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涉及時間穿越的一集
因為之前只看過這個系列前兩部的電影,導(dǎo)致我讀這個系列的第五本書的時候曾經(jīng)留下過一些疑問,后來這些疑問都在我看到這個第三部的時候得到了解答。
今天在我重溫了一遍第二部后,借機也把第三部再次重溫了一遍。如果說今年我第一次看本片是為了對照我對原著的記憶,第二次就完全是為了影片自身來看了。
原著的最終之戰(zhàn)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中唯一涉及到“時間穿越”的地方??雌饋?,J.K.羅琳設(shè)想出的穿越時空是屬于那種“穿越時空不改變歷史”的類型。
這里解釋一下所謂的“類型”,根據(jù)我看到的一些穿越時空題材的作品,我把穿越時空分成兩種類型?!按┰綍r空改變歷史”:穿越時空行動本身對所穿越到的時間就具有修改的作用,而且與這段歷史相關(guān)的歷史也會隨著一塊改變,這種設(shè)定多見于歐美題材;“穿越時空不改變歷史”:穿越時空行動本身并不具有修改歷史的作用,只是在“過去”曾經(jīng)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會隨著穿越時空的行動而得到解答,這種設(shè)定多見于日漫題材。這兩種類型中,前一種比后一種要難以想象一些,畢竟要明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道理。這里因為哈利在之前就已經(jīng)看到守護神,所以判定為后一種類型。
我看到有人因為本片包含“穿越時空”的劇情而認為本片帶有科幻要素,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按┰綍r空”并非只限科幻題材的作品有,西方人傳說的魔法中是有一類“時間魔法”的,利用這種魔法可以改變當前的時間,所以這第三部仍然是純粹的魔幻題材作品。
以前看《哈利·波特》的第五本書的時候,對“小天狼星是怎么來的”和“哈利怎樣學(xué)會保護神魔法”這兩點留有疑問,現(xiàn)在看完了第三部,這些疑問終于全部解決了。
這一部換用墨西哥導(dǎo)演阿方索·柯朗來執(zhí)導(dǎo)。現(xiàn)在對比起第二部來看,本片終于沒再有恐怖片的感覺了,而且在前期的一些細節(jié)處反而還原了少量第一部的感覺。影片是以原著的最終之戰(zhàn)為核心,而前期的劇情全是為這一部分做鋪墊,這些從本片對原著的取舍和改編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到了最終之戰(zhàn)這段,影片是詳細描述了這一戰(zhàn)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樣做雖說未必就一定完全忠于原著,但能使影片的所有劇情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來走,這也使得劇情變得緊湊從而具有條理性。
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是全片的核心人物,也成了貫穿整部影片的線索。哈利最初是遇到了變成一只碩大黑狗的小天狼星,原著見面地點是在魁地奇賽上,而影片是在路邊的灌木叢里(今天看后確認了)。再就是贈送那把“火弩箭”的情節(jié),這次是移到了全片的最后。這兩點可以說是影片的改編得比較巧妙的地方,雖說和原著不一樣,但用到電影里卻正是恰到好處,類似的例子在本片其實不止這些。
另外,我聽有人說小天狼星是Homosexual不知是不是因為受了這部電影的影響,如果是的話那我可以說這是子虛烏有的事,原著中并沒有這種描寫出現(xiàn)。印象中,作者親自承認的Homosexual只有鄧不利多。
之前太過于在意電影對原著的還原了,現(xiàn)在重溫并進行對比后才發(fā)現(xiàn),這確實是一部好影片。而且本片的出色表現(xiàn)更多是在于導(dǎo)演的出色發(fā)揮,本片在IMDB上的評價也是最好的,但這位墨西哥導(dǎo)演執(zhí)導(dǎo)了這么一部后就再也沒繼續(xù)執(zhí)導(dǎo)了,聽說是因為票房不理想(貌似他執(zhí)導(dǎo)的很多電影都是叫好不叫座)。
