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段時間剛好在歐洲,先看了英文版。還不錯,爆米花片,全程無尿點,笑點有趣,打斗精彩。因為全程英語,為了讓自己能看得更明白,所以做了一些功課,現(xiàn)在貼出來,供國內同志們看前參考:)
雷神3 的故事發(fā)生在復聯(lián)2 索科維亞災難發(fā)生后,班納博士(綠巨人)和黑寡婦開始暗生情愫(這個點很重要,在這部影片里,起到了用愛喚醒「綠巨人」的作用)。
影片最后的彩蛋銜接的是復聯(lián)3,
另外,與影片有關聯(lián)的還有能讓時間無限續(xù)一秒的《奇異博士》,《奇異博士》的結尾彩蛋,就在《雷神3》里有出現(xiàn):
在電影漫威宇宙里,Hela是Odin收養(yǎng)的一個女兒(和Loki一樣),在漫畫里,Hela是Loki的女兒。(差了輩分。。)但不管怎樣,Hela都和Loki有關系,所以她和Loki的主題色都是——綠色。
漫畫正式編年史里,Hela成年后,被Odin派去管理Asgard的北境和往生者。但是,她管理的death里,沒有被選入英靈殿的戰(zhàn)爭英雄的靈魂,這部分靈魂是由劇中另一個角色Valkyrie 和她的團隊管理。
這導致了Hela和Valkyrie間的戰(zhàn)爭,Hela大人戰(zhàn)無不勝,干掉了Valkyrie和她的團隊,也被奧丁發(fā)現(xiàn)了野心,慘遭囚禁。
Hela作為反派,在漫畫里戰(zhàn)斗力不算太強(雖然電影里一開始就捏爆了錘哥的錘子)。她比較厲害的是,可以從Asgard本身獲得能量,通過意念創(chuàng)造武器,在電影里Hela就使出了這一招,平地造利劍,視覺效果還蠻炫酷的。
電影里有處很有趣的場景,Hela打進Asgard大殿后,打掉了教堂般的天花板,掉下來的是如同基督和圣徒一般的奧丁、錘哥和洛基的壁畫,出現(xiàn)的老壁畫卻是奧丁和Hela攜手共進的壁畫。
正所謂——今日之上帝,明日之魔鬼。
上面有提到,Valkyrie之前也是Odin麾下的大將。漫畫里形象是金發(fā)的白人女郎,騎著帶著翅膀的天馬,還被評選為漫威宇宙里最性感的30個女性。她的職責是,負責將地球上的戰(zhàn)斗英雄的英靈帶往Asgard。電影里選了黑人女星泰莎·湯普森 Tessa Thompson 出演,是個比較膽大的選擇。
在電影里,錘哥通過她手臂上的紋身確定她的身份的,中間費了一些口舌說服她幫助自己,當然最后成功了。
整件事,相當于兒子看到了爸爸管理的公司里的老部下,主動邀請其加入自己自己的團隊,去拯救老公司,整體難度還是比較低的。
承接雷神2的劇情,Loki變成了奧丁,把奧丁流放到了地球,關在了紐約的一間屋子里。奧丁被流放后,Loki一直在Asgard假扮奧丁,還創(chuàng)作了以自己和哥哥為主角的戲劇,深受Asgard人民喜愛(這個戲中戲,還找了馬特達蒙演Loki,特別抓馬,特別搞笑)。
簡單來說,神奇博士希望讓Loki趕緊從地球滾蛋,回到Asgard。
復雜點說,是因為Loki和錘哥到地球上找奧丁,結果卻發(fā)現(xiàn)關奧丁的屋子被摧毀了,于是找到奇異博士,請他幫助用定位法尋找Asgard來的人。奇異博士答應了,條件是,Loki趕緊回到Asgard。最后兩人發(fā)現(xiàn)了奧丁在一個疑似挪威(也有同學說是蘇格蘭)的地方。
奧丁于是和錘哥進行了一番父子情深的對話,解釋了Hela的來歷。
神奇博士無愧是宇宙最強的魔法師,上一集里是讓時間不停的+1,這一集里能讓錘哥手上的啤酒不停+1。
Grandmaster是宇宙里年齡最大的長者(這是千真萬確的)。他隨著宇宙誕生而誕生,自己出生的星系都湮滅了,他還活著。所以基本上是很無敵的。
Grandmaster最大的興趣愛好是游戲,他收集宇宙中的各種英雄,讓他們對打。。。所以在劇中我們看到了錘哥和浩克的對戰(zhàn)。
在長者Grandmaster看來,無論是錘哥還是浩克,和我們進行斗雞,斗蛐蛐等娛樂活動中的公雞、蛐蛐一樣。
而Valkyrie在電影是給Grandmaster捉斗獸的捕獵者,是他把從Asgard掉下來的錘哥從宇宙垃圾堆里捉了回去。
雷神的錘子在剛開場不久,就被Hela捏成了渣渣。Hela自己解釋說,她有捏錘子的能力,是因為她是奧丁的女兒。但是后來錘哥經過了小宇宙爆發(fā),意識到自己是雷神,不是錘神,可以召喚了天雷,達到了此處無錘勝有錘的效果。當然錘哥也因此失掉了一只眼睛,從外貌上來說,就更像是Odin了,冥冥中也是一種隱喻:雷神已經夠資格成為Asgard的王了。
巨魔Surtur,是Asgard土生土長的超能反派,比Odin來Asgard的日子都要早。Surtur的主要武器是暮光之劍(Twilight Sword),這件武器如果與永恒之火(Eternal Flame)結合,會讓Surtur的能力將會提升到一個未知的水平。
最后錘基聯(lián)手干掉Hela的辦法,也是靠著暮光之劍和永恒之火,以及Surtur被打敗后剩下的頭盔,召喚出Surtur,和Hela硬杠,最后毀掉了Hela,也毀掉了Asgard。
在Loki去拿Surtur頭盔時候,路過了一個藍色的方塊,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那就是第一集復聯(lián)里的,被Loki偷走的宇宙魔方(Tesseract),是無限寶石之一的空間寶石,可以創(chuàng)造蟲洞之類,讓人穿越,復聯(lián)1Loki就是靠這個,將大批外形怪傳送到了地球的。
復聯(lián)1里,妮妮就和班納教授你儂我儂,所以他創(chuàng)造的飛船里,復仇者們都可以通過自報家門,來開啟機器。
雷神自認為是最強的,所以認為代表自己身份的名稱是 「The strongest Avenger 」,卻被電腦嘲笑了。但是班納博士說出了同樣的話,卻通過了。
充分說明妮妮的真愛是班納博士啊。
雷神最后靠「Point Break」這個口令開啟了機器。。Point Break是妮妮給錘哥起的外號,緣由是《Point Break》這部戲的電影男主角(Patrick Swayze),和同樣是金發(fā)的錘哥很像。
兩個。。。
片頭的Marvel的Logo變綠了,有人說是綠巨人的綠色,但是我覺得也可以解釋為Hela的綠色。當然很多海外有人解讀為,可能是為了開啟《Hulk》系列。
另外影片用的背景音樂《Immigration Song》 是一首1970年的歌曲,來自下面的專輯,另外,據(jù)說漫威花了490萬美元,買它的版權。
很慚愧,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
以及歡迎各位關注我的豆瓣(??戳這里就好),吼不吼啊,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個有趣的人吧。
在整個漫威MCU電影體系中,最為特殊的一支就是《雷神》這一系列。由于開發(fā)較早,《雷神》的前兩部電影在不成熟的風格摸索之后顯得非常荒腔走板。肯尼斯·布拉納執(zhí)導的第一部電影在人物和戲劇張力的塑造上是成功的,但卻留下了幾個重要隱患未能解決。其一,作為標題人物,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形象和表演沒有問題,但傻大個的人設缺乏足夠的魅力,就像個真人手辦一樣令人興趣缺缺,這也使得湯姆·希德勒斯頓的洛基能夠立顯拔群;其二,神域阿斯加德的描寫是絕對失敗的,肯尼斯·布拉納將其高度舞臺化的做法使這一充滿潛力的外星(封建)世界成了空白如紙的背景板(同樣的問題在《異人族》中更為致命),讓雷神這一角色還沒有立足,就打發(fā)到地球小鎮(zhèn)談戀愛去了。這一問題在續(xù)作中依然沒有改觀,整部電影就在零星幾個場景之間疲于奔命,沒能夠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有生氣的世界觀。
而在經過了十數(shù)部電影的摸索后,迪士尼-漫威體系也終于逐漸收窄了創(chuàng)作的突破口。系列早期電影中起到點綴和調節(jié)氣氛的喜劇橋段,在第二階段的《銀河護衛(wèi)隊》后反客為主。相比隔壁《X戰(zhàn)警》將變種人題材玩出新意玩出花,漫威的創(chuàng)作者們反而急于將攤子收縮,從個人冒險硬改為無限寶石爭奪戰(zhàn),致使電影的故事線索和人設遭到破壞,以大量喜劇內容加以填充,討得觀眾歡心。在整個MCU電影系列中,最具可看性的那幾部往往都和無限寶石沒什么關系(《鋼鐵俠》《美國隊長2》),也沒有那么熱衷于逗樂觀眾,有著相對嚴肅的主題討論。
這就使得《雷神》系列的未來方向變得有些尷尬了。在兩部并不成功的電影之后,是接著走凹造型的擰巴外星莎翁戲,還是向外星小兄弟學習如何逗逼無下限呢?
漫威選擇了后者,于是MCU再度精神分裂了。
掛羊頭賣狗肉的事情,凱文·費奇和漫威都不陌生?!朵撹F俠3》用滿大人把所有觀眾涮了一把,《雷神3》依靠補拍變身喜劇,讓《復仇者聯(lián)盟2》定下的嚴肅基調成了明日黃花——片名里擱著《諸神黃昏》又如何?千萬人死全家又如何?玩的夠high不就得了?
