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激戰(zhàn)后清晰地聽到坐左邊的女生說了句“好無聊”。然后就摘了眼鏡全程要么靠在座椅里要么歪她男友懷里刷她的大屏手機。間中還聽到幾次“這個好丑”和最后Spock開鐵盒時“這個人死了?”…然后卵縮樓主在“好無聊”之后幾乎全程舉左手遮光,最后手都麻了。
就想對她漢子說:找個了現(xiàn)充女友不是你的錯,但帶她出來破壞粉絲們的觀影感受就是你的錯了。
糟糕路人吐槽完畢。電影本身的:
“古典”音樂一舉摧毀敵方大軍帥炸!(很好很Simon Pegg。還強行來了發(fā)莎士比亞…)BOSS的部隊也正是毀于他所嘲諷的unity。
“YES!AND NO...”被玩了不下三次233 最后還加了個“Probably!”…lol
突然感覺Spock很有點AR…………
總體節(jié)奏張弛有度,全程專注,連笑點奇怪如我都忍不住233了好幾次……雖然bug有(比如迫降后刷地一下就打開艙門…你們怎么知道那個星球是可以自由呼吸的…之類…),不過都不是嚴重的。Ps. Simon你口音腫么了233333
IMAX效果不錯~~從York首亮相到戰(zhàn)斗到宇宙都各種爽。就是看得有點暈……但仍阻擋不住我的心向大海星辰?。?!
2160,其實并不是很遠了。。
文/夢見烏鴉
去了《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首映,回來第一感想,這才是今年最好的科幻電影,為什么這樣說?
<圖片1>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極客電影,《星戰(zhàn)迷友》,片中一幫《星球大戰(zhàn)》的粉絲跟《星際迷航》的粉絲發(fā)生了爭斗,基本代表了兩套太空電影IP不同的理念。
同為太空歌劇類作品,《星球大戰(zhàn)》與《星際迷航》其實是不同的,這個不同體現(xiàn)在對太空主題在文化與精神上的側(cè)重。 如果說《星球大戰(zhàn)》在人類現(xiàn)有文化基礎(chǔ)上,依靠無窮的想象力,構(gòu)架一個我們永遠無法達到的未來世界;那么《星際迷航》就是在我們現(xiàn)有人文認知基礎(chǔ)上,依靠對未來科技文化等方向的希冀,構(gòu)架了一個我們未來所希望達到的未來世界 ——“繁榮昌盛,生生不息”。
<圖片4>
次時代科幻+原初內(nèi)核回歸
從觀眾的角度,科幻電影史上最長壽的IP,誕生在科幻作品黃金時代,發(fā)展到如今的次時代,電視劇播出40余年,歷經(jīng)30季,共計725集;電影版歷經(jīng)20余年共計13部,世界星迷不計其數(shù),影響了一代人。
從作品本身的角度,《星際迷航》是人類對自己在未來太空中的生存狀況進行的樂觀大膽的想象:未來人類不僅實現(xiàn)了曲速飛行,跨越了星際距離鴻溝,而且和星際間多個高等文明有效交流,以至于形成一個星際聯(lián)邦。
<圖片13>
從劇作者的角度,當柯克船長率領(lǐng)的進取號飛船每接觸一個新的文明,其實是編劇的一次對未來的暢想,即,假如人類文明像這個星球上的模式發(fā)展,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看似是外星球的事,但思想內(nèi)核都是對人性本質(zhì),對人類社會及文明的反思和探討。
而從片中角色的角度,而進取號船員的行動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則是暢想藍圖的執(zhí)行者,表述者和見證者。
這就是超越宗教、國家、民族,出于人類的良知與理性之價值觀念,我們稱之為普世價值?!缎请H迷航》系列發(fā)展至今,就是在一個科技極為發(fā)達的體系之下,明確而言是在系列中的“曲速文明”之下,在未來世界的普世價值。
<圖片14>
探索、發(fā)現(xiàn)、戰(zhàn)斗、結(jié)盟,是《星際迷航》的主題,傳統(tǒng)的探索、冒險和人文精神,是一貫的內(nèi)核。
也就不難理解《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的沖突來源,這里就不劇透了。
