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看者有意。第二集三個年齡段女人對成功的看法很典型。女權也很典型。 女人45:搜索引擎公司掌權者 女人30:閃婚嫁入豪門小記者 女人18:自以為是叛逆小刺猬 話說30搭話45,說我好仰慕你,可不可以給我點人生建議。 45說你嫁入豪門要簽婚前協(xié)議,要知道不是所有婚姻都能走到最后,你要留好后路,獨立自主是你的力量,不要放棄這力量。女人不容易,我遇到了都能幫就幫。 30覺得很有用,說謝謝,說我以前寫過你的報道,科技業(yè)十大影響力女性 45臉色一變,說你寫的?那篇報道完全是在中傷我。 30不解地說,我是在贊美你啊,說你在企業(yè)界大殺四方。 45說那篇報道讓人感覺公司是為了外界觀感才讓我升遷,搭上了反性侵運動的便車,把我描繪成精通算計的妖女,把公司的受害女性當墊腳石去實現(xiàn)自己的野心。這篇報道讓我很受傷,更傷害了反性侵運動的理念。我歷經(jīng)磨難往上爬,全憑一己之力賣命工作,沒有搭什么便車。
30說我是看其它報道改寫的,沒想到你不喜歡。
18是45的女兒,對父母和弟弟不屑一顧,對其他游客評頭論足,帶著女友來家庭度假,把弟弟趕到廚房過夜。
45對18說為什么陌生人把我當成模范,欣賞我的成就,你卻覺得我有人格上的缺陷?
18說你一直忙個不停是強迫癥,是掩蓋內心的空虛。你公司是社會結構解體的罪魁禍首之一,難道因為是女性當家我就該支持這家公司嗎?
45說你應該支持的是當家的是你媽!
目前總結:45苦樂自知,盡力幫扶;30急功近利,患得患失;18個性解放,大義滅親
誰是白蓮花?白蓮花也不是個好詞了,都是白蓮花
夏威夷,我也想去,想去《迷失》里的那個瀑布潭
用“白蓮花”一詞形容那些外表純潔卻其實內心陰暗的人,在網(wǎng)絡上由來已久。
出處是李冰冰的一段古早采訪,還是《西游記后傳》里的一個角色,我已無法考證。但我猜,國外大概沒有用蓮花來形容這類人的說法。
有趣的是,最近一部名為《白蓮花度假村》的美劇,拍的還真就是一群“白蓮花”的故事。
導演麥克·懷特多半不熟悉中國的網(wǎng)絡用語,劇名TheWhiteLotus是字面意思,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夏威夷一個名為“白蓮花”的豪華度假酒店。
當然,蓮花在西方也一樣是美好的象征,高貴純潔的表意,與我們大差不差,麥克·懷特給劇中的酒店起這么個名字,其諷刺之意,多少也可見一斑。
事實也是,這部《白蓮花度假村》堪稱是今年諷刺力度最強的一部美劇,看明白了創(chuàng)作者的“壞”心思和“惡”趣味,看這部劇,就如飲美酒,不覺自醉。
于我而言,它算得上是繼《東城夢魘》之后今年HBO給我的又一個大驚喜了。
它的類型很難界定,算不上是犯罪劇,也稱不上是懸疑劇,說它是喜劇,好像也不是特別合適。但毫無疑問,《白蓮花度假村》這部劇塑造了一群很有意思的角色,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這部劇的設定很簡單,幾個客人到白蓮花酒店度假,一周的時間,這些人身上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事情。
有點像是真人秀節(jié)目,但導演把虛構的故事拍出了更多真實感。
劇中的主要角色,可分為兩類人。即來到白蓮花酒店度假的客人和在白蓮花酒店工作的人。
客人可分為三組。
第一組客人是一對新婚夫婦,富二代丈夫杰克和高顏值妻子瑞秋,到白蓮花酒店度蜜月,看上去分外恩愛。
第二組客人則是一個富商家庭,丈夫馬克和妻子妮可事業(yè)有成,尤其妮可是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老板,他們帶著一兒一女,兒子奎因有些沉迷于手機游戲,大學生女兒奧莉維亞則邀請來了自己的閨蜜寶拉一同度假。
第三組客人只有一個人,富有的中年女性坦雅,母親剛剛去世,繼承了億萬家財,她來到夏威夷的目的是把母親的骨灰撒到海里隨風飄散。
角色很多,但不算雜亂,看劇的時候記不住名字也不要緊,鮮明的性格會讓你迅速記住他們各自的臉。
這些人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個“富”字。能遠赴夏威夷住豪華酒店度假,當然是有錢有閑。
但他們也各有各的煩。
新婚夫婦這邊,丈夫杰克嫌酒店沒給自己安排到預定好的心儀房間,一直心懷怨恨,妻子瑞秋則一直在思考人生,擔心自己成為富二代丈夫的附庸,希望能擁有自己的事業(yè),但同時發(fā)現(xiàn),丈夫好像和自己期待的樣子差得很遠。
中年夫妻表面和和氣氣,內里卻是斷壁頹垣。妻子妮可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丈夫馬克也覺得和妻子之間早已激情不再。馬克以為自己身患癌癥,后來雖證明是一場虛驚,卻也讓他得知了父親死因實為艾滋的意外真相,為此反思人生的馬克,深處中年危機的泥潭。
他們的子女也各有的問題。女兒奧莉維亞雖然和閨蜜寶拉維持著親密的關系,但她好強善妒的個性使得寶拉對她早有不滿。兒子奎因年紀還小,但缺少朋友的他性格內向,對自己的人生毫無熱情可言。
