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講到的內容很多,從回鄉(xiāng)的預熱階段、到在家的團聚時刻再到春節(jié)期間的歡慶儀式。
每一集都囊括了很多切面:
春運相當于全球1/6的人口在遷徙。
北京最堵車的時候1個小時只能開6、7公里。
曾經因為大雪大面積延誤火車,有人在火車站里待了十個小時。
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有一批摩托車大軍,是騎車回家過年的,中間還有專門的服務站。
哈爾濱冰雪節(jié)的冰雕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設計一年,最終呈現只有維持三個月。
”打樹花“是一項傳統(tǒng)的技藝,是用融化的金屬水打出樹冠狀的火花,極其危險且面臨失傳。
紀錄片走了很多個城市,哈爾濱的冰雪節(jié)、北京廟會和鐘樓、四川瀘州的白酒制造、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qū)的金絲猴保護、昆明的花卉生產基地和拍賣、湖南瀏陽的煙花爆竹實驗室和工廠、吉林的冰下捕魚、香港求簽預測未來的黃大仙祠和除夕夜的巡游...
覺得有點不足的是剪輯有些凌亂,圍著春節(jié)這個主題有太多支線,導致覺得有點分散而淺顯,像金絲猴保護好像都可以單拎出來一個講了,而且跟春節(jié)其實關聯性不大。
文:魚鮮支
從年前到年后,我已經在家里過了好幾天“吃飯+麻將”的日子。除夕夜和年初一也就這樣過去了。
這些年只感覺年味越來越淡,對過年的盼望比起小時候要少多了。不知道真的是年味本身變淡了,還是我們的口味變重了?
從年三十開始,看著電視里主持人置身事外地介紹著各地的年俗;看著歡慶的節(jié)目年年雷同,只是把金猴換成了金雞;看著氣派的歌舞和冷颼颼的笑話滾動播放……我忍不住又重溫了一遍2016年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新年》。
在外國人的鏡頭里,我再一次找到了濃濃的年味兒。除開那些“全球最大”、“亞洲第一”的驚人數字,片子里的很多人、很多事用不著煽情的講述,也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潤了眼眶。
比如,旅居國外的女兒時隔九年,帶著丈夫、兒女一起回家,和父母兄弟團聚。
珠三角的農民工騎著摩托車、冒著綿綿冬雨,踏上回家的路。短則幾小時,長則幾天,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終于和家人圍坐在一起,端起酒杯,吃上熱氣騰騰的火鍋。
除夕夜,兩位大胡子主持人在北京朋友家里,一起包起了餃子。他們一面學著新手藝,一面聽主人家說道中國人圖吉利、討彩頭的各種講究。
凌晨的鐘聲響起,大胡子們和楊家人一起放鞭炮、放煙花,辭舊歲、迎新春。雖然放了這么多年的炮仗,但從這里我才第一次看到,家家戶戶鞭炮齊鳴的全景原來是這樣壯觀的:
為什么看一次觸動一次呢?因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普通人的故事。
我們已經看了太多宏大敘事的東西。某一次,鏡頭好不容易對準了普通人,也只是問一問路人甲:你“姓伏”嗎?讓人無語。
但在這部紀錄片里,每個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有淚有笑的,仿佛是在提醒我們:這個節(jié)日不是關于什么了不起的大概念,而是關于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
如果人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那這個節(jié)日也會變得沒什么意思了。
當然,站在一個中國人的角度來看,這部紀錄片也有不少遺憾。譬如,過年的準備哪有那么簡單???