當然不行。
超級英雄的形態(tài)是與時俱進的,從羅賓漢到現(xiàn)代漫畫英雄,匡扶正義,維護社會秩序的義舉從劫富濟貧演化成了對抗法外之徒滅世之災。但超級英雄之所以為超級英雄,并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之處,能人所不能,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所承擔的相應社會責任。彼得·帕克被蜘蛛咬了并沒有讓他成為蜘蛛俠,真正讓他成為紐約的好鄰居,是本叔叔讓他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承擔的責任。而涉及他人生死的責任之重大,足以改變一個人的靈魂(《內戰(zhàn)》漫畫中的Speedball)。但在迪士尼-漫威體系下(尤其是喜劇過載的非喬斯·韋登/羅素兄弟電影),卡通化的世界觀為超級英雄們卸去了這一重社會責任,濫用暴力漠視生死,高度娛樂性和匱乏嚴肅性,讓整個MCU變成了超能力者狂轟濫炸的游樂場,也與觀眾拉開了足夠的“安全距離”,而這是非常危險的。
漫威電影當然可以憑借脫離現(xiàn)實而實現(xiàn)娛樂和商業(yè)上的成功,但脫離現(xiàn)實從來都不會讓一部電影成為一部好電影。
當然,就《雷神3》自己來說,這部電影并不像前兩部那樣讓人提不起精神,和MCU第二階段的大多數(shù)電影一脈相承,有著類似的優(yōu)勢和不足。優(yōu)勢方面,漫威終于修正了反派形象羸弱的問題,而且一次送上兩個。憑借《銀河護衛(wèi)隊》的成功經驗,雷神也終于不再苦大仇深一臉擰巴,總算有了些趣味性。而電影在整個MCU第二階段中,也同樣面臨著創(chuàng)新力有限的問題。簡言之,我們在《雷神3》中得到的(電子游戲一樣的流行文化大鍋燴)視聽體驗,在兩部《復仇者聯(lián)盟》,兩部《銀河護衛(wèi)隊》,一部《奇異博士》中都已經見過了。
也就是說,以日漸收窄的漫威式創(chuàng)新力來講,《雷神3》并沒有什么新鮮感,但是它的存在足以挽回一些顏面,尤其是在次要演員的表現(xiàn)上。杰夫·高布倫的大師量身定做一樣合適,外放的性格富有魅力,甚至要比凱特·布蘭切特要更加亮眼。而圍繞著雷神的小團體,終于也擁有了合理的展示空間,擺脫了前兩部電影人肉背景的命運(雖然段位要比銀河護衛(wèi)隊要高得多)。敘事上從莎翁戲向Buddy Comedy的轉變,讓雷神終于也顯得輕松和時髦起來。
雖然成功地變身娛樂產品,《雷神3》并沒有完全修復系列在主角設定上的原生問題。
如果我們對比《英倫對決》和《颶風營救》等一系列連姆·尼森的中老年動作片,就會發(fā)現(xiàn)前者之所以會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是在于主角身份的展開。同樣是特種兵/特工,在連姆·尼森電影中,我們會下意識感覺到危險出現(xiàn)在主角左右是理所應當?shù)?,而在成龍的身上就大不一樣。在電影的敘事形態(tài)中,他首先是個父親,其次才是個戰(zhàn)士。這就讓觀眾為主角所身處的情景產生了共情,為他的戰(zhàn)斗賦予了深層次的意義。
但在《雷神》系列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我們已經幾乎不記得雷神還是個外星王儲——甚至他幾乎沒有做過任何一件與這一身份相符的事情。電影越是強調他不能倚靠蠻力稱王,就越不得不展現(xiàn)他的原始力量。這就是神域背景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之一,在主人公的冒險歷程中,他的行為舉止是欠缺原始動力的。在大多數(shù)的(漫威)動作電影中,總是要將主人公和反派之間拉扯上私人恩怨,因為這是達成說服力的最有效方式——無論怎么天花亂墜,殲滅銀河系五大行星侵略者,就是要比隔壁毒販上門尋仇要荒唐得多。
雖然簡陋,但是有效。然而,雷神的個人動機和英雄身份之間的聯(lián)系,就處理得非常模糊。在前兩部電影中,為了在地球上展開故事而強行安排的戀人形象之羸弱,我們已經在其他MCU電影中再也見不到了。到了塔伊加·維迪提執(zhí)導的《雷神3》,這一狀況雖然有所改良,但我們不僅難以見到地球,就連阿斯加德都要退位讓賢了。
銀河護衛(wèi)隊可以是無根基的、嬉皮笑臉的宇宙浪蕩子,但雷神不行。否則雷神就不是雷神,而是另一個胸大無腦的毀滅者德拉克斯。在整個MCU之中,克里斯·海姆斯沃斯的喜感往往來自于別人對他肌肉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反應,而在《雷神3》中,他似乎找到了自我認知的合適宣泄口,從某種程度上吸收了鋼鐵俠的魅力,并獲得了一種新鮮的戲劇性表達。但這種新式的喜感,是否合適雷神以往的形象和定位,就見仁見智了。
飽和的CGI效果,夸張的動作設計,和欠缺懸念的劇情,這些構成MCU電影的重要元素,在《雷神3》的身上有了又一次全面展現(xiàn)。和后三分之一脫離現(xiàn)實,慣例性質的神魔交戰(zhàn)相比,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反而還更具有可看性。
盡管《雷神3》是系列中最好的電影,但這并不是導演塔伊加·維迪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后《銀河護衛(wèi)隊》時代漫威工作室的集體創(chuàng)作解決方案。在漫威大片依然能夠橫行霸道的今天,我們找不到什么理由去拒絕這樣一部不會出現(xiàn)什么大問題,也不會出現(xiàn)什么大驚喜的快餐電影。但對于驚喜的渴望,當然也從來都不嫌多。
【有劇透】 【有劇透】 【有劇透】
【嚴禁未授權轉載】 【嚴禁未授權轉載】 【嚴禁未授權轉載】
在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Ragnarok)代表著宇宙與眾神的滅亡,經過一連串巨大的劫難后,世界將會重新復蘇。
在雷神系列漫畫里,“諸神黃昏”是仙宮阿斯加(Asgard)死亡與重生的一個周期性循環(huán)。根據(jù)預言,當末日到來時,火焰巨人史爾特爾將穿越彩虹橋,帶著黎明之劍摧毀阿斯加,所有北歐神祇都將在這場戰(zhàn)役中死去,隨后他們會重生,并反復進行無盡的輪回。
開場出現(xiàn)的火焰巨人史爾特爾(Surtur),是諸神黃昏的重要角色。
在北歐神話中,史爾特爾是火之國穆斯貝爾海姆(Muspelheim)的統(tǒng)治者,末日之戰(zhàn)中正是他將巨大的劍投向天空,令整個宇宙轟然毀滅。
在漫畫里,史爾特爾是雷神長期的敵人之一,同樣是個十分強大的存在。他擁有一千個熾熱太陽的力量,足夠毀滅一整個銀河系。他所持的黎明之劍(Twilight),鍛造自燃燒的銀河系核心,為此史爾特爾摧毀了馬臉雷神Beta Ray Bill及其族人Korbinites居住的銀河系。
永恒之火(Eternal Flame),顧名思義永不熄滅的火焰,是史爾特爾真正的能量之源,在第一部電影中就出現(xiàn)過,藏于仙宮的地下寶庫中。
開場打斗的背景音樂特別帶感,這首來自英國搖滾樂隊齊柏林飛艇(Led Zeppelin)在1970年發(fā)行的歌曲《Immigrant Song》(異境入侵者之歌)。歌詞基于北歐神話,當中還提到了"hammer of the gods will drive our ships to new lands"(眾神之錘將帶我們到新的家園),與影片的劇情十分契合。
洛基偽裝成奧丁掌管阿斯加德后,罷免了彩虹橋守護者海姆達爾(Heimdall),并任命斯科爾奇(Skurge)為新任守衛(wèi)。
漫畫中斯科爾奇擁有風暴巨人和阿斯加德人的基因,但由于太過矮小而遭到巨人排斥,于是他苦練成為戰(zhàn)士,殺了許多巨人,因此得到“劊子手”(Executioner)的稱號。
影片中海拉接管仙宮后,任命斯科爾奇為她的劊子手,并賜他一把斧頭。在漫畫里斯科爾奇的武器正是一把戰(zhàn)斧——血斧(Bloodaxe),血斧因斯科爾奇的影響,成了一把自帶詛咒的武器,凡是使用它的人都會變成嗜血成性的殺手。影片中斯科爾奇接過戰(zhàn)斧成為“劊子手”,預示著他如漫畫里一樣墮入黑暗面。
與電影里的經歷相似,漫畫中斯科爾奇曾受到魅惑魔女阿莫拉(Amora)的迷惑,與托爾為敵。后來在認清阿莫拉的真面目后,斯科爾奇與她決裂,并用自己的力量行善,最終為拯救仙宮而犧牲。
斯科爾奇出場時介紹了自己的最愛的武器——兩把來自地球的M-16步槍,分別名為“Des”和“Troy”,合起來就是Destroy(毀滅)。漫畫里,斯科爾奇也是在生命的最后關頭,舉著兩把M-16迎戰(zhàn)洶涌的死亡大軍。
另外斯科爾奇提到他曾經與托爾一起打過華納海姆戰(zhàn)役(Battle of Vanaheim),而托爾完全不記得他這個人,看來斯科爾奇當時還是個小兵。這場大戰(zhàn)發(fā)生在《雷神2》開場,托爾一錘打爆石頭人(克魯南人)的地方。
在那場滑稽的“宮廷劇”中,洛基的扮演者竟是馬特·達蒙,呆萌是個好演員,但演洛基是不是過于臃腫了,洛基本人在臺下為什么還能笑出來?