富婆坦雅則情緒脆弱,狀態(tài)極差,多虧有理療師貝琳達的按摩和陪伴,才讓她有療愈之感。
剛開始看這部劇時,我很擔心它會變成那種馮小剛式的“富人訴苦戲”,油膩而不知人間疾苦,但后來證明我多慮了,創(chuàng)作者的視角冷冷的,并沒有陪著富人們一起自怨自艾,而是借著其他人的境遇,揭開了這些富人的假面。
我所說的其他人,即劇中的酒店工作人員們。
和富人們的煩惱大多來自于心理層面不同,酒店的工作人員們更多時候要面臨來自生活的挑戰(zhàn)。
劇集剛一開始,一個實習生的遭遇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富人們享受自己假期的同時,實習生拉妮為了得到這份酒店工作而隱瞞了自己懷孕的事實,而她在臨盆的時候仍在工作,羊水流了酒店大堂一地,最終在經(jīng)理的辦公室里完成了分娩。
更重要的兩個角色是理療師貝琳達和酒店經(jīng)理阿蒙德,他們倒算不上有多窮,只是和那些客人相比,他們所處的階級要低一些。
客人們的到來,讓這兩個人的生活起了波瀾。
貝琳達心心念念想要開個自己的按摩院,富婆坦雅給了她希望,表示愿意投資,但很快在酒店結識了新歡的坦雅選擇了不去履行自己對貝琳達的承諾,讓貝琳達期盼落空,失望不已。
阿蒙德的遭遇則更加慘淡,因為沒能給杰克安排到想要的房間,他遭到了杰克的記恨,意外被杰克撞破他與酒店服務生的龍陽之歡,從而丟掉了工作,最后更是死于意外。
真相是殘忍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階層的人與人之間,或許沒有太多真情實感可言。
與其說這部劇拍出了人性的虛偽,倒不如說這部劇拍出了人性的真實一面。
四個字,趨利避害而已。
有錢會使人變得更有道德嗎?導演給出的答案是,表面上可能會,但說白了,道德是很虛無的東西。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導演無情地打碎了這部劇里很多角色的偽裝。
想要追求獨立的瑞秋,在短暫地決定離開富二代丈夫之后,最終還是帶著微笑回到了丈夫身邊,所謂理想,敵不過現(xiàn)實的殘忍。
對理療師貝琳達伸出援手的坦雅,帶給了對方巨大的希望,卻又輕松地使其破滅,這像是一場居高臨下的道德游戲,不想玩了,就按退出鍵。
滿嘴“政治正確”的馬克一家身上也存在著諸多悖論。馬克鼓勵兒子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向選擇自己的人生,卻無法直面父親是同性戀是事實,也無法直視自己內心的奇怪欲望。妮可自認為自己是精英獨立女性的典范,卻被寶拉指出,作為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的老板,這個世界的糟糕現(xiàn)狀或許就是她這樣的大資本家一手造成的。奧莉維亞和寶拉在全劇中一直在輸出自己年輕的白左價值觀,但她們自己遇到問題時,她們的表現(xiàn)并不像她們所認同的那樣無私有愛。
有錢人未必更有道德,沒錢的人也未必就更加純潔。
貝琳達似乎是受害者,但她只是精神上受到了傷害,坦雅自知理虧給了她一筆錢,她可沒有拒絕。
阿蒙德因為杰克而喪命,但他自己作為被剝削者的同時也是剝削者,他不在乎那個與自己交歡的服務生前程如何,為了欲望的宣泄,他不顧自己的一切,也不顧別人的一切。
在這部劇里,每個角色身上的戲劇沖突乍一看都不算有多么強烈,他們的故事也算不上有多獵奇,整部劇沒有太大的反轉,喜歡殺人的HBO,在這部劇里也只是通過意外殺了一個人。
但這部劇的戲劇張力是足的,因為它拍出了人性的張力,這種張力來自于每個角色復雜的內在。
全劇的結尾,馬克的兒子奎因沒有選擇和家人一起回到美國本土,而是往回奔跑,和夏威夷當?shù)氐哪贻p人一起在大海里揚帆。
這似乎是個充滿希望的結尾,但你如果只看到治愈,那還是有些天真。
奎因能選擇自己的人生,是因為爸爸媽媽很有錢。反之,劇中有個和寶拉一夜繾綣的夏威夷土著青年,就只能靠偷竊改變自己的命運,墮入黑暗。
看完全劇,我回想起來,一個畫面總是縈繞在我的腦海,寶拉和奧莉維亞穿著比基尼捧著書面朝大海,書是尼采的還是弗洛伊德的并不重要,她們把書當做道具,當成是偽裝的一部分。
這或許就是這部劇的趣味所在。
我也很欣賞這部劇拍攝上的大膽。
HBO的劇,大尺度是意料之中的。很多時候,HBO的大尺度是為露而露,純粹為了吸引觀眾眼球,但這部《白蓮花》,除了請來達達里奧這樣的演員便自然而然地消費了她的大強項之外,幾個尺度較大的鏡頭,還真是用得巧妙,能看出來,麥克·懷特的大尺度鏡頭,并不是為了勾起觀眾的欲望,而是被用來去冒犯觀眾,惡心觀眾。
于是,我們看到了男性生殖器的特寫,看到了排泄物的特寫,這些在別的劇里往往會被回避的鏡頭,在《白蓮花度假村》中被不加掩飾地懟到了觀眾面前。
惡心嗎?挺讓人反胃的。然而,借著這樣的鏡頭,導演把自己要講的事情都說明白了。
劇中的角色馬克有句臺詞講得好,人類也是動物,某種程度上,和猴子沒什么分別。
或許,文明本就是一種偽裝。
當我們脫掉所有的偽裝,不得不直視自己的動物性時,往往是難以面對卻又無法否認的。
