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李小龍,29歲時他定了一個小目標
———— / BEGIN / ————
1969年1月,29歲的李小龍剛剛在好萊塢拍攝完《青蜂俠》,影片中飾演的加藤雖然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名氣,但是距離自己想成為的功夫巨星仍然相差甚遠。
當時的李小龍躊躇滿志,在一次他與教他跆拳道的師傅李峻九談論了自己的志向后豪情萬丈,拿起筆在一張8英寸寬、10英寸長的便箋上,用英文寫下了著名的手稿《我的明確目標》。
《我的明確目標》 我,李小龍,會成為美國最高片酬的東方巨星。作為回報,我將奉獻最刺激的表演,并竭盡我作為演員的才能。從1970年開始,我會揚名世界。從那以后,直到1980年底,我會賺到1000萬美金以上的財富。然后,我將隨心所欲地生活,獲得內(nèi)心的和諧與幸福。 My Definite Chief Aim I, Bruce Lee, will be the higest paid Oriental superstar in the United/States.Inreturn I will the most exciting performances and the best of quality in the capacity of an actor. Starting in 1970, I will achieve world-fame and from then on and till the end of 1980 I will have in my possession $10,000,000.Then I will live the way I please and achieve inner harmony and happiness.
這份熱血澎湃的手稿當時并沒有引起關注,那個時期美國電影界,華人的主流形象是留著長辮子的大壞蛋或者卑微的奴隸,他們無法接受一個東方面孔的功夫英雄,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還在美國的李小龍聯(lián)系了同時期香港最大的電影公司邵氏影業(yè)表示了加盟意愿,但被邵逸夫一口回絕。
原因是邵逸夫覺得李小龍開的一部片一萬美元片酬太高,邵氏集團的其他大咖最多才兩千美元,這會壞了規(guī)矩。李小龍對這個回復很是惱火。
與此同時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期的嘉禾影業(yè)老板鄒文懷得知這個消息后,當即就找上李小龍,表示一部戲,7500美元起,怎么拍怎么改,你李小龍全部說了算。李小龍欣然答應。
待李小龍回港后,鄒文懷不但給了他高片酬,還幫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嘉禾跟李小龍以工作室的名義合作,拍完片子根據(jù)票房分賬,或者分股份。
當時影業(yè)界沒人能理解鄒文懷,覺得很不可思議。但鄒文懷是看準了李小龍的票房能力,做好長遠規(guī)劃,決心打造成一個超級 IP。這也成了嘉禾制片公司的轉折點。
李小龍的個人魅力和武術功底再加上鄒文懷的操作:通過打造爆款、多平臺占位、系列化產(chǎn)出三個步驟最終成功讓李小龍變成了超級IP。
1打造爆款
嘉禾和李小龍合作的第一部片子《唐山大兄》,在極低預算的情況下,就打造了邵氏金子招牌的票房紀錄。第二部電影《精武門》,引起了更廣泛的轟動,獲得了 443 萬港元的票房紀錄。
憑借這兩部爆款電影,嘉禾制片公司穩(wěn)穩(wěn)站住了腳跟。
鄒文懷到底利用哪些方式,抓住機遇,成功打造了爆款呢?