PS:這是我重溫后刪掉重新寫下的評論,還是用原來的標題,作為我在觀看第7部前的最后影評。
2 ) 經(jīng)典的臺詞
別讓他們找到理由傷害你。
可我們總能找到快樂,既使在最黑暗的時期,只要記得把燈點亮。
你最害怕的是恐懼本身。我們的恐懼是他們的力量。
她能發(fā)現(xiàn)那些人連自己都沒有發(fā)現(xiàn)的美。
你是缺乏自制,還是想做個讓人討厭的萬事通。
集中注意力,沉浸在快樂的回憶里。
無論說得多誠實,如果別人不愿意聽,那也將毫無意義。
時間多么神秘,時間多么有力。
愛我們的人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永遠能找到我們。
這一點,你知道,你知道就夠了。
3 ) 哈利波特與祖母悖論
哈利波特與祖母悖論
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以下簡稱哈3)中,最搶眼的魔法大概莫過于時間轉(zhuǎn)換器了:時空的錯落扭轉(zhuǎn)乾坤,時間這個永恒的話題經(jīng)過魔法世界的演繹愈發(fā)動人心魄。而幾乎所有的關(guān)于時空穿梭的想象都繞不開著名的克星——祖母悖論:如果此時的你有幸回到過去卻不幸殺死了你的祖母,那么你就不會出生;既然你沒有出生,那么殺死你祖母的你又從何而來呢?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給了人類一個回到過去的理論支持,然而直到霍金,這個悖論的責難仍沒有完全令人信服地破解?!豆?》用時間轉(zhuǎn)換器這個神奇卻并不新鮮的工具替換了愛因斯坦近乎于不可能的理論假設(shè)(無限接近乃至超越光速),在無所不能的魔法世界回到過去改變歷史;那么羅琳又是怎樣化解祖母悖論的尷尬處境呢?即便是在魔法世界也有著不可違背的邏輯必然,回到過去難免跌入悖論,對此鄧布利多強調(diào)的僅僅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返回起點還有不要撞上過去的自己,僅此而已嗎?
在這個故事中,海格的鷹頭馬身有翼獸巴克比克因為傷了馬爾福而被判處死刑,哈利三人有心無力,難施援手;后來阿茲卡班的逃犯小天狼星抓住了小矮星皮特,證實了自己的清白無辜,卻由于盧平的突然變身和哈利一起在黑湖畔被攝魂怪追殺,在最后時刻神秘的牡鹿守護神出現(xiàn)救了他們。哈利躺在校醫(yī)院,小天狼星被關(guān)在塔樓頂端等候攝魂怪的處置。后經(jīng)鄧布利多提示,赫敏想起了時間轉(zhuǎn)換器的妙用,和哈利一起回到過去,重走歷史,終于救了小天狼星和巴克比克。
結(jié)局完滿,真相大白。神秘的牡鹿守護神是哈利自己(來自未來)召喚出來的,擊退了攝魂怪救了教父和自己,歷史改變——等一下,歷史改變了嗎?如果改變了,那么被改變的是什么?哈利和教父慘遭攝魂怪荼毒?不,這并沒有發(fā)生,也就是說,歷史仍是原來的腳步,并未改變。類推可知,當哈利三人悲痛地望著海格小屋旁的刑場時,巴克比克并沒有被殺,劊子手劈下去的是一個:大南瓜。兩場主要的救援大致雷同,通過時間轉(zhuǎn)換器返回的主人公作了當時主人公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換言之,由于未來來客的參與,此刻的歷史進程實際由兩股力量決定,即此刻歷史的進展取決于未來的行為,歷史只有一個。
假設(shè)一下,主人公沒能救得了巴克比克,那么也就沒有小天狼星最后順利的出逃;如果哈利最后沒能召喚出強大的牡鹿守護神,那么他就會和教父一起被攝魂怪攝走魂魄,那么他就不能躺在校醫(yī)院,也就不會和赫敏一起返回過去并在關(guān)鍵時刻勇敢地及時地護神護衛(wèi)。換言之,此刻的事必然發(fā)生是因為反之就不會有此刻存在,一個詭異的循環(huán)。
還記得影片中擊中海格小屋中瓦罐的那個石頭嗎?它被細心的赫敏裝進了口袋,在哈利、赫敏返回過去時又被赫敏(來自未來)扔出去擊中了那個瓦罐,然后又被當時還在海格小屋中的赫敏裝進口袋。設(shè)計得天衣無縫,有始有終。但是,等一下,這又是一個詭異的循環(huán):小屋中的赫敏拿到石頭是因為未來的赫敏把它扔出去擊中了瓦罐,而赫敏能夠把它扔出去是因為她在過去把它裝進了口袋,明白嗎?完整無缺。但問題也就出在這里:赫敏只有一個,那塊石頭從哪里來的?又到哪里去了?
