒的男人,而受害者的家屬里也有毫無悔意的女人,更鮮明地彰顯了這一點。
正是觀念的差異,才讓二者沒有任何可做交談基礎的”共識“。
這不僅是性別不公,不僅是貧富差距,不僅是精英與民眾的鴻溝。
生理的性別不是劃分人群的最佳依據(jù),而是”頭腦“中的觀念,是不同的思維體系,讓各自互為“異類”。
(其中有一處對話涉及到精英主義的維度:“我對她一無所知。但現(xiàn)在這些文件說她是個醫(yī)學科學生。所以我才開始知道?!?罪犯)
【但我認為這并不能成為理由。精英-底層大眾割裂的絕對和深刻,使得這種差異已經(jīng)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階層差異,而是很大程度上混雜了所各自代表的文化沖突。對于母國的文化資源,他們共用的更多只是表面的形式,譬如抗議者以印度歌舞的節(jié)奏來喊口號,但更深層次的思維方式、解釋系統(tǒng),已經(jīng)有了根本的不同。】
片子最后給出的答案是”教育“。教育提供了特定文化系統(tǒng)的解釋符碼的輸入端口,讓新的白板不再有機會染成另一種顏色??墒沁@個過程里,又會有多少Jyoti Singh被繼續(xù)地謀害和犧牲呢?又有多少繼續(xù)像那個28歲和17歲的罪犯,愚昧地害人害己而不能自知呢?又有多少繼續(xù)像那個年輕的母親和年老的母親,縱容殘忍而無任何歉意呢?
女權是人“權”的“權”。而其后所支撐的,是一整套現(xiàn)代的有關“人”的理念。無論這套理念的發(fā)源地在哪里,都可以在此之后,在不同的世界里,各自互共同進行不斷的反思和完善。文化是在交流中發(fā)展的;文化總是正正生成的;而不是封閉自大,視任何“異己”為敵對。
用任何曲解了的、簡化了的文化相對主義、愛國主義,也都無法不能掩蓋這些戕害女性、壓抑人性、頌揚不平等的“文化因素”里的野蠻與殘暴。
Jyoti Singh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受屈辱的、受磨難的印度女性,還代表著那群吸收了其它文明有益因素的,與”舊“勢力不斷戰(zhàn)斗的“新印度人”,也代表了世界所有受著封閉文化桎梏并與之交鋒的新的生力軍力量。
這不是女權對男權的抗爭,更是文明與野蠻的較量。
Jyoti Singh,印度的女兒,卒于2012年12月29日。她不僅是“印度”,也不僅是 “女兒”。
附則(附片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16424/
五十步笑百步。共勉吧。
阿三的種姓文化以及對待女性的態(tài)度,在自由平等博愛的現(xiàn)代普世價值大流前,尤其滅絕人性慘無人道。印度政府據(jù)說禁了此片,更是司馬昭之心!8.6
“她的名字在印度語里是光的意思,她出生的時候,我們被賜予了光和幸?!薄?/p>
印度的警方說:德里是個非常非常安全的城市,和其他國家的首都一樣安全,就是普通意義的安全,現(xiàn)在甚至更安全。政客說:印度是一個非常民主非常自由的國家。強奸殺人犯的辯護律師說:我們有最棒的文化,在我們的文化里,沒有女人的位置。如果我的姐妹被強奸,被玷污了清白,我會親手倒上汽油燒死她。
父親說曾經(jīng)抱她入睡擁她在懷陪她玩耍 最后卻要親自點火為她火葬 這是多難忍的事 母親說她曾笑容勸慰 你們的小女兒已經(jīng)要成為醫(yī)生 苦日子終已到頭 最難過的也就在此 她已經(jīng)前程在望 卻遭此橫禍 她遇到了最好的父母 卻沒有逃過社會現(xiàn)實的劫數(shù) 印度太可怕了
我們現(xiàn)在看他們,產生的感覺,和遠處的人們看我們,產生的感覺是一樣的。
沉重和震撼,整個人都不太好。最難改變的就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在中國,其實最不幸的是藏在骨子里的男尊女卑被這個社會默認,被每個人默認,沒有人去爭取,沒有導火線,一切看起來像一汪平靜的水,而事實上,婚嫁問題已經(jīng)成為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暴行,而是不自知的愚昧。大家都說生在中國,是地獄模式,但看看其他更落后的地方,不得不慶幸,至少,我活在中國,當然,世界上有比中國更好的,更幸福的,更自由的地方,但那些地方,都是靠著一代一代人創(chuàng)建出來的,你,為了這個時代,這個國家,做過些什么?