首先,李小龍功夫了得,但截拳道講究簡單、直接,并不適合表演。李小龍接受建議,做了表演上的改進,讓武術動作變得豐富多樣,易于觀看。
其次,在創(chuàng)作劇本時,李小龍的功夫電影把握了觀眾的心理。當時在香港流行什么功夫,李小龍就挑戰(zhàn)什么功夫。在《唐山大兄》中對戰(zhàn)的是泰拳,在《精武門》中挑戰(zhàn)的是日本柔道、空手道、劍道。這種與最厲害功夫對戰(zhàn)的策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再加上李小龍電影有很鮮明的個人風格,其中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招牌——“啊咋”聲。這獨特的怪叫是他標志。電影中李小龍的臺詞是配音演員完成的, 但只有這個怪異的“啊咋”,是李小龍親自配的,因為別人配不出他的那種凌厲和殺氣。另外還有李小龍的成名絕技——“李三腳”,在電影中李小龍凌空飛躍踢出。事實上,李小龍?zhí)涣四敲锤?,是在鄒文懷的說服下,借助了彈簧床才達到那種不可思議的效果。
李小龍電影打造出來的形象太過獨特,以至于形成了獨特的粉絲文化圈,李小龍的造型、服飾、動作都引起了年輕人的熱烈追捧。李小龍引發(fā)了雙截棍熱,至今在美國有些方法還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使用和擁有雙截棍,因為很多美國青年看了李小龍的片子后,也模仿使用雙截棍,最后釀成人命,遭到輿論譴責。
2多平臺占位
李小龍不單單是個演員,早在 1967 年,他就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截拳道,成了一代宗師。1972 年他以截拳道總是身份入選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名人堂,獲得國外武術界權威公認。
此外李小龍還是亦文亦武的武學家,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生前共留下七大本武學筆記和六本著作手稿。
在鄒文懷的運作下,隨著電影影響力擴大,李小龍的商業(yè)出鏡越來越多,接受各種訪問、出席各種典禮。引起世界各地粉絲的崇拜。
3系列化產(chǎn)出
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兩部片子大賣之后,李小龍和嘉禾又合作出品了第三部影片《猛龍過江》。
這部是前兩部的系列化產(chǎn)物,前兩部打敗了泰拳和日本武術,在《猛龍過江》中又去挑戰(zhàn)西方備受推崇的西洋拳、跆拳道、空手道,將之前的雙截棍升級為雙手雙截棍,左右開弓更為瀟灑過癮。
《猛龍過江》打破了東南亞地區(qū)的票房紀錄,因為人潮洶涌甚至出動了警方,有些地方被迫暫停放映。這部片子大熱之后,鄒文懷和李小龍又趁熱打鐵推出了《龍爭虎斗》,一舉走向國際。
《龍爭虎斗》也是前三部的系列化作品,這部片中對準了少林功夫進行挑戰(zhàn),武器上又增加了齊眉棍、菲律賓短棍,打斗場面非常精彩。在美國院線取得 2.3 億美元票房,開啟了好萊塢功夫片,他也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功夫偶像。
三個步驟,成功打造ip,憑借李小龍這個超級 IP,嘉禾打破了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面。然而就在嘉禾和李小龍的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禍從天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不幸逝世。
1993年8月7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李小龍遺物拍賣會”上,本文開頭那張1969年李小龍所寫,后被其妻子保存下來的便箋竟被收藏家以2.9萬美元的高價買去了;同時2000份獲準合法復印的副本也當即被搶購一空,有關李小龍遺物的拍賣,人們到了瘋狂的地步,那些表面上看似不起眼的收藏品的價格竟然超過了很多名人字畫。
在《死亡的游戲》《唐山大兄》《龍爭虎斗》中都有這樣的背景設定:主人公要去的地方不準使用槍支。實際上,任何超自然的器械都是李小龍(Bruce Lee)極力禁止的。和所有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一樣,他無限制地依賴身體、感覺,不迷信時尚和權威,作為一個直覺主義者,他相信錢放在口袋由自己保管比放在銀行里安全,他更傾向于相信徒手、飛鏢或雙截棍,勝過相信槍和子彈。所以在《猛龍過江》中,他寧愿用竹簽制的飛鏢射死對方。搶到行兇者的槍后,他的本能是把它扔得遠遠的,使兇手避免接觸它,而不是自己拿來用。
當有人突然抓住他或是從背后接近他,比如當苗蘿莉到師傅的墓前去找陳真(由李小龍飾演),他會作出本能的攻擊反應,仿佛即使在沉思時他的神經(jīng)也從未松弛過。他的手能在一寸之內(nèi)發(fā)力,把對方擊倒;當他快速進攻時,即使把鏡頭放慢一倍,也看不清他出招的方式……他顯然并不把這些技藝訴諸玄學,而歸之于勤學、苦練、深思的結果。他身手敏捷,具有常人難以想象的變通和靈活性,從他開始,關于男性氣概(Masculinity)的肌肉美學也被加以改變,拳擊界不再以塊頭取勝,轉而提倡注重身體的輪廓、比例和協(xié)調(diào)。
這一切并不能訴諸偶然,李小龍并非生來就有一幅比別人精致耐打的身體。
1965年的美國人知道的武術只有空手道和柔術,它們在朝鮮戰(zhàn)爭期間被傳給了服役的美國士兵。李小龍是首位向美國人教“功夫”(kung fu)的中國武術家。因為他反對門派之見,向外族人教“內(nèi)家拳法”,招致了同行的不滿和挑戰(zhàn),但他最終戰(zhàn)勝了對方,用了3分鐘。因為沒能在比3分鐘更短的時間內(nèi)制勝,他開始質(zhì)疑自己的拳藝。他首次悟出武術不分門派,只要是好的就可以為我所用。他拒絕任何花拳繡腿的、不實用的成規(guī),認為一切武術的教條都要經(jīng)過實戰(zhàn)的檢驗和修正。
在《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中引用了一個鏡頭,李小龍飾演的人扼住對手的喉嚨,在對方黔驢技窮的時候問道:
——你的本能是什么?
