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工作原因被劇透了影片的大梗,也就是在公映版中含糊其辭,欲言又止的郭富城和段奕宏的人物關(guān)系,但即便沒有剪刀手的閹割,腦補出真正的故事,整部電影還是空洞乏力,在陳正道的影片序列中并不算佳作,一個失去兒子的父親,一個失去女兒的母親,一個失去母親的女兒和一個被收養(yǎng)的兒子,這樣詭譎的重組家庭本可產(chǎn)生巨大的戲劇張力,并順聯(lián)帶出仇富形婚等社會議題,但劇本的孱弱只能依賴故弄玄虛的導演技法彌補,而這部電影我最不滿意的地方,是連陳正道最招牌的美術(shù)布景都乏善可陳,平庸得像在趕工。這部電影很像是一個接連看完摩天大樓,隱秘的角落,麥路人,催眠大師,寄生蟲,小偷家族的人累到睡著,然后把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混搭做的一個并不完整的噩夢,夢醒之后,記不得什么,卻感覺身心疲憊。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張子楓的演技,在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戲劇支撐點的故事中存在感極強,早就脫離了唐人街探案那種表面化的邪惡處理,非常有電影感,碾壓其他所有演員,未來可期。
不如預(yù)期,看了評論區(qū)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大,這里簡單說下個人理解的人物關(guān)系,不喜勿噴
汪先生:迫于家庭壓力離開國外基友Roy,回國后和曉雪結(jié)婚(楚瞳是曉雪的孩子),騙曉雪說想再要一個孩子,實際是用的Roy的精子生了灰眼睛的楚祺(后來車禍中死亡),曉雪接受不了,選擇自殺.
楚瞳:親生母親是已經(jīng)自殺的曉雪,車禍事件發(fā)生后,汪先生讓楚瞳幫忙,就是臨時組建家庭演戲給于困樵,承諾于困樵自首后就會解散這個戲班子家庭
陳小齊:戲班子家庭里的弟弟,真實身份是長期受霸凌的孩子,車禍事件后被汪先生收養(yǎng),對家庭渴望比較強烈,原家庭不幸福,親生父親組建了新的家庭
媽媽:真實身份是班長路路的母親,沒發(fā)生車禍之前家長們就投訴過于困樵開車快,路路是唯一幫于困樵說了真話的好孩子。
于困樵:孤兒,校車司機,車禍的真實情況是汪楚祺給陳小齊100塊錢,強迫陳小齊欺負于困樵,于困樵為了幫陳小齊解圍,下車系鞋帶,抽煙,發(fā)生車禍… 救人的過程中撞樹昏迷...
開局于困樵救人送醫(yī)院的事兒沒有發(fā)生過,是汪講給他的,實際他救人時撞到了樹上,一直在醫(yī)院昏迷不醒,然后被汪先生帶回家,于困樵醒來之后看到的思安父母也是汪請來的演員,都是為了讓失憶的于困樵相信眼前的情況. 于困樵應(yīng)該是昏迷了好久,結(jié)尾在警察局的時候,警察說這個4年前的案子,于困樵說是3年前...
所有都是汪的一場戲,法院已經(jīng)判決了于困樵無罪,但是汪希望于困樵能受到道德的懲罰,內(nèi)心真正的懺悔,能去自首...
沒想到過去3年了,于還沒去自首,戲班子家庭的媽媽有點演不下去了,所以她要離開的時候,汪先生讓她記得自己的承諾,她最后沒走也是因為想真的帶著姐姐吧,想給姐姐一個家,結(jié)尾處的要和姐姐以后住一起也能表明.而且她是真的有別的男人的(開車的眼睛男).姐姐上了眼鏡男的車那段戲,弟弟說要保護姐姐,實際弟弟也是珍惜他來之不易的家庭,不想這個家庭解散.
隨著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戲班子家庭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媽媽和姐姐不想再繼續(xù)下去,而爸爸和弟弟卻越陷越深。姐姐想通過裝神弄鬼的方式解散這個家庭,夢游、經(jīng)典眼神問于困樵"你真的不做噩夢嗎?腿受傷...實際上汪先生可能知道這些都是姐姐的把戲(姐姐腿受傷的晚上,媽媽問汪先生是不是懷疑說謊的是姐姐); 媽媽在姐姐床下發(fā)現(xiàn)汪先生的過去(看到了日記,曉雪白色衣服),然后有了去樓下和于困樵說鬼附身,但是被一家之主的汪先生打斷,這里姐姐雖然失敗了但是和媽媽站到了一起,有了后續(xù)在媽媽手上留下書法的密碼.
最后,于困樵實際早就恢復了記憶,她知道"媽媽"不是楚瞳的親媽,假媽媽也去試探過于困樵關(guān)于男人軟弱的話,于困樵給出的回答是"屈服換來的這個家",假媽媽從地下室上來后她哭了,她知道于困樵不會去自首了,這個家不會解散了,才會有后續(xù)的她進去書房...同時姐姐問他車上的每個孩子的樣子和姓名都記得清清楚楚,為啥還要回去?你知道這個家庭成員的真實身份啊,都暗示了于困樵選擇了屈服,被真的困住了.
剛看完在KFC臨時用手機打的字,想到啥就打出來了,沒有仔細梳理,見諒.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不知不覺間,五一假期已經(jīng)過半,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
這個五一假期,我哪也沒去,光顧著刷院線電影了。
有驚喜,也有失望。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我原本最期待的一部——
秘密訪客
期待的原因很簡單——懸疑片,陳正道,華麗陣容。
大家都知道,本阿拉斯加最愛的就是懸疑片,這一點不用多說。
而陳正道則是拍懸疑片的一把好手,從《催眠大師》到《記憶大師》,再到去年熱播的電視劇《摩天大樓》,每一部都是口碑良好的懸疑佳作。
再加上一眾主演都是我們熟悉的實力派演員,讓人不把期待值拉滿都不行。
尤其是,每一位主演,都有那么一兩部懸疑代表作。
郭富城有《無雙》《踏血尋梅》;
段奕宏有《暴雪將至》《烈日灼心》;
許瑋甯有《目擊者之追兇》《誰是被害者》;
張子楓就更不用多說了,當年《唐人街探案》里的那一笑,嚇壞了多少人。
再加上新晉“壞小孩”榮梓杉和王圣迪……
套用一句網(wǎng)友的話來說,這陣容,很難不令人窒息。
然而,我看完《秘密訪客》的最大感受卻是失望。
至于為什么,照例,講完劇情咱再掰扯。
*以下內(nèi)容涉及大量劇透,請小伙伴們看完電影再來閱讀。
故事圍繞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展開。
繼承了家族事業(yè)的汪先生(郭富城 飾)家境顯赫。
他的妻子汪太太(許瑋甯 飾)溫柔賢惠,大女兒汪楚瞳(張子楓 飾)有很高的繪畫天賦,小兒子汪楚祺(榮梓杉 飾)則是品學兼優(yōu)的尖子生。
一家四口一起住在一個高級別墅區(qū),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乍一看,汪家似乎是人人羨慕的一家。
但旁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汪家的地下室里,還住著一個男人于困樵(段奕宏 飾)。
三年前,給貴族學校開校車的司機于困樵因失職,釀成一起嚴重車禍,全車的學生僅汪楚祺一人生還。
汪先生明白,之所以會發(fā)生車禍,汪楚祺也脫不開關(guān)系。
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他干脆把于困樵藏在了自家地下室,使得其他學生家長無法弄清車禍真相。
而于困樵為了不被那些富家子弟的父母報復,也從未產(chǎn)生要離開汪家的想法。
漸漸地,從小無父無母的于困樵把汪家當成了自己的家,汪先生卻時不時暗示他去自首……
其實,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不合理之處——汪先生如果真想保護兒子,干嘛還要勸于困樵自首?這明明是自相矛盾嘛。
所以,我們都明白,這看似溫馨和睦的一家人,一定隱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看過陳正道此前所有懸疑作品的我,一直期待著《秘密訪客》能像《催眠大師》一樣,在揭開真相時有一個驚天大反轉(zhuǎn)。
但看到結(jié)局,我卻只想說:就這?