在我的家鄉(xiāng),很早就要開始購置年貨,腌制臘肉。香腸灌好了,一節(jié)連一節(jié)搭在晾衣繩上,小孩子就歡歡喜喜地拿著針,在每節(jié)兒香腸上戳小眼兒,好讓它們都透透氣。
年跟前兒了,外婆忙著準備各種吃食,比如蒸燒白、蒸糯米,炸酥肉、炸丸子。小孩子總會忍不住饞,把剛出鍋的酥肉拈幾個去吃,油乎乎的吃壞了肚子。
再如,年前或年后,各家各戶都要上墳、祭祖,親戚之間要走動、拜年,這些幾乎是和團圓一樣重要的過年傳統(tǒng)。
說句大實話,我一向對傳統(tǒng)懷著幾分警惕。
因為我們的很多傳統(tǒng)——無論是大傳統(tǒng)還是小傳統(tǒng)——無非是在明尊卑、分等級、定秩序;無非是在告訴我們:各類大集合的價值遠遠勝過我們自身的價值;無非是在暗示我們:你有犧牲自我的義務,卻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里,常常有或遠或近的人在大力搖著傳統(tǒng)文化的旗,目的只是讓我們貶低自己、乖乖聽話而已。所以,有時候,傳統(tǒng)難免會扮演幫兇的角色,令人變得迂腐而怯懦。
而像我這樣不聽話的孩子,自然對傳統(tǒng)有著幾分“不以為意”和“敬而遠之”。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我開始對這種態(tài)度產生了疑問和反思??桃獾剡h離傳統(tǒng)、反叛傳統(tǒng),不也是被傳統(tǒng)束縛的表現之一嗎?
如若我們真的沖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那不是應該完全自主地選擇傳統(tǒng)、堅持傳統(tǒng)、改良傳統(tǒng),甚至創(chuàng)造新傳統(tǒng)嗎?
人離不開傳統(tǒng)。因為文化沉淀在傳統(tǒng)里,感情也凝結在傳統(tǒng)里。完全脫離了傳統(tǒng),只會讓人如飄萍般無依。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儀式感,而過年過節(jié)更是如此。
2016年的圣誕平安夜,我是在意大利朋友simone家里度過的。他們一家雖然遠在異國他鄉(xiāng),但仍然要在平安夜舉行小小的儀式,唱起傳統(tǒng)的歌曲。出生在中國的幾個孩子,仍然能浸潤在意大利的傳統(tǒng)文化里。
也許,我們缺失的正是這種傳統(tǒng)的儀式。使年味兒變淡的,不是物資豐裕了,不是口味變重了,而是我們既沒能堅持過去的傳統(tǒng)儀式,也沒有創(chuàng)造出新的傳統(tǒng)儀式。
其實,一旦突破了傳統(tǒng)對思維方式的束縛,我們大可以認認真真地繼承傳統(tǒng)、改良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新傳統(tǒng)。
這種傳統(tǒng)可以是在某個特殊的日子一定要做某一道菜來吃,也可以是祭奠某位故去的親人時要帶上TA喜歡的花,或者是在每次團聚的時候留下一張充滿回憶的照片,等等等等。
今天我們?yōu)樽约?、家人、朋友而?chuàng)造的、堅持的那些傳統(tǒng),終將成為獨特的情感記憶。
而只有那些傳統(tǒng)、那些情感,能告訴我們所來處,也指引我們所歸處,使我們的內心永遠滿滿當當、安安穩(wěn)穩(wěn)、踏踏實實。
無論何時,我們的傳統(tǒng),我們的年,仍然值得我們投入熱情。
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怎么說 發(fā)達國家來看還是帶有自身優(yōu)越感 大多數情況都是驚訝驚訝再驚訝 驚訝人多驚訝會有人坐火車幾十個小時回家… 但又不得不承認攝像的確是贊 同時現在中國的確是發(fā)展的讓其他國家開始“注意” 某些黑的點也描的不是那么黑 看其他國家角度來看自己國家肯定還是會有很多角度不同 就像是覺得自己媽嘮叨但是別人嫌棄就是不行 不過看著不糟心到是真 最后…對于紀錄片 尤其是講自己國家、傳統(tǒng)這些 還是看央視吧 雖然有時候夸的有點過 但好歹自己還是了解自己