對方答:祈禱。
——在這種形勢下,你的雙臂是用不上的。
——是的。
——你能踢我或踩我嗎?
——不能。
——那么你怎么做才能生存?
——我不知道。
——咬。咬在近距離進攻時是有效的。但是輕易不要咬。那是讓你牙齒脫落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之所以有這樣“直接”的教導,是因為李小龍經(jīng)過思考回歸了武術的本質(zhì),那就是防身,或是以最有效的方式阻止別人的攻擊。人需要做到像水一樣,“to be soft like water, and flexible and to adapt himself to the opponent.”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李小龍從不避諱通過攻擊對方的胯部來制勝,這并非出于喜劇式的目的,而是因為策略上的原因。首先,生殖部位處于身體的中心點,其次,這樣攻擊是致命的。
他相信真正的搏斗是即興的、自然的,而不是經(jīng)過訓練的。他教導自己的學生忘掉條規(guī)、空出大腦,為了達到“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他廣泛學習了牛頓力學、歐洲擊劍與拳擊的技術與原理,研究了人類運動科學、人體工學,并設計新的健身器材;為了補充營養(yǎng),他親自調(diào)制了一種混合了生牛肉末、牛奶、雞蛋和果汁的高蛋白食物;他會電擊自己,作為修復肌肉的一種方法,超出專業(yè)醫(yī)生這樣做很多年。他閑暇時的一切都圍繞著改善自己的身體,這幾乎成為他的本能,在《猛龍過江》里,連色情圖畫、真實美人都沒能誘使唐龍(李小龍飾)放棄拉伸肌肉的訓練,其中顯然有小龍本人的影子。有一段時間,他因為挑戰(zhàn)體能極限而傷損了身體,臥床期間,他讀了很多書,包括克里希那穆提、鈴木大拙、皮爾斯、老子。因此在后期的電影中,他作出了向武術哲學邁近的最大努力。
“如果你試圖去記住,你會失敗的。傾空你的思想,忘記任何的形式,像水一樣。成為水,你把它倒在杯子里,它就成為杯子,你把它倒在茶壺里,他就成為茶壺,你看水能流動、蔓延、滴落或者沖撞?!?/blockquote>這是他在一次英語采訪時說的話。
他的落眼點始終是實效,二十世紀詩歌的元素“精確”也體現(xiàn)在李小龍對武術的追求上。簡單、直接、精確、經(jīng)濟、實用性、強烈的個人風格……他使武術成為一種生命和文化的感受方式。當他使用雙節(jié)棍時,他像一個賽博格(Cyborg)一樣游刃有余,幾乎達到了庖丁解牛的功效。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莊子·養(yǎng)生主》)他是第一個進入美國主流視野的亞洲演員,也是第一個不使用特效在電影中展現(xiàn)驚人武術的人。不以表演性來作為武術電影的檢驗標準,最終卻意外地使電影獲得了最大的可觀賞性。
當我們需要奇幻電影時,我們看李小龍;當我們需要現(xiàn)實主義時,我們看那些使用特效的影片。后者在情節(jié)構造、人物設定等方面分明是對現(xiàn)實的摹仿。倒是李小龍,在自己的電影中開拓了現(xiàn)實的邊界,他的martial art最終成為一種未來主義藝術,在想象力和認知力方面,給同時代人以強烈的刺激。
李小龍的電影在極度現(xiàn)實主義的鏡頭下接近于科幻。比如《唐山大兄》中的“李三腳”(他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出直踢、側踢、后擺腿);在他飾演的鄭潮安對“老板”的角斗中,手指的重力在其胸前僅一拳之隔發(fā)力,卻足以穿破肌肉導致鮮血外流。
李小龍的電影在拍攝方法上和使用特技的武俠電影站在兩個極端,但正因為其極端的現(xiàn)實主義,使它接近于幻覺,從而成為關于想象力的紀錄片。
他像是一位未來學家,在他前所未見的格斗方式的背后是各種觀念的革新。比如,“基本上,我們只有兩只手和兩條腿,不可能形成差異很大的格斗方式?!薄白罱K,武術指誠實地表達自己。”“這只是對別人動作的自由反應?!?/p>
如果沒有他,我們至今也許還沒有一種理性化的武術電影,而它在半個世紀后已經(jīng)成為一個洋洋大觀的成熟了的藝術類型,從《葉問》到《少林寺》,從甄子丹、吳宇森到成龍、李連杰,甚至昆丁·塔倫提諾,《殺死比爾》中的烏瑪?瑟曼穿著和《死亡的游戲》中李小龍造型一樣的黃色運動服。