原來,汪家這一家四口,根本就不是一家人。
汪先生真正的兒子汪楚祺,早在那場車禍中罹難。而現(xiàn)在的“汪楚祺”,則是汪楚祺的同班同學陳小齊。
陳小齊生還之后落下殘疾,在其父的請求下,汪先生收養(yǎng)了陳小齊,將其改名為汪楚祺。
汪楚瞳也不是汪先生的親生女兒,她是汪先生去世的妻子張曉雪與前夫所生的女兒。
后來張曉雪嫁給汪先生,就把女兒也一同過繼給了汪家。
而汪太太,則是汪楚祺的另一個同學路路(王圣迪 飾)的母親。
她與某已婚大老板私通生下路路,一直靠女兒的撫養(yǎng)費度日。
后來女兒在校車車禍中去世,汪太太沒了生財之道,只好把目光轉(zhuǎn)向了同樣失去了兒子的汪先生。
而汪先生之所以將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四人湊成一個家庭,其實是為了向于困樵復仇。
當時校車上只有陳小齊生還,于困樵發(fā)現(xiàn)之后,立刻將其背到醫(yī)院診治,自己卻暈倒在醫(yī)院門口。
汪先生便將其帶回自家地下室,囚禁起來。于困樵昏迷一年有余,這期間他被法院判為無罪。
失去了心愛的兒子的汪先生不愿就這么放過于困樵,便組建起一個四口之家。
又找人扮演汪楚祺同學的父母上門質(zhì)問,讓醒來的于困樵以為,造成校車車禍的罪魁禍首是他自己,他一直在被富家子弟的父母調(diào)查追殺。
于是,于困樵主動哀求汪先生,讓他在地下室躲避一段時間。
將一個大活人囚禁在地下室,讓他一輩子都不能重見天日,他卻還對自己感激涕零,這算不算是最狠的報復?
汪先生剝奪了于困樵正常生活的權(quán)力,就是想讓于困樵始終懷著罪惡感,在昏暗不見天日的地下室中茍活余生。
他希望,于困樵在受不了這種失去自由的日子后,能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罪惡,主動站出來自首。
看到這里我只想說,汪先生你兜這么大一個圈子不累嗎?
你既然都能把人無聲無息地藏起來,直接殺掉不是更好嗎,為啥還要好吃好喝的養(yǎng)著他?錢多捐一所希望小學不好嗎?
而且,于困樵似乎并沒有如你所愿整天擔驚受怕,反而很享受在這個家里生活呢!
一部懸疑片的謎底如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稱為精彩;如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那就只能說是故弄玄虛了。
我想,《秘密訪客》如果能早點上映,那它也許會影史留名,因為它精準地成為了那兩年的金棕櫚風向標。
此外,《秘密訪客》中還有一條隱晦的暗線,與年初上映的懸疑片《緝魂》有異曲同工之妙。
汪先生早年愛好攝影,他在國外結(jié)識了同性戀人Roy,夢想著能和Roy一起當個攝影師。
后來在家族的施壓下,汪先生放棄了夢想與戀人,回國繼承了家業(yè),變成了一個平平無奇的富二代。
但他仍對Roy存有很深的情感,不僅在家里掛滿Roy的攝影作品,還利用試管嬰兒技術(shù),讓妻子張曉雪生下了Roy的孩子。
也就是說,真正的汪楚祺其實是個有著灰色眼睛的混血兒。
張曉雪一見到這個孩子,就知道自己只是被汪先生利用代孕而已,接受不了上吊自殺了。
汪家客廳掛著一幅詭異的攝影作品,畫面中的人全部雙腳騰空,便是在暗示這一點。
另外,《秘密訪客》中還有許多值得深挖的細節(jié)和彩蛋,比如于困樵和汪楚瞳、甚至他和汪先生之間,都有著隱晦的情感暗線。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影院刷一刷。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要問了,片片你剛吐槽完它,怎么轉(zhuǎn)頭又要讓我們?nèi)タ矗?/p>
其實我剛才說的,只是《秘密訪客》的大概故事。
但《秘密訪客》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電影,想要真正弄懂這部電影,非得多刷幾遍原片不可。
而且,《秘密訪客》其實是一部很適合在大銀幕上觀看的電影。
《秘密訪客》的英文名是“Home sweet home”,直譯過來其實是“甜蜜之家”的意思。
之所以改成“秘密訪客”,除了加深影片的懸念,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
所謂“秘密訪客”,指的并不僅僅是于困樵,更是坐在銀幕前窺視這個家庭一舉一動的我們。
據(jù)陳正道所說,他拍《秘密訪客》,其實是想挑戰(zhàn)一下華語電影市場中的一個少見的類型——心理驚悚。
從心理驚悚電影的角度來看,《秘密訪客》無疑是成功的——
陰冷的色調(diào),瘆人的音效,每個人臉上古怪的表情,和他們深不見底的眼神,無不讓觀眾不寒而栗。
為了能讓觀眾有更強的臨場感,陳正道還特意使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讓我們直面角色富有故事感的眼神,視線不由自主地追隨著他們。
在銀幕前的我,確實被影片調(diào)動起了不安的情緒,觀影時一直坐立難安(并沒有真的立)。
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觀影體驗。
所以直觀上來說,《秘密訪客》是好看的。
精致的服化道、富有美感的鏡頭語言、以及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你的視線很難從銀幕上移開。
然而從劇情上來說,《秘密訪客》又不那么好看。
故事擰巴,邏輯牽強,全片都充斥著一種故弄玄虛之感。
這才是導致《秘密訪客》口碑撲街的原因。
原本,《秘密訪客》集齊深柜、形婚、代孕、中邪、校園霸凌、階級歧視、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戀父情結(jié)等話題,其實是很有可能成為現(xiàn)象級的爆款電影的。
只是,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時長又要控制在兩小時以內(nèi),難免顧此失彼。
就像一個新手廚師,想方設(shè)法使菜肴更加美味,便在菜肴里加入了各種佐料,不管合不合適,先一股腦全放進去再說。
不難想象,這么烹飪出來的味道,肯定是難以下咽的。
我想,陳正道如果專攻于其中一到兩個元素,其他的全都舍棄不要,成片的效果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好。
費盡心思地鋪墊、塞細節(jié),最后卻只落得某瓣5.8的評分,冤枉嗎?