舞臺上其他演員同樣是驚喜(只是比較難看出來),扮演奧丁的是《侏羅紀公園》中不喜歡小孩的古生物學家——男主角山姆·尼爾(與導演合作過《追捕野蠻人》),而扮演托爾的則是錘哥的親哥哥盧克·海姆斯沃斯,兩人長得也是非常相似(然而哥哥是三兄弟中最小只的,心疼)。
仙宮劇場中呆萌演的洛基死的時候,背景里阿卡貝拉吟唱的曲子是《雷神2》中托爾母親弗麗嘉葬禮時候用的配樂。
片中提到洛基曾將托爾變成了一只青蛙,事實上,托爾在漫畫里真的變做過青蛙,而且是洛基為了篡權而對托爾施加的詛咒。
漫畫里還有另一位青蛙雷神(名叫Throg,也就是Thor+Frog),真身是橄欖球運動員西蒙·沃特森(Simon Walterson)。這人的背景故事比較悲催,因妻兒意外離世,他找來一個女巫為他通靈,但由于付不起錢,作為懲罰女巫把他變成了一只青蛙……后來他加入了紐約的青蛙幫,以Puddlegulp的名字開始新的生活。一次西蒙遇到被洛基變成青蛙的托爾,并幫助他變回了人形,而因為成功舉起了雷神之錘的碎片,青蛙西蒙從此擁有雷神之力。
托爾和洛基來到地球尋找奧丁,發(fā)現(xiàn)他曾待過的養(yǎng)老院已被拆遷,從廢墟中的牌子可以看到,這個地方叫做“綠蔭園”(Shady Acres),與《神探飛機頭》中金·凱瑞秘密調查的瘋人院名字一樣。
“Shady Acres”在《神探飛機頭》里本身就是一個彩蛋,這個名字來自制片人湯姆·沙迪亞克(Tom Shadyac),他創(chuàng)立的公司就叫做Shady Acres Entertainment(蔭地娛樂公司),也就是這家公司制作了《神探飛機頭》這部電影。
另外,“綠蔭園養(yǎng)老院”還曾出現(xiàn)在《南方公園》、游戲GTA中。
托爾與簡分手的消息在地球可是路人皆知的八卦(只是托爾不愿意承認自己被甩),這件事發(fā)生在《復聯(lián)2》之后,由于托爾一心想要尋找無限寶石,再次把簡撂在了地球,兩人就因此分手了。據(jù)說娜塔莉·波曼本來并不想出演《雷神2》,這次缺席第三部已是意料之內,但簡·福斯特畢竟是雷神系列的重要角色,相信漫威在未來仍然會爭取讓娜塔莉回歸,或繼續(xù)讓簡活在對話中。
順便一提,相信漫威粉早已知道,漫畫里的簡在近年也舉起了錘子,代替托爾成為了女雷神。
托爾來到紐約一座建筑前,鏡頭展示建筑的門牌,上面的地址為“177 A Bleecker Street”(比克街177A),配上一段頗有神秘感的音樂,緊接著“卷?!憋椦莸钠娈惒┦康菆?,不禁令人想起英劇《神探夏洛克》。
“比克街177A”是漫畫中位于紐約格林威治村的至尊圣所的地址,首次出現(xiàn)在1969年漫畫《奇異博士》第182期中,也是現(xiàn)實中漫畫作者羅伊·托馬斯(Roy Thomas)曾經住過的地方。
托爾與奇異博士的會面延續(xù)了《奇異博士》的片尾彩蛋(該片段由《雷神3》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執(zhí)導),講述托爾到地球尋找父皇奧丁,此時奇異博士為他伸出了援手(然而他只是想讓洛基滾出地球)。
值得留意的是,奇異博士雙手戴上了黃色手套,這是他在漫畫里的經典形象。
影片中,便裝托爾將雨傘(錘子)猛打在地上,瞬間變回經典造型的雷神。這個變身方式參考了雷神的早期漫畫,漫畫中托爾的人類身份唐納德·布萊克只要對地面敲擊拐杖就能化身為雷神。
電影中,海拉(Hela)是托爾和洛基失散多年的姐姐。神話里,由于洛基是奧丁的義兄弟,所以托爾與海拉同輩。而在漫畫里,海拉是洛基的女兒,也就是托爾的侄女,長大后她被奧丁任命為冥界(Hel)和死人國度(Niflheim)的統(tǒng)治者,成為死亡女神(Goddess of Death)。
漫畫里奧丁同樣有個失而復得的女兒(托爾同父異母的妹妹),她在出生時被天使女王綁架,以威脅奧丁投降,可奧丁不肯使得女殺死這名女嬰,后來一個天使發(fā)現(xiàn)女嬰沒死,所以偷偷撫養(yǎng)她,并為她取名安吉拉(Angela)。
海拉的人設還糅合了漫畫里的其它角色,例如Cul Borson,本應繼承仙宮皇位的奧丁親哥,但由于四處散播恐懼而被奧丁囚禁,在千年后的現(xiàn)代才被解放。電影中海拉不費吹灰之力捏碎了托爾的錘子,而在漫畫里Cul則輕松把美國隊長的盾牌掰成碎塊。
電影中海拉能憑空生成武器,在仙宮大殺三方,有一幕中她所持的長劍疑似是漫畫里的全黑死靈之劍(All-Black the Necrosword)。漫畫里這把劍屬于反派格爾(Gorr),擁有操縱黑暗和改變形態(tài)的能力,格爾使用這把劍殺了不少神靈,因此得名屠神者(God Butcher)。
海拉出場就命令托爾和洛基跪下來,洛基一臉難以置信,令人想起《復聯(lián)》中,洛基初到地球就命令人類臣服于他,還差點把反抗的人殺死,幸好美隊和鋼鐵俠及時出場擊退了洛基。
薩卡爾星(Sakaar)中央的圖騰柱上有馬臉雷神(Beta Ray Bill)、戰(zhàn)神阿瑞斯(Ares)、類人體(Man-Thing)、雙頭野獸(Bi-Beast),還有還沒完工的綠巨人,他們都是歷屆角斗士比賽的冠軍。
瓦爾基里(Valkyrie)的原型是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本名布倫希爾德(Brunnhilde)。在漫畫里布倫希爾德是阿斯加德的戰(zhàn)士,瓦爾基里女團的領袖,還是捍衛(wèi)者聯(lián)盟(Defenders)的一員。電影一改瓦爾基里在漫畫中金發(fā)碧眼的白人女性,由黑人女星泰莎·湯普森扮演這名驍勇的女武神。
電影里瓦爾基里淪落到薩卡爾星,為統(tǒng)治者賣命,這個設定借鑒了漫畫《浩克星球》中的角色凱伊拉(Caiera)。凱伊拉是薩卡爾星的一名女戰(zhàn)士,后來遇到被流放的浩克,二人走在一起,共同對抗統(tǒng)治者“紅王”,最后凱伊還為浩克生了一對雙胞胎。
另外瓦爾基里的拾荒者編號為142,對應的是瓦爾基里首次登場的漫畫《不可思議的綠巨人》第142期。
泰莎·湯普森曾透露電影中的瓦爾基里是一名雙性戀者,這將是MCU第一個(公開的)LGBT角色!
