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便跑去支持了《上海堡壘》,電影剛開始沒多久,以為是《安德的游戲》,看到后來才意識到這是場“兒戲”。
看到有網(wǎng)友整理了哪些自媒體在上映前吹了《上海堡壘》的名單,忍不住把里面涉及到的推薦文都看了一遍,簡直比電影本身精彩多了。
全部看完后,一瞬間覺得自己一開始的想法,還有點膚淺。
我這是被成功洗腦了嗎?
Sir電影
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F(xiàn)在“元年”已經(jīng)過半,第二棒要交到誰手里?是這部——《上海堡壘》
獨立魚電影
《流浪地球》說自己「成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上海堡壘》則是「用小米加步槍,去對抗大炮」。
影探
以往看科幻末日戰(zhàn)爭電影,特效是好看,場面是刺激,可總歸是少了點什么。如今,終于得以見到末日戰(zhàn)場發(fā)生在咱們自己的土地上,而世界由我們來拯救。那份震撼感絕不是其它任何科幻電影所能比擬的。
第十放映室
《上海堡壘》是中國科幻電影第一次將科幻與戰(zhàn)爭相結(jié)合。電影中大到世界觀的設置,小到道具的概念設計,每一步都是“零經(jīng)驗”的挑戰(zhàn)。
我實在是太CJ了
希望大家把這當做一部國產(chǎn)科幻片看待,而非流量明星主演的愛情電影。
吐槽電影院
第一次看到片尾,在《世界末日》的歌聲里,我淚流滿面。后來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怎么哭得那么真情實感,像個300斤的孩子?
有部電影
而《上海堡壘》,就像是一個階段性爆發(fā),或者說成果檢驗——它把科幻片和戰(zhàn)爭片這兩種既需要高概念、又需要電影工業(yè)執(zhí)行力的高難度類型結(jié)合了起來。
影視怪蜀黍
從立項、開拍、宣傳再到上映,《上海堡壘》經(jīng)歷了漫長的六年。但相比《三體》等科幻電影的半路夭折或檔期推遲,我們應該慶幸,《上海堡壘》最終得以與觀眾見面。
虹膜
《上海堡壘》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樣貌和構(gòu)想,再一次拓寬了我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認知。
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
縱觀跨度并不算長的中國科幻電影史,從軟科幻萌芽的八十年,發(fā)展到2019的科幻元年,一路走來中國電影人在不斷探索著國產(chǎn)科幻的未來。如今,《上海堡壘》又開辟了新的類型:科幻戰(zhàn)爭片。
不散
所有主創(chuàng)和角色6年的淚水、期盼、嘆息、付出,如同電影里那條跨越了五年的短信一樣,是一招化骨綿掌,擊中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也無怪乎最后幾分鐘,觀眾哭成了狗。
X博士
通過這種改編,整部電影的故事線收縮,使得情節(jié)更為緊張有節(jié)奏感。
電影頭條
與畫面中的上海同時沉沒的,是這座城市過去與歷史,未來與希望,是日常生活,是無數(shù)歡笑、悲傷的回憶,是許多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正是這些,能夠真正令中國觀眾有強烈的共情與代入感。
不存在
如果《流浪地球》意味著“我們能做科幻”,《瘋狂外星人》意味著“科幻可以這么玩”,《上海堡壘》則意味著“科幻不只一種”。
極客電影
