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顛覆認識的作品,但不是指內容
以前看見這片的海報,總覺得男主是年輕時代的尚格云頓。
然后知道了它是用松下GH2拍攝的。
既然是看畫面為主,就間斷跳躍觀看了,情節(jié)沒太關心。
震驚。 顛覆認識。
一個四千多的機身居然可以得到這種畫面。 大約在RED ONE出現(xiàn)前,十幾萬的攝影機只能算個入門級。四千多的機器簡直和白撿的一樣。
當然出這樣的畫面不僅僅是機器的關系,還有強大的后期調色。拍這片的除了攝影機是臺很便宜的相機,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非常專業(yè)。所以使用GH2拍攝讓我感覺多少有點行為藝術的性質。
記得攝影師趙嘉提過,國內的攝影玩家大多會追求頂尖器材,對周邊配件不是太關注不是太愿花錢;而國外玩家相比來說會選擇一些中端的器材,而周邊配件的選購很用心——避免把所有錢花在相機本身上。
昨天剛好也看了老外搞的微電影《Table for One》,以及幕后花絮。 拍這個微電影據說花費是1.2萬美元。攝影機我沒看出型號,似乎是RED,大概是租用的。而人家用的攝影機滑軌,場景的布置,導演與演員的態(tài)度,都可以看出人家絕對不是玩玩而已,一切都是認真按程序按要求來的。
我們的習慣是玩攝影的追求頂尖器材,玩視頻的(雖然自己沒玩過)大約也保留了這個心態(tài),覺得攝影機好就一定能出好效果。
攝像小神機GH2,破解后先是把官方的20M碼率提到了50M,后又達到了100M,現(xiàn)在據說是240M了。雖然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RAW視頻,但碼率越高后期余地越大。
就《逆流的色彩》來說,它雖然用了很便宜的攝影機,但鏡頭并不含糊,大量使用了大光圈的鏡頭,我不好猜測它用到了哪個級別的鏡頭,但鏡頭表現(xiàn)真心不賴。
從鏡頭的穩(wěn)定性看,給GH2用的滑竿滑軌或者穩(wěn)定支架,其價格應該是大大超過攝影機本身的。而且鏡頭背后的攝影師也是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調色師,同樣經驗豐富。
所以這片的感覺是:雖然人家用著最廉價的攝影機,但后面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經驗豐富的,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做到的人。
人家做到了這些,用的是四千的攝影機還是四十萬的攝影機,真心不是關鍵了。
站上懂視頻的大俠很多,歡迎指點。
2 ) 另類口味古怪風,小眾文藝燒腦片
獲得今年圣丹斯電影節(jié)評審團特別獎的《逆流的色彩》的確是一部另類而古怪的影片。2004年,導演什恩·卡魯斯就曾憑借一部充滿創(chuàng)意的時間旅行電影《命運之門》獲得圣丹斯評審團大獎,時隔8年之后,卡魯斯詭異的風格,飄忽不定的敘事,再次贏得這個最高級別的獨立電影節(jié)的認可。
《逆流的色彩》其另類古怪體現(xiàn)在故事和影像兩個層面,這個綜合了科幻元素,懸疑類型的影片,充滿了各種意象、象征和隱喻,加之非常態(tài)的敘事和剪輯手法,使得觀看障礙系數(shù)增大,或許要看第二遍才能理清整個敘事脈絡。但是這部在視聽上容易讓人迷惑的影片并非無跡可尋。剝開凌亂的剪輯,其實導演明明是很有條理的線性的在講述這個故事。反派人物是兩個無名氏,他們以藍花培養(yǎng)的蟲子去毒害他人,又將被害者與豬通過手術進行聯(lián)結,并將豬圈養(yǎng)在豬場。而兩位主人公克麗絲和杰夫則都是受害者,兩人在相遇相愛之后漸漸發(fā)現(xiàn)二人冥冥中的聯(lián)系,尋找到痛苦的根源,找到了始作俑者進行了報復,并讓眾多受害人知道了真相。在這個過程中,導演不斷強調從花到人到豬再循環(huán)回到花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就如同受害人麻木折疊的紙環(huán),寓意著無法擺脫的痛苦輪回。而大量愛森斯坦式的隱喻蒙太奇,將豬圈和主人公交錯剪輯在一起,加強了人被奴役的悲劇感。
影片尤為值得稱贊的是承襲了戈達爾又融入后現(xiàn)代拼貼風的跳切剪輯手法。比如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完整對話,卻切換了數(shù)個場景。如此剪輯,將人物精神層面陷入紊亂的感覺具象地呈現(xiàn)出來,并烘托出全片莫名的不可知感。當然這種剪輯在制造懸念的同時也增加了觀影的難度。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多處出現(xiàn)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的代表作《瓦爾登湖》,通過主人公的摘抄和對白,直接展現(xiàn)書中的文句。然而,事實上不用過度闡釋地將本片與《瓦爾登湖》聯(lián)系起來進行解讀,導演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選中這本書完全是無意的。主人公在朗誦書中的段落時提到“果實上的粉末”、“一條溪澗”、“白開水”,這些事物的確在片中反復出現(xiàn)過,不過就意義來說也就僅此微弱的聯(lián)系。當然觀者從中能剖析出自我理解的意義也完全可以視作一種收獲。
影片亮點:影片一小時處,導演通過平行剪輯手法將被辭退的男主角、機械做工的女主角與農場主抓捕豬的場景交錯展現(xiàn),充滿了隱喻。而本片的剪輯正是最大亮點。
你還可以看:《生命之樹》、《命運之門》(Primer)
刊載于《環(huán)球銀幕》,轉載請注明!