托爾被困在一個類似游樂設施的地方,被強制觀看高天尊的發(fā)家史,這一段與1971年電影《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中詭異的游船場景非常相似,而且背景中播放的是該電影的音樂《Pure Imagination》。
《歡樂糖果屋》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音樂劇電影,改編英國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比較有名的是2005年蒂姆伯頓聯(lián)手老搭檔約翰尼·德普拍攝的電影版。
電影中高天尊/宗師(Grandmaster)是薩卡爾星的創(chuàng)造者和統(tǒng)治者,觀賞奴隸在角斗場上廝殺是他日常愛好之一。在漫畫里,高天尊是宇宙長老(Elders Of The Universe)的一員(《銀護》中出場的收集者也是其中之一),他們來自宇宙中各個最古老的種族,由于活得太久而感到無聊,因此經常設計出各種競技比賽,讓超級英雄和反派參加,以此供自己娛樂。
電影中高天尊的服裝配色參考了漫畫角色的金色衣服、藍皮膚和紅眼睛,但膚色并沒有沿用漫畫里的藍色,這是因為導演覺得藍皮膚會影響人物個性的展現(xiàn),而且杰夫·高布倫在1988年電影《外星奇緣》中就演過藍皮膚的外星人了。
高天尊與收集者在MCU被設定為親兄弟,而且在以后的電影中有可能同框出現(xiàn)。漫畫里二人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同樣以兄弟相稱。
漫畫里高天尊曾經擁有無限寶石之一“心靈寶石”,后來被滅霸奪走。
在漫畫里,高天尊曾和死亡(Death)打賭,讓地球上的超級英雄自相殘殺,這個故事線就叫做《冠軍爭霸賽》(Contest of Champion),也就是電影中高天尊創(chuàng)立的角斗場競賽的名字。
另外Contest of Champion(漫威英雄大亂斗)是2014年漫威推出的一款動作格斗游戲,集結了漫威旗下的眾多超級英雄和反派,有興趣的可以玩一下。
飾演高天尊保鏢的是導演長期合作的女演員瑞秋·豪斯,她在電影中的角色名叫托帕斯(Topaz)。
在漫畫里,托帕斯較多出現(xiàn)在《奇異博士》的故事中,是一名使用魔法長棍的女將。影片中的托帕斯與漫畫似乎與奇異博士并無關系,但她身穿黑黃色盔甲和手持權杖的形象是漫畫倒是頗為呼應。
影片中被高天尊處刑而慘遭融化的是高天尊的表弟卡洛(Carlo),他的名字來自漫畫家卡洛·帕古拉亞(Carlo Pagulayan),他參與過漫畫《浩克星球》的創(chuàng)作,這部漫畫正是電影的重要參考之一。
托爾在高天尊面前認出洛基,連忙說:“他是我弟弟”,洛基馬上撇清關系:“收養(yǎng)的”。令人想起在《復聯(lián)》中,托爾對眾人說:“他(洛基)是我弟弟”,當黑寡婦提到洛基殺害了很多人后,托爾馬上補充:“收養(yǎng)的”。
寇格(Korg)是一名克魯南戰(zhàn)士,在漫畫《浩克星球》中是浩克的團隊“戰(zhàn)盟”(Warbound)中的一員。首次登場于1962年的漫畫《Journey into Mystery》第83期,雷神托爾也是在這一期漫畫中第一次出場的。
這個角色由新西蘭導演塔伊加·維迪提親自扮演(動作捕捉)和配音,他的謎之口音正是來自導演本人。
此外導演還通過面部捕捉出演了火焰巨人史爾特爾,還有影片中出現(xiàn)的一個小角色,一個三頭怪物最右邊的那個頭。
米克(Miek)在漫畫中來自薩卡爾星的本地蟲族,也是“戰(zhàn)盟”(Warbound)的一員,后來在浩克的幫助下,成為蟲族的首領,但由于最后一個蟻后在戰(zhàn)斗中喪生,米克一族最后的生存希望喪失。
奧丁藏于地下寶庫的無限手套原來是贗品,解決了MCU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謎團。
寶庫中還出現(xiàn)了宇宙魔方(空間寶石),洛基經過時還特意看了一眼,看來《復聯(lián)3》的發(fā)展與此息息相關。
至此,六顆無限寶石的所在地如下:
空間寶石原本藏于仙宮寶庫,現(xiàn)可能落入洛基手中。
現(xiàn)實寶石在收藏者手中(《雷神2》彩蛋中由希芙和霍根交給收藏者)。
力量寶石在山達爾星(Xandar),關在新星軍團(Nova)的總部之中。
心靈寶石在幻視的頭上。
時間寶石在奇異博士的阿戈摩托之眼中。
靈魂寶石至今下落不明。
電影中巨狼芬里斯(Fenris)是隨同海拉征服九界的神獸,與死亡大軍一起被復活。神話中芬尼爾(Fenrir)是洛基和安格爾波達(Angrboda)所生的巨狼,由于給阿斯加德帶來極大的威脅,諸神決定將他囚禁。在諸神黃昏的預言中,芬里斯將掙脫束縛,并吞噬了奧丁,但最后他會被森林之神維達殺死。
托爾在競技場挑選武器時,寇格提到三叉戟只有在對付三個串在一起的吸血鬼才有用,這是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另一部電影作品《吸血鬼生活》的梗。
斯坦·李又雙叒叕客串了,這次出演令托爾驚聲尖叫的剪發(fā)老頭,老爺子還真是精力旺盛啊。
托爾的短發(fā)造型曾出現(xiàn)在漫畫《失格雷神托爾》(The Unworthy Thor)中,漫畫里托爾失去了舉起雷神之錘的資格,被網(wǎng)友戲稱為“不舉雷神”。
薩卡爾星的布景設計參考了漫畫家杰克·科比(Jack Kirby)的作品,科比早年與斯坦·李一起創(chuàng)作了大量經典的漫威角色(包括雷神托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杰克·科比誕辰100周年。
在高天尊的觀戰(zhàn)室,背景墻壁的圖案來自科比創(chuàng)作的漫畫《神奇四俠》第64期(1976年)。
影片參考了2006年出版的綠巨人漫畫“浩克星球”(Planet Hulk)故事線,講述浩克被光照會放在飛船上,流放到遙遠的薩卡爾星球,他輾轉成為了角斗士,最后打敗了當?shù)氐谋┚凹t王”。本以為能過上安定的生活,但浩克乘坐的飛船突然爆炸,毀滅了薩卡爾星,浩克認為這是光照會所為,于是帶著殘存的戰(zhàn)友殺回地球……
另外,浩克出場時高天尊的介紹詞“不可思議的綠巨人”(The Incredible Hulk),來自經典的浩克漫畫標題,2008年愛德華·諾頓主演的綠巨人電影也使用了這個標題。
電影中浩克出場時身穿戰(zhàn)甲的形象與漫畫《浩克星球》里非常相似。
而浩克佩戴的串珠則來自漫畫《終極金剛狼大戰(zhàn)綠巨人》(Ultimate Wolverine Vs. Hulk)。
浩克變回班納后所穿的(斯塔克的)衣服,上面的圖案來自杜蘭杜蘭樂隊(Duran Duran)在1981年發(fā)行的專輯《Rio》,其中主打歌叫做《Hungry Like the Wolf》(饑餓如狼),預示著班納將與一頭狼有一場惡戰(zhàn)。
浩克在競技場抓住托爾狂甩,洛基不禁大聲叫好,他如此激動的原因,是因為在《復聯(lián)》中他就曾被浩克這么摔過,留下了無法計算的心理陰影。
托爾看見浩克時說的“他是我工作上的朋友!”(He's a friend from work),實際上是一個通過慈善活動參觀片場的小粉絲提議的,劇組覺得這句話很有趣就采納到電影當中。
托爾解鎖昆式戰(zhàn)機時說的密碼是"Point Break",指的是電影《驚爆點》,這是《復聯(lián)》中托尼·斯塔克給托爾取的外號。因為該電影中由帕特里克·斯威茲飾演的主角有一頭飄逸的金色長發(fā),與長發(fā)時的托爾非常相似。
黑寡婦驚喜登場,出現(xiàn)在昆式戰(zhàn)機的留言錄像中,她試圖讓放逐自己的班納回到地球。她與班納在《復聯(lián)2》中暗生情愫,使得她的出現(xiàn)成為平復綠巨人暴怒狀態(tài)的關鍵。
托爾對班納時反復念的“太陽下山了”(The sun's going down),是《復聯(lián)2》中黑寡婦安撫綠巨人時說過的話。
托爾提到洛基小時候曾變成一條蛇并刺傷了他,在神話里洛基的一個兒子正是一條巨蟒——耶夢加得(J?rmungandr),在末日之戰(zhàn)中托爾與巨蟒大戰(zhàn)并殺死了他,但自己也被巨蟒的毒液所殺。
(神話中洛基與安格爾博達的三個子女都在影片中出現(xiàn)或被提及,他們分別為:魔狼芬里爾、巨蟒耶夢加得和死亡女神赫爾。)
托爾將他與班納和瓦爾基里組成的團隊命名為Revengers(報仇者聯(lián)盟),實際上這個名字不只是對復仇者聯(lián)盟"Avengers"的惡搞,在漫畫中真的就有過叫Revengers的團隊,而且出現(xiàn)過好幾個版本,包括以神力人(Wonder Man)為首的主世界Revengers,還有蟻人的女兒紅皇后(Red Queen)組建的反派Revengers,還有“癌宇宙”(Cancerverse)的喪版Revengers。
討論返回阿斯加德的路線時,瓦爾基里建議先途徑山達爾星(Xandar)補充燃料。山達爾星是第一部《銀護》中羅南攻擊的行星,是新星軍團(Nova)總部的所在地。
托爾、班納和瓦爾基里逃出薩卡爾所乘的飛船叫Commodore,這個名字來自霍頓汽車公司(澳大利亞汽車制造商)的一款車型。而且飛船的配色是澳洲土著旗上的紅黃黑組合,導演表示這些細節(jié)都是對拍攝地澳大利亞的致敬。
在最后對抗海拉的大戰(zhàn)后,托爾失去了一只眼睛,獨眼形象不僅呼應托爾的老爸奧丁,還令人想起漫畫中的國王托爾(King Thor),他是未來的老雷神,除了獨眼外他還換上了一只機械臂。
在影片結尾,托爾決定帶領阿斯加德子民到地球尋找家園。與漫畫里相似,諸神黃昏結束后,托爾帶著幸存的阿斯加德人來到地球,在俄克拉荷馬州的布拉克斯頓(Broxton)重建了阿斯加德城。
托爾的飛船遇到一只神秘的巨型宇宙飛船,已被確認為滅霸的旗艦,名叫"Sanctuary II"。Sanctuary是滅霸寶座的所在地,也可以理解滅霸的基地,在《復聯(lián)》和《銀護》中都出現(xiàn)過。滅霸飛船的出現(xiàn)無疑與《復聯(lián)3》的劇情有關,相信剛逃出生天的托爾又要被虐慘了。
高天尊從宮殿的廢墟上走出來,遇到一群要上前抓捕他的薩卡爾人,高天尊便為自己開脫,先是感謝所有人的付出,然后特別鳴謝了自己,因為沒有他,就沒有這場革命……
片段最后沒有交代高天尊的結局,但他作為宇宙元老之一,估計整個星球都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所以這個片段大概只是在搞笑……
如有補充歡迎留言,還會不斷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的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電影彩蛋堂(movierush),專注收集電影彩蛋,未來將會發(fā)布更多同類型文章!
參考來源:Digital Spy | WhatCulture | Fandom | Reddit
文 | 彩蛋君KL
【嚴禁未授權轉載】 【嚴禁未授權轉載】 【嚴禁未授權轉載】
死神海拉,奧丁長女,阿斯加德第一順位繼承人,自幼與父征戰(zhàn)九界,締造阿斯加德輝煌。不料其父半途變卦變身白蓮花,指責女兒心狠手辣。表面看是阿斯加德容不下一個野心勃勃要統(tǒng)治宇宙的海拉,實際上是奧丁老頭子容不下一個風華正茂實力強大還知曉自己黑歷史的女兒,因此這翻臉不認人的老頭不但派出女武神捉拿海拉,最后還將其監(jiān)禁,并把海拉的一切信息從歷史上抹去。
從此海拉被人民遺忘。奧丁一生清清白白九界明君。
Best Daddy Ever:)Hey have you met Stannis? You two should talk.