本片可以說是一部“回歸原初+與時俱進”合體的作品,比起重啟后的第二部《黑暗無界》,后者系列傳統(tǒng)的探索、冒險和人文精神被淡化,變成純粹的動作片。而這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讓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原初系列的感受,探索的主題、對待萬物人文的精神,同盟之下的協(xié)作以及進取號的團隊友誼,同時又兼顧次時代科幻電影的視覺沖擊,林詣彬?qū)幼鲌雒娴鸟{馭,頂級的視覺效果,快節(jié)奏的故事推進,這些都是當代科幻電影的一貫作風。
作為一個誕生了半個多世紀的科幻作品,我們不可能苛求在這個時代,本片如同當初那樣的以超級嚴謹?shù)膽B(tài)度去完成故事的主題,但我們還是希望在這個科幻電影成為爆米花的時代中,能夠在這個特殊的“Star Trek”命題之下,找回這個系列有別于其他科幻電影的獨到之處。
作為粉絲,對《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這種形態(tài)的呈現(xiàn)表示接受。
<圖片11>
本片沒有退化成單純的科幻動作片,而是在該系列一貫風格基礎(chǔ)上,具備了科幻動作片的特點,主題還是“進取號”第一次探索宇宙。它的五年任務(wù),是去探索這未知的新世界,找尋新的生命與新文明,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然而之所以讓《星際迷航》系列有著如此特殊內(nèi)涵,不得不聯(lián)系起其作品誕生之初的意義。
普世價值的烏托邦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電視機、照相機等產(chǎn)品走進人們的生活,載人火箭、登陸月球等太空活動日益展開,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科幻作品迎來了自上世紀20、30年代之后第二個黃金時期。
<圖片9>
《星際迷航》的小說誕生于1966年,當時的美國正夾雜在越戰(zhàn)與冷戰(zhàn)的雙重陰影下,很多作家就把自己對和平世界的向往寄托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吉恩·羅登貝瑞就是位列其中。他在這部小說中,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在那時人類已經(jīng)戰(zhàn)勝了地球上的疾病、種族、貧窮、偏執(zhí)與戰(zhàn)爭。主角們探索銀河系,尋找新世界并且與新的文明相遇,同時傳播了和平與理解。
說穿了,《星際迷航》小說中的世界就是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烏托邦時代。這樣的和平年代是建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2026年-2053年)之后,百廢待興,更加能體會當時作者對和平的期望,對戰(zhàn)爭陰影的恐懼。《星際迷航》為觀眾塑造了一個“地球萬眾一心,全宇宙建立家庭”的體系,也就有了“星際聯(lián)邦”的誕生。
<圖片10>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主題同樣也是如此,電影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正邪對立,只有立場不同之分。普世價值和征服無限的立場分歧之下,形成了電影的故事基礎(chǔ)。
曲速文明下的聯(lián)邦
《星際迷航》系列的世界觀建立就是“曲速文明”。
<圖片6>
曲速是本片世界觀的基礎(chǔ),但這個概念復雜的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種在被壓縮的時空中航行的技術(shù),其原理就是依靠星艦的反物質(zhì)能量引擎制造一個人工立場,讓時空扭曲,在扭曲的空間中可以達到幾十倍于光速的速度。曲速共分為0—10級,除了0級、10級只是理論之外,隨著級別的升高,速度也會越快。
讓我們看看原著小說中是怎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地球窮的叮當響,要啥沒啥。在2063年,一位叫做澤弗里·科克倫的神經(jīng)病發(fā)明了地球上第一艘可進行曲速飛行的太空船——鳳凰號。當“鳳凰號”在大氣層外完成人類的第一次曲速飛行時,吸引了尖耳朵星人瓦肯族,后者表示:“沒想到這么落后的破地方竟然還有這么高端的玩意”。隨即光臨地球,與人類完成“第一次接觸”。
