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詩
一般不會就單獨一個電影寫東西。但看過芙蓉鎮(zhèn)后,很沖動的想在深夜,就此留下三千字。
一部86年的電影如此打動震撼我,是看之前未曾想到的。必須佩服謝晉導演的功力,這樣的電影,換別人拍無論如何都是挑戰(zhàn)極限;感謝他曾經的付出,為中國電影史留下了一座100年都無法逾越的豐碑。這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基本評價。
情緒篇
所有的感覺輪番而來
首先我想說的是,接近三個小時的電影,讓我在壓抑、憤恨、憐憫、發(fā)笑、感動無數(shù)種情緒之間猛烈盤旋,這已經全然超出電影的范疇。
文革時代,自然少不了壓抑扭曲的人性,讓人看得也郁悶。這對導演來說不難搞定。但謝導還借很多細節(jié)把處于那種變態(tài)生活情境中的人潛藏的欲望、以及對生活周遭的諷刺與人們的呆滯無知,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就很經典了。
始終記著秦書田(姜文飾)對胡玉清(劉曉慶飾)說的那句話“哪個文件規(guī)定五類分子就不能結婚了”。被一種叫文件的東西壓迫幾十年,到頭來竟然拿“文件”當作支持自己的理由。結果很正常:有期徒刑10年。這種無知是無畏。
(補充一句:那個時代的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從頭至尾都沒有弄明白是什么在折騰他們?!拔募薄敖M織”“上面”“什么什么委”就成了所有權威的代名詞。)
還有他對那個白對聯(lián)的態(tài)度“甭管黑夫妻、紅夫妻、白夫妻,起碼證明組織上已經承認咱們是夫妻了,你要特別深刻的理解組織的態(tài)度。”笑完就是悲。
電影情緒與史詩情緒
如果說《藍風箏》(田壯壯導,濮存昕,呂麗萍主演)、《活著》(張藝謀導,鞏莉,葛優(yōu)主演)是所謂文革電影之典范的話,那我極端不同意將芙蓉鎮(zhèn)與這些二線貨“劃成一種成分”。
可能我想說的是,電影和史詩的區(qū)別。
電影總是費盡心思營造一種主流情緒,像《藍》與《活》悲烈。而史詩則將所有情感都無限包涵在它波瀾壯闊又細致入微的敘述中,像《芙》的淡定。
就好像《活著》里富貴兩個小孩的死,〈藍風箏》里老濮無緣無故被大樹壓死,擺明,就是一定要死那么幾個重要的人,還得是突然死,好像只有如此才能把電影悲慘游離的氣氛引向高潮。而芙蓉鎮(zhèn),導演雖只是淡定甚至恬然的陳述(全片就掛了一個,還是純配角),帶給人的震撼力卻已經甩開前者幾個世界。
其實,那樣的時代,根本無需渲染,圖增做作。一次“上五類”的點名(富農、地主、右派、反革命),一種對“運動”的另類闡釋,一場“晚飯后集合”的大會,就全明白了。記錄時代,淡定而廣闊的情緒最佳。一定要搞得最后悲慘無奈抑郁至極才算深刻?