索爾是個聽話的傻兒子,但好歹前兩部都有角色塑造,他在那兩部的歷練都在把他打磨成一個更好的領袖。可能漫威覺得這樣就夠了,索爾已經不需要塑造了,于是在這部里給他安排了一條喜慶的支線。這條支線講了一個索爾千方百計回家的故事,但是細細想來對他的性格、心理、角色進化毫無影響。索爾獲得的最深刻的啟示、最能驅動他的inspiration,竟然還是來自他老子。
在本片中索爾爆發(fā)的重要時刻,他想起的是他爹。他爹給予了其愛的鼓勵,讓他成功翻盤。這不是一個索爾的成長故事,只是一個先天開掛的角色體內血統(tǒng)覺醒,再配合一首金曲讓小男孩們嗷嗷叫。
索爾對姐姐的言辭毫不理會,索爾對他爹的黑歷史無動于衷。如果說海拉為電影帶來了一抹灰色的話,那么能看出劇本并不想太多探索這種灰色,而是很快將其扳成了非黑即白的正邪大戰(zhàn)。本來所有人都該是復雜、多面的,但電影不care,海拉就是心狠手辣泯滅人性(咦?)的女反,索爾就是乖巧的daddy's boy. 當一切簡化為“打打打,說笑話”都能讓爛番茄分數(shù)爆表的話,那么這些“電影人”還要自討苦吃去追求什么呢?自然就滿足于當下,生產出更多彩色笑話了。
拋開你圈巨大的女粉群體不談,MCU本質上是拍給小男孩們的意淫和狂歡。它們把所有苦大仇深、思想深刻、教授人責任感的故事都用中二少年漫的方式去處理,充滿了絢麗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但是卻average)的打斗和一分鐘 3 個笑話的輕松。關鍵時刻往往用非常蒼白或搞笑的方式糊弄過去。角色塑造通??咳嗽O的堆砌——因此這幫超級英雄成了最不現(xiàn)實的那類,至少無法讓我感同身受,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在提醒我他們和我不一樣。男孩子們如今看了漫威片想成為超級英雄,估計原因只在于“cool”,那種拍攝方式讓他們察覺不到一點隨之而來的責任感和痛苦。
MCU并沒有在拿電影的標準要求自己。如今它只是產出非常標準的、足以滿足70%以上觀眾的討喜產品。然而早期的漫威電影都是“手做”的,制作人認為自己在拍電影,所以他們的作品中有讓人信服的角色arc,也有真正能觸動人心而不是為了賣場面、說笑話的故事。
當年在看山姆·雷米的《蜘蛛俠》和《X-men》三部曲時,我也是 10 歲左右,正是英雄夢爆發(fā)的年齡。讓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些超能耍帥的鏡頭,而是 Uncle Ben 的死亡,Peter 和嬸嬸相依為命被銀行刁難的艱辛,女朋友跟別人跑了、好兄弟變反派的心酸;是金剛狼利爪突破皮肉的疼、小淘氣不能和愛人親密接觸的苦和 X 教授在鳳凰意念下化為齏粉的瞬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不只是一句臺詞,因為我記得了整個故事和當時的感受,所以算是對它有了(自我認為還挺充分的)理解。
MCU很難做到這一點。它沒有什么直擊人心、讓人感悟的瞬間。也許它曾有過無數(shù)個機會,但是這些機會都在內戰(zhàn)中途的相聲里、在所有電影數(shù)量龐大的笑話里化為烏有。
這個趨勢還會繼續(xù)下去,因為大部分觀眾已經不能忍受沒有笑話的漫改電影了。在其樂融融合家歡面前,所有的東西都退居二線,包括電影應該表達的東西本身。
ps. 之前在廣播里說過,我現(xiàn)在真的很痛恨“好萊塢女權”。為了展現(xiàn)所謂的girl power,他們把女角色要么變成了“cool girl”要么變成“蛇蝎女反”。這些女性擁有不同的面孔和妝容,但實際上都一個樣。表面看我們擁有了那么多能打、漂亮、獨立的女角色,但是她們有個毛線故事?不過是另一種花瓶而已。
pps.覺得海拉打斗無比好看的,我建議你去看看sucker punch. 都到這一步了,我也不怕給扎導招黑了。
【以及,我沒想說服任何人,沒想要任何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改變自己的評分,希望有些人也不要在回復里教我做人】
錘哥對被他擊倒的洛基笑著對他說人應當向前看,也許是這一部里我最喜歡的部分。確實,Thor一直在成長:第一部,他擺脫了傲慢;第二部,他擺脫了對王位的執(zhí)著和對父親的迷思;第三部,他甚至再不需要以妙爾尼爾證明自己的worthy。與之相對,洛基卻似乎有些止步不前,所以曾經他可以把Thor玩弄于股掌之間,如今錘哥卻能輕易看透他。錘哥能成長,是因為他總能自我反省,他知曉自己犯下錯誤,如今也懂得自己性格里有難以彌補的缺陷,但他也不會因此過于苦惱而裹足不前,這是一種特別難能可貴的品質。
這一部雷神也讓我感到MCU的雷神已經打上了CH的鮮明印記,但就和MCU的鐵人也是RDJ的鐵人一樣,這不是一件壞事。漫畫里的錘哥一直蠻desperate的,但是電影錘從來不desperate,就和CH一樣,他活得特別健康,特別健全。就像電影里錘哥自己承認的那樣,他總是容易對某人某事感到憤怒;但即便如此,他似乎從未對任何人任何事產生過真正的恨意,這樣的心靈確實讓人覺得寬廣無垢,也確實說明錘哥是個幸運的人。入侵里有句話,被寵的人只會索取愛,被愛的人卻會給予愛,而CH看起來就像是被愛包圍長大的人,所以才能把Thor這一面表現(xiàn)得這么好。
作為漫畫粉,這部雷神致敬漫畫的梗也不少:雨傘-拐杖頓地變身;薩卡星的馬面雷神頭像(?);Skurge戰(zhàn)到最后一刻的場景還原,電影里沒有,片尾出現(xiàn)了,非常驚喜;錘哥瞎了一只眼;For Asgard。但是,它給原著粉的真正福利,應該說是解決了多年來讓錘粉糾結不已戰(zhàn)斗不休的兩大重要問題:第一,錘哥和綠胖孰強孰弱;第二,錘哥的力量是不是只依賴妙爾尼爾。我想電影已經給了讓錘粉滿意的答案,盡管Thor是不是算有了Odin force才能胖揍綠胖估計還是有得一爭?? 但是說不滿的部分呢,也是有的。綠錘部分太無厘頭,三勇士便當發(fā)的太快,skurge的轉變沒啥說服力,阿斯加德的特效一部比一部宏大,總人口卻似乎沒超過一萬八。從前的錘哥總是帶著一種和周遭脫節(jié)的莊嚴做派,我非常非常喜歡他說“my friends”時帶出的這種感覺,這就和漫畫里Thor專用花體字和舊式英語一樣,有時讓他顯得非常電波乃至滑稽,有時又讓他顯得超凡脫俗。這部雷神里,他金色長發(fā)被剪去了,紅色披風也被扯掉了一半,他變得更好玩了些,但那不合時宜的regal做派也隨著披風與長發(fā)消失無蹤。我是挺喜歡這個部分的,所以有點傷心。不過,這也只是頭毛控和披風控的怨念罷了。 回頭看第一部里的這一幕,真是恍若隔世。以諸神的時間觀念,這是多短暫的一瞬啊,可是Thor和Thor的電影,卻已經今非昔比了。
諸神黃昏的影評剛解禁時,外網(wǎng)的一致好評勾起了我這個抖森粉及Loki粉的好奇:畢竟從之前放出的諸多預告片來看,導演Taika似乎是在“醞釀大招”;加之諸神黃昏無論是從漫威漫畫的角度而言,還是從北歐神話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不錯的題材。于是在澳洲上映之后的第二天,急忙趕完due的我便去了電影院。 一刷完的時候,我的感想就是:從爆米花電影的角度來講,它很“爽”,然而在回家的路上,仔細琢磨其中的情節(jié)時,我卻發(fā)現(xiàn)了幾處疑似“不合邏輯”的地方。抱著確認自己想法和想再多看幾次某湯盛世美顏(平心而論,導演Taika太懂得市場營銷了,短發(fā)的Thor赤裸著上身的場景讓無數(shù)觀眾在影院屏住呼吸,而Loki的服裝設計也很好地滿足了廣大迷妹:黑西裝,以及緊身褲、長靴)的心理,我又刷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你問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我的回答是:雷神三的確是一部合格的“爽片”,但是其中與一二兩部銜接的情節(jié)存在邏輯問題;而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很顯然,它不是僅僅顯得“不夠嚴肅”的問題,而是已經徹底放棄了保有超級英雄電影應有的、再多笑點也不應遮掩的嚴肅內涵。 >>> 關于“邏輯”問題的探討 <<< 一、被一筆勾銷的“家庭矛盾” Bruce在sakaar星球上對Thor的話某種程度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雷神系列電影的終極和本質問題:家庭矛盾。 作為個人而言,雷神三部曲中,論劇本的架構、邏輯的嚴謹程度和人物的塑造,最好的、也是最被低估的就是Kenneth Branagh執(zhí)導的雷神一——如果還原了雷神一中的刪減片段,我相信雷神一的認同度會更高。雷神一中對Odin、Thor、Loki父子三人之間的關系鋪墊得非常到位:不論是透過兒時回憶就能窺見的兩個王子迥異的性格;或者是在武庫里Loki與Odin那場感情飽滿、細節(jié)豐富的對手戲(我一直覺得Tom Hiddleston在雷神一中的部分表演,是后來的他沒有再達到也沒有超越的);以及昔日兄弟在最終之戰(zhàn)之前的對話與眼神交流。這三個人之間復雜的感情像是剪不斷理還亂的線,想要解開它們,必須需要足夠合理的理由才行。 鋪墊充足,邏輯合理,人物塑造立體——這是我不吝給雷神一好評的主要原因。而反觀雷神三,這正是這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所欠缺的。 從雷神一、到復聯(lián)一、再到雷神二,Odin、Thor與Loki三人之間的感情可謂越來越復雜。從Loki的角度而言,無論是Odin——這個曾經被他拒絕再認作父親的九界之王,抑或是Thor——籠罩在他身上千年的陰影,他對他們的感情是愛恨交織。正是因為尊敬Odin、渴望Odin的父愛,小王子Loki才會努力用一切方式來證明自己,甚至不惜想出毀滅自己真正的故鄉(xiāng)的偏激方式來證明“He is the right king of Asgard”;而對他的兄弟,他也坦誠自己有過嫉妒的心理,甚至想要殺死這個金發(fā)的雷神,然而從他千年來對Thor的默默付出(總是為他收拾爛攤子)可以看出,他也是愛著這個哥哥,甚至可能曾經崇拜過他。 