不錯,這樣一個又一個循環(huán)避開了“祖母悖論”惱人的邏輯追問,草蛇灰線,前后呼應(yīng),設(shè)計巧妙。但這些循環(huán)本身又有著不容忽視的脆弱和不可推敲之處。循環(huán)中的一切行為必須嚴絲合縫,否則立刻陷入悖論;嚴密的循環(huán)就像一條咬著自己尾巴的長蛇,前者與后者互為因果、互為肇始。既使忽略這個邏輯缺陷,這一切的無縫對接也有著巨大的偶然性,更可怕的是偶然性還構(gòu)成這一切的支撐。如果偶然不發(fā)生呢?因為并沒有什么力量保證偶然成為必然,除非歸因于宿命?;蛟S這潛藏的巨大風險足以構(gòu)成魔法部神秘事物司嚴格控制時間轉(zhuǎn)換器的理由,這也許就是為什么連最聰明的赫敏也需要麥格教授的幫助才能申請到一個時間轉(zhuǎn)換器還要保證必須瞞住其他同學(xué)。至于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讓所有的時間轉(zhuǎn)換器毀在戰(zhàn)斗中,難道也是機遇這樣的顧忌?
偶然論的解釋不足以有力回應(yīng)“祖母悖論”的詰問,因為“祖母悖論”本身就是一個偶然性的假設(shè);偶然的積累則容易歸入宿命的論斷。同時,詭異的循環(huán)本身似乎也違背了事件的單向度存在,而這一點恰恰是回到過去的根基所在——如果時間是往復(fù)的,那么又何必回到過去?
當然,對于“祖母悖論”的解釋還有平行宇宙假說、霍金的不可干預(yù)理論。平行宇宙毫無疑問會將故事變得極其繁復(fù),比如一個歷史中的哈利已經(jīng)終結(jié)于攝魂怪的親吻,另一個歷史中哈利卻毫發(fā)無損地逃脫了;至于不可干預(yù)理論,如果將其作為故事的依托只怕煞風景的可能居多,按照霍金的說法,由于物理規(guī)律的干預(yù)祖母被殺的偶然不可能出現(xiàn),那么故事中的一切偶然又如何解釋?
不過,筆者倒是以為《哈利·波特》中另一個橋段可以作為回到過去的完美演繹:鄧布利多的冥想盆。是回到過去的效果等同于進入身臨其境的回憶,真真切切而又不可變更。逝者如斯,也許不可變更才更符合現(xiàn)有三維世界邏輯的架構(gòu)吧!不然,聰明的巫師們豈不是可以借助時間轉(zhuǎn)換器回到過去(在它們被神秘事物司之戰(zhàn)完全摧毀之前)在伏地魔羽翼未成之際除掉這一“魔法世界有史以來最可怕的黑巫師”嗎?因為他們需要注意的僅僅是按時回到現(xiàn)在而且不被過去的自己撞見,這個成本似乎并不甚高。
4 ) 成人的童話
蟲尾巴十幾年來以老鼠的面貌生存
小天狼星受著莫須有的罪名生活在攝魂怪的恐怖之下
盧平要隱瞞狼人的身份和忍受痛苦
斯內(nèi)普要每天面對曾經(jīng)心愛的姑娘和別人的孩子
鄧布利多知道真相卻無能為力
赫敏天資極高卻是麻瓜的后代
羅恩要接受物質(zhì)上的缺少以及甘愿在太過耀眼的好友身邊
哈利從小便父母俱亡寄人籬下
……
世間誰人無痛苦
哪怕巫師的世界
蟲尾巴雖被捉住可也得以脫身
小天狼星雖未洗冤卻也離開了阿茲卡班并得到了哈利的信任
盧平雖辭職但也有全新的生活
斯內(nèi)普雖沒得到愛情如今也事業(yè)順利
鄧布利多仍可以盡力保護著霍格沃茲
赫敏,羅恩,哈利,有青春有友誼
……
世間誰人不幸福
哪怕最悲慘的人
至少他還有寶貴的生命
不同與其他部與伏地魔的正面斗爭,緊湊又有吸引力的劇情和小天狼星與盧平這兩個實在超有魅力的配角讓本部不僅僅停留在巫師世界的表面,更有人性,和感動。
這真的是關(guān)于成人的,美麗童話。
PS.從十幾年前開始讀哈利波特,因為喜歡小說開始看電影,多年之后重溫電影,依然喜愛。
5 ) 嘗試理解一下救世主
(這是關(guān)于整個哈利·波特系列的一些感受,寫在自己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之下,之所以呈現(xiàn)為影評而非書評,是因為我看書幾乎沒有畫面感,而電影能夠帶來不一樣的體會。想哪寫哪,邏輯什么的,不存在。)