(再補充一句。這種感覺就像《教父》之于黑幫片、《現(xiàn)代啟示錄》之于一切越戰(zhàn)片、《全金屬外殼》之于一切二戰(zhàn)片、《發(fā)條橙》之于一切青春禁忌心理片、《2001太空漫游》之于一切科幻片、《閃靈》之于心理恐怖片、《德古拉》之于一切吸血鬼片、《與狼共舞》之于一切西部片、《亂世佳人》之于一切戰(zhàn)爭愛情片。這就是境界。)
演員篇
姜文就是為演戲而生。
劉曉慶竟然曾經如此美麗動人。真好看。
思考篇
不想用“罪有應得”來描述最終瘋掉的那個人。其實他才是那個時代最悲慘的產物。最弱的弱者。疑惑在于,真正應該向新時代認罪的人,卻帶著老時代卑鄙的光榮,堂而皇之步入新時代中堅階層。沒有一點點悔意。不知原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為何。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2 ) 你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
難得還能找到一部反應WG,還沒有被禁的片子。
80年代真是一個思想解放,百花爭鳴的時代。崔健扛著《一塊紅布》的搖滾大旗唱遍大江南北,傷痕派文學,現(xiàn)代朦朧詩慢慢興起,隨風飄來的還有來自海峽兩岸的歌聲。當然這部《芙蓉鎮(zhèn)》也出自那個年代。
整部電影比較真實的再現(xiàn)了WG時代的個體命運沉浮。作為普通的老百姓,真的不知道風究竟會往哪個方向吹,在一次次暴風來襲時,只能被狂風吹的流離失所,疲于奔命,甚至于只能像牲口一樣的先活下來再說。
而不斷變換的風向,也讓人性的丑陋顯露無異。李國香被打倒時,其一手提拔的王秋赦把破鞋掛在她脖子上,當她被平反,又當上了縣領導時,王秋赦居然又舔著臉來找她,真是墻頭草,隨風倒,領導讓往哪倒就往哪倒。
其實王秋赦這個懶漢,人性本身在歷次運動中沒有任何變化,為什么在有的運動中會被委以重任,有的運動中被邊緣化?因為衡量的價值觀標尺變了。這便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價值觀的風向,不是空穴來風,衡量的標尺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是隨著運動的需要不斷變化的。穩(wěn)政權時代,需要無產階級的堅強領導,貧下中農以及雇農,當然是又紅又專,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忠實擁護者、捍衛(wèi)者,而稍微賺了些錢的個體戶,當然是站到了無產階級的對立面,成了剝削階級,逃不過被打倒的命運。
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經濟強國是首要目標,重商,崇商,企業(yè)家精神滿天飛是理所當然,如果企業(yè)家被當成剝削階級打倒了,這經濟和國力,誰來強大呢?
所以,吹什么風,不是空穴來風和頭腦發(fā)熱,都有著其背后正確的邏輯,雖然時隔多年,有些時候看起來覺著荒誕,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認為的荒誕,只是信息不充分情況下的想當然。
略微遺憾的是,影片作品只描述了風來后,狂風暴雨中個體的悲慘命運,而不能更進一層次,引導人們有所思索,這風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才能避免類似的悲劇重復上演呢?
最后,片尾王秋赦的“運動了,運動了”的喊叫,和姜文的話“還是小心點他,他說的對?!?,還是有些意味,因為運動產生的環(huán)境、主體、條件又再一次萬事俱備時,風還是繼續(xù)會吹。只是老百姓,不知道風會往哪個方向吹。
3 ) 2007年買的第一張DVD
這是我喜歡的電影,也是2007年我看的第一部電影(雖然曾經看過)。我喜歡它,勝過《活著》和《藍風箏》。
我深以為,在任何情況下,人都不應該放棄某些價值,例如對智慧的渴望,對良知的守護,和最重要的,對趣味的追求;而且,良知和樂趣,也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倒霉蛋”式的敘事,以及由此反映的生活態(tài)度,自我屏蔽(或者說放棄)了那些原本可能屬于自己的樂趣和美好,它其實間接承認,個人完完全全處于被支配的境地。
年代固然是灰色的,環(huán)境固然是苦難的,但人的生活并不應該由此而變得逆來順受,即使不進行激烈的抗爭,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更加有趣(更不用說這樣能減少親人朋友的擔心,甚至給他們帶來希冀和歡樂),這完全是生活態(tài)度的問題。
這部片子的另一個亮點在于,它是站在“人”的角度敘事的:秦書田固然憨厚,但也不乏趣味和小聰明;李國香作為政壇的“不倒翁”(在國產電影中,這樣的安排很少見),也會說出“脖子都沒有洗”(這絲毫不能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腐化墮落”,反而會理解這種人之常情);黎滿庚的老婆固然看胡玉音萬般不順眼,也會同情她的不幸遭遇……所有的人物都顯得豐滿、可信。
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是:大雨中,姜文對已經被打倒,掛著一雙破鞋的李國香,很正經又略帶結巴地說,“你,也是人!”