3 ) 完完全全的看不懂啊看不懂啊
完完全全的看不懂啊看不懂啊,但是我居然看了一小時,尼瑪受不了自己一定要干嘛有始有終的癖好。。。我到底要不要把剩下的三十分鐘看完呢,糾結中。。。
看半天看不懂還忍著看了整整一小時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在下FIFA2013(實況13已經玩到膩歪了),呵呵。
看不懂的話應該咋評價呢,“很差”?“還行”?,也不能說自己看不懂就說很差,那就還行吧一定要評價的話。
4 ) LOW逼意識流
WTF.主題還算新潮,以僻靜的養(yǎng)豬場寓意被口蜜腹劍的男友即文明社會溫柔鄉(xiāng)洗腦催眠后人類的錯愕荒誕的精神狀態(tài)。這素材拿給查理·考夫曼與瓊斯合作該多好。最LOW逼意識流,20分鐘內用三流后搖MV式剪輯一成不變的小清新攝影把我成功催眠
http://www.yyets.com/resource/29848區(qū)圖書館3月1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9439385/這也能代表米國參加2013年度世界電影佳作?
5 ) 蠱
呵呵 情節(jié)一頭霧水? 就是蠱罷了
編劇把這蠱術渲染了些,此蠱盜人可吸魂攝魄,人的三魂七魄有被部分跟蠱走了。片子一開始見以蘭養(yǎng)蠱,進入人體,放蠱人操縱中蠱人,盜財後出現(xiàn)另外一個收蠱人把蠱取出,他不滅蠱,卻將蠱寄養(yǎng)於豬。寄生於豬就跟豬融,於是中蠱人就跟豬的經驗產生了連繫。
當中蠱人取回自己被盜的魂魄,蠱就死了,影片是以受害人撿回豬來象徵性的隱喻。
看不懂就以為這是sci-fi, 其實就是敘述中蠱。
影片不談蠱的邪惡、巫術,你看那放蠱養(yǎng)蠱的人都很平常噫,中蠱也沒有污穢噁心的畫面,收蠱也沒亂砍漫殺。這個題目要是給泰國人華人來做,都只能做恐怖片。
能把蠱這樣來導演,Shane Carruth是值得鼓掌的。
6 ) Upstream Color
偶然間,你發(fā)現(xiàn)了禍害你的藍花,你感受到了惡魔的所思所想,一段時間后藍花變黃了,你發(fā)現(xiàn)了藍花的原產地,你殺死了罪魁禍首,你有人性,你不僅讓自己解脫,你不忍其他人也遭受如此痛苦,你便解救其他人。
也許你會被惡勢力所驅使,在恍惚后,你失去了對生活的憧憬與希望,在恍惚后,你不能忘記自己所失去的,你后悔,你無奈,但是,人的本性會驅使你走向自由與重獲力量。并且過去的傷悲如影子一樣如影隨形,耳傷悲帶來的影響如影子周圍的光環(huán)發(fā)出的藍光,你以為是藍天
每年總有一兩部讓你看完想大叫WTF的電影,黃浦江上飄浮的一頭頭死豬就是導演在報復社會吧。一場拒人于千里的夢游,終究不能只靠畫面和聲音堆砌呀,我情愿認為在有意義的神秘和故弄玄虛之間是有一條紅線的。
實在是太意識流了,糅合愛情、懸疑、科幻?只能說,我還蠻喜歡攝影和音效的...我真希望我看懂了...T_T
黃浦江死豬事件居然可以拍的這么詩意這么清新脫俗這么具有深不可測的大師風范,牛逼
4感情中我們都是蠢貨,不存在輸贏,不存在對錯,你給我的回憶像是一條條被注入體內的蟲,它們隨著血液流淌,并在吸食中長大,亦步亦趨到我的心臟。我看著他們,即便甩出鋒利的刀刃也無法斬斷。真希望這只是一場不是生就是死的怪病,不要再折磨,讓結果變?yōu)椴皇恰叭K”就是“死去”。