不冤枉。
因為大部分觀眾的需求很簡單,只是想看到一個能打動人心的好故事罷了。
除開故事,一切隱喻、內(nèi)涵、彩蛋,都只是附加而已。
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導演和編劇,都能牢記這一點。
看在五一假期本阿拉斯加還在更新的份上,你們真的不點個贊再走嗎?大家的贊,就是我繼續(xù)為大家?guī)砀鄡?yōu)質(zhì)內(nèi)容的動力!
今天就到這里,咱們明天再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編輯:阿鴆
看密室類懸疑電影的樂趣就是:這個大匣子已經(jīng)擺好了,看著里面的角色就像盯著制作精美的標本,那些繁復的花紋布滿灰塵的翅膀,刺在核心處的大頭針,以及懸而未決的針頭頂部的珍珠,可以反復把玩和欣賞。陳正道這次做的不錯,瑕不掩瑜。
時隔四年,再次看到陳正道導演的新電影上映還是被他吊起了胃口,因為有我依然喜歡的老段以及新世代惡童榮梓杉參演。還記得第一次看《催眠大師》時的驚艷感,恐怖和懸疑氣氛恰到好處,也因此讓我對《秘密訪客》更多了幾分期待。
說說角色,雖然是沖著老段和榮梓杉去的,但看完后也同樣在意張子楓的姐姐和郭富城的父親。
一開始似乎是感受到到姐姐對于弟弟的嫌惡:彈鋼琴時推開的手,以及嫌棄的眼神,和拒絕弟弟邀約時不耐煩的口吻。還有對母親的輕視:故意在她伸手時扔掉手中的勺子。對父親冷漠:打斷他說話,幾乎不正眼看他甚至在最后刺傷他。但看到最后才感覺到,也許在情感位置上,她才像這個家庭的母親:默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弟弟的跟蹤和依賴,包容了可以說是間接害死自己親生母親的養(yǎng)父,照顧懷孕的繼母,并在她手心寫上密碼引導她走進書房看到真相。對于老段的角色也是,這個額外的成員,也讓他在黑暗的地下室里感受到一絲絲家人的溫暖,幾次暗示他可以離開,逃出這個騙局。她收集起母親的日記,那張作為證據(jù)的畫,操場上遺落的“網(wǎng)球”。在這些鋪墊之后,看到最后的哭戲,讓人百感交集。她最終承擔起了破局者的責任,張子楓演出了“針”的趣味。
郭富城演的父親,一開始最看不清的就是他的意圖,表面上看是一個那種很常見的控制欲極強的父親,重視男孩忽視女孩,打壓妻子,故作聰明,規(guī)矩嚴明??吹胶竺娌虐l(fā)現(xiàn)他是個如此軟弱的人,向父親妥協(xié)逼死了愛人ray,為了延續(xù)ray的血脈,讓妻子代孕生下愛人的孩子,又害死了妻子。最終他最重視的兒子也死掉了,可他還是不敢去死。把害死自己兒子的兇手困在自己家里。他把愛人的作品和喜歡的藝術(shù)品擺滿所有房間,他把這些毫不相干的人拉進這個虛幻的陣營,每日在書房里靠回憶度日。這個家不僅是困樵的牢籠也是他的。這一切都讓我有點厭惡這個角色。出了影院回想起來,他也許是為了女兒呢,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她也許是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吧。他忽視她,讓她跟同樣喜歡畫畫的于困樵靠攏,似乎是想讓他彌補自己這個父親感情的缺失。這個女兒就像照著他罪惡的一面鏡子,他對著這個鏡子演戲,讓他無處遁行。以至于最后女兒刺向他那一刀,他的眼神才泄漏出松懈,享受著崩塌和毀滅的快樂。用情太深,如毒藥入髓,為她,才留下一根軟肋。郭富城演技精湛,麻木不仁的狀態(tài),隱忍的眼神,都很有層次。郭富城演出了“翅膀”上鱗粉的迷霧和迷宮般的花紋
其它角色,榮梓杉的發(fā)揮也恨在心啊,老段演出了屬于于困樵的那份貪戀這個家的小心翼翼,許瑋甯還是那么美……總體來說我個人還是看到了一些喜歡的點。
電影有作者電影的氣質(zhì),看到編劇是殳俏,小小驚訝一下,知道她是多年前在一本叫《鯉》的雜志上看到的一篇短文:講一個妻子去拜訪第三者,借助食物來暗喻人物關(guān)系,覺得十分有趣印象深刻,回想起來電影中也有很多猙獰處理食物的鏡頭。
電影也明講暗講許多社會問題:父權(quán)家庭,女性地位,校園霸凌,金錢主義等等,但并沒覺得電影很滿。他讓你明確知道,這是一部講“家”的故事。
以上是我的粗淺見解,在五一嘈雜的電影院里,難免忽略了一些細節(jié)和畫面。也許有機會在家里還會再看一遍吧
我很喜歡《秘密訪客》終極版預(yù)告片里的一句話:“每個家庭都有秘密,而我們的秘密,就是家庭?!?/p>
在我看來,陳正道導演的《秘密訪客》是一部在劇作層面,向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英、美“哥特式情節(jié)劇”汲取靈感的心理電影。包括片中的建筑與空間關(guān)系、復雜的心理層面(尤其是婚后妄想癥)、恍惚的敘事,都讓我想起《蝴蝶夢》(Rebecca)、《門后的秘密》(Secret Beyond the Door...)和《無辜的人》(The Innocents)這類影片,甚至連它的對白都是西式的文學性修辭。
在那些影片中,女主人常常處于丈夫的危險中,孩子是這一門類中另一個有趣的角度——早熟又有魅力。《秘密訪客》中的女兒表現(xiàn)出了這個年齡段少有的身體權(quán)威,姐弟倆之間也有劍拔弩張的關(guān)系。有時候,他們還會充當毛骨悚然的對象,《無辜的人》中的兄妹便是如此,那部片甚至也有和鬼上身有關(guān)的情節(jié)。不過,困樵在《秘密訪客》中,才是真正的外來人,他代表觀眾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東西跟他一樣,這個角色為觀眾建立了一種好奇心。
在探討劇情之前,我想先將幾個人物捋清。楚瞳是汪先生的前妻曉雪與前夫所生的女兒,曉雪在嫁給汪先生后,楚瞳也過繼到汪家;“楚祺”是汪先生領(lǐng)養(yǎng)的同校學生家長的孩子,校車事故發(fā)生后,家長沒有經(jīng)濟能力為兒子治腿,被汪先生收養(yǎng),沿用了去世兒子楚祺之名;灰眼睛的混血兒子楚祺才是汪家之后,不過他是曉雪人工授精的孩子。據(jù)我推測,孩子真正的父親是汪先生的同性愛人Roy。