《白蓮花度假村》所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偽裝一層一層地剝了開來,把華麗長袍下的虱子全都抖落下來。
麥克·懷特像是個調皮的壞孩子,一臉陰損地質疑著成年人的世界。
這部劇則像是一部馬克·吐溫或是毛姆穿越到當代寫出來的小說,刁鉆狠辣又舉重若輕,談笑間,人們精心設計的那些所謂的“游戲規(guī)則”灰飛煙滅。
今天看到個笑話:男人一直在犯錯,但他們總有安全出口。《白蓮花度假村》說的是:富人一直在犯錯,最后總是沒后果,窮人只要一犯錯,他的人生就完蛋了。這部劇寫了幾對富人和窮人間產(chǎn)生矛盾的故事,但最后總是由窮人承擔了成本,對富人來說這些問題最后可以是一句玩笑,一段插曲,是人生的調劑,甚至給生活帶來好處,而對窮人來說則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失望,可能會失去工作,是身陷囹圄甚至丟掉性命的代價。劇中沒有什么好人壞人,富人窮人都不過依普通人的本心行事,人都是差不多的人,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的結局,富人在矛盾中有更多的手段去應對,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資源(人脈和金錢),但是窮人不一樣,劇中的窮人要么選擇了擱置矛盾或讓步,才能避免損失,一旦想要對抗,就必須鋌而走險,成為道德或法律上的那個壞人,而且即使做出這樣的犧牲也難以撼動富人分毫。
這部劇把故事設定在度假村,這是難得兩個階層有交集的地方,可以讓人直觀的看到兩者個體間的沖突。事實上現(xiàn)在不同階級的人正生活在折疊世界,個體與個體間已經(jīng)極少有交集,不同階層的矛盾以更隱蔽和復雜的方式進行,而窮人的代價也因此隱形了,不公平被掩蓋在各種道德、法律、理論下,這讓矛盾得以解決的機會變得更加渺茫。
也難怪最后Belinda在經(jīng)歷了一周的bullshit之后,面對有著漂亮臉蛋魔鬼身材嫁給又帥又多金又愛自己剛剛辦了完美婚禮老公&老公的媽媽還支持自己找點兒事兒干但是還在糾結自己人生的意義的Rachel說,I have to go。
Rachel的缺乏安全感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被兩個年輕小姑娘&她們的媽媽明里暗里諷刺了之后突然開始后知后覺地覺得自己是不是只是個trophy wife,然后因為自己一般般的水平也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職業(yè)發(fā)展,但是又不甘心自己如此,糾結+掙扎中,覺得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自己嫁了個又帥又有錢又愛自己的老公...簡直無語。
Mark的缺乏安全感大概跟Rachel不相上下吧,老婆事業(yè)有成,女兒從不尊重自己,兒子整天沉迷于游戲,于是自己只能從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找一些存在感,比如說婚外戀,以及人生所謂的大徹大悟之后需要be honest with兒子來贏得他的尊重,然后告訴兒子自己曾經(jīng)有過婚外戀...最終終于通過一場入室搶劫找回了一些尊重,不知道能持續(xù)多久...
Paula的缺乏安全感大概來源于她的種族和她已有的privilege的沖突。被白左教育嚴重洗腦的她會覺得反正這些privileged people即使并沒有真正"偷",但是他們就是偷了under-privileged的人的東西,所以會慫恿自己的情人去干如此愚蠢的事情。我覺得她最后把項鏈扔了純粹是為了洗脫自己跟情人的關系,實在是太蠢了...現(xiàn)實給她好好地上了一課。
Nicole的缺乏安全感來源于她對自己到底是不是乘著me too的這波風坐上CEO位置的不自信。她也許覺得自己是憑借自己的能力,但是到底是不是,也很難判斷了。
Olivia真的是一條毒蛇,manipulative, hypocritical, self-centered, mean...從Paula描述自己不能在任何方面比Olivia好來看,要么Olivia是個占有欲非常強的人(可能是les?不允許Paula跟別人走得近?),要么就是她害怕Paula會比她好?感覺還是隱隱的有一種階級優(yōu)越感在那里。
Tanya就不用說了,太孤獨了。什么人她都想緊緊地抓住,感覺最后那個男的也就是她的rebound guy而已,而且感覺也活不了太久了。。。可能不久后她又需要再抱著一盒新骨灰到某個地方去撒了。。。
Shane貌似挺有安全感的,但是我覺得他非常依賴媽媽可能也說明他內心對自己的能力沒有那么強的信心,總需要媽媽或者travel agency來出面解決。
Quinn's the best!他和他的劃船兄弟們算是整部劇唯一正面的情節(jié)了,讓人看到了一點點希望。總結就是,大家一定要經(jīng)常運動保持身心健康啊!