<圖片7>
瓦肯人本著“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幫助地球人完成家園的重建,人類擺脫了貧困、疾病和饑荒。而且曲速飛行開拓了眼界,地球進入“曲速文明”時代,越來越多的星球和外星人被發(fā)現(xiàn),一個個和平結(jié)盟條約被簽訂,“宇宙人民是一家”的星際聯(lián)邦正式成立。
“曲速文明”的接觸策略是受到瓦肯人的影響,與外星種族發(fā)生“第一次接觸”,第一次接觸是指兩個在之前從未見過面的種族或勢力,通過雙方偶遇或一方訪問等方式相互了解到對方的存在。
這一點表明了聯(lián)邦立場:應(yīng)首先建立和平的關(guān)系,而不是在誤會中發(fā)生沖突與戰(zhàn)爭。雖然《星際迷航》系列伴隨著不斷的探索,與外星人一言不合即開戰(zhàn),但其結(jié)果就像《七龍珠》中的孫悟空一樣:“你打不過我,咱倆可以成朋友,我打不過你,我回去修煉,直到打敗你,咱倆還能成朋友?!庇谑?,很多奇形怪狀的外星人加入星際聯(lián)邦,后者也不斷壯大。
<圖片8>
這與《三體》中的“接觸符號理論”完全相反。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為我們詳實的展現(xiàn)了“曲速文明”之下的策略,與未知文明相遇,第一場必須是戰(zhàn)斗,無論是大反派還是婕拉都是這樣,隨后通過深入了解,建立友誼,最后成為同盟。
這是曲速文明之下的普世價值。全宇宙文明融會貫通,形成一個無差別交流的世界。
<圖片5>
也就有了不愿意改變生活態(tài)度的瓦肯人,變成了星海遼闊的羅慕倫帝國。如維京人一樣的崇尚戰(zhàn)斗的克林貢人是星際聯(lián)邦的最大對手。如同僵尸一般的博格人,是整個宇宙的敵人,迫使人類與克林貢人放下對立,組成全新的聯(lián)盟一同對抗博格人。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的劇情沖突同樣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本片中的反派,幾乎是博格人的模板,對能量的蠶食、對資源的掠奪,然而真正的目的,結(jié)尾之處的反轉(zhuǎn),看過電影之后就明白了。這也是《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在這個動作片模式下,對系列傳統(tǒng)核心的回歸。
<圖片3>
PS:09年重啟第一部中的小吉姆柯克飆車的那首名曲《Sabotage》本作回歸!響起的時候整個人都燃了,話說Beastie Boys 的歌在這三部里都出現(xiàn)了,第二部是《Body Movin'》。
PPS:只是劇透一點,進取號墜毀了,結(jié)尾之處新的進取號誕生,編號有特寫——NCC-1701-A。這艘星艦在老版電影中于《星際迷航4:搶救未來》出現(xiàn),《星際迷航6:未來之城》后退役,小說中后來被解除封存,并在防衛(wèi)Chal星的戰(zhàn)役中被摧毀。
在下一部《星際迷航4》中,登場的將是這一艘星艦。
<圖片2>
昨天參加了星際迷航的觀影會,非常開心。因為是粉絲的聚會,大家對這個作品都非常熟悉,在很多笑點及小細節(jié)上能夠心領(lǐng)神會,切時地發(fā)出笑聲或感嘆,使觀影體驗比在普通的劇場里更享受。
我個人覺得這一集是AOS系列目前最好看的一集,劇情更跌宕起伏,場面更酷炫,隊員也得到了更多的挖掘。
最震撼我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蜜蜂”將企業(yè)號肢解——從TOS以來,企業(yè)號從未遭到這個級別的重創(chuàng),場面之慘烈始料未及,這一屆編導非常敢玩。另一個是蹦迪拯救世界。自從《銀河守護者》里出現(xiàn)了廣場舞拯救世界之后,這次再創(chuàng)新高度。當飛船從火海里一躍而起的時候,全場都一起爆炸了。
內(nèi)心的畫面↓
然而整個故事最難盡人意的地方在于對反派的處理,他的整個動機被寥寥幾句話一筆帶過,以至于造成觀眾很難對他的遭遇有什么感覺,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我在想,如果故事這樣講,可能會更好一些:
故事兵分兩路:一邊是Kirk船長前去營救不知名的遇難者,一邊是克拉爾將軍(反派boss)在星球上遇難。
