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1. 要不是看了個片,我都不知道原來華納兄弟是兄弟4人這么個大團隊~
2. 華納剛創(chuàng)立的時候,好萊塢正發(fā)展的如火如荼,每周都新片但還是不夠,所以諸如派拉蒙,環(huán)球,美高梅等大廠,就都建立了studio,開始吞并獨立片廠。這時候的華納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人物,沒有明星加持,如履薄冰,差點就要卷鋪蓋走人的時候,居然是因為一直狗狗得救了~狗狗吸引了許多影迷,也帶來了高額的收益(但后來1934年3月,華納的外景場地一處機房著火,迅速蔓延火勢燒毀了20多年的默片拷貝,這個拯救了華納的狗狗以及當時的許多默片都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片段)
3. 華納兄弟四人是因為19世紀80年代波蘭迫害猶太人而移民逃難來到美國的猶太人。他們小的時候家境貧困,他們買過報紙,擦過皮鞋,也沒有從學(xué)校畢業(yè),但是,嗯,家人俠無敵嘛!
4. 創(chuàng)立華納之前,他們在匹茲堡的服裝店工作,Sam(老三)聽說了五分錢戲院,叫上Harry(老大)去看了一部《火車大劫案》,連著看了3遍后被人趕了出去,然后他們看到出場的人把5分錢放在托盤里,他們就此決定了要搞一搞這門生意。(猶太人怎么這么有眼光哦!5分錢看3遍都能看出來這是好買賣)。他們一路從濱州來到洛杉磯,買了一臺放映機,然后擴張了一個電影院,然后又借錢參與了發(fā)行,賺了錢就用來拍片。
5. 兄弟四人大哥Harry負責財務(wù),二哥Abe負責展覽和發(fā)行,三哥Sam有遠見主導(dǎo)發(fā)展方向,四弟Jack負責電影制作。四個兄弟親密無間的合作,直到1923年,成立了華納兄弟制片廠。
6. 早期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或者存在聲音古怪,音畫不同步等問題,Sam發(fā)現(xiàn)了做有聲電影的商機,并致力于研發(fā)影音同步的作品。華納的第一部影音同步作品《劍俠唐璜》,有著完整的交響樂配樂和音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7. 緊接著,他們又翻拍了百老匯的暢銷劇作,并請來了全球知名的演員Al Jolson出演《爵士歌手》。正是演員本人的自身經(jīng)歷促成了《爵士歌手》這部電影的拍攝,一個猶太教唱詩班領(lǐng)唱的兒子,沖破了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去表演自己喜愛的歌曲。為了表演爵士歌手,Al會把臉涂成黑色,這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事情。雖然把臉涂黑在表演中常見,但也充滿爭議,經(jīng)常遭到黑人觀眾的抗議。華納從這種拍攝爭議題材中獲利,奠定了華納兄弟求新求變的形象,同時這種遠見和勇氣,也徹底的改變了電影產(chǎn)業(yè)。
8. 由于三哥Sam對于科技與變革的堅持,埋首于Vitaphone技術(shù)的改良,才使得讓華納大獲成功的《爵士歌手》橫空出世,兄弟們?yōu)榱诉@部電影,甚至抵押了家里的房產(chǎn)。這部電影也正如預(yù)期中的大獲成功,5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一舉獲得了300萬美元的收益,提前一周便售空了影票,可首映當晚,兄弟四人卻都沒有出席首映禮,因為在前一晚,Sam去世了。
9. 有聲電影的推出,其影響力堪比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明,好萊塢也因此被迫重整旗鼓,攝影師和技術(shù)人員都需要重新學(xué)習(xí)他們的專業(yè)知識,為了適應(yīng)收音麥克風,而那些聲音和外表不一致的演員,也逐漸遭到了行業(yè)的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舞臺劇演員,而編劇也需要寫出犀利明快的對白。