總體來說, first world的人整部劇都在whiny自己的無足輕重的各種crisis,然后其他世界的人在經(jīng)歷什么呢——想要這份工作badly enough到快生產(chǎn)了都努力撐著的lani,被酒店剝削久了對于一個小小的有錢說要資助她經(jīng)營自己的business這么一個虛幻的承諾都緊緊地抓住準備了一套備案的belinda,自己的家族被非法占用了土地至今無法請律師打官司最后在傻逼privileged愛人慫恿下偷珠寶最后把自己送進監(jiān)獄的kai,然后有一點算是自己的錯但是又有點無辜地把自己性命都搭進去的armond。
總之,夠諷刺,夠黑色,夠荒謬,HBO的一貫作風。夕陽上開船去拋骨灰那段簡直是精彩到我覺得需要專門頒個獎,清晨去劃船則是洗眼般的清新。跟HBO另外一部我也非常愛的succession相比,這一部我更有共鳴因為我似乎在很多角色上都看到了一點點自己的影子。
今年度看過第二好看的劇。
當女強人媽媽Nicole在丈夫面前崩潰又在女兒Olivia面前佯裝無事時,儼然《美國麗人》中安妮特貝寧飾演的地產(chǎn)經(jīng)理女強人猛扇自己耳光然后微笑繼續(xù)營業(yè);
當白人像看動物雜耍般觀看夏威夷土著歌舞時,讓人想起安東尼奧尼《蝕》中白人觀賞非洲土著舞蹈;
當顯然是有色人種的Paula跟情投意合的土著男子抱怨“他們有那么多錢,他們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花”時,這仇恨又讓人想起《寄生蟲》中突然爆發(fā)的仇恨——盡管這個家庭看起來對Paula很好,正如《寄生蟲》中的富人一家對窮人一家看起來很好。
而《白蓮花度假村》能將如此多種類和層次的矛盾糅合在一個度假村的假期故事里,野心確實超越一般以“燒腦”和“爽”為追求的美劇。
《白蓮花度假村》的三組主線人物(女強人一家四口,美女Rachel和媽寶男Shane夫婦二人,及孤獨的貴婦)都是富有的上流社會。而他們的精神痛苦似乎并不因此稍有減少。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將只以前兩組人物為例,闡述本劇的社會批判。
第一組人物,CEO一家四口的痛苦可簡單概括為,空虛。
無論是與丈夫相敬如“冰”的媽媽Nicole,還是因為知曉父親性向和死因而惶惶不可終日的爸爸,還是和中國的“后浪”并無二致的女兒,其痛苦追根溯源都可歸結到空虛二字。
以女兒Olivia為例。我們幾乎可以想象她從搖籃到墳墓的人生——在校園里學業(yè)、文藝、體育三開花的優(yōu)等生,常青藤畢業(yè)生,嫁給擁有和自己相似人生的某個富二代男,然后繼續(xù)繁衍這樣的人生。但這樣安逸人生太無聊了。少女必須做點兒什么來讓自己從其他“后浪”中脫穎而出,就像那些執(zhí)著于出道的富二代公子小姐一般。
片中一個細節(jié)非常有趣。Olivia在泳池邊慵懶地閱讀法農(nóng)的《全世界受苦的人》(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這是法農(nóng)在英年早逝(36歲即因病去世)前夕的病痛中,在他于阿爾及利亞反殖民斗爭的一線血與火的經(jīng)驗中,凝結出的杰作。
在《全世界受苦的人》里,盡管沒有明示,法農(nóng)狠狠打了包括漢娜·阿倫特在內的“文明”哲學家的臉,提出只有斗爭,只有盡量多地毀滅“他們”(殖民者),才能讓“我們”(被殖民者)的聲音有可能被聽到,“我們”的身影有可能被看到。
在這一尖銳的、激進的斗爭思想面前,連曼德拉那樣的反殖民實踐都顯得保守了。
這樣一本斗爭之書,拿在她的手中,儼然成了裝點門面。
與其說中產(chǎn)階級偽善,不如說他們無能為力。他們的痛苦和空虛是真情實感的。正如這個家庭的爸爸在評論殖民暴行時說的,是啊那都是些壞事兒,但我們能怎樣呢?“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美國”——就差一句“躺平接受吧!”