做一個隱藏時間差的小把戲,讓觀眾以為kirk要營救的是他們。兩條線同時進行,給遇難組充分的折磨,婕拉的家人幫助遇難者們,卻好心辦壞事,讓大家錯過了最后一次求援的機會。因此絕望的船員們恩將仇報,殺掉了婕拉一家人,直到剋勞使用吸星大法變回原形的時候才揭示一切真相。這樣主線融合得也更加完整,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莫名出現(xiàn)一幫壞人,就這么把人全家殺了“的草率處理。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使觀眾更加能理解反派們所遭的罪,也理解婕拉對人類的警惕,以為自己再次要被背叛的時候多么絕望,以及她選擇幫助kirk小隊的決定才顯得更加珍貴。
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是克拉爾將軍在決戰(zhàn)時看了一眼飛過的玻璃,從反光中見到了自己人類的樣子。雖然只有幾秒?yún)s感覺像過了三個季,一瞬間五味雜陳。有趣的是我以為他接下來會忽然良心發(fā)現(xiàn),犧牲自己幫助Kirk船長,然而居然是過去繼續(xù)削他!不過真如意料中的話,又變成了“壞人一旦改過自新就離死不遠”的俗套了。反派果然不走尋常路。
這大概是重啟以來最有古典《星際迷航》韻味的一部,幾乎是一集《原初》劇集的加長版了。故事的關(guān)鍵部分里,進取號船員迷失在一個未知的星球上,又要解謎又要探險又要打怪,各顯神通巧奔妙逃,多線并行懸念不停,最后眾人會師大干一場,熱鬧得不亦樂乎。
記不清這是進取號第幾次被毀了。感覺進取號之于柯克船長,就像蘋果手機之于小女生,一方面心愛珍視無比,一方面又總想找借口弄壞它,好借機換上新型號耍耍。每次看到新飛船嶄新出爐,他的眼神就像一個等待開箱評測的IT極客一樣,充滿了喜新厭舊的腹黑和愉悅。
這次進取號的捐軀過程,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次硬科幻內(nèi)核的展覽。進取號作為一艘擁有超光速遠航能力的飛船,一方面是各個部分各司其職的機械整體,另一方面,它也擁有最小機動的設(shè)計原則,被肢解到只剩核心,仍然不至于失控,遠遠超出了當代航天器的性能。
試想,一艘航天飛機,哪怕一個小部件出毛病就會灰飛煙滅,更別說被肢解了七七八八,仍能保留動力、維生、逃生和武器等基本功能。所以進取號才是有科技前瞻眼光的23世紀飛行器嘛,而不是很多科幻片那樣,只是把戰(zhàn)斗機換了個嶙峋怪異的外殼,就拿來當UFO使了。
常有朋友《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zhàn)》傻傻分不清。其實《星際》在精神主旨上,更接近《地心引力》,《火星救援》那樣的輕未來硬科幻,都是探討用科學思維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只是出于娛樂片的通俗需求,《星際》中的一切都顯得更炫更英雄主義,科技難題常常是點到為止,就被簡單粗暴的方式曲線瓦解。比如《超越星辰》一槍點燃引擎擺脫追捕、用朋克樂來擾亂蜂群、飛船要沖出大氣層必須利用下墜達到初始速度等等,在純粹的動作場面之外,附上一些科技原理的背景,構(gòu)成了系列一貫的極客感。
《超越星辰》延續(xù)著系列作為長壽硬科幻扛把子的誠意。你可以感受到,主創(chuàng)是時時刻刻在乎自圓其說和豐富世界觀細節(jié)這兩件事的,同時他們也竭力用非常熱鬧刺激的方式做到這一切。它流露的,是硬科幻娛樂片的一流分寸感,完全不需要堅實到可以作為教科書范例,只要比大多數(shù)爆米花科幻片多一點細節(jié)的展示和闡釋,就足以引爆觀眾對于科學的好奇與熱情。
50年過去了,這一套分寸感依然有效,哪怕如今回過頭去看《原初》劇集,那些過了時的胡說八道和理論演繹,還是很讓人入戲。這也是《星際迷航》以硬科幻的形式,啟發(fā)了一代又一代極客與科學工作者的原因。
一貫以來,《星際迷航》系列跟《碟中諜》拍大電影的思路高度相似:就是把原本能文靜解決的問題(想想《原初》里柯克船長最擅長的,就是用三寸不爛之舌直陳人工智能的邏輯矛盾讓它冒煙當機),橫生出一些枝節(jié),逼得船員們用大動作來搞定。
導演換成了林詣彬,動作戲比JJ更上一層樓。JJ是電視劇出身,擅長玩各種高科技概念,燒人腦子,一到動作戲,總是難脫劇集時代的束手束腳,序列一長,節(jié)奏就有斷裂感(這一點在他的純動作片《碟中諜3》更為明顯),看《星際11》和《暗黑無界》,都是有佳句無佳章。