10.與此同時,華納兄弟也開始急速的擴張,不斷并購連鎖戲院,吞并對手—First National Studios以及該廠在伯班克(Burbank)的占地遼闊的片場。
11. 那個年代的戲院為了培養(yǎng)不斷回流的忠實觀眾,都會聘請一些熱度較高的明星來讓觀眾追捧。為了控制勞工成本,Jack和華納的其他高層人員發(fā)明了合約制度,牢牢地捆綁住了旗下的演員,編劇和導(dǎo)演需要與公司簽訂七年的獨家合約。盡管這種合約有失公允,但是在1929年之后的美國,人人都害怕失業(yè),便都接受了這種合約。
12. 由于華納兄弟本就是窮苦出身,使得他們懂得窮人的生活,在大蕭條時代,電影行業(yè)成了小確幸的行業(yè),華納兄弟仿佛是代表工人階級的電影公司,拍攝制作了許多與工人階級、幫派等息息相關(guān)的電影作品。此后,在其他影業(yè)都在推出美好歌舞片的時候,華納的電影卻越發(fā)大膽,拍過毒品, 娼妓,家暴等主題。
13. 30年代末期華納兄弟的王牌,知名舞蹈導(dǎo)演。他的“拍攝技巧”得到鍛煉,是在一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身為步兵中尉的他,可以同時訓(xùn)練1000名士兵整齊劃一的進行軍事操練。因為拍攝萬花筒似的舞蹈畫面一炮而紅
14. 30年代為了應(yīng)對經(jīng)濟不景氣,華納兄弟買下了一間唱片公司,并創(chuàng)立了動畫部門幫助銷售熱門單曲并宣傳華納兄弟的電影。直到看到了隔壁迪士尼在動畫上的成功,才開始認真經(jīng)營動畫事業(yè)。
15. 1933年經(jīng)濟大蕭條重創(chuàng)了好萊塢,大量電影院倒閉,當時的五大電影公司,包括華納,都宣布了各部門工資減半。一線演員很快奮起反抗,James Cagney幫助成立了演員工會。而華納的首席副手——Darryl Zanuck發(fā)現(xiàn)華納幾兄弟并未一通減薪,于是離開公司找到了新公司,也就是后來的二十世紀??怂褂皹I(yè)。
16. 由于德國納粹的興起,華納兄弟退出了德國市場。但美國市場上的其他影業(yè)為了安撫德國,允許德國在洛杉磯的委員會審查電影的腳本,確保電影里不會有任何批評希特勒或者納粹主義的劇情。但華納在1939年推出了一部電影《納粹間諜的自由》,這部電影做了非常極致的保密工作,沒有給任何工作人員發(fā)過電影的腳本,甚至片場都不會發(fā),而是要求工作人員親自去到公司,坐在制片人的辦公室里閱讀腳本。有些膽小的演員,甚至不敢接這部戲。電影的主演導(dǎo)演以及制片方華納兄弟本人,都曾在拍攝于后制期間多次遭到死亡威脅。該片上映是現(xiàn)場前來觀影的也是美國的納粹,該片制片人大哥Harry還受到了煽動美國人打仗的指控,但是他霸氣回應(yīng),沒人能告訴我該拍啥片。
17. 珍珠港事件之后,由Jack的副手制片人Hal Wallis手下的一個劇本分析師選中了一個關(guān)于一對分手戀人在滿是難民的城市相遇的故事,并決定拍攝。一年后,華納兄弟推出了《卡薩布蘭卡》,并大獲成功,該片入圍了8項奧斯卡提名,也因此鞏固了華納兄弟影業(yè)的不朽地位。但,由于公司其他人將這部電影的成功都歸功于Hal Wallis使得Jack很是不爽,于是在奧斯卡頒最佳長片的時候,華納兄弟們就擋住里準備上場領(lǐng)獎的Wallis,而Jack趁機走上了舞臺領(lǐng)取了獎杯(好小心眼子哦?。┒驹撋吓_領(lǐng)獎的Hal Wallis過了25年還依然覺得憤怒,并表示,讓他上臺,他一定會感謝他的老板的?。ò?,更顯得Jack小心眼子了)