在汪先生與曉雪的談話中,我們得知,他排斥家族為他安排的女人,暗示了其同志身份。曉雪明知他的取向,依然借著形婚試愛的態(tài)度與之結(jié)合?;槎Y上,她說相機是丈夫的第一名,自己只做第二名就好,這里的“相機”代表的應(yīng)該就是Roy。由此可見,曉雪對與汪先生的婚姻是有奢求的,還是希望能用實際行動組建美滿家庭。然而,一切隨著混血兒子的降生而崩塌,她發(fā)現(xiàn)丈夫竟然利用自己借腹生子,這個孩子實際上是丈夫和Roy的愛情結(jié)晶。和《緝魂》的內(nèi)地版一樣,影片在處理同志的次要情節(jié)時,就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不露聲色。
楚瞳和混血兒子都繼承了雙方家長的特點,一個喜歡畫畫(隨曉雪),另一個喜歡攝影(隨Roy)。領(lǐng)養(yǎng)的“楚祺”則更像汪先生——“你要是敢背叛這個家,背叛我和我爸,試試看吧?!辈徽峭粝壬男穆晢??這個“Home Sweet Home”是他為了一己之私建立起來的,倒也不完全是因為要審判困樵,也是他為已經(jīng)坍塌的家庭,重新愈合自己的精神家園。困樵只是一個契機,一個動機而已。
汪先生很善于尋找替代品,他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將混血兒子及相機書房作為已經(jīng)去世的Roy靈與肉的替代。讓失去贍養(yǎng)費專門找下家的新太太,來做前妻的替代品,這是一項完美的交易。讓新兒子沿用“楚祺”的名字,也是代替楚祺的做法,這些都是他自我療傷的方式。汪先生很偏愛這個像自一樣循規(guī)蹈矩的兒子,雖非親生,但他完全具備父權(quán)制下對男性的期待,在父親面前是個老實溫順的孩子,擁有對汪先生的模仿和繼承。汪先生能夠接受楚祺的替代品,都不怎么接納和前妻相似的有點野的女兒,對她的愛好漠不關(guān)心,這也間接說明了他愛Roy勝過曉雪。反過來看,女兒從繼父這里得不到父愛,轉(zhuǎn)而迷戀同樣父輩的困樵。后者懂得欣賞她,關(guān)心她的成長。她用各種極端的方式(扔球制造腳步聲和燙傷自己的方式博取關(guān)注,但夢游是真正的鬼上身,應(yīng)該是被死去的楚祺上身),卻一直無法獲得她想要的回應(yīng)。結(jié)尾她將繼父刺傷則有種“弒父”的意味。父權(quán)制下的女性(汪太太和楚瞳)看似溫順,實則擁有獨立自主意識——楚瞳對困樵的好感,汪太太與情人的關(guān)系,既有家庭情感的壓抑,也含有對汪先生的蔑視態(tài)度。
劇本做了很多減法,或者是審查下的減法,在明線之余還藏有一條暗線,明暗線索相互融合。家中有兩個秘密——其一是書房禁地,承載的是汪先生對同性愛人Roy的回憶。在困樵與楚瞳的對話中,我們得知Roy從生病到去世再也沒有見過汪先生,他一定對汪先生與曉雪的結(jié)合郁郁寡歡,這是華人家庭觀念導致的后果。同時,也帶給汪先生很多束縛和困境,這種影響是雙向的,但歸根結(jié)底還是個體的選擇;其二是曉雪的去向。前者始終沒有在片中出現(xiàn),后者僅在回憶部分存在,可他們的黑暗一直籠罩在房子里,如同《蝴蝶夢》里Rebecca的幽魂一樣存在。兩任妻子與Roy之間,就像是廚房與書房的爭風吃醋,這座大宅的每個房間似乎都有自己的靈魂。困樵住在地下室,樓上是廚房——汪太太的領(lǐng)地,富裕的廚房和貧窮的地下室就有了階級差異。而汪先生始終以一種控制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權(quán)力處于樓梯頂端。他還有一間專屬的用來“收集”的上鎖房間,不許外人進入,那里藏有他的秘密。“門后的秘密”是哥特式情節(jié)劇的重要元素,最早的根源來自古老的《藍胡子》的童話故事。
關(guān)于曉雪的去向,汪先生說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家,“永遠”一詞用的決絕,這是離開了這個世界的一種說辭。結(jié)合家中那幅巨大的僅出現(xiàn)腳踝的黑白跳躍照,你可以想象這是她上吊自縊的隱喻,暗示了她究竟是如何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這也對應(yīng)了汪太太一直感覺房子不干凈。曉雪或許就是在儲物間自盡的,請注意楚祺被關(guān)禁閉那場戲,儲物間有被懸掛著的風干肉,也可視為一種隱喻。這場戲的最后一鏡,是楚祺轉(zhuǎn)過頭,似乎遇見了黑暗盡頭可怕的不詳氣氛,盡管那里什么也沒有。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當然,觀眾也可以將之理解成媽媽為了潛入神秘的書房一探究竟,將兒子鎖在地窖,但明顯用鬼片解釋更能說得通。
汪太太通過曉雪的日記,發(fā)現(xiàn)了她的慘劇。當她穿上曉雪的毛衣,做著曉雪的行為,念叨著曉雪過去說過的話。你可以理解成她背誦了日記內(nèi)容,也可以理解成被上身,汪先生對回家的楚瞳說:“你看誰回來了?”不由讓人脊背發(fā)涼。影片還留有一個汪太太昏倒在地的頂拍鏡頭,這是傳統(tǒng)鬼片中靈魂離體后的普遍反應(yīng)。影片徘徊于心理驚悚片與鬼片之間,存在著強烈的丈夫?qū)ζ拮拥闹?,死去的亡靈對家庭的支配。新妻子的缺乏經(jīng)驗和脆弱及丈夫?qū)ζ拮拥睦渎?,讓她始終處于弱勢。說到底,男主人是受到同志愛人和死去兒子的心靈困擾,女主人是受到前女主人的亡靈困擾。
作為悅食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雙食記》的原著作者,編劇殳俏對烹飪和飲食研究頗深。這在片中也有所體現(xiàn),美食不是毫無目的的。汪太太熱衷于烹飪,廚房是她唯一的樂土。她先做了一道蒸鷹鯧,這道菜以掀開鷹鯧側(cè)邊的鏡頭,帶有一點藏住秘密的意味。餐桌上,汪太太切魚的兩面三刀,則是她對這個家庭的立場。第二次展示她的廚藝是八寶鴨,這道菜的做法是放血掏空,再填滿縫合,有種死而復活的隱喻,與之后她穿上曉雪的毛衣,變成曉雪的那場戲達成同等效果。這是愛倫坡那種哥特式情節(jié)劇所鐘愛的亡妻復活的主題,她是借汪太太的肉身來宣泄自己被壓抑的情感。
一直都很欣賞陳正道電影的美術(shù),這次,御用美指羅順福和沈展志珠聯(lián)璧合,暗藏著諸多易被忽略的美術(shù)元素,比如書房中的相機和客廳里的攝影作品,它們不單是房間里的擺件,也映射出精神層面的敘事策略,家中只有攝影作品而沒有一幅畫作,也是愛屋及烏、惡其胥余。汪太太以曉雪的身份闖入書房,亦指導觀眾用死者的眼睛(照相機)去審視活著的人,砸毀相機,是她在一臺臺相機眾目睽睽的注視下(代表Roy的眼睛)宣泄自我。她知道,丈夫的第一名依然是Roy,第二名是楚祺。那么曉雪有自己的位置嗎?