而林導演玩賽車那一套搬到太空,無縫貼合,流暢瀟灑。進取號駕崩前那十幾分鐘防守毀滅逃生,一氣呵成,一個鏡頭也不多。后面放著野獸男孩剿滅蜂群那一段,鏡頭飛天遁地一大圈,最后嘩啦啦炸開一片火海,很像強迫癥患者擠空氣泡,一個個的正不厭其煩,突然找到訣竅一壓全爆,瞬間把情緒釋放到極致——這一段,用的正是把飆車電影“追到終點全撞上”的動作思路。
同時,《超越星辰》不再是前兩部的“柯克和他的船員們的故事”,而是“進取號上那些成員的冒險”,進一步強調(diào)了團結(jié)就是力量。即便今年有再多的超級英雄在銀幕上撕逼,進取號仍然是同甘共苦同仇敵愾的大家庭。眾人齊上陣的營救行動,也不是亂打一氣,有部署有分工有戰(zhàn)略,顯得那些捉對廝殺的段落,花樣多變,格外有張力。
戰(zhàn)略規(guī)劃依然是匪夷所思險度逆天,同時又超常的合乎情理,裹挾著黑客交鋒般的智力快感,堪稱《可汗的憤怒》之后最佳的謀略對決。從看似密不透風的防御中找出軟肋,以層層疊疊的戰(zhàn)術(shù)來攻破,以小搏大,以弱勝強,一環(huán)與一環(huán)有著智謀上的銜接,跟許多漫改片那樣見招拆招各顯神通的狂打一氣,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說林詣彬把科幻片拍成了動作片,拜托呀,這一轉(zhuǎn)變難道不是在JJ任期早已完成了,林導演只是讓這套“動作片”看上去更酷一點而已,就像他曾經(jīng)對《速度與激情》做出的改造。他選擇用更物理的模式來呈現(xiàn)那些動作對抗,也更貼近硬科幻的核心魅力,雖然不至于全盤復原原初時代,至少是把被JJ飄到越來越遠的風格往回狠拽了一把。
這部續(xù)集硬是拖到了《星際迷航》誕生50周年才上映,還好主創(chuàng)們都沒有老太多,只是相比原初那一撥人沒有年齡優(yōu)勢而已。他們還在使用一些經(jīng)典的裝備,比如手機雛形的通話器之類。其實11大刀闊斧的重啟之際,已經(jīng)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觀,大可不必被致敬所牽絆,沿用這些不合時宜的復古道具。只要《星際》作為硬科幻翹楚的核心魅力不失,情懷總會生生不滅,繁衍昌盛的。
正如《暗黑無界》柯克與史波克隔窗相對的手掌致敬了《可汗之怒》,《超越星辰》仍繼續(xù)著平行世界的設(shè)定,以一張《終極先鋒》的船員合影,為這個重啟的時間線提供了更明確的定位。順便一說,《終極先鋒》是整個《星際迷航》電影中口碑墊底的一部(我第一次看就深表認同),但因為有柯克船長威廉?夏特納親自執(zhí)導,自有其不同尋常的地位。
所以,《超越星辰》最大的意義,是開啟和標志了《星際迷航》最好的時代之一。重啟電影有了堪比巔峰的人氣,更值得欣喜的是,現(xiàn)實世界也像是被同步重啟了,曾經(jīng)鐵板釘釘不再以任何形式接續(xù)的劇集,也將在明年開播,到處都是一派嶄新的氣象。50年過去了,不論未來的進取號將航向哪一片未知的宇宙洪荒,都不會失去我們這群trekkie不離不棄的陪伴。(文/方聿南)
當你因為多年前的一個契機,對一部早已經(jīng)年累月存活長達半世紀的科幻系列太過著迷的時候,你總是不得已要全盤接受其后續(xù)作品所帶來的副作用-譬如說一些不知所云的情節(jié)發(fā)展,莫名其妙毀人設(shè)的角色刻畫,讓人甚至無法僅憑對前作的滿腔熱愛,而盡力忍耐心中想要吐槽的洪荒之力;又譬如說,一些溫柔而克制的情緒鋪墊,張弛有力的太空戰(zhàn)斗場面,恰到好處地回顧情懷,致敬舊人,使得整個影廳的人都停止咀嚼口中的爆米花,而禁不住屏起呼吸,淚盈眼眶。
對的,我說的第一個譬如,就是《星際迷航12:暗黑無界》,而第二個譬如,當仁不讓,則是新鮮滾熱辣(并且換了導演)的《星際迷航13:超越星辰》。
作為一個多年迷妹,看完星際迷航重啟系列第三部電影,終于可以確認,凱爾文時間線(注1)是站得住腳的。我們的小艦長Jim Kirk終于不再是從前那個有勇無謀,又總是帶著主角光環(huán)的“被寵壞的小孩”了。他(在靠譜的編劇手里)長大了,變得果斷,機敏,不再四處與外星妹子亂搞,甚至難能可貴地變得有些腹黑和深明大義。影片開端有一場老骨頭與小艦長對飲的戲份,那天是Jim的生日,也是他父親的忌日,他傷感地告訴老骨頭,自己正式比當年犧牲的父親年長了一歲。這一幕,有一段在預告片里就已出現(xiàn)的對話 -
Jim: My dad joined Starfleet because he believed in it. I joined on a dare.