而這兩個曾經于他而言像是太陽一般的存在,一個兩次否認了他(彩虹橋上的“No, Loki”以及金宮審判的“Your birth right was to die”),一個無法理解他的偏激行為、一味要求他做回“好人”,曾經他有多想接近他們、多愛他們,他現(xiàn)在對他們的怨恨就有多無法化開。對于Loki在所謂家庭矛盾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筆者作為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拿出大量的理論進行分析論證,因為冗長,這里就不過多贅述的,總而言之:按照前幾部作品的鋪墊,Loki心中的心結絕非一時半會兒就能解開。 那么在諸神黃昏里,Taika是怎么“解開”Loki的心結,化解這復雜的家庭矛盾呢? 答案竟然是Odin的幾句話?——“No, I failed you (Thor &amp; Loki)” "I love you, my sons."如此如此。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原來也可以用來化解如此復雜的家庭矛盾?我并不要求編劇對人物關系的描寫、對人物心理的探究嚴格符合心理學的規(guī)律,但是至少不要如此經不起推敲? 是什么讓Odin發(fā)生了如此轉變?是Frigga的死,還是對命運的無奈?雷神二的結尾Odin和Loki又發(fā)生了什么,讓曾經的眾神之父甘愿被他不認可的小兒子送到地球的養(yǎng)老院?——在我看來,這個惡搞絲毫沒有顧及兩個人在能力值上的差距,也沒有考慮過他們操縱的人物是否真的像他們一樣只有娛樂化的調侃。 對于Asgard這類國度,大概可以類比中世紀的大小王國,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之下,父子君臣關系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尤其是涉及到王位的陰謀與較量,因此莎劇風格的雷神一很好地營造出了“王國”的氛圍,雖然不能完全地體現(xiàn)與親緣緊密相連的政治較量的復雜,但至少有些許模樣。而到雷神三里,對于這導致一切的根本矛盾,竟然用幾句話就一筆勾銷? 非?;奶?,并且不合邏輯,不是嗎? 二、Loki——劇情的奴隸 雷神三上映之前,Tom在一篇采訪之中坦言說自己演了Loki六七年,卻到現(xiàn)在也搞不清楚Loki想要干什么,他對此的解釋是,Loki是一個善變的人。也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期待,我去看雷神三,然而刷過四場之后,我終于明白了Tom為什么說“我到現(xiàn)在還沒搞懂他到底想干什么”: ——劇本之間的銜接出現(xiàn)了問題,人物形象塑造出現(xiàn)了斷層,你能搞得清楚他想干什么才怪了。 暫且不提在上面所說的家庭矛盾問題,僅僅從Loki奪得王座之后的作為而言,雷神三中的Loki形象便與一、二中的不符。他曾經在雷神一中怒吼“I have never wanted the throne, I just want to be equal”,在二中不甘心對Odin說“It was my birth right”;他曾經在雷神一、復聯(lián)一與雷神二展現(xiàn)出陰謀、野心與手段;當年雷神二的結尾,多少人因為Loki現(xiàn)出原形,端坐在王座上的模樣屏住呼吸,期待這位邪神下一部里的計劃,結果第三部上映時,觀眾看到的竟然是一個貪圖享樂、盲目自我崇拜的Loki? 自卑與自負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否認渴望認可的Loki在自卑的同時也存在追求崇拜的心理,然而這種渴求、這種扭曲的自卑被過度放大之后,便成了笑料,成為了一尊讓人看了尷尬不已的金色雕像。 或者,不提他的貪圖享樂,讓我們探討一下在雷神三中Loki的行為動機。幫助Thor“拯救Asgard”可以理解,因為他們要面對共同的敵人Hela,他們是同一根線上的螞蚱;但結尾過分“溫情”,被無數(shù)錘基黨視為“官方發(fā)糖/拉燈”的“I'm here”,讓人無法理解。 是什么讓Loki放棄了趁亂從Asgard流竄到他處的機會,待在Thor的身邊,還溫順地問他,“Do you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bring ME back to the Earth”? “他是一個善變的人”不足以成為他做出如此多“改變”的原因。人物性格的改變必須要有合理的理由。在雷神三中,我看不到在過往幾部中他曾經展現(xiàn)出來的智謀、野心,看不見他的矛盾、支離破碎——也是讓這個角色更加迷人的特質,看不見他的合理動機。我看見的就是一個幾乎沒有能力的仙宮法師,可以任意被各人耍的團團轉,偶爾抖抖包袱,和他的養(yǎng)兄弟賣個腐,順便貢獻一下顏值。如此而已。 雷神三中的Loki,已經徹底淪為了劇情的奴隸。 >>> 關于“嚴肅”的探討 <<< 一、超級英雄電影需要多少搞笑和多少嚴肅? 近十多年來,搞笑元素植入漫威超英電影的成功與DC嚴肅黑暗向電影的屢屢失敗,讓許多人開始持有這種觀點:超級英雄電影不必是完全嚴肅的,搞笑元素的加入甚至“成就”一部電影,因此,每當有人在影評中提出“某某超英題材的電影搞笑元素過多時”,總有人在下面評論,“嗨,電影嘛,開心就好,想那么多干什么”,“這畢竟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看得爽不就行了嗎?” 從什么時候開始,要求超級英雄電影對英雄、對正義進行嚴肅深刻的探討,變成了“過高的要求”?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像上了癮一樣,無法戒掉超英電影里的搞笑元素,仿佛沒有了搞笑元素,一部超英電影就不值一提,就是“無趣的說教電影”。 導演Taika在剪輯電影的時候,因為先前聲稱的90分鐘版剪輯觀影效果不好,又加入了長達30分鐘的笑料,最終有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版本——然而,僅僅是后加入的笑料就長達30分鐘,令人不禁想問,沒加入的笑料還有多少,對于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而言,如此多的笑點設置,真的能為電影的主題服務嗎? 任何的影視作品,從本質上而言都是某種觀念的體現(xiàn),這些觀念可以是反應社會的,可以是導演的個人哲理,總之,電影一定要言之有物——諸君在此捫心自問,去掉諸神黃昏中所有的笑點,這部電影最終還剩什么?又傳達出了什么能站得住腳的深刻想法嗎?——沒有。Odin影片臨近結尾的“Asgard is not a place, it's our people”毫無鋪墊,而Thor在Sakaar星球的一系列掙扎與反抗也未從實質上體現(xiàn)出他說的成長;Hela所提到的Odin的過往,那段血腥征戰(zhàn)的歷史,原本可以拓展成對戰(zhàn)爭與和平、對王這一形象的探討,升華延續(xù)了三部之久的王位之爭問題,最后都隨著Asgard的毀滅化為烏有。 這并非是說笑料本身具有原罪,而是雷神三的主題已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擁擠而來的笑點之中。每個人都是笑點的承擔者,每次要出現(xiàn)激動人心的場面時,一個笑點像鳥屎一樣從空中砸落,直直地甩在你的臉上。你懵了一下,最終還是笑了。 超英電影最終會在這日益娛樂至死的社會的引導下變成什么? 我們是不是已經太久沒有嚴肅地討論過何為英雄,何為正義,我們是不是已經失去了能夠嚴肅思考的能力? 這讓我想起我每一次在雷神三時看到Sakaar星球時的想法。在宇宙中活了那么久的Grandmaster,他理應在長久的歲月中沉淀了智慧,即使是作為暴君,他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深沉,然而也就是他,把Sakkar建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星球:人們在街上狂歡,迷失在艷俗的色彩中;失去自由的戰(zhàn)士成為古羅馬斗獸場中的玩物,人們陶醉在血腥帶來的快樂之中;Grandmaster不在乎更多的東西,他只想看他的冠軍的英姿,然后偶爾玩玩DJ。 這不正是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所說的嗎?——“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jiān)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還有一些想法沒整理完,等這幾天五六刷完后持續(xù)更新 >>> 2017/11/6 五刷后補充內容 <<< 一、蒼白的否認——“雷神式”的講道理 在雷神一中,Thor被Odin剝奪神力放逐到人間的原因之一就是好戰(zhàn)、不諳真正的統(tǒng)治之道,包括在其后,Thor否認Loki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武力上的統(tǒng)治無法服眾,真正的王應當懂得和平與退讓”??梢哉f,在前幾部電影的鋪墊之下,對于王、對于統(tǒng)治之道的討論,是雷神系列電影中的核心話題之一。 在雷神三的開頭,借Hela之口,我們也可以看見兩種統(tǒng)治之道(戰(zhàn)爭還是和平)導致了她與Odin之間無法彌合的間隙。對于自己曾經征戰(zhàn)九界、將王國建立在血腥統(tǒng)治、萬千人骨之上的歷史,“突然醒悟”的Odin選擇緘口不言,并囚禁了依然力求征服九界的Hela。