滕華濤導演從角色契合度出發(fā),搭出鹿晗舒淇這樣一對充滿新鮮感的人物組合,大膽開拓新的科幻風格,這是一次勇敢而且走心的嘗試。
奇遇電影
連接在前沿科技和百姓民眾之間的通道被再次打開了,人們充滿了好奇與企盼,終于可以通過一部電影來觸摸星空,盡情遐想,感受科學的溫度與力量。
看電影看到死
在《上海堡壘》剛籌備的6年前,還不曾有人看好國產(chǎn)科幻電影,可如今,看著曾經(jīng)只能以文字描繪的樓崩地裂,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心中難掩的激動以及對未來的憧憬不停地讓我們產(chǎn)生信心——慢慢來,我們終將抵達遠方。
-未完待續(xù)-
第一個尬點:臺詞問題嚴重;很多作品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演員現(xiàn)場有雜音等,大部分使用的配音,本次配音更多的是考慮舒淇的普通話不過關(guān),但問題是配音和演員口型對不上,這是后期處理粗糙;而演員臺詞和配音不照,是不是就是演員自身的問題。
第二個尬點:神似偶像愛情??;雖說電影題材是科幻片,但看到宣傳片和劇照,就讓觀眾不自覺的想起鹿晗和舒淇的CP,實際上電影情節(jié)有大量的愛情戲,就是學弟喜歡上學姐,高冷的學姐沒有看上高富帥,反而被屌絲的學弟感動,至于學弟和學姐是誰,大家應該很清楚。
第三個尬點:特效服裝考驗觀眾智商;看過科幻片的都知道,科幻片考驗的就是特效,其次就是服裝元素,畢竟是未來的環(huán)節(jié),應該給人一種高科技的感覺,《上海堡壘》前期宣傳號稱投資3億,結(jié)果特效完全就是奧特曼打怪獸的效果,服裝看起來像二戰(zhàn)時期外國軍隊的樣式,看過之后有點回到童年的感覺。
第四個尬點:過分虛榮自尊心;電影內(nèi)容是是全球迎來大災難,東京鐵塔、英國大本鐘、美國自由女神、法國埃菲爾鐵塔等,標志建筑都被毀掉之后,即使上海沉沒之后,地標建筑東方明珠因為神秘力量沒有倒,這套路未免太老套了吧,都21世紀了還玩神秘力量,科幻秒變神話。
第五個尬點:劇情邏輯安排勉強;國產(chǎn)科幻電影都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上海堡壘》的主角是鹿晗,導演為了安排其他主角領(lǐng)盒飯,邏輯安排真的是叫你死就必須死,明明可以逃走非要安排一段煽情戲,這劇情發(fā)展完全是看了開頭就能猜中結(jié)尾,沒有一點挑戰(zhàn)性。
第六個尬點:偶像耍帥;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士兵,應該都沒有長發(fā)吧,可實際上不僅舒淇長發(fā)及腰,就連鹿晗也是齊耳長發(fā)帥的不行,別人的帽子整齊蓋住眼睛,唯獨鹿晗的帽子因為怕弄亂發(fā)型朝天帶,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個士兵,雖說鹿晗強行解釋說,江洋的角色原來并非正式士兵,可后面當上將軍后不還是一頭長發(fā),連帽子都不帶了。
第七個尬點:蹭熱度賣情懷;前期宣傳的時候,片方說《上海堡壘》光籌備就有六年,劇本打磨就有三年,意思就是說十年磨一劍的精品,可實際上鹿晗拍完甜蜜暴擊后,才參加這個作品拍攝,拍攝時間滿打滿算也就三個月,后期時間就有一年多,就這還要蹭流浪地球的熱度,真是吹上天不怕摔死。
今天朋友給票去看了點映,和舒淇,高以翔,孫嘉林,王宮良幾位創(chuàng)的映后見面會。本人沒看過小說,也沒看預告,基本看電影前不知道是一個什么題材的電影。
看了之后,特效做的真心不錯,我覺得可以媲美好萊塢大片了。但是問題也就在于這了,感覺和西方做的科幻片沒有太大區(qū)別,有些地方的英文臺詞讓我感覺做作,倆中國人你說在那拽什么英文?。窟€有就是中國制作的科幻片怎么大領(lǐng)導還是外國人,中國人還要給外國人匯報!?