Bones: You joined to see if you can live up to him.
Jim終其一生,都在嘗試擺脫英雄父親的陰影,而處于凱爾文時間線里的Chris Pine版小艦長,也永遠面臨著無法超越原初時間線里William Shatner版老艦長的,更巨大的陰影。
備受詬病的凱爾文時間線,歷經(jīng)7年拍到第三部,總算讓小艦長,也讓整部電影,都更符合原初系列的精神了。這不僅僅是因為Jim梳起了一個老派的,與夏大雷相似的三七分發(fā)型,而是《超越星辰》終于又把和平與戰(zhàn)爭之間的永恒矛盾再次進行探討,即使整體的著力與渲染仍然欠缺火候,但至少沒有辜負當年誕生于于冷戰(zhàn)時期的星際迷航原初系列電視劇?!冻叫浅健芬婚_篇,就非常聰明地跳過了兩載時間,直接到了五年計劃的第三年,漫長而枯燥的深空探險讓星艦的船員們逐漸感到倦怠、迷失,船上呈現(xiàn)出一副日常生活化的圖景-輪機長端著個滿是花紋的瓷杯子一面工作,一面喝茶;醫(yī)務(wù)官偷了領(lǐng)航員的伏特加;舵手的操控臺上貼著愛女的照片;船上的情(pao)侶(you)們合了分,分了又合-進取號終究是一艘科考船,她的任務(wù)是探索,不是爭戰(zhàn),船上的日常是枯燥無味的,她腹中的光子魚雷大部分時間也不會派上用場,這一點,新時代的好萊塢電影人似乎不懂(說的就是你,J.J. Abrams)。所以,就憑《超越星辰》開頭這保持了幾十分鐘的太空幻想,我要倒戈新上任的林詣彬?qū)а荨?
《超越星辰》的珍貴之處,是在沒有濫用情懷的前提下,讓觀眾回憶起原初系列的種種感動。重啟系列的前二部電影,都有討巧地搬出Leonard Nimoy老爺子,說兩句原初系列的臺詞,縱容老星際迷的眼淚之余,卻總有些植入廣告式的迷之尷尬。而《超越星辰》里的一些致敬,都是極其微妙的,只為劇情和人物塑造而服務(wù)。譬如說小艦長的“ripped shirt”(注2),Scotty提到的“giant green space hand”(注3),都是會令老星際迷會心一笑的細節(jié);而讓人瞬間淚奔的老大副死訊,這個情節(jié)的安排,除了要向逝去的Leonard Nimoy致敬,也為了從更深入的角度呈現(xiàn)小大副在自己人類與瓦肯的身份之間依然搖擺不定,不知是應(yīng)該繼續(xù)留在星際聯(lián)盟探索太空,還是投入重建頻危瓦肯文明的大業(yè)。這些橋段,比《暗黑無界》里毫無技術(shù)含量地復制原初電影的場景,不知要高明多少。
另外一個使《超越星辰》透著60年代淡淡辛香的原因,是企業(yè)號主要船員的戲份有所增加,性格刻畫也更為立體。船員們被迫分散成幾個小隊,但依然不遺余力地搜尋對方,如此制造出分離的劇情,反而更能彰顯眾人之間的團結(jié)和友愛,尤其是老骨頭和Spock這一對兒的耍貧互嗆,依稀能讓人看到原初系列Leonard Nimoy和DeForest Kelley之間的影子。雖然我們的銀女士一開場沒多久就被大卸八塊,摔得渣都不剩(看的時候好心疼,一艘聯(lián)邦星艦哎,造價得上天),但原本報廢的富蘭克林號里面復古的艦橋和老儀器,無一不讓人懷舊起原初系列里預算不足,特效幾乎沒有的貧瘠畫面。林導在訪問里說,“當年原初系列的制作團隊很勇敢,5、60年代的電視行業(yè),通常是用最少的預算,最簡單的室內(nèi)場景進行拍攝。星際迷航劇組卻腦洞大開,非要搞時間旅行之類的主題。他們很贊,所以我希望能盡可能地還原原初系列的精神?!?作為編劇之一的Simon Pegg還在訪談中提及,電影里的大boss可以被比作英國脫歐的最大支持者之一:政客Boris Johnson。類似的政治隱喻在原初系列里也曾有涉及,即使《超越星辰》在反派人物的塑造上還是太過趨向于臉譜化,但從創(chuàng)作的初衷來講,已然比重啟系列前兩部都更為接近原作的內(nèi)涵。