再說回困樵,大家全都因為他,無法離開這座房子。汪先生認為法律雖然判困樵無罪,但他一定要在對方頭上栽植“有罪感”,這是他對困樵的自我審判。在人人都不把這個家當家的時候,困樵卻逐漸變成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的代表,他把家人真的當作家人。甚至連對他有好感的楚瞳,都希望他能盡早離開這個家,哪怕是去自首。每個人對“自由”和“不自由”都有自己的見解:汪先生早年在紐約,被斷了銀行卡,失去了自由,回來繼承家業(yè)和結(jié)婚是不自由。困樵則渴望擁有汪先生這樣美滿的家庭,他在這個家里能感到自由,外面的世界反而讓他不自由。汪太太在家里一點都不自由,她害怕被丈夫關(guān)一輩子,她認為出去才是自由。楚瞳向往畫畫的自由,但他的父親不喜歡,她想和心愛的人逃離,那是她認為的自由。“楚祺”作為領(lǐng)養(yǎng)的兒子,已經(jīng)失去了與原生家庭的自由,但他擁有了選擇的自由。
在困樵看來,汪先生為他施以小恩小惠,得以脫離苦海。還視他為家人,賜予他衣食住,過上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被綁者就這樣將綁架者視為自己的恩公。過去,他也曾受到學生們的欺凌,但在學生口中他卻變成了欺負人的米老鼠,讓片面的家長顯得焦慮和擔心,甚至還公開受到校方的聆訊。校園霸凌、階級差異壓在困樵身上,構(gòu)成一種無形的恐懼和枷鎖,他也害怕面對社會輿論和被學生家長報復(“可以讓他不知不覺的消失”),所以一直不敢逃走,生存是唯一選擇。
階級劃分反映在貧與富的身份上,出身貧窮的學生也會被一群富二代同學欺負?!俺鳌痹诎嗬飺巍靶〕蟆钡慕巧谛\嚿鲜鼙M欺負。早已是家常便飯,只是校車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沒辦法管束孩子,只能做好分內(nèi)事,況且校車司機并不屬于教師行列?;已劬Τ饕彩前粤栊F體的成員,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適當?shù)男袨?。由此可見,汪先生平時就非常驕縱這個兒子。影片亦藉此反映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校園霸凌問題,不僅在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在學生與校車司機之間。
說起來,陳正道上一部網(wǎng)劇《摩天大樓》也有涉及非法囚禁的劇情,可是說到底,汪先生有沒有非法囚禁困樵呢?似乎也沒有,他一直給予每個人自由控制范圍內(nèi)的自由,甚至放任他與女兒外出寫生,他有十足的把握,困樵不會外逃。雖然他曾造成27名學生喪生,但他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汪先生給予他自由控制范圍內(nèi)的自由,也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在他們雙方看來,并不存在“非法囚禁”一說。影片最后,一無所有的困樵,還是選擇回到了這個家庭的懷抱,那里看來真的是他的Sweet Home。
《秘密訪客》到底是鬼故事還是心理研究?我不愿意稱它為鬼故事,因為鬼魂的存在從來沒有被明確證實過,也沒有被明確否認過。鬼魂是否存在,到了影片結(jié)尾,已經(jīng)是個無足輕重的問題了。汪先生固然是大家長制的權(quán)威,但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本身必須形成自己的人格和自身命運。我認為整部影片給出的訊息是:一個人必須找到自己,消除盤踞在自己心靈上的另一人的幽魂,才能獲得成長和新生。
信息過載時代的特點就是:當我們還對一部正在上映的影片似懂非懂、若有所思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它的評論早已鋪天蓋地。
相信您點開這篇文章的時候,有關(guān)《秘密訪客》的解析文章已經(jīng)看過不少。很多影評就角色關(guān)系、人物動機、劇情梳理、主題呈現(xiàn)乃至美學風格方面對影片做了條分縷析的解讀——但此類的“解秘文”卻不能回答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既然影片的線索是精微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表演是精湛的、服化道是考究的......那它的總體評分怎么跟廣闊的解讀空間不匹配?為什么還有相當一部分觀眾會表示對影片的“猜謎活動”接受無能?真是“這屆觀眾不行”么?事情恐怕沒這么簡單。
面對“解密與謾罵齊飛,褒獎共嘲諷一色”的網(wǎng)絡(luò)奇觀,我們有必要弄清影片口碑兩極分化的真正原因。對于《秘密訪客》當中的“深刻思想”,普羅大眾為什么不買賬?在我看來,答案就藏在陳正道自己說過的兩句話里:
一
我希望觀眾走近每一個角色身邊,細細地觀察,他們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恐懼與秘密。——陳正道
陳正道的這句“希望”,恰恰暴露了影片在角色方面的最大問題:“走近每個角色”不是電影塑造人物的方式——起碼一部時長有限的商業(yè)類型片不具備這樣的空間。那些尋常電影中的角色,總有主角、配角和工具人之分,我們真正能“走近”并“細細觀察”的只能是主角。可《秘密訪客》的“一家五口”,你能確定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嗎?他們的戲份權(quán)重幾乎持平,而復雜糾葛的內(nèi)心活動同樣隱蔽,除非對那些記憶力、理解力超群的人士,“走近每個角色細細觀察”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wù)。