世界觀描述得不清不楚,不夠完整,作為一個沒讀過原著的人,看得也有點不清不楚,大概只知道外星人入侵地球,人類為了保衛(wèi)家園做出的反抗,但是為什么只有上海堡壘能拯救世界?有其它地方被攻陷了該怎么辦?為什么有那個外國佬那個會議室不受外界的影響?還有一個最大的bug就是上海堡壘只是罩著上海的一個罩罩說明它只是保護上海的,為什么外星人不攻打別的地方呢??外星人一定要攻打上海的理由是?最后撤退百姓的時候,說把百姓撤離到上海周邊的城市,want?既然其它城市還能撤離,但是又說上海堡壘是世界和人類上最后的希望?我不懂了
全片第二大我不懂就是,江洋帶領(lǐng)的灰鷹小隊既然那么厲害,為什么只培訓4個人?有難度嗎?沒人嗎?沒有解釋。。。。。他們駕駛的飛機那么厲害為什么只有3輛?鹿晗的飛機壞了,沒有備用的嗎?還要路依依把飛機讓給他,然后路依依犧牲自己,有強行渲染氛圍的嫌疑。。。
第三大看不懂,潘隊(王森飾演的角色)犧牲之后的廣播站播音員用那個讓人感到極度不適的聲音讀犧牲者的名字(此處一萬點不適),我想說大戰(zhàn)后難過的氛圍這樣渲染反而適得其反。。。
全片唯一讓我覺得還不錯的地方可能能就是鹿晗和舒淇最后結(jié)局的感情線了,最妙的是鹿晗的告白五年前沒發(fā)出去,五年后發(fā)送成功,卻接到了舒淇的“收到”。鹿晗回“好好睡,晚安”。這個“收到”可以解釋為她一直都能接受到鹿晗對她的愛慕之意,而她因為是軍人又處于戰(zhàn)爭時期無法做出回應;也可以解釋為她對鹿晗的另一種愛的回應吧。
同樣是看片會提前觀影
說實話我是《上海堡壘》09年(?)出版的那一版的老粉
我特別喜歡那本書里還沒拆家的南北九州的男人們,大家還都熱血,也一起做實事。
但是我忘了是去年還是前年那版我就覺得挺惡心了,人設推翻再造沒什么意見,但是一個角色有兩個名字這種事情也出現(xiàn)就有點不敬業(yè)了吧,那版林瀾比最老的版本多了很多劇情,但是讓人喜歡不起來,跟電影也沒什么關(guān)系,不想講了。
鑒于上班期間摸魚我就長話短說了,因為現(xiàn)在沒梳理什么,所以想到哪兒寫到哪兒。
以下劇透。
改編作品其實蠻常見的,我就按最老的版本說了,本片主要的角色都已經(jīng)圍繞在主角身上了,很多配角完全沒有,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什么沈姐啊蘇婉啊江洋送行的朋友啊陸依依跟江洋的認識過程啊什么都沒有,陸依依成了同事,還跟大角哦不潘翰田有感情線,說好的要江洋卡里最后的錢買靴子的呢?
當然,也沒有α文明,一切的功勞都是上海大炮的哦~
新德里炮灰那是新德里不行,我國技術(shù)賽高,兩炮干掉盤踞地球上空多年的δ文明母艦,當然也沒有蘭州什么事兒了,順便上海第一個五年計劃就重建完成,中國建筑業(yè)的長足發(fā)展進步,可喜可賀。
演員演技說實話沒有很大的問題,甚至鹿晗居然還在我的期待值之上,特別是看到短信的時候,那個單眼流淚的效果,給我震驚了,真的。
舒淇也不像是個有人妻感覺的人,當然因為影視劇不能有婚外情,可能不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所以林瀾跟楊建南也只是被追求者和追求者的關(guān)系,行吧,我爸會喜歡我媽會喜歡我全家都喜歡所以我要嫁給他這種事情沒有出現(xiàn),perfect。
但是你跟江洋二十分鐘的談話里,我覺得你講講第二版里埋土里找不到的變形金剛機器人都比干巴巴的幾句理解強。
雖然紫色大麗花盛開的天空下這個句式非常美,但是沒有必要時時刻刻強調(diào)吧,作為文學作品,多次出現(xiàn)還很有意境,但是……指揮部最后的遺言你確定留這個OK?大家不是共享頻道么?只有江洋能聽到么?沒表現(xiàn)只有他一個人能聽到吧?