在向神兄弟提及長女的時候,Odin對那段國王只字不提,只是模棱兩可地傳達出“Hela”是一個災難這樣的信息;而通過仙宮壁畫所展現(xiàn)出的真實的血腥歷史,并未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討論。導演Taika否認這種統(tǒng)治之道的方式便是通過Thor的幾句話(“You are just the worst”)否認了這種統(tǒng)治之道,一如Odin在結尾那幾句蒼白的箴言。 選擇戰(zhàn)爭還是選擇和平,怎樣的統(tǒng)治之道是“正確”的——這兩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也與“英雄”、“正義”兩個話題息息相關。一個王應當怎樣構筑他的國家,怎樣算是為他的人民和王國帶來福祉,一如一個超級英雄究竟是為誰而戰(zhàn)、與誰對抗、出于什么動機與所謂反派對抗一樣,從某種意義上不存在真正的對錯。不同的選擇所反映出來的迥異的價值觀的碰撞,是此類題材永恒不變的主題。 如同我在前文所提及的,一部電影應當是某個思想的寫照,導演當然不必傳達出百分百“政治正確”的思想,然而必須要給他所支持的觀念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影片中的情節(jié)是循循善誘的說理,如此才能在影片結束的時候,讓觀眾突然意識到這一思想(是不是完全接受無妨,但至少要讓觀眾在情節(jié)的鋪排展開中感受到思想內涵的傳播)。 對于統(tǒng)治之道的問題,雷神三只用了寥寥幾句臺詞和過于平面化的鏡頭來展示對Hela的信念的否認:無論是Hela用公開處刑的方式逼問劍的下落;還是其下屬在Asgard中燒殺平民的行為——這些是最蒼白的否認。 導演可曾記得:Odin過去層長久地信服這種統(tǒng)治之道,卻在某個時刻突然決定舍棄這種方式——倘若對Odin的轉變進行更多的著墨;倘若設置Thor在目睹了愛戴的父親曾經的行為之后的掙扎與思考,對統(tǒng)治之道的討論會更加具有說服力,并且兼顧了人性的復雜與黑暗。而不是作為一個推動情節(jié)的齒輪,被淹沒在轟轟作響的大場面之中。 以常人的角度而言,尊敬Odin、視Odin為仁君的Thor在得知了Odin那段被隱瞞的歷史之后,最起碼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懷疑與掙扎:父親為什么要隱瞞這段過去,為什么可以對自己曾經的姐姐緘口不言、全然抹殺其存在過的痕跡?對于曾經的功臣,這樣粗暴的懲罰方式又是否符合一個仁君的作為?——這些絕對不是矯情的糾纏,而是合理的、應當發(fā)生的反應。然而為了電影的節(jié)奏,為了最后的姐弟之戰(zhàn),導演舍棄了最值得勾勒的骨架,一切都變成了一句輕飄飄的“the worst”,所謂雷神式的蒼白否認。 從這一角度而言,讓Thor——在雷神一、復聯(lián)一、雷神二、復聯(lián)二中經歷了諸多戰(zhàn)爭、心智日益成熟的雷神,在此刻無條件接受了Odin的一切,只因為那是他“父親”所謂的設定,也是對這一人物英雄形象的折辱。一個真正的英雄從來不應該無條件接受他人提出來的合理與正義。 簡單化重要矛盾,最終會導致英雄人物光輝形象的折損。 這就是傳說被升華的雷神Thor,一個合格的明君嗎?這就是這一人物經過了如此多磨難之后的最終模樣嗎? 二、雷神的美德?——關于Thor與Hulk/Banner對話的思考 在諸神黃昏中,Thor與Hulk和變回人類的Banner的“前后矛盾”的談話為影片貢獻了不少笑點。面對自己即將陷落的家鄉(xiāng),Thor可謂使出全身解數(shù),先是在遇見了Hulk之后想辦法讓其變回好相處的Banner,甚至不惜說出“比起B(yǎng)anner我更喜歡你”,而面對只具有知識儲備沒有實際戰(zhàn)斗力的Banner,Thor又先是哄騙說其實我更喜歡你但是如果你能變成Hulk幫我回去戰(zhàn)勝我姐姐就更好了這類話。在令人哭笑不得的同時,筆者不禁認真思考起了Banner博士的那句話:“You don't care about me.” 很遺憾,原本應當以美德著稱的Thor,他在Sakkar星球上一系列前后矛盾的言行的的確確反映出他并非真正在意他的朋友。面對難以溝通、只一根筋地想smash的Hulk,他便希望對方變回Banner;但是當Banner回來時,他又說在Banner變成Hulk幫他擊敗了Hela之后愿意送Banner回到地球,并且在Banner幾次強調說了自己變成Hulk很可能會面臨無法變回本人的情況之下,像個小孩子一樣置氣,諸如此類——從本質而言,這確乎是一種利用。 這并非是對雷神這一人物的攻擊,筆者在這里只是想提出:編劇和導演在設置這些笑料的過程中,是否想到這些看看似逗趣的情節(jié)是對Thor這一人物形象的貶低? Thor雖然不具有極高的智商,但作為雷神,他是正義的、是善良的、是對朋友十分義氣的,即使是面對諸神黃昏這一劫難,他不會也不應當做出如此行為——朋友不是隨意可以利用的武器。筆者以為,按照Thor的性格,即使Banner的拒絕讓他失落,但他也最終會選擇理解,而非扔下一句“fine”就走人。 三、關于導演Taika的一些想法 毫無疑問,Taika是一個聰明的導演,他深知觀眾吃哪一套。不僅僅從他后加30分鐘笑料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這一行為中能看出,從幾日前微博上流傳的一條被迷妹們津津樂道的段子中也可看出: 在最初,雷神三中并沒有Thor的裸戲。起初CH拒絕了Taika拍裸戲的要求,說“觀眾并不想看這個”,Taika卻堅持,當CH開玩笑地反問說你把我當什么、一塊肉么時,Taika果斷地回答,“對啊,快脫”。 迷妹的溢美之詞充斥著這條微博的轉發(fā)和評論,紛紛夸獎Taika“太懂了”。不提這些文字背后所折射出的消費演員性吸引力的問題,筆者想只問,難道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已經淪落到需要用男演員的肉體來吸引人眼球的地步了嗎? 不知是從何時開始,肌肉健碩的超級英雄在熒幕上展示他們的身體成為了超英電影的標配,而雷神三也未能逃脫如此套路。仿佛超級英雄展現(xiàn)他們的強大與英俊的方式只有像肉干一樣赤裸裸地暴露自己在眾人的視線之下這一種,而戰(zhàn)斗中的英姿,偶爾一個慢鏡頭特寫出來的緊繃的身體線條,體現(xiàn)其氣場的眼神——這些都無法展現(xiàn)他們的“英雄氣概”。 縱觀整部電影,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Taika用來取悅觀眾的鏡頭無處不在:Loki的黑西裝,勾勒其線條的緊身褲與長靴,以及無處不在的錘基“基情”。這些廣受歡迎的元素將整部電影堆砌成了一個淋著讓人眼花繚亂糖霜的冰淇淋,只是吃過之后,仿佛除了那過度的甜膩,什么都不剩了。 導演Taika也許拍出了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但這卻并不是一部合格的超級英雄電影。作為超級英雄電影而言,它太過媚俗。 >>> 一些雜七雜八的碎碎念<<< 1、雖然我同時是抖森和Loki的迷妹,但這并不是我不考慮電影具體水平如何盲目給電影打高分的原因。作為我個人,我真的希望那些嚷嚷著“我不管我不管只要有XX(人也好,CP也好)我就要給這個電影五星好評”的迷妹好好想想,這就是你希望看到的嗎?如果你只是想看搞基,你甚至可以直接去看GV;看完一部電影下來只記住基情,恕我直言,這是對一部電影最大的侮辱。如果你是喜歡某個演員,我也希望你能仔細考慮一下,你盲目地夸獎他們的電影、甚至對他們胡吹海吹,到底是在幫他們,還是害了他們。 在如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有一種毀掉一部電影或者一個演員的方式就是:只談基情,只談他們的肉體、性吸引力。 2、除了研究劇情銜接的問題,支持我多刷的理由大概就是抖森的顏和CB的Hela了。也許對于抖森來說,Loki還是最能讓他暫時擺脫他個人氣質束縛的一個角色。CB的Hela簡直氣場太過強大,每一根指頭,每一個眼神都是戲,結果這樣值得深挖的一個反派竟然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和另一大反派Surtur同歸于盡了,簡直太浪費CB的塑造。 3、平心而論,每個演員都演得很好。CH的Thor和當年的比,簡直進步得不是一點半點。給他的藍眼睛鏡頭特寫的時候,有一瞬間我突然get到了CH的帥點。 4、真的特想和漫威官方好好談談,還記得Loki是仙宮第一法師這件事嗎?按照能力值的設置來說,Loki和Doctor Strange在許多方面是不相上下的,結果Loki竟然被Doctor Strange搞的在空中下落了半個小時,真的太無語……
>>> 2018/8/28 更新:關于Taika、關于Loki <<<
今天在微博上偶然看見有姑娘整理的導演Taika的言論,看了之后,我所能想到最克制的話就是:我真的非常“遺憾”看到Taika作為導演這樣坦誠他對于雷神三的設置,我對于漫威感到非常“遺憾”。
不說有些朋友的觀點(“我認為Taika的話僅僅是玩笑而已,為什么要上綱上線,這談不上對角色的‘侮辱’”)作為一個導演,更廣泛地說,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在構想人物和劇情的時候帶入極其強烈的個人色彩與目的性(“我設置這樣的情節(jié)就是為了讓觀眾有怎樣的反應,讓他們和我一樣去喜歡/討厭這個角色”)在我看來,已經是嚴重的失格。
我以為,作者在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應當秉承著“如果是這個人物,他在這樣的節(jié)點會做出怎樣的反應”而非為了某一劇情,將已經塑造完全的人物強行安排到劇情,“逼迫”人物做出作者希望他做出的反應。在雷神三之前,Thor、Loki等人的性格已經塑造完成,他們的一舉一動應該遵循“Thor的邏輯”或者“Loki的邏輯”,僅僅因為“我覺得Loki這個角色太過搶鏡”這樣的個人主觀想法不顧原有情節(jié)人設自行“調整”,這樣的行為,不是導演失格,又是什么?