在我看來,哈利·波特系列有三條線,分別由三個人物來引導(dǎo):斯內(nèi)普、鄧布利多和哈利。只有完全理解了這三個人物,才能談得上讀懂了這部作品。斯內(nèi)普是一條暗線,串聯(lián)著親世代的往日恩怨和子世代故事中晦暗的一面,這個角色是用敘述技巧塑造出來的,羅琳對他的刻畫幾乎都使用轉(zhuǎn)述,讀者對他的認識始終是被敘述牽著走的,因此斯內(nèi)普才能夠成為故事里最驚心動魄的反轉(zhuǎn)。所以在我看來,對斯內(nèi)普的理解主要應(yīng)當集中在角色功能上,只有意識到這個角色是為了構(gòu)建情節(jié)而被作者肆意擺布的時候,才可能真正認識到斯內(nèi)普的悲劇色彩——在命運中浮沉的人生,一切都身不由己,很勇敢,也很無力。鄧布利多是半明半暗的,他就像一個謎,這個謎我覺得我至今尚未解開,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參透一二。
去年重讀混血王子的時候意識到,哈利是書中的明線,是我們窺視這個神奇的魔法世界的一雙眼睛,雖然書中沒有使用第一人稱敘事,但我覺得基本和第一人稱無異,因為讀者只能看到這個角色內(nèi)心的想法。也就是說,哈利在我們眼中是完全透明的,這無疑會給我們認識哈利這個角色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在我們面前完全沒有神秘感。這解開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哈利作為一個塑造得很好的主角,為什么我一開始根本不喜歡他。最近看了紀錄片《創(chuàng)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羅琳和電影編劇科洛弗說到書中角色,科洛弗明確對羅琳說他不喜歡哈利,羅琳表示認可,并說她最喜歡的是羅恩。她說羅恩和赫敏都會比哈利招人喜歡,因為他們的性格很鮮明,這也印證了我的猜想——哈利不那么討人喜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他太過透明而已。
但我覺得這還不夠,因為在我看來,每一個人,無論真實的或者是虛擬的,我們對他理解的極致在于感受到一種致命的吸引,從而產(chǎn)生親切的感覺。而這種吸引在我看來,應(yīng)當來自角色們故事背后的情緒,只有從敘述中去感受這種情緒,才能夠體會到人物的魅力所在。例如斯內(nèi)普,我認為他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那種不被人理解的彷徨感。斯內(nèi)普終生隱匿在黑暗之中,唯有莉莉可以帶給他一束微光,所以他能為此奮不顧身,他對莉莉的執(zhí)著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追尋他人的理解與認同。他的經(jīng)歷都會發(fā)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無論對斯內(nèi)普認同與否,我們都會與他產(chǎn)生共鳴。我之所以覺得這三個人物難懂,就是因為我們很難感受他們的情緒,斯內(nèi)普的情緒是被作者隱藏的,鄧布利多是人物自己藏起來的,而哈利的情緒則表現(xiàn)得太過直露,反而比前兩者更加難以把握。
回歸正題,我覺得這部影片對哈利的情緒表現(xiàn)得準確且恰到好處,對我理解哈利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讓我看到了救世主的魅力所在。首先是在姨夫家中,瑪姬姑媽無禮地對哈利和他的父母妄加非議,哈利一直極力保持冷靜,終于忍無可忍地呵斥她。小巫師還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魔法,在情緒變化的時候會發(fā)生反常的事情,這種設(shè)定簡直是天才的想象。情緒變化是人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但除了自己往往別人很難發(fā)覺,影片將它外化出來,相較于書中的酒杯爆炸和瑪姬被充氣飛上天,電影里加上了廚房里燈的閃爍。我很喜歡電影加入的這個細節(jié),像極了我們極力忍耐怒火時的急促呼吸。