過去充滿罪惡而不可改變,而未來對這些擁有資源的人而言也依然不可捉摸,每個人都需要不斷隨著社會機器加速以免被甩出軌道,這正是全球化浩浩蕩蕩前進中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現(xiàn)在”。
片中一個細節(jié)非常有趣:媽媽問男孩Quinn,你們既然不信資本主義,也不信社會主義,那你們信什么呢,犬儒主義嗎?孩子說,信什么一點兒也不重要。
因為不管信什么,人總做不對。這正是空虛的根源——一切舊價值都被推翻了。一種名為“自由”的新價值現(xiàn)在占據(jù)了神殿的最高處。
但對窮人而言,缺乏實踐自由的資源,則那只是假的自由;而對富人而言,當他們意識到“自由”是僅剩的價值時,“自由”便變得空空如也。他們必須做些什么來實踐這種自由,來證明自己的獨特,卻只成為一個個面目雷同的消費者。
而第二組人物,由《致命女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Jade”達達里奧出演的Rachel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種“空心”。
在第六集她和丈夫的沖突中,當她表示自己不愿再做陪襯(plus-one)時,丈夫詫異地問,難道你要把自己不夠成功這件事怪到我頭上嗎?這正是我們時代最可怕的社會現(xiàn)實之一——貧富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智慧與愚蠢之間的鴻溝以一種可怕的加速度拉大,而被甩下的人卻不知如何歸咎。
該怪自己?自己也不是不努力。該怪別人?歸咎他人不符合這個社會的法則——我們被教育,社會的進步為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平等,在那之后,個人失敗的苦酒只能由個人飲下了。
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是,Rachel不太聰明。她寫的新聞蹩腳。她考慮著離開新聞界去非政府組織工作來“給世界帶來一點的改變”(make a difference)。但觀眾應該都能看出,換個崗位,她也不一定能做好。她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迷糊的、隨波逐流的。
這直接引出一個問題:一個不聰明的人如何有尊嚴地活在當代?我們時代的教誨是,越努力越成功。不成功的人天然地被冠以懶惰等標簽。但事實顯然并非如此。
哈佛大學邁克爾·桑德爾教授(在中國以“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系列公開課聞名)在去年的新書(The Tyranny of Merit)里尖銳地總結道,在一個一切價值都被轉化為市場價值去衡量的社會里,連福利制度也只能分配金錢,而不能分配尊嚴。
這樣的社會“在成功者中生產(chǎn)傲慢和焦慮,在失敗者中生產(chǎn)著恥辱和憎恨(hubris and anxiety among the winners and humiliation and resentment among the losers)?!苯箲]正是席卷全球的我們時代的精神癥候之一。而恥辱和憎恨則直接與民粹主義在全世界的泛濫相關。
《白蓮花度假村》如一支利筆,生動地描繪出了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沉淪——不僅是向毒品、縱欲和揮霍的沉淪,而是精神世界的徹底坍塌。這樣的人,也正是尼采筆下的“末人”(the last man)。
而這樣的人,是沒有救贖的希望和道路的?!栋咨徎ǘ燃俅濉分回撠熖釂?,不負責解答。在劇集的結尾,有人醉生夢死而死,有人筋疲力盡向前,有人龜速,有人逃離,但也許他們最終依然會殊途同歸——
不少評論認為結尾Quinn的揚帆起航是在啟迪人們自我救贖,復蘇“自然”的人性。而筆者卻悲觀地認為,盡管轉身逃離那一刻的姿態(tài)很美,在逃離的盡頭,或許更大可能橫亙著《楚門的世界》里那涂成藍色地平線的一道幕——人們不斷逃離,然后觸到這層點出其所處現(xiàn)實的徹骨虛假的幕。
只是《楚門的世界》里,幕的盡頭還有一個標著“exit”大字的出口。而現(xiàn)實里,連這個出口也是妄想。
(首發(fā)“幕味兒”微信公眾號)
說起「共富」這個話題,美國人已經(jīng)折騰了百年了,現(xiàn)在大概是什么樣呢?《白蓮花度假村》這部戲真的是很好的詮釋了。這部戲表面上是演了個兇殺案,但它一點不懸疑也一點不血腥,其實是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類似于「無人生還」那樣的封閉空間的人性故事。
這部戲有很明顯的政治隱喻,因為故事里面的人階層都不一樣,還幾乎包括了美國社會各個階層。
而它經(jīng)典的地方在于,這些涵蓋了不同階層的人,最后都真實地呈現(xiàn)這個階層的處境,以及這些階層是如何彼此撕裂的。
01
巨富們
這部戲里面的游客都是統(tǒng)治階層。
1、新婚夫婦代表了美國社會的old money。
媽寶男(新婚丈夫)的母親做慈善、做交際,說明他們已經(jīng)早都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主要就是靠圈子和聲望維護自己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他們身上早都去掉了「奮斗」味,媽寶男從始至終沒有討論過工作,而且他們家人嫌棄工作,對還想要工作的新娘Rachel的想法不能說是不支持,而是完全不能理解。
最關鍵的是,全程媽寶男對新婚妻子的訴求免疫,注意力全在跟酒店經(jīng)理維權上。這份捍衛(wèi)權力的執(zhí)著真是讓人「敬佩」!