1英國人還是好掛住HK 列舉香港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樓時還不忘自嘲倫敦??痛ㄜ囉涡袑в?。
2HK春節(jié)游行采訪表演者吐槽蘇格蘭人,這倆真是斗不夠。
3 胖胖組合太可愛了,坐警車拜年玩兒,跟著摩托騎行的回去過年。歡聚之后二人望著一家團員后的喜悅感慨說這就是他們千辛萬苦回來的原因??磥韺τ诿篮檬挛锏恼J同感是超越民族和文化差異的
4 瀏陽的煙花制造探訪真的是給好多中國人都上了一課,煙花的祖師爺廟里居然供奉著蔡倫,孫思邈和李畋,不過細想想也對,少了蔡倫煙花沒紙包啊,還講解了煙花的制作,點燃煙花,實驗新產品后被主持人問及感受那女士說了一段好棒的話:感到很自豪,我們白手起家,現在我們點燃了黑夜。
5春運,逛廟會,打樹花,滇金絲猴,查干湖的冬捕,為騎行隊伍做瘦肉粥,哈爾濱的冰雪節(jié),春晚的幕后采訪,火鍋,對聯,鮮花,闔家團圓,魚,白酒文化,舞龍舞獅,春節(jié)游行,煙花……
從各大都市,到民里鄉(xiāng)間,從超市商場,到街邊小店,從闊別的擁抱,到餐桌的笑臉……
忽的在某個瞬間,你發(fā)現你如此愛這里,其實,你早已和這片土地,溶為一體。
本以為會黑我大天朝,結果三部曲都是帶著amazing的情緒,看完覺得我要是個外國人,一定要在中國春節(jié)的時候過來體驗體驗...看完真的覺得我作為一個中國人都已經嗅不到年味了,結果被人家BBC嗅到了...看完覺得BBC真是個好組織,幫中國ZF免費做了這么好的形象工程。
打樹花太美
春晚成了中國黑,BBC拍了中國宣傳片,這轉變太快我有點暈眩。
看的竟也萌生出頗多感觸,所謂近鄉(xiāng)情怯,年將至味更濃,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看到了當代中國不同階層對春節(jié)期間幸福喜樂的追求,雨中騎摩托車回家的農民工、打樹花等片段還有剎那擊中心房之感;以及越來越覺得大英鄉(xiāng)下口音cute……
央視可以準備跟BBC買紀錄片來宣傳中國文化了
跪舔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倆基佬兒主持人好好玩兒哈哈,辣條!也漲了點兒知識,第一次聽聞廣東的“春節(jié)公路摩托車賽”。
講真 還不如用春晚的時間放這個
春節(jié)的時候就指望著這個樂呵了,我那個只喜歡去沙灘和五星級酒店的小姑子,下定決心明年要來哈爾濱看ice city,講真,電視上和現實差距那還是有幾個銀河系的。
哇哦,拍得真好,找了哈爾濱,北京,香港等地集齊了很多素材。我邊看邊和我爸在說,過年最沒年味的估計就是上海了。同樣是殖民地,香港中西合璧好太多了,有很多習俗一直被嚴格執(zhí)行到現在而上海不一樣,因為上海沒有自己的文化,都是其他地區(qū)過來的人,不統(tǒng)一,城市沒有自己的根。想去外地過節(jié)的沖動
不管是黑還是吹,BBC拍攝的角度值得借鑒。
從沒想過看著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竟然也如此興奮和感動 兩個春節(jié)沒有在中國過了 春運部分看的泣不成聲 中國對付大量人口真的很有辦法 這大概也是吸引外國人注目的魅力之一吧 想逛廟會吃吃吃TAT?。?!
看完想回去過年T_T
有人說BBC節(jié)操掉光了,拍了個旅游宣傳片??墒切履昃褪窃撨@個樣子吖,中國就是這么美吖!不黑你就難受嗎?你是奴才嗎?
不看春晚,這個可以看。
想看現場的打樹花,太美了!還想去東北看冰雕,感受東北奇緣……還要吃燉好的胖頭魚!
有幾個地方還挺感動的。但我記得維港放新年煙花結束時身邊人都在接吻,單身就別去了。
我不敢說外國人比中國人更了解我們的春節(jié),但是他們拍出的東西的確比我們自己拍的更為直擊心靈,如果我是海外的游子,我會因為看到這樣的紀錄片而熱淚盈眶。
并沒有黑,而是拍出了特別幸福與熱愛的感覺,世界上最最盛大的節(jié)日,第一集最好,打樹花,春運,歸鄉(xiāng)摩托車隊,許多典型中國的場面,看的淚目,后面就拍的有些走過場了
真的hin適合練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