Kill Bill: Vol. 1向Game of Death致敬的地方李小龍遺作Game of Death劇照更不用提他的個人象征——截拳道、寸勁、雙指俯臥撐、打斗時神秘莫測的步法和叫聲。他之所以轉向電影是因為他意識到武術發(fā)展的方向將要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轉變。他決定從事商業(yè)電影,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把武術教學建立在武館的群眾基礎上。這條路最初并不順暢,當時流行于好萊塢的中國人要么是老奸巨猾的“滿大人”(The Miraculous Mandarin),要么就是齙牙、戴細框眼鏡的矮小餐廳服務員,或是出租車司機。李小龍自己苦心孤詣的劇本曾經(jīng)被拒,他想成為主演的夢想也一直被好萊塢延擱。這在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下無可厚非,作為一個亞裔,扮演主人公既沒有先例也不能保證很穩(wěn)定的票房。于是他返回香港,希望從側門進入美國電影界。當時的香港動作片沉迷于浮夸的刀劍表演中,李小龍作出的改變并非不是憑一己之力。他僅僅拍了四部電影,就在32歲時溘然長逝。最終,他通過《龍爭虎斗》獲得了好萊塢的認可。
不能說李小龍沒有表演欲,這和他的高傲與嚴苛的自我審視混合在一起,成為他的性格的組成部分。但是看完他的幾部主要作品,還有關于他的紀錄片《李小龍:勇士的旅程》等之后,我確信他是一個值得各界重新重視的人,這樣的人迄今為止只有一個。在精確性、敏捷、因地制宜和創(chuàng)新等方面,他都是一個導師。
這部紀錄片不僅收錄了李未傳世的遺作《死亡的游戲》的珍貴片段,還悉心展示了影片背后的故事,并包含其弟子與遺孀的訪談片段。
之前有人問過我,克氏從來不提供任何方法和系統(tǒng)理論,那該如何將其思想運用到生活中?有什么成功的實踐例子嗎?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找到了一個絕佳答案——Bruce Lee。李深受克里希那穆提的影響,將對武術的極致追求融入生命哲學的究極表達。這部紀錄片不僅讓我對李的武術哲學有更豐富的了解,也對克氏的思想有更直觀的體會。
在我心里這部已經(jīng)不止是勇士的旅程,而應是偉人的旅程。全片信息量極大,哲思性頗滿,故摘錄以下幾點:
一、對完美的追求:
李親自手寫《死亡的游戲》十二頁的劇本,詳細記錄所有的失敗鏡頭和篩選的對白,還手繪每一步動作圖解,力圖將其對武術哲學的理解表達到極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還在重復試演鏡頭。
二、對傳統(tǒng)的突破:
李小龍曾師從詠春宗師葉問,對中國傳統(tǒng)功夫傾注了極大的熱愛,認真潛習,同時又是“離經(jīng)叛道”的改革者。
一開始他就有著和蕓蕓習武者包括宗師們截然不同的(積極)思考——他質(zhì)疑為什么很多中外武術家似乎更注重保持傳統(tǒng),而不是深入地看待問題,揭示武術的終極真諦。
也讓我由此產(chǎn)生反思:學習之道,不應是滿足于掌握知識,熟悉和遵循模式化流程,而是積極思考真諦,甚至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的學“道”。
帶著心中質(zhì)疑的種子,李小龍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研究發(fā)展功夫,這被他形容為「非傳統(tǒng)的自然」,并以此作為簡化動作的簡單而直接的核心原則。
說到簡單直接的核心原則,不得不提李小龍刻在胸章上的座右銘:
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
以無法為有法 以無限為有限
遺孀李琳達女士闡釋了這句格言的真正含義:
He just meant not to be boxed in by a certain way, so that you never get into a situation where there's only one response. You adapt to what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那如何提現(xiàn)“無法”“無為”呢?