80年代的電影尚且能講敘這樣簡單的道理,可是90年代以后呢,除了鋪天蓋地的厚黑學、成功學,就剩下空蕩蕩的“法律”和“制度”之類偽命題了,唯獨不見的,是那個“人”字。
4 ) 官場秘訣:平反是我簽的字
官場秘訣:平反是我簽的字
李國香對秦書田說,平反是我簽的字。十年前,也是她把秦送進了監(jiān)獄。作為太子黨,李國香舅舅是高官,李國香先是搞垮了國營餐館,然后借著政治權利淫威,搞垮餐廳的競爭對手。即便被揭發(fā)是破鞋,轉眼間也能官復原職,亂搞更是變本加厲。十年浩劫結束,卻赴省城高就。這就是政壇常青樹,不倒翁。新中國的歷史大可簡化一下,就是李國香這種貨先把人民逼瘋,經濟搞癱瘓,社會搞亂,國家無路可走的時候,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改革先鋒,國家功臣。于是你就天天聽說咋中國是何等貧窮,基礎差,底子薄,領導如何高瞻遠矚帶領大家致富。人民的人生就是他們亂搞的試驗田,但你還得感謝他。
谷燕山作為建國元老,流血傷身,失卻欲望的男人成了影片中唯一的正面形象干部。若不是不能,誰能保證他不會是和李國香搞在一起,或者霸占胡玉音呢。干哥哥先是拋棄初戀保黨籍,被王秋赦奪權后死心塌地當秘書,出賣昔日戀人以保政治職位,這是中國大多數(shù)官員的生存法則,不干凈的底子,終生夾著尾巴做人,當然無論如何變革的社會,他們都有一席之地。王秋赦是真正趕上了,任何時代底層人都有向上爬的夢,搞運動就是他的天賜良機,在破壞社會結構中搞到女人,享受美食,奪得短暫的權力,但沒得“舅舅”,他注定是難以長久的,所以最后以瘋癲收場,但依然天太呼喚運動。官場是個隱秘的東西,芙蓉鎮(zhèn)的普通老百姓就是被看不見的政治如“文件”“通知”反復愚弄的。
民營經濟的興起與原罪
建國后大鍋飯對生產力的摧殘恐不亞于戰(zhàn)爭,工商業(yè),手工業(yè)的“改造”徹底造就了貧乏的城鎮(zhèn)生活。沒有胡玉音們起早摸黑的米豆腐,你就得天天忍受國營餐廳的蒼蠅。經濟體制的改革過程中,民營經濟在政治權利的壓榨下的生存之路,從米豆腐店可見一斑。盡管我們可說胡玉音以勤勞起家,年賺6600,與省委書記相當收入,買地蓋新房子是自力更生的代表。但從影片來看,與這權力的照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糧站主任對其傾心支持,鎮(zhèn)書記是初戀情人,遭到競爭對手打壓也有政治背書。在影片的結尾,平反的胡玉音米豆腐點再度開張,初戀情人恢復了管制,清新的政治環(huán)境下,胡玉音們率先開始了第一桶金的積累。米豆腐店在新一輪的改革中優(yōu)先發(fā)展起來了。
胡玉音的成長史
芙蓉鎮(zhèn)電影以微觀視野胡玉音近二十年的遭遇窺視社會政治的變化,是深刻的,也是小清新的美好。影片的胡玉音是勤勞善良美麗的模板,在社會壓力和家庭變故中隱忍而飽含希望地生存。在推磨豆腐,掃街跳舞,2個人籌辦婚禮等清潔中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在生意中善于多方兼顧,對供應商,前男友,外來勞改者,本土鄉(xiāng)鄰都善于取巧。在困難時期,依然保持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愛情充滿期待,為故事的溫暖結局發(fā)揮統(tǒng)攝作用。青年的劉曉慶將胡玉音的單純,美麗詮釋的淋漓盡致,嬰兒肥的面龐加上豐腴的身材惹鎮(zhèn)上男人憐的同時,也遭女人們恨。秦書田作為胡后期勇敢生活的動力,在影片中的表現(xiàn)猶如王二般的玩世不恭,導演也借秦之口完成了說教的煽情。