這也是重啟系列存在的真正意義-用新的故事(和視覺效果),傳承舊的精神,而不是生硬插入一兩句“Set phrasers to stun”、“Trusters on full”等經(jīng)典臺詞去換取觀眾一時的空洞的高潮。富有誠意地重現(xiàn)過去的內(nèi)核,讓觀眾有時間仔細品味深空航行的浪漫之處,權(quán)威與邪惡勢力的復雜矛盾,烏托邦式的和平圖景,還有幾個主角心中的感情與抱負,才能在影片結(jié)尾處,小大副從老大副的遺物中翻出一張原初系列艦橋成員的合影時,讓所有人帶著過去的感傷,失聲痛哭。
但《超越星辰》并未因此而變成粉絲電影,它仍然有著好萊塢商業(yè)大片的一切特質(zhì),譬如最后那場節(jié)奏張弛有度的太空戰(zhàn)斗,嚴絲合縫地對上Beastie Boys的《Sabotage》(被來自23世紀的老骨頭稱為“古典音樂”),血脈噴張,真是要多炫目,有多炫目。比起前一部電影不知節(jié)制地濫用lens flare,還有一通亂打的戰(zhàn)斗場面,《超越星辰》的動作場面,實在是叫人欣慰不已。
7年了,我終于可以安心成為星際迷航凱爾文時間線的迷妹。電影最后一幕,企業(yè)號NCC-1701-A從船塢里逐漸成型,準備好帶著舊的記憶,繼續(xù)踏上新的歷險。結(jié)束字幕升起時,許多人依然在影廳里坐著,一直等到 “獻給Leonard Nimoy和Anton Yelchin” 的字樣出現(xiàn),才起身離開。這也許就是時常不能被嚴肅對待的流行文化的迷人之處吧-它善于虛構(gòu)一場集體回憶,卻最終喚起人們心里真實的溫情。
In memory of Leonard Nimoy
以及我沒能在倫敦首映撲到的全體主創(chu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 凱爾文時間線:星際迷航重啟系列的官方名稱,命名自重啟系列第一部電影開篇即被毀滅的聯(lián)邦戰(zhàn)艦凱爾文號。
注2 ripped shirt:原初系列里的老艦長戰(zhàn)斗時制服經(jīng)常被扯爛,以至于“ripped shirt”成為星際迷之間的常用老梗。
注3 giant green space hand:原初系列《Who Mourns for Adonais?》一集,進取號差點被大空中一只綠色的巨手抓住。
圣地亞哥港口星空下看IMAX是此生最難忘的觀影經(jīng)歷。本來特別不舍得JJ離開, 但林導真的讓我刮目相看。全片都是燃點, 劇本扎實, 每個角色都很飽滿。結(jié)尾哭成傻逼。ST真的是一種情懷, 它給了我太多美好的希望。
等演到100集大結(jié)局的時候麻煩把我叫醒一下。
一個人看電影是件上癮的事。幕布上孤獨的一行In loving memory of Anton,然后燈光緩緩亮起,閉上眼睛都是和他們初遇的樣子。
我只能說,孜孜不倦地“重啟”,終于毀了“星際迷航”這個經(jīng)典IP。場面還行管個屁,科幻的內(nèi)核早就不知道丟在哪兒了。是否也可以理解為,現(xiàn)代人越來越?jīng)]有科學精神和人物素養(yǎng)?