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哈利對姨夫一家憤怒的爆發(fā)(魔法石和密室只有委屈巴巴的碎碎念,當然,這些也能說明問題,只是不及囚徒中表現(xiàn)得強烈而已),突然忍不住開始想象哈利十幾年來的日子究竟是怎樣,這才發(fā)現(xiàn)哈利這個靈魂的可貴之處。在經(jīng)歷了如此難以想象的童年之后,哈利竟然還能夠?qū)@個世界心存善意。這時我忽然覺得哈利是閃閃發(fā)光的,如果這樣的孩子不是救世主,那么誰是呢?我們之所以覺得哈利平庸,是因為看到了他頭腦簡單、固執(zhí)且自控力較差,但這些缺點都是被全知視角放大過的。聯(lián)系魔法和麻瓜兩個世界,才知道哈利有多么的不易。伏地魔認為哈利徒有虛名,他的成就不過是建立在運氣和別人的犧牲上。我曾經(jīng)認同這個觀點,但現(xiàn)在看來,很想對伏地魔說,抱歉,救世主就是你救世主。哈利心底的善良是難以掩蓋的,盡管他也有陰暗的一面,但他的微笑始終干凈而真誠,這就足夠了。這個世界的光實在太少,尤其是他人帶來的,哈利能夠從黑暗中發(fā)出光來,他就是救世主,因為他首先救贖了過去的自己。
其次是海格的課堂上,哈利被自愿(書上確實是自愿,為了照顧海格的感情)和巴克比克互動,他一開始是驚恐而不知所措的,只能依照海格的指點,僵硬地按部就班。后來騎在巴克比克背上飛過城堡和湖面的時候,他張開雙臂暢快地大笑,這時周圍是靜謐的,空無一人,唯有巴克比克載著他飛越長空。這一系列情感的變化也是電影的改編,導(dǎo)演阿方索說這象征著成長,哈利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我忽然想到了哈利初識魔法世界的時候,面對這個全新的世界,他在好奇的同時也是非常茫然的,尤其那么多人都認識他,并對他表示善意——這是在麻瓜世界里從來都沒有過的。他一直都很自卑,覺得自己融入不了魔法世界,是魁地奇的天賦第一次給了他信心。這項天賦與其說是主角的金手指,不如說是單純的潛能而已,每個人一定都有某種潛能,只是很多時候自己都未必能夠發(fā)現(xiàn)。對哈利而言,麻瓜世界里的人不認同他的性格與能力,因此他和那個世界注定格格不入,但魔法世界會認可他接納他,可是魔法世界突如其來的熱情又讓他無所適從。其實哈利是很自卑的,周圍的贊譽讓他非?;炭郑聞e人高估了自己。直到鳳凰社中學(xué)生們準備組建鄧布利多軍時赫敏講述了哈利四年來與伏地魔戰(zhàn)斗的經(jīng)歷,哈利自己才說了一句聽起來似乎不錯,我也才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其實那么多學(xué)生都不會用繳械咒和昏迷咒。哈利真的足夠優(yōu)秀,只是我們被他的不自信迷惑了,而且我還會把他和那些天才比較,這才誤解了哈利的能力。正因如此,我認為哈利其實是為我們所極力排斥和逃避的自我。哈利讓我覺得很親切的一點是面對贊揚表現(xiàn)出的不適,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認為得那么好,這種感覺很真實,所以我會下意識地相信哈利的想法,從而誤認為哈利就是像他自己描述的那樣,just Harry。尤其在第一人稱敘事之下,我們知道哈利所有的碎碎念,這種感受就變得太過真實,所以我會不自覺地排斥他,就像排斥自己性格中不喜歡的一面。意識到這一點,我忽然發(fā)現(xiàn)人生也是一個第一人稱的故事,我們因為陌生而看不到別人,同時也因為熟悉而看不到自己。
