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關于劇中音樂,集數兩個問題
1,該劇原本沒有任何《大長今》元素,不知道哪個投資人(也可能是領導)胡亂改一通,據說把該劇的音樂編輯,時任延邊歌舞團團長樸瑞星氣的夠嗆。我看過一審片(四十集),二審片(三十五集),音樂是完全不同的。一審片,二審片音樂上有很多延邊特色,例如《???》《??? ?? ? ???》《???》等等。
2,一審片是四十集,二審片是三十五集。金仁俊有兒子,空軍飛行員,沒出過場。李昌善最后是開放性結局。開頭結尾就不一樣,開頭直接是順玉回憶姨夫送信,結尾是芳芳的畫展。故事的連貫性和民族特色的體現都比終審片好的多。
2 ) 對藝術負責任比什么都重要
現在對主旋律的電視劇真是越來越反感了,就在前幾天這部《長白山下我的家》的編劇還獲得了金鷹獎最佳編劇獎,這部講述延邊朝鮮族人民生活風貌的電視劇,絲毫體現不出現來朝鮮族的民族特色,不停地講述那點弘揚主旋律的調性,披著少數民族特色的外衣,以為穿著那身朝服,說著就能講述真正的朝鮮族人民的生活。那些說著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漢族演員們,和真正的朝鮮風情搭在一起,荒謬之極。
已經都到了這個年代,真的還有觀眾會相信這些自欺欺人的情節(jié)嗎?既然要講延邊朝鮮族的民風民情,為什么不能認認真真的讓一些真正懂朝鮮族的編劇寫這部劇,請那些朝鮮族演員用本民族的語言來演繹自己民族的歷史和現在。
當然,這部劇也用不著靠收視率來盈利,因為這是政府行為。我們當然理解政府做這部劇的用意,但是作為觀眾,我們還是希望看到的劇更真實,更有感染力??匆徊抠|感很差的電視劇真的能讓人惡心好久,如果不是對延邊朝鮮族歷史感興趣,真的很難硬著頭皮看下去。而且,這種不負責任的藝術呈現,對延邊朝鮮族的歷史和民風民情也是不尊重的。
3 ) 全景式展現朝鮮族風情劇與韓劇敘事策略的比較
全景式展現朝鮮族風情劇與韓劇敘事策略的比較
——兼評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電視連續(xù)劇《長白山下我的家》
李語然
一
2012年9月3日,恰逢慶祝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也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強檔按照慣例的又一部獻禮片——首部全景式展現朝鮮族風情電視劇《長白山下我的家》首播。繼《木府風云》的“納西族風情”熱播后,這是央視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的自信和自強的表現——延續(xù)展播少數民族題材的電視劇。
從表面上看,該劇與一度風靡亞洲的韓劇似乎有著某種特定關聯(lián),在熒屏的呈現上有類似相同的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民族服飾等等,甚至有類似相同的善良而又堅韌的美麗女主人公。也可以說,該劇的播出,難免會被觀眾拿來與韓劇相比、評頭論足。
但是,這部朝鮮族劇與韓劇作比較,卻有著本質上的骨子里的迥然不同,尤其是在敘事策略上,二者之間也都無法進行簡單類比。本文著重對比這部朝鮮族劇與韓劇在敘事策略上的不同,并對央視播出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和相關制作,借以分析以及分享,主要有三,即:
1.朝鮮族劇偏文學和歷史——韓劇重類型和情節(jié)
2.朝鮮族劇表現女性——韓劇迎合女性
3.朝鮮族劇寫實——韓劇超現實
二
不回避苦難、歷史,著重體現民族風情審美,是中國電視劇也是這部朝鮮族劇的特點之一。
電視劇《長白山下我的家》立足全景展現朝鮮族人民在共和國成長的歷程中——逐漸走向精神和物質共同提高的光榮歲月,自覺地將本民族與兄弟民族的團結進步擺在首位,自信地記錄并傳播民族自治州建立至今的輝煌業(yè)績。
該劇以兩個家四代人命運為敘事載體,巧妙生動地敘述了朝鮮族人民近60年來的奮斗史。為充分挖掘朝鮮族的文化精髓、民俗風貌,主創(chuàng)們深入當地查閱史料,與當地人民一起生活,多位專家、學者也對該劇提出諸多建議,歷時四年打造而成。
由此可見,電視劇《長白山下我的家》的創(chuàng)作屬于傳統(tǒng)方式的現實主義手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在今日市場化類型化迅速發(fā)展的中國電視劇市場里,仍然值得提倡,從最終呈現的效果看,劇情的穩(wěn)重,鏡頭的扎實,無愧于由央視第一頻道首播。
三
