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uman dignity + passion = peace
一開始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在幫媽媽修機器。漫不經(jīng)心的,任電視中流淌著背景繁雜的影片?;剡^神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1/4.,這也是看完之后我回頭重新看的1/4。
影片淡淡的,講述著一個大半輩子都貢獻給小學,或者說初中教育的老師用自身,來影響,教育他的學生們。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印透著這種偉大的感染力,將尊嚴的意義傳遞給涉世未深的孩子們。
也因為這個片子,讓我重新注意到了埃德-哈里斯,這樣一個嚴謹?shù)模凶饑赖牡聡姽伲ūR城下,2001)。回想起小時候看的勇闖奪命島,頓時對這樣一位演員肅然起敬??偸峭钢还蔁o法抗拒的極高的氣質(zhì)。恩。。我喜歡的范兒,以后會多加注意他的新片,當然,無數(shù)次,他都是一直的配角。希望他終能圓了奧斯卡的夢。(2001年因《波拉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題外話,也許單說教育,中國是很強,但是我們貌似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教育,這正是美國式教育所重視的,至于那些細節(jié),希望你細細看片兒體會了。
2 ) 關(guān)于成長,我們總有很多的疑問
青春之所以殘酷,是因為我們早帶上了有色眼鏡看人。和平的背面,不是戰(zhàn)爭而是欲望。想要比別人好的欲望,想要受歡迎的欲望,不要被排斥的欲望。
可總有一些人,他們的選擇超過了欲望,超過了兩個人之間的界限,于是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帶來了和平。比如電影中,那個對自己性向不發(fā)表聲明的老師,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師。因為他知道,一旦他作出選擇,那么它會在孩子們的心中劃出一道界限,不管答案是是還是不是,都必然造成歧視。
又比如,那個經(jīng)常受到欺負的big G,他從沒選擇還手,卻總是在朋友受傷的時候去幫忙,他可以通過暴力,但是他知道他這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澳阒朗裁唇袑捜輪幔靠吹侥銈冎g的不同,并且允許這種不同發(fā)生。”
3 ) That's What I Am
這樣題材的電影總是愛心泛濫,情節(jié)俗套的,勵志也好,溫暖也罷,總覺得要依靠特定的場景和心情,算不得評論,感慨下而已。
“Human Dignity+ Compassion= Peace”天下太平在這一公式中如此輕松而簡單。尊嚴是力量的源泉,憐憫是良心的聲音。只是,為什么總是覺得如此不真實。骨子里我還是堅信人性同時被賦予了天使的祝福和惡魔的詛咒,所以這些美好的詞總讓我有一種“我知道它就在那里,我也想抓住它,我努力了,但是我的雙腳總是被荊棘牽絆,同行的人不斷放棄,而它又是如此地渺茫而模糊。惡魔的聲音開始在耳邊呢喃,誘惑,脅迫,我開始懷疑,失望,要不就算了吧,妥協(xié)吧,同流合污吧,和其他人一樣吧,不要矯情了,反正一個人的堅持是如此渺小,又能改變什么呢?當然,我不墮落,我不是那個挑起事端的惡人,我只是冷漠地旁觀,只是不想和別人不同?!钡母杏X。所以我多么羨慕Big G擁有強大而憐憫的內(nèi)心,他有勇氣做自己,哪怕與眾不同,他一眼就看出“Those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Tolerance ... it doesn't mean you have to like them, just let them alone...." 我一直好奇,為什么有些人僅憑第一眼,僅憑衣著和口音,僅憑膚色,僅憑性向,就那么決斷地說“他們令人惡心”“這是罪惡”“你們是低等的”。難道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值得尊敬的不是應該看他是不是誠實、善良、正直、忠誠、慷慨、有愛心、熱愛生活、勤奮工作....這些不是應該與人的品行和心靈有關(guān),而不是外表和私人選擇?當然,對于那些不同的人,一開始的不舒服總是有的,這是人類的不安全感在作祟。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共同的世界,一樣的膚色,一樣的性向,一樣的價值觀,我們稱之為“正常”,異常的人我們稱之為“怪胎”。同質(zhì)世界的穩(wěn)定和持續(xù)依靠最廣泛的規(guī)則,而那些“different,freak,geek”總像是不安定的威脅,因為陌生,因為不安,因為不可控制,我們都會不安,都會在規(guī)則下本能地排斥。但是,沒有人要求你喜歡他們,請至少在你深入了解之前,請寬容,請允許他們做自己。好在,如今的世界越來越開放,我們也越來越能接受異想天開,標新立異,甚至行為乖張。
最近呂麗萍對homo的評論引發(fā)的譴責仍然激烈,在中國這樣一個缺少嚴格宗教信仰的大環(huán)境中,我從來都認為同性戀是個人選擇和個人隱私,關(guān)乎人權(quán),None of your business 似乎是最好的回應。突然就理解為什么Simon老師固執(zhí)地不否認,承認或者否認都是妥協(xié),都是褻瀆。當然,如果信仰某種宗教,而它的教義認定這是一種罪,這似乎陷入了兩難,因為信仰何種宗教也是個人的自由,也關(guān)乎人權(quán)。但我總覺得應該有所保留,我相信任何宗教拋開教義與規(guī)則的形式,內(nèi)在是相通的,玲瓏剔透,宣揚人間大愛。我一直記得《費城故事》中那兩個男人一起跳舞的情景,每次都感慨不已,那眼中濃濃的愛意,滿是溫柔與依戀,相愛本是最原始的沖動,是上帝都控制不了的神奇的反應,誰加了那么多條條框框規(guī)定怎樣是正常的反應,怎樣是罪惡的反應?