5 ) 不能忘卻的年代
在ftp里面總會把電影分為國內國外這樣的目錄,剛開始還是每個目錄都打開來瀏覽的,后來就很少進寫著dosmetic的那個文件夾子。成功的電影總是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然而這些年來包括那些大牌導演,都開始學著做fusion的菜肴。不知道除了視覺效果的提升和電影科技的運用以外,我們還得到了什么。先前看了《無極》,是因為采訪陳凱歌的一篇報道,上面對這片的說法讓我覺得有點意思。盡管很多人告訴我說看過未免失望,還是堅持的看完了全部。結果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不喜歡批評電影或者別的什么文藝創(chuàng)作,畢竟都是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換馬克思的話說也是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所以關于此片包括《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始終都沒有說過什么。昨天,看了《芙蓉鎮(zhèn)》之后,才明白那些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已經很久沒有品嘗過了。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吃的品種繁多,竟然也是對味覺一種無意的破壞??赡苁翘J芈湮榱?,不過堅持各國特色的風味佳肴對我來說確實很重要。
文化大革命是個特別的時期,對于我們這些八十年代的人來說,那基本上是不可觸及的記憶遠處。很小的時候就聽媽媽說那個時候家里的故事,全是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直到這么大了,看謝晉的《芙蓉鎮(zhèn)》,還是很震撼。整部電影堪稱經典制作,雖然拍攝上顯得技術很簡陋,不過在人物的刻畫還有一些小細節(jié)的處理方面卻是很到位的。這也是為什么老說現(xiàn)在的歌手不如以前了,因為音效技術的變革,使得歌手們的聲音得到了更好的處理,那么對于他們自身來說聲音的本質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話說回來,看過影片的人,肯定知道男女主角。劉曉慶,這個名字二十多年來在中國大陸無數(shù)次的被提起,因為各種原因。暫且不論其人如何,對于那個時候來說,她算是演員中的佼佼者,謝導也稱她敬業(yè)。我素來喜歡的是那些很自然的表演,所以對于胡玉音的角色,總感到有一些別扭,考慮到年代和那個時候電影表演藝術的不同,這些也就是小問題了。相比之下,很喜歡姜文,反動右派的角色,夾著尾巴做人的生活,不失樂觀的精神境界,都拿捏的很好,完全超過了22歲這個年齡的水平。
電影里面有很多情節(jié)很有意思的。在刻畫胡玉音的時候,兩次體現(xiàn)了她因為生活的折磨而遷怒于秦叔田,說他,“做什么喜歌堂,敗了彩頭”“請你來寫字,你為什么偏偏寫反社會的對聯(lián)來害我們?”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在那個年代里面,一般民眾的心理,都是受到了文革的影響,相信那些所謂的“黑五類”就是禍害。