就像上面這幅海報,在我看來是個毫無重點的失敗設(shè)計(因為都是重點)。它集中體現(xiàn)了陳正道對觀眾理解片中人物的“希望”——但僅僅是這張海報透露的繁復信息和混亂的人物關(guān)系就已經(jīng)讓人望而生畏了。你讓觀眾往哪看呢?而影片前80分鐘如墜霧中的觀感,恰如這張海報:怎一個“亂”字了得。
這種云遮霧罩的“亂”隨著汪先生在“最后的晚餐”上回憶起前妻張曉雪、忍無可忍的楚瞳“弒父”后崩潰大哭,才出現(xiàn)云消霧散的跡象。直至影片結(jié)尾,借助警察之口,我們終于捋順這一類似“小偷家族”的臨時家庭成員之間的真正關(guān)系:
楚瞳是汪先生前妻張曉雪的女兒,過繼成為汪先生的繼女;陳子齊是校車事故中被霸凌卻幸存的孩子,因原生家庭無法承擔高昂的醫(yī)療費用被汪先生收養(yǎng),并沿用了“楚祺”的名字;而真正的楚祺早已經(jīng)在車禍中喪生了,他是那個長著灰眼睛的混血孩子,表面上是汪先生與曉雪人工受孕的產(chǎn)物,實際上卻是汪先生的同性愛人Roy的孩子;至于汪太太,她的真實身份是同在車禍中喪生的班長路路的母親,因為在失去女兒的同時也失去了作為“小三”的撫養(yǎng)費,在手頭拮據(jù)和再為人母的強烈心理驅(qū)使下,半推半就與汪先生演起了半路夫妻。
相信這組人物關(guān)系在看過諸多答疑解惑的文章后,如今的你已經(jīng)了然于胸。我看到不少觀眾認為:影片半遮半掩的情節(jié)和欲語還休的臺詞是因為“剪輯稀碎”和審查刪改所致。仔細考慮這樣的說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難以成立。影片之所以呈現(xiàn)出如今支離破碎的面貌并不是因為剪輯“稀碎”,而刪減對它的影響其實也不大——請大家回想上段中的人物關(guān)系:除了Roy是汪先生同性情人這點沒有明說外,還有哪處情節(jié)是電影沒有交代、沒拍清楚的?你會發(fā)現(xiàn):最后的“警察詢問+記憶閃回”已將所有的事都挑明了。至于汪先生的同性戀身份,足夠敏感的觀眾也能猜到。所以,刪減對影片的最終成效不是致命因素。
所以“剪輯稀碎”的真正原因是:架構(gòu)決定?;仡櫲覀儼l(fā)現(xiàn)影片采取的是“猜謎——解謎”的嵌套結(jié)構(gòu)。前80分鐘都是謎面和伏筆,為后30分鐘的解謎和真相服務(wù)。而這些“角色之謎”、“情節(jié)之謎”不是抽絲剝繭、循序漸進地逐個拆開的,而是放到最后、集中統(tǒng)一破解的......如果影片采納了這樣的結(jié)構(gòu),那么先前各個角色各不相同的背景、經(jīng)歷、心路就必然得是“兜住”的——只能通過隱晦的臺詞跟細節(jié),在人物的身上虛晃一槍,提醒觀眾注意而無法交代清楚。
就像其中有場戲是這樣的:楚瞳將冰淇淋遞給汪太太,結(jié)果她的手一松,勺子掉地上。只有當我們看過全片后去回憶,才能知道這一幕是什么意思——哦!原來是懷孕的汪太太早就有逃離之心,楚瞳以掉落的勺子來暗喻她: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再回來......可問題是:當這幕發(fā)生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汪太太的孩子壓根就不是汪先生的,所以就想不通汪太太為什么淚眼婆娑地想要離開。我們至多能感受到這個家庭氛圍古怪、家庭成員貌合神離,可我們對楚瞳與汪太太的真實身份和因為都想逃離所以心照不宣的默契一無所知,所以我們就不知道這是在拍什么。
以上僅為一例,在漫長的前80分鐘里,我們同樣不知道弟弟幾次三番想要給姐姐吹小號,姐姐就是不聽是什么意思(原因是被父母拋棄的陳子奇在汪先生家中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他想贏得“姐姐”的關(guān)愛);我們也不清楚楚瞳為什么要三番五次跑進地下室跟“殺人犯”敞開心扉,甚至有次還施了淡妝、穿著內(nèi)衣(原因是汪先生不僅拿楚瞳生母當傳宗接代的工具,也視繼女楚瞳為無物,從來不關(guān)注她的興趣愛好和所思所想。常年都很缺愛的楚瞳產(chǎn)生了某種“戀父情節(jié)”,對欣賞自己畫作的于困樵有了好感跟依賴)。
類似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還有很多,大家可自行回想。整整80分鐘內(nèi),影片都由這樣一個個謎語、符號和隱喻組成,為的全都是那個驚爆內(nèi)幕的結(jié)局??墒?,80分鐘的謎面未免太長了......
謎面太長導致影片大部分時間的觀感是這樣的:我知道這家庭的故事大有文章,但我就是猜不透這個故事,甚至看不清它的走向;我也知道每個演員都很努力地在演,他們傳遞出了很微妙、很復雜的情緒,可我就是看不出這些情緒的指向......
而影片最終對觀眾提出的要求又是這樣:你們一定要把前80分鐘那些不知所云、莫名其妙的細節(jié)全記住,這樣等到真相大白的時候,你們再去回憶先前的伏筆、品咂演員的神情便會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希望總歸是好的,可多數(shù)觀眾畢竟不是“記憶大師”,不可能在僅僅一刷之下就把所有看不懂的細節(jié)都記住。而真實發(fā)生的情況是:到了謎題揭曉的那一刻——由于要同時交代七個人的前塵往事、展現(xiàn)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于困樵除外,七個人分別是:汪先生、汪太太、楚瞳、楚祺、陳子齊、張曉雪以及隱藏的Roy),觀眾能瞬間捋清亂糟糟的人物關(guān)系就不錯了,哪有時間再去回想之前的情節(jié)和演員的表演?