就是《雷管》的那個導演!當年把我們看得直迷糊啊,現(xiàn)在依然本色不改!教科書級攝影和分鏡似乎在制造一種生物學到心理學的連接:豬~環(huán)境感知——類似量子糾纏——人~情緒感知,又一個和生命之樹心率一致的電影。似乎它的精神基調來自《瓦爾登湖》,同時它也是一部和聲音藝術有瓜葛的電影。
喜歡它的敘事、它的超現(xiàn)實,意識流的拍攝、少有的對白。一部電影需要賦予觀眾想像、思考,人與其他生物的雙生,回憶的重要性,牽絆在腦海中。這部電影注定會一看再看。
豬一樣的人生…玩玩剪輯也就罷了,諷喻弄成歪歪繞,還梭羅,直教人齒冷…
實驗者注入受害者身體一種可操縱意識的蟲子,再將蟲移至豬的身體。被感染同種蟲子的人和豬會有心靈感應。于是女人和男人還有一只豬就被聯(lián)系在一起。幕后人像神一般聆聽這些生靈。最終女人和男人發(fā)現(xiàn)并殺死幕后人,又找到其他的受害者一同去看望愛護豬們。臺詞很少。意識流。有蟲慎入。GH2拍攝 11/19/15
它多少有些實驗的性質,在意識流下基本講圓了一個故事,在故事與畫面和鏡頭的對位中,探索電影語言的可能性。屬于只看了一遍不敢妄下結論的片子。7分。
3.5
驚艷。與前作完全不同,限制對白,用極具馬力克色彩的攝影構起敘事。沒想到卡魯斯竟是如此浪漫以及富有詩意。困惑迷失中尋求解答;雙重母體的掙扎;生命的重新賦予。這純以人物的情緒來牽引觀眾的感知以及解讀作者創(chuàng)作理念的形式實在迷人,聲和音的執(zhí)行更是完美,毫無疑問個人年度十佳之一。
想看懂這部電影,你最好讀過《瓦爾登湖》,否則想理解什恩·卡魯斯的讀后靈感會很吃力,人類為什么應該重回田園生活,與自然和諧,重塑自我,試著舍棄生活的物質牽絆。整部電影的視聽語言就像大衛(wèi)·林奇、泰倫斯·馬利克和大衛(wèi)·柯南伯格合體,意識流與神秘色彩,你需要抓住萬物循環(huán)的細節(jié)?!铩铩铩?/p>
就像馬利克和柯南伯格的怪力合體。
一部以意念和意象進行表達的語焉不詳?shù)挠捌Ec其說該片是一部故事片,不如說該片是一部實驗片。影片的指向是多義的,也是容許觀眾產生歧義的,總而言之,這是一部“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影片,不可能有標準的解讀。
1.5,欸欸欸,不要每個人都來搞馬力克風格好不好,人家至少畫外音寫得很完美,鏡頭雖碎但總能嵌入整體結構,這部片媽的就是要搞人嘛!鏡頭漂亮又如何?人物漂亮又怎樣?沒有人家的哲學底子就不要跟人搞這一套嘛,還跟小豬療癒傷痛咧,真是他媽的療你個老母?。?/p>
鏡頭有些太惡心了。。。蠕蟲、還有腐爛的豬等等。。。不過話說回來,為啥科幻也能拍的這么清新
沒看過《瓦爾登湖》,對影片中表達的那種迷離的不確定性和玄妙的輪回感還是有幾層隔閡。但攝影極美,非常有馬利克的風骨。
優(yōu)點:構想獨特,導演是自己搞定一切的小能手,部分物象漂亮。缺點:男女關系和人物刻畫極其無聊,整體攝影風格是我最討厭的類型導演在學最近兩年的馬利克風嗎。邊當小白鼠犯強迫癥邊對吟凡爾登湖創(chuàng)造zb新高度
果然是個神片樣
意識流,奇異,蛆-控制[趨腐性]&豬-鏈接[豬與人類基因的相似]。攝影馬利克,氛圍音樂恰到好處。Shane Carruth很有Vincent Cassel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