另外,我非常喜歡電影中哈利和盧平、西里斯(來自對小天狼星這個翻譯的深深怨念……)相處的片段,哈利和他們在一起的那種放松的感覺尤為美好。盧平和西里斯是真正把親世代和子世代連接起來的人,這一點斯內(nèi)普做不到,因為他和親世代結(jié)怨太深,連接兩代人最有力的紐帶是愛而不是恨。我以前不喜歡鄧布利多關(guān)于愛的結(jié)論,認為它落了俗套,可現(xiàn)在我開始相信愛的意義。當你經(jīng)歷過與身邊的人無話可說的階段,才能真切地體會到那來自背后的強大力量,它往往是看不到的,可是只要一想起來,嘴角就會不由自主地綻開一個微笑,剎那間便無所畏懼。哈利在盧平和西里斯面前就是一個孩子,他會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而他們對哈利的關(guān)切和其他人都不相同,僅僅是出于親情,并不因為他是救世主。這樣毫無保留而又純粹的愛讓人變得柔軟,也讓人感到安心,所以只有盧平能教會哈利守護神咒,只有西里斯能讓哈利完全信任(這一點我覺得鄧布利多做不到,哈利還是害怕把一些東西告訴鄧布利多)。影片最后,西里斯告別哈利的時候?qū)λf,愛我們的人永遠不會離開我們(The ones that love us never really leave us),這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我一直不喜歡西里斯,但影片中這個片段非常觸動我,我感到自己看到了一個和書中完全不同的西里斯,忽然開始想象他為了替自己的好友報仇冒著怎樣的危險從阿茲卡班逃出,他又是如何背負著所有人的誤解一直默默地暗中觀察和保護著哈利。我無法腦補他之前經(jīng)歷的所有細節(jié),可是能夠被他此刻眼中流淌著的脈脈溫情所打動。我對盧平的感覺很奇妙,不知為什么在沒看過小說和電影之前我似乎就知道他是狼人,因此一開始比較平淡,后來喜歡他的部分是他最開始向哈利講他父母的事情。導(dǎo)演對盧平的定位是一位親切的叔叔,盡管我們不知道叔叔背后有什么秘密,但他的確是伴隨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盧平是把子世代和親世代連接起來的人,在此之前,我們對親世代一無所知,而盧平以朋友的身份將這一切娓娓道來,倍覺親切。聽朋友(當然,某種意義上來說,盧平也是親人)講述他的朋友,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感覺,尤其他的朋友就是你最熟悉和陌生的親人。在我眼中,第三部的這兩個新人物是這個逐漸變得黑暗的故事中所有的美好,叔叔總會出現(xiàn),教父總會到來,心底的愛與光明總會驅(qū)散一切恐懼和煩惱。
6 ) 節(jié)奏快, 還出戲
以前第一次看的時候看的稀里糊涂的, 現(xiàn)在總算看懂了
哈利波特的父母當年被伏地魔殺掉的時候, 伏地魔是從某個人那里得知哈利父母的地址的
當時大家都以為泄露這個地址的人是sirius black, 哈利波特的教父, 但是實際上做這件事的人是小矮星彼得
那件事以后, 小天狼星就被關(guān)進了阿茲卡班監(jiān)獄里, 所以標題阿茲卡班的囚徒的英文是the prisoner of azkaban, 也就是"阿茲卡班的那個被囚禁者", 而不是"所有阿茲卡班的囚徒們", 中文翻譯讓人容易產(chǎn)生歧義
小矮星彼得在那件事后斷了一個手指就消失在人間了, 人們以為他死了, 實際上他變成了羅恩家的寵物鼠隱藏了起來
一晃若干年后, 小天狼星從阿茲卡班越獄, 大家都以為他是要來殺掉哈利, 畢竟哈利害死了他的dark lord, 其實他是來找彼得復(fù)仇的
電影放了一個多小時, 還剩一個小時的時候, 最出戲最讓人汗顏的一段來了
小天狼星變成一只狗把羅恩掠進了一個洞里, 因為羅恩手里拿著他的寶貝老鼠, 接著哈利和赫敏也進了洞, 哈利用魔法棒指著小天狼星說要殺了他, 接著盧平教授忽然就從后臺跑到鏡頭里, 一聲Expelliarmus解除了哈利的武裝
"原來盧平教授你是和他一伙的", 大家驚呼道
接著盧平和小天狼星對著哈利波特說, 我要殺了你(這里記作1)
接著snape教授從后天裊裊婷婷地進入前臺, 也不知從哪里來的消息第一時間知道現(xiàn)場(當然赫敏的時光機能解釋一切違和場面), 又是一聲Expelliarmus解除了盧平他們的武裝, 正當snape要對小天狼星施魔法時
接著哈利又偷偷拿了魔法棒, 一聲Expelliarmus解除了snape的武裝, 因為小天狼星和盧平絮絮叨叨地解釋來龍去脈, 他想聽小天狼星說來龍去脈說個清楚, snape從這里開始下場半個小時
接著小天狼星和盧平又開始解釋他們在1那里說的要殺的人是小矮星彼得...