也沒有蘇婉了,大豬就直接死在第一次指揮部被進攻里了,二豬當誘餌去了,陸依依感情戲也挺好的,跟了大豬了。我還記得那個姑娘,在捕食者的圍掠下,砍了服務器,開槍自殺,大豬拿了她的銘牌。
成了林瀾跟江洋cp了。
但是我還記得小說里,陸依依跟江洋、大豬二豬唱K,遇到緊急情況,大家打了一輛車,遇到了同樣收到信息跟楊建南中止約會的林瀾,擠來擠去的那個場景,還記得江洋在攻擊時把林瀾壓在沙發(fā)底,結(jié)束后去廢墟層找她的場景,記得學校里她來征兵,他糾結(jié)的場景。
十二年九個月又六天,這條短信在中國移動的信號臺之間穿梭,找不到它的目的地,就像是永不消逝的電波,穿行在空無一人的城市里。我想象這個沉眠在地底下的城市,那條短信是個虛無縹緲的女孩,偶爾她會升上泡防御界面的頂端,仰頭看紫色的大麗花盛放。(憑記憶寫出來的,不記得是不是完整的原句)
結(jié)果才區(qū)區(qū)五年過去,完全沒什么好比的,結(jié)婚還有個七年之癢呢,說不定電影里再過個兩年,江洋也可以去看《白龍》了。
切斷服務器 ,潘翰田拉個閘 ;上海大炮二次充能上海陸沉,林瀾拉個閘 ;上海大炮二次射擊,楊建南拉個閘(?這里我忘了是拉閘還是按鍵了);總結(jié),萬能的拉閘,隔壁好歹還浪費了一瓶伏特加呢。這邊拉個閘什么都解決了,真的棒棒。
特效不說了,我覺得比我預想的好,但是為什么所以玩意兒都是太空機甲式的,我記得我看書的時候總覺得捕食者應該長得像小軟,就底下這種,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想到觸手第一反應就這個吧。
音樂其實我還蠻喜歡的,很多場景音樂和片尾舒淇出門的部分,哦好像是《世界末日》都挺貼劇情的。
劇情沒什么好說的,硬是把一個愛情故事拍成這樣,還不如去看沈姐去演奏會彈鋼琴呢。
片尾倆人留的東西,真的不如林瀾那張機票,她以為他走了,他以為她活著感染人。
最后,上海大炮牛比!一星給音樂,一星給上海大炮(后面這顆是假的)。
他們還是把這段剪掉了。
作者丨刺猬先生
電影《上海堡壘》的初次爭議來源于同《流浪地球》的“捆綁宣發(fā)”,被認為是蹭了大熱電影的熱度,但就實際情況而言,這很可能是被外界誤解了。在2018年中國科幻大會上,2006年開始連載,并于2009年推出單行本的《上海堡壘》在影視化方面是和前者平級的熱門話題之一。兩部影片出品方的合作也的確在《流浪地球》上映前便已經(jīng)開始。
造成這種誤解的部分原因,是同為3.6億級投資體量下懸殊的質(zhì)量對比。與席卷46億元人民幣票房的《流浪地球》相比,《上海堡壘》目前票房才剛剛破億,豆瓣評分更是慘不忍睹,被稱作“超過了0%的愛情片”……這部接棒“小破球”的科幻愛情故事,終于在一系列的操作中爛成了一個都市傳說。
2009年《上海堡壘》單行本出版后,以奇幻和青春文學見長的江南因此進入了中國科幻名人堂?!渡虾1尽返挠耙暬缆肥冀K被人期待著。
以今天的眼光看來,小說《上海堡壘》中軍事常識儲備羸弱,過多的太空歌劇元素讓其科幻屬性顯得輕且淺,但10年前或更早的國產(chǎn)科幻普遍追究立意高度和宏大敘事,這部作品在當時大幅度更新了國內(nèi)讀者對于“本土科幻”的固有印象——一方面,人物并非被某種哲學思潮或集體敘事捆綁的戲偶,而是真正傾注了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情節(jié)設計精細,卻沒給人太多的雕飾感,設置在近未來的時間點和大量熟悉的生活細節(jié)讓讀者有了相當良好的代入體驗。