18. 華納兄弟訓(xùn)練并成立了美國陸軍航空軍第一影視部隊之后,Jack晉升了中校。此后受到羅斯福親自委派的重大任務(wù),拍一部讓美國民眾相信他們蘇聯(lián)盟友的電影。至此1944年“為國效力”成為了華納兄弟的官方形象。(結(jié)果沒過幾年,發(fā)現(xiàn),踩雷了哈哈哈哈哈,還被叫去華盛頓,接受眾議院的調(diào)查,證明好萊塢沒有被共產(chǎn)勢力入侵。由于Jack擔心自己被抄家,就很慫的配合這事兒,后來還導(dǎo)致了華納當時一些猶太籍黃金電影人的封殺,以至于一代輝煌暗淡落幕)
19. 很多事情導(dǎo)致了Jack聲名狼藉,然而雪上加霜的是反對合約制的演員又將華納告上了法庭,并且勝訴了,導(dǎo)致了華納很多一線演員出走。偏偏又禍不單行,政府以反壟斷法為由,要求華納必須出售旗下1000家以上的電影院,就此華納跌下影業(yè)top寶座。
20. 50年代,電視走入了美國家庭,到60年代電視已經(jīng)深入家家戶戶,華納從拒絕接受,到不得不拍了一些西部電視劇維持。但是電影行業(yè)遲遲不見起色,于是華納兄弟們決定退休,但是必須兄弟三人共同進退,但是Jack并不想退休,于是耍了一個花招,把哥哥們的股份騙到了自己手里,哥哥們退休,自己當了華納的董事長,結(jié)果這個沒有人性的操作直接給大哥氣死了。Jack沒有出席大哥的葬禮,二哥跟Jack也老死不相往來了,family就此散了。而晚年的Jack苦苦支撐已經(jīng)落寞的華納,雖然是老板,但已經(jīng)沒有從前那么大的權(quán)利,說話也沒人聽,晚年充滿了挫敗感。1967年,他把自己手中的股份賣給了seven arts,至此,華納兄弟影業(yè)脫離里華納家族。好萊塢影業(yè)第一幕就此落幕。
華納雖老,其命維新。
76th戛納又來瓦爾達廳看紀錄片啦。映前講話陣容很大,福茂都來了。前半部分好玩些,后半部分就如數(shù)家珍唱贊歌,新男朋友說這不就是公司團建放的ppt嗎。。
回望一下過往的電影歷史。挺好的。
這片最大的作用就是打臉那些鼓吹美國電影不受政治裹挾的人,華納兄弟一直致力于宣揚美國價值觀并且拍攝大量美國的愛國電影。可惜只講到了80年代,后續(xù)不知道什么時候出。
看不進去。
?。烤瓦@?感覺不像紀錄片,就像個集錦,最后我以為還有!
看完了,全四集,共240分鐘
#Cannes2023-31 戛納首映,華納兄弟大老板都來了,確實給了排面。雖然看起來是給華納兄弟唱贊歌,但是對電影史的回溯和評述還算基本客觀,信息量不小。最終呈現(xiàn)的應(yīng)該是劇集,上了HBO max可以再多看看。
紀錄片對華納精神的宣揚,考慮到華納電影在當時時代的創(chuàng)新、成績以及摩根弗里曼等巨星的贊揚,華納公司的創(chuàng)新精神確實有一定的信服力。除此之外紀錄片展現(xiàn)了許多影史聞名的杰作的種種花絮也讓影迷感到十分滿足。
感覺像看電影雜志的好萊塢往事專題
一個名叫“華納”的細胞分裂出一個“20世紀福克斯”~
百年華納燃向混剪(rin tin tin真可愛真好,小狗拯救電影王國)
華納兄弟牌:【價值觀灌輸器】
雖然說的是百年華納,其實更是百年好萊塢工業(yè)。真正的傳承恰恰是作品本身。起起伏伏靠的是資本。
太普通了,編年史。
百年華納混剪
有點蹊蹺。之一,這不是一個系列紀錄片嗎?怎么豆瓣以120分鐘時長的電影條目形式呈現(xiàn)?之二,第一集開片提及馬耳他之鷹的經(jīng)典收官臺詞,鮑嘉摸著那物言道,“用來造夢的東西”……然后解說人也就是現(xiàn)任總裁戴維·扎斯拉夫接了一句,“這也是我們每天要做的”。他當然在說電影造夢??蓡栴},馬耳他之鷹這句臺詞本意在反諷,在警告世人追逐幻象一場空!而你把它如此隆重地擱到“百年華納”的開場白中,我們該理解為是在自豪呢,還是在自黑呢?
了解了解。
商業(yè)夸耀ppt,影迷回顧過眼癮,對我來說華納兄弟就是哈利波特,為什么卻只說20-80年代??黃金時代一去不返,抓住機遇比一切都重要,而非什么民主戰(zhàn)士…現(xiàn)在既不能壓榨明星和編劇,大導(dǎo)演已逝,行活消失,也不能制造集體制奇觀,還有下個一百年嗎?
華納巨大廣告。作為影迷,那幾段華納電影大混剪著實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