另外,關于那段掃大街的華爾茲,謝導講了個故事,“《芙蓉鎮(zhèn)》在法國上映,拍到姜文跟劉曉慶兩人在街上掃街,勞動改造,天不亮就掃街,掃著的時候,姜文這個角色秦書田,心血來潮,一邊拿掃把掃,一邊還舞一下,然后一二三,二二三,這個全世界都懂得,這是“華爾茲”的旋律,一二三、二二三,劉曉慶不會跳,跟著學,后來會跳了。在中國放的時候,我在觀眾席里看,買了票在那里坐著看,觀眾心里很難過。我自己也勞動改造過,掃過廁所、掃過什么,看到這個很心酸。在巴黎放“一二三,二二三”的時候,觀眾鼓掌。我奇怪這怎么鼓掌啊?我回來問記者,我說昨天放電影的時候怎么鼓掌呢?后來我問了一些觀眾,問鼓掌是什么道理?法國沒有經歷過什么文革,也不了解,但是他們感覺中國這么小的一個鎮(zhèn),這些挺善良的人遭到這么大的災難,姜文這個文化館的一個小職員,他最后被打成右派,被勞動改造,他居然還對生命充滿著追求,對愛情充滿追求,這個民族是了不起的。”
還有黎滿庚對胡玉音兩次的背叛,都是跟黨籍有關,他是個骨子里面和懦弱的復員軍人,在每一次的危機面前都會低頭。相比之下,谷燕山卻是個耿直的人,他為了新中國失去了生育的能力,卻被侮蔑亂搞男女關系。之后,成天買醉街頭。到胡和秦成婚那天,他的心情激動而復雜,“既然成了夫妻不管是紅是黑,孽根孽種,總得要有后代”。后來,秦去坐牢,胡生下了孩子,取名谷軍報答他,也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了。
也許看得還是不夠仔細,也不夠深刻,許多東西都沒辦法說的清楚,不過倒是網(wǎng)上有一篇說的很不錯,叫“《芙蓉鎮(zhèn)》里的性史”(
http://www.heiyou.com/tribe/828/1021202.shtml),通過“性”的線索把里面幾對人物的關系串起來,特別是老處女李國香和二癩子王秋赦的茍合講的很巧妙。至于其他的細節(jié),還是讓有心人去慢慢挖掘吧。
6 ) 生活的樣子
生活的背景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時候會讓你覺得過不下去,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只是影片把那一部分表現(xiàn)的很明顯,然而我們在這樣的痛苦的經歷之下,更應改開心的生活。
我們改變不了環(huán)境,我們改變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對事物的看法,自信快樂的度過艱難的日子,跳著舞步掃大街,不被批準的自由婚姻,看后很有感觸,生活原本如此,我們善待自己,善待她。
跑偏一句,年輕時候的劉曉慶真美。
重看膠片版真是牛逼!竟然是2.35:1的超寬銀幕版本……先前沒注意的許多細節(jié)毫發(fā)畢現(xiàn),這部片子真勇猛!
美好的人性,來源于美好的制度
目前看過的最佳大陸電影(與[霸王別姬]并列)。①不僅直面歷史批判極左思潮與政治運動,還上升至人性探討;②意識流手法(如醉酒戰(zhàn)場幻夢)和對性心理隱晦而高妙的描寫;③演員表演登峰造極,尤其劉曉慶;④掃帚華爾茲,翻跟頭與白對聯(lián);⑤珠玉臺詞:完了-沒完,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運動了-,世道不變。(9.5/10)
代入感好強,這片子像一個巨大的黑洞。
到如今看,依舊是一部牛逼閃閃的片子!劉曉慶美的不成活,男女間的情愛也自然真實不裝逼。最后送給大家那句話:要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別人踐踏你,你不能也作賤自己。
原來姜文從來沒有年輕過!
房子可以還,1500塊可以還,甚至男人也可以還,時間呢,你拿什么還!?