2、女高管一家則是美國的new money
女高管一家則是美國的new money,看著很像是在映射facebook的桑德伯格。她說著蹩腳的中文(美國人認為這幫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和中國合作是可恥的),不停地在屋子里推倒重建(象征互聯(lián)網(wǎng)的顛覆性),對自己的奮斗史充滿了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她責怪Rachel不理解她的奮斗是能力,譴責丈夫不支持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他們家是奮斗起家,對社會底層還有一些口頭上的理解。保險柜被偷了,他們也沒四處嚷嚷(對比媽寶男本來事不關己卻主動去投訴),女高管還一直在忙著工作(她是整部戲唯一一個還在酒店工作了的人——Rachel最后放棄了那份工作)。
但是這種口頭上的理解最后還是被真實想法給擊穿了。家里的爸爸說:難道我們就因為有人受了苦難就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嗎?你愿意把錢都捐出來做慈善嗎?他認為人性使然,沒有人愿意放棄特權。可能是因為還是互聯(lián)網(wǎng)新貴,他們對慈善這事還不太感冒。得到了媽寶男一家那個階段,他們才會知道美國那些大慈善家是怎么用慈善來維護自己階層的。
3、瘋女人和她那個做官的老男友,這是美國食利者階層的化身
瘋女人從來不愁錢,你看她瘋瘋癲癲的,百無一能,但她既不關心政治,也從來不關心錢,因為她有不知道多少錢,反正是永遠也花不完的錢。這種人對社會已經(jīng)喪失了最后的關心,他們只關心個人的feeling,emotion。她只記得原生家庭如何迫害它,多少個男人受不了她……
現(xiàn)在德國社會這樣的人特別多。他們坐擁著幾百年都花不完的錢,從來不參與政治,從來不拋頭露面講奮斗,幾個電話就可以在全球移動資產(chǎn),收割著全世界的財富。而他們自己就像好萊塢英雄片里很多主角一樣,失落、迷茫、找不到人生意義……
當然,這個故事對這兩個人還是有個清晰的主題的:死亡。不管你有多少錢,最后也難逃一死。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這就是美國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階層,在他們周圍是正在繼承財富和權力,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繼承、婚姻、奮斗)擠進這些階層的人。
02
繼承者、邊緣富人、中產(chǎn)
1、新娘Rachel
是個想要通過婚姻混進豪門的兼職記者,她有美貌,還有些口頭上的事業(yè)心。但她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屬于這個圈層,她不想做個花瓶,一直在糾結自己要不要離開這個家庭。但最后她沒有離開,還是和丈夫和解了,做花瓶又何妨?畢竟還是統(tǒng)治階級。在黑技師不再給她建議的那個夜晚,她終于「覺悟」了。
2、女高管的女兒
女高管的女兒:她想要自由,渴望情感和伴侶。但是她跨不出自己的階層。她和閨蜜不一樣,閨蜜是有白左信仰的,她沒有信仰,她只有叛逆,反對自己的父母,其他的并沒有什么。她象征著美國社會的白左,嬉皮士,就像阿甘的女友那樣,其實沒什么真正的信仰,只是叛逆啊叛逆,最后弄得渾身是傷,最后還是回到了自己的階層。
女高管一句話就戳穿了她們這些人的虛偽:你能對陌生人都那么友善,為什么就不能對家人好一點?是呀,這就是白左的虛偽之處,乍一看好像是關心社會底層,強調團結和諧,但實際上這套思想全是捍衛(wèi)自己階層利益用的。高管一家從沒去過黑人技師那里,對跟底層人都不怎么接觸,只要是活生生人他們都不感興趣,滿腦子就是自己high和那些抽象的道理。
3、小閨蜜
她應該是拉美裔,按說應該屬于被統(tǒng)治階層,但她有很高的學歷,很強大的人脈圈,研究殖民主義。她象征著美國社會的知識分子基層(教師、律師、醫(yī)生……)。美國的知識分子恐懼權力,信仰白左,反對種族歧視、殖民主義和一切壓迫,很多人確實也在為此而戰(zhàn)斗。但是最后呢?她輸出的是理想,買單的是小土著,他們就像一切沒有槍桿子的煽動者那樣,軟弱、妥協(xié),把別人送去做了炮灰。知識分子注定只是權力階層的附庸,當他們倒向民眾的時候發(fā)現(xiàn)槍不在手,倒向權力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一窮二白,又擔心權力階層掠奪自己最寶貴的東西。這種搖擺的身份,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自古如此,今后也不會改變。
4、女高管的丈夫
這是個在家里不太有存在感的男人,滿腦子茶黨思想,看不起窮人,瞧不起LGBT,認為現(xiàn)在的就是最合理的,白人有不表達自己態(tài)度的權利(就是只要我沒公開說我種族歧視,我就不算種族歧視)。他象征的是美國南部的保守主義勢力。
別看他們和白左斗得不可開交,但在關鍵時刻他們都能抱成一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傲骨》里面的Diane、Kurt夫婦,看起來觀點相左,但在特權利益大是大非面前,最后還是能抱成一團。他們這個階層是衛(wèi)道士,雖然沒有老錢,也被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時代拋棄了,但是人家始終是統(tǒng)治階層,在關鍵時刻總能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來。