就像先前說的,這不是陳正道沒拍清楚,而是他選擇把所有謎底集中一次性釋放所致。而釋放信息的密集程度,很可能對理順人物關(guān)系都造成了干擾:比如說引誘于困樵上鉤的“同學家長”到結(jié)尾揭示他們其實是汪先生請來的“劇場演員”時,相信有些觀眾都已忘了影片開場走過場的這倆人了。我們再舉個例子:說汪太太其實是潘曉路母親的時候,由于“潘曉路”這個全名僅在全片這里唯一一次出現(xiàn),相信亦有不少觀眾看到這時心里會“咯噔”一下,而當他們回想起家長會上一閃而過的汪太太和“班長路路”這個名字的時候,勢必又會錯失下一個謎題的揭曉。興許幾句臺詞沒聽清,稍后的情節(jié)就“看不懂”了。
在漫長的時間內(nèi)都是無效的信息,在最后的時間又來了場信息的轟炸。這真不能賴“這屆觀眾不行”——如果是不能從《指環(huán)王》中一窺真實的歐洲史,嫌長嫌悶說這是一星爛片,的確是觀眾不行;但如果是在一個很短時間內(nèi)釋放出大量信息讓人應(yīng)接不暇,那純粹是大腦反應(yīng)不過來。
不知先前的論述是否讓你想到哪部影片曾這么做過。沒錯,就是大衛(wèi)·林奇的那部《穆赫蘭道》——請您回想下初看《穆赫蘭道》之時的感受:從墮入迷宮般的一臉懵圈,到最后的恍然大悟,跟這片兒像不像?;蛟S,這就是陳正道導演所謂的“心理驚悚”:“一部分觀眾看完后會思考很久,另一部分觀眾會直接放棄這道題。”
看來陳正道對自己作品的可能結(jié)局心知肚明。豆瓣上的評分已然證明:更多的觀眾是放棄了這道題。當然題怎么出是導演的事,愛答不答是觀眾的事,這里沒有誰對誰錯。但更關(guān)鍵的地方是:電影該是一道“題”么?即便是《穆赫蘭道》:它是一部集合了商業(yè)明星的懸疑片么?它有幾個主角?——即便先鋒如斯、實驗如斯,它也只試圖呈現(xiàn)娜奧米·沃茨一個人的“驚悚心路”而不是同時描繪五六個人迥然不同的復雜心理并在其中灌輸大量很難get到的宏大主題。
所以就算你洞悉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份,內(nèi)心的尷尬依然難以消除:為什么我明明看懂了這個故事,還是覺得整部片子會如此“不清不楚”呢?這是因為比《秘密訪客》的人物關(guān)系更加復雜的,是它的主題。
二
我想家應(yīng)該是一個最好的舞臺,用最少的人,講述最多的主題?!愓?/span>
這句話很是關(guān)鍵,它似乎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家”只是故事的發(fā)生地和背景板,而影片的主題更多、更宏大。雖然“家的正面意義”也是《秘密訪客》的主題之一,但這一片尾硬拔的主題——楚瞳聆聽楚祺拉小號時的潸然淚下與先前的影像表達和情緒積累是矛盾的、斷裂的。
陳正道是這樣說的:“我覺得家的本質(zhì),是學會原諒彼此,包容彼此。我們?nèi)绾尾灰鸭易兂梢粋€牢籠,而是把家變成一個溫暖的避風港?!薄矣X得,這句闡釋的古怪之處在于:影片先前塑造的明明是個典型的父權(quán)制家庭。處于核心地位的汪先生以近乎PUA的洗腦話術(shù)監(jiān)視著每個成員的一舉一動,包括能讓寄人籬下的于困樵俯首稱臣。再考慮到汪先生本是權(quán)力與資本的犧牲品:他因為家人的不支持被迫與同性愛人分離才導致后來喪妻、喪子的一系列悲劇,可到頭來他卻依靠特權(quán)和金錢成為“老大哥”式的大家長,自己決定“臨時家庭”何時解散或干脆永不解散......
所以我們理所當然會認為影片的主旨是“反家庭”、反權(quán)威、反邪教控制的。本來漸露鋒芒的社會批判臨近末尾突然化作溫情脈脈的心靈雞湯,這是怎么一回事?——這絕不是“刪改”的原因,因為“家是避風港”這句話可是導演自己說的?!跋敌瑤А币约啊按敌√枴钡膱鼍耙彩菍а菰镜脑O(shè)計。
對造成如此混亂、自相矛盾的表達的原因,我們只能這么理解:就是陳正道真的想用“最少的人”,表達“最多的主題”。他既想說“家是牢籠”、“自由有限”——這體現(xiàn)在汪先生的人物經(jīng)歷和心理動機上,也表現(xiàn)在楚祺和于困樵對汪先生的言聽計從和對虛幻之家的迷戀歸附之上;但與此同時,也想說“家是港灣”、“彼此包容”——這又體現(xiàn)在汪太太與楚瞳的同病相憐以及姐弟從針鋒相對到最終和解......
陳正道沒想清楚將截然相反的思路置于同部影片且表達側(cè)重還有不同的話,會給觀眾帶來怎樣困惑的心理感受。而在“反抗家庭”和“回歸家庭”之外,“家”的主題甚至隱隱延伸出了第三層的表達空間。在此我只能含蓄地指出兩點:一是于困樵這個角色明明與“家”無關(guān),他本是被裹挾進“家人”身份的底層弱勢群體,最后卻因?qū)で蟊幼o和安全感的需要,在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恐懼心理下自甘成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這是為什么?二是《秘密訪客》集中了陸港臺三地的演員,角色設(shè)定是許瑋甯想要逃離、張子楓一刀刺向郭富城最終導致這個家如鏡花水月般分崩離析,為何如此設(shè)計?
矛盾的除了“家”,還有人。影片既然是反父權(quán)壓迫的,那按理說該是歌頌女性的吧。陳正道自己也說:“劇中兩個女性角色有對對方的羈絆,最大的原因是她們的包容。”但具體考慮到片中女性的形象,你甚至懷疑這里面有厭女的傾向:楚瞳有某種戀父情節(jié),因為渴望愛而不得最終絕望地走向弒父——但既非親生,又憑什么希望汪先生能像對待楚祺那樣視自己為己出呢?汪太太是傍富豪、靠女兒賺撫養(yǎng)費的“小三”,并在成為汪先生妻子后,再次與新情人出軌并懷孕,延續(xù)了其“找下家”的作風;而張曉雪也是個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上的“傻白甜”,源于交換目的的婚姻卻妄想能“當相機之后的第二名”。當知道自己被愚弄、被算計后置女兒于不顧自尋短見......我不知道導演對女性到底持何種態(tài)度。
當然最變態(tài)的還屬郭富城飾演的汪先生:他從被壓迫的性少數(shù)群體和權(quán)貴之家的受害者搖身一變成了執(zhí)掌所有人命運的“上帝”。他的變態(tài)心理除愛人失蹤和痛失愛子的外部刺激外,顯然還有來自骨子里的自私跟怯懦——他就從來不去想想:明明是自己迫于家庭的壓力放棄了摯愛,也是自己對楚祺的溺愛導致他成了校園霸凌者,間接造成車毀人亡的悲劇。但汪先生只會一味地委罪于人——而且他的歸罪對象也很謎:按說于困樵已被法院判定無辜,醉駕的貨車司機責任更大。若真想報復且手眼通天的話,汪先生該設(shè)局禁錮的是貨車司機才對。這我不知道是該說汪先生“真變態(tài)”還是導演自己沒想清楚。
不如我們復盤一下影片將這群變態(tài)湊在一起究竟想表達多少主題:罪與罰;自由與臣服;家作為“牢籠”與“避風港”的一體兩面;反抗威權(quán)和謊言維系下的暴政;受虐與施虐的相互依存及轉(zhuǎn)化;執(zhí)念引發(fā)的虛幻、虛幻導致的瘋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與戀父情節(jié)......這些主題涉及政治層面、社會層面、心理層面乃至文化層面......
主題太多讓影片在思想呈現(xiàn)上失重失焦、散亂無序。且很多表達和象征出現(xiàn)了左支右絀、淺嘗輒止的局面。譬如先前所提到“最后的晚餐”和汪先生的“上帝身份”,你會發(fā)現(xiàn)陳正道真的在拿第三場飯局和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相比:
但我們發(fā)現(xiàn)類似“靈光一現(xiàn)”的表達都經(jīng)不起推敲:哦,原來導演是想比喻在最后一場飯局上,楚瞳會背叛汪先生。但請先等等:汪先生和耶穌、楚瞳和猶大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嗎?