作者巧妙地將人物個性和成長安插在了小說的細節(jié)里,使故事的升華有了現(xiàn)實根據(jù)——原作小說中,在緊張的戰(zhàn)爭間隙,肩負著拯救和保衛(wèi)上海重任的年輕人們會在舊機房里打上一局《帝國時代2》,那些在游戲中畏首畏尾或得意忘形的表現(xiàn),都是為后文埋下的伏筆。恒星際戰(zhàn)爭的殘酷和青年生活的溫度,在這樣一種別樣的架構(gòu)下聯(lián)系了起來。
我的房間是1103,床單又沒有換,打開暖瓶,里面空空的。我把花扔在桌上,剛坐下,外面就傳來敲門聲。我打開門,一個高個子立刻把腦袋探進來?!敖?,帝國?”高個子一張瘦臉,兩頰像是被刀刮了似的線條犀利,兩只眼睛精光四溢的,他正挑著眼角看我,倒像是挑釁?!斑€有誰?” ——《上海堡壘》第五章
原本來說,這本小說有充足的理由擁有一部成功的影視改編,可莫名其妙的努力方向和對科幻尺度的錯誤衡量,在不同程度上扼殺了這種成功的可能性。
有人把電影版《上海堡壘》的超低分歸咎于“對流量明星不滿的集中宣泄”和“對科幻加言情組合的排異感”,這些問題或許都存在,但相較于劇本本身的支離破碎和邏輯不通而言,上述問題可能都僅僅只能被稱作瑕疵。
當觀眾抱著“看本片如何還原原作”的心態(tài)進入影院時,最讓他們難受的應該還是“幼稚、低劣,且和原作關(guān)系稀薄”的劇情本身:那些散落在故事中,分布于每一個科幻情節(jié)間的感情線索、生活化的細節(jié),在大量的刪減改編后變得稀少且缺乏聯(lián)系,嚴重影響了角色行為的合理性。
同時,原作中“有缺陷但還算自洽”的科幻設定在魔改后糟點滿滿——原屬于地外科技的堡壘和武器成了“中國創(chuàng)造的科學奇跡”,角色間的人情味和松弛感被緊張的軍事題材風格替換……整個故事被籠罩在了一股奇特而荒誕的狹隘情緒當中。
更多線索表明,電影中令人絕望的表現(xiàn),可能是一種“故作姿態(tài)”的產(chǎn)物:人們在影片上映前的預告片和剪輯花絮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理應出現(xiàn)但并未被放入正片的內(nèi)容”。《上海堡壘》現(xiàn)在呈現(xiàn)出的粗糙單薄的故事面貌可能不完全是因為創(chuàng)作者的認知不足——事實上,導演和演員對青春劇怎么拍都更為擅長。
所以,這也許是一個刻意選擇的結(jié)果:或許是看到了《流浪地球》的“以硬制勝”,又或許是過度敏感于輿論上對科幻作品的看法和態(tài)度,出品方在上映前做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就是不惜減弱作品的特異性,不惜犧牲作品的完整性去剪輯影片,以為這樣可以向已經(jīng)通過市場考驗的成功作品靠攏。
丨 科幻電影元年的Side B
正如我們在《流浪地球》上映前并未想到中國科幻可以呈現(xiàn)出如此波瀾壯闊的幻想一樣,大量被影視作品帶起的新生代科幻迷們也沒有完全體會到中國科幻的廣闊和繽紛。早在10年前,當不少人的科幻觀點還梭巡于宏大敘事的深刻和宇宙戰(zhàn)爭的爽快間時,中國科幻本身已經(jīng)進行了一次艱難但可貴的跳躍。
在那些上升到人類高度的討論之外,劉慈欣也有著《詩云》《鄉(xiāng)村教師》《帶上她的眼睛》這樣立足于中國大地的綿長想象。當時的年輕科幻作家已經(jīng)在嘗試探討著更多的東西,比如勾勒“未來年輕人怎樣生活”的細節(jié)。