5、小男孩
他是個環(huán)保主義者,也是美國下一代白人的象征。他們迷茫了,找不到方向。就像女高管媽媽說的那樣:他這個年齡的白人男孩在社會里是孤立無緣的?,F(xiàn)在統(tǒng)治階層都找到了自己位置,只有他不知道該去往何方。
他被LGBT姐姐排擠,被互聯(lián)網(wǎng)新貴控制(輿論對白人的炮轟),他只能沉溺游戲,在海灘上睡覺。后來他手機被海水沖走了(象征離開網(wǎng)絡),他終于看到了世界的美好,找到了和土著融合的道路(加入船隊)。或許這也是主創(chuàng)團隊對美國下一代的一種寄托吧:日子還要過下去的,實在不行,就融合吧。畢竟駕著船征服世界,這是美國祖先們建國立業(yè)的基礎啊。
整部戲酒店里的員工,全都是美國社會的被統(tǒng)治階層。
03
被統(tǒng)治者
整部戲一條大主線就是身為主子的客人們帶著各種焦慮、情感問題、糾結和恐懼,都得到了酒店員工的幫助,但是最后受傷的全是酒店員工。
1、經(jīng)理
高級打工仔,以為自己擁有特權,但其實他分分鐘就會被富豪們碾壓至死。他是真的LGBT+癮君子,而不是那些口頭上仁愛的白左。并沒有人真的去同情他,跟他產(chǎn)生過認同。他能改變命運的方法無非就是偷點客人的東西,使點壞,搗搗亂。但凡有一點使用特權的機會,他都不放過。偷小閨蜜包里的東西,給媽寶男使個壞……
他的這些小伎倆最后都難逃權力的壓制,最后把命搭上了,也只是換來媽寶男在候機廳里冷冷的一瞥。更搞笑的是,他對比自己低一等級的人毫無同情心,他承認剝削自己的下屬小男孩,小土著被抓他無動于衷,他對在他辦公室生孩子的胖女孩充滿厭惡,唯一能傾訴情感的黑技師,他其實也只是利用而已。讓我們對他完全同情不起來。
打工仔階層的悲哀,全寫在他的種種作為之上了。
2、黑技師
象征著美國社會廣大「黑命貴」階層。他們有手藝,樸實單純,渴望改變。她全程都是服務者,拿出了真心和誠意。但是最后瘋女人的話太精辟了:我不希望我們的關心因為金錢而變得不純粹。
瘋女人一句不想不純粹,把黑技師所有的希望砸碎了。她終于明白:階層之間隔著一層厚厚的壁壘,在瘋女人心目中,她永遠也只是個服務者而已。需要你的時候,給你希望,說要投資;不需要你的時候,「我不喜歡我們的關系不純粹」。
我想那些葬身南北戰(zhàn)爭、兩次大戰(zhàn)、「黑命貴」的參與者們最后大概都體會過這種辛酸。
3、小土著
這是美國社會最底層的底層:原住民。他們地被白人搶了,人還得被迫給白人打工,出賣自己的時間和情感服務于這些「搶奪者」。
他以為自己得到了真愛,以為小閨蜜是真心在幫他(他們以為拉美裔的應該跟他們是同一階層),但其實他們是孤軍奮戰(zhàn),人家只是說說而已,最后小閨蜜躲得一干二凈,跟高管家庭和解了,而你呢?
4、生孩子的胖女孩
這是美國底層白人窮人的縮影。讓我們想起《致命女人II》里面的胖女孩。她們沒學歷,一切都平平無奇,懷了孕都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沒有人同情他們,因為他們是白人。也沒有人愿意幫助他們,因為他們被視為不知道努力,不知道上進的窮人。
現(xiàn)在福利社會的歐洲這樣的人更多,畢竟美國還是信奉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在歐洲,這些白人領著可以餓不死的福利,每天吃薯片看電影做愛,懷了孕男的提上褲子就跑,留下女的自己把孩子生下來,然后還在在窮苦中長大,成為犯罪分子……
這部戲告訴我們一個最殘酷的現(xiàn)實:美國社會已經(jīng)完全碎裂,各玩各的,根本沒辦法融合在一起了。
統(tǒng)治階級治愈了各種無病呻吟的痛苦、焦慮絕望,最終大團圓了;而被統(tǒng)治階級則被抓的被抓,被殺的被殺,被拋棄和被嫌棄。
階層之間只剩下赤裸裸的事不關己,從彼此的世界匆匆路過,留下滿地狼藉。
大贊詭異的風格。到了第四集土著的出現(xiàn)才看懂這個故事,關于闖入與接受?;ㄆ颗胍C明自己卻怯懦,媽寶男殺了人依舊無所事事,深柜丈夫和女強人妻子,所有的希望寄托給了下一代,但女兒是媽媽的影子,唯有兒子想要改變。骨灰最終在海風中飄揚,種族矛盾只是表面和解?!澳悴皇切⊥?,他們才是”,這是場詭辯。(導演兼編劇是sur37的mike,幸存者何嘗不是白蓮花度假村呢)
有意思 又沒什么意思
離開白蓮花度假村的富人們,修復了感情,獲得了希望,越過越好了。留下為他們服務的窮人們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還挺懂Tanya那種把洋蔥中心展示出來看你敢不敢留下的心情的。
議題是當代的,手法是19世紀英國小說式的,很多人說諷刺辛辣,但事實上論手法還不如毛姆這個“二流小說家”呢。。就還是,太美國人了,太擺在桌面上了,每個人物的功能性和指向性都太明顯了,每個人都缺乏真正的生機,像編劇手中的提線木偶,是編劇觀點輸出的跑馬場,但很難說是好看的故事呈現(xiàn)。
他睡在海邊,看日出,看當?shù)貏澊钠つw黝黑發(fā)亮的鮮活的人,看見鯨浮躍出海,看游客拋灑親人的骨灰告別;他被浪潮拍碎與現(xiàn)代社會的牽掛與聯(lián)結。他最終留在了這里,自己變成水面上一只小小的鯨魚。
看前幾集時可能還不覺得,看完才意識到這套劇其實是非常文學性的,而且還不是當代文學,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的那些諷刺小說,挺有意思。
第一次熒幕看人拉屎
我們是要看大尺度,但這個火腿毛蛋有必要露嗎???不舒服好嗎?。。。?!