藝謀和第6代的反思是流于憤怒詛咒的“倒霉蛋”似敘述,謝晉×阿城突出的是歷史背后所堅持的“牲口一樣活下去”的韌勁人格和冷靜的明鑒,格局高下分明。有人在私欲中跟著黨,有人在不公中喘著氣,有人在現(xiàn)實里低著頭,約莫是不分時代的 @2017-02-09 23:01:26
活下去 ,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我極少會因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爽而發(fā)火,深刻的政治電影卻有這個魅力;我也極少會因為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快而落淚,細膩的愛情電影卻有這個魔力。而《芙蓉鎮(zhèn)》則罕見地讓好久好久沒有實踐過這兩種行為的我,火并幸福著。2008年10月26日,【電博】謝晉影展第二次看。
相比胡玉音與秦書田,女干部李國香才是政治運動中最大的犧牲品,她一片真心又紅又專,已喪失人性。變成了專政機器。折射出政治斗爭的可怕。徐松子演活了這位招人恨的樣板戲主角一般的女干部形象。電影一些段落的處理顯得刻意拖沓。我在睡夢中居然續(xù)寫了故事,還是很震撼的。遠比當今電影有深度。四星半
和胡玉音的苦情戲相比,“惡之女干部”李國香更引人注目,本以為她結尾也會遭到懲罰,結果卻看到她繼續(xù)平步青云,和自己迫害過的人談笑風生,真是(真實得)可怕。
你說要文斗,我偏要武斗,你說矛頭對準特權階層,我偏要對準黎民百姓,你說要理性對待知識分子,我偏要階級斗爭迫害到底。這段歷史,太多空白期,從教科書知道只言片語,就以為是他一人的錯。世道如此,不癲的癲了,癲了的不癲
米豆腐西施,蛾眉曾有人妒?!拔沂乔貢?,外號秦癲子,專業(yè)是掃大街?!钡弥辛撕⒆雍笈d奮地在凌晨的石板街上翻跟頭。大字報、掛破鞋、白對聯(lián)?;钕氯?,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學著過點老百姓的日子,別總想著跟他們過不去?!备锩缤砭?,有人精神亢奮,有人昏頭暈腦,總歸都不清醒。何必,何苦。
《活著》《霸王別姬》《芙蓉鎮(zhèn)》講述的都是中國同一段沉痛的史詩?!痘钪窇蛑o荒誕,《霸王別姬》撕心裂肺,《芙蓉鎮(zhèn)》直接將人間描述成無間地獄。人像牲口一樣活,革命小將們做著布朗運動一樣無秩序且永不停歇的勾當。這風云間打倒了多少胡玉音般的勞動人民?斗垮了多少秦書田般的知識分子?拋棄了多少谷燕山般的戰(zhàn)爭英雄?沉默了多少黎滿庚般的普通軍人?處決了多少黎桂桂般的有婦之夫?卻又得勢了多少王秋赦般的狗腿奴才與李國香般的地頭蛇?在囈語中的“運動,運動”警醒著我們那個時代并未離去。無間地獄之所以無間,是因為時無間,空無間,受者無間。難定你是你來負我是我的道。
你們人類總說,活比死更難,為什么個個還總是求生怕死呢?!盾饺劓?zhèn)》告訴我,因為一死,我就是鬼了,而活著,哪怕像牲口哪怕再難捱,我總歸是個人。
“學著過點老百姓的日子,別總想著跟他們過不去?!?/p>
片尾一幕?!斑\動咯!運動咯!”瘋了的王秋赦敲鑼大喊,引發(fā)眾人連連嘲笑。谷燕山故意逗他:“運動咯?”王秋赦連忙附和著,“是該運動了,該運動了!晚飯后集合!” 秦書田(姜文)神色凝重且嚴峻:“世道不變,要是不防著點,他說的興許是道理。”原本嬉笑成一團的眾人,臉刷的一下變得驚慌失措和失去了血色。34年過去了,我也覺得好恐怖。
謝晉憑借這一部電影就可以躋身世界一流導演的行列了~
這部電影公映于1986年,很難得地反映了極左時期中國底層社會人民的眾生相。這種電影也只有1980年代中期領導人比較寬松開明的年代才能拍出來并上映。。。真是難得。1990年代同樣題材的《活著》《藍風箏》都被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