思考上的不清不楚具體表現(xiàn)在操作上就是:那場被宣發(fā)炒作很久的“12小時哭戲”最終在大銀幕上只有幾秒鐘——首先逼演員連續(xù)哭上12時,乃至張子楓拍完這場戲直接崩潰只能證明導演的無能,更顯糊涂的是成片中又把最關(guān)鍵的臺詞給刪了。(張子楓對郭富城說:“為什么你從來就沒有想過,你不是什么都沒有,你還有我。”)或許,陳正道后來覺得父女的情感鋪墊不足、留著不合適。但刪了這句話,女兒突然捅父親一刀的動機不就更弱了么......如果不客氣地講:從這場“敬業(yè)戲”上,我只能感受到主創(chuàng)的思維混亂和對新人演員們的摧殘(雖然這并不是有意的)。
太多的主題讓情感無所適從,太多的表達讓思想無處安放。在此可舉一個反例,那就是春節(jié)期間上映的《刺殺小說家》:該片同樣角色繁多且各有漫長的心理前史,更兼情節(jié)繁復且在兩個世界來回跳躍,豆瓣評分同樣不高。但至少影片的核心主旨:憑“只要相信,就能實現(xiàn)”的文學力量反抗暴政、改變現(xiàn)實的表達是很清晰、很直白的。單憑這點,我依然愿說《刺殺小說家》是部意涵豐富的好作品。與《秘密訪客》貪多求全的角色關(guān)系圖比起來,《刺殺小說家》的人物海報是這樣做的:
雖然我們能看出《秘密訪客》制作上的用心良苦和陳正道的作者表達,但“走近每個角色”和“講述最多主題”的野心注定將遭遇失敗。俗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難以取舍就會顧此失彼。
或許這也是急于提升自己、拓寬類型領(lǐng)域的年輕導演要走的必經(jīng)之路。陳正道沒有在駕輕就熟的“大師”路上裹足不前,他放棄了一貫擅長的以高概念包裝敘事詭計的討巧做法,毅然向從未涉足的“心理驚悚”領(lǐng)域發(fā)起挑戰(zhàn)。這樣的“試錯”和“失敗”我們歡迎。陳正道還年輕,我們理應(yīng)對他的未來懷有更多期待。
電影《秘密訪客》的口碑滑鐵盧并不冤枉,但對它也應(yīng)該保持寬容。理性分析則可,嘲諷謾罵大可不必。
作者| 紀揚;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浪費了這樣的卡司和題材,原本期待是中國版的寄生蟲呢,前半段一驚一乍的,還以為憋多大的招,憋到最后警察揭開郭富城組的這個局,電影院有個觀眾說了一句:吃飽了撐的。
期待越高越打臉,完完全全崩壞,這么架空的一個故事,結(jié)尾簡直無語,以為多大點事呢,全片給人一種“我要告訴你個驚天大秘密哦”然后看完“??????啥?就這??”而且做這個大局毫無意義,不合邏輯之處比比皆是,退票
《緝魂》和《秘密訪客》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姐妹篇,同樣地涉及到深柜、形婚、代孕、階級、霸凌等議題,只不過前者聚焦于愛,后者著眼于家庭,即家庭是港灣也是牢籠。這個故事的恐怖不在于拍攝手法,而在于汪先生本來是牢籠般家庭的受害者,卻因?qū)Ω蹫呈郊彝サ膱?zhí)念,選擇去囚困比他更加弱勢的女性和小人物,這恰恰是這個社會最黑暗的真相,只是影片格局處理得非常小,用藝術(shù)片的節(jié)奏拍商業(yè)片,結(jié)果就是兩頭不靠,浪費了這么好的音效,這么好的美術(shù),這么好的演員。
就,挺稀碎的。您升華前,能不能先把故事講好了?
gay被爸媽逼回國結(jié)婚生子,跟自己女閨蜜形婚,女閨蜜喜歡他,要求跟他生個孩子,結(jié)果他用自己過世男友的冷凍精子跟他生了個孩子,女閨蜜發(fā)現(xiàn)生出了混血兒就自殺了,他把這個孩子視若珍寶,結(jié)果因為意外死去,他為了逼司機道歉,找了一群人扮演家家酒。
以為是《寄生蟲》看完才發(fā)現(xiàn)是《小偷家族》
這劇本…你甚至能想象到在劇本討論會上一幫人是怎么討論的,可怕。
前面進入的方式是寄生蟲(反向)式的,后面破梗的方式是小偷家族式的。然而本片在拍攝的時候這兩部電影都還沒有問世,所以它唯一的影史地位是預(yù)測了2018-2019年的金棕櫚走向
惡童大集合???期待了
臺灣導演怎么回事,怎么可以讓同一個人連著兩次出演同妻?。。?!
這家人是不是都有點大病……
一星半。影片全程在韓國取景,拍攝方式、豪宅空間、人物設(shè)置比較容易想到《寄生蟲》,但故事議題則和《緝魂》是一個路子。陳正道鋪了這么大一張網(wǎng),效果卻非常干癟。一方面源自敏感角色被抹去或模糊化處理,而這些角色又對故事成立起到關(guān)鍵作用,因此情感共鳴難以建立;另一方面則是想要拍攝恐怖片的想法,大過了實際執(zhí)行力,費了半天勁做的局,怕觀眾看不懂最后解析了一遍,觀眾倒是懂了前因后果,但更不能理解人物為什么要大費周章攛這個局。
3.5 創(chuàng)作方向至少是值得肯定的,視聽上驚悚基調(diào)的營造也是國產(chǎn)少有。然而結(jié)尾慣常性泄氣,人物動機無法細想,全員惡人的配置非得搞個溫暖向結(jié)局也大可不必。
不如更大膽一點,直接放棄邏輯拍成鬼片,也許還能多一星。
希望段奕宏守點男德 他每個鏡頭都好像要勾引我
劇透:眼睛里是唯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
有好多坑沒有填啊。為什么要撿高爾夫球?為什么自己要把自己燙傷?為什么要假裝夢游?女主和路路說了什么?
埋了很多暗線,需要觀眾帶著結(jié)局再去思考全片,至少得想明白郭富城到底愛的是誰,灰眼睛小嬰兒到底是誰的孩子。很喜歡影片的反父權(quán)主題,越琢磨越有滋味,沒想到這類以觀影娛樂體驗為主的懸疑片,也能拍出現(xiàn)實性和導演自我表達。
男朋友說:所有人演技都很好,但不知道他們在演什么。
就只好奇郭富城和Roy是什么關(guān)系? Roy他倆會不會是同性戀,之后借前妻曉雪的肚子生了兒子???有人站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