央視第一頻道首播的這部朝鮮族劇是真正表現這個民族的歷史風情的史詩正劇,它不僅僅具有商品屬性,更是一部藝術作品。在熒屏上怎么實實在在塑造一個朝鮮族女性形象是主創(chuàng)的最高任務之一。
可以說,看朝鮮族劇,你能看到整個朝鮮族的大美與大愛;該劇主創(chuàng)注重挖掘劇本的文學性和文案的歷史性,敢于面對共和國不斷變遷的真正的歷史背景下朝鮮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從而使觀眾看到了在不同政策的搖擺下——民族背負的悲喜命運。
孫茜、叢珊等女演員,從生活和藝術兩方面成功飾演了朝鮮族女性的魅力與風采。朝鮮族婦女頭頂瓦罐的平日步履與能歌善舞的神采飛揚,讓這些女演員在表演的內在上獲得極大營養(yǎng)。孫茜扮演的貞淑要干農活、做家務、寡居和識字,整個自治州的百姓也在干活、識字,各有各的幸福和不幸。整個民族的變化都濃縮在這一個人物形象上。
四
娛樂大眾,題材單一,是韓劇一貫追求的風格。突出的特點是,一般是著重在劇情中表現韓國及韓國人的富裕生活,堅強靈魂,好像是在為某產品的代言,打造一個“超人”讓人膜拜,無視現實,天生能夠制造奇跡的假想作品。
與此同時,韓劇中的女演員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扮演家庭婦女或者高齡剩女的弱勢群體,她們主要通過自己夢想的實現迎合多數女人的夢幻;一種是扮演很理想女性,成為國民偶像。
從韓劇中,你會看到的是被修飾過的韓國人;無論是家庭劇、偶像劇、宮廷劇,敘事基本上偏重類型和情節(jié),似曾相識的臺詞和人物總是不斷出現,最終達到娛樂片效果。韓劇的確可以博得觀眾一笑或一哭,有些人總是看了再看。
五
比較而言,朝鮮族劇是在表現女性,演員為角色服務;而韓劇是在迎合女性,角色重在制造明星。朝鮮族劇,包括以前的部分作品都是寫實風格,以記錄時代精神為己任,可謂是藝術品;韓劇是超現實,以推銷韓國產品為目的,可謂是消費品。
事實上,無論是藝術品還是消費品,大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電視劇生產的目的性通常都不免帶有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意味。藝術品與消費品不能等量齊觀,也絕非存在品格高下之分,藝術品最終仍然以一定的消費價格發(fā)行,消費品也要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通行。
任何民族,無論在什么樣的制度下生存,都要有顆勇敢面對苦難的心。這顆心,往往就是文化,其中自然要包括電視劇的投資與制作。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對延續(xù)自身民族生命力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保護好這顆心,就不能僅僅依靠消費娛樂,滿足觀眾感官即可的行活兒,而是要靠忠實記錄時代的藝術作品。因此,要感謝中央電視臺的兩個頻道:第一頻道堅持播放朝鮮族劇,是對藝術品的消費肯定;第八頻道海納百川地對待韓劇,是對消費品的藝術肯定。
潤物細無聲
勝在比較溫馨吧,樸順玉和權光植,樸順玉一家,樸順玉小姨一家……
沖著小順玉我給5星,這演員第一長得特好看,第二演得特真誠,第三是真的朝鮮族,第四還品學兼優(yōu)。
我丟,這個劇我小時候看過
下面的評價都過嚴苛了吧,我只是好奇演員有多少是朝鮮族的。
還不錯
我突然又想起來了小順玉和小姨跳舞,當時覺得真好看
孫茜還是比較適合演這種苦情劇的
這部電視劇描寫了吉林省長白山下,幾代朝鮮族人民的生活。他們勤勞善良,對傳統(tǒng)的朝鮮族舞蹈有一種近乎執(zhí)著的堅持和傳承。女主角的姑姑教給她的的那一句座右銘,我永遠記得:把微笑帶給別人,把眼淚留在心里。做一個堅強隱忍善良美好的人。
回憶兒時了
槿汐姑姑!
太正氣了點~~~
喜歡那個年代人的淳樸,現代人似乎很少能看到那個年代的某些東西了。有時候想的少點也不一定是不好。
小時候在c1播的劇,那個時候劇燒,看的還是很歡樂的
小時候看過了,不錯
小時候好喜歡哦⊙?⊙!
童年回憶系列。
時間線拍的混亂無比,感覺編劇有點藏著掖著,不過想想片子出品時間,跳過抗美援朝拿抗日說事也理解。最后我想說,青梅竹馬幼馴染就是最吊的!
小順玉,是我見過最棒的女演員,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讓人愿意看上好幾遍,完了還在那里傻笑。故事、情節(jié)、感情演繹、演員表演、背景音樂、舞蹈表演都很好。
又是一部梗概不錯拍的不好看的“杯具”,不過民族風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