接著他們出了洞, 月亮出來了, 盧平是狼人, 變成了六親不認的狼, 小天狼星只好又變成狗, 接著我們就看到了狼狗大戰(zhàn), 魔法師們連一條狼都干不過, 汗死
這個時候消失了半個小時的snape又忽然出場保護小朋友們
這劇情真是醉了, 估計小說還行, 放到電影到底誰能第一遍看懂啊
7 ) 最愛這一部:盧平、直面恐懼、親子代的傳承
加班一周,周五晚上重看了阿茲卡班。
無論小說七部曲,還是電影八部,這都是我最喜歡的一部。跟《天使愛美麗》、《神探夏洛克》S02E01一樣,疲憊的時候可以隨時拿出來重溫。
在我看來,魔法石和密室是經(jīng)典的兒童冒險故事,拼圖線索分明,懸念層層推進,集齊寶物解鎖下一關(guān)任務(wù)?;鹧姹鋵嵔Y(jié)構(gòu)類似,只是加入了更多成人世界的陰暗,老克勞奇對權(quán)力的癡迷對妻兒的疏忽,都不是羅琳阿姨的閑來之筆。鳳凰社和混血王子里又有了青春期混沌的感情和自我與外界的碰撞,死亡圣器更不必說塑造了教授隱忍終生的情圣形象。但是相比后四部陰謀逐漸走出校園save the world,第三部go deep down inside倒顯得特別。
第三部是唯一一部哈利沒有直面死亡威脅的,伏地魔自始至終不曾出現(xiàn),而飄蕩游離的攝魂怪,是內(nèi)心恐懼的外在表現(xiàn)。當面對博格特時,最恐懼的恰恰是恐懼本身。面對恐懼,逃避無濟于事,只有真正的快樂,強烈的正面能量,才能夠抵擋。承認脆弱并沒有什么羞恥,不能坦然面對內(nèi)心不會示弱才是不夠強大的表現(xiàn)之一。
這一部里真正出現(xiàn)了一位好老師,盧平不僅教會哈利召喚守護神,而且在哈利質(zhì)疑自己內(nèi)心脆弱的時候,給予了他及時到位的開導(dǎo)。而盧平也是七部曲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他亦師亦友亦兄亦長,在阻攔哈利面對博格特之后,在哈利因不能去霍格莫德村而失落時,他說,在無人理睬我的時候,她愿意。她總能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即使他自己還懵然不知。我不記得小說里有這段對話,但是容我八卦一句,盧平對于莉莉,要么是超越男女的大愛,要么是遠遠望著的關(guān)懷?但回蕩在山谷間的那段笛聲A Window to the Past,實在是悠遠凄迷。(話說第七部里盧平一度逃避家庭責任想要與哈利三人一同逃亡,其實很能理解。大結(jié)局一度哭死)
盧平大抵是此時哈利所認識的與他父母最親近的人,也是第三部親子代傳承中的關(guān)鍵角色。他從哈利的眼睛認出了莉莉,從守護神牡鹿認出了詹姆。同樣地,第三部里貫穿著哈利對于父輩的認識逐層深化。對于每個孤兒來說,內(nèi)心總是尋根追源的。第一次成功召喚守護神,小說中哈利所用的記憶是得知自己的巫師身份,而電影里成了一年級時在厄里斯魔鏡里看到父母,那不是最快樂的,卻是最強烈的。這一改編巧妙地契合了整部電影里對于父母的思念。所以當?shù)弥√炖切潜撑蚜烁改笗r,他急切地想要報仇,而在真相大白的那個月夜,走出打人柳的陰影,他又為能與教父同住而欣喜若狂。
電影里一處細節(jié)很打動我,小天狼星望著遠處的城堡說,多美啊,如果能以自由人的身份回去,該有多好??上У氖?,這個心愿他至死都沒能實現(xiàn)。哈利與教父同住的愿望亦是如此。自幼失去父母的哈利,孤兒院長大的伏地魔,單親家庭的斯內(nèi)普,與整個家族格格不入的小天狼星,還有因狼人身份游走于社會邊緣的盧平,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是孤兒,他們都是在進入霍格沃茨之后,才有了家的歸屬感。有知識,有朋友,有無限悠長的少年時光可以在湖畔揮霍,而我們這些十一歲時不曾收到貓頭鷹來信的麻瓜,只能從書本和屏幕里一窺那個世界里的斑斕。