看過李電影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李的每一場打斗都精彩紛呈,總能予對手“措手不及”的一擊,給人刮目相看的驚喜,李靠觀察對方的動作來適應對手,因此沒有設定固定的動作,無固定法,無固定為,只是一種對別人動作完全自由的反應。
這其中也包含了對流派的突破,看這段的時候我真的無法抑制激動的心,因為這點和克氏抵制宗教派別實在太相似了。派別屬于模式,一種思維模式,固定的模式不僅會帶來限制,限制你的頭腦限制你的心與由心生發(fā)的行為,還會帶來危險,可以說李get到了克氏思想的核心。
李小龍認為的終極真理,不在于流派,不在于方式,而在于每個人的心靈——作為一個人,該如何完完全全的表達自己?
三、對種族歧視的突破:
李創(chuàng)辦了三所武術學校,招生的條件也十分“簡單”:
只要懂得是非并且熱愛武術,不管什么膚色或種族的學生都可以進入他的學校,被收為弟子。
這點又讓我對專業(yè)準入門檻有所思考,比如,我們?nèi)缃竦拇髮W各專業(yè)的學習門檻有哪些?1、成績 2、地區(qū) 3、個人志愿 4、種族,個人志愿里的動機還有生存需要(如工資),社會地位需要,家庭期望等等,愛好占很小一部分比例,唯獨少了一項我認為最重要的——能明辨是非。任何一門學科,一門知識終極只是中性的工具,這些知識將被發(fā)揮怎樣的作用,以怎樣的姿態(tài)對世界造成影響,根本還在于擁有和使用該知識的人。
四、對教學方式的突破:
李教授學生不是為了教授知識,而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
甚至不需要學生記住這啊那啊的“經(jīng)驗”,要求學生摒棄一切形式,清空思想,學習死亡的藝術。
李大弟子的訪談片段,揭示了部分李改革武術之道和發(fā)展理念的核心。
李小龍想革除武術格斗中的表演成分,真正注重實效性,在被好萊塢拒之門外后,通過拍中國電影,向世界展示真正的功夫與哲學。正如琳達女士所言,他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中國人,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有一個使命,這和他是什么國籍真的沒有什么關系。他希望把他在短暫一生中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對武術、生命和文化的感悟顯示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克氏也曾有類似的發(fā)言:
「人類就是我。這個“我”就是人類的歷史,就是人類之書。你作為一個人類,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就是世界。你的意識就是人類的意識。如果有一個人結束了痛苦,他是人類的代表,他的結束就會影響到全體人類的意識?!?/p>
李也正是在這條「人類之路」上去發(fā)現(xiàn)去試驗去發(fā)展去傳播,武術背后極致的生命哲學,甚至在他身后很多年仍有多人受到深刻的影響。
拓展推薦:
何為截拳道?一言以蔽之,截拳道就是半個世紀前的MMA。
永遠純真,永遠熱淚盈眶。我相信龍叔如果活著會拍出比《李小龍 勇士的旅程》評分更高的作品。沒有真才實學是不可能擁有那種隨時都會殺死人的凌厲眼神的。
可為何龍叔仍然被國人質(zhì)疑?哪怕50年了,部分龍迷和龍黑仍在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紀錄片中龍叔的遺孀琳達所言,比起中國人,龍叔的存在更像是在扮演世界公民的角色。一切國籍,種族、膚色、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異終究只是固步自封的壁壘。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淺顯的說就是拋棄所有的虛無縹緲,以個人最自由最誠實最刻苦最尊重的態(tài)度去實事求是,去超越自己的極限。
可惜2019年了,半個世紀后的中國仍然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大濕。每個人都沉浸在皇帝的新裝中無法自拔,醉生夢死。
《死亡游戲》真正的原版!不要以現(xiàn)在的眼觀看待70年代彩色膠卷興起時代。
做的比李小龍的電影還精致啊!很好的詮釋了李小龍的功夫哲學,然而這些在看李小龍的電影時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當年《龍爭虎斗》三區(qū)雙D9花絮碟就是這個,好多珍貴的影像資料,《死亡游戲》未公開的打斗片段和NG段落,絕對值得龍迷珍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GyUfPhB8JE/