大家也是真的很愛給肥皂劇找隱喻。
耐人尋味的是,一開始處境最尷尬的弟弟成了這次度假最大的贏家。很意外并不是那種drama的爽劇,并沒有真的站在階級立場去寫吸引眼球的激化矛盾的反殺復仇感的情節(jié),相反披著沖突的外衣反而能感受到所有人的無奈、掙扎與自我和解,如果世界是荒謬的,說明人的內心是荒謬的,并不因為階級而個體免疫,都是病人,還分什么有錢和沒錢的病人,都是要死的,想想就大可不必苦大仇深。一開始很反感酒店經(jīng)理和哈士奇的男友,后來想到,兩個人的故事如果換個時間和地點,誰說一定不會是個流星花園版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故事呢。不過都是隨波逐流的人而已。
劇情本身夠好了,配樂太搶戲。對細節(jié)上有幾個不解,一是Paula為何不給Kai發(fā)短信終止計劃,一是豪華酒店里竟然沒有監(jiān)控。整部劇是對現(xiàn)今美國社會征候的淺層解剖,大段大段的對話有著文學性上的探討意義,涉及到了種族歧視,帝國主義,白人的原罪和特權,畢竟是娛樂大眾的電視劇,對白人中產(chǎn)階層和白左們的虛偽的諷刺更多在于拉滿喜劇效果和增強劇情張力。
有點煩這種故弄玄虛的,而且除了弟弟,每個角色都讓人討厭
配樂,片頭,濾鏡,風景。確實被種草了這個度假地。是很高級的劇。但主觀不喜歡。白人靠酒精,K藥,出軌(對象有男有女)來緩解壓力,還是太閑了。女性主義的幾點,即使強勢如女財務,也要原諒多次出軌的白人老公,在屋里忙來忙去搬家具的仍然是她自己,她給兒子弄床鋪的時候,白男因為沒有得癌(他的丁丁是真的丑)只顧著和女兒聊天了,女兒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啊,我倒是覺得她有很可愛的部分。就知道兒子會選擇留下劃船。哈士奇的眼睛沒有原來的那么亮,也可能是看習慣了。媽寶男是真的煩人。不要和情緒不穩(wěn)定的投資人合伙人聊什么合作,尤其不要和戀愛腦直女講合作,分分鐘能拋下朋友轉頭投入和男人的戀情,就如同結婚的直女拋棄多年友情一樣果斷。
度假完后,富人們都獲得了新的突破、過得更好,服務階層的人都過得更難、更糟糕。So true, so brutal.
其實最大的悲哀可能是最開始的懷孕生小孩的實習生吧… 因為到后面大家也確實都“不記得她叫什么名字 只是有一個模糊的印象”… 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是如此,看完全部才發(fā)現(xiàn) 咦 那位實習生好像后面再也沒有出來過… 我也不記得她叫什么名字了………
大家都是陰暗的,只有網(wǎng)癮小兒子從內而外散發(fā)出來光芒
Paula簡直討厭透頂。受朋友邀請去跟朋友一家度假,卻處處提防朋友,心中厭惡鄙視朋友一家所代表的種族、階級和立場。慫恿情人偷朋友母親手鐲,簡直就是害人精。最討厭的是那種自以為酷的小聰明勁。以為哲學社會學政治學都懂,以為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實際卻是個法盲,把情人送監(jiān)獄,差點人朋友母親受攻擊。那么仇白人仇富,又何必違心跟富家姑娘做朋友且接受邀約來度假?所以就是思想上裝酷,行動上慕富。太討厭了。還有瑞秋,是不是有???有的人說啊她覺悟了不想做富人家的花瓶,可是這事兒結婚前不能想清楚嗎?人家也沒一定要限制她工作啊(只是蜜月別工作)。再說就憑她的經(jīng)濟條件,智商情商和工作水平,嫁個有錢又愛她的男友難道不是一個好歸宿嗎?(女權勿噴)最后一集轉折好突然。
卡司都好眼熟,這劇的濾鏡有點護眼….
(看HBO就不要為了假洋屌大驚小怪裝清純好嗎!?。。┌兹松鐣S喻寓言作品,風景優(yōu)美,這是一座給白蓮們度假的酒店。開篇走好萊塢套路以死亡制造懸念,而更吸引人的是透過鮮活的人類學案例觀察來反思甚或諷刺政治正確,雖然有點first world problem,亦算是一記寶貴的靈修課。老阿姨做spa一幕令人悲欣交集啼笑皆非,唯有水底下海龜優(yōu)雅游動,粼粼波光映照十年前HBO《Enlightened》,Mike White探討的心靈議題仍舊親切。有望成為《Hacks》后另一部???max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