但在科幻電影領(lǐng)域里,創(chuàng)作者們對科幻文本這一面的呈現(xiàn)依然讓人沮喪:《瘋狂的外星人》里的笑點畢竟和《鄉(xiāng)村教師》的溫度迥異,而《上海堡壘》這樣原本以星空戰(zhàn)爭為幕布的青春題材,再度陷入了“未來年輕人生活在真空里”的失真感——在大銀幕上,那時年輕的人們在做什么依然只是一個空洞的剪影,缺乏細膩的表現(xiàn),甚至沒有。
鹿晗在片場拍戲時,手機游戲長期在線,甚至打過通宵。在影迷探班時,曾經(jīng)有電影《上海堡壘》的關(guān)注者對此大感不滿,并對演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一些悲觀的看法。但老實說,在我聽到這個“負面新聞”時其實還懷著幾分期待,因為那場充溢著親情與友情氛圍的《帝國時代2》對局,需要這么一個本色出演的快樂玩家。
然而最后,他們還是把這段剪掉了。
原文鏈接:最后,鹿晗并沒有在《上海堡壘》中玩那局《帝國時代2》
歡迎在豆瓣或微信(chuappgame)關(guān)注觸樂,閱讀更多有意思,高質(zhì)量的游戲內(nèi)容
其實我倒不是很反感原著,甚至認為原著是很適合改編的,并且如果拍好真的可以拓寬中國科幻電影的思路。畢竟科幻雖然小眾,但是題材也是豐富多彩的,你可以是很硬的,也可以只是一個披著科幻皮的言情作品。但是前提是,要做好,要用心。
《上海堡壘》其實背景放在任何時期都行,比如放在民國,主角江洋是個1940年在上海租界上學的大學生,雖然租界外被日軍占領(lǐng),是人間地獄,但是租界內(nèi)歌舞升平。然后偶然認識一個藏在租界的女地下黨林瀾,還有個資本家大小姐路依依,三個人發(fā)生一些事。后來江洋知道她有個黨員男友。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人進駐上海英美租界,三個人或者帶上楊賤男正好撞上了,經(jīng)歷一些交火后兩個人分別,生死不明。49年后,江洋偶然知道林瀾已經(jīng)犧牲,犧牲前還和楊賤男舉辦了婚禮,但是給他留下了一份勸他逃走的電報,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份問候,可憐十年生死兩茫茫?!闵踔量梢灾苯佑谩峨[形守護者》的圖剪出來這么一個故事,配上煽情音樂。
但是放在近未來的科幻背景下,明顯更酷。如果能拍好,很可能會吸引對《流浪地球》題材不感興趣的另外一批人,而其中的科幻奇觀,足以讓他們變成新的科幻電影票倉。
但是電影下功夫了么,用心了么,沒有。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流量,快錢,速來?!?/p>
比如說小說中體現(xiàn)的,就是那種市井生活和世界末日的沖突,泡泡內(nèi)的人該干嘛干嘛,泡泡外就是外星人。電影完全可以處理成一個地道的“海派生活”長卷,然后鏡頭拉遠,原來這是泡泡內(nèi)的歌舞升平。這種近末世的魅力一下子就體現(xiàn)出來了。電影做出來上海那種市井生活的質(zhì)感了么?沒有,上海像個玩具模型。
比如說小說中有一幕奇景,能量在泡泡上炸開,有一種“紫色大麗花”的絕景之美。我知道《上海堡壘》要拍電影了就開始想這個東西的效果,“紫色大麗花”是一種我們吹的肥皂泡上的漣漪么,還是像一個巨大的分形圖案?反正能做好,絕對是成為一群人取代“流浪地球”的壁紙。然后呢,你做泡泡被攻擊的效果,和五毛錢換皮科幻頁游宣傳廣告有啥區(qū)別么?