be water, my friend. 哲學家,武術家,少林功夫原來有印度的瑜伽和思想,難怪李小龍也受克里斯穆提影響。李小龍確實是勵志學熱愛者,但他不僅是熱愛,而且是真的身體力行地將悟到道理貫徹到生活中。他給自己的概括特別精準:“武術家是我的選擇,演員是我的職業(yè),但我一直都想實現(xiàn)自我,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偉大!因為它,世人才能知道龍哥抱憾的《Game of Death》的原貌,而本作除了收錄他已完成的珍貴戲份,還通過訪談的模式還原他本人,他的經(jīng)歷 付出 感悟,和他的總結(包含截拳道),“Be water,my friend”再次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為一代宗師的他,其精神世界是多么令人驚嘆,也成就了他不可復制的偉大
在李小龍誕辰73周年的日子看這部紀錄片,里面包含了真正的未完成的《死亡的游戲》。能感受到他對武術的熱愛,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他的武術哲學將激勵更多的人!“武術意味著誠實地表達自己?!毕蛩戮?!
【紀錄片】李小龍:勇士的旅程【中英雙字/無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105177 ——【紀錄片】李小龍:勇士的旅程 2000【中英雙字】(第一部分有聲畫不對位的問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068637 —— Linda(李小龍之妻):李小龍不想分心,因為他只想拍中國電影,或只展示中國武術。他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中國人,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世界公民有一個使命,這和他是什么國籍真的沒有什么關系。他希望把他在短暫一生中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對武術、生命和文化的感悟顯示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水”……看到李說到這里仿佛和井上的宮本武藏達到了某種切合,武藏一生追求強大,最后是“水”的狀態(tài)使得他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強大,認識了自己,面對了知死亡,才獲得一種全然的強大……迷上李
李小龍死粉的致敬作品,最珍貴的部分缺失李小龍將中國武術的哲學理念帶入西方社會的過程,如今看來李在美國社會、媒體、電影圈中的各種表現(xiàn)充滿營銷味道且「戲精」十足,而從自導的20分鐘《死亡游戲》來展現(xiàn)自己的武術哲學理念,如今看來也是犧牲了電影本身的美學。
可能最大的意義在于收錄了李小龍所拍攝的原版的《死亡游戲》中的二十多分鐘片段。以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李小龍所謂的功夫哲學,其實是純粹面向西方人的觀點,或許在當時看來很有些新意,但若放在中國的武俠小說里,其實不算新鮮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be water man ”原來武術的很多概念跟表演是相同的。理解了當時jw哥跟我說他學了十幾年武術其實是在學表演的意思
哲思性很滿,信息量極大。李小龍后期對武學和搏擊的思辨與發(fā)展,已遠超他早期學的詠春拳太多太多。
李小龍,偉大的藝術家。武打在他的觀念里,不僅僅是動作,更多的是帶有哲學的思考。
2019.9.24 李小龍生前故居棲鶴小筑遭拆除 他的brilliance為香港電影帶來榮光 但當局保存不下一點足跡 而鄒老先生去年已駕鶴西歸 再看此片 似聽說了一段神話
可能是關于李小龍最好的紀錄片,其中的試鏡片段,家庭錄像以及《死亡游戲》原始版的殘本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有助觀眾了解他的武術哲學。
這片我看過兩遍. 第二遍再看時靈異地發(fā)現(xiàn)內(nèi)容和第一次看時不一樣
7,可惜李小龍的死亡游戲沒拍成,拍成超越猛龍過江沒是沒有機會,個人認為李小龍打賈巴爾那一場比李小龍打羅禮士要精彩
冇得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