在這里引用我在自己LOFTER的一篇文章:
對于對立的雙方,刻畫出兩個人之間勢均力敵的狀態(tài)是非常必要的。這種勢均力敵不應該只局限于物理的力量上,更多是心理上、氣場上的:一種劍拔弩張、一觸即發(fā)的緊張感。沒有過多羈絆的二者反而不會產生這種勢均力敵的感覺——因為這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對峙,必然是建立在雙方都啃食過彼此性格特點的基礎上的。
從某種角度而言,強行弱化另一方,不給予合適的邏輯來解釋對方的變化,是勝之不武的體現(xiàn)。以強行弱化一方心理與物理上能力的方式獲取勝利,只能是對另一方的否認:因為曾經被抬到高處、被稱頌為高尚的品質——那是長久以來評判雙方品質的根基,是不可動搖的原則——在這一刻被打碎了。僅僅是因為作者為了“方便”,急于將他想要肯定的一方送上神壇,便將另一方同樣高貴的品格、將對方的驕傲碾于腳下,可謂不聰明也非常悲哀。那樣的話,即使主角成為了英雄,他也不過是個蹩腳的英雄。
應該做的是overcome,而且是經歷了重重考驗之后以令人信服的方式overcome,而非ignore。
即使是在這樣難過的情況下,我依然不得不肯定Taika的天賦,毋庸置疑,他是一個具有天賦的、聰明的導演,但他卻不能稱之為一個令人尊敬的導演:因為他恣意的言論,他對于角色、對于原作的不尊重,因為他自以為幽默的情節(jié)設置。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也曾看到許多人說,“就算你們說Taika侮辱Loki這個角色,但是事實上,雷神三是雷神三部曲中最受好評的一部,大眾的評價、影評人的評價足以說明一切”,但是諸君,請牢記一點:大多數(shù)人的評價從來不能被當做“正確的標準”、當做真理,即使是所謂的專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評論也是如此。不多說“浪潮”的例子,不多說諸多科學定理在歷史的潮流中是如何一次次地被推翻了。人們有質疑和提出自己觀點的權利。雷神三究竟是怎樣的一部作品,且看今后。
再次闡明我的立場:在一部作品中,沒有哪個角色活該被作為炮灰,正如在歷史、在人類社會中,沒有哪個人活該被作為犧牲品。我真的對Taika的言論感到非常遺憾,非常遺憾。
另:有人問我為什么要把雷神三這部被我如此批評的作品看這么多遍,首先,我已經在前文交代過了,筆者平時在澳洲留學,當?shù)氐挠⑽碾娪岸际菦]有字幕的,語言問題(確保所聽到的信息是準確的)是第一原因;其次,我以為對一部電影做出評價與分析需要建立在把這部作品琢磨透徹的基礎上,如果你看完一部電影覺得“哪里不對勁”,最好的方法就是再一次觀看,仔細琢磨每一個銜接點的邏輯;最后,在雷神三上映時,筆者就有預感,Loki可能會在復聯(lián)三中以潦草的方式告別熒幕,我希望再多看他幾眼。
附今天看到的微博鏈接,言論僅供參考:
//www.weibo.com/6157743789/GuATLzrpv?type=repost#_rnd1535425649764
哥特風的大魔王酷斃了,而沒了錘子的錘哥簡直性感到核爆炸啊!啥也別說,正面壓我!懷蒂蒂把個人逗逼風格成功融入漫威大法,恭喜好萊塢又招安一位類型片怪杰。馬特呆蒙的客串太好笑了,足夠我笑到圣誕啊哈哈哈...
第一部:《爸爸,再愛我一次》第二部:《哥哥,再愛我一次》第三部:《姐姐,再愛我一次》ps:托爾終于從錘神變成了雷神
最后雷神被激活的場景好像WONDER WOMAN,我好想她。
作為一個普通美漫粉想指出諸神黃昏劇本存在以下幾點問題:每件事發(fā)生得太快,完全沒有解釋事件起因或關系:(A)為什么托爾直到第三部才發(fā)現(xiàn)洛基是在冒充自己的父親奧丁,而不是以前?(B)全知全能的奧丁是如何被洛基迷惑的?然后被丟棄在地球的?(C)奧丁為什么在赫拉入侵阿斯加德之前不去對索爾等人發(fā)出警告?為什么他決定消失之前不去向強大的盟友復仇者求助?(D)赫拉是如何打破雷神之錘的?(E)為什么薩卡爾人要用綠巨人VS雷神?好萊塢一直在降低優(yōu)秀題材故事的復雜性,讓更多的人進入電影院,其中包括那些可能無法理解更黑暗、更現(xiàn)實和更復雜故事的小屁孩,我知道都影視作品得賺點錢,但代價是什么?諸神黃昏漫畫的黑暗和悲傷被強行喜劇化。
感覺像是銀河護衛(wèi)隊2.5
媽的!再見了Capitan!再見了Tony!我要轉粉了轉粉了!今天起我是Thor的死忠粉!一個沒有錘子沒有長發(fā)的獨眼雷神還能拍的這么好看?。?!炸裂!?。。.S 凱姐我愛你??!一把捏碎大錘子!這才是真·女權電影!
雷神這種超中二題材早就該做成喜劇了??!而且抓到雷神就算要拿去賣,也應該關到地下室里先爽一爽才對吧?。?!
【女主角終于被這對基佬兄弟氣走了?!?錘:“如果你人在這里,我會擁抱你。”-基:“我在哦。”#之后抱了個爽#
全片最好看的,當然還是錘哥的身體啦。
一漫改大作竟拍得如此小家子氣,完全沒想要嚴肅認真地講故事,插科打諢都透露著隨意,反正漫威這兩年的尿性也就這樣了。知道你們愛看老角色我就讓他們使勁說騷話,新角色就瞎勾巴寫,可憐大魔王又成了一個被白瞎的一流演員,給你配上點迷幻的電子樂,就跟金拱門的炸雞一樣,吃起來爽快,出門即忘。
這是一個關于錘子之神如何變成皮卡丘的歡樂喜劇片。對了,誰能告訴我怎么才能睡到凱特·布蘭切特?
托爾:但沒了錘子我什么都不是! 奧丁爸比:如果沒了錘子你什么都不是,你就不配擁有它!
先遭Master,后遇Grandmaster,這也是沒有誰了…看見索爾被綠巨人擱地上掄來掄去時,洛基激動地站起來,喝道:親兄弟!雖然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彩虹橋上索爾雷化應戰(zhàn)的配樂是回應神奇女俠嗎?我以為冰火夜王…夜王化石來客串了!還是智障兒童歡樂多的巨嬰聯(lián)盟好看哈哈所以雷神在什么情況下才是超導體?
看之前上個廁所,看到Hulk像個螞蟻一樣砸在彩虹橋上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笑尿了。嘴炮打的爽翻天,梗密集程度寬慰了吾等老粉,如果你還記得Hulk第一次見Loki對他做了什么的話。漫威宇宙儼然發(fā)展出了自己的風格,就是tm爽,滿屏的男俊女帥,抖森讓人合不攏腿,抖森讓人合不攏腿,抖森讓人合不攏腿,抖森讓人
我是雷神托爾,為了北方神的榮耀。。。。。
一星給顏值達到巔峰的短發(fā)錘,幾乎當場讓我有了生理反應;一星給搶足戲的布蘭切特;一星給幾段復古味十足非常帶勁的電子配樂。其余一切都是漫威式蠢萌,套路化的段子堆積娛樂性十足,走出電影院后就差不多都忘了。
已經這么努力搞笑了,如果說不好笑,實在有些虛偽。不過,這部也只剩通篇努力的好笑了。漫威套路化娛樂產出實在是太傷人了,講講段子,賣賣腐,胡打一通之后,也就不剩什么了,啊,還有必不可少的如雞肋一般的彩蛋。角色已經越來越看不太懂了。洛基本部徹底淪為諧星。當然,女王還是帥的。
所以浩克的幾把到底啥樣,讓雷神過目難忘
對比漫畫錘哥帶領九界對抗洛基,阻止眾神隕落和無限循環(huán)的諸神黃昏,電影的劇情也太小家子氣了……強行撿Hela當姐姐,被Hela打的各種慘最后再套路勝利……然而Hela明明是洛基的女兒,洛基心里有一萬句mmp想說作為一部圈錢之作還算及格,依舊是特效音樂贊,有部分笑點還可以。
純喜劇,笑死人,目前MCU最棒!齊柏林的Immigrant song要爆炸,音樂一起就是高潮,看得人想從椅子上起飛!80年代復古游戲風和卡塔星叫人大開眼界,鋼鐵俠下體尺寸被綠胖黑出翔,最后眼睛完美致敬漫畫,可惜了喵喵錘和米克,米克竟然不會說話?。。∵@么悲壯討喜的人物竟然被改編的不會說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