還有小說中的外星人是類似于蟲族的,江南自己哭訴長貼里說蟲子不好做,改成機器的了。說實話真是蟲子這片還能好看一點點,你改成機器的,大眾感覺更加沒勁了。當年《異形》沒錢沒技術(shù),人家是怎么做的蟲子?《環(huán)太平洋》里面巨大機器人本來金錢都不允許,人家就是靠硬是想辦法,用各種拍攝技巧,愣是做出來有錢都砸不出來的絕妙的觀影體驗。說實話,就是沒愛,沒人肯去鉆研這個問題,就是混,沒人想把這個電影做好。所以我們看到了爛俗到嘔吐的機甲設計。
既然是近未來,那么用現(xiàn)代武器抵抗外星人也算是個看點了吧,自然片方也就是隨便做做,根本也不考慮細節(jié)。就拿個現(xiàn)代武器瞎打,明明一點效果也沒有還瞎打。
所以演員的問題就不用說了,就這種態(tài)度,導演能怎么調(diào)教好演員?或者說,真的想靠演技獲得認可的好演員會選擇這個團隊?
所以,這么一個本該拓寬中國科幻電影可能性,順便騙不少人眼淚的作品,變成了一部現(xiàn)象級的爛片。
江南不寫九州后,我就很長時間沒有再關(guān)注他了。直到前不久《九州縹緲錄》上映我才看了他這些年干了什么,真是震驚于此人竟然墮落到如此程度。他就這么愛錢,這么缺錢么?看著他把自己親手寫的作品一一賤賣,糟蹋,真是無話可說。
就是《九州縹緲錄》,真是一言難盡,雖然說現(xiàn)在的成績和片子不能說爛到底。但是明明可以拍成精彩復雜有深度有熱血,足以捧紅一大批演員的群像劇,被生生改成了低智的大男主杰克蘇多角戀狗血劇。我看的動力就是這劇情能弱智和胡編亂造到什么程度,堪稱我每周一至周四的快樂源泉。(不過講真“九州門”之后,我就是“鐵甲依舊在”黨了。)
《龍族》的世界觀,哪怕你還是要改成手游,也能改成更有深度,可玩性更高的版本;改成單機的RPG或者動作游戲,只要質(zhì)量過硬,更是前途無量。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課金手游,還是吃相最難看的那種。
現(xiàn)在呢,《上海堡壘》可以改成精品催淚電視劇,改成更好的電影,結(jié)果現(xiàn)在呢?活活拍成了一個恥辱柱,上面不知道釘著多少東西,不過我們知道其中肯定包括江南他自己和《上海堡壘》原著。
而且他本身創(chuàng)作也進入了低谷,現(xiàn)在“縹緲錄”相關(guān)的評論,知乎上的問答都有不少說“這不是網(wǎng)文,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蓋章的奇幻文學”?,F(xiàn)在呢,江南不但也開始網(wǎng)文連載,連載質(zhì)量還差,還斷更,怎么能丟人到這種程度?
江南,你就這么缺錢么?江南,你到底想干什么?你想證明什么呢?
《上海堡壘》電影本身已經(jīng)不用多說了,從江南提筆寫《上海堡壘》到《上海堡壘》電影版仆街,倒是成了江南自己沒寫完的姬野的故事,昔日熱血黑瞳的少年,終于成了眾叛親離的君王,殘暴,并且失憶,坐在高高的錢堆上面,等待著他的是不久之后的死亡。
PS:給2星就是因為這個片子還是普通的爛,就是各個流程不專業(yè)不走心生產(chǎn)出的東西。1星還是要留給演藝圈、汽車人這種東西的。我感覺給這個片子評分的很多人如果不是因為“某些人”的緣故,可能會多給一星的,這個片子的正常評分應該是四、五分,也就是普通的不走心爛片。不過反過來說,這個結(jié)果,是不是“某些人”應得的結(jié)果呢。
影院出來的過來人勸大家都別過來,看盜版都覺得浪費時間的片。看到這么多人罵我就放心了
科幻片:請不要裝熟謝謝。披著科幻片的皮拍愛情,純屬蹭熱度。今年不是說科幻元年嗎?怕不是要被《上海堡壘》搞成絕唱。
建議改名叫 上海甜蜜之暴擊外星人 這樣比較符合這部爛片
看完電影第一感覺,鹿晗唱歌真不錯!真的!多唱歌吧!