4 ) 看完它,我的心里,內(nèi)牛滿面
很久沒有看過如此“無味”的電影了,生活如此浮躁,我是如此暴躁,好像只有能夠刺激神經(jīng)的電影才不無聊吧,這部電影是“無趣”的文藝片,電影的主人公之一西蒙老師剛出現(xiàn)在鏡頭里挺拔而充滿正氣,他朗朗的讀書聲,和同學們認真崇拜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這是位優(yōu)秀的老師。影片繼續(xù),這個老師告訴一個男孩他是這樣這樣的優(yōu)秀,除了“一些語法錯誤和拼寫問題,你基本上已經(jīng)具備了一個偉大作家的品質(zhì)和靈魂”并告訴男孩大聲的說“我是一個作家,這就是我”,你看這是一個多么優(yōu)秀的老師,他告訴孩子堅定理想,并幫孩子樹立自信,這個老師的偉大遠不僅僅如此,電影再繼續(xù),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四個單詞來解釋他認為的世界和平,那就是“人性尊嚴+憐憫=和平”讓人震撼和久久的思考。西蒙老師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之一,但我覺得,一部電影看它是否好看的其中一條就看它里面的每一個角色,是否都是獨立而鮮明的個體存在在電影中,是否個個經(jīng)典每一個都是主角。這部電影無論是讓人敬仰的西蒙老師,主角男孩,受人欺負的“big G“,膽小的諾曼,還是男孩的媽媽,爸爸等,都是豐富的人物。其中一個鏡頭“big G”舉起欺負人的男孩時眼神憤怒滿臉漲紅,最后卻放了他,到后來他說的“寬容”和諾曼說的“尊嚴”表現(xiàn)了電影所要傳達的。我覺得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有深度,不難理解,人物豐富,讓人感動。我想如果你看了,你會有更多你不同的對這部電影的想法。
5 ) 《這就是我》
我相信某些人天生就具有某種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的品質(zhì)。
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很重要,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某位師長。
但同時,一個人自我靈魂的觸摸卻只有經(jīng)過痛苦的荊棘才能達到。
6 ) 孩子也可能很殘忍
有時候看到小孩子或者十幾歲的少年做一些壞事或者殘忍的事情我都忍不住不寒而栗,小時候我背著“人之初性本善”長大的,長大后才漸漸發(fā)現(xiàn)人性本惡也不是沒道理的。但是這其中教育充當了最重要的角色。
大部分的家庭敗類父母教育出敗類的孩子,開明的父母教育出開明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有什么錯,都是周圍環(huán)境的錯,孩子的惡都是從周圍環(huán)境學到的惡。
教育和寬容是多么的重要,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
很深刻應該,但感覺沒看懂,要不給五星了
寬容就是允許差異的存在。I am what I am。
Big G looks as Frankenstein.
這就是我,能說出這句話需要多大的勇氣
人性尊嚴+憐憫 = 和平
Human Dignity + Compassion = PEACE. 其實是不是同性戀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在Simon對副校長說的那些話的那段,哭了。
這簡介誰寫的???真他爸爸的扯~~
也太那啥了吧,年齡十幾歲就讓人家拍吻戲。不拍也沒什么啊
不錯的青少年教育類影片
最好的老師
好看,That’s what I am~看到最后很想落淚~
男主忒萌了啊
Human Dignity+Compassion=PEACE
美國的青春勵志片總體都是不會讓人失望的。唇紅齒白的正太叫人花枝亂顫。Big-G的天籟之聲是上帝給他相貌的彌補。每個人的存在價值一一體現(xiàn)。丫在取笑別人的時候麻煩請站穩(wěn)腳跟別摔死自己。
了然無味的兒童題材,倒是女校長對話老師和學生父母兩場戲最出彩
羨慕喔, 這樣的教育.
“Human Dignity+Compassion=PEACE”一個真實發(fā)生的故事,雖然是個被拍到爛的題材,但通過內(nèi)斂真誠不刻板的表演,仍值得一看。非硬性說教,但卻非常自然的可以讓人從中有所感悟。有時候,只是你身邊缺少有個人告訴你,你能行?!铩铩铩?/p>
自尊與寬容
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人生中遇到一個好老師真的是很幸運的事
完美到不真實 連反派都反的很完美 結(jié)尾各種的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