換了個導(dǎo)演,電影的細節(jié)比前兩部更經(jīng)得起推敲,三人的感情糾葛已初見端倪,同樣初見端倪的還有赫敏的胸~~~話說,盧平教授的第一節(jié)黑魔法課相當有趣啊~~~
原本的故事在精彩程度上或許不如前兩部 但卻是最富有內(nèi)涵的 一定程度上拋開了過于濃重的兒童讀物氣息 電影也是系列中最為優(yōu)秀的 換了導(dǎo)演之后風格上的突破很大 特別是開頭的設(shè)置 服裝設(shè)計也越來越對味了 導(dǎo)演還執(zhí)導(dǎo)了Children of Men 很能在影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
節(jié)奏總算快了一點了...早該換導(dǎo)演了
不喜歡這版的風格,太好萊塢了(我覺得我都要看不下去了,尤其鄧波利多換演員,好不習(xí)慣說話還一驚一乍的校長......((對對,而且這部也沒有魔法世界的感覺,就是一堆特效堆積的一驚一乍,和校長給人一個感受
best of HP movies
哈利波特系列里除第一部外最喜歡這一部。雖然沒有伏地魔,但卻記錄了哈利成長。脫離娃娃臉的哈利終于不再等待父親的慈悲,昨日命懸一線的自己被今日的自己拯救。大有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之態(tài)。小天狼星提議合住,盧平教授悉心傳授救命咒。美好的未來畫卷徐徐展開,一切未知都變得溫柔。
《阿茲卡班的囚徒》雖然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全球票房最低的一部,但也是極具藝術(shù)風格的一部。盡管《哈3》有些缺憾(比如,沒道出活點地圖的發(fā)明者,赫敏上交計時器的對話也沒了……),但TA依然是我心中最愛的電影之一,我與「哈利·波特」的初次邂逅就是發(fā)生在這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里!
阿方索·卡隆把黑暗緊張,幽默風趣,還有機智巧妙的構(gòu)思完美地融合在這一部電影中,讓人意猶未盡。
把原著和電影對照了一遍,感覺這部才算叫作真正的原創(chuàng)改編:節(jié)奏感和懸疑氛圍不徐不疾,小節(jié)上處處精雕細琢。盧平最后那句“mischeif managed”比原著更回味無窮,足見阿方索暗黑大師的功力。相比之下后面的五部簡直只能用雞肋來形容!
能感覺導(dǎo)演想拍出不一樣的Harry Potter
好導(dǎo)演出好片...
注意到售票員韓波臉上的青春痘了嗎?三層大巴里彌漫著汗和腳的味道。還有打人柳的春夏秋冬,那些都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墨西哥魔幻南瓜大電影,最愛。
小天狼星殿下啊?。 豆防镂ㄒ灰徊扛木幍帽仍≌f還精彩的。
回顧一下發(fā)現(xiàn)第三部也很喜歡的哎wwwwwwww換了導(dǎo)演整個節(jié)奏都不錯,雙胞胎在這部里各種萌點活點地圖也???
哪頭森林里跑出來得發(fā)光得鹿!
比前兩作進步多了,hp系列電影第一次走出了平鋪直敘。并且居然還有了點兒dark的風格。
斯內(nèi)普——全校唯一會用PPT上課的教授
整套哈利波特。我最愛這一部。最愛的場景是。哈利對赫敏說。你知道嗎。小天狼星剛才給我說叫我搬去和他一起住。這樣我就不用和德克思一家住了。或許我們可以住到鄉(xiāng)下去。那種可以看見天空的地方。我想他在經(jīng)歷這麼多后會喜歡鄉(xiāng)下的。後來看到小天狼星死的時候。我特別的覺得絕望。 很多的時候我們覺得鄧布利多是最保護哈利。......
這一部比前兩部好看
前三部看下來,這一部最喜歡。不僅有人性、有感動,還有背叛、苦難,篇尾字幕的出現(xiàn)也非常用心,用了劫盜地圖的概念。當然最鐘愛的還是小天狼星這個角色,這一集他的表現(xiàn)還很少,期待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