56/100 口碑撲街一直是意料中的事,看了預告片更確信了,但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首映,就這水平宣發(fā)還一直拿來跟《流浪地球》比,我看五分之一都不及……
《上海堡壘》06版作為我最喜歡的小說,影響了我十多年。我無數(shù)次想過如果這部小說拍成電影是什么樣子,然而當看了本片之后,我寧愿這電影從立項時就胎死腹中。看了這樣的垃圾,只想給流浪地球道歉。
披著言情皮的科幻片,劇情毫無章法,鹿晗演技好差。
除了特效,一無所有。也可以說除了特效,其它還有啥?咣咣咣了兩個小時,科幻片的精神內(nèi)核可不是這樣的。別跟我那條毫無感覺的感情線,無法令人信服。
這不就是真人版微信小游戲“打飛機”么???
打仗那么久了,鹿晗的臉上還是那么白白的干凈?;瘖y師扣三星。
中國首部三角戀科幻片,披著科幻外殼的言情劇,這是科幻片被黑得最慘的一次。打外星人只是表象,本質(zhì)仍然是霸道女總裁愛上我。都世界末日了,男主角還可以休假,還忙著談情說愛,上戰(zhàn)場前最后一件事竟然是給司令官表白。這都什么年代了,他還發(fā)短信,而且短信還發(fā)送失敗了。還有面館、宿舍、汽車、電腦……通通是現(xiàn)代的科技水平。外星人入侵地球,上海竟然成了唯一的希望,完全不交代其它國家在干嘛。而灰鷹小隊,則是上海的唯一希望。復仇者聯(lián)盟打個滅霸還要幾十個超級英雄,本片拯救全世界的重任就交給三個年輕人,你們比鋼鐵俠還厲害啊。江洋作為軍人把頭發(fā)留那么長,嚴重有辱中國軍人的形象。你確定你是來打仗的?你是來選秀的吧。如果說《流浪地球》是為中國科幻打開了一扇門,那《上海堡壘》就是關(guān)上了這扇門,還用門狠狠地夾你的腦袋。
科幻片來說,它基本上是把中國科幻能犯的錯誤都集齊了;要說愛情片,它倒是有連七夕檔都不敢上的自知之明
韓國班底的特效缺陷很明顯 本就是個情竇初開的故事 硬要配一個扁平毫無說服力的末世世界觀 小分隊還不如中國特供環(huán)太平洋
這個電影很糟糕,也引發(fā)了群嘲。但對于嚴肅的科幻電影愛好者來說,我們應該從中去學習而不僅僅只是嘲笑。巨大的失敗背后也隱藏著不可忽視的經(jīng)驗,而且這些經(jīng)驗更加重要,因為巨大的成功可能會掩蓋錯誤。巨大的失敗之后,我們更需要冷靜客觀理性地總結(jié)經(jīng)驗。中國科幻電影不是一部電影能開啟的,也不是一部電影能毀滅的。
流浪地球:翻開了中國科幻的新篇章上海堡壘:翻nm,把書給老子合上
2.5 當個戰(zhàn)爭愛情片看就b事沒有了。如果想看災難科幻,我為啥不直接看獨立日?要看你在這喊向我開炮?
如果故事不是發(fā)生在陸家嘴而是在象牙山,江洋暗戀林瀾就像王長貴喜歡謝大腳,這背景除了土一點并不違和。與其搞什么德爾塔母艦,還不如拍個未來版鄉(xiāng)村愛情。能守護上海堡壘的,不是韓國做的泡防御,不是美國產(chǎn)的無人機,不是黃浦江里冒出來的上海大炮,而是中國電影人把真誠的心,放進鈦合金的盒子里。
毫無邏輯的劇情,生硬尷尬的表演,這是一部很標準的爛片
頭發(fā)這么長,有沒有一點軍人的樣子!
《流浪地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片的希望,《上海堡壘》讓我們看到了對圈錢的渴望