Kirk這個人哦,每天超光速飛行著去探索新世界,一年拯救一次全人類,居然還要在日記里寫每天過得一個樣做人好沒意思哦,講點道理好吧啦
坐等二刷!對N爺爺和原初成員的致敬淚目T . T
啊。。這集有點無聊。??吹弥狈咐?。。
散場后大家都坐等到Leonard Nimoy的致敬辭。老Spock過世,小Spock的心理活動居然就這么三言兩語交待了,編劇沒情懷。小艦長的成長也生硬敷衍得很。反派的動機吐槽不能,而且這身份設(shè)定讓星航變成帶科幻背景的反恐,眼界越來越小。好的是主要人物都有戲份。蜂群設(shè)定和高潮的反攻還挺帶感。
In loving memory of Leonard Nimoy. For Anton.
相比較三年前的星際2,各位男主演不僅老了,而且胖了......
系列重啟后最好的一部。動靜節(jié)奏感分明,懸念揭開得合情合理,用搖滾打蟲子這招真是絕了~~~再見,葉利欽!
保持新篇前兩部的氣質(zhì):浩瀚壯闊的星際旅行、溫暖基情、冷幽默、小淚點、各角色性格、全員棄船的悲壯…除此之外,情懷牌在這一部里推向頂點,偽粉表示全接收?!澳愕睦寺芾吓伞?遵循邏輯的史波克,依舊是最理性與克制的迷人化身。
非常喜歡,果然是普世價值的典范作品,每一部都有淚點都會元氣滿滿,感人之處順其自然,毒舌之處毫不留情。再次證明,這個系列,是對美好和溫暖的完美演繹,是人類所珍視的普世價值觀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看完過后會被治愈會想去探索未知會相信自己所向無敵的電影。不要相信海報和預告,正片沒有那么多炫光
太想哭了?人生中有再多迷失跟徬徨只要遇見你我共乘一船都能克服,因為團結(jié)就是力量。寫出這種很老套的話單純因為我被這種宇宙間最真摯原始的情誼打動到不行Space, the final frontier ....
2016夏天唯一能看的Blockbuster。1>3>2。
重啟版中最喜歡的一部,探索、戰(zhàn)斗等該系列核心主題重現(xiàn),同時兼顧科幻動作片的質(zhì)感,作為粉絲可以接受。故事就那樣,反派弱一些,西蒙的劇本對角色刻畫和加入的笑料太贊,戰(zhàn)斗場面調(diào)度極佳。09年初版小吉姆飆車的那首《Sabotage》恰到好處的回歸,響起的時候整個人都燃了!RIP尼莫伊先生和安東
糟糕,BUG太多。多年前墜毀異星的前艦長因為沒人救成了反社會,然而搞半天他的船還能開,還能聯(lián)絡(luò)上基地(都入侵系統(tǒng)了),而且組員不是都死了嗎跟著他的那撥蝗蟲哪來的?隨便掉到外星都有氧氣這種都懶得嘲,拋棄邏輯就只剩燃了,哦當然還有派派,好奇怪哦派派在ST里總顯得特別帥,正港小狼狗,加半星
重啟后故事質(zhì)量逐漸下降,身為老粉真心覺得ST最精髓的“探尋未知”的精神壓根就沒怎么拍出來。亮點也有。音樂擊退蜂群全片唯一的燃點。派派越來越有艦長風范了。以及我認為對Nemoy爺爺和Anton最好的致敬方式,Spock珍藏的原初艦隊的合影,以及結(jié)尾的字幕,直接爆哭兩次。
三星半,那場搖滾高潮戲還是非常提神的。而之前的很多冷幽默,是不是有西蒙·佩吉參與編劇的功勞呢?將致敬完全融入劇情,倒也是很用心的做法。索菲亞·波多拉仍然很出色。
系列初探。大場面和宇宙設(shè)定特別科幻,打架啊救人啊反派面目啊特別手工特別速度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