幸福的發(fā)達國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發(fā)展中國家各有各的不幸,在這不幸之中,印度這點和中國非常相似:底層草根出身的家庭都會傾其所有供子女上學讀書,然后全家就指著這個翻身了。就沖著把這片給禁了,印度沒資格稱自己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莫可名狀的悲憤,歌舞的民族,尼瑪示威吶喊都唱出節(jié)奏了。如果這就是所謂文明古國的歷史包袱、人倫價值觀,這些污垢無異于癌癥。希望生在一個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年輕國家,大家一起上路,一起平起平坐,一起開創(chuàng)各種可能。而,另一個文明古國也別得意,五十步笑百步,而已,lran……
對印度一直有著“歧視”,我知道這是偏見,因為不待見,所以不會去了解,只能感受于那些有限的視角和體驗,偏偏這些有限的表現(xiàn)愈發(fā)讓我討厭這個地方。我相信這部紀錄片只是表現(xiàn)了某個階層的印度,但是有這樣一種階層的存在就夠惡心人了。沒受過教育的胡扯也就算了,我很難相信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律師
為這個世間仍有的漠視與男權感到莫大的可怕,正因為文化的歷史悠久導致根深蒂固的男權主義,沒有絲毫愧意的死刑犯,受過高等教育仍然說出女人晚上五點后就不應該出門,好比一塊肉在狗的面前晃,被叼走了只能怪你這塊肉,而狗是無辜的,可怕!!而實際上,另一個文明古國,深埋的男權也只是被表象遮蔽
覺得里面強奸犯和他們辯護律師的言論可笑和可恥嗎?憤怒嗎?覺得印度男女平等思想落后嗎?那請停止轉發(fā)“女大學生防狼手冊”,停止提醒女性不要在地鐵穿的太“清涼”,停止拷問女性“你做了什么導致你被家暴”。中國社會里其實有太多同樣的表達,只是披上了“溫柔”的外衣,這樣的毒藥更可怕。
把腦子洗壞的人油鹽不浸。
非常規(guī)整的紀錄片,話題選的及時,拍的不錯??船F(xiàn)在開始有些評論又開始整那種“至少中國沒這么差”的調調了。醒醒吧中國近幾年女權狀況很恐怖好么,日益俱下,甭一百步笑五十步了。另外,咱天朝能去游行嗎?呵呵。另外,印度語是本身沒有強奸這個詞么?語言沒有強奸這個概念好恐怖,因為強奸肯定存在的
東亞三國手牽手,誰先平權誰是狗。別忘記南亞好弟兄,印巴,印尼啊,泰國越南啥的,誰也別嫌棄誰。都覺得自己文明是地球上最棒的,我們最棒的,所以女人是沒有地位的。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大國,都是殺嬰、殺女嬰大國,也別忘記穆斯林好兄弟,都是女性地位低,墮女胎,殺女嬰。女人是延續(xù)人類的力量,我們的生育能力是男人沒有的,卻把牌打的如此爛。應該廣泛墮男嬰才能翻身,不讓這些暴力犯罪分子出生面世。這姑娘生前看的最后一部電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欣慰,這是她感受到的最后的美好。
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都是意識形態(tài)的產物,這片就是帶著強烈的批判意識,技巧尋常但卻有效。最讓我震驚的,不是犯罪人的毫無悔意;而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律師說出“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為)我們的文明里沒有女人的位置”這樣的話。一想到中國的出生性別比高過印度,看這片就像在看一面鏡子。
兩個媽媽眼中的淚水令人心碎,她們都沒有錯,但她們卻遭受著最深的苦痛。改變病態(tài)思想的根本是教育,這一點在中國也一樣。
有很多話想說,卻不知從哪兒開口。想譏諷,想咒罵,最后還是沉默了,不知說什么好。
看了這個片,連跟團去游印度的想法都要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